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有毒-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少保就不同了,这是一个教授太子如何锻炼、保养身体,怎么上马行军打仗的职务,有点像个体育老师外加功夫教练。
王诜虽然谈不上军事大家,更没有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但他真的很会锻炼身体。这一点不仅皇帝认可,后宫嫔妃、官宦家人都会认同,就连王安石也不敢睁着眼说瞎话。
现在驸马又用计谋兵不血刃的灭了夏国一个皇亲外加几千人马,还占了夏国一座城,哪怕是还没盖完的半成品那也是城池。
环顾大宋全国,比王诜功劳大的有、占城比王诜多的也有,但论起成本和效率好像没一个人能比王诜高。
灭敌三千余,只死了四个人,伤不到一伍,除了敌人随身携带之物,就连换洗衣服顺带着早饭都缴获了,耗费之物只有十颗霹雳弹。
妹夫在奏章里说了,霹雳弹价格并不贵,一颗十贯钱足矣。听见没有,一百贯钱就把事儿办了。如果大宋将领打仗全能这么省钱,再养五十万禁军都可以。
这种本事不该教给太子吗?谁敢说半个不字皇帝就打算问问他有何企图。难道说不教给太子留着教别人,这还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
除了升官之外,皇帝也没忘了来点实际的。王中正这个副总管不是光杆司令,随他一同前往湟州的还有一千天武步军。
不是说上四军不出戍嘛,那是在一般情况下。但凡皇帝出征上四军就必须跟着一起。王中正不是皇帝,但他的名义是代替皇帝出征,所以上四军跟着也说得过去。
反正朝臣们算是看出来了,皇帝这是变着法儿的给驸马撑腰,有一百亲从官跟着还不放心,这又给弄去了一千天武步军。
没辙啊,谁让王诜娶了长公主,还被马蹄子踢出一个好脑瓜呢。谁不服也去找马蹄子试试呗,看看能不能给踢出一身星君下凡的本领。
光这样就算完了吗?那就太小看雄心勃勃的神宗皇帝了。这种大规模改变祖宗法制的事儿历代皇帝都不敢做,为啥就他敢呢?
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神宗皇帝骨子里就有一种冒险的基因,哪怕只有一半儿的成功希望,只要收获足够丰厚他也愿意试试。
还干嘛呢?特区,军事特区!驸马王诜走之前不是提过总参谋部和特区的概念吗,这种模式具体的优缺点可能还搞不太清楚,但对皇权的重要性神宗皇帝听懂了。
他又想借机发挥发挥,搞全面的军事参谋改革肯定会遭到满朝文武反对,但在湟州试行阻力就小多了。
于是北宋内廷就又多了一个部门,叫做参谋部,王韶任副总参谋长,神宗皇帝本人任参谋长,还有王韶的儿子王厚和几位在对夏、对辽战争中有作战经验的文武大臣。
这个机构并不是常设,也无权干涉枢密院、殿前司、侍卫司的用兵用将。它只负责向皇帝提供有关湟州的作战咨询,然后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向王诜建议。
那这个部门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外表上可能没有,实际上意义却很大。它有点像清朝的军机处,最初的时候军机处也是个没什么权利的小部门,随着皇帝对权利的热衷,就会慢慢通过各种手段往军机处里捞权利。
凡事儿都怕坚持,时间一长军机处就成了实际上的军事最高指挥单位。建立总参谋部其实也是这个初衷,先用湟州和王诜当幌子,只要这个部门建立起来了,再慢慢扩大、夺权也就有了正当说辞。
在这点上老狐狸王安石和司马光之流都没觉出什么不对,不是他们政治素养差,而是参谋部太超前了。
这玩意是后世人历经了几百年才总结出来的招数,作为古人就算再聪明也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几百年后的套路他们真想不出来。
第281章 皇帝庙
“拆毁马尾城,重修古骨龙城……唉,参谋部也是棒槌。莲儿,赶紧再给陛下写个奏章,告诉朝廷本官能对马尾城有效补给,建议留下马尾城。古骨龙城也要修,作为边境重镇多多囤积粮草,即便马尾城不可守也没什么损失。”
参谋部成立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讨论马尾城的去留,此时皇帝和王韶还不知道王诜已经把箱车改装成由橐驼驱使的大号雪橇了,所以考虑到冬季补给问题建议放弃这座城,退回到古骨龙城。
洪涛对这个决定并不太反感,因为朝中终于有能够全面考虑战争综合因素的人了,还知道算计后勤问题,这就是进步嘛。
至于说决定的对错,那是他们不太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和变化,所以不能急,自己可以继续上奏扯皮玩。
等皮扯得差不多春天也到了,那时候自己就以马尾城为根据地继续向北进行骚扰,活动半径最小也得远一百里。
当夏人因为白送给自己一座城并且深受其害时,皇帝和群臣就不会再唧唧歪歪讨论马尾城是否该留,而是要考虑如何配合湟州这边的攻势让夏人收尾难顾。
“对了,再加上一句需要保密,对外不要说及马尾城的战事,连名字都不要提。目前夏人还不知道马尾城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凡想来探听消息的都被二郎弄死了,拖得越久对本官就越有利。”
光解释自己的战略想法还不够,洪涛还得让这些古人明白情报保密的重要性。千万别以为朝廷就是能保密的所在,朝堂上放个屁,隔几天夏人和辽人都能知道是谁放的。仅凭这一点,大宋朝廷就吃大亏了,老打败仗也合理。
洪涛根本就没打算问别人,马尾城自打攻占下来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此城纳入湟州版图了。不到两旬,就有第一批蕃人坐着雪橇以继续修路的借口开赴马尾城,他们是来修建城市的。
等他们把仓库建好,补给品存够,拿着铁铲、铁锄、钢钎和简易施工机械的厢役就会一批批被雪橇运到这里。
按照洪涛的计划,不光要修建城寨,还得在附近的山坡悬崖上凿洞,藏兵洞。这些藏兵洞就是马尾城的外围据点,会根据敌情不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
袭扰也好、搜集情报也罢,下毒、纵火什么的都可以。有条件就再弄次雪崩,反正谁来攻打马尾城谁就别想踏踏实实打仗。自己打仗的本事真不咋地,但捣乱的能力杠杠的。
天冷不能施工?洪涛真不听这一套,自己一个养尊处优的驸马,刚来湟州一年就能跟着特种部队翻山越岭偷袭十倍于自己的敌军,也没冻死饿死,凭啥本来就是工程兵的厢役吃不了这份苦呢?
谁也别废话,想活命就去干活,吃喝穿住保障不好那是咱的问题,工程进度拖延了,可别怪军法处置。但凡让马步军总管说出军法这个词儿了,基本就只有死路一条,还得是被那些小童弄死。
其实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在高原群山里施工,就算后勤保障再好、黑火药的威力再大,能把坚硬的岩石炸开,也避免不了伤亡。短短两个月就有二十多名蕃人和厢役死于雪崩、岩石垮塌和坠落。
几乎每隔些日子就有运送伤者和尸体的雪橇从马尾城满载而归,到古骨龙城换上箱车之后,运抵湟州城西的一个大院子里。这里挂着一个大木牌,上书四个血红色的大字:湟州医院!
打仗要有伤亡、开荒建设也得有伤亡、其实种地放牧也离不开伤亡。自打特种部队里一个队员从马尾城回来,因为被步跋子射伤了大腿,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感染身亡之后,洪涛就决定要再给儿童团和州学里的孩子多增加一个科目,急救护理学!
禁军和厢役里都有随军郎中,但他们的救治水平还不如洪涛呢,仅限于包扎、止血和草药,急救、消毒、预防感染等方面基本没有。
大头水倒是有用,但仅仅靠酒精消毒还是差点意思,必须的时候火药、糖、煤焦油和更多人工合成药品也得会用。
主要的还不是治疗手段,而是急救思路。不要受伤之后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天爷,那得忙死人家,能自己干了就自己干。
洪涛不太懂医学,也不打算去钻研,但这并不影响他逼着别人研究。除了讲一些后世的人体机理和简单的医疗知识以外,还得进行人体解剖。
尸体的来源不用发愁,就算洪涛拿活人做试验也没人敢反对,大卸八块死人嘛,大家权当这个人生前没积德,否则死后就不会落到天煞星手里。
天煞星也没赶尽杀绝,他也有怕的东西,什么呢?就是皇帝庙。这座庙就在医院的后面,新盖的,建筑物不太大也不太高,只有一层,更没有金碧辉煌。
里面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人,活人,神宗皇帝!这次就有点奢侈了,皇帝的坐像有真人大小,全由纯金打造。
注意,是纯金,不是鎏金。金胎金身,里外都是金的。据说用了千斤足金,到底有多重也没人敢去秤一秤。
这个数据只有王大头知道,金像是他亲自带着徒弟弄的,然后就闭口不再提重量问题了。为啥呢?以为他心里虚啊。
驸马不光骗人,还骗皇帝。他把金像铸造成了空心的,虽然比鎏金用料足多了,但外壳也没多厚,一寸都不足。里面用钢架和铁板做了一个内胆支撑,防止金像由于自身重量被压变形。
不管金像是不是实心的,反正它也算价格不菲了。而且帅司大人贴出了布告,号召湟州百姓都改拜皇帝像。
不是白拜,有好处,切实的好处。比如说信了皇帝教可以全家减税、孩子可以优先入州学、优先进入各工坊学徒、优先获得种植米囊子花的许可等等。
庙里也不光有皇帝的金像,还有一块大石碑戳在中间,和个影壁墙差不多。可谁会把影壁墙建在屋子里呢,所以它不是影壁,而是一块碑。
石碑做得很精致,四周都是云水纹,正面刻着一句话:所有为国家、人民利益牺牲者,皆刻于此碑万世留名。
反面就是万世留名的人了,粗略一数就有百十个,都快刻满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修建马尾城时不幸遇难的蕃人和厢役,也有攻打马尾城时牺牲的特种兵、各个工坊里因为工伤事故去世的工匠。
他们的名字没有先后次序,也不分民族。一旦这块碑刻满,旁边就会再矗立起一座接着刻。屋子里没地方了不怕,帅司大人说了,到时候可以翻建这座庙,再大一些、再高一些、弄成两层!
目前真正的教众只有几百人,包括特种部队、儿童团和溪罗撒的一小部分族人在内。皇帝教既没有教义也没有教规,这玩意洪涛正在一点点往外挤,换个名字的太阳神教。
他要在精神层面上彻底摧毁这时候的信仰,不仅仅是蕃人们信奉的各种佛教,还有宋人信奉的道教和佛教。
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并不是这些宗教信仰不好,而是它们不够狠、侵略性不够。道教是一个劲儿的强调自我修为,所以才被佛教抢占了市场。而佛教又太倾向于统治阶级,把人都向着小绵羊引导。
这样一来统治阶级是省心了,可是失去血性,长久下去不利于整个民族的扩张。
第282章 主动背黑锅
那有人说了,咱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干嘛非去扩张呢。这玩意吧不是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人类本性里就是贪婪的,你不扩张别人就扩张,躲是躲不开的。
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想发展,只能踩着其他民族、国家的尸体前行,不掠夺、不剥削、不奴役别人,你凭什么比别人过得好?
这个经验历史已经展示了无数次,想改变就得从思想上引导,光喊口号没啥用。信仰这个玩意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就有什么样的信仰。
说白了吧,信仰就是道德基础,想让大部分人跟着自己的指挥棒同进退,必须找到一种大部分人认可的道德体系或者叫信仰。
但这玩意从来都是少部分人带着大部分人一起盲从的游戏,说的好听叫宗教信仰,说难听点就是传销愚弄大众。可它又是必须的,要不说人类这个物种是很自相矛盾的呢,他们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
“走马承受确实有点麻烦,这个王中正是什么来头,好相处吗?”最让洪涛挠头的并不是参谋部的建议,而是即将要来湟州的监军。
监军这个职务好像始于春秋战国,它的意思并不是特指宦官,一般都是由正常官员担任。到了唐朝才开始重用宦官,并且把这个习惯传了下来。
从宋朝建立开始监军使这个职务就一直存在,几乎每场大的战役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时候叫监某州兵、护兵某州、监军使,但不一定是宦官,也会由官员担任,还无论文武。
大舅哥派下来的倒不是真正的监军使,而是挂着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头衔。这个职务其实就是监军,只是权利没有监军使大,也不独自领军,地位连五把手都算不上。
但位卑权重,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替皇帝盯着本路的大小官员,屁大点事儿也可以打小报告,每年还有一次入朝面圣直接扎针的机会。属于那种癞蛤蟆爬脚面,不咬人膈应人的职务。
大舅哥为何不干脆派个监军使来呢?这里面很有讲究。监军使的权利比都总管还大,最次也是平级,能单独领军作战。
假如给妹夫派这么一位来湟州,那皇帝的计划搞不好就得破产。监军使压住了驸马,湟州还会变成原来的湟州。驸马压住了监军使,湟州就会陷入内斗。
这两个职务就是天敌,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否则设置它也就没意义了,除非经略安抚使和监军使是亲父子。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在向驸马诉苦。大致意思就是说:我在朝中也不太舒服,有人逼着我给你上套,我是顶着压力回护你,所以你该如何表现心里有点数!
但这里还有个问题,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这个官职是路一级的高官,怎么跑到州里面了呢?难道说神宗皇帝打算把湟州从秦凤路里单独拿出来升格为一路!
神宗皇帝还没这么激进,湟州不是有特区了嘛,军事特区,所以地位无形中升了一格,再让秦凤路辖制有点不合适,所以从官职上就像路看齐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官场上的扯皮。
“此人不太好相与,他原任永兴军路监军使,与种鄂因为战功、补给等问题争斗不休、水火不容。但深得陛下信任,想是不好降级调用,干脆就挂着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调任秦凤路勾当。可大人的湟州又不归秦凤路调遣,他这个职务到了大人面前也是无用。”
这个问题有人能回答,黄蜂。王中正是宦官,黄蜂也是,想来应该不陌生。果然,黄蜂听到这个人名之后就开始皱眉了,看样子宦官里也有派系之分,王中正大概不是黄蜂、裴英一派的。
“真是乱啊,如果把这些脑子都用在夏人身上,估计大宋边关早就应该设在兴庆府了吧……”
洪涛听明白了,这位也不是来帮忙的,搞不好还得添乱。办法自己是一点都没有,但说几句牢骚话还是可以的,哪怕当着黄蜂的面儿。
“末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黄蜂的脸色不太好看,他跟着驸马已经两年了,从金明池到渭桥镇再到湟州,除了对这张破嘴有些不习惯之外,在很多问题上都认同驸马的理论。
但他的身份限制了他的立场,既不能像蒋二郎那般独领一军为国杀敌,又不能像黄怀安那样默默为国出力。现在又来一个捣乱的,还是和自己一样的宦官,真不太好意思面对驸马的眼睛。
“说吧,本官最不怕话多的。”洪涛也感觉出来自己当着黄蜂的面儿诋毁朝廷不太合适,但人这个玩意吧,是随着环境改变的。
如果是在金明池畔,自己有再多怨气也不敢这么说,但到了湟州胆子就大了。古人老说天高皇帝远,确实有道理。
“如果大人不想与王中正纠缠,可以督造之名常驻马尾城,此人交给末将应付。”黄蜂深吸了一口气,提出了他的建议。
“……你如何应付?”洪涛倒不是怀疑黄蜂要趁机谋害自己,要是真能躲开这块狗皮膏药自己求之不得。但黄蜂有这么大本事吗?这么做了之后皇帝会如何看待?
“大人难道忘了,末将是帅司的勾当公事,正六品。王中正也是正六品,在职事上还要排在末将后面。大人不在湟州城,湟州之事就全由末将、苗大人、刘大人主持,有误也是大人御下不利,罪责由末将领了大半。”
“你是要替本官背黑锅?你可知道本官要不就没有锅,要不就是一口大黑锅,你背的动吗?”黄蜂的意思洪涛明白了,他打算高喊一声:让领导先走,我掩护!
这种事没法作假,也非常危险。一旦他和王中正的冲突太过激烈,多一半会被皇帝替换,回去之后没罪也是有罪,即便有裴英的面子估计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皇家向来是无情的,尤其是牵扯到忠心问题。最可悲的是朝臣们没有一个会出面为他说半句好话,全都恨不得把这些宦官都弄死,不管好坏。
“末将愿意为大人试试,将来还望大人在皇帝庙的石碑上也给小人留个地方。”黄蜂看来已经想好了这个问题,回答的既无奈又无惧。
“……没那么严重,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要往好处想。本官就去马尾城躲一躲,但你不要与这位王大人正面冲突,他提出什么你先答应着,然后多与刘松、苗魁、朱八斤他们商量。这些人别看品级不高,满肚子都是对付上官的坏水。虚与委蛇懂不?尽量拖时间,实在不成就报与本官知道,由本官出面对付他。”
洪涛很欣慰,自己没白忙活,居然把皇帝的密探都影响了。虽然黄蜂依旧不会背叛皇帝,但已经懂得了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些东西更值得保护。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成果,洪涛当然不舍得被别人轻易毁掉。王中正也没那么可怕,他不就是个打小报告的嘛,注意点就成了。
就算他一句好话不给自己说,皇帝也不会起疑心的,因为皇帝压根也不觉得自己这个妹夫会反叛,留着还有大用。只要能时不时的弄出点动静,让朝堂里没事儿就打嘴架玩,自己就是安全的。
“大人已经有了计较?”不愧是和驸马朝夕相处了两年、仔细观察了两年、用心琢磨了两年的密探,有时候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只凭驸马说话的口气和神态,黄蜂就察觉到了什么。
第283章 投诚的条件
“嘿嘿嘿……就算你不提本官也要再去马尾城一次。夏人以为入冬之后大山就能成为屏障,这次本官要教他们一个新的知识,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冬季攻势。从现在开始战争不再有季节之分了,山那边的夏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要提心吊胆的活着。本官的悍卒有时候会从大雨中出现、有时候又会从暴风雪中降临。他们带来的不是货物也不是美酒,而是死亡,无尽的恐惧……”
又到吹牛逼的时间了,洪涛越来越喜欢和理解自己的人谈论未来。看着他们若有所思、恍然大悟、谆谆受教的样子,成就感满的直往身体中下部冲。
“噗……靠,中午的羊肉没烤熟,先这样,本官要去拉粑粑了。”喷出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一股臭气。
湟州的冬天蔬菜太少,仅仅靠茶叶真无法满足胃肠需求,尤其是吃惯了米面的宋人。洪涛每天把自己那份水果和蔬菜都让给莲儿、紫菊和周一日了,她们年纪还小,火力壮,吃多了肉食会营养失衡。
“大人如要出征末将必须跟随,这是师傅的叮嘱!”黄蜂没有离去,而是跟着这股子臭气追进了后院。
“……本官答应你,最远也不离开马尾城五里成了吧?你再犹豫一会儿本官就要拉裤子了,要不随我一起进来拉粑粑,咱们边拉边聊?”
就算黄蜂不提洪涛也不打算再跟着特种部队深入敌后了,古人不是说了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自己的优势是这颗脑袋,不是冲锋陷阵,死在这颗脑袋下面的敌人肯定比死在自己刀下的敌人多百倍千倍。
这次出征的总指挥是蒋二郎和蒋大郎,由讹力命部落头人的儿子当向导,目的地就是距离马尾城最近的一座夏人边寨,仁多泉城。
自打宋人攻占了马尾城之后,讹力命部落的首领就有点坐不住了。他怎么算也没算到宋人会有这么强大,不声不响的就把马尾城给拿下。
更让他胆战心惊的是不仅城池攻陷了,连守卫这里的几百名步跋子精锐也被全歼。问题是他和族人从来也没发现大规模宋军出关,想在群山中对付五六百步跋子,没有几倍的兵力很难奏效,全歼更是不可能。
但宋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还不是他自己猜的,而是一名负伤的步跋子亲口讲的。这名步跋子冒死从山崖上滚落躲过了宋军的追杀,本想逃回去给军司长官报信。昼伏夜出、忍饥挨饿的扛了五六天,马上就快逃出宋军的搜索范围,没想到被一群山贼给抓了。
这时讹力命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族人的命运了,讹力命并不是族群,而是他小时候的绰号。
这个家族原本是西夏皇帝的亲军,没想到一夜之间差点被斩杀殆尽,要不是事发半个月前因为媳妇生产告假,这会儿估计早就成枯骨了。
皇族之间的杀戮一直是历史主旋律,讹力命也无法抗争,而且他也不是皇族,只是忠于皇帝而已,算是个吃瓜落的。
这个瓜落有点大,他和妻子的族人不仅不能回夏国生活,还要面对太后党的追杀。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大家躲进了群山,一边放牧一边当盗匪,勉勉强强凑合活着。
人活着总得有目标,讹力命和族人们的目标很小也很简单,就是想找一块不被追杀的地方踏踏实实过日子。皇族之间的恩怨离他们很远,也不想去报仇,因为这个仇靠他们自己根本报不了。
可是就这么点小愿望依旧难如登天,北面不敢去,只要被人发现就是无尽的追杀,不死不休。南边也不敢去,宋人是比较温和,但那也得分对谁,一旦宋人知道自己是西夏皇帝的亲卫,结局很难保证。
马尾城的出现对讹力命族人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因为这个山谷是群山中南北、东西交通的唯一通道,如果被夏人占据,讹力命族人以后的活动空间就会被进一步压缩,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这也是他为什么愿意带着宋人去探路的主要原因,从心里讲他希望宋人和夏人在这里大打出手,最好两败俱伤才最符合讹力命族人的利益。
但现实让讹力命头皮都有些发麻,假如俘虏说的是真话,那些身穿皮衣、披着白斗篷的宋军就太可怕了。能让步跋子胆战心惊的军队,以前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呢。
现在去打听这支部队叫什么名字、来自哪儿、主将是谁已经没意义了,讹力命需要马上做出选择,到底该和这支军队如何相处。一旦选错了,自己和族人依旧会随时处于危险之中。
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有多少人,它的命运往往在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一念之差。
讹力命这次的选择很明智也很及时,他先是派儿子把这名步跋子俘虏亲自送到了马尾城,还很幸运的见到了当初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蒋二郎。
既然是熟人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当初蒋二郎所表现出来的守信也让讹力命放心了不少,接着他就亲自出面和蒋二郎谈起了条件。
啥条件呢?讹力命想和蒋二郎合作,或者说达成一个互不侵犯条约。讹力命的族人不会打马尾城以及后勤补给队的主意,也请马尾城不要去干涉讹力命族人的生活。
“讹头人,我想你还是不太明白目前的状况。既然我的军队能把几百步跋子、二千多擒生军奴隶全歼,想对付你这几十口人还算事儿吗?你要是不来,等我忙完城里的事情,开春之后也会去找你的。从今往后这片山中只能有马尾城一个势力存在,这里是大宋的土地,没有皇帝的命令,作为大宋将领我不能和任何族群达成任何协议。”蒋二郎和帅司大人也不是一点好没学,在如何忽悠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和我的族人不想与大宋为敌,但也不会任人宰割!”讹力命听完蒋二郎的话,残存的一点点希望也破灭了,但他还不想逃亡,因为没地方可逃。
“讹头领先不要忙,我的话还没说完。假如你和你的族人愿意宣誓效忠大宋,并加入到我的军队中来,那我就必须保护。其实我的军队里大部分都是各族蕃人,其中也有羌人,不信的话可以去找他们聊聊。我给你一天时间在城内随意走动,明日太阳走到头顶的时候,以后是家人还是敌人,就由头人你自己去选择了。”
这时蒋二郎有点明白帅司大人为何总是那么胸有成竹了,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确实不用担心对方耍花招,任何盘外招都是无用功。
没有等到第二天正午讹力命就认命了,这支军队确实和别的大宋军队不同,也确实是由蕃人组成的。当看到那些装备和伙食之后,讹力命反倒觉得为族人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出路。
自己的家族不怕打仗,和谁打不是打啊,要是没有一定的能力也不可能被西夏皇帝选为亲卫军。假如真的能和这些蕃人一般,穿的好、吃的好,还没有宋人欺压,干嘛不试试呢。
最主要的是里面有两个西羌士兵说了,他们的大帅为人很公平,可以用军功换取土地。他们就是在攒土地,等攒够了就会去找一片满意的草场据为己有。只要不和大宋作对,就可以在上面安家。
“这事儿我无法做主,就算帅司来了也不会这样和你盟誓。想要获得认可,总要拿出一些诚意交换,你有可以交换的东西吗?”
军功换土地的事儿蒋二郎听说过,但不知道详情,这也不是他应该打听的东西。现在讹力命问起来了肯定不能往帅司身上推,干脆就讨价还价一下吧。讹力命族群人数不多,肯定拿不出太多兵源,也就没本钱谈这笔买卖了。
第284章 投名状
“……一座夏人的城寨如何?”蒋二郎的意思讹力命听明白了,也认可。
这是很正常的要求,草原上没有道理只有实力,自己实力弱,要想获得公平的交换机会,必须得付出相应的代价。
“夏人的城寨?你送给我?还是让我去攻打?”蒋二郎没想到讹力命还真要做这笔买卖,拿出来的筹码还挺大。
“我在城中有仇人!”讹力命并没说是哪座城,而是提起了他的恩仇。
“你要是在城里有朋友我还感兴趣,难道仇人也会帮仇人的忙?”蒋二郎有点被说糊涂了,谁听说过策反仇人献城的。
“我的族人在抢劫一个小部落时杀了他的独子,这些年他一直在山北寻找我们。要是让他得知我又出现在附近,必定会带人追杀。到时候将军埋伏在半路将之袭杀,再返回头去攻占城寨。失去了主将和大部分精锐,这座城还不是唾手可得。”
别看讹力命是条丧家犬,但他可是西夏贵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