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有毒-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死之前洪涛打算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传说,以后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凄美、悲壮的故事会流传,故事里自己就像《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每战必身先士卒,最终不幸死于古浪河畔。说不定古浪河会从此改名,改叫驸马河啥的……
“咚咚咚……咚咚咚……”就在洪涛高举起手中的直刀,准备做出最后一个英雄标准动作,并嘶声裂肺的高喊一声时,身后突然传来的一阵阵战鼓,硬生生把那两个字给憋了回去,差点没憋出肺气肿来。
“这是谁啊!本官什么时候说过击鼓了!”真忍不了,洪涛回身瞪着通红的眼珠子就和要吃人一般。哪怕是王大干的,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一刀劈过去,死都不让老子死得一帆风顺!
“官人,新军无鼓……这、这好像是宋军的战鼓……”饶是王大天不怕地不怕,也让此时的洪涛吓了一哆嗦,这尼玛是要变身吧,怎么嘴都歪了?
古代上阵指挥的将军,为什么有很多都在阵前暴毙而亡?洪涛觉得自己已经找到答案了,必须是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这玩意也太能折磨人了,刚刚还在地狱门口呢,瞬间又变成天堂接待处了。既然是宋军的战鼓,又是乌鞘岭那边传来的,只能有一种可能,援军来了!
“宋军的战鼓?……兄弟们,援军来啦,给我冲啊!杀光他们,不要俘虏!”援军都来了还会死吗?答案是冲太快了也会。所以洪涛把原本要喊出来的两个字:冲啊!改成了四个字:给我冲啊!
少两个字和多两个字内容全完不同,前者的意思是我先冲,你们爱跟着不跟着;后者的意思是你们先冲,本官在后面盯着,谁不冲回去让谁好看!
“天亡我大夏!保义,带着族人走吧……”自打听到战鼓那一刻起,仁多保忠就停住了脚步,站在悬崖上看着北面滚滚而来的人流,又回头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烽火台,缓缓拔出了自己的短刀,一下就切开了左半边脖颈,带着一股血雾摔了下去。
其实他还不知道,仁多保义此时全身都凉透了。他在雨点刚刚降下来时被一支胡乱飞行的火箭射中了大腿,血流不止,不到一刻钟就长眠在本族亲兵怀里。
第362章 后院起火
要说白马强镇军司的士卒也太彪悍了,主将已死愣是没有一哄而散,还在不断冲锋呢。估计他们也不想回去了,连正兵带负赡来了三万人,现在连三千人都不够,再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再说了,坐骑都给推到古浪河里去了,咋回去?两条腿累死也跑不过四条腿或者四个轮子,与其被人像砍羊一样砍死,不如战死。
夏军败了,彻底败了,但是没有溃败,因为他们连跑都不跑,就原地一坐一躺。太累了,跑不动,是杀是抓随意吧。这一场仗打下来把后几辈子的罪都受完了,没准死了还是一种解脱。
但这两支夏军败的有点冤,如果他们能再坚持坚持,说不定还有一线赢的希望。因为来的不是宋军,连厢役都不是,其中只有三百多特种兵,剩下全是湟州各工坊里的工人。
武器倒是挺齐全,从攻城弩到霹雳弹啥都有,可是能用利落的不多,更别谈阵型和纪律啥的,完全是凭着一腔激情和保护自己家业的想法,跟着蒋家兄弟自愿来给帅司大人增援的。
蒋二郎确实到了青塘,但救兵一个没有,还损失了二十多名手下。此时的青塘也成了战场,对战双方是溪罗撒和董毡的亲生儿子欺丁。
两边都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青塘之主,麾下也各自聚集着一群部落,正打得不可开交。溪罗撒目前并不在青塘,即便想调兵来解凉州之围也来不及了。
见此情景蒋二郎也没招儿了,只能转道湟州打算再给驸马弄几十车武器装备送过去。可是当他到了湟州才知道,秦凤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王中正已经接管了湟州防务。命令还是朝廷下达的,所有湟州禁军和厢役谁也调不动,连蕃兵也一样。
这时蒋二郎已经大概猜到要发生什么了,朝廷有人在背地里利用信息不通畅坑人。但知道也是白搭,他这个指挥使是帅司大人自封的,既没有官凭也没有朝廷文书,和谁说谁都不信,不给抓起来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也别说没人信,各工坊的工匠们信。这些工坊都是驸马的产业,秦凤路兵马都总管也无权染指。况且此时王诜生死未卜,还不到墙倒众人推的时候。
王中正除了按照枢密院的命令辖制湟州所有兵马外,其它过份的举动也没有,甚至连湟州州衙的工作也不曾干涉。
但是王中正干了一件比较操蛋的事儿,他把湟州边境给封锁了,任何人和货物都不许外流。
也就是说工坊里存的那些武器弹药无法运到马尾城了,马尾城的蒋二郎只是个小小的厢役指挥使,他说的话更没人搭理。
一听到帅司大人在凉州有可能被西夏大军包围,王大头、彭大、武家和胡家就先不干了。没有了帅司大人撑着,他们这些作坊、工匠早晚要被别人吞了,到时候谁家也落不到好儿。
但怎么才能帮帅司大人渡过难关呢,王大头说了,不管别人去不去,他要带着家族子侄装满三车军械罐头去凉州城与新军共存亡。
让他这么一将军,其他几家工匠也动了真火,要去一起去!既然那些废物厢役拿着火箭和钢板弩都能无坚不摧,发明和制造这些器具的匠人们难道还能不会用?
师傅大匠们都要去和夏人拼命了,手下的匠人大部分也选择了跟随。古人不是常说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个意思。
湟州工坊和渭桥镇、金明池的人员组成还不太一样,这里的学徒匠人多是蕃人小伙。自己儿子要上战场帮师傅打架,蕃人家庭觉得也没啥可怕的,有人出人有马出马,大家一起去呗。
打赢了带着战利品回家过好日子,打输了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回家继续该干嘛干嘛。
蕃人这一动起来就不光是在工坊上工的家庭了,连带着种米囊子花的、替帅司大人放养马群的、借了州衙贷款的,都需要把这位帅司大人救回来。否则他们种的花、养的马、贷的款该找谁兑现呢?
就算能趁机赖账,可是人走灯灭,帅司大人一旦完了,这些政策也就跟着完蛋,然后即将过上的好日子也就烟消云散了。
和宋人比起来蕃人确实更适合变为军队,只要是男的,十多岁到五六十多岁骑上马拿起刀就是战士,厉害不厉害放一边,跑起来砍人总是会的。
于是一支二千多人、五十多辆车的部队就这么集结好了。以蒋二郎的特种兵为骨干,边走边训练,向着马尾城而去。
别人不清楚特种部队是啥,南宗堡的守将清楚的很。现在帅司大人吉凶未卜,他也不想过早表态,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这支奇怪的队伍。
队伍抵达马尾城之后,蒋大郎也是一脸苦涩。城内的禁军和亲从官他根本指挥不动,大部分士兵倒是想上阵杀敌,但没有朝廷的旨意和主官命令没人敢随便动,这可是杀头的重罪。
指挥不动别人蒋大郎也没逃避,他选择了和弟弟一起去凉州城。说叫勇敢也成,说是一种表态或者抗争也成。
他也不是一个人,还带上了富姬的驼队和马尾城里所有的钢板弩。这些武器从名义上讲都是帅司大人的私人物品,不归禁军或者亲从官所有,当然不算违反军纪。
禁军们也权当没见过,亲从官干脆把战马也送了出去。他们原本都是步军,马匹也是到了湟州之后配备的,同样不算大宋军械,至少不在册。
就这么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居然就畅通无阻的来到了乌鞘岭,碰巧救了正要拼命的洪涛和苗魁,还从精神上击溃了最后的几千夏军。
不得不说运气这个玩意有时候比什么武器都好用,只是不容易了解它的规律,更无法掌控。
“苗将军,胳膊上的伤势如何?”简短的听完了众人的叙述,洪涛脑容量有点不太够。这一系列变化太复杂了,短时间内计算不清,目前只能先找重要的事情处理。
“无碍,其实大头水比中箭还疼……大人尽管吩咐,末将万死不辞!”苗魁的胳膊上中了一箭,目前箭头还在肉里,只是稍微做了消毒处理。
不过他笑得挺开心,作为战将能经历此番大战而幸存,先不说功劳有多少,光是这份历练就不是大多数同行可以比拟的。
但很快他的笑容就没了,因为洪涛的脸色很难看。凉州之战的始末谈不上百分百亲历,但其中变化他基本都清楚。驸马的脸色为何难看,也应该能猜出来。
“此事确实要麻烦你带伤跑一趟,拿着本官印信回湟州城,在没有见到圣旨之前,湟州不归任何州路统辖,全为乱命。本官授予你临阵斩杀之权,凡是不尊圣命者皆为通敌反贼,格杀勿论!”
凉州城能不能失而复得不是洪涛最先需要考虑的,自己后院都快起火了,要是无法平息,人员、装备、食物全都送不上来,这一年多的辛苦就会化为乌有,必须优先处理。
而有能力办好这件事儿的人就是苗魁,他有皇帝中旨,还有亲从官护卫,只要神宗皇帝没有明确圣旨下达,谁也无法与之抗衡。
“末将遵命……备马,带上罐头,边走边吃!”
对于让自己回去和某些朝中势力明刀明枪的对抗,苗魁没有半点犹豫和顾虑,也不再琢磨该如何善后了。自己这条命就是工匠和蕃人救的,也是帅司大人不顾生死拼回来的,再死一次又何妨!
第363章 再临凉州
“大郎,送大家先回湟州。大头、诸位老少,打仗的事儿交给本官,但士卒们不能拿着木棒去和夏人拼命,能不能获胜还需要大家帮衬。这份情本官至死铭记,短时间内还不上还有后辈,来日方长。”第二件事儿就是赶紧把工匠们送回湟州,他们可不能有闪失,否则自己依旧是白费力气。
“只要帅司大人无恙我等就放心了,朝廷的事情还是莫要多问。大家回吧,此情此景太过惨烈,看久了孩子们会睡不好觉的。”
王大头其实也不愿意留在这里,死人比活人还多、血迹比雨水还浓,大部分人都吐得哗啦哗啦的。而且帅司大人说得没错,工坊全都停了新军拿啥打仗啊。
“莫急莫急,这些俘虏和受伤、阵亡的兵卒也一并用箱车带回马尾城,再把城里的天武步军和厢役全都派过来,抽调南宗堡的守军北上驻守马尾城,不得有误!”空着手回去可不成,这几千西夏战俘就是这次出征的唯一收获,必须好好利用起来。
另外湟州的战线也可以向北推进了,附近除了卓啰城之外再无西夏兵马,就算有也不会翻山越岭的去湟州那个穷地方。在凉州城没从宋军手里夺回来之前,西夏军队哪儿也去不了。
“大人不回马尾城?”蒋二郎终于听明白了,合算这位帅司大人并没完全心灰意冷,还打算为朝廷出力。
“大家记住一件事儿,在对待敌国的态度上,只要是大宋人就该一致。互相之间有什么龃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能和对外作战混为一谈。既然已经打退了西夏军队,那本官依旧要为陛下重新守住凉州城,诸位可愿随本官一起为国出力?”
经过了这场大战,洪涛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对朝廷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但这并不是可以消极对抗的理由,自己卖命打仗也不是为了那些政客。事情一码归一码,该完成的工作依旧要完成,该涨的教训以后当然也得记住。
“末将愿追随大人……”这次居然是蒋二郎先表了态,他应该是最不待见大宋朝廷的,也是被大宋朝廷伤的最深的。
“末将原本就不是宋人,谈不上朝廷如何对待,自然也是以大人马首是瞻。”
讹力命也没落后,说的挺实在。大宋朝廷如何关他屁事儿,要是没有帅司大人看重,估计谁也不会搭理他这个要人没人、要地没地的敌国叛将。
“妾身也要去凉州!”富姬没跟着蒋大郎和王大头他们一同返回,甚至都不打算瞒着身份了,红着眼圈撅着嘴像是在和谁赌气。
“来来来……莫要气恼,本官不是好好的,身上别说伤,你看看,连一滴血都没沾,离死还远着呢。本官答应你从此以后不再去干这种冒险的事儿,吃一堑长一智嘛。娘子是本官的钱匣子,若是也去了凉州,家里可就坐吃山空啦!”看到周围一堆人异样的目光,洪涛赶紧把富姬拉到箱车后面小声的安抚着。
“那为何还要回凉州,守住乌鞘岭待朝廷兵马到来再交与他们岂不是更稳妥。”富姬让洪涛忽悠了好几年,多少也涨了点脑子,并没相信这番解释。
“凭什么啊!凉州是本官和新军拼死拼活拿下来的,为何要交给那些见死不救的王八蛋!他们越是盼着本官倒霉,本官就越是要多多立功,把官做得一天比一天大,没事儿就骑在他们脖子上拉屎撒尿,岂不快哉!”
洪涛说得是无比轻松,就好像凉州城已经手拿把攥了一般,还把这么做的目的也讲得要多龌龊有多龌龊,满脸都是奸笑。
“那若是陛下不许官人留下该如何?”一说起朝政富姬就更不好蒙了,自打见到蒋二郎之后她就已经猜到了朝廷里的那些破事儿,对驸马的未来并不看好。
“嘿嘿嘿……这次可不是谁能说了算的,就算陛下也不敢如此决断。西夏经此一役灭国在即,你觉得这场仗那位梁太后敢停下来吗?就算攻破了兴庆府,她也得带着党项一族继续拼死抵抗。东边、北边、西边都是仇人,想活命就得打。而且辽人也不会看着大宋这么轻易就把西夏灭了国,还占据了这么一大片肥沃的土地。看着吧,这场仗很可能要打上很久。所以你不光不能去凉州,还得带着商队继续向辽人那边渗透,争取把买卖越做越大。官人有了钱和货物才会有更多兵甲利器上阵杀敌,这份功劳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为了说服富姬,洪涛都快把世界形势讲完了,没辙,不这么绕圈子就糊弄不住这个过份精明的女人。最终还把后世的歌词给抄袭了一下,这才算是勉强奏效。
洪涛没敢把乌鞘岭再交给别人镇守,最放心的还是新军和青年团,于是胖乎乎的王三就成了二百新军的指挥官。她是王大的忠实拥护者和跟班,风格如出一辙,有新军在手真不一定比苗魁指挥的天武步军差。
剩下的新军和天武步军进行了混编,这样能让他们更快适应新军的技战术和规矩。至于说这么做符合不符合朝廷的军制,洪涛打算谁也不说,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的把三百多天武步军给吞了。
而且这些军人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见到了新军的作战能力之后,这些职业军人就真的心服口服了。
那些新军半年前还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厢役,跟了帅司大人之后马上就成了百战雄狮,谁不想在这样的指挥官手下听用?
再看看人家的伤亡,受到前后几万人的夹击居然只伤了不到百人,还没几个重伤。而在乌鞘岭驻守的五百天武步军,即便有火箭和特种兵助力,最终还是死伤近半,是否有差距一比较就知道了。
回凉州城的过程比来的时候一点都不轻松,一路走一路搬尸体往古浪河里扔,还是冒着蒙蒙细雨和黑漆漆的夜色。
为了能尽快赶回凉州城,这些战斗了一天的士兵都不能休息,把王大头他们送上来的新钢板弩换上,再把弹药补给装上箱车之后立马就得启程。
第364章 冷酷?
“大人,南门大开城中无人……西边的营地里倒是有些动静,可是见到我们之后全都上马向西跑了,数量大概有千把人。”二十多里路足足走了一宿,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凉州城终于可以遥望了。
照例还是蒋二郎带着剩余的特种部队在前面打探,报回来的消息很令人振奋。凉州城并没失守,西夏营地里也没有留下太多兵将。至于说北面的营地,估计也和这边差不多。
这两股西夏军队都是打算拼命的,主力全在这条驿道和乌鞘岭前被消耗光了,剩下不多的负赡和伤兵见到宋军又杀了回来,不跑还等什么。
能马上入城吗?还不能,从南门到驿道这片草地上除了不少人和骆驼的尸体外,还藏着不下万计的铁蒺藜。
这玩意用着很方便,但没有选择性,敌人碰上会倒霉,自己人踩了也一样难受。它和后世的反步兵地雷是一个德性,撒的时候随手一抛就是一片,急了用火箭弹和飞机布设更快。但打完仗就是祸害,想清理干净几乎不可能。
“这东西挺好,其实不用做这么大,再小一圈照样好用。记下来,想着回去和大头爷爷提及此事,浪费是可耻的。”看着新兵们用毛毡铺在地面上一点一点往前挪,洪涛又有了新想法。
铁蒺藜还得升级,不是往厉害方向发展,而是向低成本小型进化。两寸多长的尖刺有点浪费,不管是驼马还是人,只要扎伤即可,没必要非得扎透。
“官人为何不用磁石吸引铁器的办法呢?”宸娘一边记录一边提出了她的建议,好像很有道理。
“磁石对付不了扎入土中的铁蒺藜,最终还得用毛毡,何必多此一举。对了,以后不许用刀子威胁官人,在你满十五岁之前不管官人说的对错都要听。想自己拿主意要等到成年之后,下不为例,听懂了吗?”
磁石的办法洪涛早就想过,可惜试过之后被否了,遗漏太多。除了反驳了宸娘的提议之外,洪涛又想起这小丫头以自杀威逼自己的情景了,这个毛病真不能惯着。
“听懂了……官人当时的样子很吓人,宸娘有点怕嘛……”宸娘嘴上答应的挺痛快,还弄出一副楚楚可怜的表情,让人一看就不忍心再追究。
“听懂个屁!王大,把她的刀子没收。以后再敢随便拿这些玩意给她,我就把你调回琼林苑养虫子去!”
洪涛可不会让这个小丫头骗了,她越大越会蒙人,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语气和表情配合得天衣无缝,与自己的风格截然不同,难道说这玩意也有天赋加持?
“都怪你,把我都连累了吧!拿来……”王大没想到会因此事吃了瓜落,一脸的不高兴,很生硬的从宸娘手中把短刀抢了回去。但是趁着洪涛不留意,又冲宸娘挤了挤眼。
“……不给就不给,我还不稀罕呢!”宸娘手中的短刀没了,但多了一柄夏人腰间常备的匕首,皮鞘上还镶着金银宝石,看样子就不是俗物,很可能是王大从西夏将领身上搜来的。
“大人,这些孩子以后不好管啊……”这些小动作能瞒住洪涛但瞒不过黄蜂,打小报告他是不想,得罪了大人顶多被穿小鞋,可是得罪了这些孩子,她们真敢往你碗里下毒。
“早晚都是赔钱货,自有婆家费心,也轮不到本官多嘴。倒是入城之后得好好搜搜,以免夏人留下细作,抽不愣子给本官来上一弩,就真不用操心了。咱们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万万不可阴沟里翻船。你在这方面最明白,那就麻烦你先入城。”
越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越懂得珍惜生命,洪涛也算是又大难不死了一次,即便死对他而言已经不算个太大的事儿了,可依旧分外上心,把能想到的危险都想了一遍,还是不放心。
这两支西夏军队确实没留下太多人把守营地,蒋二郎转了一圈之后,带着满脸的纠结回来报告。那里面不是没人,而是没健康人,伤兵很多。
数量蒋二郎也没仔细数,粗略估计不止五千,都是在攻城站中被射伤、烧伤、砸伤的。有些人的伤口已经发炎了,军帐里除了异味之外就是成群的苍蝇,呻吟呼喊之声不绝。
就算是见惯了血腥场面的蒋二郎也不禁动容,尤其是被烧伤的人,满身都在往外渗水,怎么看怎么不像人。
“本官也没有救治之法,给他们一个痛快吧。挖坑焚烧之后再掩埋,用城里的石碑给他们立块碑,刻上此战的大致经过。这些士兵是为保卫家园力战而亡,上对得起国家、下不亏欠族群,理应得到后人祭奠。”
最终要下达杀戮命令的还是洪涛,听起来很没人性,可实际上这是最符合人性的做法。没有手术人才、没有消炎药物、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这些人最终能活下来的不多。
新军又不可能把军粮分给敌人的伤兵,更不可能腾出有限的人手去照顾,病不死也得饿死。洪涛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有白死,尽量忠实的记录下来发生的一切,让后人去看、去想、去评价。
“大人不妥,滥杀之名不可背,还是让末将去吧,蒋大人这番话就当未曾与大人提及。”讹力命为了他那份还看不到具体模样的理想真是卖力气,全方位的为上司谋划着一切,多大屎盆子都愿意接着。
“不用为本官操这个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做。抓紧时间休息两日,然后与二郎把这附近能找到的村庄、牧人营地全部捣毁。但不要过份杀戮,人和牲畜都给本官带回来。”
可惜讹力命这个马屁拍不上,洪涛不需要手下人替自己去背黑锅,因为背不过来。以后这种做法会是常态,如果可能的话还会带到辽国去。
古人不是云了嘛,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对于一位攻城拔寨的将领而言,恶名在外除了劝降的时候比较费劲,大部分情况下应该不全是坏事儿。
没人乐意投降自己不要紧,咱可以派人去抓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何必非要用名声这种很虚幻的玩意去忽悠人呢,忽悠来的好像用着也不太放心,平添烦恼。
洪涛要这么多俘虏和牲畜何用?马尾城的化学实验室别看已经有所产出了,但依旧还是实验室规模,离大批量生产相距甚远,根本用不上这么多俘虏。
而且马尾城只是一座兵营,至今也未曾屯田,除了能在附近山林里狩猎一些野味之外,所有消耗都得靠湟州供给,弄这么多白吃饭没产出的俘虏根本供养不起。
凉州城更别提了,至今这座城市到底守得住守不住还没有定论呢,养这么多俘虏,难道洪涛也想玩西夏擒生军的套路?
“别小看这些俘虏,他们都是钱粮啊。本官要开一场奴隶扑买会,价高者得。届时整个湟州的正式居民都可以花钱买一两个俘虏回家当牛马使用,不管是种田还是放牧,多些不需要给工钱的帮手总不是坏事儿。”
凡事儿到了洪涛这里总能和买卖沾上关系,这次也不例外。他居然要用敌国俘虏换钱粮,还是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扑买。
“这好像不符大宋律法……”售卖抢回来的牲畜蒋二郎能想通,也赞成。用低于市场的价格买一些回去,是继续放养还是倒卖回内地都有利可图。但直接把人也当牲畜卖,还是如此大量,就有些骇人听闻了。
第365章 必须是我的!
“湟州是朝廷特许的特区,何为特区?行先人未行之法也。再说了,凉州并不是大宋城池,何须尊大宋律法?”
洪涛这么做并不全是为了赚钱,他只是想用此种方法间接的提醒宋人,打仗不光不是赔钱的事儿,还是赚钱的大买卖。当然了,必须要打赢,输了肯定赔,还是大赔。
当人们从战争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之后,获利者就会天天盼着打胜仗,未获利者也会蠢蠢欲动。投入的战争军费就和做买卖的投资一样,只要经营得当再加上些许运气,不光不会赔还有盈利。
只要大部分人不再惧怕战争,并想方设法去打胜仗时,朝廷在对外战争的问题上就不会缩手缩脚了,皇帝和大臣们也不会一提打仗就皱着眉头摸兜。
宋人习惯于做买卖,那就让他们把优势多发挥发挥。只要有了主观能动性,以宋朝的国力和人口,再加上自己的推波助澜,真没任何一个国家能抗住把打仗当买卖做的宋人。
“可凉州战事未平,有人愿冒此风险?”何为特区至今蒋二郎也没搞清楚,还不想去费这个心思。就算抛开律法问题,他觉得这场扑买会依旧不太可行。
“这个嘛……本官打算先试试,到时候再看吧。不过抢掠的事情不要耽误,只要不是大宋城池,本官授予你无限权利,哪怕是吐蕃人也一样。”
有没有人乐意跑到战区来冒风险呢?洪涛还真不敢断言。不过他已经做好了一个顾客也不来的准备,届时这些俘虏就全由自己消化吧。
先运到渭桥镇一批,想来周家不会介意用不付工钱的奴隶采矿,武家和胡家也不会在意干粗活累活的小工是蕃人。
然后再给湟州的工坊里送一批,是时候爆一爆产能了。自己马上就要扩充新军,各种装备弹药送来多少都不嫌多。
最后洪涛还有一个批发的大客户,那就是王冠的叔叔。算起来他的船队应该也到了,海商向来要比任何商人胆子都大。在海船或者码头上采用一部分奴隶做工,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王家为何不乐意呢?
就算王家也是遵纪守法的先进工商户,洪涛依旧有地方安排这些俘虏。湟州西边有至少一座石灰石山,这是跟着特种部队训练时无意中发现的。石灰石能干嘛?烧石灰呗,也就是水泥。
这玩意胡家丑儿已经在渭桥镇建窑试烧过了,不能说十分成功也算合格,至少烧出来的水泥能用。只是鉴于渭桥镇附近没有合适的石灰石来源,更抽不出那么多人手,才暂时把石灰窑搁浅了。
湟州城西那座山就很合适嘛,利用湟水可以推动石磨研磨石料,直接在山下建造几座煅烧窑,然后用炸药开山采石,其余的工作都由奴隶去干。
什么污染、噪声、环境、工伤之类的问题都省了,烧造出来的水泥都不用售卖,光是渭桥镇和湟州各工坊就能消耗。当然了,不能全给他们用,大部分要运到凉州。
这座城市真的太重要了,洪涛打算把它建城一座人工天堑。不以居住为主,而是要成为一座巨大的军营和军火库。
以后从渭桥镇、湟州长途运输过来的武器装备、食物补给、新募兵源就全在这里集中,这座新城也将成为自己新军的主要据点。
从这里向西可以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杀进西域地区,沿途无险可守。从这里向南能威慑吐蕃各族,只要凉州还在宋朝手中,他们就无法大规模东进。
向东则是进攻西夏首都的一片坦途,以后西夏人就得两线作战了,不仅要防备从横山地区俯冲下来的宋军,还得时刻提防来自西边的威胁,防御难度加倍。
但要说到进攻,洪涛暂时任何一个方向都不想去。通过这次凉州之战他算是看明白了,前面的敌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藏在背后的大宋同僚。
这帮孙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为了限制皇权阻止改革深化,甚至不惜拿国运打赌。
宋军真的无法突破卓啰和南军司从兰州北上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