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来先弄了个集体叩拜,高呼万岁,像周一日、莲儿、绿荷姐妹、富姬也傻乎乎的跟着喊,一本正经、字正腔圆,还美齐曰工作为重,不分辈份。
  好在没挂上具体人名,只是对事业的崇拜。如果她们敢把自己名字加进去,洪涛就准备先清君侧,把这两个玩意一撸到底,凑合当个秘书得了,别带坏了弟弟妹妹们。
  之后则是各区负责人汇报工作,她们念、洪涛听。按照会议纪律,全部汇报完毕之后才是讨论环节。但洪涛真忍不了,必须觉出问题就马上问清楚,否则等听完这几十个人的汇报之后,前面的就全忘光了。
  怎么说呢,这么开会效率更高,更具有仪式性,对于大场面来讲更合适。但洪涛非常不适应,他本人很难正正经经讨论好几个小时,不开玩笑不损损人脑筋就转不开。
  可不适应也得适应,这就叫众望所归。王二和王十悄悄的把系统规矩建立起来了,自己再去推翻它,一来一去全是消耗,半点好处都没有。
  而且她们俩做的一点错都没有,随着系统成员越来越多,再用家庭会议方式议事就不合适了。
  好几十口子你言我一语,中间再穿插着各种说笑和跑题,春天开会秋天也开不完。别的不讲,光是每日的饭菜就得吃多少啊,只冲这一点洪涛也能忍。
  其实洪涛还真没什么可说的,孩子们做的挺不错,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但有三个人必须点名批评,王二、王十和周一日。她们的罪状有三条:先斩后奏、擅作主张、欺上瞒下!
  “既然我们要发展壮大,帮助国家建立规则,那就得先自己守规矩。这些错误不光是她们三个人的,也是我的,错就错在人治而不是法制。我建议促进社的运作方式也要改一改,由暗中活动变为公开结社,为将来做些准备。”
  王二、王十和周一日的罪名虽大,可洪涛只是不疼不痒的批评了几句,接着话锋一转,从批评改成了自我批评,再然后就是建议。
  改组促进社的事儿他已经想了四五个月,在应理城驻扎时就开始规划促进社的未来。它应该是一个政党的雏形,以后说不定要步入政坛。
  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关口,自己再想阻拦就显得多余且不讨好,帮助它顺利成长才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
  怎么帮助促进社从一个结社组织转变为政党呢?这事儿洪涛有运作经验。当年在金河湾时他也实践过,第一步当然是明确纲领,第二步就是完善组织构架,第三步才是由暗转明。
  “爹爹是不是要把促进社变成您说的党?孩儿觉得叫象党比较好听,驴嘛……难听的很。”王十最机灵,马上听出了养父话里的意思,然后又有了她自己的主张。
  党派这个玩意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但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只是觉得想治理国家就必须有个党,而且这个党只能有两个名字,驴和象。至于说为啥,养父讲的故事里没有出现过别的党,那自然就是没有呗。
  “你闭嘴,一边琢磨如何写检查,少于五千字不用拿来给我看!这是我写的纲领和组织架构,大家分下去看看,然后自行分组讨论,明天集体商议过后再进行表决。”
  洪涛真是佩服王二、王十和周一日,她们仅凭一些支离破碎的故事,就一心一意的开始实现理想了,而且一弄就是近十年,从来没质疑过,还越干越起劲儿了。
  但是一点好脸都不能给她们,尤其是王十。这是个胆大妄为且非常善于琢磨人心的妖怪,一旦被她感觉到自己的真实态度,再说啥都会被当成耳旁风。
  “你们三个跟老七去工地,一人一堆砖坯,什么时候搬完什么时候吃饭睡觉。别打算收买老七,他只是教你们如何做,我会让八嘎在钟楼上看着,敢有一个人来帮忙直接沉江里喂鱼!”
  布置完会议进程,洪涛继续批评,不是用语言而是实际行动。长江学院已经开始第四次扩建了,要在北面再盖一座四层高的宿舍楼。地基已经打好,目前正在烧砖,有大批晒好的砖坯需要转移入窑。
  这个活儿洪涛带着学院里学生们干过,一天下来腰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三个女人当然不能这么惩罚,不用干一整天,只给了小半天的量,估计就可达到惩戒效果。
  “夫人,爹爹怕是真生气了,赶紧去哭诉离别之情,再提出要见见儿子,估计爹爹心一软就能把你的罪过免了呢。”
  王十盯着养父的背影看了好久,也没看到一丝不忍,这才有点慌。让她动脑子坑人没问题,可体力活真有问题。
  怎么才能脱离苦海呢?偷懒肯定别想,那个八嘎是六亲不认只认爹爹一个人,谁说也没用,而且软硬不吃。找长公主求情倒是可行,爹爹最听大娘娘的话,但府门都不让进,见不到人也是白搭。
  别人怕是不敢去求情,那就只有周一日这条路了。她不光是周夫人,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总不会一点情面都不讲吧。
  “敢提孩子,怕是要搬到明天晚上了。你爹爹最烦别人骗他,去老老实实干活才是首选。老二,你说呢?”
  周一日真不觉得王十这个主意好,以她的了解,自家夫君好起来干啥都成,狠起来比王十还狠。这次四川的事情确实有些过分了,不受到惩罚就无法在促进社内立威,以后不就成谁想干啥就干啥了。
  “早知道这样就不该听老十的!你就是个扫把星,砖坯要搬双倍,敢不从就把你瞒着爹爹干的坏事全抖落出来!”
  王二比较实际,知道这份罪是躲不开了,也就不去想脱身之法,而是开始琢磨如何能少受点罪,比如说让王十多干点。
  “没错,若不是你怂恿,我怎么会瞒着你爹爹?确实该罚,就这么定了!”周一日觉得王二此法甚妙,摆出夫人的身份下了命令。
  “你……你们俩……以后休想再让我帮忙!”王十这个恨啊,出主意的时候大家都有份儿,做事的时候自己出力最多,可是到了担责任环节,黑锅就都扣到自己脑袋上了,这都什么同伙啊!
  “啧啧啧,都说你聪明,此时怎么还蒙在鼓里。你以为今后还能让你一个人说了算吗?仔细看看吧,爹爹这是要分权了。”
  王二一点没把王十的威胁放在心里,拍了拍手上的文件。刚才她已经抽空粗略浏览了一遍,细节什么的没顾得上琢磨,但有一个事儿是肯定的。
  改组之后的促进社很像爹爹小时候讲的故事,谁说了都不算数,任何负责人都只能履行组织授权过的部分权利,多一点都别想拿到。
  “完了完了……八嘎呢,让他来一刀砍死我吧,我不想活了!”
  王十光顾着琢磨养父心思了,根本就忘了这份东西,此时赶紧拿起来一页一页的翻下去,越翻脸色越难看。
  翻到最后几页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拍着腿哭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哪儿还有半分大魔王的样子。


第802章 改组
  “这不就是你们讲过的公平嘛?官员由民众选,谁有本事谁当,没本事就滚回家种地去。既然官员能这样,促进社里的负责人为何不成,难不成你们以前都在说假话?”
  周一日面前也有一份,还也没顾得上看,见到王十这幅德性赶紧也翻了起来。她比王十看的还快,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咬着嘴唇望着天空愣了一会儿,转头问了王十和王二一个问题。
  “……我何曾骗过夫人!可是这样一来,凡事儿都受条条框框限制,办起事儿来事倍功半,何来效率?”
  王十也急了,别人指责自己胡来都没事儿,唯独王二和周一日不成。她们三个自打促进社建立那天起就是一丘之貉,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容易嘛。
  “效率?老十,光追求效率有可能是坏事儿。官人和我讲过,没有制衡的权利就是洪水猛兽,走的越快可能伤害越大,不如放慢脚步看清方向之后再迈步前进。只要每一步都能正确,再远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我们之前的做法确实有些地方值得商榷,看官人写的这份东西,怕是早已经下了决心要帮你我纠错,这些砖搬的不冤。”
  和王二、王十比起来,周一日年纪大也更理智,少了一份狂热。这和她的出身、受教育经历有关,也和性格有关。反倒更容易理解洪涛的某些想法,不是表面理解照搬,而是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
  “夫人说的有理,正人先正己。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做到。老十,咱们确实有些走偏了。走吧,搬砖去,再犹豫的话怕是晚饭都吃不到了。”
  王二没有王十脑子那么快,但她更稳重,想问题更细腻全面。听完周一日的分析,也觉得理解了这份规划的全部用意。既然错了那就该受罚,这是儿童团成员的基本素质。
  “有什么可吃的,每次都是驸马菜和涮肉……”王十不光脑子好用,还特别自负,轻易不肯认错,即便认错也久久不愿意服气,小怪话更多。
  “十姑娘慢走……大人发来旗语,说您认错态度不好,再加罚五百块……”
  三个人刚走出钟楼没多远,里面追出了一名山川督查院的督查员,来到十多步远传达完命令扭头就跑,生怕神仙打架误伤了凡人。
  “罚就罚……反正我也干不完,大不了就睡在工地上!我就不信七哥能看着我饿死,再说了,天一黑望远镜就不管用了,只要七哥不说谁会知道?”
  虱子多了不咬,听到惩罚又增加了,王十反倒平静了下来,一脸的疲赖和不在乎。在一点上她算是得到了真传,洪涛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是这幅德性。
  晚饭没耽误,王七看似忠厚,骨子里也是鸡鸣狗盗之辈。他早就安排了三个比较瘦小的工程兵换上女装藏在砖垛后面避开钟楼的观察。
  等王二她们一到,抽机会就掉了包,干活的都是工程兵,三个女人躲清闲。为了装得更像,最后百十块砖确实是她们搬的,弄了一身一脸的污渍和汗水,模样要多惨有多惨。王十更狠,觉得这样还骗不过养父,干脆把手指弄破,这样就比较有说服力了。
  “先去换衣服洗澡,然后过来吃饭。记住啊,骗得过八嘎骗不过我,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洪涛当然不会信,那些数量的砖即便自己搬在晚饭前也完不成。八嘎的武力值足够高,可惜不太擅长用脑子,碰上这么三个高智商的家伙,被骗很正常。
  到底是怎么骗的洪涛不想追究,惩罚的目的已经达到,到底搬了多少砖不是目的。她们能想明白,下面的讨论环节才有意义。
  促进社里肯定不止三个人想法有偏颇,自己不想挨个去做思想工作。她们三个是促进社的发起者、组织者、管理者,这么费事儿的工作当仁不让嘛。
  事实上就是这么发展的,吃完了晚饭凉棚里立马就走得空空如也,莲儿和绿荷姐妹都找借口跟着跑了。
  她们不是躲着洪涛,也不是要孤立洪涛,而是去分组讨论了。谁都不想在这场变革中处于落后状态,分秒必争。
  “唉,不回来就好几年不回来,回来了又一刻不闲着。都是夫君惯得,没有一点规矩!”长公主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一家人嘛,儿女不像儿女、妻妾不像妻妾,成何体统!
  “娘子说的没错,好在姬夫人和七海不像她们那样没规矩。现在时辰还早,我们去玩几圈麻将牌,走走走,人生苦短须尽欢嘛。”
  洪涛也觉得这群孩子越来越没规矩,好歹也得把长公主哄高兴了再去忙别的事儿,这下可好,全扔给自己了。
  自己也不能白忙活,二位夫人外加一个通房丫头,漫漫长夜恰好够用。莲儿她们三个和西迪分配到明天、后天,谁也不冷落。
  孩子们很体贴,第二天没有一大早就来打扰,午饭时才派王七回府禀报,说是时间太紧,讨论不充分,要求再多宽限一天。
  “宽限个屁,你们都弄懂了还要我干什么用,别废话,下午两点开会,谁迟到谁去搬砖!”洪涛躺在凉棚底下,光着膀子吃着西瓜,旁边还有富姬和平七海打扇捶腿,就差脑门上写两个字:反派!
  这份促进社的改组计划书是他独立完成的,谁的意见也没征询。纲领什么的很简单,孩子们看得懂,让她们发愁的是后面的组织结构内容。
  政党这个词她们还很陌生,对后面的各种内部机构更陌生,多要一天时间就是想琢磨透之后再表决,免得迷迷糊糊通过之后被动。
  耍心眼?洪涛倒不这么认为,孩子们都大了,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能独领一方,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是基本素质。要是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为别人争取。
  但洪涛真不认为她们能自学成才,有些东西看似简单,可若是没人指点,总会隔着一层窗户纸。与其让她们好费心思去琢磨这种玩意,不如由自己把窗户纸捅破,留着脑子多琢磨琢磨以后该怎么开展工作更有益。


第803章 小省制(一)
  国家促进党,这是洪涛给促进社改的对外名称。对内保护民众利益,促进国家团结;对外奉行强硬政策为其纲领。
  这些提案很好理解,不需要琢磨。但后面的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各州府党部、党部委员会,还有隶属于全国代表大会领导的经济发展委员会、军事发展委员会、农业发展委员会、工业发展委员会、教育发展委员会、青年发展委员会、审计监察委员会,隶属于各州的相似机构,才是大家看不太懂、拿不太准的内容。
  “以前促进社的所有指令皆来自于我个人,这很像一言九鼎的皇帝,不符合今后的发展方向。大家想想,我正在极力劝说齐王放弃一部分皇权,结果自己弄了个小组织作威作福,可笑不?”
  “所以啊,要想说服别人就得先正自己,从我做起,以后党内的权利也得分散、制衡。这些组织机构就是用来分权、制衡的。在湟州我们搞过代表会,虽然只是个民间组织,但这些年的工作成效很不错,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官府的政策制定,同时为当地百姓争取到了很多利益。”
  “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就是促进党中的代表会,只是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它的成员来自各地党部,具体谁来担任,刚开始会由与会者推举,我来批准,一任五年,从第二届开始由各地党部自己选举。”
  “它是促进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各地党部都要在代表大会的决议下行使权力。下面再说经济、军事、农业、工业、教育、青年发展委员会的结构和功能……十八,你怎么不记啊?”
  站在一块小黑板面前,拿着粉笔写写画画,下面坐着几十口子,时而抬头听讲、时而埋头记录,会场纪律很是良好,让洪涛感觉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驸马府,很有成就感。
  但是有个人很不配合,总是低着头在看膝盖上的一份东西,却一个字也没记录。洪涛伸着头看了好几次,那份东西好像不是自己的规划!
  好嘛,在自己的课上还敢看课外书,必须不能忍,哪怕她是谁也离不开的医生!
  “……孩儿听不懂,也不想当代表,爹爹讲的这些东西里也没有医术发展委员会,记了作甚?”王十八一点上课走神被抓个现行的觉悟都没有,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了问题,语气还不太友好。
  “我揭发!十八姐在看这个……浅予斋随笔!”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走神,还口口声声说不想当代表。
  儿童团一期的孩子们没啥反应,她们都明白这位十八妹是个啥德性,真是属滚刀肉的,养父拿她都没辙,别人更没辙。
  但二期、三期、四期的孩子们对这位十八姐不太了解,当下就有旁边一个小伙子伸手抢过王十八腿上的书,高高举起,揭发检举。
  “拿过来我看看……”王十八也不急也不恼,连看都没看旁边的人一眼,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反倒是洪涛挺好奇,浅予斋随笔,这肯定不是古人的书籍,更不是长公主写的,难道是王十八写的?
  “你在写医书?”没错,还就是王十八写的,不是日记,而是医学书籍。上面记录了每种病的治疗方式,很显然不是第一册,前面肯定还有。
  “爹爹不是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孩儿觉得写下来之后能让别人看得更分明,也省得孩儿每日总要重复同样的话……”
  王十八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书,当着洪涛的面儿又开始低头翻阅。看样子是在校对,有她觉得语句不合适、不通顺、不详尽的地方就用笔在下面划道线,再拿个小纸条夹在书页里做记号。
  “……哎呀,这事儿怪爹爹忘了,来,你记下,长江学院还缺个医学系,今年来不及了,从明年开始招生吧。”
  洪涛有点明白了,王十八写书不是为了出版,而是要当教材用。她的性格很怪,不愿意教授徒弟,并不是怕手艺外传,而是舍不得时间。
  除了治病之外,她就愿意缩在凉王府后苑的小院子里琢磨新疗法、新病症,一待就是一天,不叫都不知道吃饭。
  浅予斋的徒弟都是洪涛塞进去的,她又不能不教,干脆弄个教材出来让他们自己看,不懂的地方问,这样就能省下不少授课时间。
  但洪涛真没法惯着她,不愿意教也得教,不光要教还得多教。靠在浅予斋里教总共也带不了几个徒弟,到了长江学院,一期最少也得几十人。以浅予斋女神医的名号,说不得能破百。
  “孩儿没时间!”王十八终于肯抬头了,可惜很不给面子。
  “没时间也得挤出时间来,你看啊,以后促进社就不是为父一个人说了算啦,再也不能给你弄那么多药、那么多器具和试验材料。如果你不自己争取,连做试验的钱都没有。你看看她们的德性,谁不想把更多经费搂到自己的部门,顶多给你点残羹剩饭,为的还是她们有病了好找你医治。所以爹爹给你想了个办法,教育发展委员会改为教育医疗发展委员会,你去当委员,这样就能和代表大会争取更多经费了。”
  怎么对付王十八,洪涛已经总结出经验了。说别的都没用,她也不说反对也不说同意,就那么低着头不出声,然后该干啥干啥,和没听见一样。只有在医疗问题上下手,才能真正让她重视。
  “……让十七哥当委员,我去看病挣钱!”王十八歪着头想了想,觉得不划算,又拒绝了。
  “成吧……大家继续开会!刚才我和十八说的话,不仅仅牵扯到一个部门,而是所有部门。以后花钱要先有预算,不能想起什么就花什么。对了,再加上一个部门,全国预算委员会,各党部也要有同样的设置,不见得常设,可以身兼多职。”
  计谋没得逞,洪涛也不恼怒,他在王十八身上吃的憋数不胜数,要是次次生气早就气死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权当没这个女儿,该干啥干啥。
  光讲解这些部门的权限就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吃完晚饭继续开会。进入讨论环节,每人都可以提出问题,洪涛一一作答。
  “爹爹,您的地图画错了吧?福州路的州县可比这上面多多了。”首先发言的就是王二,她举起手中的材料翻到最后三页,上面都是各州府的区域图,按照规划每个地方都对应着一个党部。
  “嗯,地图确实和现在的区域划分不同,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大问题。莲儿,把地图挂上来。”
  洪涛本来想在最后再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它的牵扯面太广,解释起来费时费力。既然王二问起了,别人也都点着头等着听,索性就先说了吧。但不能光说,还得配图。
  小省制,这就是洪涛准备推行的新政。宋代国土面积在历朝历代里算小的,但仍旧很庞大。宋神宗时全国划分为二十三路,算上开封府应该是二十四路。后来多了甘凉路和幽州路,总数二十六路。
  但路作为行政区域却没有行政编制,真正的地方官是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制。二级政府的某些权力要由中央委派的路一级官员制约,仓司、宪司、漕司和帅司就是路一级的官员。
  明清民国则是三级制,基本和后世没啥差别,都是省、府(市)、县。其实宋代也是在三级制上略微改变了改变,把省(路)一级的权利部分交给州府军监,一部分收归中央,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唐代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出现。
  但是吧,由中央垂直管理几百个州府工作量太大了,这也是形成冗官的原因之一。割据是防止了,但工作效率太差,政府管理成本也太高,有点矫枉过正。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恢复三级制吧,还真就存在地方大员割据的可能性,而且不低。受交通、通讯条件制约,一旦边陲省路出问题,最少也得一个月以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
  等调派军队完毕,给养准备好,走到事发地,最佳的剿灭时机已经过了,火势着了起来,不管能不能扑灭都会造成极大损失。
  沿用宋朝的二级制吧,中央的权利太大,责任也就跟着变大。这么多州府的具体事宜全得中央拿主意,必将会造成一个巨大的中央政府。而地方官则成了混子日的,反正也没啥权利,干啥都干不利落,很打击积极性。
  而且大省制下的省一级官员真的很累,照顾不过来辖区内的方方面面,只能依靠再下一级的官员,这样一层一层压下去,中间环节太多,真正干活的得不到好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
  向左低效、向右不好管理,洪涛干脆就往中间凑凑,既不搞明清的三级制,也不完全沿袭宋朝的二级制,而是二合一,来了个三级小省制。


第804章 小省制(二)
  具体说来就是把宋代的省路一级行政区域拆分开,一个路变成两个或者三个省。行政区域缩小、管辖人口减少,能直接降低省一级官员的工作压力。但又比州府数量少了很多,间接的也减轻了中央政府的工作量。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地盘小了、人口少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割据现象发生,除非你能联合周围好几个省一起起事。
  众所周知,合纵连横的难度有多大,又有多么不稳定。增加难度就是好的趋势,绝对免除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就能把原本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下放到省一级行政机构,让地方官员切实的管理地方,不再是中央的传声筒。
  再接下来,就可以相对放心的让本地人担任地方官,只有本地人才会一心一意的建设家乡、为家乡福祉着想,不是百分百把做官变成演戏,专门演给上司看,欺上瞒下糊弄百姓。
  最后,省以下的地方官就能逐步改成由当地人自己推举一两个人选,再由中央政府任命其中一个,慢慢的把人事权也交还地方。
  同时中央政府也不再负担地方官员的工薪福利,完全变成一个统筹规划国家大事和专职对外的小政府,各司其职。
  假如全套设计全能完成,未来官员的职位就没那么吸引人了。肩负的责任太大,权利又受到各方制衡,不能说受气包吧,反正风光不再。
  面对这种转变,还会全民争走独木桥去抢吗?必然会少了很多人,而且少的这部分人中高智商人数会占不小的比例。不管是经商、研发都比当官收益大,钱多了照样可以步入仕途完成更高理想,何乐而不为呢。
  “省下面是市和县,市下面是镇、县下面是村。党部建立在省一级,市县成立分支机构,村镇派驻工作组,就可以覆盖全国。”
  嘴皮子都说薄了,洪涛才算解释完小省制的大致规划。注意,是大致,真要一点一点扣细节,那得讲好多天。
  “别举手了,直接说!”刚把茶杯端起来,打算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洪涛就有把杯子扔出去的冲动。这个王十真是太讨厌了,整天在下面搞小动作不说,连自己应得的掌声她都搅合。
  “按照爹爹的说法,把一路划分成二三个省,是可以降低地方割据,但地图上好划分,实际中在当地百姓心里是很难割开的。比如说爹爹把凉州、甘州、肃州与湟州、马尾城分划两省,但马尾城和湟州百姓与凉州本就是一脉,很多家庭成员也分驻两地。两省官员从当地选择,根本就是一地人,很容易勾结在一起,那不还是甘凉路割据嘛。”
  王十丝毫没在意养父眼睛里的怒火,站起身侃侃而谈。一边说还一边得意的摇晃着脑袋,很有我就气你、我就气你的架势。
  不过她提出来的问题确实很有见地,这个问题不解决小省制就等于少了一项功效,还是很重要的功效。
  “我可没说省市官府有兵权,全国的兵权都在中央手中,军队由中央派驻地方,隔段时间换防它处。地方官府只能有衙役编制,连弓手、团练都隶属于地方驻军管训。驻军的财政支出由中央划拨给地方,用于就近购买军队补给。地方驻军和当地官府没有上下左右的关联,完全独立。”
  洪涛是用剥夺地方官府军权的方式来预防地方割据的,其实宋朝就是这么干的,但做的不太彻底。也不是不想彻底,而是做不到。
  光靠少量禁军无法绥靖地方,因为大家拿的武器都差不多,真打起来,禁军也占不到绝对的优势,要是人数上差距太大,禁军也没什么好办法。
  但新军不同,乌合之众对上新军,十倍数量也是白搭。洪涛目前还不敢把话说得太满,但一个省驻扎两个连基本没问题。
  边境、多民族混居的省份可以多驻扎一些,一个团也足矣了。这笔钱中央政府还是出得起的,平时由新军震慑内部,战时则抽调出征,左右都不浪费。
  至于说这么做会不会和禁军一样,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随着新军和新式武器的出现,已经不存在了。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全看士兵训练水平高低、阵法演练程度、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双方熟悉不熟悉确实是个大问题。
  到了热兵器时代,作战不再纯粹依靠阵法、体能,新式武器拉近了士兵个体的差异,也削弱了高级将领在作战中的作用,更依靠低级将领。
  只要低级将领熟悉手下士兵就够了,高级将领谁来了基本都是一个打法。低级将领可以长期跟随一支队伍,反正他们手下也没多少兵力,总不能就拉着三五百人造反吧,那也太儿戏了。
  “……军队都派驻地方了,都城由谁来保护?”王十肯定有借机报复的心思,一个问题解决了,她马上又提出第二个。
  “你们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父不回答,是问的太没水平!”讨论了两天,洪涛一直没有机会损人说笑,这下终于捞到机会了,现在就算王十认输他都不乐意,必须狠狠的抽才解气。
  “按照爹爹的意思,政府官员任期有限,不用等兵来攻人家自己就让位了。抢皇位更是傻子,皇帝就是个摆设,抢来何用?权利都在各省官员手里呢,发下去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