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按照这种传统套路,当下的队伍也不是没有独有优势。首先在已经拥有了战力强悍的核心队伍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避免败仗和不应有的损失。尽量通过节奏可控的攻城战锻炼筛选出可以依靠的力量。想另一位面的李自成如果没有开封围城战,也难以轻易的取得之后那些对来援明军的决定性胜仗。

    “那月底以前我们就打打青州试试看吧?青州哪里的情况怎么样?”张海随即向众人询问道。

    从学塾弟子到核心弟子各骨干都明白时常要注意消息的汇总和甄别,这也是在人手势力不足的情况下队伍上比较重要的情报来源了。

    李峰从刘子云那里了解到不少关于山东有关的大致情况,仔细整理了下平时同**张海等人的学习所得讲道:“青州有山东第一府之称,城墙周长十三里,比济南府还要多一里。城墙高有三丈五尺不止,几乎同京师的城墙一般高了,比济南府还要高四尺。在青州还有规模不小的火器工厂乃至一个卫的驻军外加新编连不少退入城内的乡勇,守军的武装恐怕比我们进攻的人数还多。当然,我们的核心力量远优于对手,拿下青州城依然是有把握的。但要靠这些临时征集来的人?除了准备工城器具恐怕没有什么用处。”

    “这不是关键,只要我们有把握打的下来就好。关键是,即便打下了青州,我们的方向在哪里?究竟以这‘山东第一府’为核心准备以城池为依据抵挡明年开春甚至一两个月后明军可能的大规模围剿?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收获了青岛之后扫荡继续扫荡莱登,并以登州为依据?”刘洪涛则想到了更远一些的战略问题。

    张海也陷入了沉思。毫无疑问,青州府孤立于山东腹地,从原则上来说相比登州之地不算是可靠的防地。但这只是对于一般的势力而言的,而对于致力于高效的建设高战斗力高质量队伍的张家队伍而言,这就不是一个劣势而是一个长处。

    利用守城的大概一年左右时间,自己完全有把握发展出一支拥有三千战兵的精干力量。从突围进攻的角度讲,四面临敌的城墙反而增加了对手筑墙壕围困的难度,至少突围反击的选择更多一些。而在四面环山的登州,一方面队伍起初没有足够的合格兵力方位周遍要地,二来突围反击只能选择少数山谷山路,无疑大大的增加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我们可不可以选择去东江境外?”李峰忽然提议到,接着说道:“在很早以前就记得师傅说过:当我们的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东虏和明朝的警惕。他们可能选择联合起来对付我们。这种情况下,我们打明廷则东虏可能来救援。而我们如果选择主动打东虏,明廷来援的可能性小的多,受局限也大的多。”

    “那么你觉得我们有把握用一个冬天甚至半个冬天的时间搞出一套能够抵御东虏相当于明军二十个头等战兵营进攻的防御体系么?”张海问道,他忽然想到前世一部明穿架空小说的套路。

    “先不说渡海的风险,从时间上看那也太紧了些。我们所有的人手都用于建设新的工事乃至破冰负担的话,还有多少精力用于训练?我们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完成新征兵员和选训已经是很繁重的任务了。这个‘山东第一府’是给予我们足够时间的唯一选择,我们的力量如果再壮大四到五倍,那么才有资格讨论东虏和明廷先对付谁的问题。至少在这一年之内,我认为是不太肯能出现朝廷与东虏议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情况。即便是那样,在这中原地带我们也有把握突围出去另训他路。”刘洪套仔细思索后认真的说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明日拔营先去青州看看吧!”张海对弟子们说道。不少人已经大致猜到,师傅大致赞同大弟子刘洪涛的观点。不过如果能够在青州一战中锻炼出能够满足守城最低限度要求的队伍,那么去莱登抄掠一翻再于隆冬之前返回青州也是一种选择。

    。。。

 第109章 攻城验兵

    明末战乱之前山东曾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超过清末民国时的半数,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而从莱芜至博山再到淄川则是山东最重要的工矿业重心。

    在张海在淄川的最后一次全面动员才发现仅仅这一县之地的手工业者不下三四万人,大部分还是规模颇为集中的以男性为主的工场。这不仅仅带来了不小的兵源潜力,还使得钱粮的筹集变的方面了许多。在没有地方行政系统的情况,维持万人以上规模的行军曾是不小的难题,而这下至少在眼前就变的简单起来。

    “别看这么多人,我估计在我们不亲自督战的情况下城头敌人火器之下伤亡数十人左右就能大部分溃散。”

    “我看这些人的气色还算朴实,没有多少浮滑之辈。至少有哪怕每人一贯钱的奖励和保证充足的食水,承受上百人的伤亡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年戚家军之前的义乌矿工们打群架,不是都能承受超过一成的伤亡么?”

    “那不一样,我们毕竟是外乡人,暂时还难以让这些人明确作战的目的。”

    张海在弟子们负责整理各队午休时的间隙听到这些议论的时候不由皱了皱眉。虽然这些弟子是自童年跟着自己一起学习和训练,可终究还是免不了对异己群体及弱者的轻视。这在军队中是正常现象,可对自己对弟子们的期望可就差了很多。晚间临时军官会的时候,张海有些严肃的批评了这种态度:“没有什么人是天生合格的战士,我们的那些盐山走过来的少年,又是从多少人的队伍中考验出来又经历过什么样的训练呢?远得不说,当初在张宅第一次遇到那些乡勇民团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反应难道都忘了?如果你们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而是自己抱团,以后又怎么能够严格的要求战士们?这么办好了:以后中队以下的军官只要是负责管理那些应征来的人,与那些人一起吃饭。同宿不超过小组。毕竟重新分组之类的事情也不低。”

    从淄川向东至青州的行军并不顺利,包括煤矿工在内募集来的两万多工人加上原有的一万人,再加上两万随属一共五万人上下的浩荡队伍即便按照封建军队里的军官要求还是超过了张海等人的管理能力。以每天四十里左右的速度花了三天时间才抵达青州城下。即便如此沿途掉队逃亡的人大约也有万人左右。城下清点人数的时候不算张家核心队伍,大概仅有包括一万五千青壮在内的四万余人。

    浩荡而几乎没有统一服装的队伍倒使城头上观望的青州参将知府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愿不是盐山的那伙瘟神。而是山东本地的乱民。”青州知府祈祷道。

    青州参将在这商路发达的通衡之地对这伙人当然是有所耳闻:“我闻那伙武安的强贼素来对队伍征集颇为严苛,并不像其他的乱民那样随便裹胁人口。究竟如何一试便知。”

    说罢,在西面浩荡的人群还没有行至步兵武器的作战范围的时候,四五十门大小将军炮和虎尊炮就集中在城西摆开了架势。当规模多达几万的人群行至距离城头一里左右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的时候随着青州城头上升起的点点白烟,猛烈的炮声伴随着半斤到一斤不等的铁弹飞了过来。

    尽管学塾弟子及分派出去的不少战士尽量的控制队伍的队性及人群密度,还是有四五枚炮弹命中了人群较多的地方,一下就杀伤了十几余人。虽然没有像几千级的乌合之众在这样的杀伤下就有崩溃的危险,但也引起了一阵骚乱。直到张海继续传令让人们举着简单的木盾向两侧展开对几个主要城门实施包抄的时候才在骨干们的安抚下继续行动起来。

    可也已经有不少人看到那高大的城墙觉得有一些不好的预感,头脑活络的不少人见没有人在后面督阵逃亡不少。

    当在张海的传令下队伍接近到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前后的时候,城墙上的箭弹火力接连不断的袭来。虽然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不论是火铳的弹丸还是抛射过来的箭矢命中率都极低,猛烈的火力威胁却一时间使得构筑临时壕墙的作业根本无法进行。半个时辰之内的十余万枚射来的箭弹还是造成上百人负伤,还有一些人死亡。

    “不要担心!城头上敌人的弹丸也是有限的!”张家队伍中的骨干安抚众人道。可仍然有不少报着混口饭吃来形态的人见到逃跑的人没有受到处罚,开始拉家带口的溜号起来。

    张海当然是有意把队伍拉到城外一箭之地左右的地方构筑围墙接受战火的锻炼,因此也没有广泛的进行家庭分营和执行军法的队伍。

    当城头上的敌人觉得对着这些人浪费大量弹药没有价值,很多火器在连续射击下也已经不安全的时候,火力才稀疏下来。可留下来认真干活的人到天黑之后的第二天清点的时候却只有抵达城下的一半左右。整个队伍也大概减少包括八千多名青壮在内的两万六七千人左右。

    夜晚的时候即便是留下来的人也有不少人惶恐不安。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也是兵家要地,不少人都私下里传扬明天的时候这伙东来的强寇必然要求大家蚁附攻城,那几十两银子的登城赏钱不是那么好拿的。这还不说这些强悍的外向少年人是否真的可以信赖。

    但没有像这些人没有像以前的监工那样强迫裹胁来的人不准逃亡,却也赢得不少朴实之人的信任乃至好感。

    “看看明天的情况再说,如果这些人逼着大家去无畏的牺牲。我们大不了那个时候反他娘,反正他们这些人虽然箭术强悍火器犀利也看不过来这么多人。”一位二十来岁的的矿工说道。

    而与此同时,包括**和杨秋霞等人的不少人都在劝说张海不要在明天亲身犯险。

    “这些事情交给弟子们来做就可以了。队伍扩张到现在,你这又是何必呢?”**有些认真的对张海说道。

    “负责日常领导队伍的人是我,拥有可以威服众人潜力的人也是我。除了我亲自参与鉴定这些战士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让这些人对我们的队伍快速建立认同么?这还不说与城头的敌人对射是一项非常浪费弹药的战法,要尽可能节约的同时威慑住城头的敌人,也只有我与挑选出来的骨干亲自参战了。”张海思考片刻又说道:“大可放心,这次又不是登城陷阵。我会尽可能的避免无谓的风险的。”

    。。。

 第110章 攻城验兵(二)

    阳历10月26日似冬季一般的寒风第一次袭来之前,上万名劳力在威胁下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在距离青州城城墙百步左右的一箭距离上于盾牌的掩护下挖出了简单的战壕。城头上射来的箭弹则造成了几十人死亡,二百多人负伤。不过依然留下来的人却比起初坚定了许多。经过一个晚上的淘汰,即便没有看管逃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对于这些无组织也没有经过纪律和政治基本动员的人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让张家的弟子们着实高看了不少。

    早饭的时候张海仅仅带了两三名亲随,身穿铠甲亲自来到简单木盾和壕沟掩护下的第一线壕沟嘘寒问暖,还询问有没有遭人欺负或者是否对今天的战时过度害怕。环城一周的巡视中张海除了表明自己的身份,还告诉人们除了自愿者不会强求人们攻城。

    虽然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一个面相如此年轻的人会是武安那伙让人闻风丧胆武装的头目,但看其身材和穿戴也知道至少是上层人物的亲随。

    这些奴工们自小到大都被视为下等人,就连平民百姓家的女眷往往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一翻巡视虽然显得有些做作,给人们的感受却是从来未有过的。

    不过还是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有些怀疑:“就是不让我们攻城,恐怕也是要干些城头下挖洞的危险伙计。大家可不要被鼓惑!我就不信,他们征集我们这么多人为的只是观看那些人自己攻城!”这些话起初没有多少影响力。可是当张家队伍中抽派的人开始将八千多青壮进一步编组的时候不少人都开始恐慌紧张起来。

    临阵的压力不少并非十分有天赋的战兵中队少年战士们是清楚的,光是心寒胃痛就能使寻常的人至少丧失四分之一的战斗力。

    “不愿意出阵的请后退!”远处穿来张海的命令。

    这命令是专门让人后退出众,又是分散下达给各队的,虽然狐疑的人不少,但还是留下了五千人青壮被编为五十个百人左右临时中队,以百步左右的间距集结在壕沟之后。

    五千支左右的臼铳被发给众人并教授了基本的使用。五千人的战兵每人都获得了一支装好弹药的臼铳、两枚药包、两枚铅弹。

    “就凭这些装备难道就能拿下青州城?”在有了心理安慰的同时,不少人也有些忧虑。

    忽然火器中队及学塾弟子中挑选出的一百余名少年战士随张海一起来到了岱宗门外的一个临时中队青壮们的身前,分发给众人缴获来的铠甲。

    没有想到刚刚编伍的人居然能获得铠甲,这着实让不少人感到不已。可临阵的紧张却让很多人迈不开脚步。

    分成多个小队一曾又有层的将人们掩护起来,在张海亲自的安慰乃至战士们的单对单护送下才向城墙逼去。

    负责推车盾的弟子的掩护下通过木板搭成的便桥,掩护着全副武装的张海等人展开三十米宽分为四五队的狐形小横队向城墙逼去。

    “不要紧张,听到命令后再开火。这是我们天帝之使亲自负责为大家掩护参战,无需太过担心城头上的弹矢。只要大部分人把三发铅弹打出去就算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撤退了。队伍最多逼近到距离城头三十步。”战士们按照吩咐对大部分由矿工组成的青壮叮嘱道。

    “没有攻城车又没有云梯,这是打算干什么?来做靶子么?”城头负责守城的青州卫明军疑惑道。负责西城们防御的军官当即下令放箭,同时把不少铳炮推了上来。

    大约距离城头大概百米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的时候,阵阵铳炮之声从城头响起。一轮猛烈的彻底让彻底让二百来人披挂整齐的队伍停滞下来。

    然而当不断冒头的敌人打算展开第二轮射击的时候,张海却利用搭在车上露出观察缝射口的特制板条大盾掩护着全身,不断向城头那些露出头手来闪现出的目标快速放箭。

    这种双方都有足够盾甲城墙掩护依托的对射,如果双方都没有能够破防的精锐射手,通常效率并不比19世纪西南战争时期或者淮军平捻乱那种两三千发子弹杀伤一人的效率高上多少。

    然而对于经过多次实战本身又有天赋的张海来说几十分之一于寻常人的箭支散布面积加上几倍的射速几乎顶的上百余名弓手。在负责送箭战士的帮助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的一壶三十支箭左右就将城头一名露出头观望的敌人杀伤,箭支没入一名刚刚把头露出来观望之敌的下额。数十名携带了从缴获物资中优选出的鸟枪的战士们的上百次开火中也打伤了一名将手露出来的敌人。城墙当面露出的火力暂时稀疏下来。

    张海赶到面对防守中的敌人进行精确射击,百米左右的距离还是有些远,便下令全队继续前进。

    在两人严重负伤之后城头火力范围内集中起来的敌人变的谨慎起来,射向战士们的火力也稀疏了很多。可前进中的队伍还是给城头的敌人以压力,不断有人将弓拉好之后迅速放出。或是把装好弹药的火铳举过头顶向着大致的方向射击。迎着零星射来的箭弹,队伍终于前进到距离城墙三十步外的壕沟边。城头上的大型铳炮暂时没有威胁了,绝大部分临时编成的青壮都蜷缩在盾牌和车辆掩护之下。

    “注意发射后再装药,注意把捅条拔出后再开火。”火器中队战士开始在监督下让那些刚刚掌握火器操作的人开火。有的人几乎是在战士们手把手的全程控制之下才勉强的把弹丸射了出去。大多数人也在紧张的压力下经常忘了装弹和装药的顺序。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让火器中队的战士们也刮目相看。

    城头上的明军开始将不少精干人员调集了过来,越来越多的强劲的箭支射透了插在车上的盾牌。甚至连放的火箭也破有声势的射了过来。但随即便遭到张海等人更为精确射杀伤。

    数分种的对峙作战,那些临时征集来的青壮才把大部分铅弹打了出去。但在撤退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两人负伤。

    就这样,张海及火器中队挑选出来的百余名精锐花了五六个时辰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一对一的亲自通过出战对射的方式“鉴定”这大浪淘沙出来的五十个中队以矿工为主体的新兵。当敌人懒得露头的时候,张海便命令展开对城头的佯攻。

    就这样通过接连不断交火中杀伤的百余人也终于让城头上明军的士气有些低落,没有人想到以这样毫无效率的对战也能带来如此的威胁。

    这一整天的“激战”也是张海在印象里自解决少时的训练以来最为疲惫的一天,一天下来射出了近两千支箭。比当年的王瞬臣还多了一倍。

    这五十次出战中城头上射下来的无数弹矢还是让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在连绵不断环绕城墙的作战中负了轻伤。车盾和铠甲可以防护住大部分方向的箭矢,可还是有从侧翼或者远处抛射过来的箭弹绕过了防护带来不可避免的挂彩。

    张海出色的射术及敢为人先的精神所有参战的矿工都看在眼里,对于未来的疑惑和忧虑无形间减少了不少。

    “各队的表现怎么样?”对右肩的小伤简单包扎后,张海在临时会议上让参加白天选训出战的那些火器中队战士们也参加了骨干会议的讨论。

    “以我们队伍的标准当然并非合格,但其中表现突出的人的数量超出我们的意料。”

    “我看这些留下来的五千多年纪还不算大的矿工中至少有近千人左右并不比武安作战之前的我们差,可以做为扩军的兵源。其他有些人表现也很突出,不过年纪有些大了。我怕在高强度训练下的可塑性不如年轻人,提高空间有限。”

    学塾弟子说着的时候也将参加验兵作战战士们的报告递了上来。

    张海也是参加过白天轮战的人,知道这些人虽然还不是合格的战兵,但如果依托更坚固也更有心理优势的城头作战,不再会是像盐山或东昌那些临时征集来的民夫一样的表现。只要有足够的兵备是能让这样高的城墙起到应有的防御作用的。

    。。。

 第111章 青州攻坚

    经过种种考验接受选训的五千多青壮以淄川的煤矿工人占了多半。虽然煤矿工最初的总数并不占主流。类似世纪之交山西那些煤窑年百分之一左右的死亡率再加上后来的发达国家也难以完全杜绝的各种职业病外加上逃亡,这些人没有几个熬到三十岁以后的,大多是少年和年轻人。但即便如此,也只有大约一千五百左右新来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少年和刚刚成年不久的人还保持着尚算健康的身体。在这些人中青州城下验兵仗表现较为突出的八百人左右被做为张家队伍新吸纳兵源的候选。

    “一万几千青壮中最多选八百,我看戚家军当年在义务东阳选兵也不过如此了。”见张海还是这样苛刻,**也笑着叹道。

    张海却一贯的一本正经的答道:“这不能相比,戚家军并不是只收未成年的人,有买卖和工作的大龄青年也收。即便如此也不过从两县的几万矿工农民中选拔出四千左右性格合适的。当年浙江那些沿海民众饱受倭患之苦,不少人与倭患有血海深仇。我们要建立一支更为优秀的队伍以达到更大的期望,以尽可能的精干免除管理漏洞和军阀隐患,即便在这民风淳朴的优良兵源之地也要建立更为严格的标准才行。我们的训练标准管理方法虽然当年的戚家军也无法相比,但是戚少保当年有几年的时间,而眼下的我们没有。”

    “攻城器具和及方案准备的怎么样了?”张海忽然向刘洪涛问道。刘洪涛及李峰等人都没有参加白天的验兵轮战,包括这些人在内的大多数核心弟子都在临时的老营随同李师傅及杨秋霞等人忙碌着准备攻城器具。

    虽然张海说月底以前拿下青州都没有问题,但是队伍才刚刚扩充,尚缺乏几百里内的战役情报能力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与隐患,在验兵完成之后攻城只能尽快展开。

    “这城实在是太高了,附近又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要用多段木材制造云梯车虽然不是不可行,但是没有数天的时间是根本无法完工的。即便完工,那也很不安全牢固,十分容易被准备充分的敌人用城墙后的投石车甚至是集群的投石索破坏。不过这一昼夜的时间上千名工匠的忙碌,云梯倒是准备了不少。”李峰有些愁眉不展。

    张海苦笑道:“那也无所谓。看来为师又要亲自登城陷阵了。好在这青州城有战斗力的守军不算多,这十三里的城头除了城门附近防备到不算很严密。”对此张海其实早有料想。依靠自己少见的战斗力亲自登城陷阵当然是对方难以仿效的手法之一。而且看起来虽然有很大几率负伤,风险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师傅如今已是万人统帅,攻城怎么可能总是依赖于师傅亲身登城陷阵?尤其是这高达三丈半的城头落到地上已经有重伤的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采取攻盐山时的老办法。”刘洪涛想了想说道。

    “你是说推土攻城?这太难了。几万石的土方很难在**内于一处完工的。敌人肯定也会以类似的手段加高城墙并且破坏我们的城下作业。”李峰不知道刘洪涛这样说。在他看来,对于拥有完备火器防御的高大城池,唯一的破城之法也只有城下爆破作业了。可城秒爆破作业依然面对对方种种对抗警戒手段的变数。

    “最终目的和堆土助攻差不多,只是在实现手段上要力争一次完成,不被对方判断出我们的意图。”刘洪涛继续说道:“我们难以为对手短时间所仿效的优势除了精锐武力当然还有爆破和投石。就像在梁山水泊河口之战时一样。”

    张海等人瞬间就明白了大致的手段。

    就在张家众人紧锣密鼓筹划攻城的时候,青州卫守将也不敢闲着。虽然自夏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城防,可兵临城下的两天以来依然组织人手尽一步加固城头。整个青州城的大部分城垛都用土木工事包裹起来变成了《守城录》里那样有顶盖的堡垒。能够抵御投石索、六两铅弹抛射、甚至是简单投石机抛出的几斤重的石块。为了防止掘土爆破还在城墙每个不远就埋设听嗡。并且寻找了不少失明已久的盲人负责判读。

    “报!岱宗门外有动静!”就在兵临城下的第三天,时刻准备迎接贼众进一步行动的守将终于接到了警报。

    “城外的贼人已经开始在贷宗门百米之外开始掘土作业了么?”见来的人青州参将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当亲自登城观望的时候不由笑道:“这群人获得了这么多矿工做这种事儿也这么外行。居然在城外六七十步的地方就开始图省事儿掘土攻城。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他们要在哪里突破么?传令!准备我们的人也开始对挖,并且准备好万人敌!让他们连城们也摸不到!”

    张海刘洪涛等人当然没有选择在城门外百米的地方掘土作业。而是由上百名从各队抽调的学塾弟子连同几百名负责协助的少年战士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在用线尺的丈量监督下,在精确的挖了数千个倒三角状的抛射坑。

    几乎与此同时,三千多名征集起来的青壮工匠及其亲属被动员起来从城西南的群山中几天内的时间开采并加工了万余枚百斤左右的石块。并用在淄川矿场寻来的黑火药做为补充准备了万余枚抛石坑。

    最后装弹添药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兵临城下后的第四天夜晚突击完成的。

    城头上的敌人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在第三天开始的时候就不断以火箭和抛射做为干扰压制,不过终究被负责掩护的投石雷抛石坑射出的百斤石弹所压制。

    “不会有太大问题么?”张海有些怀疑那些搜集来的火药质量。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缴获过不少黑药并做过详细的测试,对于成色和用量还是有大致把握的。百米以内的误差应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负责火药和爆破的学塾弟子最后说道。

    。。。

 第112章 青州攻坚(二)

    阳历10月30日的凌晨,隆隆不断的沉闷炮声犹如闷雷一般伴随着一连串的烟雾在青州西城门外响起。

    西城门楼及城墙上的并没有闲着,几天前就调集了不少精锐骨干和五百余战兵数百辅兵轮班进行重点防备。已经有人猜测到对方很可能要进行土工爆破作业,也有人预料到对方可能以火药爆坡石块进行攻击。可却没有想到抛石雷攻击准备的规模如此之大,也如此之集中。

    抛石攻击的重点放在了敌人兵力防御最为密集的西城门楼上。几千枚接近一人重的巨石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被抛了过来。

    要把这六七十公斤上下的石块抛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或者把三十公斤左右的巨石抛到二百米外,用弩炮来发射需要历史上创世界纪录级最大型号级别的弩炮。而如果用配重投石机来发射,则至少需要两丈两尺以上的投臂外加上万斤配重的投石车才有可能。几千枚这样的巨型石弹则相当于数十部大型配重投石机把可靠寿命消耗掉大部分发射出的能量。

    原本高耸的西城门楼在巨石雨短暂而猛烈的轰击之下加杂着无数的血肉和悲哀号彻底的垮塌下来,虽然大部分的碎石木屑乃至砖瓦越过了城墙塌落到城墙的后方形成高达城墙一半高度左右的半个斜坡。但也有不少巨石及砖瓦落到了城门之前。

    紧接着的第二轮更为猛烈的轰击开始了,数千枚石弹略低角度的攻击虽然没有彻底击毁着厚达两丈左右的高耸城墙,却让城墙前面形成了一个由**下来的巨石搭起的石堆。

    **千枚六七十公斤重的石块乃至凋落下来的砖瓦木梁让原本相对高度十二米左右的城头在局部变成了只有五六米垂直高度如县城城墙高度一般的城头。

    此时的天色已经开始蒙蒙放亮,早已准备好的数十架联装云梯搭借助石堆的支撑搭在了城头,这样就不再担忧强度不够或牢固度不够。云梯的最前段还仿造楼梯般的模样安装了木梯板以便以最快的速度登城。

    重点攻击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箭弹从早已成为废墟堆一般的城头上射来,甚至在威慑乃至重点的箭弹抛射阻击下少数打算来援的敌人也被遏止住了。

    张海、刘洪涛、李峰等人亲自带队,选拔了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