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勇笑道:“你也算是蒙的靠谱,但还是有些过于低看我们旅长了。告诉你好了:虽然你算是个风韵尤存而且认真的化化妆的话完全不输一些顶尖年轻女子的存在。但我们的旅长绝对不会对这些事情有兴趣的。他每夜都住在训练场附近的营房里,连新婚没多久的妻子都很少和他**。旅长夫人在他睡觉的时候处理奏报或着去队伍上查夜。两个人一个执白班,一个执夜班。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队伍的训练及队伍的备战工作上了。他白天的时候除了领导全旅的合同化演练,还要处理各种奏报。。。“
保密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这使得客印月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自己也感觉到郭勇似乎说的有点儿过多了。客印月当年也是有这一些见识的人物,并不太相信郭勇的这些话。
算起来新朝拿下北京城已经五年时间了,据说全国大规模的战事结束也快四年之久了。一个四海无敌连边患没有的政权,这天子脚下的近卫这么认真的搞训练他就不怕闹出军队哗变或者谋反的事情来?当年厂公爷搞的那些精锐她也是见识过的,了解一些带兵的基本道理。不过还是有些疑惑的试探问道:“是朝廷又要出征打仗了?而且还是御驾亲征?哦。。。恕我冒昧。这些我本不该问的。“
“没什么,告诉你也无妨碍。我新朝和新军其实除了一些有联络和通信安全等细节上的事物,也算不得有什么真正的机密。我朝得天下,靠的其实不是情报与谋略,而是经营与实力。更别说你又不是在外面那些并不可控的人,告诉你也无妨:我新朝如今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势力范围堪比最鼎盛时期汉朝,但从圣主再到我们,从来都没有像旧王朝那样松懈过。我们在准备一场当年的成吉思汗都难以相提并论的伟大远征。。。”
第948章 特别演习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有可能带来实际伤亡的大型模拟对抗演习,由三个旅组成的临时师级战斗群进行。【】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规模这么大,模仿度这么高的演习。我先说一下:虽然圣主有死亡指标要求。如果整体死亡率超过百分之二、也就是说参加演习的人死亡超过三百人,我可能就要下课。但这种高模拟度的战场大型演练是没有平均一说,可能你们所在的连或者排很不走运的遭到了蓝方的集中攻击而伤亡惨重。也有可能我们没有想到你们的表现会很低,那就可能带来更高的伤亡损失。这种演练中的伤亡一切都会是真实的,大家有没有准备?我再问一遍,有没有人要退出?这不是最后一次机会,但是我希望不要出现事后遭遇了教训才打退堂鼓的!”
南京江对岸的**演练场,刘洪涛让三个旅上万名官兵脱下全部的铠甲和行囊后强行拥挤在方圆不过两千平米的范围内,自己则占在一个高高的木桩上面进行着训话。
虽然天气很y沉,似乎随时有可能下雨,但是来到新军主力部队的战士们清楚:下雨天能够免除的训练项目有不少,但却绝不包括类似这样的大型活动。
随着新朝经济的改善以及新军能够掌握资源的逐步提升,如今的新军完全有能力组织过去不敢想像的“实战化军演”。
以东南一带的公安军为核心,有十万名“蓝军部队“和超过十万名后勤保障人员参加演习。蓝军部队没有太多的辎重和铠甲负担,所有的给养已经通过水运在场地内囤积好了并有着勤务人员帮助完成食宿和工事准备。但装备着超过十万具足有四十公斤重的大型钢制盾牌。
在场地内同时准备的还有十万支模拟这时代西洋火铳的火绳,并拥有装备有一千门中重火炮总人数超过万余人的炮兵,主要是各个步兵旅参加演练的加强炮兵。
四十公斤重的盾牌,还是水平不算低的低碳钢水平的材质,完全可以在掩护住一个人全身乃至一定侧面的同时抵御住这时代大部分单兵可c作火器的袭击。可在实战中是不会有什么军队去普及到单兵的。
这样的防护水平已经让队伍无法行军中携带足够的给养与其他装备,更难以有效的冲锋和近战,但对于演习想定来说,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支规模足以超过世界上多数政权总实力的“蓝军”即是做为靶子的存在,也是做为磨刀石的存在。
按照计划,十一万规模的庞大军队将在连绵六七里左右的战线上发起进攻。这样的战线范围是这时代一般大规模军队的常见进攻范围。也是一个基层官兵在战场上所能够观察和感受到的范围。
按照张海和刘洪涛在很早以前的商议:要让新建的士兵真正的适应战场环境,并考验出大部分人在战场上的真实表现,就要立足于可能面对景象的最真实模拟。解决的办法就是真的在视听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出同可能的西方军队交战时的场面。
除了步兵以外,参战的部队中还将有很多骑兵。有各公安军中比较正规一些的骑兵,也有临时凑起来的“马队”
这些马队将在践踏和冲击受训主力官兵队伍的时候让战士们准确的以训练用攻击骑兵,以及用实弹攻击远处的靶子。
让刘洪涛感觉到满意的是这密集的站成r堆的上万人拥挤成的人群中,还是有那么五个比较坦白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形式般的应付。
当然这几个比较坦白的人都是事先调查好,并按照刘洪涛私下里的要求在这种场合下站出来避免走形式与冷场的。
“大家都对你们五个这样鄙视,但是我要赞扬五个:你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样儿的人也是有勇气的。如果你们糊弄和应付,到了战场上才真正抓瞎,那么危害的就不只是你们一个人了。”刘洪涛以洪亮的声音说道。
“我。。。旅长。我们不是害怕伤亡,而是不想在这样的训练中就遭遇伤亡。能让我们做为预备兵去参加五年以后的远征么?
“你们当然有这个机会。当然是会做为预备补充兵的后勤人员。不过你们放心:五年后的远征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仗,会有你们上场的机会的。而且圣主特许:在这个时候选择退出的人并不代表退出军队和未来建功立业的机会。你们在之后五年的时间里会被安排在南京的城防队伍内接受日常训练。个人和家属的待遇也按新军主力部队的标准搬。。。“
这时拥挤成万人的“人堆“绕是主力部队官兵的纪律性远非一般人群可比,也不由一阵低低的躁动声。不过很低罢了。
“我知道你们有的人不理解,但这样的做法是害怕你们主动站出来的时候有顾虑,那样就可能在演练场甚至战场上连累了队伍也祸害了战友。随意我要明确的指出:站出来的人不是罪人,会有和留下来的人同样的机会。”
这样的劝说之下,又有七名官兵选择站了出来。这里面还有一位班长和一位排长。
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之后,一万两千名官兵累计第十六、十七、十八旅三个步兵旅群一万两千名兵按次序逐步从拥挤成r堆的人群中一层层散开,披挂铠甲装备并重新收拾行囊进行整队。并在旗号的指引之下有序的集结起来展开了作战队形。
y云密布的天空之下,连绵整个大地的灰线还有不少奇怪的旗帜出现在远方。这时代的欧洲还没有足够的毛纺织工业以及充分的财力来在动员兵身上普及那些华贵的军服,这也使得公安军部队在模拟外军的时候只需要准备一些旗号还有一些特殊的饰品就足够了。其他的则以银灰色的胸甲代替。
那连绵不绝的灰县由远及近,在三个旅的战士们刚刚完成了方圆六七里左右的三角大阵展开的时候就有点点的白烟从远处冒出来了。
位于**一带展开的新军“特别大演习”拉开了帷幕
第949章 特别演习(二)
按照新军特别大演习的事先计算和测试:对于如今的新军几乎平均每个士兵的装备在战场上的防护水平都相当于这时代的欧洲保持战备的骑士才会有的水平。对于三十米以外发s的绝大多数滑膛弹丸甚至是炮s霰弹绝大部分部位都可以免役。
只要开火的人不像是打靶,而是模拟以实战中才会有的s击精度和s击方式,应该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能够把死亡率下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实际上在实战中,如果只面对十倍于自己兵力的传统部队,过去的新军主力部队一场作战也就顶多会伤亡半成并有一成可能死亡而已。
对新军威胁最大的其实是轻炮发s的炮弹还有重型炮发s的比葡萄弹还要大的重霰弹。这些弹药是精良的铠甲也难以避免官兵遭遇到伤亡的,如果这些火炮也像实战中那样开火,这就不是演习,而是真的在进行对敌开火作战了。
好在这**演习区以内有不少炮兵精确估距用的测距杆和地标线,地表也进行特殊的处理过,炮弹落下的时候会因为细土而带来不小的扬尘以便于观察弹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火炮不是有意的瞄准目标开火,而是瞄准目标的上方一定距离开火,就可以把伤亡危险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
在新军上层的分析中:即便敌军配备了数量不少的火炮,在新军线膛手和神s手的压制威胁下效率也一定会遭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的。
另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就是大规模炮发s带来的硝烟,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只有让负责指挥的人负责时刻注意观察地表线和伤亡报告进行开火s击了,并且在烟雾影响太大的时候在不同的位置上进行s击。
为了在这样的演习中避免群死群伤的大规模事故,做为“开胃菜”的炮火压制只能进行一段时间的逐次试s以锻炼官兵们在威胁下的指挥能力及反应。
蓝军“炮兵群”一开始恰好的被部署在了“暂编第六师”三角大阵的三个角恰好六个对角线附近。六个团规模**百门火炮在开火的时候形成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恰好沿着队形前进的猛烈火力。
这些炮弹几乎完全从队列不远距离的上方飞过,上百门实心炮弹组成的炮弹群在以音速上下的速度飞过队伍上方的时候,甚至能够挂起呼啸的风吹的士兵们站立不稳。那令人胆寒的怪啸破空声,让这些本来在选训的时候心理素质已经经过考验的战士们还是感觉到了一阵胆寒。
“卧倒!”负责指挥的军官们努力的喊道。
同过去的很多传统对手交战,新军作战队形一般是很松散的散兵线,大概几米才有一个人。因为几十个传统军队的战斗力才会有一名新军主力部队官兵的水平,在欧洲战争的筹备中确立的新战术原则要求新军部队的标准队形是单排小群,排规模的士兵云集卧倒在不超过二十米左右的范围内,整个战线上平均每米左右一名士兵。
这么考虑的原因有三:一是在扩军之后新军主力部队有了比较充裕的兵力,不在像以前的时候同规模庞大的敌军交战时那样兵力捉襟见肘。二是做为假想敌的欧洲军队,战斗力要比传统军队高不少,如果以太松散的队形应战,那有可能在对手炮火的压制下当不住大规模骑兵的冲击。还有经过对实战报告与士兵日记的总结性研究:敌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像当年拥有巨大兵力优势的时候保持火力压力。如果当新军部队的火力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就有可能压制住对手的火力。在线膛与炮兵广泛普及后尤其如此。
炮火接连不断的开火越来越密集,开始偶尔有炮弹落在队列的附近,飞溅起如同爆炸一般的土花和扬尘。在接连不断的炮火准备下,也开始出现了人员的伤亡。
第十七旅四营三连三排的队列恰好被一发炮弹砸中。九斤重的弹丸本来没有直接命中士兵的身体,但是紧贴着铠甲的弹s飞溅却一连造成了数名士兵伤亡,其中一人当场确认死亡,还有一人昏迷不醒可能重伤。
在连绵不段的炮击中,指挥员逐步摸清了意外的大致密度,也就放心的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六个炮兵团接连不断的打出了二十余轮火力发s了一万七千多发炮弹。
开炮的浓烟已经让远处炮兵阵地模糊不清起来,不过这个时候蓝军“步兵群”已经*近到了距离战士们大概二三百米左右的地方展开了火力。
在西洋火器比较成熟的17世纪及以后,二十毫米左右的大口径弹丸虽说在百步内才能靠谱,在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才能打准,而实际上往往是在大概一百五十步约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才开火。
公安军组成的的蓝军部队按照要求,在不使用准星的情况下开火的时候扭头并闭眼进行s击。密集的弹丸如雨一般的压制过来,覆辙正面应敌的第十六旅连绵数里的战线上一时间被轮番齐s压制的尘土飞扬。
“开火!”第十六旅的军官们却在这个时候吹响了开火时的号声。有不少战士没有反应,更多的在开火中瞄准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不过好在新军的步兵在开火的时候比传统意义上的滑膛兵简单太多了,不需要装弹之类的复杂c作,只需要把身边早已事先填装好弹药的排向远处的敌军发s出去。
按照演习要求:受训部队的每一轮实战打靶都必须在接近真实的火力压制下进行。
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官兵的命中率相比靶场直线下降。不过即便如此,因为那实战中的敌军队列往往有一人高,比训练时的靶子大的多,上靶率还是达到了五成之高。s击效率在一轮对s测试检查的时候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
刘洪涛不由的摇了摇头:看来这些年来新建的部队虽然训练与管理上十分用功,但毕竟比当年的队伍似乎少了不少的东西。
第950章 特别演习(三)
过去的新军主力部队,在面临强敌和箭矢弹雨的时候也基本上能保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的队列命中率,五分之一左右的防御杀伤效率。【】虽说位于**一带的“新特演“最大限度的模拟了实战,按理来说以炮火和重弹雨的下的威慑力会比当年更大,可是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实战。百分之一死亡率级别的压制,同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左右死亡率的压制,那毕竟是有区别的。
“报告!“这时候在地堡形态的地下掩蔽指挥所内,一名勤务兵向刘洪涛送来了一份实训测试报告。
为了在对s训练打靶后的成绩以最快的速度报上来,这报告上是一份早就有所准备的表格。列出了命中率水平档次和各部队的番号。报靶的人以连为单位直接用黑点来填写上靶率的档次就行了。
当然,与上靶率对应的还有各部队在演习中的意外伤亡率,这样面对不同性质的火力压制会对部队的战斗效率带来什么样儿的影响就一清二楚了。
在炮火准备中伤亡最多的一个连队有四人死亡,加上负伤共计十来人。其中一个排军就承受了五人左右的伤亡,并有两人在弹雨下伤亡,与之损失接近的连队也有两个。这样的伤亡强度基本同实战环境下不算太过一边倒的情况类似。
这三个连队中,队列命中率一下就从一半左右降低到了不到五分之一,弹药杀伤效率降低到七分之一以下。这还是使用比较容易瞄准和命中,弹道也比较平直的武器,而如果使用当年的弓箭或臼铳,刘洪涛可以肯定效率会降低到十分之一以下,
十分之一左右的弹药效率,这在传统军队中是一个恐怖的水平。在古代所知的大规模战例中大概只有14世纪的英格兰长弓手可以达到这样的效率,当然后金精锐也包括在内。具备这样效率的古代军队通常都是可以以一当十的主。参训部队能有这样的表现,显然也跟在兵源选拔与训练管理上的超越有很大关系。
刘洪涛并不满意这个水平:“我们新军数年后的作战对象是史无前例强大的敌群,跨越地理障碍的远征和国力基础的薄弱又使我们不得不面临以少敌多的境地。这样的效率,显然是危险的,并有待提高的。“
在短暂的停歇只后,实训测试又展开了。超过万余匹马在真正骑手的率领下向受训队伍展开了进攻。
一般来说,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如果正面冲击步兵,总是会面临兵力密度不够的问题。直到拿战时代这种情况才有一定改观。而新军主力部队的战线兵力密度比拿战时期的军队更为单薄,面对骑兵时的应对能力就成为考验的一种了。
骑步兵对抗的时候只有骑兵发s的是有一定威力的实弹,并可以使用带传统三眼铳一类的兵器。而受训步兵则只能运用特制装药的“尘弹“来反击骑兵。
这当然同双方防护力的差别有关。这种测试是对单薄战线步兵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参训马匹的一种考验。
参加测试训练的骑兵也并不是像过去那样临时拼凑的马队,而是经过一定火器实训的马匹。负责驾御马的人也是各旅真正意义上挑选出来并经过一定合同训练的骑兵队伍。
上万匹马形成多路横队展开冲击的时候,犹如数面墙一样*近过来。集中起来的上万骑兵可以分成六队把攻击的重点放在一个步兵营群的正面上。*近到步兵阵列的前两波骑兵将负责s扰,中间两波负责对峙压制。而当步兵的视线完全被遮蔽的时候,真正的冲击骑兵将在其中一面迅速闪现出来。
这也是当年的后金主力针对当年新军的作战方式之一。从圣主那里也大致了解到:泰西骑兵同传统北方少数民族多少有一定差别。阿拉伯人也是如此。
缺乏优良马匹的传统北方少数民族军队很少进行正面骑兵进攻,而在欧洲却有不少骑兵擅长在战场上正面进攻。
刘洪涛也赞同了圣主有关军演的一个思路:当一支军队的体制弊端不是很大的时候,对抗演习并不是为了争胜,而是为了找到问题所在。不少官兵觉得:如果是在真实的战场上,一万冲击型骑兵去进攻一千新军主力部队那也是自寻死路。
不过以少量兵力同当年的后金军队对抗过的刘洪涛却明白要考验部队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包括当火力刚刚消耗殆尽的情况下敌军以长纵队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展开骑兵突击的情况。
相比远远的对s,这近战冲击考验更加给人以真实战场的感觉。搀杂了红色燃料的火药威力大打折扣,但是在仿真模拟度上提高了很多。虽然是演习,很多人依旧被骑兵投s而来的标与弹丸打倒,还有不少人在倒地之后被不止一波马群所踩踏。如果不是参训部队的防护能力远非一般士兵可以相提并论,就连第一次观察这种演习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场真实的冲突了。
在进行了远近交战的战术对抗打靶测试之后,受训部队开始展开了多个步兵旅相配合的实战下对抗性变阵交锋。
整个演练对抗中当有人在火力下负伤或死亡的时候还会暂停,以提醒更多的人这种演练是有伤亡风险的。因为如果伤亡率太低,很多士兵就感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危险。
实战中炮火的音响给指挥链带来了相当的挑战,特别是这种前所未有的火力战。在绝对优势兵力之敌的包抄合围之下也给负责暂编第六师的师部指挥人员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在这种模拟实战的情况下,根本不像纸上推演或者站在点将台上下令指挥时那样容易轻易的观测到敌我全局。
按照新军的战术教范,在这种情况下,应对规模庞大的敌军围拢进攻突击的时候尽量在其他方向上留有足够的预备队,不给对手以可趁之机。因为张海清楚:做为一支崛起时间并不长,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军官过度依赖部队战斗力的情况下,论战场感悟与指挥能力,新军实际上是不如一些强敌的。
第951章 特别演习(四)
大规模演练并没有像寻常检阅和c练表演的时候那样持续并不算长的时间就结束了,而是按照一般战役的要求从午饭前一直延续接近夜幕降临的时候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不久才算告一段落。【】
在这长达三个半时辰左右的时间里,参加训练的部队不仅仅训练了接阵战考验下的各种火力s击。还演练了大规模近战r搏与追击、行军中遇到突袭或遇到埋伏性等多众情况下的迅速变阵。还有遇到敌军掘壕沟围困下的进攻,到了傍晚整个部队最为疲惫的时候又遇到了疲劳和饥饿状态下的大规模反夜战反伏击训练。当然还有不少时候,队伍是在同敌军的对峙中度过的。
夏季y雨天的**一带,气温并不算太高,但是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模拟对抗训练也使得参加训练的上万名官兵疲惫不堪,每个人的汗水都把铠甲内的衣服湿透了。幸亏这铠甲有一定设计上的准备,让内部可以形成类似阿拉伯长袍那样靠积蓄汗气来冷却的作用。
不仅仅是疲惫,这样一场以实弹进行的多项目对抗性演练下来。受训的一万两千名官兵遭到了四百人左右的伤亡。死亡和残废乃至极重伤难以恢复的人达到了二百人之多。这几乎相当于新军主力部队过去不少单次真实作战中的伤亡损失了。
受训的部队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中比较强的队伍,在经受了这样疲劳和恐惧带来的考验后,演习前曾经有些兴奋的士气也底落落起来。
刘洪涛在晚上的时候对三个旅的参训官兵们都花了不少时间举行了单独的演习总结会。一个旅四千名战士在不到两千平米的范围内无需像“万人大会”时那样战立的情况下拥挤成r堆了。而是至少有了坐下来的地方,哪怕是只能坐在战友们的腿上。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能围拢在刘洪涛身边最远不过二十几米的地方。讲话的时候声音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掌握风向并巧妙的站位外加声音洪亮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让外排的官兵们也都能听清讲话。
“旅长,牺牲和伤残的人真的能得到类似在战场上一样的待遇么?这样的演练,每个旅每年都要进行么?”有个战士在自由提问的时候询问道,充满了疑惑和忧虑。为了以少量伤亡来增加压力,所有负伤的人都摆在十分显眼的地方接受救治。死亡的人也由所在的营集体举行葬礼。全部参演部队以及各营的伤亡情况也要向基层通报。
“这样的演练,每年都要进行,直到远征终战展开的时候。至少要进行五到六次左右。同时,我们的队伍在远征西方以前还将进行一次南下作战,用真实的战争来检验我们的水平。按我的估计,至少会有一成左右的官兵会在真正的远征之前牺牲或伤残,两成左右的人伤亡。参加过日朝作战的老部队所进行的考验要求低一些,但也要在远征之前组织全面的实践检测,估计至少会有半成的人在考验中牺牲或伤残。不过你们放心,所有伤残的官兵都会得到和实战标准一样的抚恤,牺牲的人在对家属的通知中也不会说你们是在演练中死亡。当然事先提出申请的另说。”刘洪涛坦诚而郑重的说道。
这样一说,不少人的心还稍稍放宽一些。毕竟即便是没有勋章的人,新朝中的死亡抚恤标准和残废抚恤标准也颇为不低。不过经过特意的渲染,这样的伤亡率也已经让不少人都感觉到压力了。
“旅长:我们如果牺牲在真正的战场上,我敢保证我们一个人绝对能够换取至少十个敌人的性命,就算那敌军真的可能拥有如我们一般的火力水平。可是如果牺牲在这样的‘战场’上。。。”一名基层的排长颇有些忧虑的说道。
刘洪涛沉默了许久,反问道:“你们觉得,一换十就够了么?新部队排一级的干部不少也是对新军的战史读过的。包括同西班牙人还有荷兰人的战例,还有皇家印刷处新出的《日朝攻略》。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从圣主那里得来的明确消息:这西方各国的国力之和不仅仅是远远超过过去的前明,甚至就是我新朝在几年后也难以真正的赶超。他们不单单是有不逊色于我中原多少的人口,还因为封建分封而拥有不亚于日本列岛各大名的兵力动员能力。而且兵力的质量,要超过后金军,相当于当年后金军中的最精锐部队,这还是他们把不少的物力用于海上的结果。如果他们集中资源用于陆地,能够打造出来的武力潜力远远高于我新朝。我们出河西走廊能够维持的大军,能够维持拥有一定车马配置的二十万大军就已经是顶天了,最多再加上十万左右的后续补充兵。我们要以一倍兵力在进攻中打败几百万远非当年的对手可以并轮的强敌。这样的远征作战,不是伤亡多少的问题,而是如果能不能赢的问题。我们如果今后舍不得各部队总计一成多的牺牲两成的伤亡,那么未来可能面对的就不是伤亡多少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发生意外全军覆没的问题。”
刘洪涛的话让不少官兵都感觉到了震动。
“这西方真有这么强大?”一名战士有些疑惑的问道。
“其实这全身甲不是圣主的发明,那西方人在二百多年前就能造了。水力锻锤也不是,他们在近三百年前就能最标准的火药还有三吨级别的锻锤。只不过我们新朝的工匠更精,管理更严格而优秀,赏罚更分明。出来的铠甲和炮更精良罢了。而这带来的一个代价就是我们的规模在数年后也不可能与西方各国相提并论。”对于这些,张海并没有定下什么规矩和忌讳,也没有为了自己的威望而说谎。
微微的细雨在夜间忽然变的大了起来,幸好在这个时候刘洪涛刚刚完成了对三个旅的训导和安慰。忙碌了不少时间的临时暂编第六师临时师部里,不少将校也在休息着。
第952章 初露端倪
“一个月以前就收到了西北的大捷,算算日子,圣主应该到了快回师的时候了吧?怎么还没有消息?”第十六旅旅长兼暂编第六师师长在休息的时候随意的向刘洪涛询问道。【】
刘洪涛不是一个在政治上十分敏感的人,但是听到这样的话在思索片刻之后还是说道:“圣主自有安排,这些事情不应该是我们能打听的。快到日子那也是按最快的行程计算而已,还没有到我们应该做出不必要反应的时候。”
按照刘洪涛对张海的认知和了解,这次回宫说不定是谨慎的半秘密回京,不打招呼也是正常的。“
当然此时的西院之内,柳香却无时无刻不再关注着那通过内情送来的消息。张海早在三天前就已经从北京城起程南下了,这是柳香最近一次得到的消息。
得到消息的还有李千兰等留在西院之中的大多数女孩们。这些孩子对于政务的理解力要超过柳香不少,平日里不少事情也是柳香同小女孩儿们一起商议。
由于平日里在各种奏报中接触到的信息不少,如今已经进入到少女时期的女孩儿们早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