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有毒-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战术得当,否则也打不赢。
这还得感谢北宋朝廷的弱枝强干政策,为了防止内乱,宋朝各地的武备力量非常弱,弱到各州城连城墙都不能维护修建。民间倒是可以持有武器,但只能装备软弓布甲,战马更是别想。
拿这点装备去对付退伍新军和特种兵,换成契丹人也没戏。很多时候都不用发射弩箭,三两个镖师骑着马一个冲锋,对面几十口子就全跑了,还剩下好几个被马匹撞得骨断筋折的。
更可怕的还不是镖师,而是镖师背后的一股神秘力量。抢劫镖车失败跑就是了,大不了下次碰到镖车躲着走。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凡是敢打顺风镖局和邮递车辆的人,不管是官还是匪全不得好死。
快了十天半个月,慢了一年半载,凡参与过此事的人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人弄死,且没一个能死痛快的,有时候还会连累家人朋友。
刚开始大家还没留意,可不知道从谁嘴里传出来个推论,说是死的人都曾经抢过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的车辆,这是遭到报复了。
几年下来,随着类似事情越来越多,这个流言也越传越真,还加上了不少神秘色彩。说新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并不是领导有方、三军用命,而是学了凉王的法术。
这些镖师不用看到人,百里之外照样能取敌人项上人头。但也不是想杀谁就杀谁,凉王教师他们法术的时候下了法门,为非作歹会被反噬,只要不惹他们就不会遭到报复。
第685章 农业合作社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依据,有些人确实死的不明不白,连怎么死的官府都查不出来。也确实死的特别惨,甚至好端端的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自爆炸成了肉块,连尸首都凑不齐,这不是法术还能是啥。
慢慢的凡是有顺风镖车经过的地方,绿林和江湖中就多了个规矩,看到铜钱旗躲着走千万别惹。有命抢没命花,凡人能对抗,神灵真惹不起。
实际上和神灵真没啥关系,人都是山川督查院杀的,流言也是王二和王十派人散布的,目的只有一个,用最低成本维护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的声誉,这两个行业就是靠名声挣钱的。
也正是因为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为顺风镖局打下了可靠可信的名声,洪涛才敢把银行系统融合进邮递系统成了顺风邮局。
表面上看镖局、邮递和存取款都是单独存在的行业,实际上它们是一环扣一环,必须互相扶持才能存活下去。别人想模仿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太大,短期内没有可能性,也就不用担心全方位的竞争。
顺风邮局能够独霸金融市场,洪涛就能进行下一步计划了。他要用异地汇兑业务把商人们绑到自己的贼船上,让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套东西。
下一步才是吸纳民间资本,开展存取款和放贷业务,这等于是用商人们的钱替自己培养出更多商人,再用百姓的钱去扶持商人做大。同时自己也会从中攫取很大一块蛋糕,用来补贴修河、劝农、办学和医疗计划。
说白了吧,洪涛就是不想光花自己的钱去替朝廷干活儿,这些工作本来都应该由他们去做,做不好都不称职。
自己这点钱听着挺多,其实连一个小项目都完不成。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前面冠上普及、全民之类的字眼,需要投入的资金都是海量的,还得源源不断。
收益倒是有,也不少,可期限太远,远到没人看得清,看清了最终收获的权利也很可能保不住,所以才没人乐意去做。
其实很多人还想不明白,只要让这些产业走上正轨,比干什么都挣钱,还不会被朝廷限制。谁听说过朝廷不许农民多打粮食、不许孩子读书、不许百姓看病的?
通过多读书让人明理、通过看病让人免除后顾之忧、通过丰收让人吃饱穿暖、通过修整河堤让人安居乐业。
谁敢反对这些,谁就是和全体百姓对着干,到时候不用自己号召,百姓会自己想办法保卫自己的利益,前提是得让他们先享受到、体验到好处。古人不是说了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就是人性。
“还得说二丫头有本事,她都在福州把合作社搞起来了,不光吸纳了大地主家的佃户,还在报纸上挤兑的人家没脸出门见人。”
此时始作俑者反倒最闲在,把每件事儿都开个头,然后躺在扬子镇王府书房的软塌上,一边摸着周一日的大肚子,一边看西迪整理出来的密信,一边还得给长公主念叨念叨,让她知道夫君的伟大。
二个月不到,顺风邮局已经在九个城市挂牌开业,加上以前的湟州银行和大名府银行,形成了一张不太完整的大网,除了西部和西南部之外,几乎把整个大宋疆土都罩了进去。
其中远在福州的王二成绩最斐然,她利用与当地官府的交情,不光协助紫菊顺利的开办了顺风邮局福州分局,还把学堂和医馆也都搞的红红火火。
和扬子镇不同的是,她的学堂里不光有农户家的穷孩子,还有不少当地商人家里衣食无忧的小少爷。
和洪涛想的一样,即便不太缺钱的商人家庭,也没指望每个孩子都能十年寒窗一朝高中,让孩子学点长大之后能养家的真本事倒是刚需。送一两个孩子去新学堂里试试并不耽误家族的延续,反倒多了一种选择。
最让洪涛不得不佩服的是,王二居然把合作社也搞出来了。这玩意她只在自己讲的故事里听说过,实现的难度可想而知。
福州地区的土地兼并现象更严重,大部分可耕地基本全掌握在地方豪绅和官宦人家手中。山地和丘陵占了很大比例的福建路本来可耕地就少,这样一来靠租种生活的佃户就非常多。
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交完地租和各种税赋之后,发现家里的粮食吃不到明年夏收,还得去山里找各种野菜充饥。
穷则生变,很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讨生活。靠海的出海、不靠海的就去经商,反倒造就了一种不太以学问高低、只看挣钱本事大小的文化氛围。
王二就从这些中小商人下手,鼓励、组织一村、一乡的商人群体集资或向邮局贷款,在各自的家乡购买或租种相邻的田亩,雇佣当地穷苦佃户形成一个个农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甘蔗。
合作社的佃户们没有土地,也不单独劳作,而是几家、十几家共同耕种、除草、熬制土化肥、收割。
同时再与商人们合股开办小型压榨作坊,等甘蔗收获之后榨成汁送到福州城外的大型制糖厂去。这个厂才是王二说服商人们投资的关键,它能出产白如雪、甜如蜜、没有任何杂色和杂味的白糖!
糖厂关键技术来自洪涛,但关键原材料产自遥远的济州岛。鲸鱼骨粉是非常好的吸附剂,能去除甘蔗汁中的色素,最主要的是成本便宜、加工方便、产量大,能够支撑糖厂的正常生产。
白糖最终会按照商人入股的多少分配售卖量,谁家投钱多谁家得到的白糖就多,自己想办法卖掉,能赚多少钱就得凭本事了。
赔钱?那是不可能的。为了一斤白糖商人们互相之间能捋胳膊挽袖子动武,生怕自家分少了,没有百分百赚钱的把握谁会去费这个力气。
但真正受益的并不只是投资的商人,佃户们只需像平日一般劳作,顶多在收获季节把甘蔗运到作坊里榨成汁,糖厂自然会有车马来运走。
换来的收入比一家一家分别耕种地主的土地多的多,且都是现钱,没有任何斤两、匹尺、成色克扣。
这样一来当地的地主可就不乐意了,尤其是大地主。他们发财靠的是剥削佃户,土地再多没人耕种也不会出产粮食。现在这么多佃户成立合作社自己干了,没人可剥削还当个屁地主。
更让地主们恼火的是糖厂还请了讼师,专门替合作社的佃户们租买土地、签订合约,想从讼师身上多坑一文钱比登天还难。
你还别想仗势欺人,走官方渠道,从县太爷到州府就没一个向着你的;玩黑道,糖厂里有专门的保安队,那些人啥活儿都不干,整天起早贪黑的训练,还配有弓手,专门就是为打群架准备的。
谁敢欺负合作社,这些保安队就会伺机报复。有本事你一辈子别出村,出来轻则打断胳膊腿,重了连尸首都找不到。
这时候官府又开始装孙子了,任你怎么告也没结果,除非能抓到行凶之人,否则还得判你个诬告良民,先打二十板子再罚钱。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不是肉体伤痛,而是精神折磨。福州日报太缺德了,谁家找合作社和糖厂的麻烦它就揭谁家的短儿。
先帮你家在报纸上算笔账,把历年该交的税赋和实际交的好一通比较。然后再把家丑给你抖落抖落,恨不得往上挖穿祖宗八代。弄的你在村里、县里、州府根本抬不起头,搞不好还得吃官司。
第686章 百官名册
“若是没有官人暗中疏通,二丫头如此行事早就被官府抓了,强龙难压地头蛇。”长公主可没觉得王二能干,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自己夫君暗中帮助的结果。
“这次是姐姐想岔了,官人手再长也伸不到福建路,应是那漳州王家在当地照拂。只是王家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事情一旦闹大依旧不好收场。官人还是劝劝王二,让她收敛些,不要把当地豪绅得罪的太狠为妙。”
周一日把肚子上那只不老实的手打开,懒洋洋的翻了个身就把事情想明白了。然后得意洋洋的张开嘴,等着夫君喂水果。
“答错了,谁也吃不到!嗯,这次的橘子不错,甜中带酸……”洪涛拿起一片橘子,没往周一日嘴里塞,看了看长公主,等她也张开嘴,才塞进了自己嘴里,一边吃还一边摇头晃脑故意气人。
“姐姐……”自打肚子起来之后周一日的变化很大,一天比一天懒,还动不动就撒娇。
“快给她,整日里没正经,动了胎气该如何是好……难不成二丫头与知州还有交情?”周一日每次撒娇耍赖都唬不住洪涛,但每次都能得逞,长公主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更看重。
“不光没交情还有仇……二丫头偶然抓住了当地官员的小辫子,以此胁迫其就范。现在福州官员都巴不得二丫头赶紧吃饭噎死,可她只要一天不死,当地官员就一天不敢翻脸。”
“你们猜咱们的福州知州判福建路转运司刘大人家里瞒报了多少田亩?光是他两个弟弟就有三百多顷,还和朝臣有结党营私之嫌。这些田产地契、书信往来都在二丫头手中,送到御史台恐怕连告老还乡都不容易了。”
王二刚去福州不到三年,和当地官员哪儿来这么深的交情。不过她采用的方式比结交还好用,抓小辫子。
这也不是她的发明,山川督查院一直都在干这个事儿。利用各种手段刺探各地官员的隐私,再加以调查证实,归结为一本百官名册。
王二本来就负责福建路的山川督查院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都快把当地官员的裤子扒干净了,否则也不敢在福州日报上议论朝政,更不敢去触碰当地豪绅的土地利益。
换个知州来依旧不会是圣人,只要被王二盯上,夜里睡觉放个屁都会被记录在案,早晚也得被抓住小辫子。
就算是真圣人,王二也有办法让他圣不下去。你身上没毛病是吧,那我帮你添点。设局陷害人她不陌生,再加上这几年遍布各地的风雪楼协助,爱钱的、喜色的、俗的、高雅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你说你油盐不进,什么都不爱好,上坑认识媳妇、下床认识鞋,每天就吃两顿咸菜白饭。那也没关系,把你弄病,换个有毛病的官员来更容易。别忘了当年王中正和童贯是怎么死的,山川督查院在这方面是专家。
“如此胁迫朝廷命官怕是不妥……”长公主没想到王二会是这么做事的,当下眉头就皱了起来。怎么说也是养女,事情一旦败露必须连累驸马。
“看到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您家的臣子都贪赃枉法了,还怪罪百姓胁迫。”
平日里洪涛很少讥讽长公主,即便她的主张是错的也得帮着打圆场。但在这件事儿上真忍不住了,这就叫阶级感情,人处在什么阶级就会天生的偏向自己的群体。
他虽然贵为一字并肩王,绝对属于统治阶级,但这只是他扮演的角色,骨子里还是那个胡同串子,屁股坐在百姓一边。
“长公主所言也有道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是大家都这么干将永无宁日……”西迪自打跟着洪涛回到府里,每天最上心的一件事儿就是拍长公主马屁。
这个奸商的女儿太会评估局势了,一眼就看出只要长公主高兴洪涛就不会太生气。至于说是不是该拍洪涛的马屁,她早就看透了,这个男人根本忽悠不了,听话就是最好的仪仗。工作干不好多会拍依旧遭白眼,根本就不用费力气讨好。
“你给我闭嘴,读下一封!”在家里洪涛从来不搞皿煮,但凡有反对声音必须镇压,丝毫不给机会。
“高大上问化肥厂的第一批肥田粉该如何处理,有五百多斤。”西迪早就没了争一争的勇气,乖乖拿起密信用酒精灯加热,再把内容小声读出来。
“明州、台州和福州各一份,交给供销社运输售卖。告诉朱八斤给农户做好前期指导讲解工作,第一枪万万要打响,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砸了牌子就很难挽回了。”
高俅和王大的工作效率很高,从六月份到现在满打满算半年,连开矿带建厂到出产,即便有王七帮忙也不算慢了。
“……扬州和大名府一点都不给?”按说这点产量想要全面开花根本不够,但洪涛还要分散使用,连周一日都有些不解。
“嗯,一点都不给,开春之后化肥会自己变出来的,嘿嘿嘿……”连周一日都瞒过去了,洪涛很得意,一副智珠在握的德性。
“想来是富姬在帮官人,她有家不能回、有孩子也不让见,真是可怜!”西迪和周一日咬牙凝眉就是想不出化肥还能从哪儿变出来,长公主突然插话了,一杆子捅到了甘凉路。
“等等……没错,是甘凉路!十四去了兰州,谁知道会不会转道凉州和姬夫人汇合。好啊,官人连我等都要瞒着,不干不干,家法处置!”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周一日怀孕前负责人员调配安排,马上想起一个和化肥有关的人,王十四!
在大家印象中高俅、王四、王五才是化肥厂的主力,却忘了王十四和王十五两个小不点从成立化学实验室开始就也一直在里面工作。这么多年下来即便没有任何新发现,按部就班萧规曹随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也就解释了夫君为何要安排她去偏僻的兰州,那地方是边镇,没有军权狗屁都发展不起来。但兰州离凉州很近,沿着天堂之路一日即可抵达。
富姬坐镇凉州掌控湟州银行和凉州棉纺厂,还和当地不少官员、拓荒民、蕃人关系紧密,她们俩凑到一起绝不是偶然。
同时也说明了自己的夫君有多阴险狡诈,这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光瞒过了外人,连体系内部的人也没想到。要是没有长公主凭借感性给富姬打了句抱不平,谁会想到那么远。
“大胆,家法是我惩罚你们用的,岂能用到官人身上,要造反啊!你可不会永远是孕妇,想一想孩子降生之后的日子吧!”
洪涛没想到长公主能想到富姬身上,看来谁也不白给,太失算了。不过对于周一日的叫嚣肯定不能服软,驸马府的家风就是驸马可以不讲理、不守规矩,其他人都不成!
“怎么会有此等道理!”周一日马上就蔫了,西迪眨巴着一双迷茫的绿眼珠子望向了长公主。
“夫君是一家之主,自然说了算……”长公主依旧是那么温顺平和,半点争强好胜的意思也没有。
“嘿嘿嘿……傻眼了吧?多想想自己的出路,你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走,千万不要站错队!”
洪涛太得意了,当面粉碎了两个女人争取权利的企图,比用家法惩罚还过瘾。抱着长公主就是一顿啃,然后恶狠狠的冲着西迪露出了獠牙。
“……你就是魔鬼!”西迪确实很受打击,原本以为长公主在家里说话算数,这段时间一直在试图抱粗腿拉联盟。没想到现实很残酷,一切都是假象,之前做的全是无用功,反倒让自己更被动了。
第687章 到处钻空子
“官人不会是重新启用了甘州的工坊吧,王厚有那么大胆量?”周一日没去想以后在家里的地位问题,其实家里的女人地位都差不多,长公主从来也不仗着身份压人。
所谓的家法不过是夫君弄来增加闺房之乐的调调,西迪的企图真是白费。但对于甘凉路的化肥厂她还是不太理解,按说王厚没那么大胆子,是什么让他铤而走险了呢。
“王厚自然是不敢,可惜王老将军英勇一生,那份胆魄却没传给后代一分一毫。”一提起王厚,洪涛就有些伤感。自己在朝廷里唯一的助力王韶还是没熬过今年冬天,差几天腊月时撒手人寰。
老头挺硬气,即便死了也没忘记幽云十六州,留下遗言坚决不进祖坟,而是把尸骨埋在了析津府北面的燕山脚下。临终前还给皇帝上书,说要在这里看着禁军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可惜朝廷根本就没有继续和辽国开战的意思,也没往河东路增兵,一门心思的在幽州修寨堡防御,一副小富即安的德性,没出息透了。
“王厚若是不敢帮忙遮掩,朝廷岂会不知晓?”周一日更纳闷了,甘凉路是自家夫君发迹的大本营,虽然一时半会还来不及消除当年的政策和痕迹,但朝廷也盯的很紧,不断撤换官员掺沙子,试图逐步抹去驸马的痕迹。
化肥厂不是小作坊,动辄就要有上百名工匠,还不能建在没有水源或者太偏僻的荒漠里,只要附近有人居住,隔着几十里不用眼睛看光闻味儿就能找到,朝廷怎么会置之不理呢?
“哈哈哈……王厚没胆量,可有人不怕!”说起这个事儿洪涛更得意了,自己每到一个地方就玩了命的下蛋,现在看来真是太英明了。总有一个蛋会孵化的,哪怕五年甚至十年之后依旧可以成为助力。
“刘松和蒋大郎都是官迷,亏得当年官人提拔他们!讹力命倒是个知恩图报的汉子,这些年没少暗中出力。可惜他在甘州日子也不好过,更没这么大权利。难道是溪罗撒?老天爷,大人您……”
周一日就像在参加智力测试,谜题越难战斗力的欲望越高,掰着手指头把还留在甘凉路的驸马旧部数了个遍,再一一排除,突然坐了起来,眼睛瞪得和包子一样。
“哎呀呀,怎么说着说着又急了。十八说你身子重,不许大喜大悲,更不许乱动。快躺下、快躺下!”
这一坐把长公主吓得够呛,手忙脚乱的往周一日身后塞靠枕,再扶着她慢慢躺下,嘴里还絮絮叨叨,像是在批评周一日,其实是在提醒洪涛别再说这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了。
她对丈夫的公事向来没兴趣,也不打算掺和,即便在耳边念叨也不会听进去几个字,更不会去费脑子琢磨。但家里的女人生孩子就属于分内事儿了,必须全盘掌控。
“放心吧,朝廷不会发难的。以前的甘州工坊都被溪罗撒搬到了南面靠近他领地的地方,虽然道理上还是大宋境内,可你也知道,现在朝廷根本顾不上那边,更不可能去和青塘人重新界定边境。王厚也乐的清闲,不会与溪罗撒因为这点事儿发生冲突。只要讹力命还是甘州守将、溪罗撒还是青塘的主人,那边地方就是安全的。”
也不怪周一日惊诧,洪涛有时候确实鸡贼到了极点,最擅长钻各种空子,只要有个小缝隙就要过去挖几铲子。
当初建造甘州工坊时耗费了不少钱粮,可惜还没正式投产就停了。洪涛肯定不会忘记,一直惦记着呢。
早在把王三她们从甘凉路调回来准备北伐,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大名府时,他就让王十派人给讹力命和溪罗撒送了封密信,告诉他们俩想继续获得弓弩装备就得想办法把甘州工坊里的设备转移到可以保护的地方去,自己会派几名懂技术的工匠前去指导他们如何重建。
这是一步标准的闲棋,除了几个原本就是甘凉路人的工匠之外洪涛根本就没啥大投入,所以管账的莲儿、管人事的周一日和管情报王十都没得到任何这方面的消息。
唯一知道这件事儿的就是富姬,她去全盘接手甘凉路,暗中扶持溪罗撒和讹力命恢复工坊生产就是重点工作之一。
但仅靠几名工匠和溪罗撒手下为数不多在湟州工坊里做过工的人手,想把全部工坊恢复起来谈何容易。废了两年多力气才基本成型,但大规模生产依旧不成。
溪罗撒也没那么大需求,只要能生产弩箭、可以修理钢板弩就很满足了,要是再能来点火箭更好,以他的财力也支撑不起大型工业基地。
这时王十四才带着她的手下去摘桃子了,利用现成的炼焦窑建立酸碱炉和化肥厂,但不会教授青塘人如何制造化肥。顶多提供少量铵油药给溪罗撒和讹力命,让他们拿着出去吓唬吓唬人,过过瘾得了。
这步棋闲了两年多终于派上了用场,和楚州化肥厂比起来,甘州的化肥厂条件更优越。有了溪罗撒提供的免费战俘,再有当地便利的煤铁矿,王十四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根本不用在意死人,更不用搭理朝廷乐意不乐意。
再加上高俅搞出来的标准生产流程,化肥的产量很快就上去了,估计到春天之前能有几吨硫酸铵成品。硝酸铵钙太危险,想量产要等工匠们熟悉一段时间才可以。
硫酸铵也成,只要用法没问题效果和硝酸铵钙差不多。反正和土化肥比起来,不管硫酸铵还是硝酸铵钙都是神器。硫酸铵生产难度低,产量也大,用来弥补先期的产能不足正合适。
“狡猾!”西迪不认识溪罗撒,但知道讹力命,对凉州附近的各个族群也有了解,大概能猜到洪涛在说什么,结果又在魔鬼前面加上了一个前缀。
“老七来信了吗,他的河堤进展如何?”这个前缀洪涛欣然接受了,不狡猾早就被人弄死了,能保命的技能越多越好,好听不好听不重要。
“王七说要趁着冬季水位低先把木桩多打些,待到开春之后再挖掘河堤地基。他还说官人送去的高丽牛肉很受欢迎,当地百姓有了肉当工钱都愿意在冬天干活。只是牛肉的数量有点少,问能不能再多送些。”
王七的信根本没加密,里面也没啥需要保密的,所以写的最长,洋洋洒洒好几页纸,讲的大多是他如何修河堤的技术问题。这些东西西迪根本看不懂,全给略过了,只挑她觉得有用的讲。
“嗯,民以食为天,吃不饱给再多钱也是白搭。这是个大问题,必须及早解决。今年的上元节我就不在府里过了,元日出发去给孩子找高丽牛肉去。”
真是刚打瞌睡就有人给递枕头,好儿子啊,没白养,一句需要更多的高丽牛肉,就把自己溜去济州岛的借口找到了。
“高丽的牛肉怎会如此低廉?不会是抢来的吧……”长公主连高丽在哪儿都不清楚,自然也不会反对夫君去忙正事。而且那些用船送来的高丽牛肉味道真不咋地,显然没有大宋的牛肉好吃。
但周一日没那么好糊弄,她从来也没听说过高丽产牛肉,价格还和白送一样。难不成高丽满地都是牛?以她对自己夫君的了解,能不给钱的绝不会花钱买,对待外族真比魔鬼还魔鬼。
“不管是买还是抢,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好身体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其他的事情等你做完月子再说,夫人以为呢?”
当着西迪这么一个知情者,洪涛依旧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编瞎话,还把周一日训了一顿,又拉上长公主做背书。
第688章 幽州之盟
“夫君只管去忙,家里有妾身和三丫头照应!”这话长公主最爱听,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打听那么多事儿干什么。
“想多买牛肉回来还得先和宸娘借条船,西迪你多受累跟我跑一趟吧!”既然是编瞎话,自然不能把知情者留在府中,那样的话自己前脚走后脚就得露馅。
“是,为官人效力是奴家的本份!”这次西迪表现得比长公主还贤惠,答应的无比干脆,还低头施了一礼。要不是当着长公主和周一日她就得笑出声来,终于能回家看看儿子喽!
清和元年,新皇帝的第一年就在浑浑噩噩、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浑浑噩噩的是大部分百姓,换不换年号、换不换皇帝对他们而言毫无变化。忙忙碌碌的是少部分官绅,新皇帝就代表新的政局和新的利益划分,此时不把浑身解数拿出来更待何时。
在他们的努力下,宋帝国与辽帝国又达成了一份兄弟盟约,和檀渊之盟不同的是,宋帝国当了哥哥,辽帝国则成了弟弟。
哥哥在檀州、蓟州开榷场互榷,弟弟每年给哥哥家送点战马和毛皮意思意思,然后哥俩就和好如初,和平共处了。
此时洪涛正在汉拿山顶当国王呢,特里公主是王后,王浩商船送来的一百多个契丹族人和岛上原有的几十口契丹战俘是国民,汉拿山的山坡地是国土,白鹿潭是王庭。
他这个国王用宸娘的话讲很是昏庸,不思进取外加荒淫无度。每天就知道带着王后游山玩水,把治理王国的事儿都扔给了萧兀纳,早晚会被篡位。
篡位就篡位吧,说是王国,其实就是济州岛中部那么一点点山地草场,顶多能养活几千人,再怎么勤奋也是白搭。
这还是洪涛和几位犹太长老磨破了嘴皮子,并答应让温家再给他们造两艘武装商船、用自己的信用担保契丹人永远不独立才得到的。
就算能发展也不许,特里是自己的妻妾,宸娘还是自己女儿呢,两边谁也不能偏向,都是天涯沦落人,要惺惺相惜嘛。
“我就日你们哥俩的野爹!”看着王浩带来的宋辽和谈结果,洪涛直接就开骂了,他对这个幽州盟约很不满意。
自己都把燕山山脉扫清了,朝廷这帮废物就不会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多要点缓冲带嘛?哪怕不能拿在手里,双方共管也成啊,不等于在山脉北面又多了一层保护膜。
只要宋朝提出这个要求,辽国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靠近山脉的草原根本就守不住,宋朝的骑兵说什么时候下来就什么时候下来,让游牧民族死守和让他们死没差别。
可惜朝廷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舔着脸去和人家谈判,花费了那么多财力、人力、物力,就抢了个哥哥的名头回来顶个毛用。
“若是能调集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兵力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再与党项人联合,幽州说不定还可以易手,就算给也不该这么容易给出去……”
洪涛不满意,萧兀纳也不太满意。只是站的立场正相反。好在他还承认特里公主的身份,所以原则上已经成了洪涛的家臣,有些事儿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