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了。”
  张晓儒心想,计划进行十来天了,李国新肯定想知道淘沙村的进展。
  第二天傍晚,张晓儒特意在杂货铺等着李国新。
  接完头后,张晓儒带李国新去了白云山后山的山洞。
  张晓儒打开手电,照着山洞内的手榴弹,笑着说:“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哪怕很累,但一想到能从敌人手里夺手榴弹就特别高兴。”
  李国新看到码得整齐的一堆手榴弹,笑着说:“不少嘛。”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日伪的手榴弹,质量可比边区造好得多。
  根据地的兵工厂,也能生产手榴弹,但成本很高,差不多要花费三元,才能生产一枚手榴弹。
  手榴弹最贵的是弹体,光是弹体就需要两块半。
  可就这样,每个月的产量也很低。
  不要说无法供应游击队,就算是正规部队,也不能保证足量供应。
  张晓儒微笑着说:“一共八十四枚,争取在日军醒悟前,搞到两百枚。”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不熟练,必须三人配合,十来分钟才能拿到一枚手榴弹。
  但现在关兴文和张达尧都能独立操作了,每人一个手电筒,效率提高了三倍。
  张晓儒所说的两百枚手榴弹,其实还是保守估计了。
  李国新点了点头:“很好,你们的这些武器,都能进行几次战斗了。”
  其实,不仅是淘沙村民兵队取了八十四枚手榴弹,其他部队,也趁机在临双公路拿手榴弹。
  只要注意一点,很轻松就能把手榴弹取下来。
  张晓儒说:“我们整天训练,大家都憋足了劲,想亲手消灭敌人。”
  每天晚上行动结束后,他们都会把战利品送到山洞。
  每一次行动都很成功,让张达尧和关兴文信心大增。
  他们渴望真正的战斗,希望能把这些手榴弹扔进日伪中间,也希望能用正义的子弹,消灭光这些侵略者。
  李国新好奇地问:“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中止方案?”
  张晓儒微笑着说:“很简单,反其道而行之,用敌人的手榴弹来打敌人。”
  李国新问:“行动日期定下来没有?”
  计划是张晓儒提出来的,其他地方的游击队,也得配合淘沙村的行动。
  张晓儒想了想,说:“四天后吧。”
  四天后,日军突然发现,电话线又断了。
  他们马上派出通信兵,发现原来安放的手榴弹,竟然没有发挥作用,电话线也被剪断了。
  通信兵正要爬上电线杆检查,突然“砰”的一声大响,整个人被炸飞。
  周围站着几名伪军也死了两个,受伤三人。
  “砰砰砰砰”
  其他日伪,听到声音,下意识地趴在地上,四处胡乱射击着。
  趴在远处的关兴文,轻声对张晓儒兴奋地说:“三哥,这办法可真好。”
  他们脸上都擦了锅底黑,张达尧和关巧芸在旁边趴着。
  张晓儒透过草丛,看到了手榴弹爆炸的效果后,轻声说道:“走吧,别站起来。”
  几人慢慢缩回身子,沿着沟悄无声息地撤离。
  日伪趴在地上,等了几分钟,没有发现异常后,才惊魂未定地站起来。
  回去的路上,关巧芸问:“晓儒哥,咱们有枪有子弹,为什么不再消灭几个敌人呢?”
  张晓儒问:“用我们的枪和子弹去消灭敌人容易,还是用敌人的手榴弹消灭他们容易?”
  关巧芸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用手榴弹好。”
  张晓儒笑着说:“这就对了嘛,如果打伏击,不但要消耗子弹,搞不好还会被他们缠上。亏本的买卖,我可不做。”
  关巧芸又问:“明天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来一次?”
  张晓儒缓缓地说:“当然可以,但敌人未必还会上当。”
  果然,第二天再剪电话线后,日军也派出了通信兵,但同时还有工兵。
  看到工兵小心翼翼的拿着探测器,很快将手榴弹的拉绳剪断,远处观察的张晓儒默默叹了口气。
  关巧芸恨恨地说:“这帮鬼子太狡猾了。”
  张晓儒一脸轻松地方说:“没事,晚上启用备用计划。”
  张晓儒的备用计划很简单,只需要一根十五米的细绳就可以。
  依然是先爬上电线杆,将细绳套在手榴弹的拉绳上,打个活结。
  回到地面后,站在最远端,用力一拉,之后迅速跑离卧倒。
  三秒之后,手榴弹爆炸,基本上伤不到人。
  虽然伤不到人,却能将电话线炸断,甚至会把电线杆的上端炸掉。
  如果连续炸掉两根电线杆,还能顺便把电话线拿回去。
  晚上的爆炸,自然惊动了据点内的日伪,可他们却不敢出来。
  无论是日军还是伪军,天黑之后都不敢远离据点。
  手榴弹的爆炸,除了让他们心惊肉跳,晚上睡觉都不敢合眼外,没有其他作用。
  整个晚上,临双公路到处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
  天亮之后,日伪终于敢出动,但手榴弹也没再爆炸了。
  临双公路上的几个日军据点,都派出了部队。
  看到现场的情况后,只能气得哇哇大叫。
  早上,张晓儒带着淘沙村自卫团的人,赶到大枫树据点时,山田正雄和毛占田,已经带着人外出了。
  昨天晚上,大枫树据点辖区的电线杆,也被炸掉了两个。
  一直以来,三塘镇境内的电话线,很少遭到破坏。
  张晓儒赶紧带着自卫团的人出去,今天日本人的心情,一定很差,可得努力表现才行。
  下午,张晓儒接到通知,协助日伪拆卸手榴弹。
  原本用来对付八路的手榴弹,竟然成了他们的武器,日本人自然不干。
  张晓儒看到大枫树据点的警备小队长毛占田,好奇地问:“毛队长,八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毛占田骂道:“谁他妈知道呢?”
  不要说毛占田,就算是日本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原本将八路炸得粉身碎骨的手榴弹,怎么反成了八路破坏电话线的武器呢?
  张晓儒叹息着说:“八路这是吃一堑长一智。”


第二十九章 来意

  日伪安装手榴弹的速度快,拆手榴弹的速度也不慢。
  每个据点都分配了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把辖区内的手榴弹全部拆完。
  日伪兴师动众,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几乎出动了沿线所有军队。
  几天时间,手榴弹全部拆完,游击队也没出来割电话线。
  只是,不能为保护电话线,投入所有部队吧。
  日军为了守住公路和电话线,想出一个卑鄙无耻的办法,让沿村的村民协助联防。
  如果哪个村子的电话线出了问题,马上枪毙负责看守电话线的村民。
  八路军不是宣布,他们跟老百姓是军民鱼水情吗?看他们还讲不讲鱼水情?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办法很恶毒。
  割电话线,百姓死,不割电话线,日军通讯方便,全县所有的日军,有如一个整体。
  张晓儒接到李国新转达的命令,区分委决定,暂停对临双公路电话线破坏。
  张晓儒一脸不甘,他在得知日本人的办法后,也一直在想解决之道:“老李,真要停?”
  李国新笃定地说:“当然,不能因为割电话线,而让老百姓丢了命。我党的原则是什么?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暂且让他们得意一段时间吧,等秋收入冬后,日伪放松警惕再说。”
  张晓儒坚持着说:“我觉得,一定有办法解决的。日本人越卑鄙无耻,越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国新正色地说:“张晓儒同志,这是区里的决议,必须无条件执行!”
  他知道张晓儒鬼主意多,可正因为如此,才担心张晓儒会乱来。
  我党历来将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如果为了电话线,而导致群众牺牲,严重违背了党的原则。
  此次区里同意淘沙村搞手榴弹,是因为这个计划,不仅能破坏日军的电话线,还能解决其他游击队或民兵队的手榴弹短缺。
  但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另当别论了。
  张晓儒还是不甘心:“好吧。如果找到了解决办法呢?既能保护群众生命,又能破坏日军电话线。”
  李国新郑重其事地说:“破坏了电话线,日伪就要拿老百姓出气,保护了群众,就不能破坏电话线。就算找到了解决办法,也要先汇报,等上级研究后才能实施。”
  而且,他也觉得,张晓儒不可能找到办法。
  目前,上级首长,都在想着如何解决呢。
  既然上级有命令,张晓儒自然不能违反。
  组织上的决定,等于暂时放了张晓儒的假。
  接下来,张晓儒全身投入到了自卫团和杂货铺的事务上。
  张晓儒借着维持会长的身份,命令淘沙村十八至四十五周岁的男子,必须接受自卫团的训练。
  魏雨田承诺的十条枪已经到了,虽然都是那种“老套筒”,瞠线都快磨平。
  但用来训练,还是可以的。
  初加入自卫团的人,只练习立正、稍息、卧倒、刺枪、劈刀、冲锋,这些最基本的动作。
  这些动作看起来没什么用,可一旦遇到打仗,能让人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并且进行反击。
  自卫团轮训一百来人,不可能让他们开枪,但掌握基本的射击要领还是没问题的。
  魏雨田既然兑现承诺,张晓儒自然也不会失信,枪到的当天,他就正式宣布,王双善担任自卫团副团长。
  同时,自卫团分为两个小队,一小队的队长为关兴文,二小队的队长是张达尧。
  王双善虽然当了副团长,但在自卫团,依然还是光杆司令一个。
  自卫团除了王双善外,其余全是淘沙村人,他们自然更愿意听张晓儒。
  至少,张晓儒不会与土匪勾结。
  原本张晓儒考虑,是不是让王双善当个小队长,让张达尧或关兴文当副团长。
  后来想了想,觉得给王双善一个副职更好。
  在张家大院,张晓儒有时间,也会跟大家一起训练。
  同时,他还是自卫团当之无愧的教官。
  正当张晓儒在教大家如何瞄准时,关巧芸气喘吁吁地跑到张家大院,找到张晓儒,说:“三哥,有人找你。”
  张晓儒心里一动,不会是李国新吧?
  他把枪交给旁边的关兴文,跟着关巧芸往回走。
  抬头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是下午,李国新没道理这个时候来啊。
  他们约好傍晚接头,一来傍晚天色较暗,二来正是家家户户吃饭,准备睡觉的时间。
  李国新从外地回大云村,也需要路过淘沙村的。
  真被人发现,也不容易惹人怀疑。
  如果真是李国新的话,一准是出了大事。
  不管如何忐忑,张晓儒脸上显得很平静,随口问了一句:“谁啊?”
  关巧芸说:“镇公所的。”
  张晓儒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镇公所的人来找他,肯定是因为蒋思源的事。
  搞不好,是因为狗皮的事。
  之前蒋思源让他收购狗皮,还给了一块半银元的“高价”。
  回村后,张晓儒将价格改动了,小狗一块半,中狗一块六,大狗一块七。
  同时硬性规定,淘沙村不能养狗,必须全力以赴支持蒋思源的生意。
  为此,张晓儒第一个带头,请张达尧和关兴文兄妹吃了顿狗肉。
  张晓儒迅速跑回家,看到镇公所的交通员王朴堂,马上笑吟吟地迎了上去,顺手还拿出一包烟,小心翼翼的抽出一支,笑吟吟地说:“王兄弟,辛苦了,抽烟。”
  如果李国新在的话,一定会觉得这烟眼熟,因为还是那半包。
  王朴堂接过烟,捋了捋烟身,说:“蒋镇长让你马上去趟镇公所。”
  王朴堂个头不高,中等身材,相貌普通。
  但他有个特长,记忆力比较好,而且腿好,一天跑十个村子,什么事都没有。
  张晓儒连忙掏出火柴,划燃后护着火苗送到对方面前,随口问:“知道什么事吗?”
  王朴堂吸了口烟,随口说:“警备队的常大队长和新民会的顾问川夜濑不逢来了,好像是为了老军庄的事。”
  张晓儒忙不迭地说:“我收拾一下,马上走。”
  王朴堂突然说:“张会长,蒋镇长说了,你家酱菜不错,让再带点去。”
  张晓儒微笑着说:“没问题,等会也给王兄弟带点尝尝鲜。”
  乔子清做的酱菜,陆续可以开卖了。
  农村人一般都会做酱菜,但有条件做,并且做得这么好吃的,并不多。
  乔子清做的酱小菜甜、咸、嫩、脆,酱香浓郁,味道鲜美,吃过的人都说好。
  现在,淘沙村的酱菜,已经小有名气。
  很多人特意跑来淘沙村,就是想买点酱菜。
  原本容易烂掉,甚至得喂鸡喂鸭的蔬菜,经过乔子清一加工,群众争着要,抢着买,价格自然也很好。
  如今张晓儒的杂货铺,酱菜收入,占到全部利润的三成。
  张晓儒特意买了十几个大缸,一字摆在院子里,毕竟酱菜的品种很多,农村里的黄瓜、白菜、蒜、萝卜、辣椒、豆腐,都可以腌。
  他的要求是,酱菜的利润,要占到杂货铺的七成以上。
  王朴堂听说自己也有份,脸上露出了笑容:“多谢。”
  王朴堂是镇公所的交通员,接触蒋思源较多,对镇上的情况很了解。
  毕竟,很多事情,都需要王朴堂传递消息。
  而传递的消息,全部得记在脑子里,时间一长,王朴堂自然而然掌握了很多信息。
  “王兄弟是蒋会长的心腹,以后多多关照。”
  王朴堂自谦地说:“我算什么心腹啊,就是个递话的。但淘沙村的事情,一定放在心上。”
  张晓儒微笑着说:“多谢王兄弟。镇公所的事情,全得你传递,交通员非常重要。蒋会长能处理全镇的事情,多包你这双快腿。”
  王朴堂面带得色地说:“我没什么特长,全靠跑得快,不敢耽误蒋会长的事。”
  张晓儒的话,听在耳里很是舒服。
  到镇公所前,张晓儒已经知道了常建有和川夜濑不逢的来意,提前作好了心理准备。
  常建有并没有带日军来,而是带着原来的宣抚班长,现在的新民会顾问川夜濑不逢。
  可见,日军对老军庄的态度。
  如果日军不使用武力的话,要如何才能收服老军庄呢?
  或许,这就是常建有来三塘镇的用意。


第三十章 特色

  常建有来三塘镇,确实为老军庄而来。
  而川夜濑不逢则不一样,他是想听张晓儒介绍农村的情况。
  张晓儒是新民会成员,又年轻,对皇军也很忠诚。
  此次来三塘镇,川夜濑不逢也是想借机考验一下张晓儒。
  川夜濑不逢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虽然个子不高,但脸上总是挂着虚伪的笑容。
  这是他当宣抚班长时,留下的职业后遗症。
  与中国人打交道,多笑笑总是没错的,哪怕再生气,只要笑一笑,感觉会好很多。
  川夜濑不逢特意与张晓儒握了握手,亲切地说:“张桑,如果在各个路口设立瞭望塔,村里每日向红部汇报一次情况,再将所有电线杆保护起来,你觉得可行吗?”
  这些计划,有些是他想出来的,有些则是其他地方已经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张晓儒看了蒋思源一眼,沉吟着说:“这个……应该是很好的。”
  川夜濑不逢所说的,都是劳民伤财。
  无论是设立瞭望塔,还是定期送情报,或者将电线杆保护起来,日本人都不会出一个子。
  如果日本人愿意出钱,老百姓倒也无所谓。
  对他们来说,吃饱肚已经很奢望了,能偶尔吃一顿饱饭就很不错了。
  川夜濑不逢得意地笑着说:“八路军不是经常宣传,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吗?我们也可以有样学样,跟八路军打一场人民战争。”
  张晓儒朝蒋思源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转而奉承着说:“川夜顾问的提议非常好,以后八路绝不敢在治安区活动。”
  八路军一心群众着想,为了不让群众受累,宁愿不破坏日军的电话线。
  日军是侵略者,他们残暴不仁,怎么可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呢?
  川夜濑不逢所谓的“打一场人民战争”,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当然,日军也知道,老百姓不可能真心实意支持他们,所以只能用武力胁迫。
  川夜濑不逢说:“蒋先生,既然如此,就从三塘镇开始吧。”
  他是新民会的顾问,连县长都要听他的,决定拿三塘镇当试点,绝对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蒋思源心里早就骂娘了,要不是川夜濑不逢是日本人,恐怕已经怼上了。
  可现在,哪怕心里再不爽,脸上也只能露出“真诚”地笑容:“这是三塘镇的荣幸。”
  接下来,川夜濑不逢布置任务,各个主要路口,必须安装瞭望塔,由附近村子安排人,或者据点派人观察。
  当然,瞭望塔得各村负责制作。
  川夜濑不逢也没给标准,不低于三米就行。
  至于每天的情报,必须将村里的情报,分别送给最近的据点和镇维持会长。
  情报由村维持会长誊写,盖章生效,一日一报。
  至于保护电线杆,就是个大工程了。
  先得在电线杆周围筑上一堵砖墙,墙外再挖一圈壕沟。
  川夜濑不逢得意地说:“想想看,如果八路军要爬上电线杆,是不是比原来困难得多?”
  张晓儒微微颌道,如果电线杆砌堵墙,墙外还是壕沟,确实不好办。
  到时再想爬电线杆,得带块长木板才行。
  蒋思源突然说:“如果八路放弃电线杆怎么办?”
  川夜濑不逢没听懂,问:“放弃电线杆?”
  “比如说,他们直接向空中的电话线动手,电线杆保护得再好也没用啊。”
  川夜濑不逢一愣:“怎么动手呢?”
  蒋思源摇了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八路军狡猾得很,总会有办法的。”
  旁边的张晓儒,却听得心里一动。
  如果川夜濑不逢真要把电线杆保护起来,只能像蒋思源所说,直接向空中的电话线动手了。
  电话线离地三四米高,最低不会低于三米,最高也不会高过四米。
  这样的距离,要在地面剪断电话线,实在有点难度。
  淘沙村民兵队剪电话线,一般都是用斧头、菜刀,甚至剪刀、镰刀也用。
  但要在地面,这些都够不着啊。
  难道做把几米长的大剪刀?
  蓦然,张晓儒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川夜濑不逢缓缓地说:“这本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我们把手榴弹挂在电话线上,他们刚开始确实上当了,连续两个晚上有人受伤,甚至有人死亡。但后来,他们开始用我们的手榴弹给我们做陷阱,甚至还借机偷手榴弹。不得不说,八路军的学习能力也很强。”
  蒋思源说:“如果保护电线杆没效果怎么办?”
  砌墙、挖壕沟,不但费时,还得费力、费钱。
  给皇军做事,工匠、劳力可以由各村摊派,他一点也不担心。
  但砌墙的砖从哪里来?灰浆又从哪里来?
  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就算由村里开支,但民愤会很大,到时被戳脊梁骨的还是他。
  川夜濑不逢冷笑着说:“不试一下,怎么会知道有没有效果呢?”
  蒋思源听出了川夜濑不逢的不悦,马上缩了缩脖子,重重地甩了一句日本话:“嗨!”
  川夜濑不逢说:“张桑,等会你陪我去趟老军庄。”
  将张晓儒叫来,不仅是要让淘沙村成为一个试点,同时也想让张晓儒陪自己去老军庄。
  张晓儒不仅熟悉路线,而且他还认得老军庄的三当家宋启舟。
  张晓儒“惊喜”地说:“皇军准备消灭这股土匪了吗?”
  川夜濑不逢摇摇头:“消灭他们干什么?”
  川夜濑不逢没带一兵一卒,带着常建有和张晓儒,赤手空拳就去了老军庄。
  张晓儒真希望,路上碰到一队游击队,将他们三人抓起来。
  可惜,这是敌占区,一路上并发现异常。
  到老军庄外后,张晓儒主动亮明身份,他提出,想拜见老军庄三当家宋启舟。
  得知张晓儒来了,庄内的宋启舟一听,差点跳了起来。
  从淘沙村回来后,那里的一切,与他再无关系。
  就算想起张晓儒,也只能无声地叹口气。
  万万没想到,张晓儒竟然主动来了老军庄,这可是上天赏给他的机会啊。
  宋启舟似乎看到,张晓儒跪在自己面前求饶的情景。


第三十一章 激化

  宋启舟觉得,张晓儒看到自己时,应该害怕得发抖才对。
  毕竟,这是自己的地盘。
  然而,两人四目相对时,宋启舟并没看出张晓儒的胆怯。
  张晓儒不卑不亢地笑了笑,双手抱拳拱了拱手:“宋队长别来无恙。”
  宋启舟冷冷地说:“听说张远明一死,你就成了维持会长?还把自卫队升级为自卫团了?”
  淘沙村的事情,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张远明一死,自己走后,好处全部张晓儒占了。
  张晓儒笑了笑:“多谢三当家的给机会,不知三当家腿伤可痊愈?”
  从某方面讲,他们确实为自己让了路。
  张远明不死,张晓儒肯定当不了维持会长。
  当然,宋启舟如果还留在淘沙村,张晓儒会想办法把他赶下台。
  宋启舟一听,脸色顿时一变,张晓儒的话,令他很不舒服。
  特别是张晓儒说到“腿伤”,更像是当面打他的脸。
  张晓儒刚回村的当天晚上,宋启舟为了给张晓儒一个教训,一个人潜入他家。
  结果,刚跳进院子,就挨了一记闷棍,腿差点折了。
  这是宋启舟的奇耻大辱,他都没敢跟别人说,对外只承认,自己“不小心”晚上摔了一跤,结果在床上躺了好多天。
  宋启舟脸色一变,冷着脸说:“你们来,是为何事?”
  张晓儒马上笑着说:“我给三当家的介绍,这位是双棠县新民会的顾问,川夜濑不逢太君,这位是警备队的常建有大队长。”
  张晓儒知道,川夜濑不逢来老军庄,自然不会为陈拯民一案。
  陈拯民死在老军庄手里,只是一个由头,他的真正来意,应该是收编这支土匪武装。
  张晓儒刺激宋启舟,也是想激起他的一点血性。
  如果土匪真被招安,祖宗十八代的脸,都被他们丢光了。
  宋启舟是听过常建有大名的,在淘沙村时,他也算常建有的手下。
  “常大队长好。”
  常建有问:“大当家和二当家在吧?”
  宋启舟只是老军庄的三当家,上面自然还有个二当家和大当家。
  常建有虽然是警备队大队长,但本质上跟宋启舟是一类人。
  川夜濑不逢之所以让常建有一起来,也是想让他现身说法。
  跟着日本人,不但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还不用担心被围剿。
  “诸位请吧,大当家和二当家已经在里面相迎。”
  他可以鄙视张晓儒,但川夜濑不逢是日本人,如今双棠县是日本人的天下,老军庄也不敢得罪日本人。
  至于常建有的凶名,宋启舟之前也是听说过的。
  他暗暗奇怪,不知道川夜濑不逢和常建有来老军庄有何目的。
  老军庄里有栋最好的两进院子,正是土匪的老巢。
  宋启舟领着他们到大厅时,老军庄的二当家刁骏、大当家智秀清,已经在等候。
  二当家刁骏又干又瘦,个子也不高,两只小眼睛不时闪烁着恶毒的目光。
  当他见到常建有时,眼中突然露出异样的色彩。
  张晓儒在旁边看到,两人目光接触了一会,才缓缓分开。
  大当家智秀清,则完全相反,又高又壮,两眼炯炯有神,满脸的络腮胡须。
  一开口,声音洪亮,振得人阵阵耳鸣。
  双方坐在大厅,智秀清和川夜濑不逢坐在上首,其余人分坐两侧。
  智秀清并没有刻意放大声音,但整个大厅都回荡着他的声音:“不知几位来我老军庄有何贵干?”
  川夜濑不逢微笑着说:“智大当家,皇军到双棠县一年了,不知老军庄有何打算?”
  智秀清哈哈一笑:“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呗。”
  川夜濑不逢一开口,他就知道对方的来意。
  原来日军想收编老军庄,之前中央军也派人来过,但智秀清没有动心。
  无论是日军、中央军还是八路军,智秀清都不想参加。
  当土匪多逍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乱世,手里有人有枪,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被招安,搞不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常建有冷冷地说:“既然井水不犯河水,为何要杀我的人?”
  川夜濑不逢想招安老军庄的土匪,而常建有倒希望,借着日本人的手,把老军庄给铲了。
  此次来老军庄,由川夜濑不逢唱红脸,他来唱白脸。
  智秀清诧异地问:“杀你的人?什么时候的事?”
  老军庄的人虽然无法无天,但还不至于跟警备队作对。
  常建有冷笑着说:“大当家的就别装了,半个多月前,七里沟。想起来了吧?”
  智秀清的反应,令他很是反感。
  智秀清一头雾水,转头望向刁骏和宋启舟:“七里沟?”
  刁骏和宋启舟都轻轻摇了摇头,他们在七里沟里也劫过道,但从来没动过警备队的人。
  老军庄的土匪再厉害,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与警备队作对。
  智秀清缓缓地说:“我们在七里沟劫过道,但没杀过人,更没杀过警备队的人。”
  常建有的脸原本就是黑,一发怒,更是又黑又紫,像腌好的酱菜一样:“几位把我当傻子耍吗?”
  宋启舟脾气也不好,马上怼了回去:“没有就是没有,我们还骗你不成?”
  常建有一脸鄙夷地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做了不敢承认,老军庄就是这样的好汉?”
  张晓儒坐常建有下首,看着他们狗咬狗,心里说不出的痛快。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会不会是下面的人做的,没有汇报呢?”
  宋启舟看到张晓儒心里就不爽,见他说话,更是跳了起来:“放你娘的狗屁!”
  张晓儒冷冷地说:“宋老三,你说话小心点。先不说老军庄有没有杀警备队的人,你们在淘沙村杀人放火总是事实吧?淘沙村是皇军治下的模范村,又是张翻译的家乡,你们抢钱也就够了,用得着把人全杀光吗?”
  宋启舟一滞:“此事与你无关!”
  张晓儒冷冷地问:“大当家的,我想问问,老军庄为何劫财之后还要灭口?你们这样做,就不怕遭天谴吗?”


第三十二章 好感

  张晓儒的话,让智秀清不好回答,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宋启舟潜伏在淘沙村当自卫队长,确实是觊觎张远明的钱财。
  宋启舟淡淡地说:“很简单,张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