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货物,立刻离开港口。
  蒋二郎和萧巫纳为了这次渡海北伐押上了全部家当,济州岛这些年靠贩卖鲸油、鲸肉、鲸皮、龙涎香积攒下来的巨额财富大部分都存在促进社的邮局系统中,现在全都换成了粮食、被褥、衣服和武器装备。
  这些船有一艘算一艘,全部来自大宋海商,邮局和银行开出了高于平日一倍以上的价格帮忙召集来的。其实蒋二郎和萧巫纳根本就不用太考虑后勤,这些工作都被顺丰邮局和各地银行代劳了。就连十多个登记站的管理工作,也是促进社统筹,光是给蒋二郎巩固大后方的促进社成员和民兵就有二千多人。当然了,他们全都变成了济州岛人、日本人,反正没一个大宋人。
  洪涛如此为蒋二郎、萧巫纳卖力气,除了特里公主和耶律诜的原因,还有个秘密交易。蒋二郎和萧巫纳除了要付钱之外,还得把济州岛租给王诜本人九百九十九年,并享受治外法权,租金为每年十条鲸鱼。
  “末将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打算把安北府以南的半岛都让与大宋,区区一座小岛,大人拿去便是,谈何租赁!”当洪涛提出这个条件时,萧巫纳来回来去问了好几遍,依旧不肯签署文件。他不是舍不得,而是觉得付出的代价太小,心里不踏实。
  以他对这位大宋驸马的了解,那真是无利不早起的典范,给亲生儿子、女儿们讲课都要孩子用劳动换,不是打扫房间就是打扫院子,一文钱的便宜也别想从他身上赚。但这位驸马也是很讲信用的,只要和他达成协议,哪怕亏了也会履约,绝不耍赖。
  在请求促进社暗中帮忙之前,他和蒋二郎已经算计好了能付出的代价,总共有三个档次。最便宜的就是把半岛南边三个道送与大宋,要是还不够,就把半岛割舍一半,开京以南都不要了,如果还不能满足驸马的胃口,得,整个半岛您都拿走得了,但不能马上交付,要等大宋把金国灭了,用辽东之地换。
  算计了半天,驸马只要一个屁大点的小岛,萧巫纳觉得占了大便宜。占别人便宜没关系,唯独不能占这位的便宜,让他恨上你,不用等十年,报应很快就会降临,因为他不是君子。
  “老萧啊,别用老眼光看人。以前本王是为国家出力,不能谈私情,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出让利益。用不了多久,待本王交出兵权之后,我是我,大宋是大宋。以一家之力,如何治理得了这么多土地。济州岛足矣,我要在上面建造宫殿养老,顺便和二郎争一争捕鲸的产业,补贴家用。以后你们需要担心的就不是我了,而是我的那些养子女,到时候你会怀念我的。”
  也就是萧巫纳这种亡国之人才拿土地当宝贝,这种破地方,白送给大宋洪涛都不要,先不说如何管理和防卫,光开发成本就高的受不了。
  试问北面有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在金国手里,想开荒抢过来就是,大宋百姓谁会乐意拖家带口、漂洋过海,跑到破山区里垦荒,有这个功夫在家乡随便找个山头老老实实种地不好吗。
  话说尹瓘亲率的五万高丽兵在公州遇上了蒋二郎的五千海军,双方隔江而望。尹瓘刚开始还是挺小心的,派出十多支探马趁夜过江查看敌人的虚实,虽然能活着回去的寥寥无几,但只要有一个活着的,就能把敌人数量搞清楚。
  五千……对阵五万!尹瓘就是再谨慎、再小心,也免不得生了轻视之心。辽军厉害不?别说十比一,就算三倍于辽军,高丽兵也敢说百战百胜,一群连盔甲都没有的农夫,手里举着几根棍子,就敢螳臂当车?
  全军渡河!
  尹瓘令旗一挥,高丽兵就开始准备渡河,而且一上来就摆开主力全军出动,间隔半里分五个渡口同时行动。只要能速战速决,平定南方的叛乱,尹瓘琢磨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赶紧回师北面边境去处理女真人的问题。
  据说金国皇帝在大宋那边吃了亏,被逼着废除了金国和高丽国的所有协议,其中也包括边境协议。这下可麻烦了,金国说边境六镇是他们的,高丽朝廷自然不干,双反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扯皮,有时候还会来个局部小冲突,高丽兵是败多胜少,情况不太妙。
  新王登基之后,正筹划着要组建一只精锐骑兵部队,专门用来对抗金国骑兵突袭,这个任务也要落到尹瓘头上,与南边这些所谓的百济王族后裔相比,金国那边的威胁显然要大很多。
  一说起金国的威胁,尹瓘就不太淡定,心里很是烦躁。本来高丽夹在大宋和辽国之间当个墙头草挺舒服的,谁需要的时候都会给高丽好处,也不用高丽出兵出力,含含糊糊表个态就足矣。
  但这些年情况有点变化,大宋不再赏赐财物了,连高丽使节都爱答不理,有点忽视的意思。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那高丽王国面对的情况就要复杂很多。
  以前不管是和大宋,还是辽国,亦或金国,都可以非敌非友从容转变。现在大宋撤出,高丽朝廷就没了选择,必须决定到底和谁当朋友,另一个就是敌人呗。


第904章 征高丽(三)
  敌人的反应……敌人没啥反应,面对如此大的阵仗,尹瓘相信叛军首领早就吓破了胆。要说这些年南方的军队素质确实下降的有点快,区区一群乱民就能这么快席卷四道之地,当地官府和驻军简直就是一群废物,栓几条狗都比他们强。
  还说什么敌人弓弩凶猛,二百步外杀人于无形。我呸,你们咋不说是天兵天将呢,要是有二百步之外就杀人的武器,朝廷还用和金国费这么大力气,早就把金国灭了……对了,还有大宋,那片土地更富饶、更肥沃!
  冬天的朝鲜半岛还是挺冷的,除了最南边靠海的地区之外,入夜之后气温大多会在零度以下,像锦江这种水流平缓的河流,一般到了腊月就能全部冰封,人马可以随便通行,想过江很容易,连船只都省了。
  对于这个问题尹瓘也有点疑惑,想造反干嘛不在春天或者夏天,到时候一场大雨,就能让军队在烂泥里爬半个月也爬不出多远,渡江啥的更麻烦。
  虽然早早晚晚朝廷大军也得抵达,但能多活几个月不是更好嘛,何必非在缺粮少穿的严冬季节起事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地官府逼迫得太过分,这些人活不下去了,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
  “轰轰轰……”还没等尹瓘把问题想明白,天空中突然传来了炸雷!这大冬天的,突然传来雷声也是挺奇怪的,难不成这些人还真有冤情?
  “这……这……这……”但很快尹瓘就不去考虑冤情的问题,江面上发生的事情让他目瞪口呆,结巴了半天,连句整话都没说出来。
  放眼望去,锦江公州段长达几里的江面突然像开了锅,一朵朵烟雾不断从靠近北岸的地方升起,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每朵烟雾升起的地方,冰封的江面就会裂开,仿佛下面有水怪作乱。
  若是平时,不管是不是水怪,都可以慢慢看慢慢琢磨,大不了就远离江面,水怪总不能上岸吧。但现在不成,江面上正有几十支队伍通过,冰面裂开了,冰上的人咋办啊!
  咋办也咋办不了,只有一个字,跑!
  命好的、离北岸远点的,赶紧往南岸跑,靠两边的队伍赶紧往东西方向跑。但这是以上帝视角观察的结果,在上千米宽、几里长的河段里,人的观察能力很有限,北岸的冰面都被炸开了,中间和很快就要接近南岸的高丽兵大多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更多的是在甚至脖子向后张望,再互相议论议论,对于瞬间降至的灭顶之灾那是一丝一毫警惕也没有。
  “用大人的话讲,高丽人全是朝三暮四的小人,不值得可怜。赶紧把两边和南岸的冰面也炸开,有多少算都少。野战炮延伸射击对岸的敌军,通知咱们的部队准备渡江!”
  这是蒋二郎独立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刚开始他还有点惴惴不安,总觉得身后少了那个猥琐的身影,心里就没底。但是,身边两个清秀挺拔的小伙子逐渐让他找回了自信,要说猥琐,这两个促进社派来的作战参谋距离他们的师傅相差甚远,但要论冷酷无情和精确计算,必须说句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利用冰面坑杀高丽兵就是他们俩的主意,为了获取高丽主将的详细信息,他们把抓到的高丽探马全给折磨死了,连带着附近几个市镇的地方官也没了命,凡是认识、听说过对方主将的高丽人,到了他们的营地里,无不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蒋二郎也不知道他们是咋算出来的,反正这两个参谋说了,敌军有八成可能会从这段江面南渡,并给出了使用铵油药卷的数量。
  蒋二郎有点搞不明白,既然有野战炮了,干嘛还费这么多心思去琢磨敌人到底从哪儿过河呢?他们来了之后在哪儿扎营,咱们就去哪儿堵着,一顿炮弹飞过去,不比事先在南岸埋铵油药卷省事。
  “用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蒋将军,打仗也是需要计算成本的。在促进社里,贪污是死罪,三枚湟州金币就足矣要了一个促进社社员的小命。但浪费不仅死罪,还可耻。贪污犯如果认罪态度好,还能内部处理不开除,家眷可以继续享受福利待遇,可是浪费者,统统都是先开除后处死,无一例外。”
  两位作战参谋很认真的拿出几张纸,上面都是数字,从头到尾预估了这一仗的弹药消耗量,其中最大的一项开支就是炮弹。炮弹肯定比铵油药卷贵,贵好多,他们忙活了七八天,为的就是剩下炮弹钱,改用更便宜的铵油药卷。
  “我儿子明年就可以考取长江学院了,据说里面有专门培养将领的课程,他如果学业有成,是不是也能和你们一样?”
  听完了两个参谋的话,蒋二郎后脖颈子直发凉。从加入富姬的商队开始,一直到析津府之战,自己经历的大战很多了,尤其是当年的乌鞘岭一役,简直就是绞肉机,也从来没产生过这种感觉。
  和他们相比自己显然又落后了,将来一旦真遇到他们指挥的宋军,胜算又降低了几分。不过没关系,驸马有儿子,自己也有儿子,保不齐将来自己的儿子更厉害呢。
  “以前可以,现在怕是不成了。长江学院的军事课程只对新军在职将领开放,新军又不收外国人,您的公子怕是没机会入学。其实我劝您最好不要去求摄政王网开一面,将来您的孩子越弱才越安全,摄政王和我们都不想有朝一日在战场上碰上他们,有大宋在,您的国家就没人可以欺负。”
  期望马上就落空了,现在蒋二郎很希望身后还是那个猥琐的身影,他虽然说话也很不好听,可多少带着点人情味儿,这两位倒是一表人才,可说出来的话比锦江的冰面还冷。
  尹瓘败了,败的很惨,五万高丽精兵被驱离锦江战场时只剩下不到两万,而且所有辎重全没了,还失去了指挥,跑的哪儿都是,想再收拢起来,估计得跑回关内道才有机会。
  西路军败了,东路军也不好过,他们岭南道的管城郡遇到了萧巫纳的三千陆战队和二千多日本雇佣军。这里没有江河天堑,但有群山阻隔,想从东边攻击安南府,必须从管城郡的山谷里过去。
  高丽人攻、萧巫纳守,一打就是三天,然后改成萧巫纳攻,高丽人守,这次只持续了一天,高丽人就扛不住了,一路败一路退,好不容易跑到尚州牧,萧巫纳尾随而至。
  一日破城,公开枪毙了当地官员八十多人,再把官仓打开放粮,然后不紧不慢跟在高丽败兵后面一路北上,连克咸宁郡、龙宫郡、闻喜郡,一头又钻进了中原道,好歹在忠州牧站住了脚。
  仔细一数,得,比尹瓘的西路军还惨,进入忠州城的不到一万人,就算稀稀拉拉还不断有散兵归队,也凑不够二万了。
  没征讨之前,三个半道被海东国占据,打了一个月,嘿,南边的五个半道都丢了,敌人距离首都开京还有二百多里路。
  这下高丽朝廷慌了,赶紧下旨,让各道兵马速速勤王。驻守京畿道的七万精锐中的精锐,全部开拔,前往忠州牧和天安府组成第一道防线。
  光派兵还不能让高丽朝廷安心,因为海东国的军队太厉害,一照面就如摧枯拉朽,只靠高丽兵马怕是打不过。咋办呢,高丽朝廷对这种情况有很多预案,也有很多经验。


第905章 征高丽(四)
  自己打不过就靠外力呗,比如说大宋、金国。但派往大宋的使节说了,海东国是大宋的属国,还是大宋皇帝当面赐封的,它们打输了大宋肯定得管,如果打赢了,就没大宋什么事儿,胳膊肘不能向外拐。
  不过大宋的女总理又说了,大宋皇帝有好生之德,不愿看到大家打打杀杀,愿意充当和事佬,给双方说和说和。只是高丽不是大宋属国,肯定没法偏袒。
  高丽使节听出来了,想让海东国停手,高丽国就得认大宋为宗主国。这倒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今天认了过几天情况一变再不认呗。
  他倒是多了个心眼,顺口打听了一下属国的待遇,还没听完心里就全凉了。现在的大宋一点君子风度都没了,比奸商还奸商。
  女总理说了,属国要年年向宗主国缴纳一定比例的赋税,宗主国会派驻一部分官员入驻属国,监管财税、军事,属国还要开放几个城市作为大宋商人的自由贸易港,不许收税。
  高丽国王听完了使节的回禀,差点没把王宫给砸了。这哪儿是属国啊,简直就是傀儡。以后高丽有多少家底、兵力全都藏不住,朝政还得有大宋官员参与,真忍不了。
  不过没关系,大宋不接纳咱,北面不是还有个金国呢,大不了把北方六镇割让换取金国的支持。可是去金国的使节很快就回来了,高丽国王的提议也被金国一口回绝。
  为啥呢,真不是金国不想占这个便宜,而是那位大宋摄政王又跑到幽州瞎溜达去了。还知会了金国守将,说是幽州新军要搞军事演练,让金国不要多疑。
  不多疑?真不敢不多疑啊。当初谈判的时候这位是个什么德性金国君臣早就有切身体会,一边谈还能一边调兵准备打仗,啥高丽不高丽的真顾不上了,赶紧往幽州边境派兵盯着吧。
  就在高丽国王再下旨意,调各地兵马速速勤王的当日半夜,都城里突然传来巨大的雷鸣,整座大殿都在颤抖,哗哗的掉土,还燃起了大火。
  救火的人还没凑齐呢,开京守将就带着兵马冲了进来,连宫门的守卫都给砍了。不到一个时辰,王宫被守将占据,王颙和他的王族二百多口一个也没跑掉。
  蒋二郎率兵从海路入汉江于贞州登陆,愣是没遇到有规模的抵抗。等到了开京城下,迎来的不是高丽兵马,而是早就和大宋海商眉来眼去的开京守将。
  双方一拍即合,开京守将献城投降,海东国给他一个地方县官的职务,如果可以把朝鲜王族一网打尽,县官立马变成郡守。可怜高丽王家,努力一百多年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统一,历经二十多代,最终却只值个郡守的价格。
  大宋中兴三年,公历1098年正月,延续了上百年的高丽王朝短短三个月就轰然倒塌,高丽王氏从太上皇到襁褓里的婴儿全被海东国来了个一锅端。
  王颙也是软骨头,头天晚上被抓,第二天就召开大朝会宣布归顺海东国,向各地高丽将领、贵族发出圣旨,让他们到都城开京觐见新王。
  “和蒋……海东王说,别把这些废物送到大宋来。”蒋二郎的战报第一时间就送到了赵佣手里,年轻的皇帝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既有点同情又有些鄙视。
  好歹大家都是皇族、王族,就不能争点气,弄个宁死不屈,就算扛不住,来个以身殉国也成嘛,干嘛非弄得这么没骨气。原本还有意把高丽王族弄到大宋圈养起来,现在他又改主意了,眼不见为净吧。
  内朝议事也改了,现在叫做内阁会议。王二从旁听者摇身一变成了主持内阁会议的内阁总理,除了原本的几位正副宰相之外,六部和枢密院的正职都要参与。
  不用看官服,只需看看脸,大概就能分辨出新旧两派官员。凡是年纪小的必须是新派,像高翠峰、许东来这样肤色黑不溜秋的,基本也是新派。
  中央政府的改革基本已经完成了,促进社占据了朝堂里的三分之一左右职位,还有四分之一是促进社推荐的工商农学各界人士,剩余的官员依旧由原本大宋朝官担任。
  相对一年前,中央政府官员数量减少的太多了,用十去七八形容也不为过。很长一段时间里,京西和京东的十里长亭都要提前两天预定,否则想送一送亲朋顾旧离京都没地方坐。
  一下子少了这么多实职官员,难不成是有人暗中勾结与新皇帝作对?真是冤枉他们了,这些官员也不想辞官不做,都是实职啊。但不辞也不成,职位都被取消了,啥实职不实职的,根本就没编制。
  非要赖在京城里不走也成,反正朝廷不再发放俸禄,官员的特权也得取消,比如说公租房、车马补贴啥的。没了这些收入,大部分京官在开封城里还就待不住,生活成本有点高。
  难道说十年苦读就全白费了?也不尽然。皇帝下诏说以后的京官都要考试,经史子集占一小部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占大部分。
  比如说你想去工部任职,有关炼铁、开矿、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就得过关。也不用太精通,能看懂公文并理解上面说的意思即可。
  为了体恤旧臣子,皇帝还特意把金明池让了出来,在皇家园林里开辟了讲学堂,由皇帝亲自出面聘请各行业里的顶尖高手来此讲学,教材嘛……先借用长江学院的。
  没辙,在这些方面长江学院超前了太多,人家从七八年前就已经着手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随便拿出一个毕业生,就能洋洋洒洒的写出几万言的计划书,有条理、有数据,内容基本都是务实,虚头巴脑的废话很少。
  别嫌这些学生年级小,人家还不愿意到开封做京官呢。学业好、有建树的都去了特区和大型工坊历练,说是只有那些岗位才能学以致用,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整天在朝廷里玩文书没意思。
  除了工作性质之外,让学生趋之若鹜的还有待遇和权利。官制改革之后,全国三分之一州县都获批仿效特区模式,地方官由当地代表会选举不再由朝廷认命,薪俸自然也由地方负担。不光没低还更高了,而且权利很大,根本不用再去看上司眼色行事。
  不对,也不是不用看上司的眼色,而是换了个上司。也不对,不是换了个上司,是换了一堆上司。以前的升迁政绩由一个或几个上司说了算,现在是由本州本府的地方代表会上百人说了算。
  怎么说呢,权力大、薪俸高是好事儿,可压力也随之加大。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太能挑毛病了,诉求也太广泛了,任何一个地方照顾不到、做不好,都会被他们好一顿数落。
  你还别不乐意听,想干这份差事就得乖乖听着,否则人家不批给你资金。没有他们的同意,地方税赋里的钱地方官府一分也别想动。
  偷偷挪用……做梦吧,现在的税收已经不往府衙、州衙的金库里存了,全部进入各地邮局和银行,能看见的只是一张凭据,半文钱都摸不到手。
  和银行套近乎更别想,这些奸商根本就不和官府一条心,倒是和贩夫走卒打得火热。你找他们谈贷款、谈投资欢迎,下命令真没人搭理。
  玩硬的?这就不是做梦而是嘬死了。各州各府半点兵权都没有,手底下就有点捕快衙役,打起来真打不过邮局和银行的保安。


第906章 最毒妇人心
  已经有不少地方发生了银行没收官府产业的事件,敢和银行保安动手的无一不是被当地驻军抓捕归案。没造成太大损失入监坐牢,伤及性命了,公审之后直接枪毙。
  各州各府的布告上都说了,官府也得守法,借钱就得还,还不上拿府衙、土地赔偿,然后由朝廷派人接管,等条件成熟之后再重新选举代表会、推举知府、知州。
  前提是,以前把本地官府弄破产的代表、官员一律不能使用,别说在本地,到了其它地方也一样。你干啥都成,但这辈子就别再想从政了,当个保长都不成。
  “陛下以为如何处置为妙?”提问的就是新任礼部郎中,蔡京。
  他这些年在成都府干的不错,不能说完全洁身自好了吧,反正没再出现过损公肥私、贪污贿赂之类的事儿。而且还在长江学院四川分院里拿到了正规培训毕业证,不是镀金,是凭真本事考下来的。
  这个科系就是专门为旧派官员准备的,算是个再就业培训。旧派官员里也不全是废物,甚至大多数还是有点才能的,毕竟经史子集也不是笨蛋能学好的。
  只要再补充一部分新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依旧可以到各级政府里担任职务。至于说是不是主官,那得看自己的本事,能不能让代表会选你。
  但蔡京不是促进社社员,也不被旧派官员接纳,属于那四分之一由促进社推荐的无党派人士。让他干嘛呢?王二觉得这个人脑子非常灵活,有仪态、学识,见风使舵、撒谎骗人的能力都够,其实干啥都不错,只要不让他把握太大权利就没害处。
  于是礼部郎中就成了蔡京的新职务,除了筹备一些迎来送往、祭祀活动之外,礼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外交,和周边各国打嘴炮,能用嘴皮子捞到的好处一点别浪费。不管是海东国还是高丽国,都和礼部工作息息相关。
  “是杀是留让海东王看着办吧……蔡京,你可有见解?”赵佣对蔡京有些成见,觉得让一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重回朝堂很不合适。但组建内阁是王二的职权,他这个皇帝只能挑毛病,无法干涉。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能杀也不能留,最好能把他们放掉。但不要留在海东国内,得逼着他们投奔金国……”蔡京肯定知道皇帝不待见自己,可他不敢不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女总理说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干好了以前的事儿既往不咎,连提都不会有人再提起,自己依旧是大宋数得上号的高官,蔡家也依旧是大宋显赫门第。干不好,下一任就去海东国当常驻观察员,带着家眷到穷乡僻壤吃青稞去吧,一辈子也别想再回来了。
  女总理还说了,外交官就是商铺里站柜台的角色,要想尽办法给东家牟取利益。哪些客户需要维护、哪些客户可以忽略、哪些客户可以忽悠、哪些客户需要叫伙计揍一顿,都是外交官应该把握的。让自己来做这个差事,就是看中了自己身上的坑人潜质,必须充分发挥长处,千万别洗心革面。
  蔡京听懂了,也没觉得这是对自己的贬损。迎来送往、虚以为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自己来说确实不用学。既然女总理这么知人善任,那就必须干出点名堂来,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小命。
  现在除了抱住女总理的细腿,真没谁还能依仗了。只要看看皇帝的眼神,再瞧瞧同僚们的态度,蔡京就知道他们有多看不起自己。也明白一旦失去了依仗,自己会是个什么结局。
  “去金国……何意?”赵佣闻言有些失神,仿佛找到了某种灵感,但转瞬即逝没抓住。
  “给金国一个机会,只要高丽王族在他们手上,就是一颗随时能把海东国搅乱的棋子。谁拿到这颗棋子都会忍不住使用的,届时大宋只需与海东国故意生出裂隙,给金国一个机会,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插手。于是金国违反约定在先,大宋出兵讨伐顺理成章,乃正义之师。”
  海东国是谁,蔡京心里和明镜一样。当初摄政王北上兰州救援赵佣的时候,就是这群人突然出现成了新军主力,战后又悄然离去不知所踪。谁能这么快就灭了高丽,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是新军,只不过不是大宋的新军而已。
  既然海东国是大宋属国,还是可以拥有新军的属国,蔡京的脑子马上就能想到那位摄政王又要对谁下手了。前后左右上上下下找了一个遍,好像只有金国符合条件。
  这也能解释摄政王为何要在腊月前往幽州视察新军,还搞军事演习。什么军事演习,分明就是在和海东国一唱一和,威慑金国不能出手相助。
  等把高丽拿下来,金国就成了孤家寡人,西边有和大宋交好的回鹘、吐蕃挡着,东边是绵延千里的群山,南边是大宋和海东国虎视眈眈,打起来之后躲都没地方躲,只能往北跑。
  可北面据说到了冬天能把马冻死,人去了会是啥结果可想而知。自己作为礼部郎中,不能上阵杀敌,却可以尽绵薄之力给大宋找到合理的开战借口。
  “这会不会对海东国平定内部有影响?”赵佣对蔡京有点刮目相看了,王二一直说他是个能臣,只是用错了地方才变成奸佞,保不齐还真是这样。
  “影响肯定会有,但不一定是坏事儿。如果海东王主动释放高丽王族,并发出通告,允许高丽境内百姓追随其远遁辽东流亡,说不定可以把高丽境内心怀不轨之辈一网打尽!”
  兵部侍郎王大说话了,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温度立马随之下降,不少人转头去看两座铸铁大炉子是不是该添煤了。不愧是跟着摄政王东征西讨的得力干将,别看生了一副女人身,心肠可比男人还狠。
  这一招也不是第一次用了,当年平定西夏之后,新军在银川搞的好像就是这一套。说是让西夏百姓自由选择,畅所欲言,不要害怕秋后算账。也确实没食言,是没秋后算账,夏天就把账给算完了。
  到底有多少西夏百姓消失在大漠里,除了王大这种档次的新军将领之外没人能说的清,但绝不在少数。
  得,现在该轮到高丽百姓倒霉了,经此一次,高丽人里面但凡有点胆识、有点能力、有点骨气的全会被屠杀殆尽,十不存一。再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怕是不会有人响应,真称得上是绝户毒计。
  如果他们知道蒋二郎和萧巫纳是如何在王大和蔡京毒计的基础上又自由发挥的,大殿里再放两个炉子也会觉得全身发冷。
  除了王颙的近亲不到七十人得以活命,从高丽各地赶来追随王上的士兵、大臣、百姓,总数十八万多人,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全被毒杀在大同江上游的大峰山脉里,从老到幼、连男带女一个不剩。
  根据促进社军事发展委员会和监察审计委员会传回来的消息称,执行这次灭族行动的全是百济王族后裔和日本雇佣兵,济州岛新军并没插手。
  各地赶到开京追随王上流亡的高丽人被分批送到山谷的营地里,还被王颙亲切接待,嘘寒问暖。但第二天食物里就被下了毒,毒死一批又一批。
  方圆百十里内有六个营地,平均四五天就送来一批,光下毒和搬运尸体就差点没把日本雇佣兵累死。更累的不是他们,而是福建王家的商船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