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英雄-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公安军秉承起事建军以来的一贯原则对于这号人物都是要查三代并抱以一定警惕的,虽然结果证明李自成的“阶级成分”虽然不算太好,但也没有太大问题,定了个“上中农”。

    可他在当地也确实有一定家族势力基础。这样的人即便有足够的才能也不可能在新军队伍中得到重用。因此,米脂县的公安军县营九位作战排长全是选的当地毫无背景基础比较听话的普通青年。而连营级干部基本上是新军体系内的曾经打过仗的出身。

    李自成在这样一个体系内也仅仅混成一个班长而已,这还是他在这一带的人缘威望比较好,经公安营调查并无太多劣绩的结果。

    不过,当地的公安军县营因为害怕闹矛盾或不能服人心,还是多少给了李自成些面子,九位正排排长之外还有一个勤务排长就是铁匠刘敏政,也是李自成的发小之一。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自成并没有多少怨言,因为村里的很多以前看不顺眼却也惹不起的人物在新朝改朝换代之后不是流亡他乡就是被抄家灭门了。这新朝在李自成看来,很多地方都和过去的朝代不一样。

    民众的生活没有在改朝换代之后迅速富裕起来:因为这米脂线曾经是中原同草原贸易的重要商路之一,不然也不会留下以美女闻名的基因。

    而新朝那次南征北战夺取天下之后民众的负担虽然减轻了,可随着草原上的各部遭到清洗后,这陕北边地的商贸往来也萧条了。

    乞讨与饿死的人依然有,只不过不再像以前那样让有些底子的人也感觉的压抑和绝望而已了。

    新朝六年,陕北大旱,米脂县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打土豪分田地外加比较轻的边防战备负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带雪上加霜的贫困和饥荒。虽然没有大面积出现历史上人相食的情况,却依然有不少百姓刚刚进入夏季的时候就只好“猫冬”了,而冬天的粮食根本没有着落,流亡他乡成了民间共识。

    不过新朝的组织力确实并非传统王朝可比,在灾情初显之后,几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河北等地调来了用于救灾的粮食还有不少用于四处筹集的银钱。

    不知什么缘故,米脂县等地的百姓获得的粮食大概只有平均每人新朝制七斗左右,平均到七两的口粮也难以坚持到第二年春耕的时候,而且也仅能维持到而已。要是一般的灾情,这个规模的救济是完全足够的。

    可陕北这些年以来原本的年景就不怎么好,新朝六年更是几乎绝收,各家各户就几乎没有多少存量。这个规模的救济就很难维持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更别说维持到第二年收获的时候。

    米脂县县营的的营长说来年还会有新的救济,这让很多百姓深信不移。因为即便是这每天七两口粮的救济,也是过去从大户到朝廷几乎很难落实下来甚至根本没有的。

    刘敏政也算是个排长,虽然同营部乃至上层的关系远不能同那些作战排的正排排长相提并论,可也了解了一些有关上面的消息:“新朝救灾,不仅仅口粮标准是按照每天一斤的标准来计算,还会有一些用于逃荒的路费或恢复生产所用的工具发放下来。再加上期限一般至少截止于第二年春耕,这样一算从上层到米脂县县营,被层层贪墨的钱粮至少就有一半以上了,这还不包括运输中可能出现的损耗。

    刘敏政李自成等人一向是急公好义的人,勤务排的战士们受其影响也是如此。可在要不要上京告状的问题上,即便是李自成过去曾经十分要好的朋友,哪怕在体制之外的也持反对态度。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看这样子。新朝同过去的王朝大不一样,发下能让大部分百姓猫过冬天的粮食,不像是要把人逼到绝路的样子,我看这就足够了。“

    刘敏政见李自成沉默不语似乎思考着什么,一像对“大哥“十分了解的他就知道这位大哥恐怕是像闹一闹,也就不好发表不同的意见:“我看应该把这事儿挑明了闹一闹!每人每天七两的口粮各户就算匀上一匀,还是会有不少老人或孩子饿死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靠这个过活。我们把这个消息捅出去,让乡里那些二楞子先去试试水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李自成听到这话后却说道:“不可!新朝对组织纪律一向要求严格。这样的泄密,就是有理也没理了。何况我们排是整个营里的特殊存在,这种事儿出了之后从军管会的营长到各连长,不少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如果有与事实靠点谱的谣言,那么第一个被怀疑泄密的就是刘老弟了。”

    “那李大哥的意思是?”一个班里寻常的士兵试着问道。

    李自成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我们不要管了,也管不了,至少我们有吃的就足够了。“

    这话还真是出呼不少人的意料,不过排里的人想起新朝与旧朝的不同,也就没有什么人怀疑什么。

    只到有天夜里如厕的时候,李自成悄悄的把唯一信的过的刘敏政独自叫了起来,并悄悄的告诉这位唯一信的过的兄弟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利用这件事情“进京上纺“。如果是在前明的时候,李自成当然不可能出这种痴人说梦般的注意。可这两年来在新军队伍中了解了不少东西,也通过内部刊物了解了不少有关新朝政事的消息后,李自成却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

 第783章 闯王进京(三)

    “李大哥是打算去省城告状?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我听说别的县有不少去省城越级打官司的都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还有的人会被莫名其妙的关押起来。”刘敏政还是有些犹豫。

    李自成说道:“我们不是去省城,是去南边儿的京城。”

    “去京城?大哥您别闹了。京城那是什么地方?也是我们这种底层的小吏可以越级上告的地方?省城相关地方的守备都这么严密,随时有人盯着,去京城那不更是危险?我们一走,这里肯定瞒不住的。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在这有一路上拦截了。那样一来,我们就没有回头路了,难不成在这新朝初年揭竿而起不成?”刘敏政也是一位排长,了解的东西也不算少。

    可李自成却有自己的判断,认真的说道:“新朝地方上确实有不少问题,不过我看这新朝确实同以往的朝代完全不同。新朝圣主虽然管不到我们这里,但是在京城当是一位手眼开阔的雄主。而且心中是有我们百姓的。不然你可听那些过去的老吏还有读书人说过:过去哪朝哪代会在救灾的问题上足额处理?就是没有贪墨,往往也会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而已。有哪朝哪代,敢这么得罪天下间的乡绅豪强还有读书人?凭借这些,加上从你那里得来的官报上的一些消息,我可以有七成把握断定:新朝圣主是一个识人明理有魄力之人,我们这次去当能获得成功。”

    “七成把握?这么说还有三成我们有可能万劫不复?”刘敏政还是有些犹豫。

    “事在人为,人生在世,要想有大的成就,做大事。不冒些风险怎么可能?”李自成郑重的说道。

    刘敏政实际上有些不情愿,但并不愿意同李大哥这个自幼在自己心里十分重的人分道扬镳,也只能说道:“也好,既然大哥决定了。小弟我就跟着你走。我们也有些本事,大不了我们学那梁上众人落草为寇!”

    就这样,李自成决定了同刘敏政一起进京上告。不过李自成不仅仅是有勇气之人,心思也缜密。在这新朝,两个大男人结伴而行实在有些扎眼,虽然还不算招摇但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什么善茬的。于是李自成就带了自己新婚没多久的韩金儿一起踏上了南下的路程。随身仅带了做为盘缠的一贯铜钱与二三两碎银,就是加上刘敏政所带的钱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两个月的盘缠钱而已。算路程刚刚可以赶到南京城,但回来的盘缠却成为一个问题。

    李自成对于这个问题看的也很开:如果到了京城之后后来的时候还要自己掏钱打道回府,那就证明自己这次南下的冒险失败了。那些归来的盘缠也没有多大用。

    李自成等人南下的时候不敢走官道,而是沿着官道的大致方向走小路。每日露宿荒野也不敢驻店,需要食水的时候就在乡下人家购买征集。虽然不是参加的新军主力部队,不过即便是公安军县营也有野战行军方面的军事教育与指导,这让一行人比较顺利的抵达了襄阳城。

    刘敏政做为县营里的一名排长军官,则对新朝这几年来天下驿站交通变革也多少有了些了解。经过新朝初年这些日子以来的整顿,很多以前官府管不到不太安全的地方相对安全靠谱了。“车船店脚牙”的问题虽然还存在,但不至于一些地方到了要回避的程度。

    从延安府米脂县一带南下京城,最为直接的道路当然是南下南阳再翻山越岭到襄阳一带,从汉水走水路直奔南京。大概是近两千里的陆路以及两千里的水路。

    这么长的水路是很不好走的,不是以前寻常民间的船只可以随便往来的。不过新朝战时结束以来造船业兴盛,至少长江中下游的顺流航运还是大致能够满足需求的。

    李自成等人昼夜不停的赶路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从几陕北赶到襄阳。这一路上见多了心怀不轨的人。可是这些人见到韩金儿的身边至少有两个男子,还似乎是公安军县营底层军官一般的摸样和身份,并似乎持有弓刀短铳一类的东西,就不敢多惹事了。

    可在襄阳以南的码头上,李自成等人就遇到了从延安府出发前来截仿的十几个人。这些人埋伏在船上,由岸边的人打算主动拉客请君入瓮。可心细的李自成却看出了那并不算大的客船不应该有那么深的吃水。又发现那个轻自己上船的人似乎有些异样,就同那船家约定另选一个人少的地点与时机上船。

    拦截李自成等人进京的人对此不以为意,觉得这样恰好不引人注目。可这却根本违背了做生意的船家一般的习惯和原则,让刘敏政都看出了有些不妥。

    李自成果断的决定先下手为强,在黄昏时分一个荒僻的岸边来到这奇怪的船家附近的,迅速的张弓搭箭在不到十米的距离上从船舱的门处向内就是三箭连射,那船舱里就传来了躁动不安的声音和中箭负伤的**声,还有人在慌乱之中高喊“冲出去”。米脂县来的几个人知道李自成与刘敏政两人的本事,在突袭不成的情况下就算有胜机也是要冒很大死伤危险的。于是干净利索的落水而逃了。

    不过李自成并没有逃跑的人下杀手,很显然:此时的李自成还不打算破罐子破摔,有些事情必然要留有余地。

    就这样,李自成与刘敏政等人就以此为理由直接抢了这曾经伙同他人心存歹意的船家的船只。带着韩金儿勇敢的独闯长江顺流而下,花了不少的工夫才在十多天后抵达了南京城附近并在一翻乔装打扮又从几个过客那里借了书之后才打算进城。因为毕竟是有公家的身份,李自成等人进京的时候虽是从外地而来却没有遇到太多的不方便。

    不过在进京之后,一行人就更为谨慎小心。不是一起行走,而是分成两路相互掩护着一明一暗的在街上行走以防备随时可能的不测。李自成也没有打算一开始就直奔“有关部门”,而是打算先多了解些情况并做一凡查探再说。

 第784章 箭靶摊位

    李自成本来就识得几个字,在公安军县营的这两年以来平时就很勤奋的他更是没有放下武艺的学习,如今通读新朝大部分读物都已经没有问题了。

    在京城一行人花了不少时间也花费了不少金钱来从公开的报刊书籍上了解情况,还亲自在皇城及各部要地的周围谨慎的转了转进行了一翻侦察。

    这让李自成等人的把握更大了几分。在他看起来,这京城的确不同于自己的想象了。并没有发现什么人在要地“截访”

    不过这也让李自成刘敏政三人携带的盘缠所胜无几了,如果不拦路抢劫或是乞讨,那连回去的盘缠钱都抽不齐。

    而就在三人在路边小吃摊闲聊的时候,李自成从一份叫做《京城日报月集》街头报刊上看到了一个消息:“内情部京城联防局、工商总局、新军总部联合发出通知:凡新朝四年以前入伍的新军主力部队现役及退伍人员严禁在京城各酒楼及娱乐场所参与射箭、臼铳等**性质的军体活动。违反的并不仅要没收个人可支配财产,还要处于为期半年的劳动改造。即便是金色英勇勋章与银色英勇勋章获得者也不例外。

    明朝末年时,民间的实战武艺本来就比较荒废。即便是明军主力部队的家丁乃至地方上豪强们那些打手们,如果有人达到能拉开一石的战弓,并且达到戚继光那个《练兵纪实》中“八十步二五尺靶三中一为合式“的标准,那就算是其中的优秀分子了。整个天下这样的人能不能过万都难说。

    而新朝在夺取全国政权的战争中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给予从民间到军队内的敌对势力以无情打击,仅有的一些高手们精兵们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到新朝初年,民间实战武艺就更是荒废,同当年那些有过弓箭科目精挑细选科学而严格训练的新军主力部队差距悬殊不说,就是在复合长弓的运用技巧与熟悉程度方面,也难有匹敌。

    这样一来,那些经历过战争和严格的训练的新军主力部队退伍者们几乎垄断了整个京城的各个娱乐场所内的这类军体项目,基本上把那些“民间高手们“排斥在外了。当然也有极个别远道而来专门来京城踢场子的“真高手”,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根本难以影响大局。在力量天赋方面或许民间会有几个高手,可是这种射靶射准需要消耗大量的弓箭,即便有几个依靠天赋带来的高手们也几乎不是新军主力部队中退伍者里佼佼者的对手。

    为了更好的促进民间军体活动的发展,张海还专门对此问题做了批示,这才有了这类通知。

    “这酒楼里还能射箭赌钱?可惜咱们也算是只公家饭的了,不知道算不算这‘新军主力部队’”不仅仅是李自成,就连刘敏政也颇为好奇。

    “我们去看看!新军主力部队就是专指的那些穿板甲的步炮各旅,边远地方的公安军县营算个什么?何况我们也不是新朝四年以前入伍的老兵。”这些天来通过阅读各种报刊,李自成对于很多事情的了解也已经超过那位当排长的拜把子兄弟刘敏政了。

    在南京城,要找有关射箭的军体活动项目可不算难。也不一定是在酒馆或剧院之类的地方,就是一些热闹地方的街头也有一些类似的“摊位”

    李自成带着韩金儿很快就的就在距离皇城不远的地方找到了最近的一处“路边箭靶”。“一钱一箭!童叟无欺!上靶就可以不要钱,中黄心倒给一!中红心倒给五!这位小哥要不要过来看看?”摆摊的一名中年见有人来了,而且看那样子有点儿意思,就吆喝道。

    李自成看了看这路边箭靶,射位距离靶子大概有十丈左右的样子,而靶子的大小直径不到两尺。对于他倒无所谓,可是对于平民百姓甚至是民间的一般专注力量的猎户来说可就有点儿难了。至于那黄心,直径不到一尺,要是能有效命中这个的,那不是打行相关人出身也是弓箭世家。至于能命中红心的,那得是传说中的高手才能做的到了。当然,从概率上说只要舍得花钱,就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射上个数百千把钱也有机会命中红心,不花钱甚至得奖的机会更大。虽然一般人能做到的比例不高,但这却相当于一种变相的优惠了。

    “拿弓箭来?这是一钱!”李自成说道。

    靶摊的那个中年人觉得有可能是碰上无赖了,不过谁也不能说人家没把握大多数箭支上靶,也不好拒绝,就将弓箭递了过去。

    李自成一摸这弓和箭心理就有低了,这弓箭看上去不像做过手脚的。只是力道也太轻了点儿,大概只有三斗左右的样子,不过箭也很轻倒是有能保证相对笔直的箭道。“你这弓力,深山里打猎的都不用”李自成笑道。

    “小哥说笑了,大多数前来的百姓顶多也就这水平而已。我曾经试过五斗弓,可能熟练运用五斗弓的职业箭家都去那些酒楼剧院里的靶场切磋去了。”

    李自成知道这摊主也有一些话没提,像这样力量轻的弓,成本和维护都要比那些正经的战弓低的多,而且寿命却高的多,就是一一箭还抽不少奖励那也有的赚。

    李自成仅仅是感觉了感觉思考了片刻,就把搭在弦上的箭支瞄向了远处靶子向上大概两个靶身左右距离的高度,果然猜的没有错,第一箭就命中了靶子的边缘。

    见到这种情况那摊主不由的心里一凉,很显然:第一箭能保证上靶的人,那显然会让自己赔掉不少的。

    “小哥打算射几箭?给个面子,成不?我这儿开个摊位也不容易,你也看见了,今天的买卖不好还交了十几钱的税。我看你这水平,完全可以去那些最著名的酒楼里赌钱了。”那中年摊主客气的笑道。

    “你道挺会做生意啊?遇到像我这样的就开打发,那岂不是只赚不赔?”李自成笑道。“咱这不是好心吗?如果小哥不是新朝四年以前的功勋老兵,在那些酒楼剧场附近赢钱要比我这儿容易的多。”

 第785章 城北箭馆

    李自成来到了那城南南京酒楼林立之处,并仔细观察了观察这些酒楼与剧院附近的射艺操场。每天在这儿前来射箭的人都有不少,不再是那种靶摊模式的中既给钱的方式,更像是一种“**”,可以相互之间“比箭”,也可以跟“庄家”派出的人前来比箭。

    五斗弓的赌注就是三箭三十钱,一石强弓的赌注是三箭一百钱。还有比直射、比抛射、护具对抗射等各种玩法。

    新朝在南京城内禁嫖禁赌,并不比箭**或者比武赌输赢不算,同体育相关的也不算。张海也曾经仔细的同刘洪涛等人思考过很多事情。

    以新军现在的火力体系,弓箭按理说完全可以淘汰了,如果是在欧洲,那更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可如果在十年以后不说全国,至少在几千万的城镇和重点地区普及了弓箭运动,十倍二十倍于当年的英格兰的人口基数。又有远比当年的英格兰强大了两个数量级的工匠制造能力,以这样的基础按照国家运动员级别的投入培训出来的弓箭手就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弓兵可以相提并论的了。在攻坚、夜战等方面也有特殊的军事作用,并且还能广泛的培养自元代以来民间最为缺乏的尚武风气。膨胀弹头线膛枪虽然有弓箭无法并论的性能,但两年前开始从日本朝鲜再到美洲的征战,却让张海明白那种高性能的子弹成本有多大。

    李自成先是观看了不少射艺对抗,这些当然都是不花钱的。他发现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酒楼和剧院附近的箭场水平也大不相同。更准确一些的说法:就是这些民间箭场上参与的人水平似乎没有几个像自己这样高的,当然这也是自己自幼就有不俗的基础外加参军这两年在公安军相对好一些的条件下勤学苦练的结果。同这些娱乐场所的档次一样,越南越抵挡,越北越高档。

    “就选这一家!”李自成做好了打算,终于在午饭之后大约一个半时辰后的下午来到了距离新华书局不算太远的一家箭管。据说再往北,就只有城北箭馆了。而经常去那里的一般不是民间人士,而是那些被禁止参加射艺**的功勋老兵们的俱乐部。

    即便是这靠近新华书局不远的箭馆,来往的人里也有不少是军属或体制内的人。也有不少是南京附近的公安军县营里的人,就像李自成的身份一样。

    “我现在身上的钱凑不足三十了,不知道能不能随机挑位庄家比一比,或者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

    “三十没有,那十钱总是有的?那可以射一箭,只要用五斗弓一箭能上靶,那就自然就有资格比试了”这比较高档的箭馆里的工作人员素质还算不低,一般不会因为前来的客人不同而眼色话语有歧视或褒扬。不过周围的人一看是新来的,也没有怎样的高看。

    李自成试着拉了拉这五斗弓,又看了看远处的靶子,这靶子大概足有二十丈远。可弓箭的速度却不会比三斗弓射轻箭快多少,靶子却依然是只有直径两尺左右的样子。论精度面积来说比那街边的靶摊至少增加为原来四倍的难度。因为在这个距离上,箭支向高处要瞄准的提前量至少有四五米左右的高度了。

    李自成也没有像摊位上那样漫不经心,这种难度首发来说,他已经没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能看看运气了。

    五斗弓在李自成手中依然被轻易的拉开,但做了不少时间的瞄准才放了出去。一两重的箭支在飞过了二十丈的距离后命中了那二尺靶子的边缘。这让这里的不少人都有些惊讶了,难道又是一个外地来踢场子来的?又或者是功勋老兵?

    不过李自成也坦诚的露出手臂,人们看到在左小臂的外面并没有那功勋老兵和新军主力部队特有的刺青。说明这人不是新军主力部队出身,那八成就是外地前来砸场的高手了,类似的情况也这家靠近新华书局的箭馆也遇到过几个。

    于是值班的的一位箭师就赶了过来:“你的箭术不错,没有押金也够了。是要挑选还是由我们出人?和我比几场可否愿意?”

    李自成这时也打定了注意,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人,如果这个前来的人水平不逊色于自己,那么自己不走运的话输掉一箭就走人便可以了。去外面的箭摊或是低水平一些的箭馆并适当控制点儿自己的本事那都可以赚到钱。

    就这样,李自成用这五斗弓同箭馆的一名“庄家”比起箭来。

    “庄家”知道他没有多少本钱,不像让他没有多少兴趣就走了,就在开始故意输了几轮,李自成也并不客气的笑纳了。

    但是到了第五轮的时候,这箭馆的人就发现前来的这个二十余岁并非新军主力部队中出身的人射艺甚至超过箭馆里的不少箭师。不但连续五轮十五箭都没有脱靶,而且竟然有一半能够命中那不到一尺左右的黄心。

    这种射术甚至明显超过了戚继光《练兵纪实》中的要求,也超过了多数功勋老兵中的弓手。当然,比起像张海及其弟子们那样的神箭手来说可差了很多。

    毕竟民间的人很难有新朝高层某些神射手那样的训练资源的。换做寻常的朝代,达到这个水平换做寻常王朝的话,完全有武状元的水平了。

    就这样:李自成竟然同箭馆里的庄家在对方不放水的情况下基本上七赢三输。而且运用者五斗弓的时候李自成甚至没有感觉到多大疲惫,到黄昏大概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连射类百轮三百箭,仅仅一天的时间就赢钱三千六百,大概三两左右的银钱,相当于这京城里不少低端行业里一月的工钱了。

    “听说城北箭馆的水平比这儿高?那里是否对民间开放?”这时候李自成忽然询问道。

    “城北箭馆是直属新军做训部的,那里一天十二个时辰没有一个时辰打烊,你就是三更半夜里去,那里也是欢迎光临。当然,去那里的人需有我们这里的介绍信。证明你在一定的水平以上。我看客官的水平完全足够了,我这就去写!”

 第786章 下定决心

    一下午就赢了几两银子,这让李自成的手头一下就宽裕了起来,就连这几个月来时不时怨声载道的韩金儿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咱们也没必要为了那些哪朝哪代都会有的事儿费心劳神了,以后就在这京城里某个箭师的行当便可以了,哪怕只干个一年半载的,咱们这辈子的钱也不用发愁了!我想那些人这点儿面子还会给的。”韩金儿少见的露出了笑容笑道。

    “别忘了我们过去的身份可是县营里边儿当差的,如果就这么逍遥自在,那就算是逃兵了。当然这城北箭馆倒是值得我们一去,去看看那里能不能得到更可靠的一些消息。据说那城北箭馆常有这新朝不少达官贵人光顾。”李自成也没有卖关子,而是坦然的解释道。

    李自成等人在路边吃过晚饭后来到那皇城以西的城北箭馆的时候天色早已经黑下来了。可是在这里似乎依然有隐隐的中靶声或弓弦施放的声音从当中传出来,似乎里面并不冷清。

    没有想到这城北箭馆的规模并不小,也就比那大体育场稍小一些,而即便在这晚间开始训练的也有不少,似乎至少有百余人左右的样子在里面训练。

    对弓箭并非外行的李自成从那密集的破空声和中靶与放弦的声音可以大致猜的到:如果这馆内一天到晚都是这样的训练强度,那消耗的箭矢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而这里面的人射箭水平说不定普遍都可以达到类似于自己的这种水平了。

    李自成拿着介绍信来到馆内的时候询问道:“这里对外开放做生意吗?多少钱一轮。”

    “不好意思,我们这城北箭馆主要是军方射手集训的地方,并不对外参与射箭**。”

    可当馆内招待处的人看了看这封介绍信却不由的有些惊讶起来了:“五斗弓二十丈尺靶三箭中二?一石弓二十丈尺靶三箭中一?”

    倒不是这个成绩本身对于城北箭馆来说多么惊人,运用一石以上的战弓对六七十米距离上方圆一尺左右的目标有三成以上的命中率,本来就是城北箭馆大多数射手的基本要求而已,如今城北箭馆大多数成员已经进入到了一些实战应用项目的射击演练上。可是并非新军主力部队出身的人还这样年轻,即便是公安军县营里边儿的军官也是难能可贵的了,更不要说前来的这个人似乎还很年轻。按照十年后进行大规模的“终战”来估算,这样的人好好培养绝对可以是未来的一个能够发挥特殊作用的优秀射手。

    “让您见笑了,是不是我的水平不行?”

    “不,完全达标。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城北箭馆接受强化训练?并加入新军主力部队作战部直属神箭局?这里的纪律管理并没有新军主力部队各旅那么严格,一天只有两次八个小时的训练时间,每十天还会有一天的假期,其余的时间自由支配,可以驻在馆内。而且:可以带不超过两名家属,我们提供食宿的同时每月还有十两银子的待遇可拿。伤病医药免费,终身享受银色英勇勋章级别的低保待遇,毕竟我们是一直特殊的半军半体单位。不过,我们事先声明:新军主力部队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加入军队就要随时做好应招征战海外的准备,不可有侥幸心理。”

    不仅仅是李自成,包括刘敏政等人也是一样:最初听到这里不是能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