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谁是自愿的?我想听听。”宋子悦这时忽然问道。
不少麻木状态中的女子用着那有些虚弱的语气纷纷应声,大部分人也都明白了自己将要面临的情况是什么。
“如果你们这样说,我本来就无需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了。不过我还是有些奇怪:难道你们是不信任我新朝,担心我们无法给你们做主么?如果是这样,那我还非要惩办这些人不可了!”宋子悦冷笑道。对于这些犯官之女还有前朝“四类分子”,宋子悦虽然如今算是富贵了,可心中的芥蒂却并没有消除。
“如果这些人。如果这些人怎的进去了或不见了!那我们可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活下去了。”几十个有些委靡的女子中终于有一名还算是清醒些、有些理智的女子回道。
“你们靠自己也应该能够活下去!没道理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贱民。”随着说话声,张海也最终赶了过来。
张海在得知事情的大致经过之后也已经想好了:新朝有信心通过对外扩张和内部经济发展来解决民众的贫困问题;通过其他形式的改革解决民众的地位问题,没有必要大搞政治贱民。那样反而是底气不足的表现。对于米脂县这样的恶事,张海也不再打算像以往那样姑息。
全国统一之初的震慑手段,在如今来看,已经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持续下去了。这并不利于社会的真正制衡。以投名状来震慑自己内部一些人的作用,当年的不少事情也起到了效果。
在得知米脂县的事情闹出了人命之后张海严肃的说道:“我们新朝对于一般性犯罪不像明时定的那样严重,是为了防止这样的罪名被一些人利用。可是对于这类严重的集体**件,就不应该姑息!”
第930章 矫往过正
米脂县的事情让张海的心情有些沉重。【】其实不仅仅是这件事,这几年来张海其实收到过不少有关翻身底层嚣张跋扈的事情及相关报告。
新朝敌视家族和传统旧关系网,孤儿与没有配偶的光g,特别还是底层出身关系网不是很大的那种。算是在新朝“根红苗正”的一批人。
这些人在新政权的建政初期,在推翻旧秩序方面表现最为积极,不少人都获得了重要的权力,加上以前因为同命相连所建立的关系网。曾经是全国各地不少地方的一霸。
在新朝四至新朝六年多次内部风暴与整顿过程中,这些人势力才不像过去那么大了。但是在北方不少地方,这类人至少也彻底摆脱了过去“弱势群体”的身份标签。成为走街串巷朝廷之外的一般人也不太敢热的势力。
吃拿卡要等严重恶劣作风的人曾经被整顿过不少,不过一般的打架斗殴之类的暴力官司,以往那种缺乏背景的“弱势者”反而成为在背景和关系上占尽优势的一方。与人通j之类的事情不少地方的新朝官府也很少去管。按照不少底层新军战士的想法:群婚与类似的乱搞男女关系在那些男多女少的光g村是很正常的现象。通j又不是霸占性的纳妾,没有多大社会危害。
因为没有影响特别大的**,张海对此也就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张海过去想来:要在民间养成尊重任何人的风气,就要有一些明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来做榜样并给一些人深刻的印象。“尊重个人“”乞丐也不丢人“”上帝才有权评价每个人“那种特殊的美式社会风气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格格不入的,但张海曾经期望这样的事情能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
不过当张海来到米脂县之后却感觉到对这种过去底层的纵容已经超过了一个限度了。
“张山,你很有本事啊!竟然能把过去整个社会的底层重新翻身到这样的高度?我看过去那些地方上的官绅,也从来没有那么威风过。”张海来到米脂县县城之后就见了见在米脂县这位曾经在近卫第一旅出去的退役干部。
米脂县是西北一带比较有名女性姿色还算凑合的地方,又是曾经的灾区和出过不少严重问题的地方。因此新朝六年李自成查办了陕北一带的不少事情后,张山就成为了这米脂县县营新一任的长官。这名和张海同姓的新军军人也是第一次青州之战的时候就入伍的老兵了。以疾恶如仇、作战勇敢、训练和学习都有一套著称。上任之初的几个月内的所作所为也曾经被张海高度肯定。在赈灾物资发放和民风评价方面经过外情部与内情部还算仔细的勘察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可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问题却似乎出在了另一个方面。
“圣主,这事情是我的错。我没有想到会出这么大的问题。”张山过去在张海面前也是一个很坦然而自信的战士,可如今的他也知道捅了大篓子,声音有些低的回答道。
张海沉默了许久,郑重的说道:“这件事情死了四个人,还有三个自杀的。但是因为事情之恶劣。我要将这几百人中的七十个人明正典刑。不仅仅是这件事情,我觉得你自己应该还清楚县里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二十个不冤枉的人头,你能不能凑出来?开公审大会吧,至少要按照过去我们对内部内部严重渎职问题的标准:群众石刑!而且我不希望看到此地在有这种过度的交往过正的事情。”
张山也是个敢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人,这时忽然说道:“对过去的底层这么个搞法,是不是有些过了?他们虽然近些年来有些跋扈,可很多人并没有凭此捞取多大的利益。在我看来他们还不是恶霸豪强或土匪一类的人物。一次石刑近百人还要进行公审宣传,这是不是有些过了?会不会其到不好的影响,让这些曾经的政治基础丧失对我们的信任?“
张海只是思考了片刻就郑重的回道:“我们的革新事业,并不是大秤分金小秤分银大堂之下分女人,也不单纯是报仇雪恨平怨气,而是要真正的促进人本身的进步。我们在队伍里对那些不服从纪律,不认真学习的战士是怎样做的?我们在推行新朝白话,搞‘正音运动’‘卫生运动‘的时候又遇到过多大的阻力?恐怕比我们当年铲平地方上的牛鬼蛇神的时候所遇到的阻力还大吧?我们不也一样是要肩负起教化民众的使命,而不是听之任之?何况这样的处理本来就是符合我们的新朝律法关于这个方面的规范。出于新朝财力及维护社会秩序的考虑,我们没有给予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机会,没有给予她们在婚姻生活上与男子完全平等的地位。而在其他方面的妇女保护方面,如果我们连旧时代和旧王朝都不如,又有什么资格说革新世界,以进大同的那些空话呢?“
张海在平常并不喜欢以严厉的语气说话,不过这一次:张山却感觉到了张海的郑重。
新朝七年五月十八日,米脂县及其周边半日路程距离内的不少百姓累计约有万人都云集在县城的西门外,进行了一次“公审大会”
到场的几乎每个群众都参与了石刑,经过几次地方上的风暴。如今进行这样的活动,已经不需要新朝花费大量的工作去强迫群众参与“石刑”了。也很少再发生冷场甚至“群众反水“的事情。因此,整个过程也就进行的十分完美。
在米脂县,张海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临时发布了“大赦令”,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米脂县或延安府,而是针对针对整个新朝。
大赦令明确而公开的声明了:新朝四年正月新朝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建政以前因为连累为反革新贱民的人,解除贱民的身份,享有与常人同等的法律权益。只有新朝四年正月以后依旧从事敌对活动的人,还有其他石刑范围内的重罪的相关涉案人员,不在此列。
第931章 山西晋商
米脂县的事情让张海稍稍感到一些失望。他担心早年的李鸿基也是这样儿的人,如果是那样,可就辜负了张海对李氏夫妇二人的信重了。
在米脂县有了一些调查和了解之后张海才清楚:李鸿基虽然也来过米脂县,不过为了避嫌仅仅是接走了李家直亲并辅助新来的张山等人局部的参与了米脂县的整肃工作而已。没有公报私仇也没有像过去的厂卫那样私自动刑。出巡的大部分时间仅仅是奏报和走访,没有做出超出自己权限的一些事情。了解到这些之后,张海的心才放了下来。
随着米脂县的事情,从延安府到整个陕北乃至整个山陕一带都迅速的刮其了一阵“整肃新霸”的风暴,解决在民间颇有怨言的一些问题。
如果是传统的官僚体系,那么不论什么样的指示或政策都有可能遭到人为的过度放大而走样,也有可能遭到变相的抵制。
好在此时的新朝拥有的权威随着化教育的推广在二三线地区也日益强盛。君权对整个社会的掌控能力已经并非过去的君主可比。整个新朝有些封建化的行政体系,也不同于过去那种官官僚集权社会,至少在张海率领的队伍从陕北到山西一带过境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各地的县营为了迎合什么而让政策向另一个方向走样。
队伍行进在苍黄而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并逐步越过不少山丘在新朝七年五月下旬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山西境内。
山西在张海的印象里也是多事之地,这里曾经是兵家的重地之一。也是当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通道。而在互市之后,这山西至张家口一带又是重要的关内外贸易通道,养肥了不少晋商。从前世的影视记忆到现实记忆,张海对着山西的印象还是贪腐多发的多事之地,因此在新朝建政之后,山西也成为内情与外情部部门重点关注的地方之一。
唯一能让张海欣慰的,是在自己的这种努力之下山西境内的民生状况还不算过于恶劣。民间对于新朝基层政权的评价调查在新朝各省当中虽然比不了一些模范地区,但也算是中等偏上的。
对于这地方上的不少事情,其实张海身边包括杨思在的不少女孩们因为政务经验更丰富,接触的奏报也更多,反到比张海更为清楚一些。
“新朝鼎革,我听说这山西的不少晋商都是损失不小啊。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整个山西的工商与城镇经济甚至民生。”在距离运河沿线已经不算过于遥远的情况下,张海只是随口对跟在身边的杨思说道。
“山西旧时不是浙江南直隶湖广江西那些人大省,算不上出读书人比较多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的不少人当年在建立官方关系方面可是有着一套。当然也正因为如此,陕西的不少晋商看走了眼,当年支持那前明尤家与我新朝做对,被清洗处理了很多。不少曾经的晋商都是元气大伤。不过为了防止对地方经济损害太大,负责大同府的江峰倒是没有对所有的人都打压下去。也有当年同我们新军有些交情,并没有在协防明军方面出太大力气的人还算过尚可。”杨思说道。
“晋商中还有这样的人物?我不记得当年我们的队伍同这类人打过过多的交道。”张海有些疑惑的问道。
“当时不少后方的政务是由李峰负责处理,剩下的不少并不重要的事物也是由我们这些当年还是和孩子的战士负责处理。”杨思有些自豪的提醒道。
“这人是谁?”张海继续询问道
“这人名叫范永斗。”杨思没有多少疑问的回道。
范永斗这个名字一开始让张海着实有些陌生,不过在仔细回忆了许久之后张海终于想起有关此人的一些印象。
“这范永斗算是当年的张家口一带十分有名的人物?听说跟后金关系不错?什么时候跟我们撤上关系了?“张海试探着问道。关于范永斗等人的印象张海主要来自于前世看过的一些明末架空小说。此人可是不少小说里的大汉奸大反派啊。资助后金的晋商里边,他算是个代表人物,听说后来也最终获得了满清的后赏。
张海率领的主力部队当年同后金可是有过一番鏖战,虽说对于关外的少数民族新军主力部队的手段之残酷甚至盛于一些民族主义架空小说中的主角们。不过对于张海本人来说:那些只是解决麻烦和问题的必要手段,民族主义偏见张海并不多。因此对于这位范永斗,张海虽然有一些偏见和恶感那也只是针对这类人物先天的警戒之心,同他是不是后金的代理人没有太大的关联。他也不太相信到了新朝这个年份,此人还会对早已消亡的后金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根据我们这些来的调查:这范永斗在奴尔哈赤起兵的最初几年确实同关外的那些人有过一些往来。不过在天启三年也就是新朝元年的时候,就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有些势微了。同明政府与后金的关系都开始恶化,似乎从声名显赫的商人大户一下衰落为山西境内的一些二三流人物。大概不到两年时间,新朝二年的时候,此人就主动与我们的外情部门建立了往来。我们有关后金及关外地区的一些动向,还有地图的绘制都在这方面受过这范家的不少帮助。新朝建政初期,山西各县的县营也有不少人看此人不顺眼,不过还真没从此人身上找到对我新朝过大的罪过。“
听到杨思这样说,张海在惊讶之余还真不由的钦佩其此人来:“这范永斗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居然在我们第一次青州之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就判断出我新朝必将主宰天下了。“
当然张海仔细想想的时候也就释然了:在天启年间,后金虽然有了能够夺取天下的不少征兆。可还真没几个人觉得那些关外的人能成事儿。而自己在青州之战中取得的胜利,并不亚于后金早期那些大胜。而且自己是凭借着远比对手少的多的精锐取得这样的战绩的,又没有外族的不少包袱。从那时候起被某些人“政治投资“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932章 边疆马政
自古以来太原府都是山西的首府。这太原府自李唐起家之时到北汉时的政治中枢曾有过相当重要的军事地位。太原坚城使得不少山西的地方豪强得以自保。宋代的时候为了防止新的军阀割据,太原城的城防被大幅度的削弱。不过到了明代的时候,为了基本的军事防务需要,这太原城还是不得不重修起来。
并不是因为这里多么富饶,而是在并不算大的山西境内除了边关的大同府之外没有其他象样的地方能维持这样一座有足够交通地位的大城了。
在新朝,山西的行政地理格局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太原府不在成为山西的政治中枢,山西的政治中枢则放在了更靠北也更靠近边关的大同府。负责山西军务的江峰在大同府建立省治所在。而范永斗等人也逐步把经营的重点从张家口转向了大同府。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千百年来,来自草原的北方少数民族边患从来没有真正的消除过,即便是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也是如此。山西一带的民风兵源不如陕西一带的强悍优良,而在防务重视程度上则不如拥有京畿之地而且平原广布的华北。明代从当年的瓦刺大军入边到天启初年的草原入寇,北方打草谷的重点也都放在了山西方向上。而这大同府几乎是首当其冲的地方。
不过,这在以往的朝代不可想象的很多东西在新朝则彻底的发生了变化。经过新朝三年冬季的远征,整个草原上的蒙古各部遭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牌。不少水草之地都被清理一空,几乎是千里无人烟。从漠南到漠西再到漠北,大部分蒙古人都被内迁徙到江南去了。
当然,这方圆几千里的广漠草原上还是有着一些漏网之鱼。按李峰的估计人口规模不会超过三万。草原上的人口大大降低的情况下,生存压力也没有过去那样大了,再加上新军主力部队当初带来的威慑。不要说是s扰边疆,就是有零散的汉人只要带着公家的旗号甚至身上的衣服有新军的明显标志行走在这大漠之上也再也没有什么人敢惹。
在过去,所谓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更多的情况下,仅仅一个对内统治加上草原秋防就牵制了中原王朝的大部分军事力量,这使得中原王朝的存在感还不如那些草原牧民。知“契丹”的西域人远比知“中原”的要多。
新朝恐怖军力带来的威慑之下,荒废了很久的“丝绸之路”似有重新开启的迹象,而且整个草原非但不再成为边境各省的威胁和负担,还成为了边疆各省重要的资源来源地。
从大漠东部再到y山与坝上,连绵两三千里的“富绕草原带”都成了新军官方的“军马场“,饲养的各类马匹多达四十余万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直隶山东等不少地方内地养马户的负担。
同那些农耕地带的民户长年累月在马厩里养着,只干一些农活的马匹相比:大面积的草原马场可以让马匹更适应集体生活,可以把的部分的时间用于专门的训练。这使得这些马匹在征集起来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不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进行专门训练,也可以在大规模运输的时候轻易的由一名马夫控制几名马匹。
同一些内地比较狭小的专门马场相比,不存在过多人与马争食的现象,以粮食为基础的马料消耗监管方面也改善了很多。
山西河北等地,张海等人最重视的问题一致一也是马政上的问题,因此在走了走山西各地的地方之后,没有直接去大同府府城。而是来到了大同以北边关之外的草原上看看从这大同到张家口一带的马政。
关于养马,张海算是个外行。不过从事军旅生涯这么多年,马匹的好坏多少还是能看出一些的。这大同东北方向上的广袤马厂上的马匹质量在有专门的人管理与训导,而且远离农耕区盗侵吞饲料不是特别容易的情况下明显比内地的大多数民马从质量上强出了不少,完全可以达到旧时战马的标准和要求了。
当然,这离张海的预期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新朝不再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边防需求,养马并不是为了像旧时的朝代那样维持数万堪战的单马轻型骑兵满足最基本的军事需求。而是真正实现近代化中的第一个时代:骡马化时代的广泛社会需求。离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线欧洲国家的马政水平,整个新朝显然还有很长的段路要走。
“过去明军的一名骑兵,一般也就身穿不超过二十斤的匹甲衣物,三眼铳和弓刀等兵器也没有多重。这北方草原人的骑兵也大抵如此,甚至还不如。可我新朝不说骑兵,就说一般的步兵,每个人的装备至少有二十公斤左右的衣物与铠甲、至少二十公斤左右的各类填装好弹药的火器、加上一些自卫兵器还有自身那比一般明军强壮了不少的身体,不包括给养辎重就多一百一十公斤约二百斤左右的战斗重量。比那草原人或传统旧军队里的重骑兵还要重。像这些过去寻常的草原马中挑选出来一些比较好的,也只能让战士们在三五里以内的短纵深执行一些护卫警戒任务了。要跟上行军中的步兵,大部分情况下都要下马步行牵着马走。。。“宋子悦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这些蒙古虽说质量上已经提高了不少,可是对于不少负责侦察的新军精锐官兵们来说,早已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了。
张海其实也有些犹豫:如果新军主力部队在五到七年以后也不能实现以中型马为基础的骡马化,那么初步计划中的大规模西征还要不要进行?如今的西域和欧洲已经不在是成吉思汗时代的面貌了。以十五到二十万人左右规模军力所进行的远征,没有足够多的中型马为保证,火力上就很难充分发挥新朝的整体国力,对于数量众多且拥有庞大潜力的对手来说,并不保险。
第933章 大同马场
就眼前而言,能保证队伍基本上以中型马做为军用的,也只有张海所率领的这支千把人的亲卫连与独立近卫部队。【】
为了这次出巡共计配备了二百匹辎重用马以及一百五十匹侦察与骑兵用马。这几百匹陆贸和海贸发展而来的中型使役用马算是不小的手笔了。
这些马匹勉强使得整个近卫部队的军械军装辎重能力连同步兵携载一起算下来达到了六十公斤。当然在一些地方上,偶尔会征用一些马车与轻型马做为运输给养的补充而已。
来到草原的时候,为了防止意外。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同样配备了不少轻型马,轻型蒙古马的配备率达到七成才使得整个队伍在草原上拥有比较安全的“驮行自持力”
不过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前来马场迎接的大同府的江峰等人所率领的队伍,规格竟然接近张海的近卫部队了。
前来的虽然只有二百来人,可这二百来人却平均每人都有一匹比平常蒙古马高了一号的高头大马。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马由远及近而来的体力表现、纪律、质量等各方面来看:这些马也就是比宋子悦手下那些负责侦骑的新军最精干力量所使用的中型马差上一些。但比独立近卫部队的那些辎重用中型马却是大致相当。
要知道张海身边的独立近卫部队那些用于辎重的中型马,如果放在以前,恐怕在任何朝代都是精锐骑兵的水准。
“弟子江峰迎接来迟,虽说这塞外如今已经平定,但谁也无法保证这无人监管的大片区域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外来的强寇。还望圣主出行的时候能够多带些人手。”江峰做为张海的学塾弟子之一当然也知道张海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因此见到张海后没有太多的顾虑,而是坦然的说道。同时,他也不担心自己这样招摇会惹来什么祸事。以他对张海的了解,恐怕更多的是欣慰。
“不错啊!我走了这么多地方,你这前来迎接的排场算是最大的了。你这马队的规格也都快赶上独立近卫部队的了。虽然我以前也听闻到一些风声,但是却真没有想到边疆之地还能有如此水准的马政。不过我看你这次前来带来的这些马不像是草原人的蒙古马,也不像是内地养马户们养出来的马吧?”张海的目光也没有让江峰失望,投来的更多是惊讶与赞许。
在新朝的军事体系与背景下,马匹算不上过去那种战略性的军事资源了,也并不值得张海如何忌惮。相反,张海对江峰能够搞到几乎同自己一样多的优质执中型马也是颇为好奇,忽然间有些怀疑的问道:“你小子不会是搜刮了整个大同府的种马赛马来充门面吧?”
对于大同府的一些事,张海从一些奏报和资料上也大致有所了解:为了促进边疆养马业,除了在南京城和北京城有一些赌马的地方以外。在这大同府也有赛马和赌马的地方。
南京城的赛马场以长途负重和驮载比赛为重点。对于新军主力部队来说,马匹的更重要价值已经不是像骑兵那样的机动战,而是为整个队伍足够的火力与后勤保障。因此驮载和运输能力是种马培养的重点。而在北京城,更多的是十里到二十里左右的速度赛马,主要培养警卫和侦察骑兵所用的马匹。
不过不论是南京城还是北京城,有很多项目是难以进行像样竞技的。比如五十里到百里甚至更远级别的耐力赛,还有对马匹的纪律性考验比较大的四马或六马车赛等等。这样的大规模野外驯马基地与塞马基地,张海并没有让南京周边包办的打算。毕竟这些地方本不适合大规模养马,这样的地方也就放在了临近边疆牧场的山西大同一带。
“圣主!弟子绝不敢如此。。。”江峰听到张海的话之后很怕张海误会些什么,有些慌忙的回道。
“一起去大同府郊外的赛马场看看去吧!”张海忽然饶有兴趣的说道。
大同府郊外的赛马场大小远非那些城内体育场级别的赛马场可比。整个塞马场的方圆能有五六里大小的样子,一圈下来能有二十里的路程,不逊色于很多府城了。在体育场级别场地里的赛马,有一个名词叫做“弯道技术”,这对于少数民族那种机动骑兵的马匹用途来说或许有意义,可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有关军马的目标来说就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应该说大同马场在选拔合适的军马甚至民用辎重马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这马场上并没有多少专门为欣赏和观察而来的普通民众,很多在场中央用着此时在民间仍然不算便宜的望远镜观察着远处赛马比赛的人都是专门的“看客”和“赌马公正人”以及真正花费了不少重金的人。大同郊外的马场真正的门票收入远远比不了两京的体育场,可是由赌马带来的抽头收入以及相关的郊区客栈、集贸、书场局场等文化服务领域收入却是不少,张海也看过这大同马场新朝六年的一些财务公报与秘报。
“以前听说着大同马场及其周边每年的收入有超过百万两之巨,我还多少有些怀疑。这边地毕竟不同于南京城,现在我多少觉得靠点儿谱了。光是常驻着赛场附近的至少四位数的优良马匹来看,这些马匹的价值就至少不下数十万两吧?”张海有些惊讶的问道,与此同时也不由的高看了江峰几眼。
江峰却没有张海想象中的兴奋与应承,而是有些沉重认真的回道:“其实有些事情也不敢隐瞒圣主:经历了新朝鼎革之变之后,不少地方同前明有所往来还有在地方上鱼r过重的富户都遭到了不小的打击。其余的不少商户至今对我新朝也并没有太大的信任,很多人过着低调的生活。而在这里参与赌马的人中,我怀疑有不少是本着洗钱的目的而来的。
”洗钱?“这个名词当然是张海的发明,弟子们也都有所了解。不过张海听到这话后却还是思索了片刻才反应过来:“你是说这些参与赌马的人当中不少人的背后,是新朝内部的那些蛀虫?
第934章 边贸重地
江峰似乎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了,这样的事情不以奏报上报,反而是私下里这样说,给人以一种似乎总爱搬弄是非的感觉。【】而且自己的职位是大同旅长山西总监,可不是什么御史言官。
“我也只是在民间有一些风闻而已,并不确定,这些也都是胡乱猜测。“江峰亡羊补牢般的说道。
张海此时也早已平静下来,大致进行了一些猜测和估算:如果仅仅山西大同马场每年的内部洗钱规模就有数十万两的话,那么总计洗钱规模则至少在二百万两上下的样子。每年各地的灰色甚至黑是利益负担恐怕如之前一些时间一样,每年多达千万两的规模。
这个负担相比旧王朝中后期往往超过财政收入规模,多达折合上亿千钱每年的**利益来看是显得渺小的。但是张海却明白:这方面的利益扩张速度,可比这时代的经过机增长快多了。
总揽全国政务几年的时间,不论是张海自己还是身边包括杨思等人的女孩儿们在内,对这类事情其实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张海曾经以为新朝执政全国之初这三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