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洛阳虽大,似他这种身材,而且又有他这手本领的人并不多。特别是当他看到我的一刹那,我觉察到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惶恐之色。如果没做过亏心事,不可能是这种反应……所以我就大喊了一声,没想到他真上当了!不过,还要多谢你的人才是,若不然以这小子的本领,说不定真会跑了,他可是这洛阳的地头蛇。”

杨守文解释的时候,李过一言不发,在一旁静静看着他。

那目光中,流露出一种奇异的神采……

……

上阳宫,观风殿。

则天女皇端坐,一只玉手放在面前长案之上,手指缓缓叩击桌面。

笃—笃—笃—

她敲击桌面的节奏很慢,可是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令丹陛下的众人感到一种难以的威压。

李显、李旦、武三思都奉命前来。

更有狄仁杰和凤阁侍郎姚崇也在一旁侍候。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狄仁杰是坐着,而其他人都是站着。狄仁杰不单单是坐着,面前还放着一条长案,长案上摆放的赫然是上官婉儿带来的笔记。

“怀英,可看出什么没有?”

狄仁杰抬起头,沉声道:“这上面的字迹虽然模糊,但可以肯定,是元文都所书。老臣曾见过他写的文章,所以对他的字迹并不陌生。而这笔记所书写的日期,应该是在大业十三年末至大业十四年初之间,与老臣所猜测的时间比较吻合。”

李显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道:“国老,你在说什么?”

狄仁杰微微一笑,扭头向武则天看去。

武则天点点头,那意思是:还是你来解释吧。

狄仁杰慢慢站起身来,一旁凤阁侍郎姚崇连忙上前,把他搀扶住。

“万岁通天元年,我自彭泽返回神都的时候,本想在神都择一住宅。不瞒诸君,当时曾有人向我推荐了铜马陌那处宅子,可是那宅子虽说废弃经年,可是却价格不菲。我倒是很喜欢那宅子的环境,可惜囊中羞涩,所以也只能忍痛拒绝了。”

所有人都知道,狄仁杰算不上富有。

他说的情况,也很正常,就连武三思也忍不住笑了。

“早知国老喜欢铜马陌,便买了赠与国老。”

狄仁杰笑着拱了拱手,算是向武三思道谢。

他这动作,也让武则天心里很高兴。这说明,狄仁杰对武家的态度,还算是不错。

狄仁杰接着道:“不过我虽拒绝了铜马陌那处宅子,却听到了一些关于铜马陌的故事。从霍献可开始,一直到后来苏之行买下宅子。我当时就觉得,霍献可有可能是死于仇杀,但之后两个房主,却死得颇有些诡异,里面好像有什么玄机。

我原打算好好调查一番,可是……”

狄仁杰说着,向武则天看去。

武则天一摆手,“怀英有话但说无妨,你这样好像让朕觉得,朕好像很小气似地。”

狄仁杰微微欠身,沉声道:“李尽忠孙万荣在幽州叛乱,我奉命前往河北督战,所以这铜马陌的事情,我也就丢在一边,几乎都忘了。可是第二年,也就是神功元年我从幽州返回,却听到了苏之行被杀的消息。我不认识苏之行,也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可我本能的感觉到,苏之行的死,好像有很大的玄机。

再之后,铜马陌怨鬼索命的故事,就开始在洛阳流传开来,并且弄的人尽皆知……”

说到这里,狄仁杰眼角余光,扫了李旦一眼。

但他旋即把目光收回道:“好了,咱们就说说这元文都的事情。

这两年我身体不好,经常是在家中休养。闲暇时,我也曾翻看了一些洛阳的县志。

这元文都是什么人,我不赘言,想必大家都知道。

不过,我听到了一个传说,说的是关于前朝的一个宝藏。”

狄仁杰这句话说完,在座众人神色各异。

武三思忍不住道:“什么宝藏?”

这元文都,是洛阳人,北魏宗室,汝阴灵王拓跋天赐的玄孙,安昌郡公元则之子,是个个性格直,明辨有器干的人。他曾是北周右侍上士,后来又效忠隋朝,历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卿等职务,其才干和能力在当时,都算得上翘楚。

隋炀帝登基之后,元文都拜御史大夫,深受隋炀帝的信任。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出走江都。

元文都、段达、皇甫无逸和韦津等人为东都留守,次年隋炀帝驾崩,他们又推举了越王杨侗为帝,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皇泰主。此时的元文都,为内史令、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右翊卫将军、鲁国公,可为权势熏天,备受重用。

然则,皇泰主时期,天下已经大乱,各路义军更是层出不穷。

当时的洛阳兵权,是被王世充所把持,又有宇文化及另立秦王杨浩为帝。

为了制衡王世充,同时也是为了对抗义军,强大自身力量,元文都向皇泰主杨侗献策,招抚李密前来。那时候,瓦岗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李密自身实力犹存。

若是能招抚李密,则可以压制王世充。

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元文都得罪了王世充。甚至在杨侗准备提拔元文都为御史大夫的时候,王世充也大力阻挠。元文都鉴于王世充手握兵权,日益跋扈,因此谏言诛杀王世充。并且,他联和卢楚等朝中大臣,准备趁王世充入朝时,伏兵杀之。

只是元文都没想到,这计划却遭遇泄露。

同为东都留守的段达背弃了皇泰主和元文都,投靠了王世充。

那王世充旋即杀进含嘉城,不但杀死了元文都,包括元文都满门老小全部遇害。

狄仁杰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他看看观风殿上众人,而后道:“可是,当初为了招揽李密,并且配合李密招兵买马,皇泰主杨侗倾国库所有,秘密筹集五十万铤,准备等李密到来后交给他使用。

然而在元文都死后,这五十万铤黄金也随之消失不见。”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骇然之色。

五十万铤黄金……如果按照隋末那段时间的兑换率,一铤黄金就是一百二十贯。而现在,黄金可能没有那么值钱,但一铤黄金也差不多加之八十贯。五十万铤黄金是多少钱?整整四千万贯开元通宝。这对于在座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凤阁侍郎姚崇忍不住吞了口唾沫,强笑道:“国老,真有这么多吗?为何下官从未听说过此事。”

“此事,不假!”

武则天突然道:“朕也听说过。

早年太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曾经命侯君集秘密调查此事。后来太子造反,侯君集也牵连其中,被赐死身亡。他死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知者并不是很多。”

那就是说,确有其事?

狄仁杰道:“我一直觉得,铜马陌命案频发,很可能和这笔黄金有关联。

这次杨青之找到了元文都的笔记,从这份笔记之中,也证实了我的猜测……元文都说,李密在接受了皇泰主的招抚之后,曾与他说,他手下兵马连番血战,实力大损,希望朝廷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当时皇泰主急于命他前往武牢关抵御宇文化及,于是就密令元文都把黄金送出洛阳,交到李密手中。这也是元文都死后,黄金下落不明的原因。”

“那黄金后来流落何处?”

武三思再也忍耐不住,跳出来大声问道。

狄仁杰则笑道:“梁王莫急……自古雄兵出丹阳,当时杜伏威凭借手中丹阳兵马,横行两淮,李密早就羡慕不已。元文都只说把黄金交给了李密,但李密是如何使用,他也不太清楚。不过,我这两年秘密调查,却意外发现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

“陛下可知道左游仙其人?”

武则天闻听一愣,露出愕然之色,轻轻摇头。

“我知道。”

姚崇开口道:“左游仙好像是九龙山散人,据说他精通道术,而且身手高绝。不过,我只知道此人和辅公佑的关系甚好。当年杜伏威和辅公佑发生冲突,杜伏威势大,辅公佑为了避免杜伏威的猜忌,就跟随左游仙学道,后来才迷惑了杜伏威。”

“还有这种事?”

隋唐之交,距离现在已过去了七十年之久,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掩盖。

武则天露出恍然之色,扭头向狄仁杰看去。

“难道说,李密把黄金交给了左游仙?”

“李密是否把黄金交给左游仙老臣不很清楚,但老臣却知道,李密和左游仙可算得上是生死之交。只是左游仙常年混迹江南,所以知道左游仙存在的人并不多。

老臣是从贾闰甫的一篇笔记中才发现了此时……大业十四年,李密和宇文化及在武牢关激战正酣,却安排贾闰甫护送一批粮食送往九龙山,交给左游仙。贾闰甫当时也有疑惑,但是却没有想太多。他把粮食送到了九龙山之后就返回洛阳,然后与李密发生了争执,投奔了太宗皇帝。他在笔记中曾记载,那些粮食很沉重。”

一时间,大殿里鸦雀无声。

武则天更站起身,从丹陛上走到了狄仁杰面前,“怀英,你只需要告诉朕,该怎么做?”

第三百一十四章朝天阙(四)

四千万贯,哪怕对朝廷而言,都是一笔难以拒绝的财富。

这些年以来,朝中多事之秋。先不说外族的入侵,但只是内部也不甚安稳。河北道自万岁通天元年以来,就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要知道,河北道历来都是朝廷税赋的重要来源。可是现在,朝廷每年都要有巨额投入,来恢复河北道的元气。

武则天,心动了!

……

归义坊,铜马陌。

日头已经偏西,斜阳夕照。

李过疑惑看着杨守文,脸上浮现出担心之色。

通宝客栈一无所获,计老实早就带着人离开洛阳。他们去了何处?客栈的掌柜也说不清楚。好在杨守文现在和沈佺期也算是有些交情,于是拜托窦一郎去县衙打探。

计老实他们离开,一定要在官府做出登记。

否则他的过所上如果出现了偏差,很可能会被官府扣押。

这些流浪艺人看上去似乎是自由自在,四海漂泊,四处为家,是一个极其浪漫的职业。

打住,那都是狗屎!

他们的社会地位,绝对不会比后世的伶人戏子好多少,甚至可能更低。

加上流浪艺人良莠不齐,也使得官府对他们的管控极为严格。那过所之上,只要出现一丁点的疏漏,官府就会将之扣押。运气好的扣押几天,运气不好的,几个月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些流浪艺人每到一个地方,对过所也是非常重视。

“阿郎,这是那市监提供的记录。”

杨存忠从南市市监那边得来一份记录,登记有计老实一行人在南市出摊的记录。

杨守文接过那记录,却没有看。

他突然扭头,对李过道:“过公子,如果宝珠和计老实他们是一伙的,为什么计老实他们已经走了,宝珠还要留在这里?”

“这个……”

李过没想到杨守文会突然发问,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杨守文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小楼门外。

“婶娘,今晚大家先不要搬进去。”

“为什么?”

“还有一些事情没有想清楚,我需要好好想想。”

本来,杨氏都已经打算搬进小楼,可杨守文这么一说,她自然不会反对,于是喝止了米娘等人。

“兕子,难道事情还没有结束吗?”

杨守文伸出手,一直盘坐在旁边的小金立刻顺着他的胳膊爬上来,尾巴圈在杨守文的脖子上。

“已经结束了,但有些事情我没有想通。”

“那好吧!”

杨氏没有再问下去,带着米娘等人走了。

而杨守文则迈步走进了小楼,就见这小楼里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显然已经清理过了。

“存忠,你去把宝珠遗留下来的东西都拿过来。”

“喏!”

杨存忠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李过则坐在桌子旁边,看着杨守文道:“到底是什么状况,你倒是说说看啊?这么神神道道,感觉好吓人。”

说着,他还打了个哆嗦。

杨守文笑道:“天不早了,你不回去吗?”

“还早呢,你不用管我……实在不行,晚上我就去太平禅寺那边休息。”

太平禅寺是太平公主的家庙,李过既然是出自东宫,借宿太平禅寺倒也是再正常不过。

听他这么一说,杨守文也就没再多嘴。

他走到门口,招手示意一个老军过来,在他耳边低声细语几句后,那老军便匆匆离开。

如今的小楼,已经没有老军继续镇守。

不过,在小楼外还是会有人看着,以防止发生意外。

那杨丑儿能够从水门进入内宅,说明这铜马陌的防卫还有漏洞……慢着,杨丑儿!

杨守文扭头问道:“过公子,那杨丑儿是如何发落?”

李过一怔,一脸茫然。

“那人是你要抓的,我哪知道?”

说完,两人不禁面面相觑:那家伙不会还被押在南市街头吧。

“小高,小高!”

李过站起来,走到门口大声喊道。

他的护卫大都在前院,后宅里只跟了一个小太监。

那小太监一路小跑过来,“公……子,什么吩咐?”

李过恶狠狠瞪了小太监一眼,大声道:“你快去南市看看,那个杨丑儿是不是还在那里。”

说着话,他扭头向杨守文道:“杨青之,如果杨丑儿还在的话,怎么处置?

是送去县衙发落,还是放了?”

杨守文却眉头微微一蹙,想了想道:“把他带来。”

“带来这里?”

“嗯!”

李过不明白杨守文的意思,但还是吩咐了小高去南市。

“你这小跟班不错嘛。”

杨守文走到李过的身边,笑呵呵看着小高的背影道:“上次在北市,好像也是他吧。”

“哼,什么不错,是很机灵好吗?”

李过一脸不满的表情道:“小高很聪明的,依我看比你那些仆从强百倍。

你看你那些仆从,一个个都是五大三粗,哪有小高懂事?不过也正常,你那么笨,找来的仆从也都是粗手粗脚。”

这小子简直是不损我两句就不舒服,只要逮着机会,就会拼命作对。

杨守文看了李过一眼,却见李过哼了一声,挺起胸,昂着头,好像骄傲的小公鸡。

那模样,引得杨守文心里忍不住一阵好笑。

就在这时,郑虔捧着一摞卷宗从庭院走来,递给了杨守文。

“阿兄,太保说今晚不打算回去了,准备住在这边。”

“好啊,你和婶娘说一声,让她安排就是。”

“我也要住在这里。”

“啊?”

李过气呼呼道:“凭什么别人都可以住在你家,偏我不可以?”

“呵呵,你锦衣玉食的,我家又简陋,我怕你不习惯。”

“有什么不习惯,我就要住在这边……我去和婶娘说,让她帮我安排一间房舍去。”

李过不知道是抽的哪门子风,气呼呼走了。

“阿兄,这李家哥哥是怎么了?”

郑虔一脸茫然,疑惑看着杨守文问道。

杨守文笑道:“不用管他,他自己发疯罢了。”

说完,他捧着卷宗就回到了小楼之中。

……

晚饭,杨守文是在小楼里吃的,李过则是和大家一起用饭。

杨茉莉和杨存忠,如同两尊门神一样守在外面,悟空匍匐在杨守文的脚边,小金则蹲在桌上。

“公子,小高回来了。”

“嗯。”

“他把那杨丑儿也带来了,怎么发落?”

“让小高去吃饭,把杨丑儿带过来。”

这杨丑儿挺可怜,日间被杨守文扣押在南市之后,就一直被关在武侯铺中。幸亏杨守文后来想起了他,否则他这时候,说不定还可怜兮兮蹲在笼子里遭罪呢。

这一天,对杨丑儿而言绝对是一个噩梦。

他气色坏败的被带到小楼里,整个人的精神都很萎靡。

“给他点吃的,吃饱了就站在那里,听我吩咐。”

杨守文头也不抬,沉声说道。

他继续翻看卷宗文档,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

杨存忠送来了一碗稻米饭,还有一碗炖菜。那杨丑儿饿坏了,捧着碗狼吞虎咽。

吃饱肚子之后,杨守文依旧没有理他。

就好像这客厅里没有他这个人一样,不一会儿还站起来,走到密室之中。

又过了一会儿,李过和窦一郎也进来了。

看到蹲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的杨丑儿,李过忍不住问道:“杨青之呢?他去了哪里?”

“好像下去了。”

杨丑儿指了指暗门,正说着话,杨守文从里面走出来。

他先是朝李过和窦一郎点点头,而后坐下来,目光就落在了杨丑儿的身上。那双眸光,如同两把利剑,在杨丑儿身上扫过来扫过去,让杨丑儿感到很不自在。

“这里,来过没有?”

“来过。”

“什么时候?”

杨丑儿想了想,开口道:“万岁通天元年,计老实在南市卖艺,我与他合作讨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有没有兴趣赚些外快。我当然说好喽,他就让我想办法进入这宅子。那时候,苏老大还没有买这宅子,但由于此前连续发生命案,这里被官府查封,几如废置。我溜进来,把这楼里几乎翻了个遍。倒是带了些物品出去,但计老实都没有兴趣,所以我就把那些物品送到西市那边给卖了。”

“苏老大?”

“就是这宅子之前的主人,江左豪商,为人很大方,也很豪爽,所以大家都叫他苏老大。可惜他住进来之后没多久,就死在了熊州,然后这宅子也就再次废置。”

杨守文询问了半天,没有问出什么东西出来。

听得出来,这个杨丑儿基本上就是个靠走偏门和打把势买艺为生的家伙,根本就不清楚那计老实的用意。换句话说,计老实也没有把他看作同伙,只不过互惠互利而已。

没办法,自第三任房主死后,朝廷似乎已经开始留意铜马陌了。

想要从正门进入,危险系数很大。于是计老实就找到了杨丑儿,让他潜入铜马陌。

不过,这杨丑儿的本事倒是不差。

杨守文打量杨丑儿半晌,突然道:“杨丑儿,你家中还有什么人?”

“啊?”杨丑儿愣了一下,开口道:“我家中没什么人,只有一个年迈的老娘,平日里靠着我在外面赚钱养活。”

“把你老娘接过来吧。”

“什么?”

杨守文站起来,沉声道:“你姓杨,我也姓杨,一笔写不出两个杨!

你这一手缩骨功颇为神奇,也算是有一门技艺在身。与其在外面打把势卖艺,倒不如过来帮我做事。虽不见得能让你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想来不成问题。让你那老娘也能过得几天安稳日子,将来风风光光的把她送走,也算是尽了孝道。

怎么样,你可愿意过来吗?”

一种莫名的幸福感,顿时充斥在杨丑儿的心中。

当然愿意!

在街上打把势卖艺,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受人嘲笑。若是能有个安稳的生活,老娘也能体体面面。住进这归义坊,对于从小受尽白眼的杨丑儿来说,绝对是一个奢望。

可惜,他长的矮,又难看,安稳的生活就成了奢望。

现在……

杨丑儿几乎没有做任何考虑,普通就跪在了地上,“阿郎若不嫌弃杨丑儿,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好了,你让存忠带你过去吧。”

杨守文把杨存忠喊进来,带杨丑儿下去。

可是,在杨丑儿出门的一刹那,他突然停下了脚步,“阿郎,小人想起来一件事。”

“什么?”

“小人依稀记得,万岁通天元年,那计老实曾让小人带他去过一遭广化寺上香。”

“哦?”

杨守文顿时来了兴趣,看着杨丑儿。

杨丑儿似乎在努力回忆当年的事情,好半天才说:“小人奉道,不甚信佛,所以也就没有上香。但是小人却记得,看到他和广化寺的无畏禅师在佛殿一旁说话。

小人当时还问他,莫非认得无畏禅师?

那计老实却说,他不认得!只是上香时,无畏禅师见他虔诚,故而对他指点迷津。

小人至今仍记得,那次我还笑话他说:得无畏禅师指点,你这是要成佛啊。

计老实笑眯眯的没有反驳,但小人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没说实话,他和无畏禅师认识。”

第三百一十五章朝天阙(五)

“无畏禅师是谁?”

杨守文突然觉得,这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牵扯的人好像也越来越多了。

李过和窦一郎相视一眼,显然都不是很清楚。

于是,李过起身走到门口,让杨存忠把那小高找来。

“小高,你知道广化寺的无畏禅师吗?”

小高想了想,便开口道:“公子说的可是广化寺住持若那跋陀罗法师的大弟子,无畏禅师?”

杨守文和李过相互看了一眼,沉声问道:“小高,你知道这无畏禅师?”

“当然,那可是若那跋陀罗法师的得意弟子,奴婢曾随义父去过广化寺,还见过禅师几次呢。”

“你义父?”

不等小高回答,李过便说道:“小高的义父名叫高延福,如今是司宫台少监。”

没听说过,也不认识!

杨守文旋即示意小高留下,让杨存忠带着杨丑儿下去。

广化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坐落于龙门,也是龙门八寺之一,历史也颇为悠久。

这若那跋陀罗,是南海诃陵国人,汉名法号:智贤。

据说,此人学贯三藏,博通二乘,佛法高深,在洛阳更有大德高僧之名,颇有威望。

后世,大德高僧这个词早就泛滥了,似乎是个和尚就是大德高僧。

可是在唐代,能够被冠以‘大德’两字的僧人屈指可数,绝对都算得上是真正高僧。

洛阳有八大德,长安有八大德,几乎汇集了京洛京兆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的高僧。能够冠以大德美名,绝对是连朝廷都会敬重几分。所以,这智贤法师能够被称之为大德,也足以说明他在洛阳的地位。

“无畏禅师是智贤法师的大弟子,好像是个孤儿。

智贤法师当年从江左而来,初入洛阳时就带着他……据市井相传,当年智贤法师数次法会,舌灿莲花,成就大德之名。后来他入住广化寺,正是为无畏禅师传法。

不过,无畏禅师为人很低调,而且不喜欢与人交集。若那跋陀罗也就没有让他主持寺中事务,主要是让他研习佛法,平日里甚至连广化寺的大门,都不见走出。”

杨守文听罢,感觉有点意思了!

难道说,真的是佛法普度众生吗?

一个为人低调,不喜欢与人交集,甚至不理世事的有道高僧,居然会和一个初次见面的流浪艺人交谈?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杨守文不信。这里面有问题。

“青之,到底是怎么回事?”

窦一郎被杨守文的反应弄的有些懵了,终于忍不住问道。

不等杨守文开口,李过抢先道:“老窦,你真是笨啊。”

那一声‘老窦’,让本来正准备喝水的杨守文顿时喷了,更伴随着剧烈的咳嗽不止。

“没事没事!”杨守文连连摆手,“过公子,你继续。”

李过一副‘你是神经病’的表情,看了杨守文两眼,但又确实不清楚杨守文在笑什么,于是对窦一郎接着道:“此前一直都是计老实和宝珠联络,可是在几天前,计老实已经走了。可宝珠依旧留在铜马陌,一定是有其他的目的。相对的,计老实离开之后,这洛阳城里一定还有和宝珠接头的人,那个人可能就是无畏。”

杨守文一脸赞赏之色,一副‘你很聪明’的表情,让李过顿时得意起来。

不过,他并没有得意太久,就听杨守文道:“过公子,你既然这么聪明,何不想一想,那宝珠留在铜马陌,究竟是在找什么?她通过杨丑儿和计老实联系,计老实突然离开,想必是因为宝珠在杀了扎布苏之后,意识到了危险,于是让他撤离。

可是,如果宝珠已经觉察到了危险,为什么还要留在铜马陌?

这铜马陌,一定有一件让她不能走,必须留下来的物品存在,否则她又怎可能冒着性命之忧,留在这里?甚至,在她行动的当天,她已经做出了不惜丧命的准备。

这物品究竟是什么?

别告诉我说是那笔记……我觉得,一部笔记,还不足以让宝珠这样子留下来。”

李过顿时沉默了,他坐下来,露出茫然的表情。

那张俊美到找不到女朋友的脸上,更浮现出苦恼之色。

看到你这么苦恼,我也就放心了!

杨守文满足了内心的恶趣味之后,便环视这小楼。

“那物品,一定对宝珠很重要。”

杨守文眯起了眼睛,打量着楼阁里的每一处角落。

“可是宝珠也很清楚,这楼阁里的家具和陈设,随着历任主人的更迭,早就换了一个遍。那么,她要寻找的物品,一定是在一处相对固定,不可能被丢掉或者置换的地方。

一郎,你不是号称火眼金睛吗?帮我找找看,说不定那物品,还在这楼阁之中。”

“对啊!”

李过和窦一郎只觉眼睛一亮,都来了精神。

“对了,小高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把你今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办法告诉我姑姑,并请她帮忙,盯住那广化寺的无畏。”

“杨公子的姑姑?”

小高露出了疑惑之色。

倒是李过,曾亲耳听到杨守文在总仙会南天门外称呼上官婉儿‘姑姑’,于是就沉声道:“就是上官才人?”

“哦,奴婢这就去。”

小高恍然大悟,看杨守文的目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上官婉儿!这杨青之居然是上官婉儿的侄子。之前,小高总觉得杨守文能够在洛阳立足,是因为他的才气。可现在看来,杨守文在洛阳的靠山,可是不小呢……

“为什么不现在就抓那无畏?”

“怎么抓?”杨守文轻声道:“他在广化寺里,就很难动他。

别忘了,他可是有一个大德的师父。我不知道这大德有多大的能量,可他既然能够单枪匹马在洛阳杀出一个大德之名,想必也不好对付。弄不好,还会惊动了无畏。

宝珠死了,相信无畏也会得到消息。

他应该很快就会做出反应,盯着他,顺藤摸瓜,说不定还能找出他背后的主使者。”

李过露出恍然之色,突然指着杨守文道:“杨青之,你好奸诈。”

“拜托,这叫聪明,怎么可以说是奸诈呢?”

“就是奸诈,奸诈,奸诈!”

杨守文觉得,李过可能是在宫中生活的久了。听说似他这种皇子,身边大多是女人和太监。以至于他有一种脂粉气,或者说娘娘腔,估计是被身边人影响的吧。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他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呢!

杨守文一边和李过斗嘴,一边环视楼阁。

他在客厅里和厢房里看过之后,正准备再次进入密道,却突然听到李过喊他的名字。

“杨青之,你过来看。”

“怎么?”

李过把他叫到了暗门口,指着暗门上的神龛,“你不觉得这神龛里的八卦很怪异吗?”

“啊?”

杨守文的目光,顺着李过手指的方向看去。

还真别说,那神龛里面,的确嵌着一个八卦。

一般而言,这八卦都是用来镇宅,却很少有人会把八卦放在神龛之中。李过不说的话,杨守文还不觉得什么。他如今提起来,也让杨守文感觉着,似乎有些古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