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达道:兕子能否帮上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帮忙!

米娜虽然还是不太放心,但既然能进入青园,倒不如试上一试。她来到洛阳之后,就听人说:若有难事,可访青园。如果连青园都无法帮你解决,那最好是收拾行李,离开洛阳。

青园在洛阳的地位,可见一斑。

也许……

米娜心里,有些波动。

她对杨守文印象不错,但此刻,看杨守文的目光里,却又多了几分期待!

“王兄,我今日来,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与我一个许久未见的兄长说话。

我那兄长,口不能言,怕是不好露面。若王兄方便的话,请给我安排一个院落。顺便,再帮我安排住所,让他们住进来。他们都是胡人,在洛阳只能依仗我,而我呢,现在也只好烦劳兄长。”

武延基回头看了跟在后面的吉达等人一眼,旋即点头。

“我马上安排,青之只管做事。

等处理完了,再来与我吃酒……我在白鹭厅设宴,过一会儿请皇太孙过来,还有其他兄弟……你长年在外,难得相遇。如今既然回来了,定要与大家见上一见。

韦大兄也会过来!”

武延基所说的‘韦大兄’,是李显早夭之女,永寿公主的夫婿,甚得李显的重视,而今担任太子中允一职。

这也是李显几个女婿当中,才干最为卓绝的人。

杨守文点点头,便示意明白。

这顿酒,他早晚要吃……以前他不得入洛阳,而今回来了,怎地都要好生相处一番。

“哥奴,你陪青之,去南山院吧。”

从人群中走出一个青年,笑嘻嘻来到杨守文面前,拱手道:“杨大哥,可还记得哥奴?”

第七百四十三章呼罗珊国

杨守文认识两个‘哥奴’。

一个是杨存忠,而今随杨承烈在庭州效力。

另一个,便是眼前的这个青年,李林甫!

李林甫今年,正好二十岁,已不复当初那副青涩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稳重气概。

但那双眸子里,却闪烁灵动光彩。

他向杨守文行礼道:“一晃三载,杨大哥风采越发卓尔不群。”

口蜜腹剑李林甫!

杨守文当然不会真的因为那一句话,而对李林甫轻视。这个在历史上,可谓是执掌了盛唐中后期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干绝非等闲。当然了,现在的李林甫,还远远达不到历史上那个执掌生杀大权的李林甫,至少在杨守文看来,便是如此。

“哥奴,好久不见。”

杨守文说着,朝武延基点头道:“王兄,让哥奴陪我就是,等我说完了事情,就去找你。”

“那好,你可别跑了。”

杨守文笑着答应,与武延基等人分别。

在李林甫的引领下,一群人穿过了一片花海,来到一处院落。

这里,靠近洛水,地势很高,可以鸟瞰络南。

出后院,便是一座小型码头,码头上还停靠着一艘小小的画舫,可以随时畅游河上。

“这是魏王专门给杨大哥安排的住所。

因为地处洛水南岸,地势也比较高,故而称之为南山。不过若杨大哥不喜欢,可以随时改动。”

“南山?”

杨守文想了想,轻声道:“这个名字不好,倒不如该做安乐?”

“安乐园吗?”

李林甫眸光一闪,笑道:“确是一个好名字。”

“哥奴,我大兄你也认识,他而今在安西定居。

这次他们来洛阳,怕是有事情,所以你留下来帮我参谋一下吧。毕竟而今神都内的情况,我并不是非常清楚。你一直在这边,有什么问题,想来也能够给我提醒。”

“杨大哥既然吩咐,哥奴敢不从命!”

杨守文留意到,李林甫对他的称呼,与其他人有很大不同。

别人称呼他,要么是杨君,杨公子,再亲近一点,如武延基这些人,会直呼他的表字,以示双方亲近。

但李林甫却已兄长称呼,似乎别有含义。

杨守文可不相信,李林甫没有留意到他称呼的特别,甚至有可能,是故意为之吧。

李林甫安排园中仆从,去安顿那些波斯人。

而后,他领着杨守文、吉达和米娜,走进了一座凉亭中。

这里风景很美,视野也很广阔,更重要的是,周围空空荡荡,很难有人藏身偷听。

凉亭中,摆放着一套白瓷茶具。

“杨大哥,咱们坐下说话?”

“甚好!”

杨守文观察了一下四周的环境,破感到满意。

他拉着吉达走进凉亭,看到一旁放着一个白瓷炭火火炉。

“这里的水,是依照兄长《茶经》中所著,选北邙山上,照样初升时,晨光所照的初乳泉水。其水质极轻,且非常甘甜。据说,连圣人如今也是选的这北邙初乳。”

“哈哈哈,哥奴,你现在可是懂得享受了。”

“哪有什么享受,不过是当差做些小事情,替人跑腿罢了。”

“哥奴而今,做什么差事?”

“不瞒杨大哥,及冠之后,我那舅父为我求了一个千牛卫直长的差事。我在千牛卫做了一年,后来因为得罪了上官,便又离开。我舅父本想为我求个司门郎中,可你也知道,那郎官难做,哪怕我舅父求了人,到最后也没能成功,所以只好把我暂时安排在洛州,做一个判佐的差事……每天嘛,倒也悠闲,却颇有些乏味。”

洛州判佐?

杨守文闻听,露出恍然之色。

他指着李林甫笑道:“哥奴有大志向啊!”

判佐,就是判官的副手,如果按照后世的官僚体系来对比,相当于一个副主任科员的待遇,在唐代,书从七品下的低阶官吏。李林甫好歹是李唐宗室子弟,却只能做一个判佐。哪怕洛州是上上州,其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判佐……更何况,洛州治下,多豪强望族,王公勋贵。一个小小的判佐,在这里又算得是什么官职呢?

李林甫道:“大兄休要臊我,我哪有大志向?”

“英雄不问出身,更何况哥奴乃皇室贵胄,起点本就高过他人。

休小看了这判佐的差事,要知道当年狄公明经科登第,也不过是做了一个汴州判佐,比之哥奴的起点还要低一些。可最后呢?狄公名满天下,更位极人臣,乃朝廷栋梁。

哥奴你为人聪慧,依我看,将来一定能有大成就。”

李林甫眼睛不禁一亮,看杨守文的目光,顿时多了些感激之色。

别看李林甫是宗室子弟,可实际上,落魄的很!

如果不是他舅父喜爱他,根本没有人会管他的前程。

也正是这样子,过去三年里李林甫很不得意,一直到去年底,情况才算是有了好转。

青园,如今被许多人在暗地里称之为‘东宫外围’。

表面上看,青园是被一群纨绔子弟经营起来的游乐场所。但如果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最多也就是一个销金窟,绝达不到而今的这种地位。青园有两个自大的特点,一个是贵,另一个就是好。

消费贵,若无丰厚身家,休想来此消费。

物有所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乃至于每一个游戏,都会做到最好。

日进斗金,怕是无法形容青园的收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势力支持,纨绔子弟如何能够撑得起来?

加之经营青园的人,大都和东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也让不少人认为,这青园其实就是东宫对外的一个窗口。

李林甫之前,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直到去年底,他才被李重润点名,被召入了青园的圈子之中。别看他只是个判佐,可事实上在洛州府衙里,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乃至于他的上官,有时候也要讨好他,希望从他口中,获得一些内幕消息。

李林甫一开始还不明白,自己如何就成了青园一份子?

后来是韦鐬私下里告诉他,李重润之所以点他的名,是李裹儿的推荐。

而李裹儿之所以推荐,也是因为当初李林甫是杨守文的小兄弟,故而给予了照顾。

这也是李林甫为什么称呼杨守文‘大哥’的原因。

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而今能够混入青园,是怎样的缘由。

不入青园,不知青园背后势力的强大。

许多在外人看来,根本是无法解决的事情,可是到了青园,却能够迎刃而解……

没办法,谁让这青园背靠东宫,其成员更是一群勋贵子弟!

而今,他听了杨守文的话,心里不由得一动。

有一朵小火苗,开始在他心底出现。

狄公可以凭判佐而出将入相,成为朝廷的顶梁柱。我李林甫为何就不能在判佐的位子上,做一番事业出来?我虽不似如狄公那般,明经出身,可我却是宗室子弟!

在唐代,明经科是科举的一科,但却远不如进士科。

其主考的内容,大体上就是先贴文,而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所为贴文,又叫做贴经,主要是靠对经文的记忆程度,类似于默写和填空题。

这样的考试内容,对于进士科的考生而言,当然是不足一提。也正因为这样,明经科出身的官员,大体上地位都不算太高。狄仁杰明经科出身,却能够出将入相。而李林甫,乃宗室子弟,不管是在出身还是人脉上,可都不是狄仁杰当初能比拟。

他做得出将入相,我也可以做到!

想到这里,李林甫声音有些颤抖道:“杨大哥今日教诲,哥奴定不敢忘怀。”

说起来,以能力来说,李林甫不差。

他或许比不得盛唐前期的那些名相,但是在中后期,绝对可称之为翘楚。

看看在他之前,都是那些人做宰相吧!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不管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声名显赫。而李林甫为宰相时,同样政绩斐然。至少,他活着的时候,安猪安禄山在他面前战战兢兢,不敢存半点小心思……可李林甫死后不久,安猪造反,旋即引发安史之乱,令大唐盛世戛然而止,并由此开始走向了衰落。

杨守文觉得,以这一点来看,李林甫在盛唐后期,绝对是一个定海神针的存在,更不是那个徒有虚名的唐玄宗可以比拟。

听了李林甫的话,杨守文微笑着朝他点点头,便把目光落在了吉达和米娜的身上。

水,已经烧开,杨守文却并不记忆冲泡。

他把茶叶投入茶壶之中,待水温稍稍降低一些后,才开始了一整套的茶艺表演。

“大兄,你我在洛阳重逢,本应先痛饮三杯。

只是我现在,身上还带着一些麻烦,虽见过圣人,但一日没有结果,便一日不好放松。

所以,只好以茶代酒。

等我把麻烦解决了,咱们在一醉方休。”

米娜脸色一滞,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

而吉达却紧张比划道:什么麻烦,可要我帮忙吗?

杨守文暗中观察两人的表情,旋即心中有了些许明悟。

他正要回答,却听一旁李林甫道:“杨大哥说的,可是那倭奴的事情?”

“你也听说了?”

“哈哈,杨大哥,不是小弟吹嘘。

这洛阳城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小弟还是比较清楚的。

昨日那倭奴狼狈回来,之后便告状到了鸿胪寺。听说,鸿胪寺卿高霞寓很是愤怒,要找大兄的麻烦……不过,刚才我在那边听魏王他们也说起了这件事,言今天一早,太子已让韦鐬前去,痛斥了高霞寓,言他只重倭奴,却不似自家百姓死活。

看着吧,今天朝堂上定有激变。

不过……”

李林甫说到这里,冷笑一声道:“那高霞寓既然不知好歹,想必那鸿胪寺卿的位子,也坐不久了。”

“哦?”

“大兄,你不想太子素来谨慎,何时会有这如此旗帜鲜明的动作?

太子敢派韦鐬出面,那定是得了圣人的准许。若不然,他或许会出面周旋,但绝不至于让韦鐬出来说话。韦鐬如今在东宫,职位虽不高,但却足以代表太子脸面。”

杨守文闻听恍然,同时激赏看了李林甫一眼。

他这才扭头,对吉达道:“大兄,你也听到了,哥奴不会骗我。”

吉达则比划道:你没事就好……如果真有人想找你麻烦的话,我就去杀了他!

杨守文的心里,也不禁一暖。

到底是自家兄长,到底是我的结义大哥!

虽然他的话,听上去有些粗暴,但是杨守文却能体会到,吉达那浓浓的关怀。

“不说这些了,大兄还是说说你的事情吧,来神都究竟为了何事?”

吉达犹豫一下,向米娜看去。

米娜忙开口道:“杨君,是这样的。

当初,我听从杨君的计策,返回呼罗珊后,带着族人从呼罗珊迁徙到了濛池。靠着吉力元英的协助,我们总算是在濛池站住了脚。但是从去年开始,大寔人加强了对呼罗珊的围剿,越来越多的族人投奔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庇护……濛池虽然地域广袤,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吐火罗各国一开始还算欢迎我们,想要依靠我们,抵御大寔人。可随着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吐火罗人也对我们生出了提防……

再加上濛池的那些突厥部落,也时常和我们发生冲突,使得我们颇有些艰难。

我这次和吉达来神都,是为了向大周皇帝递交国书,希望大周皇帝能够认可我们的存在。”

“你们,想要建国?”

杨守文听到这里,那还能猜不出米娜的想法。

米娜,说到底是萨珊波斯帝国的公主,也是萨珊波斯帝国王室中,唯一的正统继承人。

她当然想要重建萨珊波斯帝国,但实际上,又不太可能。

大寔人已经霸占了波斯帝国的土地,而且以大寔人的实力,绝非米娜手中那点波斯余孽可以抗衡。她当然想建国,然后召集更多的波斯子民,壮大力量,和大寔人抗衡。

可问题是,他们如今占居的濛池,本是大唐所治。

而本土的吐火罗人,对他们怀有提防之心,自然会有所压制。于是,米娜等人对外,要面临大寔人的攻击,对内,需要地方濛池的突厥部落,以及吐火罗人的偷袭。

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身份,他们就无法在濛池立足下去。

毕竟,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必然会给吐火罗人,以及突厥人造成无法想象的压力。

除非……

杨守文眉头颦蹙,向李林甫看去。

而李林甫则被吓了一大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这件事,还真是非同小可呢!

第七百四十四章呼罗珊国(二)

但凡谋求建国,递交国书,都有非常严格的章程。

比如这次倭国递交国书,恳请大周皇帝同意将倭国国名改为日本,其实早就开始行动。

在遣唐使出发前,也就是久视元年初,倭国就派遣使臣前来。

不过当时由于双方正处于紧张时期,倭国并未大动干戈,而是先派人过来,打探情况,寻找门路,试探清楚大周朝廷的态度。这一番试探,就持续了整整一年。

之后,倭国确定,大周皇帝是乐于接受他们的恳请,并可以趁机改善关系。

于是他们才派出了遣唐使,跋涉千里来到神都……

米娜试图在濛池建国,难度远甚于倭国。

毕竟,萨珊波斯王国早已灭亡,米娜说穿了不过是一个亡国公主,其正统性与合法性,尚待考证。若米娜只是在濛池定居,那还好说一些。可若是建国,其牵扯之广,程序之复杂,要比倭国更改国名更加艰难。不说别的,米娜想要确立她在波斯的合法地位,获得与吐火罗等国家同等地位,绝不是递交一份国书就能完成。

包括武则天,也需要考虑方方面面。

她要照顾到安西诸国的想法,毕竟大周与安西诸国的关系,可说是相当的密切。

若冒然同意米娜建国,安西诸国是否会产生怨恨?

此外,濛池治下有十姓突厥,也要谨慎对待。

米娜若是以一个部落,立足濛池,一切都还好说。可若建国,十姓突厥是否同意?

还有,米娜是否忠于大唐,她的国家,会给朝廷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大寔人会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一旦他们产生不满,是否会与大周朝廷开战,大周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诸如这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般而言,米娜想要在濛池建立国家的话,应该先派人来神都打探消息,寻找门路,而后派出使者进行试探,在反复的磋商,不断的讨论,最后才是派出使团前来。

可现在,米娜竟然在全无试探的情况下,就亲自带着人跑来神都……

杨守文是一个政治小白,不过在看到米娜的行动之后,他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比他还要小白的流亡公主。对于外交事务,她全然不懂,而且怕是身边也没有这类的人才。

如果有,何至于如此莽撞?

不过想想,似乎也很正常!

伴随萨珊波斯王国的灭亡,当年忠于波斯的那些大臣们,或死或投降大寔人。而米娜更颠簸流离多年,后来甚至不得已做了黄胡子,跑到安西当马贼,手下又有多少可用之人。

数十载的蹉跎,内外交困。

米娜身边的这些人,打打杀杀或许可以,但要说治国安邦,却远远不足。

杨守文浓眉一挑,向李林甫看去。

而李林甫则咧嘴苦笑,不等杨守文开口,便对米娜说道:“米娘子,这件事怕不好办啊。”

哪怕他知道米娜是个公主,但是在没有获得朝廷的认可之前,公主二字绝不可能从他口中说出。

李林甫道:“你们在濛池不过一年多,便试图建国。

而在此之前,你们和朝廷没有任何的联系……朝廷到目前为止,对你和你的族人,了解并不是太多。况且,你们在濛池建国,牵扯甚广。在朝廷没有进行全面斟酌之前,根本不可能给你们任何承诺。对了,你们这次过来,可曾向濛池都护府呈报?”

濛池都护府,是显庆二年时,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后,分其西部地区,设立的一座上都护府,统领五弩失毕部落,治所就在碎叶城,下辖共有是一个都督府。

濛池都护府在乾封二年被罢黜,之后又在垂拱二年复置。

不过这时候的濛池都护府,已经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治下。所以,米娜如果想要在濛池建国,必须要先报知与濛池都护府,而后再由濛池都护府层层上报至中枢,在经过审核之后,转发与鸿胪寺,由鸿胪寺派出使者前往濛池考察……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程序,还有很多,必须一步步进行。

李林甫看着米娜道:“米娘子,这一系列步骤完成,鸿胪寺会派人通知你,让你派出使团,携带国书前来神都。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册封你们国号的时候……”

“这么复杂?”

“其实也不算复杂。

真要操作起来,如果你们在朝中有人,快则三五年就可以成功。不过以我对朝廷的了解,以目前安西复杂的局势,你们想要建国,这里面困难很多,说不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毕竟,朝廷还需要与安西诸国,以及五弩失毕部落进行磋商、讨论。”

米娜顿时苦了脸,向杨守文看了过来。

吉达也在一旁听得真切,于是比划手势道:兕子,真的这么麻烦吗?

杨守文点点头,没有理睬米娜,而是直接问李林甫道:“有没有比较快速的方法呢?”

“快速?”

李林甫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米娘子他们想要建国,必然是要一步步的进行,怎可能一蹴而就?最关键的是,他们现在连第一个步骤都没有走。濛池都护府,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要建国的想法……所幸他们还没有找到门路,若不然,现在可能已成为阶下囚,图谋造反定是死罪。

不过……”

“不过什么?”

“其实,可以省略第一步和第二步。”

“嗯?”

李林甫笑道:“杨大哥难道不知道,而今濛池都护府,已归入北庭都护府所治吗?”

杨守文眸光一凝,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最好的办法,是由北庭都护府直接表奏中枢。

这样一来,可以省去濛池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考察过程。既然杨大哥对米娘子和她的族人熟悉,而杨公乃北庭都护。有这么一层关系,至少可以免去半年光阴。”

杨守文还真不清楚,濛池都护府隶属北庭都护府所治。

他立刻向米娜看去,轻声道:“哥奴所言极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米娘子你想要在濛池建国,这一应步骤,必须要走上一遭才行。大兄乃我结义兄长,他找到我,我绝不会袖手旁观。而且,家父如今官拜北庭都护,也可以给予你们一定的照顾。碎叶城那边,我也有一些熟人,如果有麻烦,你们可以前去求助。

总之,在朝廷没有正式开始之前,你们最好不要有任何不理智的动作。

哪怕是吐火罗人和五弩失毕找你们麻烦,你们也要先行退让,或者寻求都护府帮助,绝不可轻启战端。”

米娜的脸色,有些难看。

不过她也能听得出来,杨守文并不是故意推脱,实在是他们什么都不懂,行动太过冒失。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加快步骤。”

“什么办法?”

“战功!”

“嗯?”

杨守文诧异看向李林甫,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李林甫道:“今沙陀州突厥人作乱,突骑施人蠢蠢欲动。

去年底,吐蕃人再次从小勃律北上,袭掠沙州……杨公今在北庭平乱,只怕并不轻松。”

“这个,我知道。”

“杨大哥,刚才我听米娘子说,她帐下族人几近十万?”

杨守文扭头,向米娜看去。

米娜点了点头,轻声道:“呼罗珊近十万族人,已大部分随我东进;此外,我还命人在故国寻找那些忠于我的族人,若能够东进,差不多可以凑足十五万人……

去年底,乌质勒卒,其部曲四分五裂。

吉力元英趁机吸纳了不少族人,其麾下也有近五万人,若合在一处,差不多有二十万人。”

“乌质勒死了?”

杨守文一听,不禁感到诧异,扭头向李林甫看过来。

李林甫点头道:“此乃郭元振之功。”

陇右都督郭元振?他敢擅杀乌质勒吗?

似乎看出了杨守文的疑问,李林甫笑道:“杨大哥莫胡思乱想,乌质勒是因为郭元振而亡,但绝非郭元振所杀。”

“怎么回事?”

“安西经薄露之乱后,乌质勒元气大伤,对朝廷极为恭敬。

去年,郭元振赴安西都护府巡查时,乌质勒便匆匆跑去觐见。郭元振老儿,其实对乌质勒颇有忌惮,早在之前就曾表奏朝廷,想要朝廷出兵找乌质勒的麻烦,但未能通过。估计乌质勒也听说了这件事,所以想找郭元振求饶……那老儿见乌质勒身体不适,于是故意在野外接待乌质勒。隆冬十月,天寒地冻,郭元振老儿硬是拉着乌质勒在雪地里说了一个多时辰……乌质勒回去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杨守文听罢,不由得一咧嘴,轻声道:“未曾想,这郭都督倒是个狠角色。”

“不过……”

李林甫又道:“米娘子族人十万,若在平时,定有麻烦。

可现在,安西动荡,突厥人造反,肆虐沙陀州。而突骑施人也蠢蠢欲动,似乎想要对朝廷不利。若此时,米娘子能够出兵协助杨公平定沙陀,牵制突骑施人的话……”

杨守文立刻明白了李林甫的意思,扭头向米娜看去。

的确,北庭都护府的治下越来越广。

此前原本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下的濛池都护府,而今也到了北庭都护府治下,也就是说,整个昆陵山古道,都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的保护下。如此广袤的地域,单靠庭州兵马,的确难以顾及周全。如果米娜能够出兵,的确可以缓解杨承烈的压力。

“米娘子,你怎么看?”

“这样,可以让大周朝廷接纳我们吗?”

李林甫道:“是否接纳我不敢说,但至少可以让朝廷对你们产生足够的重视,让圣人清楚,你们是愿意臣服于大周朝廷。这样一来,相信在一些步骤上能够加快进度。”

米娜听罢,颇为意动。

而杨守文在李林甫说完后,便把目光落在了吉达身上。

“大兄,随我回家吧。”

吉达一愣,有些犹豫。

“米娘子和她的仆从,可以先住在这里。

这里,绝对安全,也不会有人来找麻烦,总好过住在城里,不说别的,花费甚巨。”

“吉达,既然杨君邀请,你便随他去吧。”

吉达比划道:那你呢?

“咱们在洛阳人生地不熟,而今有杨君为你我做主,便听从他的安排吧。

而且,杨君刚才的话,我也需要好生考虑一下。杨君,若我们可以出兵,该怎么与朝廷联系?”

杨守文笑道:“这有何难,你们只需立刻返回濛池,途经庭州时,找我父亲说明就是。”

米娜听完这番话后,更不再犹豫。

正如杨守文所想,在政治外交方面,她是一个门外汉,而她手下,也不是特别清楚。

原以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现在看来,她似乎想的有些简单了!

之前,她苦无头绪,不知该如何是好。

现在,有杨守文出面帮衬,说不定可以免去许多麻烦。更何况,杨守文的权势,似乎不小呢……

“哥奴,你留下来,帮我向米娘子详细说明。

大兄,随我走!咱们先去吃酒,然后回家……还记得幼娘吗?我已经把她找回来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

青园占地广袤,房舍庭院众多。

而其核心建筑则是位于洛水南岸一座名叫西角楼的建筑,高约十米,分上下两层。

其结构颇有些异域风情,楼内的侍者,也大多是从西域而来的胡人胡姬。

说起来,西角楼在青园众多建筑之中并不算特别出众,但由于是青园建立之后的第一座建筑,其核心地位便一直未曾发生变化。能够出入西角楼的人,都非等闲之辈。

杨守文和吉达一路行来,来到西角楼外。

自有侍者早已在外面等候,见两人抵达之后,便急忙迎上前来。

“李公子已经到了,请杨公子随奴婢来。”

这侍者口中的‘李公子’,便是李重润。

去年,李重润被罢黜了皇太孙的名号,但其皇太孙的身份,却没有发生变化。加之李显的太子之位越发稳固,也使得李重润在失去了皇太孙名份之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当然了,在青园,人们更习惯性称呼李重润为‘李公子’。

杨守文点头,和吉达迈步走进西角楼。

就见这西角楼呈一个环形的建筑格局,正中央是一个高台,共歌舞伎在上面表演。

四周则是一些雅阁,用于饮酒观赏。

不过,西角楼真正尊贵的地方,是在二楼的那些雅间里。

一共有十间雅间,以山水之名命名。

其中最为尊贵者,便是泰山阁和嵩山阁,而且大多数十间,这两间雅间都是被空置的,用来安排皇亲国戚。

而杨守文,就被带到了嵩山阁。

雅阁之中,坐着七八人,为首的赫然正是李重润。

杨守文和李重润并不是很熟悉,甚至两人之间,还有一些恩怨。

不过时境过迁,而今的杨守文和李重润是站在同一个阵营里。看到杨守文进来,李重润便站起身来。

“青之,别来无恙。”

杨守文躬身一揖,笑着道:“有劳皇太孙挂念。”

说罢,两人四臂相交,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这笑声里,带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含义。李重润的笑声里,夹杂着一丝丝的感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