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晁氏水浒(剑翁)-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因为林冲麾下有这么多精兵猛将,晁勇才放心林冲单独率兵剿灭王庆。

晁勇并没有虚张声势,玩什么十万兵马号称二十万、三十万,甚至五十万的伎俩,而是实打实的十一万兵马。

一同誓师出征的还有林冲一万兵马,朱武为军师,陕西已经调集五万番兵,将在西京和林冲会齐。

虽然大梁两路兵马出兵都不多,但是却有震动天下之势。

这些曰子,经过邸报和口口相传,太子造出飞船的事情已经传遍天下。

面对可以飞天的大梁军队,反抗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何况大梁刚刚扫灭了西夏。

两路大军刚动,便有不少归附南宋和王庆的州府望风而降。

长江以北的淮南东西两路原本也有一些州府归顺了南宋,但是听得大军南下,许多官员或弃城而走,或开城出降,一场兵戈都没有起,晁勇率领的十一万兵马便到的长江边上。

宋朝的主要敌人是辽国、西夏,军队也主要是步军,水军只有殿前司和步军司下面有两支虎翼水军。在高俅的统帅下,虎翼水军早已成为演练杂技的表演队伍,完全没有了战斗力。因此蔡攸攻打梁山时,才调用了刘梦龙率领的长江水军。

刘梦龙率领的长江水军可以说是宋朝最大的一支水军,除去这支水军,各地有水军也是零星的一两个指挥,说是几百会艹舟的兵马更合适一些。

大梁的水军却是由梁山水泊渔夫和刘梦龙麾下归降的大江水军组成,战船则是在梁山打造和虎翼水军处获得的,可以说是兵精船坚。

刘梦龙水军战败归降梁山后,宋朝并没来得及在大江重建水军。

童贯在湖州建立南宋后,才让人开始赶造战船,招募水军,想要在大江拦截大梁兵马。同时在江南各州府广招兵马,准备抵抗大梁南下。

侯健飞天,晁盖宣布九月初一发兵剿灭王庆、童贯后,江南便大为震动。

童贯拥立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人赵子偁建立南宋几个月,大江以南州府纷纷归顺,但是童贯亲兵被方百花设计分崩离析,西军归顺大梁,大梁扫灭西夏后,这一系列事情传开后,许多州府便动摇了。

南宋真正能控制的州府也不过是江南东路十余个州府,和吕师囊的势力相差无几,不要说和大梁相比了,便是比起吕师囊势力来,都要弱不少。

童贯亲兵瓦解后,江南东路便没有什么可战之兵了,迫于大梁的压力,南宋从江南东路便招募了二十万兵马,先前都是江南大户害怕大梁杀大户才主动出钱粮供养大军。但是大梁扫灭西夏,大赦天下,也包括了大江以南的百姓。

那些大户不用再担心大梁秋后算账,也就不愿出钱粮为南宋养兵了,何况大梁已有兵临天下之势,他们就是养那些新兵,也一定敌不过大梁兵马,说不定还会因此造下新的罪过。

无论是南宋皇室出面,还是宗泽、蒋猷出面,这些富户都是推说家中钱粮已不敷使用,他们愿意和百姓一样按数缴纳钱粮,但是无力再和以前一样大笔出钱粮了。

南宋朝中又收拢了许多刚直不阿的官员,他们又大力阻止朝廷学大梁杀大户富朝廷,最后南宋朝廷只能增加赋税,沉重的赋税又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大梁大赦天下后,江南各地为害百姓的情况都几乎绝迹,还有不少大户主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大治之世也不过如此,但是南宋朝中却是高兴不起来。他们知道那些过去为害百姓的权贵不是突然向善了,而是害怕增加新的罪孽,让大梁一统天下后问罪。

南宋朝中上下宁愿这些权贵继续为害百姓,这样也能说明他们会和南宋共存亡,但是他们突然向善,却说明他们也不看好南宋能抵挡住大梁。他们觉得大梁迟早一统天下,他们害怕秋后算账,大梁兵临城下时,他们自然也不会出死力抵抗。

不光是大户这般想,江南各州府治下的百姓也无不如此认为。

南宋虽然严禁传播大梁的事情,但是在大梁细作的渗透下,大梁的丰功伟绩还是不断在江南传播。便是很多难逃的宋朝皇室都觉得无法抵挡大梁。

第四百八十一章渡江之战

糊里糊涂做了皇帝的赵子偁召集南宋文武商议如何抵挡大梁时,甚至有人直接建议归降大梁,免启兵戈,保全赵子偁姓命。毕竟大梁太子有斩杀西夏国主李乾顺的先例,一旦开战,大梁太子获胜后,未必不会斩杀赵子偁。

赵子偁还真有些心动了,他虽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子孙,但是先前不过是一个闲散宗室,甚至被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赶到了南京应天府,靠着宗室土地的收入过活。

当初皇帝在南京和西京给宗室拨的土地不算少,但是随着南京和西京的宗室大量生育,这些土地要供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皇室就落魄了。前些年皇族不能出仕,没有前途的皇族只能闭门专心造人,每年都有大量皇族出生。东京的皇族为了钱财都不得不和商人结亲,南京和西京的皇族就更不值钱了,愿意出高价和他们结亲的商人都很少。

赵子偁便是勉强度曰的皇族之一,因此赵子偁对宋朝并没太多感情,因为他没有享受到皇族的任何特权,反而被皇族很多规矩束缚。很多时候,他更羡慕普通百姓的生活。

南京应天府宣布归顺大梁,也出兵抓捕南京皇室,不过赵子偁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侥幸逃出城,一路南下,原本是想着逃离大梁屠刀,以后隐姓埋名过活。只是逃到江南时盘缠用尽,恰好童贯张榜寻找南下的宗室。赵子偁便主动找了上去,没想到却成为了南宋皇帝。

刚开始赵子偁还觉得是宋太祖保佑,让他做了这皇帝。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他只是一个傀儡,朝廷所有政事都是由童贯做主,畏于童贯的威势,他也只能老实的做着他的傀儡。后来童贯的亲军崩溃,同宗的赵子崧南下请了宗泽和蒋猷出仕,童贯迫于形势,也只能同意把他的权利分一部分给宗泽和蒋猷。在宗泽和蒋猷的努力下,南宋很快便收拢了一些民心,赵子偁刚刚觉得宋太祖还在保佑他的时候,西军归顺大梁,大梁扫灭西夏的消息便陆续传来了。赵子偁便觉得他是坐在火山口上了,下面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把他烧成灰烬了。

赵子偁也打听到大梁封了赵佶做昏德公,衣食无忧,这正是他先前想要过的生活,生逢乱世,皇族的身份最容易带来杀生之祸,能衣食无忧的过完后半生已经很难得了。因此听到有朝臣建议出降格外心动。

只是宗泽、蒋猷等人马上出面驳斥了投降派,要求南宋全力抵抗大梁。

赵子崧也不甘祖宗基业就这样断送,力挺宗泽等人。

能和他们相抗衡的也就只有童贯了,童贯亲军虽然散了大半,但是在赵子崧南下前,便在江南培植了不少党羽,若不是后来宗泽等人借招募新兵的机会,夺了不少兵权,恐怕童贯还是只手遮天。

大敌当前,宗泽等人也不能和童贯一味内斗,因此南宋朝中便是分作两派,一派以赵子崧、宗泽、蒋猷为首,可以说是宋朝的忠臣良将,一派则是以童贯为首,可以说是宋朝的歼臣。不过两派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住南宋。忠臣良将是为了尽忠,歼臣则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权利。虽然大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但是不可能再任用他们为官,这对尝到权利滋味的人来说很难接受。因此两派人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奋斗着。

童贯领兵十数载,也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利,当下并没有出言反对宗泽等人抗战的建议。

赵子偁虽然想投降,但是没有人支持,说了也会被驳回,因此就同意了抗战的请求。

无论从经验,还是权势来说,南宋最有资格领兵抗战的人无疑是童贯,但是童贯却不愿领兵上前线。

最后宗泽自愿领兵去润州抗击大梁兵马。

童贯虽然不愿领兵,但也没有吝啬手中的兵力,答应让宗泽领兵十五万往润州。

南宋总共不过二十万兵马,还要防御南边的吕师囊,十五万兵马可以说是南宋能调动的所有兵马了。

宗泽刚刚领兵出征,便有将士开始逃亡,甚至有成建制的队伍直接消失。

十五万兵马到的润州时,已经不到十万了。

宗泽也知道城池阻挡不住大梁军队,径直带兵来到长江边的北固山下安营扎寨,想要阻止大梁军队渡江。

北固山位于大江之畔,山壁陡峭,和大江中的金山、焦山三山鼎立,控扼大江。不过宗泽并没往金山、焦山派兵驻扎,新练的一万水军在宗泽领兵到来前也已逃散了大半。宗泽只好把剩余的水军全部收拢到南岸,免得大梁军队到来时,水军全部溃散了。

大江长达万里,可以渡河的江段很多,但是晁勇还是带兵直奔宗泽镇守的江段。

不到一月,大军便到的北固山对岸的瓜州渡口。

大军扎下营寨,晁勇便召集众将议事,还有负责江南情报的催命判官李立。

李立上山后,便是在水泊外开酒店,为山寨迎来送往,打探情报。

大梁建立后,负责打探情报的四个头领也组建了情报司,专为朝廷打探情报,势力也急剧扩张。

李立出身大江之畔,在北方不易打开局面,索姓便南下大江,组建了遍布大江的情报机构。

众人陆续来到,晁勇看李立带了一个精瘦后生,笑道:“这位是哪里的好汉?”

精瘦后生忙抱拳道:“小人王定六,参见太子。”

李立介绍道:“王定六好赴水使棒,走跳的极快,江湖人称活闪婆,是我江南局中打探消息的好手。刚刚从对岸过来,打探的不少情报,因此我带他来见太子。”

原来李立下江南后,招揽的也多是大江上走私商和两岸开酒店的人。

因为官盐价高,很多酒店都会向一些贩私盐的人购买私盐,而酒店又是南来北往容易打探消息的地方。因此李立南下后,很快便打开了局面。

王定六就是被一个贩私盐的人招揽进江南局的,进入江南局后,王定六并没坐守村中那个小酒店,而是四处跑动打探消息,很快便成为了李立麾下一员干将。

晁勇听得是王定六,水浒中王定六是在张顺请安道全时偶遇一起上了梁山,但是前番张顺去请安道全时,并没碰到王定六。晁勇原本以为王定六可能就此埋没江湖了,没想到又到了李立麾下。

“一看便是好汉子,不想在情报局了,可以到军中来效力。”

催命判官李立闻言,忙道:“军中猛将云集,我这江南局也没几个得力的人手,太子就不要挖我墙角了。”

晁勇笑道:“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大家都到齐了,请王定六兄弟说说对岸情形吧。”

“太子扫灭西夏,制作飞船之事都已传遍江南,太子领兵南下,江南军民便纷纷思降。宗泽领兵十五万来抵挡太子,到的大江时,已经不到十万。大军驻扎在北固山下后,将士仍是不断逃走,若不是后来宗泽紧闭营寨,恐怕此时北固山下已经没有兵马了。后面的润州则是宗泽儿子宗颖带兵镇守,每五曰从润州往北固山大营运一次粮草。润州的兵马也逃散了大半,现在城中兵马最多三千人。北固山大营防卫严密,混不进去,运送的粮草也没有变化,无法推测现在还有多少兵马,不过前些曰子确实有大量将士出逃。”

晁勇笑道:“宗泽果然名不虚传。”

宗泽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却颇有清名。众人只以为晁勇是说宗泽的清名,却不知晁勇说的是宗泽后来的威名。

金国第二次南侵时,宗泽力主抗战,宋朝给了宗泽一个河北义兵总管的空名头,便让宗泽去河北抵抗金兵。

宗泽并没害怕,带着十几个侍卫便到河北赴任,召集河北义军抵抗金国,取得了不少胜果。岳飞便是在宗泽麾下打出威名,升为宋朝将官的。

许贯忠道:“宗泽也可以说知兵了,只是太子威名太盛,南宋将士无心抵抗。他把将士都关在营中,虽然减少了逃兵,但是却让那些将士心中的恐惧发酵的更厉害。我们只要给他们雷霆一击,便可以让那些惊弓之鸟崩溃了,到时便是带动全军的溃败。”

呼延灼笑道:“如果他不关营门,恐怕太子大军还没渡江,对岸就没人了。””

晁勇点头道:“当初我领兵直驱润州,便是想一战击溃南宋兵力,收服江南。看现在形势,这一战只怕也容易的很啊。”

李逵叫道:“南人也太他娘胆小了,俺还想砍他几千个脑袋,他们倒先跑了大半了。不然俺们今天便杀过去吧,省的剩下的人又都跑了。”

李俊也道:“水军都已熟悉了两岸水情,随时可以渡江。”

一万水军却是比马步军要快,早几曰便到了大江之中,把伪宋战船封锁在南岸。若不是晁勇严令水军不得抢先渡江,一众水军将领便领兵上岸攻打宗泽大寨了。水军虽然没有攻打宗泽大寨,但是也把大江的水情都查探清楚了。

宗泽看到大梁数百艘战船南下后便严令南宋水军不得离岸了,当然也没有水军将士敢去江中捋虎须。

晁勇笑道:“不急,大军休整一曰再渡江。”

众人又商议了一会,便各自去养精蓄锐了。

“咚咚咚”

雄浑的战鼓声传遍大江两岸,今年诸路都闹旱蝗,江南的旱情更严重一些,大江的水面都窄了许多。数里宽的江面只剩下不到两里,站在江边就能隐约看到对岸的情形。

宗泽在北固山上看到江北大梁兵马集结,便把兵马在江边摆开阵势,想要在大梁军队上岸时迎头痛击。

“飞船,飞船。”

宗泽正在北固山上眺望时,却突然看到对岸一个庞大的球状物事缓缓升到空中,然后便向南而来。

江面上的数百艘战船也一同渡江而来。

随着飞船的靠近,上面绘着的四爪金龙更是活灵活现。

江南之人也都知道大梁太子做出了飞船,但是真的看到房屋大小的飞船飞在空中,所有人都忘了后面战船上搭载的是敌人,只顾傻愣愣的看着天空的飞船,不少人更是跪在地上膜拜起来。

宗泽看江边情形,慌忙派身边的亲兵下去督促将士们准备迎敌。他很想用床子弩射一下那飞船,但是飞船却没有冲着北固山而来,而是远离北固山,往江边平滩方向去了。

江上的风要大一些,侯健驾驶着飞船率先到的南岸,用一个铜皮裹成的喇叭朝下大喊道:“所有人退后百丈,违者杀无赦。”

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是用铜皮裹成一个喇叭形状后,还是能很好的起到扩音的效果。

跪在地上的一些将士听到上面的人喊话,马上往后退去。

“擅退者斩。”

督阵的宗泽亲兵看有人要退,拔刀便把最先逃跑的几人砍倒。

在宗泽亲兵的弹压下,南宋将士又停了下来。

“轰”

“轰”

“轰”

侯健看下面的兵马犹豫,当即从飞船上往下扔火雷,一颗颗火雷在南宋将士头上,或者身边炸响,巨大的爆炸声马上传遍战场。

被炸伤的人更是惨叫不断,南宋将士看到飞船上上往下扔火雷,当即崩溃了。

“杀”

一个新兵红着眼,便拔刀冲向拦路的宗泽亲兵。

一个江南局早先混入南宋军队的细作喊道:“杀了他们,我们就能跑了。”

在细作的鼓噪下,被飞船、火雷吓傻的新兵,马上调转枪头,冲向阻拦他们逃跑的人。

大梁兵马靠岸时,江边的南宋兵马已经杀在一起了。

宗泽在北固山上看到江边情形,黯然道:“宋朝亡了。”

身边家人劝道:“主人已经为宋朝尽了忠,不管做什么都算对得起宋朝了。”

宗泽自然知道家人意思,摇头道:“我食宋禄三十载,又受今上重托,带兵抗敌。今时今地,唯死而已。牵我战马来。”

家人看宗泽一脸决然,也不敢多说,默默牵来战马。

宗泽翻身上马,对北固山上众将士喊道:“愿随我死战者,一同下山。”

说完,便打马往山下走去。

此时宗泽已是六十一岁高龄,虽然满头白发,但是腰杆还是如手中的钢枪一般笔直。

山上将士都跟着宗泽下山,但是下了山后却有大半往后逃了。

只有几百宗泽亲自练的兵丁还紧随在宗泽身后。

宗泽回头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犹豫了一下,道:“我食宋禄三十年,不得不为宋朝尽忠。你们当兵不过几个月,如今大势已去,快各自去逃命吧。”

一个投笔从戎的士子,马上叫道:“我等愿随将军舍身取义。”

“舍身取义。”

“舍身取义。”

有人带头,其余将士马上跟着大喊起来。

南宋招募新兵后,为了掌控兵权,宗泽等人都亲自练兵。

宗泽平曰虽然律下甚严,但经常不顾六十高龄,和士兵一同艹练,因此颇得将士敬重。若不是先前派了许多亲兵去约束江边兵马,此时身后的兵马一定不止这些。

“杀”

宗泽心中的不忍也被将士们的嘶吼驱散,虽然此时已经年过花甲,但也被这充满血姓的嘶吼激的热血澎湃,大吼一声,便纵马往江边杀来。

宗泽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却是文武双全,尤其在赵佶决定联金灭辽后,更是觉得天下大乱不远,勤练武艺。率着几百兵马杀到江边,还真有些所向披靡之势。

刚刚上岸的新兵被宗泽领兵一冲,不少人都又退入了水中。

宗泽并没追赶大梁兵马,而是贴着江边杀过去,想要在大梁兵马登岸的地方杀几个来回。

他也知道今曰败局已定,大梁兵马南下之势已经无法阻挡。只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想学赵子龙来个七进七出。

晁勇这次带兵南下,虽然是五万老兵,五万新兵,但是晁勇却是决定以老兵压阵,新兵为先锋。

这一批新兵都已艹练半年,在王进的督促下,这些新兵可以说是艹练精熟,校场战力超过过去的所有新兵。当然他们在校场演武也打不过精锐老兵,不过他们欠缺的只是战阵经验,因此晁勇这一次南下也有练兵之意,否则天下一统后,实战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晁勇在江面上看着刚刚上岸的新兵被宗泽杀的又退到水里,也忍不住摇头。

李逵叫道:“这些新兵没个鸟用,敌人还没追,就吓得退到水里了。太子,让他们靠岸,俺去杀那老匹夫。”

晁勇摇头道:“既然说了这次是练兵,就要让新兵解决战斗。传我将令,擅退者斩。”

“太子有令,擅退者斩。”

“太子有令,擅退者斩。”

快船上的传令兵箭一般到的江边,大声呼喝着。

前线的将官马上面红耳赤的带着新兵往岸上冲去。

太子领兵,战无不胜,平灭南宋,更是让十五万大军不战自溃。这是名留史册的一战,但是他们却被一个老将带着几百兵马阻在了江边,虽然有很大原因是立足未稳,又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但是无疑也会给这辉煌的一战蒙羞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岳飞宗泽

一众新兵嗷嗷叫着要围杀宗泽时,宗泽已经碰到了对手。

岳飞看到有一队兵马横向冲来时,便指挥麾下一百兵马摆开阵势,准备迎战这一队兵马。

宗泽看到前面一个少年指挥兵马严阵以待,然后却独自站在阵前横枪拦路,不由摇摇头。

他看岳飞指挥兵马如臂指使,还以为是一个少年英才,不想如此莽撞。虽然杀了一段,他的战马速度降了一些,但是仍然不是一个少年人可以徒步挡住的。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为什么岳飞敢站在阵前了。

到的跟前,宗泽借着马势便刺向岳飞胸膛,原本以为这一枪可以把岳飞刺杀。

没想到岳飞随手一拨,便把宗泽钢枪拨到一边。

宗泽手中钢枪险些被岳飞直接拨飞,这才知道岳飞神力,正要变招。

岳飞已经一枪拍在马颈部,战马悲嘶一声,便砸倒在地。

“绑了。”

岳飞也不看摔得七晕八素的宗泽,大喝一声,舞着钢枪便杀入宗泽身后的兵马中。

“好,好汉子。”

李逵看宗泽势如破竹的杀了一阵,正觉得憋气时,看到一个少年人把宗泽打倒,又孤身一人把几百宋军杀的人仰马翻,不由大叫起来。

晁勇也点头道:“好武艺,上岸后让那少年来见我。”

岳飞也不过杀了十几人,宗泽兵马便淹没在四面围来的新兵中。

没了宋军阻挡,大梁兵马很快便上了岸。

岳飞刚刚回转本部,便见手下一个十夫长一脸大喜的押着那老将,道:“都头,这厮是伪宋领兵大将宗泽。”

岳飞点头道:“看他后面的旗号就知道是宗泽了。”

一众士卒早知道岳飞会建大功,毕竟岳飞武艺冠绝全军,虽然不知道和梁山老将比起来如何,但是在新军大比武中却是勇夺第一。只是他们没想到大军刚刚渡江,便让岳飞建了大功。

岳飞领着麾下兵马往前推进了一段,给后面的兵马留下空间登岸。

刚刚看到太子龙旗登岸,便见一个精锐老兵纵马而来,喊道:“生擒宗泽的人何在?”

一众人看到来人胸前绣着白云,也知道是太子亲兵了,不由都羡慕的看向岳飞。

大梁所有兵马的军装都是纯黑色,只有御林军和太子亲兵胸前绣着白云,和其他兵马区别,取“云从龙”之意。

御林军是皇上侍卫,这里出现的自然是太子亲兵。

岳飞抱拳道:“岳飞在。”

马上的亲兵先前也看到岳飞武艺了,点头道:“太子令你带宗泽去见驾,跟我走吧。”

“是”

岳飞亲自押着五花大绑的宗泽跟着太子亲兵往龙旗方向而来。

不过片刻,便来到太子处。

周围一片白云亲兵守卫,中间金龙张牙舞爪,后面一名军师,四员大将拥着。

岳飞在众人环视下,走到太子身前一丈多远的地方,站住脚步,拱手道:“岳飞拜见太子。”

晁勇听得是岳飞,也有些意外,不由仔细打量起来。

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虽然年少,但是却十分沉稳。

晁勇迟迟不说话,岳飞便一直拱手行礼,并无一丝局促之色。

李逵在后面都急的龇牙咧嘴,几次要说话,都被许贯忠用眼色止住了。

晁勇打量了一阵,看岳飞面色如常,赞道:“好,不愧是卢俊义和林冲的师弟,不但武艺出众,这养气功夫也能比的那些老将了。这次平定南宋,你为首功,升校尉,赏钱百贯。”

岳飞升为校尉,脸上也不由露出一丝喜色,抱拳道:“谢太子。”

晁勇扭头对身后亲兵道:“把我的马都牵来。”

大梁灭了西夏缴获了大量好马,晁勇除去最喜欢的照夜玉狮子,还有五匹好马备用。

众人看着太子亲兵牵来五匹马,都是眼热不已。

虽然这五匹马比不得照夜玉狮子,但也都是万里挑一的好马。

晁勇对岳飞笑道:“你可以从这五匹马中任选一匹。”

岳飞看到五匹万里挑一的战马,也是有些移不开目光,按捺着心中的渴望,拱手道:“末将怎能夺太子所爱。”

晁勇拍着身下照夜玉狮子的脖颈,笑道:“我喜欢的只有照夜玉狮子,其他马不过是备用罢了。你只管选一匹就是。”

岳飞看太子这般说,这才拱手道:“谢太子厚赐。”

岳飞略打量了一下,便选中一匹白马。

岳飞退去,晁勇这才跳下马,亲自给宗泽松绑。

宗泽闪身避开,道:“我生为宋臣,死为宋鬼。今曰被擒,唯死而已,断然不会投降,你不用多此一举。”

晁勇并没不快,执着的走到宗泽身后,解开绳索,笑道:“我父皇早听得宗大人爱民如子,来时便嘱咐我一定要把宗大人请回朝中,造福天下百姓。皇上、百姓都渴盼宗大人重新出仕,还请宗大人舍小义,取大义。”

宗泽拱手道:“我对贤父子作为也十分佩服,但是我食宋禄三十载,不能扶大厦于将倾已是无能,如何可以再改投灭了宋朝的大梁。实难从命。”

晁勇道:“天下原是天下人的,皇家也不过是帮天下人治理天下,谁背弃了天下人,天下人就抛弃他,选一个新的皇家出来。官员吃的俸禄也都是得自天下人,你们尽忠的对象应该是天下人,而不是某一个皇家。”

天下不是皇家的其实到了宋朝已成为多数士人的共识。

宋朝的权力运作,皇帝下诏都要经过中书省和枢密院,否则臣子可以抵制,因为这是不合法的。

这一点在宋朝多数时候都可以执行,仁宗朝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发的诏书,一概不予通过,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仁宗对杜衍也无计可施。

宋孝宗时,经常陪皇帝下棋的内廷国手赵鄂向皇帝求一个官员,宋孝宗也有意成全他,但是考虑的实际艹作问题,只能告诉他:“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又指点他去央求宰相,可以想象赵鄂去了一定少不得拿皇上说事,但是宰相却是坚决不从,并且表示:“纵降旨来,定当缴了。”宋孝宗听了,也只能感叹:“书生难与他说话!”

宋度宗时,由于皇帝今曰内批,明曰内批,老是绕过宰相机构下发诏书,破坏“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惯例,御史刘黻便上了一道奏疏,在奏疏的开篇,刘黻不客气地告诉皇上:政令“必经中书参试,门下封驳,然后付尚书省施行,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而奏疏的最后,刘黻总结说:“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宋神宗时,宰相文彦博也曾对宋神宗说,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南宋初,更是有位御史方廷实直接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当然这一切还是建立在皇帝贤明的前提下,赵佶当政后,这一切制约就都没了。说穿了,宰相是皇上任命的,如果皇帝贤明,宰相自然可以据理以争。如果皇帝昏庸,有多少人还能违逆皇帝就值得怀疑了。

宗泽也是进士出身,自然也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只是他也听过晁勇杀李纲、禁陈东的做法,以为晁勇是容不得他人非议的人,倒没想到晁勇能说出这番话来。

宗泽怀疑道:“太子当真以为天下是天下人的?”

晁勇点头道:“当然,哪一次改朝换代的主力不是天下人,谁能问鼎天下都是由天下人决定,所以历代雄主才纷纷讨好百姓,想得到百姓拥护。田虎、王庆那等诈害百姓之人,虽能得一时之势,但是一旦义军压境,百姓就会抛弃他们,甚至倒戈相向。这一点在河东已经证实过了,相信王庆用不了多久也就成了独夫了。”

宗泽虽然觉得晁勇把人都说成了自私的,而不是圣人的博爱,但是也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家江山的稳固才善待百姓,一旦江山稳固了,很多皇帝就会开始盘剥百姓。等到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那时就又改朝换代了。

“那大梁官员是应该效忠皇帝,还是效忠天下人呢?”

宗泽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既然你说人都是自私的,那自然不会愿意自己任命的官员效忠其他人。

晁勇笑道:“我大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