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关摄政王引咎辞职的讨论从官场到民间,沸沸扬扬到了初夏还没结束,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各大报纸算是有活儿干了,极尽挑拨之能事,生怕话题冷落下来影响了发行量,挖空心思的四处找人写文章加温。甚至有胆大的还找上了摄政王府,打算花高价求摄政王也来一篇。
  哦,不对,不是摄政王府了,应该叫凉王府,摄政王已经凉了。皇帝倒是没落井下石,亲自下旨表彰了王诜的种种功绩,还把扬州城外的一座皇庄赐给了凉王府。
  此时民间风评对这位忠奸难辨的凉王也稍稍好了些,百姓总体上讲还是善良的,尤其是中国百姓。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总觉的因为死了几个屁民就让如此高官辞职已经很值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历朝历代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都是个美好的愿望,从来也没实现过,现在稍微靠谱了一次,该满足啦,还要啥自行车。谁要是再在此时死咬着不放,反倒会被大众认为人品不好。
  洪涛呢,也算会做人,他还真收了四川日报的润笔费,亲笔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他们才是受害者,请善待,并引以为戒!
  文章里的他们,就是那些被湟州会折腾过的地主、士绅和自由民。请善待,除了要求朝廷个公开为这些人平反昭雪,还建议朝廷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专门用来补偿由朝廷错误律令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
  引以为戒,说的不光是朝廷,还号召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监督官府的作为,再遇到此种情况千万别忍着,当地官府不作为,那就和官府斗,只要不犯法,用什么方法都是合理的。
  这篇文章一经刊登,四川日报的东家朱八斤都快把嘴笑歪了。报社里每天连轴转,人歇机器不歇,印多少卖多少,全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引用了这篇文章。
  虽然此时还没有版权专利一说,但谁引用的时候也得著上转载自四川日报这么一行字,得不到实惠得点名声也不算亏。报纸的受欢迎程度越高,发行量就越大,发行量大了,广告费用就多,最终还是大赚。
  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王二她们就是不高兴的那群人,当然还有皇帝。议事会刚刚建立完毕,能不能成功、管不管用谁都还不知道呢,现在朝廷上下忙的后脚跟打脑后勺,您不给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还给朝廷添乱呢。
  国家赔偿!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的容易,这笔钱从哪儿来?新增加的机构该如何运行?谁来评定是否该进入国家赔偿程序?赔偿的额度又该按照什么方法计算……这可都是未知数啊。


第933章 能臣
  如果光是钱的问题还好办,现在大宋的地方政府都独立核算了,朝廷又精简了百分之七十的官职,冗官、冗兵问题基本解决完毕,除了供应四十万新军之外,基本也没什么花大钱的地方,国库里有的是钱。
  最让皇帝和内阁无法忍受的是最后一句,啥叫官府不作为就和官府斗,这不是变相鼓励老百姓造反嘛。
  看样子凉王心里有怨气,得赶紧谈谈,有啥要求可以提,想当官忍个一年半年的,再来个职务也不是难事。否则后患无穷,这位太能折腾了。
  “哎呦喂,是蔡大人,稀客啊稀客,本王这厢有礼了!”皇帝肯定不能随随便便就往扬子镇跑一趟,内阁目前正和议事会天天吵架玩呢,也抽不出人手,最终派来的人选让洪涛都感到无比吃惊,蔡京!
  其实这个人一点都不招人讨厌,长得温文尔雅,还挺有学问,又会说话,也不无故得罪同僚,更不会发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谈阔论,人缘比洪涛强百倍。
  历史上他之所以成了大奸臣,完全是放错了地方。换个人到了那种地位也会忍不住玩弄权柄的,再赶上个徽宗皇帝当催化剂,不爱谁谁就不是正常人。
  现在的小蔡同志就很好嘛,把外交部长干得风生水起,至少蒋二郎和溪罗撒对他的评价很正面。据说蔡京正在攻略大理,讲事实摆道理就是不给钱,打算用商业手段和平入侵。
  不管成败,洪涛都双手赞成这个计划。和日本、吐蕃一样,对付地形太复杂、民族矛盾太尖锐的邻国,动武是成本最高、收益最低的笨办法,脑子不够用的政府才会选择。
  其实洪涛觉得光用经济手段也不算太聪明,别一点钱都不舍得给人家,必要的投资还是可以的。但这些投资不能乱投,也不能投到能让他们真正强大的领域里。
  比如说可以投资宗教,让邻国国内大行其道,每个人都是狂热的信徒,天天除了烧香就是拜佛,宁可自己饿肚子也得把最后一碗米献给神灵。有这样的邻国就是大宋的福气,国家的财富全在僧侣手中,给他们一万年也强大不起来。
  要是宗教不合适,那就投资给他们国内某个有点野心的势力,帮助它壮大起来。然后嘛,人性就该发挥作用了,臣子太强的结果就会想着代替国王,文的不成就得琢磨动武。
  等他们国内真打起来,大宋就可以站在一边拉偏手了。谁给出的好处多就帮谁,两边给的好处都够多就两边都帮,能让他们打五年就绝不能四年半结束,玩了命打,打烂了算。
  类似这种投资,苏轼那样的人玩不转,他们太爱惜羽毛了,有时候心里明白可就是做不出来。换成蔡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长了一张道貌岸然的脸,骨子却比谁都能伸能缩。
  需要的时候他能跪下高呼爷爷,不需要了转脸就能抽你一个大嘴巴。让他去祸害外国人才叫知人善用,不仅对国家没害处,还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国家获利,他自己也干的带劲儿,多赢!
  “折煞下官了,若是没有凉王千岁提携下官早就万劫不复,惶恐惶恐……”洪涛是笑得灿烂,蔡京反倒战战兢兢。别说平礼相见,连正面都不敢,始终跟着洪涛的身体转圈,玩了命的往手下人的位置上挤,挤得一库都快没地方站了。
  “蔡大人的心情我了解,但没必要做得如此直白。今日是旬休,三位亲王殿下都在府内,莫要被他们看了去。”洪涛能看出来蔡京不是装孙子,他是真怕了。如果换做自己被王十拿住把柄,再折腾这么多年,也得怕,从骨子里怕。
  “啊!对对对,凉王千岁说的对,下官就唐突一次,千岁大人请……”蔡京听了只是一愣,立刻就知道三位亲王是谁,皇帝的弟弟呗。他们在长江学院就读,但平日里肯定不能和学生们一起住在宿舍。凉王是他们的姑丈,住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由此也能看出这位凉王和皇家的关系还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是面和心不和。所以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是谁轻信了传闻而对凉王有了忽视之心,早晚得倒霉。这次前来替皇帝和总理打探凉王口风,不管成功与否,对自己而言已经有了很大收获。
  “你们怎么越上学越不懂事了,滚过来给蔡大人见礼!”两个人肩并肩走进凉王府,正碰上一群小伙子大姑娘说说笑笑的从后园走出来。
  双方还没走近,那群人就要往右溜进马圈的院子,被洪涛一声断喝给喊了回来。人回来了,礼也见了,但没几个是心甘情愿的,从小到大都敷衍了事。
  孩子们为啥这么没礼貌,蔡京心里非常清楚。当年自己那点事儿能瞒过别人,真瞒不住凉王府的人,孩子又不像大人那么有城府,喜怒形于色很正常。
  “赵粲是……”赵佶、赵似、赵俣三位亲王蔡京都认识,剩下的孩子不管男女多姓王,肯定是凉王的子女,只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姓赵,还被赵佶抱着,显得很亲密,蔡京既不认识也想不出是谁。
  “先皇遗子,一直住在我府上。”有关庞皇后的事情洪涛从来不刻意隐瞒,也不躲躲闪闪,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这样才能让皇帝稍稍放一点心,越是藏着掖着越容易引起误会。
  “……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蔡京听到这个名字才恍然大悟,表情里不止是惊,愕好像更多,迟疑了片刻才回答。
  “你们几个骑马的时候多让着点弟弟妹妹,谁要是再弄得哭哭啼啼的以后就别想再骑!蔡大人,本王已无官职在身,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尽说无妨。来来来,坐下慢慢聊,先尝尝大长公主亲手种的西瓜。”
  送走了一群孩子,洪涛和蔡京进入正堂分宾主落座,幸子很快就沏好茶水,还端上来一盘冰镇西瓜。这种待遇苏轼永远也享受不到,但他却比别人吃的多。因为不用让,想吃了就会到凉王府来,吃不痛快不走,走的时候还得带上点。
  “千岁重情义,下官佩服,可这事儿长久以往怕是不妥……”蔡京没去动西瓜,原本还没想好该怎么和凉王开口,见到赵粲之后突然有了灵感。他打算把两件事揉在一起说,用赵粲母子的安置问题引出皇帝的担忧。
  “不瞒蔡大人,本王早就知道不妥,可孩子毕竟要叫我一声姑丈,又是大长公主一手带大的,放到冷宫里终老不忍心啊……”
  洪涛知道蔡京是来干嘛的,王二的信早几天就到了,该怎么说也想好了。但直到蔡京见到赵粲时,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
  有关庞皇后母子的出路问题,由自己主动提起来不太合适,要是有人能帮自己提,而这个人还不是自己一系的,听在皇帝耳朵里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蔡京不就是合格的人选嘛,他不属于促进社系统,说起来又是前朝皇帝的宠臣,由他和当今皇帝提及此事顺理成章。
  而且对他也没有什么坏处,成了,皇帝肯定会感谢。不成,也能落个重情义的美名。毕竟收容庞皇后母子的不是他,皇帝要记恨也轮不到他。
  “那千岁的意思是?”蔡京确实聪明,洪涛刚露出那么一点点意思就被敏锐的捕捉到,并做出了愿意分忧的表示。


第934章 沆瀣一气
  “本王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是否妥当也不得而知,正好讲于蔡大人听听……”既然蔡京这么上道,洪涛就舍得送他一份功劳。
  “远嫁日本!嘶……此法甚妙,既保全了情义又杜绝了后患,还能免去千岁天大的麻烦。只是不知先皇后的意思,毕竟那弹丸小国远隔重洋,此一去再想返回中土就遥遥无期了!”
  听完凉王那个不太成熟的主意,蔡京张着嘴,口水流到了胡子上都不曾觉察。天才啊!神人啊!蔡京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这主意出的天马行空,却毫无破绽,完美解决了一切问题,还不用付出太大代价。
  怪不得当初满朝文武加上皇帝都斗不过凉王一个人,只道是新军之利,现在看来还有智商上的碾压。对于这么一个妖人,蔡京提不起半点反抗的心思,能巴结上才是重点。
  “设身处地,如果你我落到此种地步,还会有太多奢求吗?”
  蔡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假如庞皇后本人不答应,硬逼着把人掳走就太下作了。皇帝要的不仅仅是消除后患,还得名正言顺,彰显宽容。要不是怕落人口实,哪儿轮得到洪涛当好人,那母子俩早就死在皇宫里了。
  “如此说来就容易的多了,下官愿为千岁奔走出力,以全当年救命之恩!”
  蔡京听明白了,不管庞皇后乐意不乐意,凉王都有办法让她点头。那就太好了,这是一笔包赚不赔的好买卖,自己必须插上一腿。除了让皇帝高兴之外,还能趁机搭上凉王的大船。
  尤其是后一点,蔡京觉得一点不比让皇帝高兴容易。可能有很多官员认为凉王这次是真凉了,再想大权在握难上加难。但蔡京觉得在野的凉王一点都不比在朝的凉王权势小,看不到这一点的都是傻子。
  “本王能得蔡大人相助求之不得啊,来来来,尝尝我府上的菜品。不是吹啊,风雪楼的厨子到了这里也得低头服输。”
  洪涛也没假意推辞,两个明白人聊天不用那么麻烦。正好幸子在堂外示意午饭准备好了,正事先放一边,吃吃喝喝之后,让关系拉近一点再聊效率更高。
  两个心怀鬼胎者,各有各盘算的坏蛋,愣是很融洽的尿到了一个壶里。志同道合其实都是刻意美化,利益点共同才是本质。
  解决了庞皇后的问题,其它的都是小事儿。洪涛让蔡京给皇帝和总理带句话,告诉他们自己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给他们提醒。这种事儿早晚要发生,早预防比措手不及强,说出去还算个爱民的政绩,何乐而不为呢。
  以后这种提醒还会有,自己已经不是朝廷官员了,屁股必须坐在商人、地主、士绅、百姓这边,批评朝政才是常规操作,这也是用另一种方式保护新政。
  另外就是当选议事会议员的问题,按照王二的意思还是想请养父出山,哪怕当官不太合适,去议事会当个议长啥的再合适不过了。
  有养父这张嘴和一肚子坏水,再加上和商界的亲密关系,都不用刻意维护,马上就有近三分之一商人出身的议员能团结在一起。
  有了这股力量,朝廷的各项决议、预算也就不用提心吊胆老被否决了。皇帝也是这个意思,他肯定不愿意见到姑丈再大权独揽,但对议事会议长一职还是同意的。
  和王二一样,刚成立了两个月的议事会已经快把他搞疯了,以前的御史台、谏台和这群议员相比,简直就是乖的不能再乖的小绵羊。一群狼该如何对付?唯一的办法就是给狼群找个头狼。姑丈已经不是头狼了,他是虎狼双兼,当议长绰绰有余。
  但洪涛还是拒绝了,并写了一封信让蔡京转交给皇帝和总理。信的内容就一个,用尽可能简单的词汇向他们阐明议长的恐怖。警告他们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职位,必须挑选最合适的人选担任,否则后患无穷。
  他自己之所以不愿意担任,完全是出于好意。一旦议长的权利凸显出来,自己又成了大权独揽的存在。废了这么大力气、饶了那么大圈子,好不容易脱离了这个是非圈,马上又钻了进去,当初何苦出来呢?
  至于说让谁来当议长的职务,洪涛推荐了一个人选,高翠峰!理由很简单,他熟悉官场、善于与之周旋,同时和商界的关系也很不错,更是新兴工匠阶级的好朋友,在议事会里能获得的支持一样不会少。
  由此洪涛还衍生出另一个需要提醒的地方,就是工匠。按照大宋原本的阶级区分有士农工商四个,新政之后依旧还是这四个,只是把士的特权和地位降低了一些、成分搞复杂了一些,但暂时还是第一位的。
  商人则触底反弹,从原本的老末一跃成为第二档,或者说已经和农平起平坐、不分伯仲。农的地位稍有降低,但不太明显,原本在第三位的工匠倒成了老末。
  洪涛要提醒的就是这个工,他可以肯定并负责的讲,随着新政的展开和经济模式转变,工匠阶级不仅不会没落,还能迅速崛起。
  谁要是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就会犯以前大宋朝廷的错误,过重的压制了商人阶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平衡,从而抑制经济发展。
  蔡京一共在凉王府待了四天,除了第一天之外,剩下三天里像极了当年的儿童团孩子,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不停的记,嘴里还振振有词。
  他说十年前头一次到驸马府参加王小丫的拜师礼时,说过要给驸马当学生,可是一直没机会。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学生显然已经不太可能,学几天意思意思还是没问题的,也算是了却了当初的心愿。
  还绝不是装样子,洪涛所提出的议长和工匠问题都是他以前不曾想到也不曾关注过的,现在有了如此明确的解释和预测,瞬间就茅塞顿开,大呼不虚此行。
  “要知道你当年说的是真心话,早收了这个学生,倒是能免去不少麻烦啊!”看着蔡京远去的背影,洪涛有点发愣。
  按照蔡京的说法,当年他真不是随便说说,只要自己肯就真会拜师。收了蔡京为徒,肯定就不会再有他倒卖武器给西夏人的事情了,西夏人没那么强的战斗力,也就不会南下……
  反正一连串的事件都将被自己的一个小选择改写,历史就是这么怪,有时候拼了命的去影响,它就是纹丝不动,有时候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巧合,却能像多米诺骨牌倒了一样,把它弄得面目全非。
  蔡京才走了不到半个月,凉王府又迎来了一波客人,很特别的客人。他们驾着一艘巨大的海船停在了王府西边的码头上,把整个河道都给堵住了。
  “爹爹……花船、花船……”跑来报信的是知音和她怀里抱着的王慧,小丫头刚学会说话没多久,最喜欢干报信的差事,指着西墙外玩了命的喊。
  “来,给我吧。哎呦我的丫头啊,你可又沉了不少。那可不是花船,怕是来报丧的。看来温老头也不在了,你们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撒手不管,走了就走了吧,还要故意来我面前显摆,成心气人啊。”
  洪涛很是纳闷,不年不节的哪儿来的花船呢?从知音手里接过王慧,抱着她刚走出正堂,就看到了西墙外高耸入云的三根大桅杆。


第935章 虎鲸级
  都不用出去洪涛就知道是谁来了,远在福建的温家。也不用问就知道他们来这里是做什么的,桅杆上除了帆具之外还缠着、挂着很多白布,确实有点像花船。不出意外的话,温老头也没了,架船来不是大牛、二虎、小豹,就是他们三个的儿子,也说不定都来了。
  为啥这么肯定是温家呢,大海船也不止温家会造,不用提远在澳洲的宸娘,朝廷的造船厂去年也造出了武装货船,再加上蒋二郎的东海国都有这个能力。
  但这艘船光看桅杆就不是武装货船,再看看索具和帆具,也不是谁以武装货船为基础弄出来的放大版。这种全帆具大家伙,洪涛只给过温家几张不太完整的图纸,看来这些年温老头没闲着养老,他真把当年金河帝国虎鲸级战舰给弄出来了。像不像……出去看看才知道。
  像,太像了,温老头严格按照图纸设计了这艘大战舰,就连炮门的样子和数量也丝毫不差。来的人洪涛没全猜对,除了温小豹之外,居然还有个熟悉的老面孔,王冠!
  “大官人,我爹没了。走之前让我把这艘大船开过来让您看看对不对,要是有差错马上修改,恳请大人不要责怪。”
  温小豹倒是没哭哭啼啼,他虽然刚四十出头,但他哥哥温大牛比洪涛还长四五岁,温老头已经年过七旬了。在这个年代活到七十多岁善终不算丧事,是大喜事,家里要摆酒席庆祝。有钱人家办喜丧比结婚还热闹,谁也不哭,各种庆祝。
  “老人家走得不难受吧?”不管是不是喜丧洪涛也笑不出来,只是先和王冠点了点头,然后由温小豹陪着慢慢向跳板走去。
  “阿爹在大船下水后几天走的,晚上不睡觉说要再去船上转转,还指望能坐着它出趟远门来找大官人,说是几辈人也没见过这么大的船。结果半夜就坐在艉楼没了,手里还攥着他画的图样。”
  温小豹瓮声瓮气的讲述着老父亲离开人世间的最后举动,从皮包里掏出几十张鲸鱼皮纸。上面都是造船的分区图纸,温老头别看没啥文化,认字也晚,但他学画图还是挺灵光的,算是个与时俱进的老头。
  “嗯,船造的没啥大问题,就是下面这两层甲板浪费了。老人家说有错就让你改,是怕我把手艺传给别人,让你们兄弟三个丢了饭碗。放心,这船就教给你们温家,连朝廷也不给。”
  洪涛拿着图纸在全船上下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木料拼接方式没错,尺寸也够厚,大结构没问题,连减摇鳍都是对的。但是有一个设计差点让他笑出来,那就是二层火炮甲板。
  当初和温老头介绍这种船的时候,没说是火炮战舰,说了温老头也不会懂,那时候还没火炮呢。所以他不知道火炮甲板是做什么用的,习惯性的按照货舱来设计。
  里面既没有跑车的轨道,也没加固的肋条,空空荡荡从船头连到船尾的大开间,两边还开着几十个炮门!
  更有意思的是,温老头以为炮门是为了装卸货物方便,还在图纸上设计了几个吊车,但没真的造出来,算是一种提问方式。
  “我就说嘛,这船绝对不是装货用的,如此厚重的材料光装货岂不是浪费了!”当洪涛把炮门和火炮甲板的真正用途讲出来时,不光温小豹马上明白了,连王冠也豁然顿悟,放起了马后炮。
  “王兄,听说你在南洋混得风生水起,王家船队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堪比一国朝廷,怎么有闲心来这个偏僻小地方走动了?”
  洪涛对王冠还真是有点意见,他自打回到福建接手了家族船队,就再也没正式和自己联系过,七八年不露面,突然出现肯定有鬼!
  “嘿嘿嘿……大人说的是,小弟是不该一去了无音讯。不过大人应该知道南洋海路的艰辛,小弟这次是三年来头一次回大宋,若不是为了叔父怕是还在岛上受累呢。”
  王冠很不好意思,他们王家两房都受驸马关照才兴旺起来,叔父一房和驸马多有往来,自己这一房却少了走动、冷了情分,确实不应该。
  “可是因为航线起了纷争!”洪涛心跳有点加速,难不成福建王家又出问题了?这可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刚把大西北平定,总不会东南又乱了吧。
  这些年王家联合了一堆大小海商把去往日本的新航线把持的死死的,还利用新式导航技术开拓了不少南洋航线。
  这一系列操作,除了让家族兴盛、航线增加之外,对原有的海商大族也造成了很强的冲击。海商们要是为此打起来,一点不比陆地上的战争强度低,还更残酷、更血腥。
  “……大人多虑了,王家岂是不知轻重的贪婪之辈,叔父去年就让小弟与泉州、广州几家大商号合股成立了南洋商社,有人出人、有船出船、有货出货。大家绑在一起去和蒲家人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还有自家人纷争的道理。”
  看到驸马的脸色有点转黑,王冠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这位驸马做事有个原则,非常不乐意自己人和自己动武。如果王家为了点利益仗势欺人,他可真不会惯着,转眼就能再扶持起张家、刘家、赵家,以后与王家也就没太多情分了。
  “那叔父何可让你这个大忙人特意北上一次?”南边没出事儿洪涛心里安生多了,可疑问更多。王冠都是南洋商社带头人了,事务繁多,不年不节的跟着温家跑上来,说不通啊。
  “不瞒大人,叔父怕是快不成了,各地好医好药找了不少,但全都不太见效。来之前他已在家卧床多日,时而明白时而糊涂,但只要清醒过来就念念不忘大人。下官斗胆来求个情儿,想求大人……”
  王冠也不是个特别善于耍嘴皮子的人,说起这件事儿很为难。别看摄政王的头衔没了,但依旧是大宋第一等王爵,这身份岂是谁想见就见一面的。
  以两家的交情见一面倒是不难,随时来随时都能见。可王浩真起不来了,让一位王爷大老远的跑到福建去见个商人,真说不出口。
  “得,本王明白了。你也别张嘴求,生分了。先去府里休息一夜,明早启程去漳州。小豹,你这艘大船来的正好,载本王回家去给你爹上上坟如何?”
  要是放在半年前,洪涛还真没时间跑那么远路,谁来了也得推辞。现在好了,无官一身轻,想去哪儿去哪儿。温老头自己没赶上,现在王浩也到了弥留之际,正好两个人一起看看吧。
  这么大的海船,大宋皇帝也没福气乘坐,洪涛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去,权当是出游。但正在上学的孩子无法长时间缺课,大长公主一听说要坐大海船立马抱着床柱,很有谁再相逼就死给谁看的架势,西迪和绿荷姐妹还要管理几十家邮局和银行的业务。算来算去,能一起上船的只有莲儿和王慧,再加上幸子和知音两个丫鬟。
  但这次让洪涛很意外,王小丫居然主动要求同行,理由就是一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她要像其它大宋文人一样去四处游学,平时没时间也没条件,这次跟着父母远行福建既安全又舒适,不去白不去。
  当然了,她不是一个人去,还得拉上苏老头。到底是谁想去洪涛也没深究,只要女儿肯和自己多亲近,让苏老头占点便宜也合理。谁让自己当初眼瞎,给女儿找了这么个老师呢,完全是自作自受。


第936章 海上君王
  对于第一次远航的人来讲,不管船多大也会出现不适感,幸好苏老头和王小丫的晕船症状都不太严重,除了有些头晕恶心之外,并不影响正常寝食。只有这样,远航对他们俩才有意义,如果和大长公主一样,洪涛马上就会让船在台州、温州一带靠岸,把他们送上去。
  和大人相比,王慧对大海好像更亲近,近海一点晕船的迹象都没有,整天在甲板上连爬带走,笑得嘴都合不上了。大海船对于她而言显然比家里更好玩,不用因为满地乱滚受到呵斥,想怎么爬就怎么爬。
  玩累了就坐在甲板上看着盘旋飞舞的海鸟傻笑,要不就蹲在木盆边上,用小棍子去骚扰里面的鱼虾。谁不按照她设想的方式游动,谁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被小棍子捅得满身都是伤。
  “胡人之女,生性薄凉,心肠狠毒!”这是苏轼给王慧的评语,他对明显不是汉人长相的混血儿一点好感都没有,哪怕当着凉王的面也不留情面。
  洪涛根本不把这些话往耳朵里听,苏老头是嫉妒自己儿女众多,还不交给他教授。倒不是怕他又教出一个王小丫,主要是他那套理念有些过时了。这次带他出来,也不全是看在女儿的情面上,更重要的还是想让他看看大宋变化最大的地方。
  那里和开封、扬州、杭州、明州之类的城市完全不同,不是说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上的不同,而是人的精神面貌。
  如果把这些城市比作王小丫的话,那福州、泉州、广州就是王慧,一个稳重恭顺、一个市侩精明,再加上北方省份的野性彪悍,大宋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的单一性格,不再是苏老头所了解的国家。
  “这些大船都是海商的!”刚刚路过温州外海,苏老头就已经感觉到不同了。和杭州、明州相比,这里的船队规模更大、船只也更整齐,一水儿的武装货船,在海面上行驶起来见首不见尾,很有气势。
  更有气势的是他们的问候方式,北面港口的船队见到挂着凉王府旗号的大海船通常只是吹响铜号,挂起彩旗表示一下敬意,这些船队的方式更直接,咣咣咣一顿空包弹,隔着几里远都能感受到威慑力。
  “应该是去日本的远洋船队,别怕,他们没装炮弹,只是用海上的惯例向咱们打招呼呢。小豹,别回礼了,吓到孩子不好。”
  洪涛的座舰上也有火炮,温老头虽然不知道下面二层火炮甲板是做什么用的,依旧按照武装货船的模样,在甲板上设置了六门带炮车的舰炮。考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