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你的坦诚。我不过让我们惊异的是,在波兰,难道这不是秘密么?”负责翻译的新军通译在示意下进一部问道。
“不,在波兰,我们的身份是一种荣耀。从来不是保密的对像。俄国人、瑞典人、奥斯曼人都清楚各连队总数不到一万。你们在白兵近战的准备上虽然有一定缺陷,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们的勇气也是唯一能够能与我们相提并论的敌手。对于这样的对手,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相信其他大部分也是。。。”
周明又命那名懂得波兰语的通译审讯了其他一些翼骑,也没有遇到几个钉子。这些在战场上异常应用的敌人竟然丝毫没有把被俘视为一种耻辱的意思。而且还没有一种东方精兵常见的对敌人的偏见。
而在此时,李少华所率领的北路集群第七师暂编师为核心的中路队伍也已经在天色进入傍晚的时候扎下了营,并进行了相对周密的准备。虽然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信号。但是从外情部那里了解到不少东西的他也明白在这一带,什么样儿的威胁才能迫使第九师发出这种警报。
第1223章 集中兵力
“什么力量能使我们一个暂编师的队伍发出这种信号?难道是多国联军的主力逼近过来了?”临时会议上的不少北路集群的军官们都发出了惊叹。
新军主力部队主张各部队的战史资料战斗详报全体学习。所以人们清楚的知道:要想威胁一万五千名新军主力部队,哪怕是没有多少近卫力量的,也至少得是二三十万西班牙人水平的队伍才有可能。这样规模的队伍如果出现在南翼,那么李少华或许不会惊叹什么,因为南面靠近海域。以水路为依托的敌军随时有可能集结起大军,可出现在北翼这就耐人寻味了。
“敌人如果集结兵力过来了。那正合我们的愿望,我们也集结北路集群内主力同敌军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打跨中东欧之敌的全部主力!”李少华虽然在哈萨克汗国之战之后有所谨慎,可也并不认为有什么力量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吃掉一个暂编师。
可是当李少华看向北路军外情部那里过来的参谋长的时候却感觉到一种似乎是质疑的沉默。
“如果敌军几十万大军逼近过来进攻第九暂编师,我们不会一点儿察觉没有的。这里的地势平坦,人口密度也不算高。虽然是异域但是外情总部的人还是每个月都送来必要的消息。按我们的了解:北路的第九师已经临近波立联邦边界,他们最有可能遇到的是波立联邦的主力。波兰人的常备兵力并不多,依据圣主那里的消息还有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当年土耳其人入侵波立联邦的时候,波立联邦的最大战争时期常备兵力不过五六万人左右。。。”
“五六万常备兵力?”这个数字有些让李少华奇怪。一个十倍于当年后金基本盘怎么会只有和后金差不多的野战兵力。不过李少华随即笑道:“这个并非集权体制的国家外交手段还有一套吗。夹在中间只有这么点儿军力还能存活下来。俄国人有多少兵力我们已经清楚了,至少十万以上,而且水准都不算太低。南边儿的土耳其人战斗力差点儿,也是个有着二十万常备骑兵和四十万常备军力的国家。至于西面的瑞典人,和平年代据说就保持着七八万人的兵力,战斗力还都不差,据说最近还扩充了很多。。。”
波兰人同瑞典人、俄国人、奥斯曼人这些年来都交过手。在这中东欧一带不能算是霸主,但也算是个非常强势的国家。。。”
“那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靠民兵自卫?”李少华郑重的问道。其实这些消息它过去也风闻过,不过却未必全心。比如一个只有五六万最大动员兵力,平时还没有这么多兵力的国家竟能在这四战之地占据上千万人口和富饶的地带。
北路军的参谋长并不是第一次强调过一些事情了,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觉得有必要把一些话再重复一边:“波兰人据说有一支拥有高度纪律性的骑士队伍。数量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或更多。就是对那些西洋级别的强手往往也能起到战术上以一当十、战略上以一当二三十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波兰实际上是拥有的优秀力量不下于动员起来的俄国,更不逊色于瑞典或奥斯曼的大国,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如果波兰人出动几千精锐,或者一千左右的精锐配上其他军队主力,倒是有可能给北路军的第九暂编师以威胁。。。”
李少华在内心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究竟什么样儿的敌人能拥有比那西洋一般战兵还强大十倍的队伍?就算有一支新军主力一模一样的队伍。应该不是弓兵就是火器手或炮兵了。依靠骑兵冲击作战这种古老的方式怎么可能有那样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此时的李少华也同出征前的时候多少有些不同了。不说这件事是否可能,北路集群面对整个西方大陆也确实有可能遇到自身应付不下来的对手,因此在思索片刻之后还是表示赞同北上同北面的队伍汇合。
“我们同北路军汇合之后,南路的第八暂编师距离我们的距离就会过远了。让他们也跟上来吧,我们整个北路集群集结在一起,才能够不畏惧任何敌人。”李少华最后决定到,李少华显得保守而不那么冒进也让不少军官们为之刮目相看。
随后,北路集群的中央大帐内进行了简单的兵推来分析同可能的强敌进行决战的情况。按照外情部已有的情况和资料:扩军动员之后的瑞典人有七万可机动兵力、俄罗斯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威慑住,但是从最坏的角度出发还是假定俄军出动六万左右部署在西部的机动部队参战,加上主要对手也就是动员到极限的波兰人。四五万兵力左右的北路集群将要面对十九万东欧主要对手。
至于欧洲其他势力虽然也在考虑之内,可实际上二十万拥有不少马匹的队伍就是在防御中也是某种单路单战场上后勤意义上的动员极限了。
“在全军集结在一起组成大阵的情况下,就算因为敌军拥有机动优势而遭到突袭,也能在第一时间集中288门中重火炮以及12门近射极限发挥的营属炮轰击对手。在面临骑兵全速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把一千几百发炮弹打入敌阵,杀伤四千名以上的敌兵。如果加上七百名左右的近卫主力、数十部左右的航空热气球,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杀伤一万进攻之敌,瓦解三四万敌骑的冲击。考虑到纵队的时间问题,那就是有能力靠步兵以外的火力击败七八万敌骑或是二十万敌步兵集群。这么规模庞大的敌骑,实际上很难在狭小的正面上集中起来了,至少也要面对上千名战斗步兵。加上进接投入到作战中的步炮兵,那就是还要在面临两千人的火力。。。”
可是这样一算,个别有心的人还是感觉到一丝不妥,并发现了问题:在近卫力量精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普通新军主力部队的大阵原则火力网就远远没有如想象之中那么可靠了。能挫败当年后金主力的力量,并不一定在面对更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依然有效。
1224第1224章集中兵力二
“我们拥有四五万的作战力量,同敌人的交锋原则也不会是如同过去那般了。按照战线对等略有超出原则。9个旅群的作战力量在迎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至少五个旅群摆在迎敌的方向上。每一丈的距离上至少有六七名作战士兵,两里左右的距离上至少会有六七千名迎敌的战兵,这足以挫败敌军可能集结起来的主力进攻攻势了。而且不要忘了:虽然我军官兵的马术普遍不行而更多的时候以步兵的模式来迎敌,但实际上我军也是一支配备了足够马匹的队伍,预备队可以随时集中起兵力来应付敌军的这种集中攻击,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的被动了。。。”李少华颇有信心的说道。
北路集群的旅与旅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过遥远。不过一天左右的时间,李少华所率领的第七暂编师主力就向北行进了至少八十里左右的距离,并同周明所率领的第七暂编师汇合合了。
在汇合之后,李少华也明白第一件需要了解的事情是什么,周明也把同波兰军队遭遇的作战经过和战斗详报送了过来。其中还有几名在不同情况下同波兰人遭遇的比较有经验的军官骨干也一起来到了北路集群指挥部大仗。
李少华只看到这些战斗详报开头之后感觉着实有些令人惊异:原来第七暂编师并不是同大规模的敌军主力交锋才付出了六七百人伤亡损失、最终战死数超过三百的不小代价,而是仅仅同两万波兰人与两万哥萨克人还有一千左右的波兰精锐骑兵就遭遇了这么大损失。
“这仗是怎么打的是不是敌人也有一些神箭手、或是线膛火器了敌人的兵力优势不到三倍。竟然让我们付出了五百人战死重伤代价的情况下只获得了不到一万名敌军的首级与俘虏”
周明却认真而毫无顾及的说道:“交战的过程中文中都有详细的记述。敌军从其他方向上以一般兵力集中进攻我们的几个炮兵集群,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被彻底打退。可是敌军的精锐骑兵借助前排的掩护竟然在一分钟之内就让整个纵队的最后一排冲击到我们的阵线附近的位置上。我们的步兵以猛烈的排铳火力乃至重手榴弹打垮了四排精锐敌骑的进攻力量,可是敌军最后两排多大概三四百左右的精骑兵力冲入我阵后仅用一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彻底的瓦解了我们一个营的防线,连同冲阵,近战搏击中杀伤我军四百余人。我军六百余人左右的损失其中三分之二左右是敌军的这一千名左右的精锐骑兵造成的。其他二百左右的伤亡损失,不少也来自于阵线瓦解时所遭受到的损失。长期以来我们都一直认为有精良的铠甲,只要再配合上一些辅助兵器、官兵也有少量近战训练和足够的力量勇气基础就可以应对所有的近战威胁可能。可是这一仗却说明:在真正的职业化武装面前,我们的精良铠甲几乎形同虚设。。。”
/》
“这些人在进攻中损失了超过一半的人居然还能不动摇,并且以这样的速度冲击战线”这战斗过程的描述让李少华也是多少有些惊讶起来。
“是这样的,这是一群视战场如游戏的人。按照我们这一天来的审讯,上百个来自波兰精锐骑兵连队的人都交代出了一些情况。在过去的不少作战中,他们似乎很少承受过如同我军交战时的一些高伤亡。因为敌人并没有如同我军步兵一样强大的火力。所以波兰精锐骑兵如果在进攻中遭受挫折或者主将意识到继续战斗下去不利,就会让骑兵迅速的撤离战斗。而我军如同死亡陷阱一般的猛烈火力和看起来脆弱的近战准备才让敌人下定决心展开不惜代价的进攻。”
“既然敌人是这样的精悍和顽强,我们又怎么可能有这样多的俘虏,并且叫这些人在一天之内就配合我们”李少华还是有些觉得奇怪。不过在亲自带着通译审讯了一些俘虏过来的精兵之后,李少华才真正的相信了不久前的这一仗。
“如果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遭遇敌人十万规模上下的大军并陷入短时间内激烈的交锋,同时又遭遇到四千规模以上的敌军这种精锐,那后果将是严重的。面对全新的敌人,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托大的战斗了。敌军的特点如果是以骑兵为主,并没有较强的炮火,我军的战斗队形应该回归这时代一般象样对手的正常模式:一个旅的横队只负责一里左右的正面。如果以半横队迎敌、战场的正面以不超过四里左右的距离为益,并且最大不能超过六里左右的距离。我军最好能够让整个北路集群至少三分之二的中重火炮乃至全部的近卫精锐力量可以及时的出现在遇到危险的战线上。在面对敌骑兵的冲击上最好是两到三排的步兵同时同敌军展开火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打倒敌军的速度超过敌骑进攻的速度,并且在近战交锋的情况下也能够有足够的火力来遏止对手的进攻。。。”
李少华起初了解到时候的也感觉到一丝担忧,可是仔细演算了一下新军主力部队如果像这时代的一般冷兵器精兵那种以传统兵书上的原则队形来展开作战的时候,也感觉到释然了。
至少五层步兵和三层可以直接参与到近战的炮兵及战斗工兵至少可以在一个人通道的方向上大概骑兵冲击过有效射程上的时间就打出七十五发已经填装好弹药的弹丸外加十多枚重手榴弹。完全可以报销十到十几排快速冲击中的敌军了。而且就算在之前的战斗中待发弹药有所消耗也可以做到这点儿。
如果说敌军可能带来什么危险,那就是在主力会战之外的其他威胁方面可能给新军主力部队带来的危害了。不过,在拥有了足够马匹的情况下,队伍陷入后勤困境的可能性显然也要小的多了。
1225第1225章欧洲联军
大概不过两三天的时间,整个北路集群的新军主力部队就完成了集结。并没有如一些参谋们时时刻刻报着最坏的态度所预想的那样南路部队会遭到敌军的突袭围攻。
当四五万规模的人马像这时代的传统部队那样集结起来的时候,人马密集到遮蔽大部分人对于远方的视线,官兵们都觉得队伍的兵力从来没有如此的雄厚过。而这一望无际的东欧原野还有即便是夏季也并不算太过炎热的气候,让绝大部分新军着力部队都跃跃欲试。拥有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仔细。
“曾几何时,在新军主力部队人马不多的时候经常面对千把人面临几万敌人大军的围攻,不得不相尽办法维持战线并还要取得最大战果。而如今我们再也用不着这一套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兵力,敌人就是拥有百万大军,又如何能在机动作战的情况下一起运用于战场这一次远征,我们或许会有很多人不可避免的伤亡损失,但一定能够杀倒手软脚软,源源不断的让那拥有强大兵力的敌人们血流成河”李少华在出发之前最后一次鼓舞士气道。
随后,全军在整备了新一轮的给养之后继续向着西北方向也就是欧洲腹地的方向展开了行进,波兰人似乎在之前的一仗中吓破了胆,并没有在新军主力部队这次征掠过程中找麻烦。
就在李少华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集结起来完成准备并斗志昂扬的开进的时候,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已经从战败归来的斯特凡恰尔涅茨基那里得知了详细的作战过程及经过。并且还得到了两名还算有些地位的翼骑连长的证明。
“我们集结所有的力量,并在华沙城下集结全部的三十个翼骑连队与数万大军,再加上必然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哥萨克人难道也不能最终迫使强敌撤退么哪怕是依托城防或者进行骑兵袭扰作战我听说这些东方人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有不少马匹但骑术并不擅长。。。”其实瓦迪斯瓦夫心中也没有多少抗衡那些东方人的把握,只是想最后确认一下那些东方来的强敌究竟强到什么程度。
“没有用的。我们这一次能和对方拼个差不多的损失比,完全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的火力自信而战术队形过于单薄的结果。我们负责侦察的人已经传闻敌军已经集结起来,并且采用比较密集的方式行军。除非敌军再次分兵,否则我们就是集结整个联邦的主力也没有办法。就是我们能够集结整个联邦的主力,按我们所有人的看法,最多也不过是和那些东方来的强敌两败俱伤而已,失利的可能性非常高。这已经不是整个欧洲哪一国的事情,而是整个欧洲面临的考验。也必须让曾经有所隔阂的国家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不过在议会之上,事情显然并没有那么顺利。瓦迪斯瓦夫与斯特凡恰尔涅茨基还有那些幸存的翼骑连长们被一些贵族认为是在“试探性的作战中吓破了胆”。更多的人则认为
就算没有白天野战决胜的把握,在华沙城展开防守反击或坚壁清野也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当然,因为大敌压境的问题,倒没有太多的人起内讧或者要求追究战败责任什么的。毕竟:虽然翼骑兵损失严重,波兰贵族骑兵的主力却是带回来的。
对于国内那些自大的人,瓦迪斯瓦夫也不由的感觉到一阵悲哀:是的,这就是波兰人印在骨子里的某种特征:认为自己是故事的主角,不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能最后胜之。所以在波兰的历史上少有同什么国家结成真正的联盟,经常性的同瑞典、俄国、土耳其人等多个方向上的对手交战并过不去。如今要想让这些大多同波兰有所宿怨的对手下血本来救波兰的场,那纯属妄想。”
“看来:波兰的命运已经注定,只有用事实来让那些人醒悟了”瓦迪斯瓦夫不禁悲凉的叹道。
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随从传来了从议会的那些贵族们那里得到的消息:西班牙人出动了规模庞大的船队,他们在立陶宛上岸了。同时:瑞典与萨克森人也决定增援波兰,并在出兵之亲派遣了信使。
波兰贵族们虽然自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对西班牙人还是十分敬畏的。经常同瑞典军队打交道的波兰人知道:虽然瑞典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比不了波兰骑兵,但是古斯塔夫所率领的两万左右精锐核心却并不好惹,战斗力也就比翼骑兵稍逊一层而已,却绝对强于一般波兰贵族骑兵。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曾经是劲敌的力量在中欧竟然被西班牙人的一个远征步兵旅在让对方陷入伏击圈的情况下被打的大败。据说:西班牙新军就是那东方王朝的一位高官投靠过来协助编练的,兵种虽然同那些东方强敌有些不同,但被这时的大部分人认为具有和东方的新军主力部队差不多的战斗力。
这样的西班牙新军竟然一次足足有三个旅及若干独立炮兵部队累计一万五千人增援上岸,足见投入西班牙人的投入力度了。西班牙人在去年创下的威名给整个欧洲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再加上其原有的地位,很容易的就策动了法国、奥地利、瑞典与萨克森林诸邦停止了俞演俞烈的内战,在另人畏惧的危机面前形成了共同抵御东方人入侵的“神圣同盟”,英吉利人也被迫象征性的出动了数千兵力参战。累计凑出七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由海路出发经英吉利海峡及波罗的海,直接增援面临东方远征部队威胁的东欧诸邦。
因为精锐部队野战中的大量马匹和辎重需求,尽管西班牙及英法动用了大量的船只,但为了牵制伊斯坦布尔一带的新军主力部队,船只数量还是显得有限,拥有大量马匹的七万人的陆军也只能分两批上岸了。
这样一来:就让波兰的不少贵族们重新信心十足起来,认为有了再次主动出击,迎战新军北路集群并给予其重创的能力了。
第1226章 欧洲联军(二)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波兰贵族都对援军抵达后的战事持有绝对的信心,尤其是曾经亲自参加过冲击作战的两名翼骑连长。即便是斯特凡恰尔涅茨基与瓦迪斯瓦夫也多少有些怀疑。
因为他们在战场上亲自见识到了那些东方强敌远非这时代的欧洲可以相提并论的猛烈铳炮火力还有超强的战场发挥能力。并不认为那些西班牙精锐有能力战胜荷兰人与瑞典人就代表着他们能与前来的东方强敌抗衡了。
那四五万规模的东方强敌几乎都是强悍如同最精锐力量的一些强兵,就算这些西班牙劲旅如同波兰最精锐的力量一样,可也毕竟只有来敌的三分之一而已。波立联邦与乌克兰人的主力再加上其他那并不算规模过于庞大的援军,真有击败这些前所未见的强敌的能力?
不过,登陆后的西班牙劲旅仅仅是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就在立陶宛境内专门针对那些对援军信心不足的贵族们组织了一次实弹演习。
有过丰富实战经验的各**界将领们几乎都知道:靶场与战场是两回事儿,即便是炮兵也是如此,可却依旧被这些西班牙人那完全不逊色于东方强敌的猛烈火力所震撼了。
西班牙人没有进行什么抽选人员的表演,而是展开了一次旅规模的火力战士。四千名西班牙新军官兵如同那传闻中的东方强敌一样前排的人卧倒在地,后排的官兵也大多蹲着,并在不到六百码左右的战线上组成了密集的几道横队。
一线的西班牙官兵利用后面的官兵填装好的铳筒进行发射,在不过短短半分钟内的时间里就把近万发重弹打到了一里以外二百码左右宽度的集中靶区。就是模拟东方强敌的卧姿靶也遭受到了数百个目标左右的伤亡损失,而那些如同森林一般站立着的目标则如同遭遇了海上的风暴一般被彻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夷平了,数以万计的木靶没有被命中的不足一成。就是如同森林一般木靶群后面的森林都如同遭遇到了风暴一般的袭击。
西班牙新军的炮兵部队也展开了试射。有过当年不少作战经历的李峰也十分重视抛射火力,特别是考虑到新军主力部队经常以猛烈的火力卧姿迎敌,直瞄弹药大打折扣的情况下。新组建的野战臼铳团拥有不少联装臼铳发射车。按照当年的作战经验,专门制做的臼铳以车辆和器具发射,所拥有的精度实际上要高于霰弹。两千人左右的独立炮兵队伍装备了两万余支使用一斤重弹的定装臼铳并使用专门的联装导轨炮进行发射。可以把一斤重左右的弹丸抛射到近千码左右的距离,或者在高抛发射的情况下仍然在一里左右的距离拥有三分之二弹丸误差不超过十米纵深左右的精度。
几千焦尔的能量让这些臼铳拥有了远比当年六两轻臼铳更大的威力以对付重防护的目标。
在测试的时候,两万余枚精确抛射到立陶宛人所构建目标区内的时候,整个战线上单行摆放的卧姿板甲靶有三分之二被砸出了深深的大坑,虽然没有打破板甲,但看那内趁木料也依旧被砸出大坑的恐怖伤害也知道绝对能使人迅速的丧失战斗力。经过仔细的分析:两千人左右炮兵部队如果针对单行卧姿目标,大概可以杀伤六七百人。可是如果阵对四排或五排类似的目标,就有可能给对手带来两千人左右的伤亡损失。
这种杀伤能力在习惯了经常性短时间内杀伤自身几倍兵力的新军主力部队面前或许并不值得震惊,可在这个只要能杀伤对手一两成兵力就有可能取得胜势的时代则大为不同。
对于这些西班牙人的表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直面过恐怖火力的波兰人也感觉到了一丝安慰,但也仅仅是安慰而已。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西班牙人在战场上的发挥能力相比那些强敌如何,特别是在炮火的猛烈威慑面前。
不过此时的斯特凡恰尔涅茨基却最先觉悟出了如何用波兰与西班牙的最精锐力量联合作战打开突破口的想法:“我知道仗应该怎么打了。让这些还算开明的西班牙精锐配备足够的马匹并身穿我们的军装混在后队。
如果那些东方强敌还是像以前那样比较单薄的队形。我的战术如同以前那样,重点进攻对手炮队,西班牙人的新军也配合压制敌军炮兵的任务。我们集中二十个连队左右的精锐骑兵攻击对手的两翼,那就有可能让这些强敌崩溃,若更密集一些,就把攻击的方向集中在一段大概五百码宽度左右的位置上。而如果敌军的队形更为密集,接近瑞典人的水准。那么我们将尽可能的以精锐骑兵环绕威慑消耗对方待发弹药的同时迫使对方尽可能饿站立或者蹲着身子准备随时迎敌,这样,西班牙人的铳炮火力就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宽度上给予敌军重大杀伤,从而为全面的突破甚至是取胜开辟通道。。。”
这样一说,原本头脑并不算差的两名失去对抗东方强敌的翼骑连长也终于回味过来:“要是那些西班牙人真能认真的配合我们,那确实可以取胜。”
“我们不会摆盟主的谱,会认真协同你们作战的。”这时候一个东方人面孔的西班牙人走近前来。正是曾经负责西班牙新军部队建设的李锋。是否让李锋去迎战新朝的主力部队,在西班牙国内也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如果是在几年以前一些西班牙名将还在世的时候,腓力四世或许不会做这样的冒险,可是在如今西班牙堪战的将领匮乏的情况下除了李峰也没有什么靠谱的人可以用了。更何况这次冒险的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可是回报却能判断处李峰的立场并杜绝今后可能的一些危险。因此:腓力四世的支持下,李峰获得了率领三个新式旅群的队伍的权限,乃至整个联军的名义指挥。
第1227章 东欧决战
在张海的印象里,17世纪的中国人没有民族意识。一个标准是吴三桂或汉八旗等例子。却没有注意到相比宋时的张弘范之类的蒙古伪军、经历了元明时期之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潜在民族意识已经在哪怕是底层的不少百姓心目中生根。投靠满清的宣大边军与关宁军等人有一些靠谱战斗力的骨干是花费巨大成本养成的结果,而满清中的汉八旗却在入关之后连对付北方农民军残部都困难。“伪军”战斗力的下降,在一个侧面反衬了经历了元代之后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此时的李锋身边的一些旧人心中也多少是有些忐忑的,虽然没有人说出来,却不过李锋凭借多年以来的熟悉所形成的感觉。
“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我们吃过不少大户,也看过不少人的家谱。特意的翻过有关元代早期甚至之前的一些东西。这外族统治者究竟是与本族不一样的。我们这样做,是否值得?会不会被。。。。”刘子云当年是一个没有多少顾及的人,可是如今却总有些顾虑。不仅仅是内心中的包袱,也担心如果东方的危机解除了,自己这些人又将面对什么。以刘子云的了解:李峰在西班牙新建的这支部队战斗力上恐怕要强于当年的新军主力部队,就算此时的新朝也有进步并且有物力优势,可是凭借刘子云在江湖上社会上多年对人的经验,他不相信在开国并且内外威胁丧失的情况下也会有大量的堪战主力。再加上双方相互了解程度上的不对等,李峰等人的队伍出动,新军的远征部队极有可能最终以失败和撤军而告终。
不过李峰显然对张海等人的了解比刘子云要多的多,而且因为自幼在张海身边接受教育,一些意识也同这时代的朴素民众大不一样。针对身边人的一丝动摇,李峰也并没有动怒:“你太不了解师傅了。且不说新朝四年那件事情之后,一切都有些不同了。在当年新军队伍内部监管之严密、进取心之强大就是前所未有的。这样一个组织没有一代人的时间活力根本不会消失。而且你没有听到从波兰人还有土耳其人那里的一些传闻么?北路集群中的精锐很少,可是南路主力那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