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交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新峻正色地说:“那好,七部长,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张晓儒笑道:“大家都是同志,你这又太见外了。”
徐新峻缓缓地说:“根据襄漳县委的最新决定,由我兼任襄漳县经济局长。我们经济局设了总务、管理、税务和营业四股一部,负责襄漳县的经济流通,货币发生、征收税款,组织缉私和进出口业务。其他事情都好办,但这经济流通,需要同志们配合,特别是七部长配合才行。”
张晓儒笑道:“这没问题,双棠、襄漳本就是一家嘛。”
1945年1月,为恢复和扩大解放区,开辟边沿区,消灭敌占区日伪军,双棠襄漳两县游击大队和民兵,按照县委对敌发起作战攻势的指示,组织起轮战队,围困日伪军据点和碉堡。
双棠县游击大队和民兵,围困了临双公路上的张店、大枫树据点,襄漳县游击大队和民兵,围困了城吾大道上的据点,以及白晋铁路的夏店。
两县的轮战队,主动灵活,以极小的消耗,不断毙伤、捕捉日伪军和汉奸一百余人。
这次,张晓儒的警备大队和姬永昌的剿共团都很默契,不管谁的部队被围困,既不请求支援,也不向日军求助。
过了元旦后,日军再次从双棠县抽调了两个中队,目前双棠县的日军已经不足千人。他们连自己的据点和交通线都快守不住了,既没心思,也没能力去管其他据点。
就算日军集合部队,等他们赶到围困地点时,游击大队和民兵早就走了。
而日伪军则寸步难行,可有的时候,为了下乡抢粮,他们不得不离开据点和碉堡。只要他们离开,就会充满危险。
甚至,就连日军,也有可能被袭击。二区的游击小队和七零五民兵连,四处活动,在二月份时,在辛村追击一队抢粮的日军。
其中有五名日军,一个班的警备队,结果,那五名日军被全部消灭。缴获三八式步枪四支,八八掷弹筒一个,望远镜一架,指挥刀一把。
到三月份,襄漳县游击大队和一区分队,对分区内的日伪据点发动政治攻势,争取了多名伪军投诚。
剿共团一营一连的连长敬甫臣,带着七十名士兵,一挺机枪,68支步枪,两百多颗手榴弹投诚双棠县游击大队。
同月,为了制造声势,官庄据点、相泽村据点、大枫树的警备队,多次携带武器投奔抗日政府。
到了四月,余吾据点的所有警备队和剿共团一个连,共五百余人,全部投诚双棠县游击大队。
双棠县的日军,也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远
张晓儒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去趟一零八旅团开会。研究的问题,不再是扫荡,也不是征粮抢粮,而是研究如何收缩兵力,保住最重要的据点。
余吾镇的警备队和剿共团向共产党投诚后,日军及时撤回了县城。张店、大枫树据点的日伪,全部撤了回来。
青树镇据点的日伪,也准备撤往县城和印塘、新泽。临双公路直到今年,都没有完全打通,唯一能保障的,是白晋铁路。
就算是白晋铁路,其实也三天两天出事,不是铁轨被撬,就是机头就炸。
这个时候,张晓儒与姬永昌,也不再为警备队和剿共团的事生气,两人开完会后,甚至还会找个地方坐坐。
在一零八旅团部散会后,姬永昌主动拉着张晓儒说话:“张兄弟,晚上喝一杯?”
张晓儒笑了笑:“好呀。”
两杯下肚,姬永昌的话就多了起来。
姬永昌给张晓儒倒了杯酒,笑吟吟地问:“张兄弟,你路子广,以后有什么想法?”
张晓儒笑了笑:“我能有什么办法?日本人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呗。姬团长,你不应该急吧?日本人走了,你还是可以回骑兵二师,阎长官那里,应该随时都可以回去的吧。”
剿共团的主要任务是剿共,他们投靠日军,是接受了阎老西的命令,骑兵一师和二师,主动去太原投降。
姬永昌此时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张兄弟对付共产党有一套,真要是没地方去,可以跟我们一起走。阎长官惜才,想必不会让张兄弟吃亏的。”
张晓儒惊喜交集,拿起酒壶给姬永昌倒了杯酒:“真的?”
姬永昌很享受张晓儒的尊敬,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当然。但不能一个人去,得把警备队拉过去。”
张晓儒掏出烟,给姬永昌敬了一支:“这我知道,总不能去当光杆司令嘛。”
姬永昌顺手接过烟:“只要你把警备队的人都拉过去,就算不当团长,至少也是个团副。”
张晓儒站了起来,向姬永昌鞠了一躬,恭敬地说:“多谢姬团长。”
张晓儒原本与姬永昌是平级,甚至,他的实权比姬永昌还要大。毕竟,张晓儒还兼着调查科长和特务队长呢。
可现在,张晓儒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姬永昌突然间觉得飘飘然了。
姬永昌欣然享受着笑着说:“以后都是一家人,来,喝酒。”
张晓儒恭敬地说:“我敬您。”
姬永昌走的时候,张晓儒亲自送到门外,至于结账,当然是张晓儒的事。
姬永昌很是欣慰,他已经接到上峰命令,把剿共团的兄弟带好,日本人很快就会完蛋,但剿共团不能完。以后,剿共团还要做同样的事情,继续剿共。
张晓儒在县城到处抓捕共产党,就连剿共团都被他揪出了几个共产党。把他带回去,以后正好对付共产党。
六月份,剿共团一营,到太治执行任务,回来时拉着一百多辆马车的军火。
自从边天喜成为“共产党”后,一营的军官大换血,但新换上来的,都是敌工部的人。而一营几乎所有的军官,都被当成共党嫌犯审问过,他们对特务队怨气冲天,现在的形势,是个人都能看得清。
在回县城的半路上,到东李高村休息时,他们遇到了太岳25团和双棠县游击大队和七零五民兵连。
经过敌工部的同志做思想工作,一营决定不再回县城,放下武器,跟着八路军转而向西,在相泽村接受改编。之后,掉转枪头,对付城内的日军。
与经同时,县里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不断围困和主动出击各个据点的敌人,到1945年6月底,各据点的敌人不断收缩,最后只留下了一座县城。
此时,警备队的人全部加起来,也只够四个满编中队的。剿共团更惨,一营全部投诚八路军,二营和三营不是被消灭,就是投诚当了八路军游击队。整个剿共团加起来,恐怕只够一个加强营的。
姬永昌之所以找张晓儒,也是为了回太原后更有面子,总不能一个团出来,回去一个营吧。如果能加上张晓儒的警备队,勉强也算一个团了。
进入七月,县城外面出现了游击队、武工队、民兵的活动身影。但日军不敢出城,只能龟缩在城内。哪怕外面的游击队和民兵,公然在他们视线内活动,也不敢开枪开炮。
城内的日本人知道,他们快完蛋了。这些日军,很多都是新兵,刚从日本国内来的,不少都是十几岁的少年,连枪都没开过。
他们就像抗战刚开始时的中国军队一样,没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只是仓促拿起枪,就要上战场的新兵蛋子罢了。
张晓儒现在基本上不怎么去大队部了,反倒更喜欢待在调查科。
七月三日,上杉英勇突然通知张晓儒,陪他一起去宪兵队。
山本常夫冷冷地说:“张桑,我决定,将看守所、监狱关押的犯人全部处决。”
张晓儒诧异地说:“全部处决?可现在关的,基本上没有共产党了啊。”
进入今年以来,只要有共党嫌疑的人,都被他想办法放掉了。无论是警察局还是监狱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营救自己的同志,都不用张晓儒出面,只需要给他们传个话,屁颠屁颠就去做事了。
山本常夫狞笑道:“不管有没有共产党,都要死拉死拉的。”
上杉英勇冷冷地说:“还有军统双棠组。”
张晓儒为难地说:“孙春有特别谨慎,想通过他查出双棠组恐怕很难。”
山本常夫冷笑道:“先把孙春有抓了再说,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其他了。”
张晓儒说:“这个时候,孙春有未必会进城。”
山本常夫冷冷地说:“不,他已经进城了。现在的军统很活跃,还妄想策反你和姬永昌呢。”
张晓儒坚定地说:“我生是皇军的人,死是皇军的鬼!如果军统的人敢来策反我,立刻送他们见阎王。”
第三百八十八章 拉拢
虽然知道张晓儒说的可能是假话,但山本常夫还是很高兴,至少张晓儒的态度还在。
日本的颓势已成定局,他们也看不到希望,但是,哪怕在最后关头,也要做垂死挣扎。
孙春有确实到了县城,日本人快完蛋了,军统也开始活跃。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搜集情报,而是策反伪军。
现在的伪军,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亲爹似的,恨不得抱着他们的大腿亲一口。
在县城,孙春有是不能与周宏伟联系的,他只能与史建德联络。史建德现在是特务二队的副队长,孙春有的要求不高,把特务队,或者特务二队,拉到军统就可以了。
孙春有当然不知道,特务队早就成了张晓儒的天下。一队长严东望、二队长孟民生,四四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目前特务队有十几名党员,成立了特务队党小组,由陈国录担任小组长。
跟以往的组织形式一样,特务队的党小组,由陈国录领导,他再向张晓儒负责。特务队的其他党员,由陈国录联系,不与张晓儒发生关系,他们也不知道张晓儒的真正身份。
虽然军统对共产党一直不怀好意,但这个时候,张晓儒还是不希望日本人得逞。借日本人消灭对手,只有军统才会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张晓儒将抓捕孙春有的任务,交给了二小队。孙春有是史建德的联络员,交给二队最为合适。
山本常夫和上杉英勇亲自带队,宪兵队人手不够,整个宪兵队原来有几十人,现在只剩下十人不到。他们就被割肉一样,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到了今年,竟然只剩下几个人了。
宪兵队只能借助二小队,他们十几人,包围了孙春有的住处,山本常夫带着上杉英勇和史建德冲了进去,抓到了正在喝酒的孙春有。
令他们意外的是,桌上还押着三副碗筷,显然,孙春有早就料到他们会来。
山本常夫冷笑着说:“孙先生,走一趟吧。”
孙春有倒很冷静:“要不要先喝一杯?”
上杉英勇冷声说:“到了宪兵队,再慢慢喝也不迟。”
孙春有笑道:“我不会去宪兵队,要去也是去双棠组。但到了那里,两位未必能喝到酒。”
山本常夫仰天大笑:“哈哈,死到临头,还敢如此狂妄,怪不得军统一事无成。”
站在后面没开口的史建德,突然说道:“山本队长,还是先喝一杯吧。”
山本常夫怒吼道,抬手就要给史建德一巴掌:“八嘎!”
可史建德却后退了一步,躲开了山本常夫的巴掌,同时掏出枪,抬手就给了山本常夫一枪。
山本常夫哪想到,一向胆怯卑微的史建德,怎么敢躲,还敢向自己开枪?皇军还在城里呢?双棠县还没变天!
可是,看碰上胸口冒出的沽沽鲜血,山本常夫的大脑越来越不清醒,最终瘫倒在房间。
上杉英勇见状,就要去掏枪。
然而,孙春有比他更快,从屁股下面摸出枪,对准了上杉英勇。
史建德也向前一步,用枪顶住了上杉英勇的后腰。
上杉英勇的声音,突然有些发颤:“你们要干什么?”
孙春有得意地说:“史建德早就是军统的人了,你不知道吧?”
刚开始,他确实不知道史建德的身份,但是,去年史建德就主动坦白。经晋东南站请示重庆,最终决定吸收史建德进入军统。并且,让史建德在特务二队发展一批人员。
上杉英勇吃惊地说:“你……”
“砰!”
孙春有开枪了,他不能把功劳全部送给史建德。击毙日本宪兵队山本常夫,这是多大的功劳,如果再让史建德把上杉英勇干掉,自己就只剩下一个领导有方了。上面无论是发奖章还是奖金,恐怕跟自己都没什么关系。
史建德急切地说:“孙先生,山本常夫和上杉英勇死在这里,恐怕得提前行动了。”
孙春有问:“今天跟你来的,都是咱们的兄弟吗?”
史建德点了点头:“对。”
来的要不是自己的同志,他敢开枪?这次执行任务前,张晓儒就下了命令,再不趁机杀几个鬼子,以后怕是没机会了。
孙春有将史建德带来的人,拉走了大半,这些人将直接加入双棠组,担任情报人员。史建德回到特务队后,向张晓儒哭诉。
特务队的人,也被军统策反,就算日本人知道,也不能说什么。县城外面全是游击队和民兵,中国人都靠不住了,山本常夫和上杉英勇还抓抗日分子,不是找死么?
虽然日本人的脸色很难看,但更怕特务队造反。县城就像个大火药桶,哪怕一点火星,都会爆炸,惊天大爆炸,把日本人炸得粉身碎骨的大爆炸。
刚回到办公室没多久,张晓儒突然接到了姬永昌打来的电话,约晚上再喝一杯。张晓儒自然不能拒绝,几乎所有人都在找退路,警备队的退路已经安排好了,剿共团的退路,似乎也有了。
只是,姬永昌想把警备队拉过去。人多力量大,姬永昌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他只带回一个营,说不定只能当个营长。要是能拉回一个团,就能当团长了。
张晓儒已经接到上级的通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张晓儒是很愿意带着警备队回到根据地,他希望,能光明正大的穿着那身草绿色的八路军军装,带着自己的部队打回来,解放双棠县,打败小鬼子。
可上级在得知姬永昌的想法后,又给了他的新任务。希望张晓儒能带着剩下的警备队,借此机会打入剿共团。
这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张晓儒必须完成。潜伏在敌占区这么久,他太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太知道如果敌人中有自己人,打起仗来有多么大的优势。
姬永昌约张晓儒吃饭,肯定是为了收编之事。
PS:下一章大结局,晚上或明天放出来。
第三百八十九章 向着胜利前进(大结局)
姬永昌告诉张晓儒一个消息,阎老西已经将原骑兵第二师,收编为新编第二军。阎老西给了姬永昌一个师长的头衔,这让他既兴奋又发愁。
兴奋的是,自己一回到国军,马上就升职,团长升到师长,至少得是个少将啊。
可是,发愁的是,他手里只剩下一个营了。三个营的编制倒还在,但士兵加起来,只够一个营的。如果能加上警备队的几百人,他就能拉起两个团的架子。
回到太原后,只要再加一个新兵团,自己这个师长就名副其实了。
张晓儒吃惊地说:“现在就走?”
他还想等着收复县城呢?日军的失败指日可待,现在就走,等于辛苦干的工作,却让别人得了成绩。
姬永昌冷笑道:“当然,越快越好。日本人就算知道,也不会再为难。否则,他们马上就得完蛋!”
也就是阎长官的部队没来双棠县,否则他可以和张晓儒的警备队配合,一举拿起双棠县。现在外面都是游击队和民兵,如果拿下县城,只会便宜共产党那帮泥腿子。
张晓儒想了想,沉吟道:“这样吧,我跟手下的兄弟们商量商量,快则三五天,晚则十天半个月,一定跟你走。”
姬永昌说道:“最多七天,再晚就不行了。我们时间不多,早点走,早点去占地盘。”
张晓儒说道:“七天?好,七天之后,警备队一起走。只是,带齐装备恐怕不可能。”
游击队和民兵都缺武器,警备队几百条枪呢,不能全部带给阎军吧?
姬永昌安慰道:“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吧。”
只要把太原兵工厂收回来,以后武器要多少有多少。
晚上,张晓儒想跟李国新商量一下警备队的事。但李国新去了县委,参加“七七”抗战八周年,听取县委书计阳诚的报告,明确党的“七大”是在抗日即将全胜的形势下,于延安召开的。
李国新回来时,给张晓儒带了几个报告文件:***的《论联合政府》、朱老总的《论解放区战场》、以及其他中央首长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论统一战线》四大报告。
这四个报告,张晓儒仔细看了几遍,他的记忆力很不错,虽然报告很长,但看了几遍后,几乎就能倒背如流。
张晓儒将报告递还给李国新:“老李,你的理论水平比我高,能不能分析分析,以后我们的工作重点?”
李国新谦逊地说:“我哪会分析?但县委阳书计说了,从这四大报告中,我们应该能理解,***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张晓儒说道:“姬永昌找我了,让我七,不,现在只有四天了。四天内,必须带着警备队,与他投奔阎老西。他的剿共团,现在成了山西新编第二军新编第五师的师长。他给了我一个团长的职务,前提是把警备队全部拉过去。”
李国新微笑道:“此事阳书计已经有回复,经一分区请示太岳军区,同意由你率领警备队的四个中队,趁机打入新编第二军。你们的任务是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张晓儒说:“军统双棠组也准备撤了,他们准备去太原。”
除了史建德的特务二队外,还有陈国录的双棠组行动队,好几十号人,都是搞过情报工作的。
这么多人,军统自然不会全放到双棠县。这些年,军统的工作,虽然称上优秀,但也算出色。铁路破坏队经常搞些破坏,行动队也杀过汉奸,就连重庆都是知道双棠组行动队的。
李国新说:“看来,以后你的工作重点将在太原。”
张晓儒笑着说:“对,七零五支部的主要人员,都会去太原。老李,咱们在一起快六年了吧,怎么样,一起去太原?”
李国新马上说:“只要上级放人,我一定去。”
他跟张晓儒搭档六年,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一排、四排、五排,以及没加入七零五民兵连的同志,都要去太原开展新的工作。他这个指导员如果不去,该多遗憾啊。
张晓儒说道:“明天晚上,我们开个会研究一下,县城所有的七零五支部和区党委成员都要参加,研究下一步工作。”
李国新笑道:“这还用说么,肯定都想跟着你。”
张晓儒严肃地说:“我党历来不能搞个人主义,更不能搞山头主义。我看,有些同志就必须留下来。”
第二天晚上的会议,就是研究去太原的事。警备队的关兴文、陈光华,肯定是要去新编第二军的。陈国录、史建德继续潜伏在军统。至于其他人,就要看他们自己的想法。
张晓儒说道:“大家都说说吧,留在双棠县是组织需要,去太原继续潜伏,意味着更长的时间不能暴露身份。不能穿八路军的军装,不能喊称呼自己人为同志,晚上睡觉也不能说梦话,还要随时警惕身边的人,随时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关巧芸第一个开口:“我要去太原,三排也全部去,我们继续开客栈,为同志们传递情报。”
特意从三塘镇赶到县城的张达尧也开了口:“我也想去太原。”
“还有我。”
陈景文也举起手。
李国新急道:“你们都走了,二区的工作以后谁来干?”
关兴文笑嘻嘻地说:“不是还有其他同志么?”
张晓儒沉吟道:“老李,这样吧,除了警备队和特务队的同志外,其他同志想去太原的,给县委打报告申请。当然,我们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就算县委批准,军统的周宏伟,也未必会同意。”
经过县委紧急研究,二区的张达尧、陈景文、张玉亭、关巧芸全部留在双棠县。虽然这些同志很有想法,但组织的决定,他们还是遵守的。
七月中旬,警备队与剿共团突然撤离县城。他们是白天离开的,这是日军最松懈的时候,日军现在最怕的是晚上。
警备队和剿共团离开时,日军当时没有发觉。城外的游击队倒是知道,可他们早接到命令,对城内出来的军队,都不得阻拦。
8月21日,双棠县日军拒绝向我党政军投降,但在双棠、襄漳游击大队、武工队和民兵的围困,及联合发出的通牒威迫下,慑于限令3日不缴械投降,即攻城活擒,日军从东门逃出县城,逃往长治。
8月24日,县委将日军侵占双棠的滔天罪行公布于众:
七年多来,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和游击区大“扫荡”11次,小奔袭无数。日军在双棠县设立据点12处,其中青树镇、印塘、新泽、县城驻的时间最长。
日军在全县放火烧毁房间56175间,抓捕壮丁5179人,在双棠县杀害党、政、军、民人员达13495人,终身残废者1693人,宰杀牲畜家禽达6千5千头(只)以上,派粮、抢粮达2亿8千万斤,其他财产损失无法计算。
县城的解放,张晓儒没有看到,他带着警备队,跟随姬永昌的剿共团,在几天后到了太原,接受改编。张晓儒担任新编第二军第五师第三团团长,关兴文、陈光华都担任了营长。
10月初,新编第一军、第二军全部改为省防军,后又并编为第8总队。到了总队,张晓儒更是如鱼得水。
太原接收前,军统在太原毫无势力可言,需要从各地抽调大量情报人员。双棠组有好几十人,抽调了八成人员进入太原。陈国录、史建德,都调到了军统太原站。
张晓儒内有几百同志协助,外有陈国录等军统人员配合,在接下来的上党战役中,张晓儒及时传递的情报,为我军取得上党大捷,发挥了关键作用。
太原解放前夕,在张晓儒的努力下,第8总队起义,张晓儒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
全书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