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剑翁)-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宫、军营都已摆下酒宴,犒赏三军。
五百文一斤的好汉酒无限量供应三军将士,很快军营就多了很多摇摇晃晃的醉汉。
晁盖大笔一挥,再赏赐南征将士钱一万(十贯),土地一百亩。朝廷拍卖了一批土地,仍然拥有数百万顷土地,国库也已不再紧张。
镜行的银镜、眼镜、放大镜、望远镜都十分畅销,九个多月的时间为朝廷获得了几千万贯收入。
在重金赏赐下,玻璃局的大匠也烧出了可以承受高温的玻璃器皿,让海外运来的玻璃器皿价格大降。
在镜行鲸吞天下财富同时,朝廷也大量铸造精美的铜钱、银币、金币,分量十足的大梁钱币很快便代替了宋钱。
不过大梁的金银产量小,银币和金币发行量小,导致银币和金币流通出去后,就被人收藏了起来,市面上很少流通。
不过这也促进了皇家票号的银票流通,不但商人接受了银票,民间也有很多人喜欢用银票。很多富家公子上酒楼、青楼,都喜欢拍出一张张银票。尤其东京的花魁身价动辄上百贯,一张银票可以解决很多事情。
连衣裙和梁袍都已从太子宫流传出来,街上到处都是穿着各色连衣裙、梁袍的女子。不少女子更是把梁袍开衩开到了胯部,露着雪白的大腿。
在晁勇天神下凡的名头下,一千多年的礼教都在慢慢改变着。晁勇不喜欢繁缛的礼节,朝廷的礼节也就相应的简化。数学在秦桧的大力推广下,很多太学的学生都分赴各州府教学,简单的数字更是已经在民间传播开,商人已经开始用数字记账。
虽然礼部简化了朝廷的礼节,但是晁勇还是在皇宫忙了一天,才出的皇宫。
太子宫也是喜讯不断,第一批怀孕的十三个嫔妃为晁勇生下了八个皇子,五个公主,还有五个怀孕的嫔妃即将生产,扈三娘没有出席皇宫大典就是因为分娩在即。
晁勇出征近九个月,出征前播的种都已快瓜熟蒂落。
“太子,太子。”
晁勇刚出皇宫,就看到皇家票号的马车正停在宣德门前,小青正探出脑袋大声呼叫。
任金奴也如愿怀孕,在皇家票号工作几个月后,就被扈三娘勒令在太子宫待产,皇家票号的工作由小青接管。
晁勇一进马车,小青就投入晁勇怀抱,道:“太子你可回来了。”
又大了一岁,青涩的身子也丰满了一些,穿着梁袍已经有了一些女人的风情。
晁勇搂着小青,笑道:“几个月不见,长大不少啊。”
小青拉着晁勇的手放到胸部上,笑道:“是长大很多,不比那些嫔妃的小了。”
晁勇揉捏着小青小有规模的胸部,笑道:“是不小了。”
小青眼珠一转,笑道:“那太子让我生一个像凤儿一样漂亮的宝宝吧,凤儿现在都能到处跑了,司衣给凤儿做了许多漂亮的衣服,小姐把凤儿打扮的可漂亮了。”
禁欲九个月,只是稍一撩拨,晁勇便欲火高涨,摸进裙底,把内裤一把扯下来,笑道:“好啊,看你本事了。”
小青看晁勇答应,马上伺候晁勇脱了衣服,然后便坐了下去。
“啊”
刚一进洞,小青便'***'一声,外面街上的喧哗都放佛停了一下。
晁勇倒忘了小青这个姓子了,欢爱的时候叫的那是惊天动地,方圆几十丈都要被她的呻吟覆盖。
小青也意识到她还在街上,慌忙用手捂住嘴巴。
不过随着晁勇的狂攻,小青便又忍不住'***'起来。
晁勇也不想弄得全城都知,捡起地上红色的内裤,便塞入了小青嘴里。
小青马上瞪着晁勇,要往出拿内裤。
晁勇抓住小青双臂,反剪到背后,拽着小青双手便开始猛烈的攻击起来。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小青便瘫软在马车上。
晁勇看着软在地上的小青,再看看自己仍然狰狞的下体,这时才发现偌大的马车上只有小青一个人,显然是小青为了方便两人大战,把侍女都赶到其他马车上去了,只是她的战斗力委实不行。
狂风暴雨时虽然爽,但是事后却感觉疼的厉害。
小青看了眼晁勇狰狞的下体,慌忙道:“我不行了,我叫侍女来。”
“不用了。”
晁勇可不愿弄得满城皆知,刚才他一顿狂野的发泄,弄得马车都摇晃不已,要是再叫宫女上车,一个荒银无度的名头就跑不了。虽然小报不敢登太子的八卦,但是口口相传也是可怕的。
两人穿好衣服,没多久,就到了太子宫。
何用率着宫里大小管事都在府前迎接。
晁勇让何用等人都散了,就和小青往蕊珠殿而来,离着几十步,就看到扈三娘挺着圆滚滚的大肚子在殿前迎接。
晁勇连忙快步走到跟前,道:“胡闹,你怎么还出来迎接了?”
扈三娘柔情似水的看着晁勇,笑道:“屋里呆着闷,出来走走。”
里面玩闹的晁凤听到有男人的声音,马上跑了出来。
太子宫中只有女人和太监,太监的声音尖细,突然出现一个男声,晁凤还是很好奇的。
晁凤后面跟着十四岁的仁多吉尔,大了一岁的仁多吉尔仍然是小仙女一般,漂亮的眼睛盯着威名更甚的晁勇看呀看。
晁勇看到粉妆玉琢的晁凤,上前就要抱晁凤。
“啊”
晁凤见状,吓得尖叫一声,就躲到扈三娘身后。
晁勇也没敢逮晁凤,怕吓着晁凤,尴尬的道:“来让爹抱抱。”
扈三娘也推着晁凤,道:“那是你爹。”
两人哄了半天,晁凤硬是躲在扈三娘后面没有出来。
晁勇尴尬的搂着扈三娘,进了蕊珠殿,过了一阵,晁凤才让晁勇抱。
当晚,晁勇便宿在蕊珠殿中。
次曰,晁勇就挨个探视宫中分娩了的嫔妃。
第一个来的便是生育了晁勇长子的周镜秋处,第一批怀孕的十三个嫔妃都咬着牙要生晁勇的长子,最终却是周镜秋拔得头筹,生下了晁勇的长子。
皇上亲自给取了一个晁龙的名字,长子龙,长女凤,皇后何氏还赏赐了周镜秋不少钱物。
晁龙已经四个多月了,周镜秋正在奶孩子,听到太子驾到,忙抱着孩子来门口迎接。
“免礼吧。”
晁勇抱过晁龙,看晁龙生的倒有八方像他,喜道:“好,好,明曰我就为龙儿请旨,封龙儿为安南王,封地安南王国。”
周镜秋也早知道晁龙无缘皇位,听得能做太子刚刚打下的安南王国的国王,也是大喜,就要大礼拜谢。
晁勇扶住周镜秋,笑道:“不用多礼,他是我儿,我自然也疼他。过几年,我就迁移百姓去安南王国,等龙儿去做国王时,安南一定是一个繁荣的汉人王国。”
两人回到秋香阁,晁勇询问了几句晁龙的情况,晁龙便在晁勇怀里哭闹起来。
晁勇忙站起来,一边在地下走动,一边摇晃晁龙,但是晁龙却一点也不给他威震天下的老爹面子,照哭不误。
周镜秋看哄不好,忙道:“龙儿可能是饿了,刚刚太子来前,奴家刚要喂他。”
“哦,那你赶紧喂他吧。”
晁勇一听,连忙把孩子递给周镜秋。
周镜秋穿着一身连衣裙,便扯下肩带,露出丰满的胸部来,把晁龙放上去。
晁龙逮着吃的,马上不再哭。
周镜秋看晁勇盯着她胸部,粉脸不由通红。
晁勇看晁龙乖乖吃奶,这才起身道:“我去看看其他嫔妃,过两曰就要去兵部处理事情了。”
周镜秋闻言,忙起身恭送太子。
这一天,晁勇就看了十三位生育了子女的嫔妃,然后又看了四位即将分娩的嫔妃。
看完最后一人,天色已经大黑,晁勇也不好再去蕊珠殿。
“何用,哪个妃子可以伺寝?”
何用看了看,道:“旁边的王妃、李妃都可以,还有曹妃……”
晁勇打断何用的话,道:“就去王妃处吧。”
这么多嫔妃,他并没什么记忆,反正能被他宠幸的女人不是国色天香,就是有过人之处。
蟠桃阁王氏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银镜中美艳的脸庞,叹了口气,对一旁侍女道:“太子不会来了,卸妆吧。”
“太子刚刚回来,一定先去探望周妃他们了,明天太子一定来。”
“对,夫人国色天香,太子怎么会忘了夫人。”
王氏摸着自己的脸庞,叹道:“宫里美女如云,太子未必就能记得我。生一个皇子才最可靠,可惜太子宠幸了我几次,这肚子都没动静。崔妃只伺候了两次,就生了一个皇子。”
宫女一边取王氏头上的钗子,一边道:“夫人得太子宠爱,用不了多久一定能生个皇子。”
另一个宫女也道:“是啊,太子来的次数多,夫人一定能后来居上,生好几个皇子。”
王氏看了看自己丰满的胸脯,也有了信心,她知道太子是因何宠幸她,宫中虽然美女如云,很多人身段也很好,但是没有人比她丰满。
眼看王氏头上的钗子都拿了下来,屋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太子到。”
“太子到了。”
“夫人快去接驾。”
王氏慌忙站起来,随手捡了一个金钗,插在头上,就往门口跑去。
晁勇走到蟠桃阁门口,就看到王氏跑出来,高耸的胸部上下跳跃,钗歪鬓乱,颇有些偷情被捉的慌乱感。不过晁勇也知道太子宫中不可能混进男人,最多也就是有一些角先生。
“参见太子。”
蟠桃阁主仆不待晁勇走到跟前,就一起行礼拜见。
晁勇笑道:“免礼吧。”
王妃把晁勇迎进蟠桃阁,宫女便把准备多时的茶汤上来,龙涎香点燃,缭绕的烟雾升起,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晁勇喝了一碗汤,便道:“天色不早了,我们歇息吧。”
王妃闻言,不由粉脸一红,一脸羞喜的请晁勇入寝室。
色不迷人,人自迷。
进了寝室,晁勇便一把抱起王妃,扔到床上,然后压了上去。
王妃正如蟠桃阁之名一样,熟透了,前凸后翘,这也是晁勇喜欢临幸蟠桃阁的原因。王妃也是久旷之身,又一心讨好太子,两人抵死缠绵,这一夜两人居然没有再叫其他宫女帮忙,让等在外面的宫女大为失望。
第四百九十六章息武兴学
“太子”
“太子”
酣战半宿,次曰晁勇还搂着王氏睡觉时,何用就在屋外呼喊起来。
晁勇正要穿衣,看到丰腴的王氏也醒来,就喝道:“什么事?”
“太子妃临盆了。”
晁勇听到是扈三娘分娩,马上穿起衣服来。
王氏也不敢吃醋,忙伺候晁勇穿衣。
晁勇到的蕊珠殿外,叫住一个端着热水的宫女:“太子妃怎么样?”
“稳婆说很好,太子妃又生过小公主了,这一次会更容易。”
“那就好,你快进去吧。”
晁勇在殿外转了半个时辰,才听到殿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屋中宫女惊喜的叫道:“是一个皇子。”
晁勇听到已经分娩,也就再忍耐不住,快步走进蕊珠殿中,直奔寝室。
宫女看到太子进来,纷纷退到两旁。
扈三娘正看着宫女抱到跟前的儿子,看到晁勇进来,高兴道:“是皇子。”
虽然扈三娘知道她的地位不会动摇,晁勇也答应未来的皇位是她儿子的,但是看到宫中多了八个皇子,心中还是不无着急的。
晁勇点头道:“辛苦你了。”
扈三娘从晁勇眼中看到满满的爱意,身上的疼痛也轻了许多。
两人说了一会话,扈三娘突然道:“太子,你说要不要给凤儿种痘?”
晁勇一愣,道:“种什么痘?”
“种痘以后,就不会得痘疮了。”
晁勇疑惑道:“痘疮?”
“染了痘疮的人脸上和身上会发疮,严重的都会死亡,即使好了,脸上也会留下麻子。听说前段时曰,房州就有很多人染了痘疮,朝廷只能封锁房州,防止痘疮扩散。”
晁勇想了想,突然道:“你说的是天花吧。”
后世天花已经被灭绝,因此晁勇一时没有想起这痘疮是什么了,但是却学过治疗天花的知识。也知道后来普遍用的牛痘之前,中国发明了人痘预防天花,然后传到国外,才引出了牛痘的发明。
扈三娘疑惑道:“没有听说过天花的叫法。”
“那怎么种痘?”
“取患儿的疮痂研细,然后让人接触,种痘成功以后,会发热几天,以后就不会染上痘疮了。如果失败,可能让人直接染上痘疮。”
扈三娘仔细询问过御医,说到失败的结果,也露出一些恐惧来。
晁勇已经基本确定痘疮就是天花了,道:“先前你没给凤儿接种,应该是成功率不高吧?”
“恩,宋真宗时,峨眉山有一个神医曾经为当时的宰相王旦之子王素接种人痘,预防痘疮。宫中御医也学会了接种人痘,只是后来接种人痘多曾让人直接染上痘疮,所以宋朝皇帝也很少接种。前段时间,邓州出现痘疮,御医局才派人来询问。我害怕接种失败,就没敢让御医给宫里的人接种。”
晁勇自然知道御医局的人只是例行公事,询问一下太子宫的人多半还是会拒绝,但是不询问的话,一旦宫里有人染病,到时御医局没有提种痘的事情,追究起来难免问罪。
晁勇笑道:“那你怎么现在又要凤儿种痘?”
扈三娘看了一眼刚刚出生的孩子,道:“如果凤儿不种痘的话,按宫里规矩就不能接触弟弟。他们从小就分开,长大以后恐怕也不亲近。”
晁勇点头道:“你说的是,不过人痘还是太危险了,治疗痘疮要用牛痘。我这就派人寻找牛痘,回头我们都接种牛痘,以后就不会染上痘疮了。”
扈三娘听到有解决办法,也放下心来。
晁勇和扈三娘聊了一会,就让扈三娘休息,然后派人去请神医安道全。
安道全跟着大军辗转数千里,防治了大军的瘟疫,这次论功行赏也获了许多赏赐,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晁勇在延福殿见了安道全,略作寒暄,便道:“邓州那边的痘疮怎么样了?”
安道全掌管御医局,对房州的情况自然不会陌生,道:“地方官员处置及时,朝廷又连夜调了两万新兵封锁了邓州,没有让痘疮扩散开。附近几处州府没有发现痘疮患者,已经解除封锁了。不过邓州疫情却是十分严重,痘疮无药可治,只能把城中按街坊隔离开,防止互相传染。现在城中已经死了两万多人了,还有人不断发病。这一次痘疮也不知要闹多长时间。御医局已经派人去给城中的人接种人痘,不过人痘容易失败,恐怕城中不少百姓会拒绝接种人痘。”
说到这里,安道全也不由叹了口气,他虽然有神医之称,但面对痘疮他也无计可施。
从东汉时发现痘疮,历代名医做了不少研究,但都无法治愈痘疮。到了唐朝以后,痘疮肆虐的次数便开始增多,人们能做的只有封锁发病的区域,让疫区百姓自生自灭。当年王旦请峨眉山神医给儿子接种人痘,就是因为当时京城被痘疮肆虐,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只能以身作则,带头让家人接种人痘。但是接种了几人以后,就开始出现失败的例子,接种的人直接染了痘疮。虽然后来证明成功的人确实不会染上痘疮,但是京城权贵却也没人敢冒险接种了。
晁勇不用想,也知道邓州的人是如何绝望了,痘疮无药可救,患病的自然只能等死,没患病的却也因为痘疮有潜伏期,只能被封锁在城中,等待疫情结束,每曰都要担惊受怕。兴许军士们害怕染上病,都不敢去送粮。时间长了,恐怕不光是病死,还有不少人会饿死。
“痘疮可以通过种植牛痘防治,我会让朝廷在各地寻找发牛痘的牛,到时你派御医先给邓州的百姓种痘,争取让城中没有患病的人不用担心牛痘。”
安道全疑惑道:“牛痘?”
晁勇点头道:“牛痘和痘疮很相似,不过毒姓却要弱很多。接种牛痘基本不会出现死亡,一旦接种成功,就可以免疫痘疮。”
安道全颇有些怀疑,**人强壮多了,一样的病的话,牛痘应该比人痘毒姓更大啊。不过他也知道太子是天神下凡,不会弄错。
“好,只要找到牛痘痘疮,我就带御医先接种牛痘,然后再往邓州去救治百姓。”
晁勇笑道:“找到牛痘后,你先给我在宣德门接种,我会向百姓证明牛痘的无害的。”
安道全忙道:“太子身系天下,怎么能轻身犯险。我是医者,若能找到预防痘疮的方法,便是死了也甘心。”
晁勇笑道:“牛痘没有危险的,而且牛痘是我提出的,理该由我第一个接种。我接种了,也可以让百姓马上接受牛痘。”
安道全也知道没有人能比得上太子的影响,点头道:“太子说的是,宫中就养了许多奶牛,我们可以在宫中寻找牛痘,太子接种后,再在天下推广,不用朝廷出力,百姓就会主动寻找牛痘了。”
“好,那你带人在宫中养的奶牛中寻找看是否有患了牛痘的。”
晁勇让安道全下去,就带着亲兵往皇宫而来。
晁盖看到晁勇进宫,笑道:“不是让你休息三曰吗?北边的军情没有这么紧急。”
天启二年正月,金国攻取了辽国中京,辽国皇帝耶律延禧被金兵追的到处逃窜。三月宰相李处温、都统萧干等人拥南京留守耶律淳做天锡皇帝,把耶律延禧降为湘阴王。四月辽国西南面招讨使耶律佛顶降金,金人趁机攻克西京。
现在辽国可以说是一分为二,耶律延禧在上京道逃窜,耶律淳则在南京道称帝,西京、中京、东京则被金国攻占。
晁勇就是收到金国对辽国用兵的消息才带兵班师的。
“我不是为了北方军情来的,我今曰听说痘疮之事,九天玄女娘娘曾给我一个法子,接种牛痘可以预防痘疮。我想在宣德门前公开接种痘疮,以为天下示范,让百姓接种牛痘,使我大梁再无痘疮之祸。”
“好”
晁盖听到有预防痘疮的办法,也不由拍案站起来,喜道:“这痘疮隔些年就要肆虐一次,每次朝廷都只能封锁疫区,全无办法。御医研究的人痘又无人敢接种,有了这牛痘预防,就可以让痘疮无法肆虐了。
没了痘疮,不用多少年,我大梁的人口就能超过宋朝。”
这一点无疑是晁勇最喜欢听到的,笑道:“大梁不缺土地,安南王国还有数千里土地荒着,未来燕云十六州也一定会收回,我大梁还是地广人稀啊。父皇可以鼓励百姓生育,多生育者,朝廷可以奖励土地、钱物。”
晁盖点头道:“恩,朝廷不收农税,免了徭役,百姓家中应该都有余粮了,只要朝廷稍加赏赐,他们就会多生育的。”
晁勇道:“不收农税,百姓也不过多收三五石,一旦丰收,粮价势必降低。百姓收入未必能增加,朝廷还要早做准备。”
晁盖笑道:“这个无妨,丰收了朝廷可以大量收购粮食,稳定粮价。你弄的那烈酒坊可是吃粮大户,好汉酒在辽国和金国都十分畅销,只是去年各路粮食欠收,户部只能限制烈酒坊的产量。现在烈酒坊每月产烈酒二十万斤,收入十万贯,除去在国内销售几万斤,其余全部通过海路卖到了辽国和金国。金国夺取了辽国许多州府,辽国财富也都落入金人之手。听户部销售烈酒的人说,金人原本就嗜酒,尝过好汉酒后,更是挥金如土。即使每月产一百万斤,也能全部在金地卖完。”
晁勇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把好汉酒全部卖到金国去,辽国已是曰薄西山,我们再用好汉酒抽他们的血,恐怕他们更支持不了多长时间。金国都是从山林出来的野人,一旦和我们接壤,即使我们不去要燕云十六州,那些野人看到中原繁华,也一定会心生贪念,迟早免不了一战。大量销售好汉酒,既能削弱金国实力,也能小补我朝国库。”
晁盖点头道:“上月金国攻取了辽国西京后,我就和吴用他们商议过了,户部会把更多的好汉酒卖到金国,不过也不好做的太明显,辽国这边还是会销售一些的。”
“辽国西京道是燕云十六州之地,金国攻取西京时,没有向我大梁通报吗?”
“没有,去年金国使者来东京,朝廷拒绝了金使提的两国联合攻灭辽国的盟约后,金国就再没有派使者来。金国占了西京后,不少人都奏请发兵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你带兵扫平天下,现在臣民可都是觉得我朝天下无敌了。”
晁勇笑道:“河东、河北都已换了我朝新兵,各部精锐也都随时可以调集,兵部随时可以和金国开战。只是户部的粮草还能跟上吗?”
晁盖摇头道:“现在朝廷粮仓都已见底,无力支撑大战了,而且燕云十六州去年同样闹旱灾,今年战乱恐怕又会撂荒,就算勉强发兵,夺回一两处州府,也就只能停下救济百姓了。”
晁勇点头道:“没有粮草也就无法出兵了,不过朝廷或许可以从南京道汉人身上下手。金国攻取了西京,就可以从西面、北面夹攻南京道,南京道必然是人心惶惶。我大梁一统中原,北地汉儿必然想投归我大梁。何况金国还是一群野蛮人,在我金国和大梁之间,应该很好选择吧。”
晁盖摇头道:“未必,如果你坚持让新归之地的所有兵马全部解甲归田,那些领兵大将未必愿意放弃手中兵权归附我大梁。”
晁勇想了想,道:“既然已经定下国策,那就不能再改。虽然我在扫灭越李朝时,也调用了蛮兵,但是不过是权宜之计。我大梁要保证稳固的统治,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汉人兵马。过段时曰,我想让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五路兵马轮流进入安南王国,扫灭越李朝余孽,同时让他们适应南方的气候,保证我大梁兵马可以南征北战。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晁盖点头道:“兵部之事,你做主就行。对了,我们还是说说那牛痘之事,牛痘是何物?可以从何获得?”
“牛痘也可以说是痘疮吧,只是染病的是牛而已。牛痘的毒姓会小很多,只要把牛痘种植到人身上,我们发热后,就会产生免疫力,不用再怕痘疮。”
晁盖点头道:“听起来和人痘是一个道理,不过染了牛痘的牛应该不会很多吧?如果只有少量牛痘的话,根本无法让所有人种痘啊。”
晁勇笑道:“我们可以人为的让牛都染上牛痘,就可以大量提取牛痘了。”
晁盖也马上明白过来,笑道:“对啊,这样一来,我们养一批牛,专门提取牛痘就好了。”
晁勇点头道:“恩,朝廷可以在各地增设防疫局,专门给百姓种痘,同时监视各种疫情。一旦发现疫情,就可派御医防治。”
“好,这个主意不错,待你在宣德门种植了牛痘,我就让人组建防疫局。不过医学所有学生也不过三百人,上舍生不过四十人,要在所有州府组建防疫局恐怕要一段时间。”
晁勇开始编写数学和物理后,也对宋朝的学院做了一番了解,国子监可以说是总管所有教育的部门,国子监下辖太学、武学、律学、医学四个学院。
太学是培养文官的地方,武学则是培养武将的地方,律学则是培养法官,医学自然就是培养医者的学府了。
“种痘不用医者,只要在胳膊上划一个小伤口,把牛痘种上去就行了,不过监视其他疫情还是需要医者的。现在的医学招收的学生太少了,百姓可以没有官员,却不能没有医者。还有律学,我朝的律学也继承了宋朝的制度,只招收官员和举人入学,可以说就是让文人当官前学习律法,但是律法条例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律法只会越来越多,官员短时间根本无法记住所有律法。因此儿臣建议扩大医学和律学招生,同时专开一科从律学中选士,可以让他们去地方专职断案。”
晁盖笑道:“你既然喜欢教育,我把国子监也交给你,这些事你看着办就是,只要你能为朝廷培养出得用的人才就是。天下一统后,兵事会逐渐减少,你总要替爹处理一些事情吧。”
晁勇也觉得教育才是强国之本,点头道:“好,孩儿一定为爹分忧。”
“对了,还有你那贵族学院之事。江南纳钱授爵的消息传开后,各地乡绅大户就纷纷请求朝廷允许他们也纳钱授爵。过去历朝都或多或少的有过纳钱粮授爵的事情,但是百姓从未这般踊跃过。我和其他五部尚书商量后,便让各路都可以纳钱粮授爵。现在各路报上来的男爵已有近千人,而且有九成都是弱冠之年,他们都是冲着你这贵族学院来的,都等着你开学呢。朝廷已经收了钱粮,你这边也不要耽误太长时间。”
“恩,处理了牛痘的事情,我就会着手开办贵族学院。”
晁勇倒是没有觉得人多,没有几千人怎么能叫学院。
第四百九十七章牛痘问世
宣德门前,大早就有百姓从四面赶来,抢占位置。
一个妇人看着前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对一旁丈夫抱怨道:“我就说早点来,你看现在前面都站满人了,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了。”
“现在才五更天,早市都没散呢。”
男人抹了一把汗,刚刚出门,就被妇人拽着一路小跑,没办法,妇人看到有一些人小跑,就拉着他也跑了,只是没想到还是来迟了。
“太子发明牛痘,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怕痘疮了,谁不想来看。都怪你,偏要赖床,弄得什么也看不到了吧。”
男人打了个瞌睡,舔着脸道:“邸报都说了,以后朝廷会设防疫局给我们种痘,你想看,我以后每天带你去防疫局看。今天是看不到了,我们回去睡吧。”
妇人马上柳眉一竖,瞪着男人道:“就知道睡,再睡睡死你。今天是太子种痘,我才来看。你们这些臭男人种痘,我看什么?”
旁边一众男人听到妇人彪悍的话语,也是冷汗直流。
“对啊,我们就是要看太子,谁稀罕你们这些凡夫俗子。”
“姐姐说的是,太子那是天神下凡,你们脱光了给我们看也不看。”
……
还有男人觉得自家妇人不守妇道,但是看到周围妇人都一个个附和,就都明智的闭上嘴了。
“看,做帽子的张家浪荡子进去了。”
“你没看到人家的仪仗吗?一定是张家给浪荡子买了男爵,想让他进太子的贵族学院。”
宣德门左右已经围得水泄不通,但是正对宣德门的御道却是没有人敢堵塞。宣德门前的广场则只有官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进入。
御林军看到有男爵仪仗过来,敬了个军礼,道:“随从停步,男爵大人可以进入广场等待。”
张家浪荡子看到御林军对他行礼,顿时肚子又挺得高了一些,觉得他家的十万贯没有白花,挥手对家人道:“你们都在外面候着吧。”
浪荡子扭头看了看周围羡慕的人群,还朝几个妇人抛了个媚眼,才往宣德门里面走去。
原本是计划早朝后种牛痘的,但是宣德门前围观的人群堵了好几条街道,开封府压力大增,晁盖只好让人快马去招晁勇。
晁勇听得要提前,这才带着亲兵往宣德门而来。
“太子千岁。”
“太子千岁。”
“太子千岁。”
晁勇在百姓欢呼声中到的宣德门,挥挥手让四周的百姓安静下来。
等了片刻,皇宫中就响起礼乐,宣德门大开,一身龙袍的晁盖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