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你比官人运气好多了,仔细保留住这个秘密,保不齐哪天它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官人另外再教你一个绝技,名叫水淹七军。去黑水河上游好好找找,寻一处合适的地方建造石坝蓄水。平日里可以用来灌溉河两岸的农田,春夏两季还可控制水量预防洪涝。一旦甘州城被围,就潜人从地道溜出去炸开大坝。甘州城地势比黑水河上游低,找准破坝位置,围城的军队有多少算多少都得喂了鱼虾。”
  说起阴人洪涛真是满腹经纶,坏主意一个比一个精妙。甘州城的地基很牢固,两三米深的水对它没什么伤害。
  西边不远的黑水河发源于南面的祁连山脉,春季雪水融化之后波涛汹涌,但夏末到冬季又很容易断流,对农业发展不利。
  将来甘州附近的土地也是要分给拓荒者的,没有合适的灌溉系统肯定没人乐意耕种,修个小型水库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水库修建不容易,即便有山势峡谷地形和石灰可以利用也是个大工程。废了那么大力气修座水库仅仅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显得成本有点高,所以洪涛打算把地理优势发挥到极致。来个军民两用吧,也为甘州城增加一个必杀大招儿。
  这座城人少了根本无法攻打,假如真有人派遣大军围困,那好戏就可以上演了。任凭敌人来多少军队也顶不住大自然这个终极武器,一下就能把水库的建造成本全捞回来还有赚,来的越多自己就赚的越多。
  “还是官人厉害,不如带孩儿一起去寻找!”王七马上就理解了这种思路,兴奋的直搓着手,恨不得立刻就动工。
  “本官这次来还有要务,没功夫陪你游山玩水,新军在此补给完毕就要继续西行。说到此事,你还要配合本官演一出戏,附耳过来。”
  就算没有其它要事,洪涛也不会陪着王七去荒山野岭找寻修建水库的合适位置。搞过勘探工作的都清楚,这个活儿太累了,远比不上待在凉州城里和富姬卿卿我我造小人舒服。
  就在洪涛抵达甘州的第五天,突然有几千敌军出现在城西,半夜偷袭了新城。虽然没攻入城中,但还是造成了不小损失。
  驻扎在城外的青塘兵和新军都有不同程度的死伤,一座好好的大营也被付之一炬,大火溜溜烧到了第二天下午才熄灭。
  洪涛很生气,这还是他带兵以来的第一次吃亏,所以下令必须查明偷袭甘州的军队来自何方,查不出来连青塘将领带甘州守将都要军法处置!
  重罚之下必有效果,次仁贡多的一位偏将从敌人尸体上找到了证据,几把短刀。它们原本是游牧民族佩于腰间的生活用品,有点像汉人的筷子,比较私人,且各族有各族的样式。
  西夏人的短刀比较直,吐蕃人的短刀柄比刃长,而这几把短刀刃部更弯曲,锻打的方式也与其它各族不太一样,相对粗糙。
  “你确定是黄头鞑靼的军队?大宋与黄头鞑靼素无纷争,他们为何要攻打甘州!”洪涛在盛怒之下还是比较理智的,没有轻信这名偏将的一面之词。
  “大人有所不知,自打甘州被大宋军队攻陷,肃州的西夏人就和黄头鞑靼有所勾结,经常向东活动,最近的时候在西面八十里就发现过黄头鞑靼的探马。此次偷袭甘州的军队里必有黄头鞑靼的军士,他们的战马也与西夏、吐蕃各族不同,马腿上从小就会烙上火焰标记,大人一查便知。”偏将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除了短刀之外还有其它佐证。
  “确有此事,开春以来西边不时有一些不明身份的小股马队活动,只是没有官人命令,我等只能将其驱逐。看来这次偷袭他们是蓄谋已久,只是不知为何要以卵击石。”
  偏将提供的部分证据还得到了甘州守将王七的认可,但他有一个地方想不明白。假如黄头鞑靼真的和西夏人达成了某种约定,为何不在甘州城还未建成时就来袭击呢,那样岂不是把握更大。
  “恐怕是溪罗撒春天的举动让黄头鞑靼误认为有大宋在背后支持,所以转而和西夏人联合。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杀我新军士兵、攻打我大宋城市的必须是敌人!”洪涛听完了偏将和王七的分析好像明白了什么,顺口把王七的疑问也给补上了。
  从去年年底溪罗撒就向青海湖以西发起了进攻,在火箭的打击下,原本的蕃王势力只顽抗了一个多月就分崩离析,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
  休息了还没一个月,溪罗撒又继续向西试探,准备等积雪全部融化之后就西进。这可不是他的本意,而是洪涛的要求。
  吐蕃各族的变化肯定瞒不过相邻的黄头回鹘和黄头鞑靼,他们全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其中以黄头鞑靼最甚。
  它的地盘很小,没有太多回旋余地,又处于西夏、黄头回鹘和溪罗撒的包围之中,真要打起来地理位置首当其冲。
  在这种局面下,黄头鞑靼与肃州的西夏残部有什么秘密协议很正常。别看西夏人在凉州和甘州被湟州新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在黄头鞑靼族群的眼里还是一支很强大的势力。
  毕竟之前几十年的威名不是吹出来的,且西夏人在更西的瓜州和沙州、更北的黑水镇燕军司还有五六万能征惯战的军队,实力不可小觑。
  “次仁贡多接令!”可不管黄头鞑靼是出于何种考虑,袭击了大宋城市洪涛就得做出反应。他是甘凉路经略安抚使,甘州是他的治下,没反应就等于渎职。
  “末将在……”次仁贡多低着头迈步上前接令,为啥要低着头呢,因为不敢抬,一看到帅司大人那张严肃的脸就忍不住要笑出声。
  大人可太能装了,这表情就好像妻子被人羞辱了一般,谁看到也不会怀疑他很生气。可问题是真没人羞辱帅司大人的妻子,更没人敢来攻打甘州,这一切都是三天前安排好的闹剧。
  袭击甘州的兵马全是青塘兵化妆的,甚至都没怎么改变装束,只是把甲胄脱了,再用布条把脑袋包上。那些死伤更不是青塘兵或者湟州新军,而是挖矿的战俘。
  “命你率二千本部兵马作为先锋,明日卯时三刻出发,到托来河北岸待命!”作为读过《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的洪涛,此时依旧很敬业,一板一眼的发布着军令。
  “遵命……”次仁贡多把头垂的更低了,出屋的速度用小跑形容绝不为过。但看在外人眼里并不怪异,反倒认为他很有责任心,赶紧去集结兵将、清点给养、布置人手,大战将至有很多事要做。


第429章 自卫反击
  “苗魁听令!”
  “末将在……”接下来被安排任务的是头一次跟着出征的苗魁,他天生一张扑克牌脸,很少有笑容,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笑,更不会低着头。
  “点齐二千新军,明日卯时三刻跟随本官出征。把所有箱车准备好一同前往,不得有误!”洪涛还是黑着脸,下完命令之后像是有些疲倦,挥了挥手让众人都离开。
  “嘘……还得多练练啊,笑个毛,差点把本官也搞露馅!”当最后一个人走出屋之后,洪涛立马长舒一口气,用手揉着脸,不住的埋怨着次仁贡多。他这个黑脸也不是气的,而是憋的。
  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闹剧呢?还不是为了给自己的抢劫行为找个合理借口嘛,否则擅自寻衅挑起战端的屎盆子又得扣到自己头上。
  这样一来的话,不管能不能瞒过神宗皇帝,反正朝臣们肯定搞不清是不是黄头鞑靼和西夏人勾结在了一起,而且这件事儿去找西夏政府问都问不明白。
  现在整个西部地区已经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西夏政府的管控,他们自己和大宋朝廷一样,对这边发生的事情也很迷糊。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湟州新军竖立一个新敌人。一支军队、边防军,没有了敌人的后果很惨,越能征惯战就越惨。
  洪涛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必须养寇自重。以前的寇是西夏人,现在他们认怂了,那就得赶紧换个对手。
  黄头鞑靼只不过是临时工,暂时应急救个场,最终的目标还是肃州和瓜州。有这两个玩意在通往西域的路上堵着始终是个麻烦,对自己的布局也非常不利。
  那总共四千兵马,能打过同样是游牧民族的黄头鞑靼吗?或者说能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利益吗?
  这个问题七天之后就有了答案,洪涛觉得自己有时候过于谨慎,次仁贡多说的对,根本不用来这么多人,除以二都不嫌少。
  黄头鞑靼和西夏、辽国这样的游牧民族政权还不太一样,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权,依旧是原始的部落联盟,还是特别松散那种。
  平日里没事儿的时候各部落就在自己的草场范围内活动,有了外敌几个部落头领开会商量商量谁家该出多少兵,连统一的指挥都没有就上战场了。
  而且黄头鞑靼没有城市,村镇也没有,他们最大的人员聚居地就是部落营地。冬天一个夏天一个,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多少年都不变。
  最常见的就是几百人的小部落,几个或者十几个小部落分散在广袤的草原和谷地里形成一个大部落。
  对付这种小部落几千人的正规军确实能量溢出太多,效率非常低。往往前锋部队都已经把俘虏抓完了,后面的主力部队还没抵达交战地点呢。
  几次下来洪涛就不得不改变了军队的配置,把四千人分成两个方面军,相隔三十到五十里路齐头并进,利用俘虏的口供来寻找下一个黄头鞑靼的聚居地。
  再后来,这么干还是太浪费人力,干脆就继续分裂,从两个方面军分成了四个,争取在有限的补给耗尽之前,尽可能多的抓捕战俘。
  这下效率真是成倍增加,短短十天洪涛就不得不选择撤退,结束这次所谓的自卫反击战。
  原因很简单,携带的箱车都装满了,整整四千七百多名战俘,大多还都是青壮,小孩和老人全部留下了。否则光是每天的吃喝就很要人命,即便有抢来的牛羊充数,伺候四千多人吃饭也是个大工程。
  另外洪涛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如何劫掠的技术层面上,青塘兵比湟州新军更轻车熟路。战俘有多一半全是他们抓来的,还不耽误抢夺西。
  风格照旧,所有营地都会让他们一扫光,啥也不会剩下,就连牛粪都当成燃料收集起来。此时每个青塘兵的三匹马都快驮满了,基本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全变成了运输队。
  “黄金统统留下,其它物资作为兄弟们的战利品。”洪涛又假大方了一次,除了俘虏和黄金之外一样都不拿。
  这下把青塘兵高兴的,恨不得马上变成湟州新军,以后就能次次跟着这位慷慨的大官去抢劫,还不用担心白白冒风险,去一次就丰收一次。
  “抽调五百兵将给本官,我的新军不懂他们的语言。让你的人帮我看着他们去修路工地干活,薪俸与新军一样如何?”
  以洪涛的风格,好处当然不能让别人白拿,多多少少得给点补偿,这次要的是人力。在如何驱使战俘干活的问题上,洪涛觉得新军也不会比青塘兵拿手,毕竟他们原本就是半奴隶社会。
  另外洪涛也不想让黄头鞑靼的仇恨全喷向大宋,分给吐蕃人一半吧。
  “末将愿亲自带人前往!”次仁贡多更不要脸,一听说能去凉州驻扎,只是盯着这些战俘干活,就已经开始垂涎三尺了。湟州新军的伙食他在甘州就已经见到了,顿顿有肉有菜,这尼玛简直就是天堂!
  “不妥,黄头鞑靼肯定会来报复,说不定就是甘州。这里不光有城还有石灰矿和石灰窑,需要你来镇守。凉州虽好可没有战利品拿,甘州清苦,但你的人完全可以分批再去那边转转,抓回来的俘虏本官用罐头和汽灯和你换如何?”
  别逗了,都去凉州享福甘州谁守卫?不过仅仅靠溪罗撒的命令还不足以让这些青塘兵踏踏实实的驻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必要的利益还得给。
  但这笔开销不能由自己掏,出处要落在黄头鞑靼头上。碰上洪涛这么一个逮着蛤蟆就攥出尿的主儿,也算他们倒霉。
  “大人请放心,末将即便肝脑涂地,也不让甘州有半分险情!”次仁贡多也不傻,瞬间就听懂了其中的关键。
  帅司大人说可以用战俘换补给,还允许自己的士兵继续去黄头鞑靼的地盘里劫掠。这可比去凉州享福强多了,不光有肉吃还有战利品拿,抢到多少都是自己的!
  “别光想着自己捞钱,钱再多也得有命花才好。本官觉得你要是把战利品拿出一部分送回青塘献给你哥哥,你的命应该会活得长一些。”
  对于次仁贡多洪涛并没太多好感,他的见识还不够多,脑子也不够聪明,但胜在比较听话,也愿意接触新事物,这和他大半年的特种兵生活有关。
  既然听话就得奖励,所以提醒他一下该如何当好领导的副手很关键,尤其是这种领兵在外的将领,不时时刻刻向领导表示一下忠心是很危险的。
  “……末将明白了,多谢大人提点……”次仁贡多的脸立马白了,他以前抢来的战利品估计都独吞了,同时也想起哥哥不再是单纯的哥哥,还是青塘的主人,自己这个弟弟好像是有点不太懂事。
  “也不用太紧张,这次本官带来了几百具火箭和一些甲胄,你顺便也带回去。见到溪罗撒就说原本早就想返回,只是让本官留下等待这批物资。但要快去快回,这里还离不开你。”
  忽悠人必须是全套,不光要替人想好缺失,还得有弥补的具体措施。这样一来次仁贡多就会在心里欠自己一个人情,不管溪罗撒有没有意见,他这个坏哥哥的形象算是初具规模了。
  啥叫挑事儿?这就是,搅屎棍子洪不是白叫的。本来互相信任的兄弟让他一搅合,没准就出现了裂痕。本来有点裂痕的让他一搅合,瞬间就得反目成仇。
  就算没搅合成功他也毫无损失,抱着这种有一搭无一搭的平和心态去出招儿,往往更容易成功。


第430章 天下第一镖局
  人手有了,修路的工作洪涛也就不管了,这玩意急不得。但有一样东西必须提上日程,因为有了路没有它,依旧无法发挥路的全部功能。
  这个东西宋朝原本就有,而且做得不错,但洪涛并不满意。他要改良改良,以应付将来更加便捷的交通,那就是信件的传递,或者叫驿站。
  驿站自古有之,一般称作驿邮、传驿、馆驿。到了北宋年间,驿站又有了细化,被分为两种机构。一种叫馆驿,专门负责接待官员、公差,由民间承办、政府管理,有点像后世的省市驻外办事处。
  另一种叫做递铺,专门负责官方文书的传递工作,由军队管理,大多是厢役,在主要环节上也会有禁军。而且递铺并不仅限于有驿站的道路,很多没有设立驿站的道路上也会有递铺。
  这一点在永兴军路、秦凤路和熙河路就非常明显。由于需要及时传递前方的军报和后方的命令,再崎岖的道路上也会有递铺的存在,有时候会成为寨堡的一部分。
  驿站通常归本地官府管理,但递铺则由中央直接管辖。它的顶头上司便是兵部驾部和枢密院,通常会由一路的提举马递铺统管。
  这个差事又多以转运副使兼任,到了州府一级还会设立巡辖马递铺使司,具体管理一州或者一府的驿站和递铺工作。
  总体上讲,北宋对通讯体系还是很重视的,再缺马匹也不会亏了递铺,除了上好的战马之外,马匹质量也很不错。为了保证文书的及时送达,朝廷还专门为递铺设立了法律,有奖有罚还有罪,很是精细。
  但再怎么重视,驿站和递铺都仅仅为政府服务,民间根本不能用。皇帝的金牌急脚递就是由递铺负责传递,相当于后世的军用专线。
  普通老百姓若是想给远方的亲朋好友送个信、带点东西咋办呢?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商业团体负责这项事物,只能托人或者托商队代转,不仅没有时间和安全保障,效率还特别差。
  当然了,古人也没有太大的活动范围,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走不出方圆百十里的区域,有没有邮递系统并不太影响日常生活,有所不便也就忍了。
  但邮递系统对商业活动非常重要,有了它可以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机会。洪涛不惜下血本修路,为的就是促进商业流通。既然目的相同,干嘛不把邮递系统也搞出来呢,这是相辅相成的好事儿。
  那自己办递铺能得到皇帝的许可吗?答案都不用问,肯定是不能呗。这么一来等于又把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利给消弱了,而且递铺是承担着很大责任的,出了问题这个黑锅该谁背呢?
  洪涛肯定是不打算背,所以他根本就没想弄递铺,而是打算建立一套民间的邮政系统,专门负责给商户、百姓传递信息和捎带一些小件物品,不插手北宋军方的事物。
  这套系统完全由民间承办,那就不需要向朝廷报备,自己这个甘凉路经略安抚使知湟州事完全有权利批准,或者说根本就不需要官府批准,挂羊头卖狗肉的技术自己也是很熟练的。
  用什么当羊头呢,洪涛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非常合适也非常必要的行业,那就是镖局!
  镖局这种行业宋朝肯定没有,当初富姬第一次到边关贩货时,只能通过私人关系去找退伍老兵当保镖,要是有镖局还费这么大力气干嘛。
  为啥没有洪涛也不清楚,也没必要清楚,因为王浩说了,只要真的有镖局开张,他必须第一个去试试。
  花点钱不算什么,只要能把货物安全、及时的送到目的地,总比自己雇人管吃管喝还受累的跑一趟轻松多了,成本也不见得就高。
  “货物损失还可赔偿!小人斗胆问一句,此镖局是否由大人开办?小人能不能也凑个份子……”
  当听说不光管送货物和信件,丢失之后还可以赔偿损失之后,王浩的小眼睛就开始打转了,很快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敢说这么大的话,除了帅司大人好像没别的可能,然后他又想到了一种可能,为啥不跟着帅司大人一起发财呢?和帅司大人一起做买卖,好像就没听说过赔钱的事儿。
  “必须……不是!”有时候和聪明人聊天也有坏处,就是不好忽悠,洪涛字正腔圆的否认王浩的猜测。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那由小人承办可使得?”但有时候吧,和聪明人聊天也特别舒服。响鼓不用重锤,王浩立刻就从洪涛的语气和表情中读到了某种可能,又很及时试探了一下。
  “你王家本来就是走水路的,运货送信无需转行。王冠又有车队往来于渭桥镇与湟州、凉州之间,确实有便利之处……”洪涛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可惜没胡子可以揪,这个若有所思就思不下去了。
  “大人不妨立先下章程,小人一一应允便是。王家自然不会忘了大人提携之恩,镖局定以大人马首是瞻……”
  其实不用有胡子王浩也能明白这个动作的含义,这是要讲条件啊。其实他最希望能讲讲条件,白给的玩意往往不值钱,越是条件苛刻就意味着越有价值。
  可帅司大人的条件是啥呢?这就不能直接问了,问了有可能也得不到明确回答。有些事儿能干不能说,尤其是同官员讲条件,分寸得自己把握。
  帅司大人不缺钱,这是公认的。帅司大人也不缺权,就算缺自己也给不了。那缺什么呢?答案呼之欲出,缺人!能为驱使的人!
  “嘿嘿嘿,叔父果然精明。既然这样的话本官就讲讲章程吧,但只要本官张嘴,这件事儿就不容悔改,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洪涛想了再想,适合开办镖局的人只有王浩最合适。他特别民间,而且家业远离朝廷中枢,不太会被朝廷内部的势力影响。
  他也必须合作,提炼胆铜、生产汽灯已经成了他家的最大副业,将来还要一起造船出海,湟州的粮食又是通过他家的海船运来的,侄子还和自己联系的这么紧密。
  从任何一个方面算,王家都无法和自己切割得清清白白,换句话讲他的王家已经和自己绑在了一条绳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还特别精明,可以举一反三,具备独领一面的能力,不至于说以后还得让自己没事儿兼顾着镖局的业务。
  有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身份,商人。镖局要开展业务,第一批顾客必须也只能是商人。为了他自己的利益,都不用忽悠就得把镖局的广告做到沿途各地,还有他那些老主顾、老朋友。
  但是自己成立镖局不仅仅为了赚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邮政系统。表面上这是一个为商业和百姓提供服务的机构,骨子里它就是个情报搜集和通讯网。
  自己总不能老傻乎乎的窝在大西北当看门狗,还是条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恶狗,满朝廷都是敌人,三天两头有人来琢磨谋害。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建立一套不为人知,甚至连皇帝都得瞒着的势力。一边当做自己的眼线,一边去打探各地的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这套东西无法完全瞒住镖局的实际管理者,如果王浩要做这件事儿,他就必须知道身边还有这么一群人。可以不知道这群人在干什么,但心里要有谱儿。


第431章 情报系统
  “大人贵为皇亲、权掌州路,王家能跟在大人左右乃是福气,怎可有三心二意、挑肥拣瘦之理。还请大人放心,王家虽是商人,却也不是见钱眼开之辈!”
  洪涛说得露骨,王浩回答的也硬气。他已经不用个人身份了,而是改成了王家。直接摊牌,我们王家就是要跟着你发财,甘愿冒风险,来吧!
  “哈哈哈,叔父言重了,本官只是想在镖局当中安插一部分自己人,他们只负责信件和贵重物品的传递,不需叔父操心,但在外人面前依旧是王家镖局的人。”
  洪涛真是有点想和王家造大海船出去闯荡闯荡,这位简直就是天生的反贼,满脑子全是利益,还贼大胆,只要有钱赚什么险都愿意冒。
  更可贵的是王浩看人很准,他并不是盲目冒险,而是有目的的押宝。这样的人如果不出去当殖民地总督,是严重的浪费人才。
  “只有此事?”这些话听到王浩耳朵里有点不敢相信,合算绕了半天圈子,只是想安插几个人手盯着买卖。
  隐瞒身份算个事儿吗?官商谁家不是这么干的,平日里打着主家的旗号作威作福,出了事儿立马就不承认是本家人。
  “叔父可识得她?”两个人的谈话地点就在洪涛的房间里,和在马尾城时一样,凉州城内也没有安抚使衙门,谈公事要不就在军营,要不就在家中,前者比较公开,后者比较隐秘。
  但不管是军营还是家中,洪涛基本不和人一对一单独谈话,身边总会有人跟着。这次在旁边肃立的是个穿着宋人衣裙的小娘子,静静的一动不动,很难引起关注。
  “……不知小娘子是?”王浩也不是第一次来洪涛的家,王大、王二都见过,也知道她们的身份。
  可是对这个女孩有些拿不准,她明显和儿童团、青年团里那些孩子不太一样,除了穿着打扮之外,神态区别更大。
  “她叫王秋,是府上家人的侄女,本官想让她在镖局里跟着叔父学点生意经,也算有门吃饭的手艺。”
  要说心懒,洪涛真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王秋这个名字是他这次回开封时才听到的,现在就给用上了,想个名字的脑子都懒得动。
  “小女拜见王大官人……”跟着洪涛的话,女孩侧身行了个礼,一举一动都很标准,看上去是个很规矩、很有家教的小娘子。
  “不敢、不敢……王小娘子唤我王浩即可!大人,为了行走方便,王小娘子可否成为我王家晚辈?”王浩真没以为女孩是什么驸马府家人的侄女,更不敢以长辈自居,还礼之后又提出一个建议。
  “如此甚好,王秋,镖局之事要多与王大官人商量,好生用心操持,不可多惹事非。”反正话都说明白了,王浩爱信不信,最后又交代了一句,洪涛就挥手示意这次谈话可以结束了。
  王秋是谁?她原名王十!没错,就是湟州花膏工坊里的那个总缩在院子里,半夜出门都戴着兜帽的小女孩。
  别看年纪不大,可死在她手里的人命已经快突破三位数了,湟州城外晚上闹鬼的传说就是她造成的,搞得各家各户天一黑就把孩子关起来,生怕被游荡在附近的厉鬼抓走。
  洪涛这么一个看上去柔柔弱弱,内心却无比阴暗、视人命为草芥的孩子,光看着战俘熬制花膏有点太浪费了。而且花膏工坊在她的管理下都快成渣滓洞了,只能给她找点正事干,别整天拿活人做试验玩。
  情报收集系统将来很可能会具备间谍、刺客的功能,交给谁都没有王十合适。别人是为了完成任务努力压抑人性,她是本性使然,天生就是干这种见不得光工作的性格。
  而且她还有个大优势,就是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除了一些必要的接触之外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当初洪涛可没要求她这么做,从这一点上讲她确实有干地下工作的天赋。
  从这一天起原本的王十会因为暴病而亡,取而代之的是个来自大名府的王秋。即便在青年团体系中,王十这个名字也是过去式了。
  “官人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自处,只要有花膏在手,就没人能不说实话!其实孩儿不喜欢杀人,杀人哪儿有让人听话好玩,那些人都是在试验中不小心死掉的。官人不是说过,一次成功要用成百上千次失败换,说起来孩儿的效率也不算低呢。”
  王十确实有天赋,洪涛只说了一遍任务的大概内容她就完全理解了,顺便还为自己正了正名,不愿意戴上恶魔的名头,倒是想向科学家那边靠靠。
  “我不管你用何种手段,有一件事儿必须记得,自己的安全最重要。想办法把你自己和任务隔离开,必要时可以舍弃之前的所有布置。只要人在,大不了从头开始就是。”
  让一个小女孩去当特务头子,洪涛还是有点不忍。可这种情绪只能停留在心底,不能表露。自己身边除了她们之外无人可用,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叮嘱她们要注意安全,别因为欲望而处于危险境地。
  “官人请放心,除了您之外,这世上谁都不会知道还有王十这个人,谁知道了谁就得死!好好好,不死就不死,官人如果没有别的吩咐,孩儿就去挑帮手了。这次要仔细计划计划,嘻嘻嘻……”
  对于养父的忠告王十不仅听进去了,还向更深的层面发挥了一下。在她看来这个工作不仅没有风险,还特别有意思,想一想都充满了乐趣。
  从这一天起,王十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与王浩的见面只不过是个流程。从她交上来的密报中洪涛得知,小丫头采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单线联系方式来规避风险,手段依旧那么阴暗,但效果很好。
  王十先是从花膏工坊里找来两名已经被她驯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