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举动,“震慑”了全县所有的八路军探子!
  很多人当然知道,李云生不可能是八路军,更不可能为游击队做事,这一切只不过是特务队想找人顶包罢了。
  可这种话,只能私底下说说,谁敢为李云生讨公道?
  当然,一个李云生,并不能阻止所有的汉奸。两天后的晚上,东李高村的维持会长李勋令,亲自跑到县城报告,东李高村有共产党活动。
  水泉村的行动,给特务队沉重打击。接到李勋令的报告,董彪不敢作主,跑到在水一方向常建有报告。
  水泉村的行动,给特务队沉重打击,董彪与死神擦肩而过,这几天晚上都不敢出门。一想到要离开县城,去八里之外的东李高村,心里就打鼓。
  除了董彪,特务队其他人,也都不想晚上离开县城。
  以前共产党开会,最多就是扑空,共产党很少会带武器。可水泉村的游击队,又是枪又是手榴弹,一次投了十几枚手榴弹。
  晚上不比白天,打人打了黑枪,都不知道枪从哪里打来的。
  董彪见常建有沉吟不语,说:“大队长,我看这个李勋令就是存心不良,把他轰走算了。”
  常建有比董彪处理得更有智慧:“如果真有共产党呢?仔细问清楚,如果消息确实可靠,天亮后再行动。”
  特务队如果怕了游击队,说出去不是让人笑话吗?明天再行动,游击队必然跑了,到时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这让旁边的张晓儒很郁闷,三排已经作好一切准备,难道要让他们白忙一场吗?
  张晓儒问:“科长,东李高村今天晚上有共产党,为何不行动呢?”
  常建有不满地瞪了张晓儒一眼:“水泉村的教训你忘啦?”
  水泉村距离县城才三里,而东李高村距离县城有八里,一旦遭遇意外,谁来救?就算有人来救,黄花菜也凉了。
  特务队总共才这么多点,如果都损失了,还怎么抓共产党:
  张晓儒提议:“我们不去,可以让宪兵队行动嘛。如果皇军能出动,再多的八路也不足为虑。”
  常建有摇了摇头:“到时候宪兵队还不是让我们参加?”
  张晓儒笃定地说:“科长,我来调查科,寸功未立,如果宪兵队让我们参加,由我带着孟民生的人去一趟就是。”
  常建有惊诧地说:“你不怕?”
  张晓儒笑着说:“我怎么会怕共产党呢?他们应该怕我才对嘛。”
  张晓儒的话,让常建有汗颜,他也很想跟张晓儒一样,可如果只带半个班,他还真不敢。
  常建有阴险毒辣杀人如麻,但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也担心有朝一日会死在别人手里。死在他手里的共产党,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落到共产党死里,肯定活不成。
  黄贵德笑着说:“晓儒,你可不能出事,我还等你跟你打麻将呢。”
  张晓儒答:“就为了陪县长打麻将,我也不敢出事。”
  情报上报宪兵队后,山本常夫决定,派一个分队的宪兵去东李高村抓人。
  张晓儒担忧地说:“山本队长,一个分队的皇军够么?要不要派个小队?最好能派个中队。再让警备队派个中队就更稳妥了。”
  山本常夫不满地说:“张桑,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小了?上次特务队在水泉村遇袭,是因为李云生是八路军的人,这次东李高村维持会长亲自送的情报,肯定错不了。”
  张晓儒解释:“如果真的遇到游击队,不想错过机会罢了。”
  山本常夫笃定地说:“大日本皇军战无不胜,一个分队足够消灭游击队的了。”
  张晓儒没想到宪兵队带队的,竟然是上杉英勇,他高兴地说:“上杉君,没想到是你。”
  上杉英勇调回县城后,没有到新民会参事室,而是回了宪兵队。刘子珍也没进新民会,或许被上杉英勇金屋藏娇。
  上杉英勇亲切地说:“是啊,张桑,我们又见面了。”
  张晓儒坚定地说:“今天晚上,一定要让那些共产党,知道我们的厉害!”
  上杉英勇问:“东李高村那个报信的人来了吧?”
  张晓儒说:“来了,他叫李勋令,是东李高村维持会的会长。为了保密,亲自来县城报告。”
  上杉英勇用汉语问:“李桑,你的情报可靠吗?”
  李勋令笃定地说:“可靠,我看到他们在开会,外面还有人背着枪站岗。”
  上杉英勇说道:“哟西,你的前面带路。”
  离开县城后,孟民生走到张晓儒身边,轻声问:“张大队,咱们这么点人,能是游击队的对手吗?”
  张晓儒轻声叮嘱道:“咱们到了县里,不表现好点怎么办?告诉兄弟们,都给我眼睛睁大点。”
  这次行动,上杉英勇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让人点火把,而是带了几个手电。火把隔着几里就能看清,那么是照路,而是给游击队当活靶子。
  张晓儒突然问:“李勋令,距离东李高村还有多远?”
  李勋令忙不迭地说:“报告张队长,还有两里多地,过了前面那个岭就,拐个弯就到了。”
  张晓儒突然大声说:“等等,前面有个岭?”
  今天晚上的行动,是张晓儒亲自布置的,他与关巧芸考虑了很多种可能性。
  比如说,如果日军出动大部队怎么办?如果还是特务队加警备队办?如果特务队不出动,又怎么办?或者日伪只出派一支小部队,又要如何应付?
  ps:推荐一部不错的谍战小说《谍踪》:法医林江北阴差阳错穿越到民国,成为统特工。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追杀日本间谍,帮助地下组织,在这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谱写出一曲中华男儿的热血传奇!


第二百八十一章 如出一辙

  张晓儒与上杉英勇商量,先去侦察一下。游击队如果伏击,很有可能就在前面的山岭上。
  张晓儒特意用日语说:“游击队如果想伏击我们,前面是最佳地点。上杉君,为安全起见,我愿带特务队的人探路,我们过去后,没有问题,你再率领皇军过来。这样就能确保万无一失,如果我们遭到袭击,你们正好可以抄他们的后路。”
  这种话,如果被孟民生等人听到,心里自然不舒服。但听在日军耳中,却觉得张晓儒真是大日本帝国的朋友。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愿意两肋插刀。
  上杉英勇满意地说:“哟西。”
  张晓儒打着手电,一马当先,带着姜起群的半个班,朝着东李高村走去。快到山岭时,张晓儒手里的手电筒,突然熄了一下,又立马亮了起来。没一下,又熄了,他拍了拍手电,手电才再次亮。
  张晓儒重重地挥了挥手电,咒骂道:“什么鬼手电筒。”
  埋伏在山岭的关巧芸,早就发现了这支队伍,但她不知道这支队伍的情况。对方的手电筒只有几只,可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大股日伪呢?
  她决定,按照最保守的计划,只让二班每人扔一颗手榴弹。
  然而,对面的灯光,突然灭了两下,而且第二次间隔的时间还较长,她马上知道,张晓儒到了,还亲自给她发了信号。
  张晓儒的信号是告诉她,敌人不多,可以战斗。
  关巧芸迅速下了命令:“把二班调上来,放过前面的敌人,只打后面的。”
  张晓儒快走到山岭时,也突然下命令:“加快速度。”
  这个命令一下,整支队伍陡然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紧的,生怕山岭上会丢了一枚手榴弹。
  那些土八路,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那么多手榴弹,难道手榴弹不用钱的吗?一枚手榴弹的有效杀伤半径能达到十米以上,他们这几个人,只要几枚手榴弹就行。
  走过山岭,拐过前面的弯后,所有人才松了口气。
  张晓儒轻吁了口气,说:“看样子今天没事。”
  李勋令奉承着说:“张队长,共产党没这么聪明,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你们今天晚上会神兵天降。”
  张晓儒轻笑着说:“看样子今天晚上你发财是发定了。”
  李勋令谦逊地说:“我主要是想替皇军效劳,发不发财无所谓。”
  李勋令的话还没落音,突然山岭那边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砰!砰!砰!”
  “啪啪啪!啪啪!砰!哒!”
  清脆的枪声和剧烈的爆炸声,让他们面面相觑。
  还是张晓儒最先醒悟过来,他大喝一声:“杀回去!”
  孟民生等人一愣,可是看到张晓儒已经提着走走,他们自然不敢犹豫。打仗只要当官的不怕死,手下人自然也会向上冲。
  拐过弯,张晓儒抬手就是两枪,他也不管子弹能不能打这么远,先开枪壮下胆再说。
  等张晓儒带着人回去,游击队已经撤退。
  张晓儒大声呼喊:“上杉君!”
  他与上杉英勇关系不错,如果上杉英勇死了,真是一大损失。当然,如果上杉英勇死了,张晓儒还是很高兴的。
  远处传来上杉英勇微弱的声音:“张桑。”
  张晓儒大喜过望:“上杉君,没事吧?”
  上杉英勇的后背满是血迹,他被弹片击伤。张晓儒让李勋令回村找骡车,将受伤的日军送回县城。
  死了的日军,也装在车上,张晓儒特意数了一下,死了两个,重伤两人,轻伤三人。
  这次的情况,与水泉村几乎如出一辙。张晓儒将李勋令带到上杉英勇面前,愤怒的上杉英勇,掏出他的南部十四式,忍着背上的伤痛,连开三枪,当场枪毙了李勋令。
  张晓儒见李勋令已经死透,这才劝道:“上杉君,不要为这样的人气坏了身子,先回去治伤吧。”
  虽然满身疲惫,但回去的速度却很快,特别是特务队的人,恨不得能长对翅膀飞回去。
  今天晚上,他们逃过一劫,以后对晚上出来必然会有心理阴影。
  常建有接到张晓儒的报告后,重重叹了口气:“原本我以为,你亲自带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张晓儒擦了擦脸上的汗:“还好,兄弟们都平安回来了。”
  常建有叹了口气:“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张晓儒突然提议:“科长,特务队人手不够,是不是再多警备队调点人过来?”
  常建有摇了摇头:“警备队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增加人员,哪还能抽调?”
  日军占领双棠县初期,人数是警备队的两倍,随着日军不断被抽调,双方的人数明显发生变化,目前警备队与日军人数相等。
  而一零八旅团多次命令常建有,要不断扩军,警备队最终要达到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人数。
  张晓儒心有余悸地说:“这些游击队的战斗力,很像是八路军的正规军。”
  常建有缓缓地说:“三塘镇不是有个自卫团么?还请日本人训练过,可以让他们进警备队,到时候再从警备队抽调有经验的人来特务队更是。”
  张晓儒苦着脸说:“已经调了孟民生的一班,再调人,三塘镇的治安怎么办?”
  常建有不以为然地说:“三塘镇自卫团的人手不够,再从下面的村要人嘛。”
  张晓儒问:“从三塘镇调来的人,能不能留几个到特务队?”
  常建有随口说:“这事你看着办就是。”
  第二天中午,张晓儒请差事局的局长周宏伟吃饭。
  张晓儒给周宏伟倒了杯酒,诚恳地说:“周局长,到县城几天了,一直抽不开身,今天才单独请你。”
  周宏伟问:“新官上任,忙是应该的。听说昨天晚上,你们在东李高村,又遭到了游击队伏击?”
  张晓儒叹息着说:“是啊,这游击队的火力真是不差,不但枪多子弹多,他娘的手榴弹也多。乌七八黑的,一阵手榴弹丢过来,能捡回条枪真是不容易。”


第二百八十二章 扶持

  张晓儒请周宏伟吃饭,自然不是为了谈游击队的事。很快,张晓儒的话题,就转到了特务队的工作。
  张晓儒叹息着说:“特务队这次损失挺大,只能增加人员。要不然,会影响以后的行动。”
  周宏伟安慰道:“特务队不是战斗部队,行动失败也怪不得你们。特务队与警备队是一家,增加人手也是从警备队调吧?”
  张晓儒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一脸愁容地说:“是啊。但警备队的人,也不是想调就能调的。常科长已经说了,从警备队调多少人,就得给警备队补充多少人。这次,三塘镇自卫团又要给警备队输血了。”
  周宏伟心里一动,给张晓儒加满了酒:“这说明常大队长信任你嘛,三塘镇自卫团如果训练有素,警备队调人,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张晓儒又喝了杯酒:“三塘镇自卫团,都是我的乡邻,这种局势让他们进警备队,与八路军游击队作战,实在于心不忍啊。”
  张晓儒的话,让周宏伟动了心思,陈国录可是三塘镇自卫团的团长。周宏伟一直认为,三塘镇自卫团,肯定有不少双棠组行动队的队员。
  听了张晓儒的话,周宏伟没有吃饭的心思,推说还有公务要处理,匆忙结束了饭局。
  下午,周宏伟就去了趟三塘镇,表面上是为了差事局的公事,实际上是与陈国录商量,趁着这次机会调到县城。
  得知周宏伟去了三塘镇,张晓儒无声地笑了,他相信,周宏伟会想办法把陈国录调到县城。
  当初调陈国录到大枫树据点,再从大枫树据点调三塘镇自卫团,陈国录与魏雨田合作“默契”。这次陈国录想调县城,周宏伟也得出点血才行。
  三塘镇的事情,张晓儒觉得可以全部交给张达尧,有陈景文、陈光华等人的配合,三塘镇的工作不会出差错。
  陈国录心思慎密,张晓儒其实早想调他到特务队,只是三塘特务队摊子太小,陈国录不适宜去任职。
  张晓儒下午也没闲着,买了点水果,去了县城的陆军医院。到上杉英勇的病房,却被门口的宪兵挡住,告之山本常夫在里面。
  张晓儒自然不能强闯,只能在外面等待。
  山本常夫带宪兵来医院,只是想单独跟上杉英勇谈话。水泉村和东李高村两次袭击,皇军和警备队损失惨重,山本常夫不得不调查。
  游击队的战斗力,突然变得强大,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游击队的情报,为何会这么准确?
  那些告密的中国人,真是八路军的探子吗?
  水泉村事件,皇军没有参加,是董彪带队,两个班的警备队配合,而东李高村抓捕共产党,上杉英勇带了一个分队的宪兵参加,可两死五伤,其中两个重伤的,很有可能将直接退役,算是减员了。
  最让山本常夫郁闷的是,这次的事件,中国人完好无损,死伤的都是大日本帝国的英勇士兵。
  山本常夫沉声问:“上杉君,你仔细回忆整个过程,有没有可疑之处?”
  上杉英勇笃定地说:“没有。”
  山本常夫低声怒吼:“那你们是怎么进的游击队包围圈?”
  上杉英勇惭愧无地:“轻敌了,没想到游击队会故伎重演。出发前,张晓儒跟我建议,要调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的皇军。当时我以为他太过小心,没想到……”
  “张晓儒的表现怎么样?”
  “很勇敢,很忠诚。当时他已经预感,前面可能有危险,带着特务队先去探路。我们遇袭时,他又率队第一时间返回。”
  上杉英勇觉得自己评价很中肯,能主动提出探路,说明他很勇敢。皇军遇袭时,其他中国人早就恨不得爹妈少生了两条腿,而张晓儒却毅然决然率队杀了回来。
  上杉英勇相信,要不是张晓儒,自己还能活着回来?
  山本常夫喃喃地说:“我们的对手,越来越厉害了。”
  上杉英勇建议:“山本君,我觉得特务队的常建有,实在无能之极。我们应该大力扶持张晓儒,这个人很值得信任,而且真心为皇军考虑。”
  张晓儒在三塘镇时,还是干得很出色的。游击队从来没这么猖狂过,特务队更是没被袭击过。
  当然,上杉英勇并没有说张晓儒的能力,在他看来,张晓儒的能力一般,有的时候也会干一些糊涂事。可是,张晓儒对皇军真的很忠诚。这次东李高村之行,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能力和忠诚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选择忠诚。
  山本常夫点了点头:“我会考虑的。”
  日军刚占领双棠县时,常建有就主动投靠,当时他对抗日分子,确实是能下狠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建有的性子也慢慢变了。
  山本常夫出来的时候,看到张晓儒站在外面,将他叫了进去,三人在病房又开了个小会。
  张晓儒一脸惭愧地说:“山本队长,这次我没能保护好上杉君,真是罪该万死。”
  山本常夫缓缓地说:“此事也不能完全怪你。”
  张晓儒一脸的愧疚:“我还是万分难安,如果可以,真想跟上杉君交换,如果受伤的人是我,那该多好。”
  山本常夫问:“对这次的事件,你有什么想法?”
  张晓儒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情报员,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那些维持会长,不少都是两面派。只要他们完成皇军征粮征款的任务就行了,消灭抗日分子,还得靠我们。”
  山本常夫满意地说:“这个想法很不错。”
  张晓儒又说道:“游击队尝了甜头,估计还会有下次。如果我们再接到类似的情报,可以兵分两路,派小股部队正面出击,另外大队人马,绕过去包抄。不把这支游击队消灭,以后双棠县将永无宁日!”
  山本常夫对张晓儒的建议很欣赏:“哟西。”
  如果这次东李高村的战斗,能兵分两路,游击队还能得逞吗?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根手指

  周宏伟第二天才回县城,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陈国录。昨天晚上,两人在三塘镇谈了一晚。
  虽然没接到张晓儒的命令,但陈国录一听周宏伟的意思,马上知道该如何配合。他告诉周宏伟,想让张晓儒把自己调到县城,只有一个办法:出钱。
  能用钱解决的事,对周宏伟来说都不算事。相比把行动队调到县城,付出一点钱,真不算什么。
  到县城时,快中午了,张晓儒看到陈国录很高兴,请他中午一起吃饭。
  陈国录看了看四周,这才轻声说:“周宏伟的意思,是想让我进特务队。其他同志,进警备队也行。当然,如果他们能进特务队就更好了。”
  张晓儒轻轻摇了摇头:“全部进特务队那怎么行?常建有不会允许,也不利于你们的行动。”
  陈国录惊喜地说:“我们可以进特务队?”
  周宏伟告诉他,镇自卫团的人,只能进警备队。特务队新增人员,从警备队调。他不知道张晓儒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才跟着周宏伟一起来县城。
  张晓儒微笑着说:“昨天我去了趟医院,见到了山本常夫。他们觉得,我在特务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得知特务队要从三塘镇调人后,让我挑选一部分人员进特务队。”
  这是日本人对他的扶持,张晓儒是特务队的副队长,目前只有孟民生的半个班,勉强算张晓儒的人。
  事实上,孟民生的一班,也是原来警备队出去的。如果从三塘镇自卫团调人,或者从淘沙村自卫团调人,那些人是张晓儒是乡亲,是他的班底。
  有了这些人,张晓儒在特务队才算站稳脚根,以后才有与常建有分庭抗礼的实力。
  如果日本人知道,张晓儒才是最大的抗日分子,这些人都是八路军游击队,恐怕会一头撞死。
  陈国录高兴地说:“太好了,周宏伟这下应该更愿意出钱!”
  当初他与张晓儒配合,一次又一次的坑了魏雨田。现在,该轮到周宏伟了。
  张晓儒微笑道:“他们有得是经费,不拿白不拿。”
  随后,陈国录向周宏伟汇报,张晓儒也愿意放几个三塘镇的人进特务队,但需要“活动”。
  周宏伟沉吟道:“只要能进一个,都是巨大的胜利。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进特务队!”
  陈国录问:“我也问了,大概要多少钱活动,他没说话,只是伸出三根手指头。组座,这是什么意思?”
  周宏伟脸色一变:“三指手指头?”
  陈国录试探着问:“是不是三百元的意思?”
  周宏伟苦笑道:“这哪是三百元啊,估计得三根金条。”
  张晓儒虽是调查科副科长,但毕竟初来乍到,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
  陈国录随口说:“如果能进十个人,倒也划算。”
  周宏伟摇摇头:“就算张晓儒是调查科的副科长,要弄十个人进去也很难。常建有那关,不是这么容易过的。”
  他也知道,张晓儒要这三根金条,并非要装进口袋。陈国录是淘沙村人,他进了特务队,对张晓儒也有好处。不要说陈国录进特务,镇自卫团随便哪个进了特务队,张晓儒都会满意。
  陈国录建议:“组座,我觉得,不管特务队能进几个人,哪怕进一个,也是好的。至于警备队那边,估计至少会有一个班。另外,我想在县城,再安排一个班左右的队员潜伏下来。”
  周宏伟眼睛一亮:“对,我们应该有专门的行动人员。”
  陈国录想得很周到,行动队的人除了进特务队和警备队外,还得有随时可以行动的队员。特务队也好,警备队也罢,很难随时行动。
  陈国录说:“只是这些人要在县城潜伏,还得组座想办法。”
  周宏伟问:“你准备安排多少人?”
  陈国录说:“听组座安排。”
  周宏伟说:“至少十个人,具体如何安排,到时再商议。”
  晚上,周宏伟主动约张晓儒吃饭。张晓儒明白他的意思,没有拒绝。
  周宏伟诚恳地说:“张兄弟,昨天中午没喝尽兴,今天晚上好好喝一杯,不醉不归。”
  张晓儒给周宏伟倒了杯酒,随口问:“差事局在三塘镇的办公地点,应该建得差不多了吧?”
  周宏伟拱了拱手,诚恳地说:“多谢张兄弟,这么大的地方,能放几百辆差车呢。”
  张晓儒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你们需要的地方大嘛。”
  周宏伟突然说:“昨天我跟陈国录说起了,县里准备从自卫团调人的消息,他今天跟我来了,你们见了面吧?”
  张晓儒放下酒杯,叹了口气:“是啊,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我有意将他带到特务队。可常科长只想从警备队调人,要让他改口,可不容易啊。”
  周宏伟语重心长地说:“我劝你,还是要安排几个人到特务队。手下没有个信得过的,那怎么行呢?”
  张晓儒叹道:“我也想,但让常科长改变主意,让宪兵队的山本队长点头,没点真金白银怎么行?”
  周宏伟随口说:“不就是进个人么?常建有也不会太为难吧?”
  张晓儒苦笑着说:“如果要进人,就得安排陈国录。不说安排个队长,至少得当个副队长吧?没有几根金条能行?”
  周宏伟掩饰不住内心地惊喜,说:“那就让陈国录出点嘛,我想他也愿意出这笔钱。”
  张晓儒说:“他能有几个钱?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以后再想办法,来,走一个。”
  晚上,张晓儒回到家,没过多久,陈国录就找上门来了,他给张晓儒带来了三根金条。
  张晓儒拿着金条在手里摆弄着:“关巧芸准备在县城开家客栈,你的四排,准备用什么作掩护?先说好,开饭店和酱菜馆都不行。”
  陈国录笑着说:“咱们的人,哪会开店做生意?我看,开个车马行,有周宏伟罩着,不愁没有生意。”
  张晓儒点了点头:“这主意不错,也很适合你们的实际情况。”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运用人员

  关巧芸带领三排开客栈,陈国录带领四排办车马行,不管赚不赚钱,同志们都会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陈国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张大哥,我们与关巧芸,以后怎么联系?”
  四排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除了是有镇自卫团作为掩护外,还有军统双棠组行动队的身份。这个身份,关巧芸是不知道的。
  在三塘镇时,他们可以公开见面。可到了县城,关巧芸的身份要隐蔽,他如果进了特务队,身份敏感,再与关巧芸见面,就要惹人注意了。
  张晓儒缓缓地说:“你们一般情况下不能联系,你在军统的身份,是机密,关巧芸也不能知道。”
  这是组织原则,不该知道的,就不能知道。
  陈国录轻声说:“这次到了县城,恐怕得给周宏伟提供一份名单才行了。”
  之前为了保密,他向周宏伟提出,周宏伟只能通过他,给行动下达命令。
  张晓儒叮嘱道:“名单可以给周宏伟,但一定要保密。行动队除了与周宏伟接触外,依然要对其他人保密。其他可能会有意见,但你的人多,只要坚持,周宏伟会同意的。”
  陈国录点了点头:“好。”
  张晓儒微笑着说:“双棠组应该不超过十个人,有你们的加入,一跃而为晋东南最大的组织。我想,周宏伟也一定会很高兴。”
  陈国录说:“据说,晋东南站的站长乔材伽,近期会来一趟,接见我们行动队。”
  五十多人的行动,不要说双棠组,恐怕整个晋东南站都是少见的。
  张晓儒叮嘱道:“乔材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务,一定要小心应付。”
  张晓儒第二天去见了关巧芸,给她带去了三根金条。这是周宏伟托陈国录带来的金条,正好给关巧芸开客栈。
  张晓儒把金条递给她:“这三根金条,再加上你从郭庄徐三林处缴获的三百大洋,开间客栈绰绰有余了。”
  关巧芸拿着金条,仔细看着:“这就是金条?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呢。”
  张晓儒说:“别看了,赶紧租地方办事,一个月之内要把客栈办好。”
  关巧芸笃定地说:“有了钱,一个月肯定能办好。”
  张晓儒说:“郭庄的徐三林、水泉村的李云生、东李高村的李勋令,三个汉奸,不是死在我们手里,就是死在日本人手里。特务队和宪兵队也损失惨重,这为我们在周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巧芸说:“我们在周围活动,群众都很欢迎呢。”
  她现在的名声很大,只要说是女八路的部队,群众主动配合三排的工作。
  张晓儒叮嘱道:“我们要在县城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安排侦察员,只要日伪出动,要第一时间报告。别看这些情报,很多时候能起很大的作用。”
  关巧芸说:“你的意思,将县城周围的村子,全部发动起来,监视着日伪的一举一动。”
  张晓儒说:“对。还记得几个月前,县委的干部,给县城周围群众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拔烟苗么?事实证明,群众的觉悟还是有的,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他们都会成为抗日的一员。甚至,我们的队伍,也能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