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兄弟,有件事得麻烦你才行。”
  张晓儒不置可否地说:“先说说看,镇上现在的事就麻烦得很。”
  “我得去趟青树镇拿笔款子,能不能让王双善带两个人护送一下?”
  张晓儒面临难色:“这个……”
  傻子也知道,魏雨田这个时候要带两个人是什么意思。
  昨天晚上没封锁前不跑,大白天又要跑出去,不是折腾吗?
  魏雨田低声说:“放心,绝对不会亏待兄弟。”
  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张晓儒什么话都好说。
  张晓儒苦笑着说:“你什么时候亏待过我?只是昨天晚上蒋会长遇袭,全镇都在查凶手,哪派得出人手呢?”
  魏雨田拿出一沓钱,迅速塞到张晓儒口袋里:“别人没办法,你还没办法?”
  张晓儒沉吟半晌:“这样吧,等会我去趟县城,让王双善带两个人跟着。”
  不管如何,他们总是抗日的,就算不给好处,张晓儒也会暗中相助。
  出镇后,王双善带着两个帽围放下来的战士,陪着魏雨田去了青树镇方向。
  张晓儒骑着自行车,竟然去了县城,他先去了日军的军医院,见到了已经动完手术的蒋思源。
  张晓儒走进病房,看到蒋思源后,满脸关切地问:“会长无大碍吧?”
  蒋思源看到是张晓儒,身子没办法动弹,叹了口气,苦笑着说:“子弹取出来了,估计死不了。”
  张晓儒一脸庆幸:“没中要害就好,很快就能康复。”
  蒋思源唉叹道:“菩萨保佑,肩膀上的子弹如果再往下两寸,就见不到我啦。”
  张晓儒问:“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
  蒋思源冷哼着说:“徐国臣不是说了吗?翻墙入户,像土匪作派,估计是抗日游击总队干的。”
  张晓儒气愤地说:“什么抗日游击总队?还是一伙土匪,宋启舟当初洗劫张远明家,这笔账还没跟他算呢。”
  蒋思源叹息着说:“宋启舟狡猾得很,怕是难得抓到。”
  张晓儒安慰着说:“徐队长正在全镇严查,等你回去后,肯定抓到了。”
  蒋思源眼中露出惧意:“我没打算再回去了。”
  他不回去,也是为了保命。
  他是新民会长,谁都把他当成最大的汉奸。
  张晓儒问:“你不回去,皇军会同意吗?”
  蒋思源说:“有什么不能同意的?不是有你吗?我受了伤,在县城修养几个月不算过分吧?三塘镇的事情,得辛苦你代劳。”
  张晓儒“惶恐不安”地说:“这怎么行呢?我无德无才,恐怕难以胜任。”
  听到蒋思源这话时,他差点跳了起来,蒋思源真是知他心意,主动给他加担子。
  张晓儒现在是日军翻译,又是特务队副队长,如果让他负责三塘镇新民会,他在三塘镇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蒋思源缓缓地说:“我已经向秋田义雄太君汇报,他也同意了。”
  川夜濑不逢死在西村后,日本人很快给新民会派来这个叫秋田义雄的新顾问。
  秋田义雄原来在宪兵队特高课待过,精通情报业务,又熟悉双棠县的情况,甚至还能说几句双棠县的土话,是个真正的中国通。
  走出病房后,张晓儒的大脑迅速思考着。
  医院的人很多,张晓儒走得很慢,离开医院后,去了新民会。
  张晓儒是新民会调查科的临时雇员,到了县城,自然得向常建有汇报工作。
  而且,他也要验证蒋思源的话,他现在已经在考虑,如何利用三塘镇新民会长的便利,为党工作了。
  常建有问:“袭击蒋思源的凶手找到了没有?”
  张晓儒摇了摇头:“还没有,估计已经跑了。”
  事实上,今天上午宋启舟和盛贤勇已经离开了三塘镇。
  虽然他们将帽围放下了,包住了脸颊,但张晓儒目光锐利,岂能瞒得过他呢?
  常建有叹息着说:“特务队的反应太慢。”
  张晓儒问:“谁也没想到,他们会袭击蒋思源。科长,蒋思源不愿回三塘镇,新民会的工作怎么办?”
  “他应该跟你说了吧,暂时由你主持三塘镇新民会的工作。走,我带你去见见秋田顾问。”


第一百零六章 表态

  秋田义雄个子不高,看上去很精壮,眼睛不大,盯着人看的时候,眼中射出的冷光让人心里发慌。
  张晓儒用日语恭敬地说:“秋田先生好。”
  秋田义雄见张晓儒可以说日语,而且说得很标准,脸色顿时缓和下来:“哟西。”
  张晓儒谦逊地说:“在下张晓儒,在三塘镇红部担任翻译,每日勤学日语,不敢丝毫懈怠。”
  秋田义雄点了点头,缓缓地说:“蒋思源受伤后不敢再回三塘镇了,如果让你担任三塘镇新民会长,要如何宣传东亚共荣,让老百姓服从皇军呢?”
  他对蒋思源很失望,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通病:怕死。
  张晓儒缓缓地说:“中国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有吃有穿有房住就可以。哪怕吃的不好,穿的不暖,房子也小。只要他们饿不死,冻不病,就不会反抗。”
  如果放在四年前,这一套确实可以,但现在群众的觉悟都高了。
  群众早就知道,为什么要打东洋鬼子,更加知道,只要赶走小日本,他们才有好日子。
  秋田义雄微微颌首:“哟西,不饿肚子,确实比什么宣传都好。你准备怎么做呢?”
  只是,在日本占领区,能做到不让中国老百姓饿肚子吗?
  张晓儒缓缓地说:“如果我在镇上主持新民会,将以新民会的名义,办一家榨油厂、斗铺,再开家药店和布店。”
  年前日军的扫荡,根据地出现了很多无吃无穿无房的三无人员。
  县委为救济遭受日军蹂躏村庄的难民,征得党员同意,拟出共同遵守的“三凡”条约:凡享受津贴的党员,自愿省吃俭用,捐钱捐物救济难胞;凡吃派饭的党员,与群众同吃一锅饭,补足米票;凡独占民房的党员,迅速搬离,与群众同居。
  张晓儒的七零五民兵连,战斗在敌占区,不能与群众同吃同住,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根据地。
  办榨油厂,原材料很足,淘沙村的杂货铺,就堆积了很多核桃、花生和胡麻籽。
  欠缺的是生产工具,虽然可以用土造打油槽,但借用新民会的名义,光明正大去太原、保定,甚至北平、天津等地购买榨油机器,效率比打油槽高得多。
  至于斗铺,就是粮站,以新民会名义收粮,这比杂货铺以货易货方便多了。
  还有药店,也是为了解决群众生病吃药的问题。
  无论是根据地还是日占区,每年各种流行病,像流感、痢疾、疟疾,还有伤寒、回归热、麻疹、天花、水痘等,每年都要夺走上千人,甚至数千人的生命。
  马上立春了,又到疾病高发期,这个时候如果能开一家药店,不知道能救多少人的性命。
  至于布店,主要为郭青平做军装提供原料,也可以给军区提供布匹。
  整个军区上万人,每人每年要两套单衣,两年一套棉衣,六双鞋,两条毛巾,还是米套、帽子、皮带等,需要多少布匹啊。
  秋田义雄喃喃地说:“以新民会的名义?”
  张晓儒微笑着说:“他们吃着新民会的油和粮食,穿着新民会的衣服,用新民会的药治病,能不感恩皇军吗?”
  秋田义雄认真看了张晓儒一眼:“这些想法倒很新颖。”
  张晓儒笃定地说:“让老百姓不饿死、病死、冻死,但凡有良心的,都不会与皇军作对。这些措施实行后,不敢说三塘镇没有抗日者,至少,不会再出现像大云村那种,大部分与皇军对抗的情况。”
  秋田义雄问:“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打着新民会的名义可以,要是让新民会出钱,就行不通了。
  张晓儒坚定地说:“完全自筹,不给皇军和政府添一丝麻烦。我们的任务,宣传皇军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坚决将共产党、游击队驱逐出去,不给他们生存的土壤。”
  秋田义雄握着张晓儒的手,微笑着说:“看来,蒋思源的推荐没有错。”
  张晓儒连忙躬着身,恭敬地说:“多谢秋田先生,希望您以后多来三塘镇指导工作。”
  常建有一直在旁边,他基本上听得懂日语,但不太会说。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意味深长地笑着说:“你小子很会忽悠日本人嘛。”
  办榨油厂、斗铺、开家药店和布店,就能让老百姓不抗日?
  还打着新民会的旗帜,这是打着新民会旗帜赚钱吧?
  张晓儒知道,瞒得了秋田义雄,瞒不过常建有。
  “当时也是赶鸭子上架,当着秋田先生的面,总不能什么办法都没有吧?”
  张晓儒点了点头:“如果做得办,还是会有效果的。有句话你说得对,只要老百姓有吃有穿有房住,自然不会跟皇军作对,也不会跟着八路军游击队抗日。”
  张晓儒突然压低声音说:“科长,以后,如果这些店盈利了,每个月自然会有一份红利送到府上。”
  常建有看了张晓儒一眼,有些心动地说:“哦。”
  张晓儒连忙掏出烟,并给常建有点上:“打着新民会的旗号,也是在你的领导下嘛。不管我是不是三塘镇的新民会长,我永远记住,自己是调查科的人。”
  常建有点了烟,欣慰地笑了:“不忘本,很好。你现在是临时雇员吧,抽时间送你去太原省总会事务部训练处培训几天,回来后就可以转为雇员了。”
  张晓儒眼睛一亮,笑着说:“正好要去太原进机器。”
  常建有说:“到时我给你开证明,要不然你买了机器也运不回来。”
  张晓儒感激地说:“多谢科长。”
  当汉奸就是有这个好处,在日占区可以自由行动,打着新民会的名义,可以采购违禁物资。
  离开调查科,张晓儒又去了楼上的组织科。
  组织科管理着全县食盐、火柴的调配,每次张晓儒来新民会,必须去跟组织科长肖平阳见个面。
  肖平阳个子不高,眼睛也很小,冷峻的脸上很少露出笑容,只有看到钱的时候,眼睛才会放出光芒。
  因此,张晓儒每次来,都会让他双眼放出光芒。
  肖平阳看到张晓儒时,眼睛就亮了:“来啦。”
  张晓儒拿出一沓钱,放到桌上的文件下面,笑吟吟地说:“到县城不来看肖科长,等于白来。”


第一百零七章 自查

  此次县城之行,张晓儒收获颇丰,蒋思源让他暂代三塘镇之职务,秋田义雄支持他开店的设想,也与常建有达成了同盟。
  到肖平阳办公室跑一趟,又拿到了食盐和火柴的批文。
  这个批文,哪怕不提货,转手就能换钱。
  张晓儒自然不会做这等空手套白狼之事,根据地物资缺乏,只要有多余的货物,都会悄悄送到根据地。
  张晓儒原本打算,提了盐和火柴就回去。
  动身之前,觉得还是应该去趟医院。
  他在三塘镇办榨油厂、斗铺,还要开药店、布店,牵涉到蒋思源的利益。
  不管蒋思源心里怎么想,至少要表明态度才行。
  蒋思源是三塘镇最大的商人,三塘镇上半条街的商铺是他的。
  当然,蒋思源最赚钱的,还是粮店和当铺、钱庄。
  蒋思源听到张晓儒的设想,深感意外,但脸上并没表露出来,只是缓缓地说:“你开榨油厂、药店没问题,但布店和斗铺,三塘镇不是已经有了么?”
  三塘镇有个郎中,开了家小药店,但那不是蒋思源的产业,自然忽略不计。
  张晓儒微笑着说:“我想好了,斗铺无论是收购,还是出售的价格,都会比其他家店高一成,至于布店,售价也高一成。”
  蒋思源也是个大地主,每年秋收到来年春天,都还有人向他家送粮。
  他的粮店,可以说是零成本。
  如果新民会的斗铺,价格比他的高,自然就形不成竞争关系。
  蒋思源点了点头:“这倒可以。”
  只要张晓儒搞的店子,售价比他高,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张晓儒微笑着说:“会长说可以,才算可以。”
  蒋思源闭着眼睛,心里还是很受用的:“你眼里还有我这个会长就好,这几家店,准备开在哪?”
  张晓儒能在县城就向自己汇报,说明还是将自己放在眼里的。
  可张晓儒的行为,让他很紧张。
  他可以让张晓儒暂代自己,但手里的权力和利益,却不能让出来。
  张晓儒唯一的作用,是替他挡灾消祸。
  等他在县城养几个月伤,特务队把凶手抓到后,他还是要回去的。
  可张晓儒还没上任,就搞出新花样,还得到了秋田义雄的支持。
  如果成了,自己还能回去吗?
  于情于理,张晓儒都不希望张晓儒能搞成!
  张晓儒恭敬地说:“听会长安排。”
  蒋思源缓缓地说:“既然是新民会的生意,自然不好占用现在的商铺。镇北奶奶庙后面,不是有块空地吗?那是镇上的公产,旁边还有条河,在那里建房子开店,既不用买地,想建多大就建大,也挺合适的。”
  张晓儒无奈地说:“那里……好吧。”
  奶奶庙本就在三塘镇的北边,算比较偏僻了。
  再在奶奶庙的北边,平常根本没有人烟,周围是片树林,晚上搞不好有野兽出没。
  再往北,过了河就是一片山丘,附近几里都没人居住。
  张晓儒之所以没反驳,是想到在那里开店,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僻静,可有利于组织活动啊。
  有什么事情,钻到旁边的小树林里就是。
  张晓儒走后,蒋思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把自己的管家刘行之叫来,让他马上派人,先张晓儒回镇上一趟。
  就算张晓儒表面敬重自己,他也不得不防一手。
  让张晓儒把这几家店放到奶奶庙后面,没有半年,连房子都建不好。
  等正式营业,恐怕到年底了。
  到时候,蒋思源应该早回三塘镇了,到时候,这几家店,还不是他说怎么办,就能怎么办么?
  蒋思源并没想到,大半年后,他还能回去吗?
  回到三塘镇后,张晓儒找到陈光华,让他晚上回村里开会。
  随后,张晓儒去了镇公所。
  才进去,就见王朴堂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恭贺张代会长。”
  张晓儒诧异地说:“老王,你知道了?”
  王朴堂微笑着说:“蒋会长早就派人回来通知了,万德泽和蒋洪泉在里面等着呢。”
  他所说的万德泽,三塘镇警察所长,蒋洪泉源则是三塘镇的自卫团长。
  这两人都是蒋思源的心腹,蒋洪泉更是蒋思源的堂侄。
  三塘镇自卫团也有三四十号人,不掌握在亲信手里,蒋思源也不放心。
  镇公所目前还是蒋思源负责,张晓儒只是代理职务。
  所以,他们见到张晓儒后,目光带着挑衅。
  张晓儒冷冷地说:“万所长、蒋团长,蒋会长遇袭,你们两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军怀疑,你们当中有八路军的探子!”
  万德泽本想给张晓儒一个下马威,哪想到张晓儒一上来就扣帽子,他气得浑身发抖:“血口喷人!”
  蒋洪泉气道:“你可不要无中生有,信口开河。”
  得知张晓儒竟然取代蒋思源,暂时负责三塘镇的维持会和新民会后,两人很不服气。
  要说能力和实力,在三塘镇除了他们之外,再无其他人啊。
  但这是蒋思源的决定,他们只能服从。
  张晓儒冷笑着说:“那我问你,凶手为何能轻易潜入蒋会长的宅子?没有熟人通风报信可能吗?我已经让特务队,严查警察所和镇自卫团,你们两位要积极配合。谁敢抵触,就以八路军探子是问。”
  万德泽盯着张晓儒看了一会,姿态最先放低:“张会长,警察所肯定不会有问题。”
  张晓儒不仅暂代蒋思源职务,他还是日军的翻译,特务队的副队长,本身又是淘沙村的自卫团长,借着蒋思源遇袭这件事,要拿他们开刀,还真没办法。
  看到万德泽服软,蒋洪泉有些心慌,他们才商量好,要给张晓儒点颜色看看,怎么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呢。
  张晓儒缓缓地说:“我当然相信警察所不会有问题,但还是要查,首先内部查,自查之后,才有底气向特务队保证。”
  万德泽忙不迭地说:“马上自查,请张会长监督。”
  张晓儒转过头,望着蒋洪泉,问:“镇自卫团呢?是自己查,还是让特务队来查?或者让小川队长派皇军来查?”
  蒋洪泉鸡啄米似的:“自查,当然是自查。”


第一百零八章 问题

  王朴堂跟在张晓儒身后,看着发生的这一切暗暗吃惊,他没想到张晓儒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
  不管蒋洪泉和万德泽是不是心服口服,至少表面上,不敢再跟张晓儒作对。
  蒋思源听到此事,不知会不会失望?
  王朴堂也是蒋思源的心腹,作为镇上的交通员,他掌握着蒋思源很多机密。
  在张晓儒回到镇上前,蒋思源派人回来,特别交待,张晓儒只是暂时代替他的职务。
  万德泽和蒋洪泉一商量,决定给张晓儒一个下马威,再架空张晓儒。
  让张晓儒履行他的职责:当蒋思源的替死鬼。
  哪想到,张晓儒一上来,就准备大干一番。
  张晓儒转而对王朴堂说:“老王,去奶奶庙后面看看。”
  他只知道那个大概位置,具体那块地有多大,要到现场才清楚。
  王朴堂恭敬地说:“是。”
  张晓儒刚才的表现,令王朴堂不敢放肆,哪怕张晓儒对他依然客气,但他已经将张晓儒当成了上司。
  两人骑着自行车,很快到了奶奶庙北边。
  这里确实有一片空地,但长满了杂草,而且土地松软,想要建房子,地基至少要两尺以上。
  王朴堂问:“张会长,这一片都是镇上的公产,你需要多大?”
  张晓儒豪气吞天:“有多大我就想要多大,河那边也是公产吗?”
  王朴堂笑了笑:“那边是蒋会长的。”
  今天他才发现,张晓儒的贪心比起蒋思源,有过之无不及。
  张晓儒找了个高处,缓缓地说:“每家店至少要四个门面,后面要有院子,还得有足够大的仓库和房屋。我看就定这一块地吧:南到奶奶庙,东到小树林,北边河边,西到那块田。”
  王朴堂暗暗咋舌:“这得有几十亩,光是建房子,恐怕得大半年吧?”
  张晓儒笑着说:“既然要建就要建好嘛,中是还得修条石板街道。说不定,以后这里是镇上的新街。”
  王朴堂应道:“好。”
  张晓儒搞的规模越大,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就越多。
  他暗暗叹息一声,张晓儒还是太年轻,不懂得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恐怕这里还没建好,蒋思源就回来了。
  除了时间,张晓儒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吗?他只是一个杂货铺老板罢了,半年下来,全部家当又有多少?
  没有钱,一年后,这里还是块荒地。
  虽然今天是第一天上任,张晓儒晚上还是回了淘沙村,从今天开始,所有人都要行动起来,在最短时间内,把榨油厂办起来,把药店、药店和斗铺搞好。
  还没进村,在村口,张晓儒遇到了不停张望的乔子清。
  看到张晓儒,乔子清冲了过来,一把拉住自行车把手,激动地问:“蒋思源中枪了?死了吗?”
  张晓儒知道,乔子清特别恨蒋思源,希望他早点死。
  但张晓儒不能骗人:“没死,救活了。”
  乔子清眼中,闪过难掩的失望,他松开把手,转过身子,默默擦了擦鼻子。
  张晓儒安慰着说:“老乔,放心,蒋思源这样的人,活不了多久。”
  乔子清叹息着说:“就怕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张晓儒笃定地说:“你要相信我。蒋思源这段时间,不会在三塘镇,你和再生,是不是搬到镇上?”
  乔子清坚定地说:“蒋思源不死,我不进三塘镇一步。”
  张晓儒没再劝,在乔子清眼中,看到了那种毅然决然,不管怎么劝都不会有用。
  回到家后,关巧芸已经在院子里,陪着戴氏聊天。
  看到张晓儒,关巧芸笑着迎了过来:“晓儒哥。”
  张晓儒低声问:“魏雨田回来没有?”
  关巧芸悄声说:“回来了,派人盯着呢。”
  整个淘沙村,最需要防备的就是魏雨田,只要把他盯住了,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虽然如此,关巧芸还是得在外面放哨,这铁的纪律,任何时候不能触犯。
  在暗室中,淘沙村的党员到齐了:张晓儒、李国新、关兴文、张达尧、陈光华、陈国录。
  李国新看到张晓儒后,调侃着说:“欢迎新上任的三塘镇张代会长发言。”
  张晓儒正色地说:“诸位,今天发生的事情很多。蒋思源吓破了胆,暂时不敢回三塘镇,把这副烂摊子交给了我。我向秋田义雄提议,以三塘镇新民会的名义,在三塘镇开办一家榨油厂、一间斗铺、一家布店和药店……”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听着张晓儒的介绍,他们只知道,张晓儒接替蒋思源,并不知道这中间还有这样的事。
  李国新沉吟着说:“借着新民会的名义开店办厂,如果能办起来,能解决‘家里’太多问题了。”
  张晓儒坚定地说:“有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同志们的努力,只要依靠群众,不管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
  李国新对张晓儒的性格摸得比较清楚,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心里已经有了预案:“说说你的方案。”
  张晓儒笑了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计划,先建房,这是新民会的事情,各村摊派劳力,这是没话说的。但是,与以往不同,我们给饭吃,保证吃饱。至于建材,像石头、木材到山上弄就是,砖头得买。另外,还可以向鬼子要点水泥。”
  李国新说:“建房只是第一步,榨油的机器呢?药店的药材呢?粮食和布匹,也需要资金吧?总不能都让组织解决吧?”
  张晓儒笑着说:“这些都可以慢慢解决嘛,买不到的,我们就自己解决,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这个榨油厂,可以解决部队吃油的问题,药店更是救命的,哪怕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解决!其实,我倒最担心的,倒是人员问题。”
  人手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下子搞这么大的规模,得多少人?
  李国新沉吟着说:“这已经不是淘沙村的问题,也不是七零五民兵连能解决的问题,我得当面向宋书计汇报。”
  关兴文问:“三哥,你那边缺人手,可以把一排调过去啊。”
  他虽在大枫树据点当警备队长,但没在张晓儒身边,做什么事都没劲。


第一百零九章 净化

  张晓儒暂时没打算把关兴文调回来,作为他最信得过的人之一,关兴文留在大枫树据点,是对淘沙村的保护。
  倒是陈国录,张晓儒觉得可以调回来。
  陈国录思维敏捷,遇事冷静,留在大枫树据点浪费人才。
  当然,陈国录离开之前,要把大枫树据点净化一下。
  张晓儒语重心长地说:“你的位置暂时不能动,淘沙村南边的安全,掌握在你手里。临双公路上日伪有什么行动,你是第一个知道的。不但不能回来,还要深深地扎在大枫树据点,成为一枚放在敌人心脏的手榴弹。”
  关兴文一听,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是,我们一排甘当手榴弹,只要组织需要,随时拉弦。”
  张晓儒又问:“警备队的思想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顽固不化的队员?”
  关兴文苦笑着说:“大枫树警备队,有部分是原来老军庄的土匪,还有几个原来的老警备队员。他们只想欺压百姓,哪还会想着自己是中国人呢?”
  张晓儒冷冷地说:“对这样的人,要毫不留情,坚决打击!”
  关兴文一时没领会:“怎么个打击法?”
  他的做法是,尽量不让这些人离开炮楼,不给他们祸害老百姓的机会。
  张晓儒笑着说:“还记得怎么除掉李万田的吧?你现在是警备队长,更方便做这事。而且,山田正雄只会夸奖你,绝不会怪你。”
  李万田就是死在关兴文枪下,名义上是伏击韩德文,结果反遭七零五民兵连锄奸。
  回来之后,山田正雄不也没怪他们吗?
  关兴文豁然开朗:“知道了。”
  张晓儒对张玉亭说:“玉姐,妇救会要以给淘沙村自卫团做鞋为名,多做军鞋。我们也不要求一年六双,至少要保证同志们不打光脚吧?”
  张玉亭坚定地说:“没问题。”
  张晓儒说:“妇救会不但要发动本村妇女,还可以发动邻村妇女,比如说集辉村、罗堂村、江目庄,都是发展的对象嘛。哪个村的维持会长不配合,就让关兴文带队去祸害,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抗日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李国新一听,严肃地说:“张晓儒同志,我们可不能用这样的手段。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怎么能威逼群众抗日呢?”
  张晓儒郑重其事地说:“指导员,这可不是威逼,只是让他们履行警备队的职责。再说了,关兴文只针对维持会长,绝对不针对群众。愿意抗日的维持会长,我们可以暗中支持他的工作。不愿意抗日的,能做通工作的,自然好说,做不通工作的,让关兴文加把劲。对那种铁杆亲日的维持会长,要么换掉,要么除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李国新提醒着说:“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张晓儒朝关兴文挤眉弄眼,故意板着脸说:“听到了没有?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关兴文“坚定”地说:“我们一定注意方式方法!”
  张达尧突然问:“晓儒,我的任务呢?”
  张晓儒郑重其事地说:“你跟兴文一样,肩负保护淘沙村和军服厂的重任。兴文是第一道防线,你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你还要保护军服生产基地,那里不光为我们生产军服,还为县委游击大队生产军服,以后,还会为军分区的部队生产军服。”
  张达尧点了点头:“好吧。”
  张晓儒说:“指导员,能不能跟郭青平商量一下,做军服的同时,再生产点牛皮武装带、枪背带?光有军服,没有武装带,穿在身上也不得劲。”
  李国新缓缓地说:“我跟郭青平也商量过此事,但得增添人手才行,他带着两个伙计,天天做军服都忙不过来。”
  张晓儒说:“达哥,从村里挑选一批信得过去帮忙。除了做皮带、枪背带、子弹盒等外,还可以给郭青平打下手。今年我们的生产任务很重,一天估计就有几十匹,甚至上百匹布送过来。”
  他之所以要开家布店,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给军服厂提供布料。
  张达尧说:“我挑选人,让指导员最后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