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英雄-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久历江湖反而认识到了这个“法律空白”的意义,花重金请人精心重制了这七件即便在当年也得是宋军中的精兵才拉的开规格的神臂弩。
神臂弩的拉距较弓略短,却比十字弓要大许多。在几百磅力量的作用下足有三两重的重箭被赋予了战弓发射轻箭一般的疾速。七支重箭在百步距离上箭道平直而难以躲避的飞向来袭的敌群之中。
尽管前面的不少人抗着准备好柴捆以图抵挡张家的弓箭,在强弩的劲力之下除了两支略高射偏的箭支之外,五支重箭还是穿透了那松散的柴捆箭支末入冲在前面的五名敌人的**之中。
箭支的杀伤力虽然不如步枪枪弹,但在冷兵器环境下有失血的危险就意味着丧失在这一场战斗中的价值要退出战斗了,可不似近现代的战场上那样扣动扳机就能作战,还有配属到连的医务兵负责包扎。
从前方突如其来的强箭杀伤让大股敌人无所顾及的冲锋速度为之一顿,但也仅仅是如此。在后面匪徒骨干的呵斥下人群重新向前滚动着前进起来。
“弓手掩护!”又是一群飞蝗般的箭支飞向院墙,但不论如何对于敌人这种水平的弓手而言要射中七十米外箭靶靶心般的目标难比登天,何况张海等人做为弩手无需所有人一直在射孔处观望。
张海这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弓的射速更快,唐宋时期却禁弩不禁弓。
敌人冲到大约五十步七八十米距离上的时候,再一次上好弦的弓弩在对手投掷兵器外又是一轮射击。
柳香和张万勇独自拉不开强弩,只能两人合力才能勉强开弩,因此射向敌人的弩箭少了一支。但在七八十米的距离上射人墙般的目标却是五发五中,又杀伤了五名在前面抗着柴捆冲锋的敌人。
遭受了十余人伤亡的敌人此时看到那仅仅不到一丈高的院墙也有些憷头,大队人群向前滚动的速度更慢了。
“不要害怕,冲到墙下他们就没办法了!”
“用石头砸也砸死他们!”
土匪骨干们的吼声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在近射的弓箭和投掷的飞石掩护下,丢弃了那没用的柴捆的敌人还是用了不长的时间便有人冲到了张宅西墙边。
几百人投掷的石块也很有声势,如冰雹般的从不同方向砸了下来,一时间即便在院墙的死角下也是飞溅反弹回来的石沫横飞。
按照事先的安排,张海等人趁大部分敌人还没有用到近前的时候带着再一次上好箭的弩撤入了客厅侧面书房的西窗边准备,趁大股敌人翻墙的时候又射倒了三名敌人。
可张宅的围墙毕竟不是高达的碉楼土围也不是城墙,更多的匪徒还是很容易便在协助下翻过了院墙,众人只能退入内屋准备最后的决战。
“不要冒险进屋!烧死他们!”似是本地口音的几个匪徒在窗外叫嚷到。无数早已准备好的火把扔到了张宅屋顶之上。用来挡弓箭的柴捆被翻入院内的敌人堵在了宅子的窗户和门前,点起了熊熊大火。
一时间,张海等人及整个房屋似乎被烟雾包围了。
。。。
第5章 翻身决战
出乎匪徒们意料的是张宅屋顶上的瓦片竟然是连接在一起的。
不仅如此,房屋的栋梁几乎全部用耐火的泥漆包裹起来。而房屋里面的家具甚为简洁,根本没有几件易燃的物品,当然房屋顶部里还有不少用于排烟透风的暗缝。
**当年在江湖上见多了各种被莫名的火灾烧死的人,乃至因为他人的纵火而造成的严重损失。因此宁可牺牲家宅的舒适性也在防火防砸方面下足了功夫。一间客厅两间卧房两间书房构成的百余平米的主宅就像堡垒一般坚固。
可不知怎的,当烟雾逐渐上飘散去之后**却发现原本应该按照部署退入房中与张家人一起坚守门窗的两名武师不见了。屋子里能够战斗力量只剩下张海及张海的父母乃至柳香张万勇几个人。
柳香和张万勇虽然同张海一起自由习武,可毕竟没有张海那样的天赋,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守住一个门或窗口。而张宅南面和东面却有四个窗户加上门共五个口需要人守备。
危急的情况下,柳香大胆的爬到东屋书房的侧窗前独自担任守备。而此时张海等人为了防止暴露自身所在的位置却难以加以阻拦,只能默然的看着香儿承担自己根本难有把握的重人。
将房屋围拢起来的匪徒们起初打算破门而入,两个精悍一些的匪徒将铁锅当做盾牌,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相互掩护着从门边拥了进来。
寒光闪动,**手中的精制倭刀从下方扫来一刀就劈断了最先入屋的一名匪徒的小腿。正当第二名匪徒打算回击的时候,客厅门窗之间的桌子上站着的张海手中的长兵晃动从较高的心理盲点位置点中了后面跟进来一人咽喉的。
此时其余的匪徒如果趁机不顾伤亡的拥入的话,不是没有可能突破**张海两个人单薄的防线,可他们毕竟不是严格军纪下的精兵。进屋伤亡的危险使很多人知难而退,转而在其他窗口将兵器伸进屋中打算试探着闯入。
柳香把守的东窗做为门窗防线的薄弱位置很快就试探出来。仅仅同张海同岁的香儿虽然在力量和武艺上胜过其他孩子不少却难以用倭刀一刀砍断伸入屋内试探的长矛,两三个精悍的匪徒接连从东屋书房窗入了屋子。
张万勇拼尽全力持刀冲向闯进东屋的匪徒,却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对方击倒。**不得不放弃原来门边的防守位置冲入了东屋,高喊道:“退入西屋卧房!”
见到机会的群匪从客厅蜂拥而入,张海难以从侧面堵住对手的情况下只能迎着五六把刀退到了西屋的墙角。
原本在压力下一直紧张着的心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反而放松下来,安慰自己道:大不了一死再次重生而已,怕什么?
张海手中的兵器是最近一个月记忆起往世来求箭匠中的铁匠师傅们业余打造的,本质上是一个只有三斤重两米长缩小改良版的陌刀式枪剑。刃长三尺的双刃直剑装一杆柄长三尺多的盘铁长柄上,足有大太刀一般长却拥有堪比刺刀的灵活性。
兵器上的巨大优势还有天资而来赶超成人的力量、外加视死如归的勇气压倒了身材上的不足。
张海用后腿猛登墙壁迅猛的以灵活自如的枪剑向群匪展开反扑,精准的利用兵器长度优势上扫群寇伸持刀伸过来的手臂,下挑众寇下盘。
狭窄的屋子群寇一时难以发挥人数围攻优势,又面临一个孩子般的人惊天般的逆转反攻在很短时间内挤在最前面难以退出去的五六个人就在长兵的刺砍中负伤。
敌人的慌乱又给了近战中进一步攻击的机会,短时间内又有两三个人被张海手中的枪剑刺中。
客厅的匪徒们如潮般的退了出去。
趁着敌人暂时的败退和慌乱,张海又携枪剑杀入西屋卧房。化解了被逼入墙角中母亲杨秋霞的危机。
此时**也趁匪徒的士气受挫在东屋转入反攻,将残余的敌人逼了出去。
相比凭借射艺在远处的杀敌,近战搏斗是如此的凶险和变换多端。如果不是狭窄的房间内仅仅拥有短兵的敌人施展不开兵力优势,外加在张海为主力的反扑下丧失了勇气,未尝不能凭借优势的兵力将张氏一家人淹没。
然而,在进攻中遭受的神臂弩投射杀伤加上主宅屋内的血战已经累计伤亡三十余超过一成兵力的群匪最终丧失了继续进攻的勇气。
“我张家与贵方并非有解不开的血仇,今日你们确定要继续攻进来拼个你死我活么?那我们随时恭候。”颇有些经验的**此时趁机喊道。
并不像转角梁那样谨慎保守,不是很畏事的顶天梁此时也不想继续打了。虽说贫民命贱,喽喽们的抚恤花不了几个钱,但如果在一次有主动权的进攻中付出的代价太多。特别是那些敢于近战的核心骨干,那么肯定会在整个组织力落下不好的影响,显得大当家并不是很珍惜那些卖命人的生命。
“常言道贼不走空,让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现在就走人?想的美!”
“院子里的几扁担财物已经归了你们,我想足够死伤弟兄们的抚恤了!如果你们是来寻仇的,我张家虽然势单力搏也只能跟你们血拼到底!”
听闻到找到了下台的台阶,群匪中那些做为核心的“老兵”也不想再冒险了。顶天梁看到这种情况也只得决定撤退。
临走前匪首忽然想起这次啃了个硬核桃罪魁祸首就是王庄的人,便把一具尸体扔进了屋。那正是王庄协来助战本以为避胜却战死在翻墙之时的人。
为了防止这善射的张家人像之前那样趁着撤退反扑捞便宜,二三百名喽喽们相互掩护着分批分散撤离了张宅。
战斗结束了,自昨夜开始的这场危机终于化解了。
此时张海似乎才发现自家人也非在这场战斗中毫发无损。相比其他人较弱的柳香和张万勇都负了不轻的伤,血流不止。就连自己在疯狂的搏斗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前臂上被划了口子。
幸好出身江湖的张家止血伤药和包轧等物品是出地道口的时候就随身携带的。
之所以在守宅的近战中险相环生,那两名不知道去了哪里的武师实是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一人还是不少日子以来自己的弓箭师傅。
“两位李师傅去了哪里?莫不是从**下的地道逃出跟着匪徒们一起走了?”张海有些气愤的说道。
回想起整个战斗过程,**也不由的心有余悸,但想起这么多年来所经历的事情也有些释然了:“想必是这样的吧,他们刚才没有在守院墙的时候或是我们在宅内战斗的时候趁机发难,也算是我们的运起了。”
可经历了这场战斗也有让**和杨秋霞为之欣慰的,那就是自己的孩子。
这个极富天资的武学神童不仅拥有几乎与自身相当的力量和武艺,还有着连自己也无法企及的勇气,在战斗中几乎成了全家人的支柱之一。
张海对那两个请来的外人并没有什么留恋之情,可不知怎得心中还是有些失落。
是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想想自己对自己的父母可能做到言听计从?既然在没有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子女对父母都做不到必然忠诚,现代家庭教育都是那样一门对自身素质要求极高的艺术,要想在这乱世做成大事又谈何容易?自己将来依靠什么人做自己的左膀右臂宏股之臣?如果仅仅是传统的打江山坐江山争天下尚有那么一丝可能性的话,拯救早熟中走向衰落的中华文明却是那样遥远而无望。
。。。
第6章 讨债立威
九月初三发生在张宅的恶战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了张海一家人的地位乃至命运。
当那天下午田地里农忙完毕的准备回村的农人们看到经过几百人规模大股匪徒的围攻后,张家人居然安然无恙的走出了宅院,还带了十几具尸首赶去县衙不由的大为诧异。
“听说是最近的‘白无常’饶过了他家,可却没有想到这户人家竟是在不死一人的情况下拿到了十几个贼人的首级!”王庄的一家佃户在休息的时候对农友们说道。
盐山县令是外地流官,因为在官场上并不得志才被安排到这向来民风彪捍的河间府仓州盐山县。
衙门的威风仅限于县城,可即便在县城里对于这户不知从哪里新冒出来的“大侠”“魔头”也好似极为憷头。刘县令不由的叹了口气:“唉,又冒出一尊神。。”
对于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嫌杂人等,衙门是天。那里的差役随便找一个借口就可以在十几棍子之下把小罪变成死刑。
可对于沧州地界这些豪强侠客,县衙里能够调动的顶多百把人实在是不够看。若不是对方有杀官造反谋大逆或者犯了什么盖不住的命案,请示州府派联络卫所派兵围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毕竟调动大兵剿匪是极费粮饷与活动费的一件事,还不一定有多少油头好处。
如今这张家小门小户一家人竟然击退了几百名匪徒的进攻,那证明要派兵剿灭之根本不是县里面能有绝对把握处理的了,搞不好比家大业大的王家人还难对付。
**最终还是决定把王家人私通匪寇的事情在非官方的场合向衙役县丞知会了几句。至于要解决问题那当然是众所周知不花费大的代价难以办到的事儿,诉之公堂实无必要。
进县城的事情是**自己一个人去负责的,张海和杨秋霞等人只是在城外等候以防不测。
自从家宅之战以来思索了很多,张海最终向从县城归来的父亲开口到:“咱家体现了这样的本事,今后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韬光养晦般的过日子了。同时也无需顾虑一些事情,当是拖展自己的势力才行。”
张海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实力终于使得家里人不再拿他当成个普通孩子看待,对外行事似乎也恢复了一些当年的底气。
不久后,几分份讨债的战书被强弓射入王庄的土围内。
王家也是在盐场里有生意同时在盐山拥有良田百顷,经常训练的壮丁护院三百多人南直隶都有些关系的绅晋大户,对于张家最初的这种威胁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
原因倒不完全是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轻视了,而是东亚文明最重视的面子。
如果在盐山颇有势力的王家向张家这样的小门小户妥协,这必然成为从上到下的笑柄,以后恐怕要麻烦不断了。
“算了,我想今后包括王庄在内也不再有人会像过去那样找我们麻烦了。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去主动惹事。等你将来以后有了前途,什么事情都会容易解决的。”**最终对张海劝道。
张海明白父母是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在成长中风险的心思。可自己却有很多对于未来的抱负和归化,许多事情必须抓紧一切时间从自己尚在年幼的时候开始筹划,不能等到成年之后。这曾经对自家不怀善意的王家只能成为讨债对象了。
同年关时才有的高利贷不同,盐山县王庄的秋收收租在秋天的农忙之后就开始了。田连阡陌的王庄的势力非寻常的村里小地主可比,尽管很长一些年份以来的年景似乎并不好,百姓们还是大多主动到王庄的收租院去交租。因为对这等人家拖延的下场可不是好玩儿的。
可不知怎的,大概就是从交租的时节开始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冷箭不停的袭扰着王家土围侧门守门的人,那些庄丁一些日子以来死伤了好几个,别人来交租的时候都不敢开门了。
“我已经调查清楚了!就是张家那个小崽子们没事儿前来挑衅!”王庄管家在得到庄丁们确认的第一时间对庄主王元说到。
“这件事情你去安排吧!最好抓个活的,给张家人一个教训!”王元平静的回道。他以为是**这些年的武艺勇气大进,张宅之战的主心骨是**。至于张家那个孩子,一个九岁的孩子再怎样习武又能到什么程度?
王庄管家了解的情况更多一些,手下有人参与过张宅之战,清楚这个九岁的男孩张海也不是省油的灯。
十月里的一天,张海在凌晨前带着弓箭悄悄翻墙出门在王庄执行“袭扰任务”回家途中忽然发现上百名王庄的庄丁手持弓箭刀枪在远处拦住了去路。
张海虽是早已不畏惧死亡也心有余悸:幸好盐山这一带多是平川旷野没有什么可供隐蔽伏兵的地方,要是这些在近距离埋伏中涌现,自己就算能逃出升天多半也会负伤。
“乖乖的跟我们走吧!你就别想着回去了!”远处的王家庄丁们笑道,似乎这些人毫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一般。
张海见这些人不像进攻张宅的匪徒那样准备充分而来也不慌乱,抓紧每一分时间拿起五斗猎弓张弓就是一箭。
虽然对手的距离在百步左右的寻常弓箭抛射范围上,可张家轻箭即便用五六斗的猎弓射出来也是迅疾异常,在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还算是有相对低伸的箭道,仅仅在王庄众人的头顶上掠过。
早已做好准备的王庄众人也开始张弓搭箭,其中三十几个弓手射出的箭如蝗虫般直冲高处向着张海的方向袭来。
三四秒的敌箭飞行时间内做为单个人的张海却早已以步发移动到五米之外躲过了射来的大部分箭支。很显然:王庄的弓手并没有像军队那样进行覆盖性射击的训练,甚至连提前量的概念也没有。
此时除了几十名负责掩护的弓手外,王庄的大部分人还算有些械斗经验,散开队形向张海围拢过来并无多少顾及的展开了冲击。
。。。
第7章 御箭百人
虽然张海最初射出的一箭威胁不小,可毕竟没有命中众人。而且这样一个九岁孩子射出的箭也不是没有凭运气离众人头顶这么近的可能。
觉得这么多人对付一个人无需保留体力,当张海以最快的速度抽出持弓之手握着的第二支箭射出去的时候,仅仅五六秒的时间王家的庄丁骨干们变从百步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冲到了八十步左右的位置上。
张海的第二直箭偏低偏右了一些,没有射中箭头延长线想要瞄准的那个人。但是对方的队形还没有完全展开,大约二十克的轻箭以每秒七十米以上的速度穿入略微靠后的一人大腿之中。
这一箭的威胁也仅仅是使近百人的冲击速度稍稍慢了一些而已。这时已经有王庄的弓手冲到前面不停有人开弓放箭迫使张海只能在移动中放箭。
可这近百人规模的人群目标毕竟比单个的箭靶大了许多,尽管在移动中没有多少瞄准时间的快速发箭,张海也保持了百分之一左右的方向精度。第二箭在大约七十步约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射穿了冲在前面一人的肩头。这个距离上对方放出的群箭箭道也低伸了些,不那么容易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展开躲避了。可两三秒的时间对于身材并不高大的张海也勉强可以躲开对方箭群散布的主要区域,对方弓手射出的密集箭群从张海的右臂不远处飞了过去。
弓箭的威慑力毕竟不及枪炮那样立竿见影,虽然在接连两个人的伤亡之下原本一些滥竽充数冲到最前面的人开始打了退堂鼓。十几个核心的家丁还有十几个尚算靠谱的弓手还是相互配合着前进,勉强维持着掩护中的冲击。
到了六七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即便王庄的那些弓手准头不怎么样箭速也并不快,可成片的箭支已经是需要移动中开弓搭箭的张海无法躲开那十几支箭的主要散布区了。对方似乎也开了点窍,一些人似乎试着向张海前进的方向放箭。
张海只得在不停的躲避和后退中寻找机会。在对方一轮箭群的间歇,第三支箭终于被射了出去。
虽然张海在这种情况下射出的箭准头比平时大打折扣,可对于六七十米外的人群目标箭支还是大致靠谱的向敌人腰腹的高度飞去。
来不及观察战果,张文只得疾步转身斜跑着后退了很长一段距离。
回头的时候敌人前面的不少人都开始委靡不前了,只有十几个敢于近战的核心还在试着向前冲,用于掩护的来袭箭支大为稀疏起来。
张海的第四支箭无疑问的射中了四五十米外冲在最前面一人。
付出了多人伤亡并且有人重伤倒地的情况下,王庄的那些庄丁们终于士气顿时开始委靡下来,似乎打算放弃了追击。张海抓紧机会,重新拉开一段距离后以不求瞄准的最快速度放箭压垮了本就不怎么顽强的敌群意志,原本企图围拢过来的少数核心骨干也不得不在威胁下退了下去。
王家的家丁其实算不上当年被李世民一壶箭的风筝射退几千人、或靖康年间被金人十七破两千乡勇的乌合之众。但在付出了百分之五六伤亡的情况下已经明白了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和意愿去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张海不断变换着步伐的压迫下,王家那抽选出来的庄丁们不得不向远处四散开来,顾不得那些受伤落后只能被张海一个人逐步收拾掉的同伴。拦截这个张家孩子的任务毫无疑问的算是失败了。
虽然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张海最终在思索片刻之后放弃了去王庄拦截这些人退路的打算。在没有铠甲的情况下击退这些人的进攻都如此险象还生,那么绝人退路单挑整个王庄的事情自己现在绝对还做不来。
张海一直在那些受伤的敌人附近等待着,直到这件事被乡里彻底的传开,**等家人得到消息也相继赶来的时候才离开。
张家在那一天没有继续下什么战书,所有的要求其实在之前就已经提过。
而这一天,王庄庄主王元终于再也气定神闲不住了:“这件事大家商议下吧!是答应对方之前的要求还是想办法与张家人斗到底?”
被请来的众人多半不是王元的直系亲属,名义上算是一家人,可实在觉得没有必要为了王庄这个早已有些松散的利益团体破财又拼死拼活。
“我的看法是先礼后兵,他们不就是要钱么?一两千两银子我们王庄还是凑的出来。要地那没门,我们丢不起这个脸。若是今后张家人得了得寸进尺,那我们就只能想办法动武解决了,他们无非就那几个人,还能不吃不喝不睡觉不成?”王家老三没有面子上的那么多顾虑,但从利益上分析事情显而易见。
其他人除了不发表意见的,多也同意老三妥协的看法。
出忽众人意料的是王元的态度在这事之后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表达了自己更为进一步的看法:“我仔细想了很久,张家人不算过分的勒索我们不仅仅应该答应,而且因该进一步交好。至于原因,我想今天张家孩子这一战后大家都应该清楚。”
毫无疑问:并不是张家全体出动,而是仅仅张家一个九岁的神童就击退了王庄近百人的堵截。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仅是那个孩子自己,长大之后就根本不是王庄的势力能够应付的了的。如果来阴的硬的,拼着损失一些财力人力不是没有把张家人赶出盐山县的可能。可人家家小目标小,日后能应付的了张家人的寻仇么?相反,要是做为盟友,这样一户势单力孤的习武箭匠之家将是王庄极大的助力。
**没有再为张海的冒失而批评什么,母亲杨秋霞也觉得高兴。没有想到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就如此的勇武出众,展现出如此的实力。
第二天早上当王家人把张家之前索要的一千五百两银钱送来的时候,全家人如过年般在密室里摆开小小的桌宴以庆贺危机不但得到了画解而且还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孩子,说实话吧。你之前就让我们给王庄这样狮子大开口,要这笔钱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也有所忧虑,担心张海从此会目中无人走上邪路。这样的例子在他的人生阅历中并非没有见过。
张海沉默了片刻,整理了整理思绪郑重的开口道:“我想咱家应该开个武社,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是能招一些比我还小的孩子。学武也应该至少从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打底子。”
本来张海想说去人牙那里买一些男孩子回来甚至亲自去外地从乞丐那里“解救”出一批人过来,但几经思索放弃了这个念头。
人口贸易在这旧时风气极盛。父母卖女儿、丈夫卖妻子即便在广为人知的明清小说中也被视为天经地义,但人口买卖多为贩卖女子。男丁一般视为极有价值的后人,即便有一些被卖的孩子也是那些久在社会上沾染了**习气的大龄少儿。而且男丁丝毫不便宜,要在这些游民阶层出身的人中选拔出品性优良的人实是当下难以接受的成本。
“六七岁的孩子要招多少人?”母亲杨秋霞问道。
“韩信领兵什么来着?”张海笑道。
“多多益善?”花了更多功夫在读书上的柳香却是反应最快答了出来。
。。。
第8章 广收门徒
虽说好事不出门,那也要看是什么样儿的事情。
张家恶战大股匪徒还有张家神童独自击退王家众多庄丁的事情在入冬农闲之前就在沧州一带传开了。不论是张宅之主**还是年仅九岁的张海都开始声名鹊起。
张家人要开办武社的消息传开又逢农闲时节,百里范围内前来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毕竟这是令人惊奇的实战检验出江湖高手而绝非打把势卖艺之辈。
虽然张宅大门前的横幅上写明了这次主要是打算收六七岁的男童做长期的学徒,也是这样对外相传的,可还是有不少不符合要求的人上门拜师求艺。
为了满足张海提出的苛刻要求,父亲**一段日子以来可是没少白费口舌。
“喂!俺是来诚心败师学艺的!凭啥不让俺进?”一个明显是有些家底的三十来岁身材魁梧的大汉不知是王庄请来挑事儿的还是真心想得到传闻中的“绝学”。
**淡然的笑道:“我张家以弓箭之技远近闻名,而非枪棒刀剑,更没有什么三十六路招式绝学。弓者,熟能生巧而已,出于众人凭借的不过是力、勇、技三个字而已。我看这位朋友力量早已有所成,勇气品性也算尚可,更不像少年幼儿那样需要师长督促矫正。”
见到那大汉似乎面露不块之色,**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朋友要学弓箭,估计最大的难处是寻常的弓身弓弦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损坏吧?我这里倒有一些如何在节省材料银钱的情况下练力练准的法门,兼有一些实战射法的要领。只收成本钱,五百文钱而已。”
弓箭没有刀枪格斗那些招式技法,这么说也易于让人理解,那大汉有些面露失望的走了。
也有不讲理的,那便只好由年纪看起来尚小的张海来唱红脸
有位十三四岁似乎一看就是一脸痞气的少年也来闻名前来凑热闹。那人见接待自己的是一个并不比自己高似乎还小上一些的孩子,便没有了之前的拘谨。少年装出一副不耻下问的样子笑道:“听说你一个人独自打败了王庄上百人?教我几招露上两手如何?”
这少年心想这张家人弓箭技艺出众而已,我哪怕是能够徒手比试打败这个所谓的神童岂不是也能闻名乡里?看他这块头能有多大力量能耐,健子肉也没有多少嘛,何况我还有独门绝技。
他却不知类似张海这样的神童虽然由于年纪的缘故练不出类似成人那样发达的健子肉,可力量却早已远超过寻常成人。
“是比拳脚么?那也好,我也只好承让了!”
张海五年来用于练习拳脚的时候并不多,可却清楚其实世上的任何武艺只要在力勇技三个字中占了两个字,对付常人就已经应有相当把握。
那少年在平日里的打架中也有了些门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