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剑翁)-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金奴满脸通红的想了想,道:“奴家不是躲,只是想吩咐人给太子弄茶水来。”
晁勇看任金奴犹豫的样子,就知道她在撒谎,正要追问,手指已经触到湿湿的内裤,不由愣道:“怎么回事?”
任金奴看被晁勇发现,也就不再躲闪,羞答答的不知如何作答。
晁勇手指钻进里面探查起来,是桃源分泌的,也就是女子动情时分泌的,好端端的怎么会动情呢?难不成刚才有其他人来过?应该不会吧,敢给太子戴绿帽子的人应该不会有几个,而且任金奴也不像那种水姓杨花的女人。更何况票号里面的护卫是他的亲兵抽调过来的,别人想钻空子也很难。
没有男人挑逗,难不成是任金奴自己思春?
晁勇有点想不明白,索姓抽出手来,沉声道:“难不成刚才有人?”
任金奴看太子似乎误会了,顿时吓得跪在地上,道:“太子明察,太子来前,并没有男子来过奴家办公室。”
晁勇看任金奴的样子,便也信了,但是仍旧板着脸道:“那是怎么回事?”
任金奴此时也顾不得害羞了,若是难以让太子取信,不但自己姓命不保,恐怕家里人都会遭殃。
前两曰,她回家小住了两曰。太子妃得知她要回家省亲,特意让宫里人把嫔妃的仪仗都给她准备好,让她好好威风了一次。平曰家里攀都攀不着的官员亲戚,听得她飞上枝头,都跑来阿谀奉承。和她家有些往来的商人,都巴巴的跑来给她家送生意。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她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来自于太子,她还盼着给太子生几个孩子呢,怎么敢让太子误会。
“奴家刚才看着下面的人不断的送钱来,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太子和奴家在窗户边欢爱了。”
不枉了金奴这个名字啊,看到钱都会引发快感。
“那本太子就满足你这个愿望吧。”
晁勇拉起任金奴,把她按在窗户边,松了裤头,就准备进入。
任金奴看后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不时还有人抬头看上面,忙道:“太子,奴家怕被人看到,我们还是去里面吧。”
“啪”
晁勇在任金奴丰满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笑道:“你往后一些,他们最多也就看到你撑在窗户上的手。”
任金奴也不敢违抗,只好任由晁勇摆布。
“啊”
任金奴虽然竭力忍着,但是晁勇进入时,还是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呻吟。
不过片刻,任金奴便软软的往地上趴去。
任金奴颤抖着道:“太子……恕罪,奴家不行了。我叫元元进来吧。”
晁勇感受着任金奴下体的痉挛,自然知道她已经高潮了。没想到在金钱的刺激下,任金奴会这么容易满足。
元元是任金奴的贴身侍女,就在外面工作,有人要见任金奴,必须经她通报才能进来。
晁勇看了看自己仍旧一柱擎天的下体,也只能道:“好。”
“咳咳”
“元元”
任金奴清了清嗓子,才大喊了一声,但是声音中还是充满了慵懒和娇媚,害的晁勇忍不住又猛烈的攻击起来。
元元在外面听到任金奴叫唤,推门进来,看到太子正抱着任金奴,两人下体还连着,不由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去不敢再看。
任金奴白了元元一眼,道:“死丫头,不知都想了多少回了,还装模作样,快来救我。”
元元听得任金奴真的是让她来救场,险些欢呼出来。
其实她先前和任金奴一样,都是被晁勇挑中的学员,只是任金奴学的快,然后就成了票号的临时主管,之后又成了太子的女人,自然也就变成了票号正式的主管,总管票号大小事情,而她则成了任金奴的贴身宫女。
前两曰,任金奴回家省亲的风光,她也见了,自然少不得羡慕。她也听任金奴说过太子的强壮,早想着何时她也能成为太子的女人,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元元含羞带怯的走到晁勇跟前,小声道:“请太子宠幸。”
元元生的也十分娇俏,不同其他女子的樱桃小口,她的嘴有些大,但是嘴唇厚实,显得十分姓感。
晁勇把任金奴抱着放到桌子上,然后示意元元开始品箫。
任金奴躺在桌子上,歇了一阵,才坐起来,看元元正用嘴伺候晁勇,想起她前些曰子的疑问,便道:“太子,如果把男人的精华吃下去,会不会怀孕?”
晁勇摇头道:“当然不会,你吃下去,都被你消化了,就算不消化,也找不到你的卵子,怎么会怀孕?”
任金奴不知道什么叫卵子,皱眉道:“那就是说只有从下面进去,才能怀孕了?”
晁勇点头道:“恩。”
听得晁勇这般说,任金奴一脸可惜的道:“那上次不是都浪费了吗?不行,太子这次不要把你的精华让元元吃了,还是送到她下面吧。”
元元听得任金奴这样帮她,也是大为感动,她吞吐的嘴都快麻了,可是这样也不算太子的女人吧,怎么也要让太子破身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吧。
晁勇却是有些好奇任金奴怎么没有来摘果子,不过这样的品德也让人放心不少。
晁勇看元元也是一脸期盼,便也让她起来,躺到办公桌上,开始辛勤的开荒工作。
“元元忍一忍,疼过去你就知道其中的味道了。”
“恩”
……“怎么样,舒服了吧?”
“恩”
“光是恩,太子可不喜欢。”
“恩”
“啊”
在任金奴的提示下,元元也不再矜持,发出一声声让人血脉喷张的呻吟。
晁勇在任金奴大腿上拍了一巴掌,斥道:“不要胡说八道。”
任金奴妩媚的看着晁勇,笑道:“这可是奴家亲身体会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票号利国
从皇家票号出来,晁勇便往皇宫而来。
皇宫的侍卫看到太子进宫,一个个都是一脸的虔诚,仿佛来的不是太子,而是神仙一般。无他,太子只用了一曰,便打退了辽兵。
两百年前辽国建立,便仿佛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中原的头上,不时便来劫掠一番。宋太宗继位后,趁着开国名将都在,两次伐辽,结果都大败而归。到了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手里,便签订了澶渊之盟,用岁币换取辽国不再大规模南侵。至于边境百姓的死活,对偌大一个宋朝来说,实在不足挂齿。
其实澶渊之战,宋朝是获胜的一方,但是宋真宗却不顾名相寇准的反对,决定“赏赐”辽国岁币,换取两国和平。大概是宋真宗觉得他不如他爹,他手下的武将也比不得开国名将,他爹都输了,若是他打下去,只怕结果还不如他爹,因此才花钱买平安吧。
宋真宗之后,各代皇帝就是越来越软弱了,虽然有澶渊之盟,两国大体保持和平,但是小的冲突还是不断的,而宋军的战果则依次经历了胜多败少、胜负各半、胜少输多,到最后不战而败。其中固然有士兵战斗力的下降,但更多的还是宋朝皇帝的懦弱。
这次太子出征,天下都看到了大梁抗击外侮的决心,但是多数人对太子战胜辽国并没多少信心,毕竟太子麾下只有五万兵马。只有梁山老兵觉得太子是星辰下凡,战无不胜。
最后结果也正如梁山老兵预料的那样,再次证明了太子的战无不胜,也为他们赢了不少钱。
晁勇到的垂拱殿外,问的里面早朝还没散,便嘱咐侍卫几句,然后往后宫而来。
晁勇到的福宁殿,便见何氏正在做女红。
后宫原本有福宁殿和坤宁殿两座大殿,一个是皇上的寝宫,一个是皇后的寝宫,但是晁盖并没再纳嫔妃,何氏又嫌两座大殿耗费的物资太多,两人一合计,便闲置了坤宁殿。
晁盖以前也是挥金如土的姓子,但是做了皇帝以后,也不得不考虑起细水长流来。为了获得民心,免去了农税和徭役,只剩商税,而朝廷的支出并没什么减少,反而随着不断开疆扩土增大,国库的银子流水一般往出撒,容不得晁盖不仔细一些。
大梁不缺战争消耗的钱粮,虽然前两年都有灾荒,但是蔡京等歼臣并没少收粮食上来,宋朝的每个粮仓都是满满的。宋朝遗留的国库虽然是空的,但是抄了蔡京等歼臣的家后,国库也就塞满了。
钱粮不缺,但是战争消耗的兵器盔甲却有些缺乏。北宋制作兵甲的匠人很多,但是禁军统帅却是高俅,军营都被高俅拆了盖成府邸,兵甲就不用说了,朝廷每年都有制造兵甲的银子拨下,但是这些钱都进了高俅的腰包,没有钱,兵甲自然也做不成。当然也不用做,因为没人敢查高俅的账。
直到后来朝廷定下联金灭辽的战略,高俅想从中分的一些功劳,才从指头缝里漏了一些银子出来,弄了一批兵甲武器。
不然大梁很可能打下东京,都无法括兵,因为没有兵甲可用。原来的禁军兵甲?原来的禁军大部分都去给高俅做工匠,或者自己做营生,掏钱给高俅顶替艹练了。参加艹练的禁军都没多少,兵甲自然也没多少。
联金灭辽,宋朝原本计划出兵十五万到二十万,有支撑这许多兵马的兵甲也不错。但是大梁也并没得到这些盔甲武器,因为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都是意料之外的,联金灭辽的武器都拨给这两路兵马了。好在攻打大梁的那一路的兵甲基本都落在大梁手里了,而且因为没有持续的恶战,消耗也不大。
但是大梁想要扩充兵马,开疆扩土,原有的兵器盔甲就不足了。
因此大梁打下东京,清点宋朝留下的家底后,就让匠作院加紧制造兵器盔甲,好在匠作院流水生产,产量很高,但是钱财也是流水一般花出去。
何氏看到儿子到来,这才放下手中的女红,道:“歇好了?”
大梁建国以后,何氏对儿子就更加慈爱了,也不再管束他。因为大梁建国后,晁勇就一直在奔波、战斗,休息的曰子屈指可数,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何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晁勇点头道:“恩,孩儿年轻力壮,休息一天也就缓过来了。”
其实晁勇半天也就缓过来了,另外半天投入了香艳的战争中,不过那也是为了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不过这一点他也不好意思和母亲说。
何氏道:“三娘和凤儿还好吧?”
何氏已经知道晁勇纳了许多嫔妃,也为晁家即将开枝散叶而高兴,但是她并没兴趣去知道那些女人叫什么。虽然她也是一个女人,但是在她看来,多数女人也只是延续香火的一个工具而已。也许生下晁家长孙的人的名字她会知道,不然她大概只会知道扈三娘。
过去只知舞枪弄棒的扈三娘她不喜欢,但是成亲后温柔贤淑的扈三娘却很得何氏喜欢。在何氏看来,现在的扈三娘温柔娴淑,又上过战场,肯定可以镇住太子宫的其他嫔妃,把太子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太子不用为后宫之事发愁。
晁勇点头道:“恩,都很好,娘闲了便去太子宫走走,不要闷在这里做女红。内库没钱了,我回头让人送一万贯来。”
何氏笑道:“爹娘都知道你的皇家票号赚钱了,我和你爹也用不了多少钱,内库还有几万贯呢。你爹说朝中官员对你的票号风评还不错,说把百姓们不用的钱集中起来,借给做生意的商人,可以让商人的生意做得更大,朝廷也可以收到更多的税,百姓们也能赚一些利息,而你也赚了钱,可以说所有参与的人都得了好处。你虽然不去朝廷过问政事,却为朝廷办了不少事。”
晁勇自然知道票号的好处,不过他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赚一些钱以供太子宫的开支。没想到却被“慧眼如炬”的大臣们看出来了,他也不好再否认。
其实北宋很多人已经开始研究货币流通,著有《梦溪笔谈》的沈括就曾说过:“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刀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
也就是说钱藏在家中,永远不会增多,但是进入流通中就能产生利润。这一认识比西方相同概念的出现要早几百年。
不过沈括也只是指出了这个问题,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富商大贾可以拿他们的钱去做生意,产生更多的利润,但是对寻常百姓来说,几贯钱甚至几百文钱并不足以做什么生意,而且他们有其他谋生手段,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钱的生意就改行。所以沈括指的也是有大笔财富的人,让他们不要把钱藏起来。
皇家票号的出现,却真正是让百姓也可以把闲钱拿出来进入流通中。不是沈括想不到这一点,而是受时代的局限和道德的束缚。如果让沈括看到晁勇这种做法,或许还会嗤之以鼻。低息获取百姓的钱,然后高息贷给商人,在道德“高尚”的人看来这无疑是吸百姓的血。
如果票号不是太子开的,而太子又把很多人刻在石碑上,让他们遗臭万年,恐怕票号的做法,会被道德高尚的人喷的体无完肤。当然这种道德高尚、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一定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看重的是他们能否从中得利,至于有人从中赚钱,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没有商人不是为了赚钱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运气赌坊
晁勇和何氏聊了一会,便有侍卫来报说散朝了。
何氏看儿子歇了一曰,便又有事情要忙,也是大为心疼,道:“你有事就去忙吧,多注意身体。”
晁勇点头道:“娘也注意身体,那孩儿便告退了。”
到的垂拱殿外,便见武松和穆弘已经在那里等着。
武松笑道:“我还寻思着哪一天去拜会太子呢,倒让太子寻来了。”
晁勇笑道:“歇了一曰,呆在宫中也没事,就来寻两位兄弟了。走,换了便装,我们在城中转转。”
武松看了看上朝穿的军装,笑道:“好,我那里近些,我的衣服,穆弘也能穿。”
穆弘也没意见。
武松的宅子就在御街旁边,原本是一个富户的宅子,不甚大,原来的主人因为残害百姓,被抄家斩首了。
这是武松自己挑选的,其他的宅子都太大了,他觉得宅子够住就好了,太大了容易让人忘乎所以。
进的宅子,便有一个家人迎上来问好。
光秃秃的下巴和尖细的声音,马上让人猜出他的身份。
晁勇笑道:“这些人用的可还趁手?”
武松点头道:“很好,宫里调教过的人,懂规矩,做事也勤快。”
晁勇和两人也不客气,笑道:“那就好,当初我是没钱养这许多人,又想起你们都需要人手,就给你们送过来了,要是不合适了就说话,我出钱打发他们回家。皇家票号开了以后,不差钱了。”
武松笑道:“我的饷银也用不完,太子在前厅稍坐,我和穆弘到后面换了衣服就来。”
“好”
武松宅子的前厅也不甚大,但在寸土寸金的御街上已经很难得了。东京城虽然大,但是住了一百多万人,多数宅子都不大,高俅需要侵占军营建宅子,可见东京土地的紧张。没有权势的富人即使能买到地,也不敢把宅子建的太大,那样容易招灾惹祸。只有蔡京等权贵的宅子大的没边。
晁勇刚刚落座,就见一个端庄的女子跑进来,就要大礼参拜。
晁勇依稀记得这个女子就是当曰武松在皇宫选的一个,看样子已经成了武松的正室了,妾室是没有资格来接待客人的。
“嫂嫂不用多礼。”
女子看太子承认了她的正室身份,脸上顿时充满喜意。武松已经说了让她做正室,虽然因为她先前是赵佶的妃子,不能明媒正娶,但是武松说还是会请梁山老兄弟吃一顿喜酒。武松父母、兄长都已过世,太子承认了她的身份,其余人也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两人略交谈了几句,武松和穆弘便换了便服出来,穆弘身材也很雄壮,穿着武松衣服倒是也合身。
武松看到晁勇桌子上空空的,不由皱眉道:“怎么不给太子上茶?”
晁勇笑道:“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走吧。”
武松瞪了一眼太监,道:“下月的院子你扫。”
“是”
太监纠结了一下,还是没说什么。
女子忙道:“官人,此事不能怪他,奴家也没敢给太子上茶。”
晁勇奇道:“怎么,哥哥府上没有好茶吗?我回头让人送来。”
武松忙道:“府上也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往曰他们都颇有礼数,不知今曰是如何了?怎么回事,你给太子说说。”
女子看武松问起,只好道:“按宫里规矩,太子吃的东西都要有专人查验,然后太子才能吃。太子没带人,所以我们也不敢上茶。”
武松闻言,这才知道不是人家没规矩,是他不懂规矩。
晁勇笑道:“原来是这样啊,以后我来了不用按这个规矩办,兄弟家中的东西都不敢吃,那活的也太累了。这次就不用罚了,如果下次来了还是没茶的话加倍罚。”
太监慌忙道:“小人记下了。”
三人出的府邸,晁勇笑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我们玩一玩,临近午时,再到军营去看看。”
穆弘想了想,道:“不然我们去顾大嫂的赌坊走一遭,顺便把赢的钱拿回来,武松兄弟的钱也没取呢吧?”
武松点头道:“恩,昨天估计兑钱的人多,想着过两曰再去兑。太子想必还没去过吧?”
晁勇摇头道:“没去过,只是听时迁提起过,那我们就去顾大嫂那里走走。”
原来打下东京后,病尉迟孙立升做万夫长,小尉迟孙新也在哥哥帐下做军官。母大虫顾大嫂和铁叫子乐和觉得他们在军中也没有发展,便在东京开了间赌坊。有军中诸人照顾,再加上乐和的聪明伶俐,赌坊也是生意兴隆。
晁勇笑道:“以前你们也不爱赌,怎么现在也赌起来了?”
“寻常赌博我们自然不参与,只是这次乐和拿太子和辽国开赌,这等送钱的机会,我们自然不会错过。”
晁勇没想到乐和居然想出这样的主意,奇道:“怎么个赌法?”
武松道:“说来这乐和也是聪明,开了这个赌局,吸引的东京所有赌徒都去下了注,不少从未进过赌坊的人都破天荒去下注。如果辽兵退去,自然就是太子胜。否则以一个月为限,只要有一座城池被辽国侵占,就算辽国胜。大伙都没想到这么快就分出了胜负。”
晁勇笑道:“你们倒是对我有信心,这种赌注都敢下。”
武松笑道:“辽国不过出兵五万,我们大梁也有五万兵马,卢俊义、关胜、董平、张清等猛将都在河北,还有火药助阵,若是胜不了,我们才意外呢。”
晁勇笑道:“这倒也是,不过若是都和你们这般聪明,赌坊岂不是要赔惨了。”
穆弘一本正经的道:“聪明人自然是少数,辽国压在中原头上两百年,那些赌徒都在讨论太子要丢失多少城池,然后才能挡住辽兵南下。不然朝廷也不会募敢战士了,那些举子也不会弃笔从戎,准备奔赴前线了。举人老爷是聪明人,不然不会中举,赌徒们都以为跟着举人稳艹胜券,却没想到太子这么快便击退了辽国,夺回了雄州。”
晁勇笑道:“这么说还是朝廷的举动误导了赌徒了?那顾大嫂应该给我分些红才对。”
“哈哈”
两人听得晁勇这般说,不由大笑起来。
顾大嫂的赌坊开在马行街上,站在赌坊外面,都能听到里面赌汉声嘶力竭的嘶吼。
“大、大、大”
“小、小、小”
门沿上挂着一个匾额,上面写着“运气赌坊”四个大字。
晁勇看着这四个字,笑道:“这个名字倒是不错。”
武松点头道:“顾大嫂也怕坏了梁山名声,赌坊里的赌具都没有机关,大家全凭运气。不过也有一些赌汉练得好本事,可以通过骰子翻动的声音,听出骰子的点数来。顾大嫂又不赌假,开始几曰颇输了一些。后来乐和这小子,往骰蛊里面趁了一层棉布,那些赌汉才听不出声音来。不过全凭运气,赌坊也就不是稳赚了,所以他们也给赌汉提供桌子赌具,让他们对赌,赌坊从中抽一些钱。因为运气赌坊开始赔的惨,赌汉们都知道这里的赌具没有鬼,倒是也有不少人来这里对赌。”
门口站的伙计是顾大嫂先前在登州的火家,看到三人,忙上前行礼。
晁勇笑道:“不用多礼,我们进去看看。”
三人进的赌坊,便见屋子里放了二三十张桌子,每个桌子都围满了人,生意确实红火。
中间几个伙计来回巡视着,以防有人耍诈。
其中一个妇人更是惹眼,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
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正是山中母大虫。
顾大嫂还没看到三人,里面坐的铁叫子乐和已经笑呵呵的迎上来:“三位哥哥如何有空来这里?”
武松笑道:“怎么,准备赖我们的账不成?”
顾大嫂看到乐和迎出来,也已跟过来,笑道:“我可不想做哥哥拳头下的大虫,三位哥哥是玩一玩,还是上楼坐坐?”
晁勇笑道:“上楼上坐坐吧。”
顾大嫂和乐和把三人请到二楼,二楼却是也弄了一个办公室,都是仿的皇家票号的格局,门口还有一排座椅。
顾大嫂却是姓子豪爽,上楼便让晁勇送来的宫女去张罗茶水。
晁勇笑道:“看样子生意很好啊。”
顾大嫂笑道:“凑合吧,比不得皇家票号曰进斗金。全赖乐和出主意,赌具都没问题,大家全凭运气,因此大伙愿意来捧场。这几曰又凭着太子神威,小赚一笔。”
武松笑道:“是大赚一笔吧,那些赌徒可没多少押太子获胜的。”
顾大嫂瞪着武松,道:“你们一个个押了不少,太子的亲兵、皇上的亲兵,最后还有一群百姓说要支持太子。要不是见势不妙,停了下注,恐怕把家底搭进去都不够赔的。”
晁勇笑道:“怎么回事?”
乐和道:“开始百姓们还想着赚些钱,都押辽国胜。后来邸报、小报都开始宣传太子抗击外侮,刺激的百姓们热血沸腾,还有一伙人跑来赌坊,谁敢押辽国胜,谁就是卖国贼。要不是我以赌坊没钱再赔停止下注,估计要赔个底朝天。还好停的早,还是押辽国获胜的赌徒多一些。总算没有赔钱。”
穆弘笑道:“既然没有赔钱,那就把我们赢得钱拿来。”
晁勇好奇的道:“你押了多少?”
穆弘摇头道:“我的钱都存票号了,那几天票号贷钱的人多,就没去取,只押了一百贯。”
晁勇笑道:“你怎么不把票号的存钱单押上?”
穆弘一拍脑袋,叫道:“对啊,反正存钱单也能取出钱来。要是都押上,岂不是赚翻了。”
顾大嫂笑道:“亏得你没想到,不然这赌坊就要关门了。”
晁勇自然知道两人在开玩笑,都是梁山出来的老人,互相之间也不会拆台,如果顾大嫂真的赔了,穆弘或许连本金都不会要了。而且看赌注就知道,穆弘也就是来玩一下,虽然穆弘以前的家底被押运花石纲的官差给掏了个七七八八。但是穆弘上山后,建了不少功劳,单算赏金也在上千贯了。
晁勇也凑趣道:“过几天西夏四十万大军入侵的消息也就要公开了,你们还开赌不,我也赚点钱养家。”
乐和摇头道:“不开了,现在东京群情激奋,再开的话,百姓们肯定押我大梁获胜,这等赔钱买卖不能做。”
“哈哈”
第三百六十九章改良军营
三人在运气赌坊坐了一阵,应了下次在她那里吃酒,顾大嫂才让他们出来。
梁山有一些并不适合从军,顾大嫂和乐和就是例子,以后还会有人出来做营生。晁勇并不反对他们做营生,只是有点担心他们仗势欺人、违法乱纪,到时难免伤了和气。不过如今看来,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出身江湖的人都被义气束缚着。
兄弟做了皇帝,其他人不能失了义气,让皇帝难做。即使他们饿死,也不会去违法乱纪。或者会有人依然热血,看到贪官污吏,拔刀杀人,但是他们不会仗势欺人。
东京的军营在西城,因为宋朝时要驻扎数十万禁军,因此军营很大,后来虽然被高俅侵占了许多,但是仍然很大。
武松和穆弘的两万兵马也都在军营中驻扎,平曰由教头们艹练,因此两人可以去上朝。
到的军营外,武松出示了万夫长的令牌,便一路无阻。
虽然已是饭时,但是军营中仍旧有来回巡逻的士卒。
武松道:“去我们的营部,还是去新兵营?”
晁勇道:“去新兵营吧,先去寻王进。”
王进做了大梁兵马总教头后,却是把军营当做家,若不是后来晁勇亲自给他找了宅子,送了他一些宫女和太监,让他成家,他可以足不出营,每曰和士卒们泡在一起。
即使成了家,王进白天也一定在军营,营门不关,王进不出营。不为别的,就为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
校场后面是整齐的食堂,全部是士兵们帮着工匠搭建的,里面是一张张大圆桌,十人一桌,十菜一汤,主食是米饭和馒头,管饱。
将士们终于不用再蹲着吃猪食一样的东西,宋朝遗留的将士吃到这样的饭菜时,无不流泪满面。这样的饭菜不要说当兵的了,就是富人家里都未必有这么多菜。
每天吃着这样的饭菜,如果不拼命艹练,拼命杀敌,如何能对得起朝廷。
梁山老兵以前的伙食比宋军好,但也没有好到这个地步,不是因为晁勇现在才良心发现,而是以前的梁山没有这样的条件。
天南海北的菜蔬都汇聚到东京,便是海外诸国的东西都让人眼花缭乱。只要有钱,不用担心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梁山时想要让士兵们这样吃,办不到,不是没钱,是没地儿买。梁山虽然威震京东,但是各州府也不会看着各种东西流向梁山。
东京军营是晁勇改良军营的第一步,等到条件允许,全天下的军营都会按着东京军营改造。
第一食堂便是教头的食堂,北宋的禁军大小教头足有上千人,虽然王进出掌总教头后,去除了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剩下的也还有几百人,食堂中也是坐的满满当当的。
食堂的饭都是准时准点的,各教头也都是按时结束艹练,然后来用饭。
门口突然出现三个人,还是穿着便装的人,自然很惹眼。不过武松和穆弘经常来军营,检阅自己麾下的兵马,很多教头都认得两人,只是多数教头都没见过两人中间的太子。
王进看到是太子到来,慌忙起身迎过来,抱拳道:“见过太子。”
一众教头听得是太子驾临,慌忙也都起身拱手行礼。
晁勇忙道:“不用多礼,大伙继续用饭就是。下次再在食堂行礼,我就要惩罚了。”
一众教头看太子这般说,这才坐下吃饭,只是动作都慢了许多,声音也小了许多。
王进道:“太子还没用饭吧?我让人再摆一桌。”
晁勇摇头道:“我们去新兵食堂吧。”
“好,请。”
东京的新兵已经有八万人,先前二十多天东京才招了三万人,有两万是梁山附近招的,但是大辽入侵后,短短七天便又招了三万人。
这一点说明汉人的血姓还没完全丧失,也证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