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崛起_庚新-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到寅时,就见武侯们领着清扫街道的人走到大街上,开始打扫和收拾残留的狼藉。
“怎么这么多野狗?”
一队清道夫从小巷旁走过,却发现那巷子里,聚集了许多野狗。
他举起火把准备查看,没想到那些野狗如同疯狂了一样,同时对他发出了咆哮。
绿油油的眼睛,在黑夜中格外清晰,好像狼一样。
狗是从狼驯化而来,骨子里有狼的凶残。
而流浪狗在经过残酷的生活洗礼之后,虽然不能进化成为狼,但却保留了一些狼的习性。
十几只大犬同时向外逼近,吓得清道夫们连连后退。
有随行的武侯,仓啷拔出佩刀。
他耸动了一下鼻子,突然变了脸色道:“有血性气……用火把把这些野狗驱散。”
武侯大声呼喊,清道夫们也不敢迟疑,纷纷举着火把,向巷子里逼近。
即便是狼,对火也有着本能的恐惧。
更不要说是一群被抛弃的野狗……它们在狂吠几声之后,见清道夫越来越近,于是发出一阵呜咽,便四散逃走。武侯走在最前面,见野狗跑了,才算是松了口气。
他从一名清道夫的手中夺下火把,迈步走进的巷子。
火光中,一具尸体倒在血泊中,被野狗撕咬的血肉模糊,已经看不出了容貌。
武侯看清楚尸体之后,吓得激灵灵一个寒蝉,连退了好几步,一屁股便坐在地上。
射洪地处巴蜀,自入唐以来,一直是风调雨顺,安宁祥和。
武侯们平日里主要是对付一些盗匪,又何曾见过如此血淋淋的场面。
他忍不住一声惊叫,指着那尸体大声喊道:“快,快通报县尊,这里发生了命案!”
……
竹哨尖锐的声响,在射洪县城里此起彼伏。
幼娘缓缓睁开了眼睛,感到头重脚轻,有些眩晕。
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檀木床上,身下铺着厚厚的褥子,身上则盖着暖暖的被子。
有多久没有睡过这么舒服的床铺了?
算算日子,少说也有一个多月了……师父离开之后,她风餐露宿,在荒野中独行。累了,就在庙宇的门洞里,或者别人的柴房里休息。如此温暖的感觉,她真的是很久没有尝试过了!不对,我怎么会在这里?这里,又是什么地方?在片刻失神之后,幼娘便醒悟过来,呼的从床上坐起,掀开了身上那厚厚的被褥。
衣服完好无损,甚至还把被褥给弄脏了。
幼娘记得,自己杀了老陆之后,似乎倒在一个街角休息。
对了,她好像看到了一个人,有些眼熟……也许正是这样,才让她松了口气,昏迷过去。
“公子,张县尉带人在外面,说是要见你。”
“知道了!”声音很温润,似乎有些耳熟。
幼娘侧耳细听,就听那温润的声音再次响起,“拿十贯钱给张县尉,就说我晚上吃多了酒,已经睡了。
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还有,催一下伙上,看看粥水做好了吗?”
“是。”
脚步声渐渐远去,直至没了声息。
紧跟着,房门被人推开,从外面走进了一个中年男子。
幼娘下意识的从床上跳起来,向后退了两步,所在床的一隅。
她瞪大眼睛,警惕看着来人。
“幼娘,你醒了?”
来人进屋之后,看到幼娘已经醒来,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他紧走两步,见幼娘你的警惕的模样,便立刻停下来,颇有些诧异的看着她。
“幼娘,你不认识我了吗?”
“你是谁,这是哪里?”
中年人感到很吃惊,不过见幼娘那防备的样子,他也没有再往前走,而是坐在了桌旁的墩子上。
“幼娘,你再看看我,真的不认识我了?”
幼娘露出了迷茫之色,看着那中年人,一言不发。
说实话,她对这中年人有点熟悉的感觉,似乎在那里见过。但她想不起来,只能确定,自从跟随师父之后,她没有见过这人。如果真的认识,难道是在以前吗?
“我不认识你。”
想了很久,幼娘实在是想不起对方的身份,只能摇了摇头。
“我是陈子昂!”
“嗯?”
“你忘了,前年中秋,昌平虎谷山小弥勒寺?
我是杨县尉的朋友,当时还在你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你和青之还在小弥勒寺招待过我。”
杨县尉?昌平?虎谷山?小弥勒寺?前年中秋……
幼娘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模糊的身影。
只是,她依旧想不起来对方的身份,不过看他如此笃定,而且又有熟悉感,难道真的认识?
“青之是谁?”
“杨守文,杨青之啊……你的兕子哥哥,你忘了?”
陈子昂露出了骇然之色,惊讶看着幼娘。
想当初,在昌平县时,他可是见过眼前这小姑娘是何等依赖杨守文。后来昌平战事起,他带着杨承烈的书信返回幽州都督府,把昌平的情况向张仁亶汇报之后,便离开了幽州。
后来,他再听到杨守文名字时,已经是去年春天。
杨守文总仙会醉酒诗百篇,名动两京。
陈子昂同样是文坛名士,之前他因为郁郁不得志,加上老父过世,他要回乡守孝,所以才离开了洛阳。但是,他人虽离开,可是朋友却不少,依旧保持着通信。
也正是这原因,陈子昂知晓了杨守文的事迹。
他甚至拿到了总仙会上杨守文所作的诗篇,以及杨守文所写的那部《西游》、《爱莲说》等文章。
《西游》,在他眼中不足挂齿。
说志怪不是志怪,只是小说家之言。
而在众多文士的眼中,小说是一种不入流的体裁,根本入不得法眼。
真正让陈子昂知道杨守文的,还是那篇爱莲说,以及后来他所作的一首首诗篇……
陈子昂当时不禁感叹:不愧是三娘的孩子!
只是他要守孝三年,所以才没有前往洛阳和杨守文相见。
可没想到……
正是因为杨守文,陈子昂对幼娘的印象很深。
他更知道,杨守文是何等的宠爱这个小姑娘。可是,她怎么会在射洪?而且一副小乞丐的打扮?最重要的是,她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往很多的事情,甚至记不得杨守文?
这一年多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眼前的幼娘,绝对是当初那个跟在杨守文身边,娇憨天真的小丫头。
可是她现在却蹲在床上,整个人显得格外警惕,如同,如同行走在旷野中的孤狼!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那个天真的小丫头,变成了这副模样?
陈子昂心中疑惑,却不知幼娘也陷入了沉思。
他那一句‘兕子哥哥’,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幼娘尘封的记忆枷锁。
杨守文,她似曾相识,但是并不是很深刻。可是当‘兕子哥哥’四个字传入她的耳中,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身影。那身影依旧模糊,也看不清楚面貌轮廓。
可是……
一间狭窄的斗室里,他坐在榻上,她在磨墨。
他铺开了纸张,提笔写字。
她趴在桌旁看着他,然后他对她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幼娘,这首清平调,是哥哥写给你的诗,你要记住。”
画面一转,她手里拿着残破的诗篇,在他面前哭泣。
而他却蹲下身来,把她搂在怀里,“撕破了没关系,只要幼娘记在心里面就好了。”
“嗯嗯,这是幼娘和兕子哥哥的秘密!”
不知为何,当这些画面在脑海中浮现的时候,幼娘心里甜甜的,嘴角微微翘起。
第四百七十九章兄弟重逢(一)
“幼娘,幼娘!”
陈子昂的叫喊声,让那支离破碎的画面,一下子消失无踪。
幼娘蓦地醒悟过来,警惕看着陈子昂,却见陈子昂仍坐在原处,并没有向她靠近。
“我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
陈子昂眉头一蹙,轻声道:“那你可记得,为何会流落射洪?”
“我随师父来……后来师父死了,就剩下我孤零零一人。”
“那你师父是谁?”
幼娘愣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
她还真不知道梅娘子是谁,只知道她姓梅,对她亲若己出。
我到底是谁?师父又是谁?兕子哥哥在哪里?我该怎么才能去找到他呢?
虽然没有见到梅娘子的尸体,但幼娘知道,梅娘子绝对是凶多吉少。否则,以她对梅娘子的了解,只要她还活着,就一定会来找她。可是到现在,也没有见到梅娘子!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可能,梅娘子死了,也有可能被那些人抓走了?
陈子昂也觉得很头疼,因为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你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吗?”
幼娘点点头,轻声道:“我叫幼娘,也叫公孙暖。”
“公孙暖?”
陈子昂眉头一蹙。
他记得,幼娘叫杨暖,为何却自称公孙暖呢?那只有一个可能,她失去了记忆!
要不然,她不会这样子,甚至想不起来杨守文。
“幼娘,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
幼娘犹豫了!
按道理说,她已经杀了老陆,也算是为师父报了仇。她应该听从师父的话,去洛阳找‘兕子哥哥’。可是,内心里却又有一丝希望,以及一些不甘。希望是,如果梅娘子还活着呢?不甘是,那黄文清一家都还活着,如果师父死了,她要为师父报仇。
想到这里,幼娘抬起头,做出迷茫的表情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
陈子昂正要开口,忽听得外面脚步声传来。
门外有仆从道:“公子,粥做好了,可要端进来吗?”
陈子昂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接过了食盘,然后示意那仆从退下。
“对了,张县尉走了吗?”
“已经走了。”
“这么晚,他来找我什么事?”
“回禀公子,昨夜里县城发生了命案,死者是一个外乡人。
张县尉说,凶手绝对是个心狠手辣之辈,所以过来查看一下,免得公子受到惊扰。”
陈子昂虽然已经辞官不做,可是在射洪县城,依旧是属于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文采,以及他在文坛上的地位,都足以引起地方官员的重视。加之陈子昂家中富有,在射洪县,绝对是属于顶级富豪的存在,这更使得官员们不敢有所怠慢。
“死了一个外乡人,何必兴师动众。”
陈子昂嗤笑一声,便关上了房门。
他把托盘放下,招手道:“幼娘,先过来吃东西。”
到了这时候,幼娘已大体上明白,陈子昂对她没有恶意,而且好像还认识她……
对陈子昂的提防,也就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强烈。
她从床上跳下来,落地无声,好像一只灵猫。
“幼娘,你现在这里住下。
待会儿我让人送来几件衣服,你也好好清洗一下。你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脏兮兮的……若是让青之看到,岂不是要心疼死吗?好好再睡一觉,等天亮了,我让人先给你准备一个身份。先踏实住下,其他的事慢慢来,也别太着急了。”
有一个多月没有吃到这热气腾腾的饭菜了!
幼娘喝了一口,被粥烫了嘴,吐着小舌头连连吹气。
看着她这模样,陈子昂不禁笑了。
他又叮咛了两句,便准备出去。
临出门的时候,他又指着墙角道:“你的东西都放在那里,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沉甸甸的。”
陈子昂出去了,幼娘放下碗,便跑到了墙角。
她从那块狼皮中,取出一口短剑。
这口剑,就是当初梅娘子留给她的兵器。黑鲨鱼皮剑鞘已经被她丢弃,然后又用白狼皮包裹。狼皮上沾满了泥水,硬邦邦的。如果从外面看来,根本看不出端倪。
她小心翼翼把宝剑包好,抱在怀中,蜷缩在角落里。
只有抱着这口剑,她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够睡得香甜……
屋外,陈子昂站在屋檐下。
他眉头紧蹙,面露沉思的表情。
刚才,仆从告诉他外面死了人,他并没有往幼娘身上联想。可是后来,当幼娘从床上跳下来的时候……就是那一跳,让陈子昂一下子看出来,幼娘身怀绝技。
要知道,早年的陈子昂也学过剑,并且剑术不低。
如今他身手或许早已经丢下,但这份眼力还有。直觉告诉他,幼娘就是张县尉所说的那个‘凶残’的凶手。
嗯,看样子还不能太操之过急。
这丫头变成现在这模样,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
最好还是派人去洛阳打听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状况,然后再和杨家父子联络。
别以为陈子昂是个书呆子!
书呆子,决不可能做出‘伯玉摔琴’的事情。
陈子昂很清楚,自己之前在官场上,吃亏就吃亏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虽然他文名显赫,但若是没有靠山,所有的文采,就如同是空中的楼阁。他已经四十二了,两年后,待守孝三年期满之后,他还会重返官场,更需要有人扶他一把。
也许,杨家父子能给与他帮助。
他和杨家父子本来就有交情,而现在,看杨家父子发展的势头,应该不会太差了……
嗯,幼娘暂时留在这里,也可以成为自己和杨家父子沟通的桥梁。
想到这里,陈子昂已经打定了主意。
而在那房间里,幼娘抱着宝剑,蜷缩在墙角,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更流露出坚定神采。
我,要为师父报仇!
……
“幼娘!”
杨守文蓦地睁开眼睛,翻身坐起。
仲春的阳光,洒遍桃花峪。
杨守文在一颗刚绽放出桃花的桃树下小憩,却梦到了幼娘身处血海之中,向他哭泣。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自从那天知道梅娘子劫走了黄金后,杨守文就开始提心吊胆。
他不担心梅娘子,说心里,梅娘子如果真的死了,他开心还来不及呢。他担心的是幼娘,因为幼娘当初被梅娘子抢走之后,应该还在她的身边。也不知道梅娘子有没有虐待她?这一年多的光阴里,幼娘过的好吗?如果梅娘子真的死了,幼娘又该如何是好?
有些事情,不想没关系。
可越想,就越是容易钻牛角尖;越想,就越会感到害怕……
朝廷对黄金劫案非常重视!
说起来,这次被抢走的黄金,不过是整个皇泰宝藏的四分之一,还不到整个游仙宫内宝藏的十分之一。但是,这关乎天家颜面!那些山贼如此猖狂,连官军都不放在眼中,武则天又岂能善罢甘休?为此,她罢黜了之前的豫州刺史,拜原河南校尉郑灵芝为豫州刺史,并且从薛楚玉身边抽调了窦一郎为豫州司马,联袂就任。
同时,武则天又下旨,命调苏州刺史崔玄暐返回洛阳,委任天官侍郎。
原天官侍郎平章事吉顼因触怒了武则天,被贬为固安尉;凤阁舍人张柬之,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同时,又调赵州刺史敬晖被召回洛阳,盖任为洛州长史之职。
这都一系列的人事调动,都预示着武则天要加强对朝堂的控制。
不过这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此前武则天曾有意组建控鹤府,任命张易之兄弟。但是,由于种种缘故,最终武则天没有下旨,把这件事就搁置下来。可是这一次,武则天不顾朝堂上诸公的反对,强行设置奉宸府,任命张易之为奉宸令。
第四百八十章兄弟重逢(二)
奉宸府,表面上看去,性质有点类似于奉宸卫。
可实际上,它的职能远非奉宸卫可比,更暗藏监察百官,代天巡视的职能。换句话说,这奉宸卫的性质很像后世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只不过职能更加隐蔽罢了。
之前,武则天手里已经有了一个小鸾台。
现在再多出一个奉宸卫,等于在文武百官的头上,又增加了一个套索。
从这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小鸾台似乎不太满意,所以增加了这么一个奉宸府来加强她的统治。可是,根据上官婉儿私下里传给杨守文的消息来看,奉宸卫收编了小鸾台的大部分力量,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小鸾台。
“青之,从现在开始,务必要谨言慎行。
那张易之外表俊美,内心狠毒,是个极其阴沉的家伙,你可千万不要被他抓住把柄。”
杨守文收到了消息之后,也就变得越发小心起来。
不过他却一直关注着奉宸府的发展。
特别是在得知了奉宸府把阎朝隐、薛稷、卢藏用和员半千这样的人物都拉拢进去之后,就明白那奉宸府的羽翼已成。
阎朝隐,赵州栾城人,曾连中进士、孝悌廉让科,圣历二年进麟台少监。
此人在文坛上名气颇为响亮,与张易之交好,参与了《三教珠英》的编撰。后世《全唐诗》里,共收录了他十三首诗词。
薛稷,曾祖便是薛道衡。
其父汾阴县男薛收,从父薛元超,都是入唐以来,声名显赫之辈。他本身又是河东薛氏族人,相比起薛楚玉那一支而言,血统更为纯正,为宗房子弟。其人更以进士第入仕,工书法,师承褚遂良,号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因最精于画鹤,被武则天看重,如今官拜中书舍人。
卢藏用,范阳卢氏族人,诗画双绝,与陈子昂交好,历史上留有‘终南捷径’的成语。
员半千,首科恩科状元,天生神力,武艺惊人,能百步穿杨,枪马无双。
这些人都被张易之奉为‘奉宸供奉’,也代表着张易之兄弟的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比之下,上官婉儿的小鸾台此前虽权力极大,却不似奉宸府这样霸气外露。
张易之接掌奉宸府之后,更加张狂,令小鸾台无法抵抗。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下旨开设‘奉哀府’,任张昌宗为奉哀令,在洛阳大肆招揽人手。
同时,洛阳令的职务在空缺了半年之后,被张昌仪得到。
这张昌仪,便是张易之兄弟的族弟。
随着武则天一系列旨意的发布,也使得张氏兄弟气焰熏天,一跃成为朝中无人可抗争的巨大力量。
杨守文在听说了这些消息后,心中不免感到疑惑。
此前武则天虽然宠信张家兄弟,却还保持克制,全然不似现在这样的纵容……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武则天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杨守文非常好奇,但由于武则天有旨意,三年内不许他进入洛阳城,所以也不好入城打听。好在,在这一系列任命之后,杨承烈也得到了武则天的进一步封赏。
鉴于他在三涂山剿匪有功,故假千骑将军,屯驻西山校场。
千骑可是武则天手中最为精锐的一支禁军,也是武则天的心腹亲军。一旦洛阳发生叛乱,千骑可直接自上阳宫进入,驰援救驾。假千骑将军,意思是临时执掌。
假,是因为杨承烈的官职低,还无法达到千骑将军的位置。
如果他的官阶是在云麾将军或者忠武将军,那就是行千骑将军,意思差不多一样。
对于这个任命,杨守文很奇怪。
不过也由此能看出,武则天对杨承烈还算满意。
所以,在得知了消息后,杨守文二话不说,向杨承烈推荐了王海宾和陈玄礼两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杨承烈这个假千骑将军到目前为止,都是个光杆司令。
他身边能够派上用场的,便是杨从义那十三个曾经跟随薛仁贵征战沙场的老兵。这些人当兵王绰绰有余,但要说练兵治军,能力却一般,必须要有人过去帮衬。
王海宾,太原王氏族人,原苏州录事参军。
陈玄礼,出身贫寒,虽有一身本领,却只是一个折冲府的校尉。
杨承烈抽调这两人过来,一点阻碍都没有。崔玄暐不会反对,崔、郑两家有联姻,而郑、杨两家也有联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三家其实就是一个整体。
至于陈玄礼更是如此,有大好机会入千骑,哪怕做旅帅,也好过当校尉。
杨承烈对杨守文推荐的两个人也很满意,并委以重任。
同时,吕程志和张九龄也被他征召了过去。
杨承烈和吕程志是旧识,对吕程志的感官一直不错。当年和吕程志接触密切的人,死的死,逃的逃;而普通的昌平百姓,如今就算见到吕程志,估计也认不出来。
吕程志的样貌,还是有一些变化。
至于张九龄,则是自告奋勇前去帮忙。
他要准备科举,同时也想锻炼一番。正好,杨承烈需要人手,他便跟过去帮忙……
短短几个月里,洛阳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杨守文虽身在桃花峪,可是对洛阳的变化,却了如指掌。
没办法,虽然他如今是戴罪之身,但在所有人的眼里,却前程锦绣。
要知道,当面顶撞圣人,抗旨不遵,欺瞒皇帝,越狱逃亡……这些个罪名换做别人,有十个脑袋都给砍没了。偏这家伙,非但没死,反而做了太子的替身和尚,在桃花峪陪伴李裹儿。而他之前在长洲立下的功劳,还有夺取武魁的荣耀,就便宜了杨承烈。这也是杨承烈接掌千骑时,虽有人反对,但并不强烈的原因。
三年之后,这家伙绝对能一飞冲天。
所以,杨守文现在虽然是冷灶,却有不少人都盯着,准备过来烧一把火。
别的不说,前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便是其中之一,还专门过来拜访了一回。
时间,就这么悄然流逝。
桃花峪的日子,并非想像中的那么清苦。
虽是草庐,但是却不必忍受凄风冷雨。每个月都会有人送来各种生活所需的物品,甚至不需要铜马陌那边操心。除了环境糟糕一点之外,杨守文倒是觉得颇为自在。
白天,李裹儿会偷偷跑出来找他玩耍。
晚上则有明秀和他推杯换盏,吟风弄月……
有的时候,张说、苏颋、张旭这些人也会过来,一群人在峪谷中纵情高歌,日子过得着实惬意。
……
只是,梅娘子却音讯全无。
自从她劫走了那些黄金之后,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圣历二年年末,李隆基等人自长洲返还,也把游仙宫里所有的宝藏都押送回来。
价值亿贯的宝藏,也使得武则天龙颜大悦。
正月初一,她在朝堂上意欲推动去年并州大都督张仁亶奏疏在朔方建立三城的意向,可是却遭受到了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陆元方的极力反对。凤阁侍郎姚崇也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在朔方大兴土木,很容易刺激到突厥人敏感的神经,应徐徐图之。
结果……
姚崇被贬,陆元方被放逐。
不过,修建三城的奏疏也因此被放到了一边……
朝堂上的争斗,似乎越来越激烈。
武则天与大臣们的分歧,变得越来越大,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深。
但这一切,与杨守文并无关系。
在连续两天的靡靡细雨过后,桃花峪的桃花开始绽放,也把这原本了无生趣的峪谷,点缀得格外动人。
噩梦,醒来。
杨守文在桃树下坐起,靠在树干上。
他仰头看去,阳光透过枝桠的间隙照射下来,照在他的脸上。
那光斑忽现忽灭,也使得他看上去,神色阴晴不定。
梅娘子音讯全无,仿佛人间蒸发,也让他感到有些焦虑。
他隐隐有一种预感,梅娘子可能已经遭遇了不幸……但如果梅娘子发生不幸,幼娘又会流落何方。
“青之!”
就在他靠着大树,呆呆发愣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犬吠。
明秀从山路上大步走来,高力士坐在他的身后,手里还拎着两只兔子。
在两人身边,有四只獒犬围着他们吠叫。
天空中,传来了一声鹰唳,大玉从天而降,稳稳落在枝头上。
是悟空它们……杨氏担心杨守文在荒郊野外会遇到危险,于是把西游四兄弟送来桃花峪。这四兄弟在铜马陌也无所事事,来到桃花峪之后,就变得格外欢快。
“今天,打个牙祭吧。”
明秀笑呵呵走过来,然后便坐在铺在树下的老虎皮褥子上。
李裹儿害怕杨守文受凉,所以把她老哥最心爱的老虎皮抢了过来,送给了杨守文。
“打牙祭,打牙祭,天天打牙祭。
昨天你说二月二,龙抬头,要打牙祭;前天你说进入仲春,万物复苏,要打牙祭。今天又是什么理由?咱们这样天天打牙祭,算得什么清修?若是被神秀大师知道,你我少不得要有麻烦。”
既然是出家,自然要有师承。
比如李裹儿入道修行,是由神都大弘道观观主,洛阳大德真人桓道彦带她入道。
而杨守文是太子的替身和尚,自然也要有高僧引领。
本来,依着杨承烈的意思,让杨守文拜香山寺住持玄硕为师,毕竟大家都是旧识。
但玄硕却不同意,反而为杨守文推荐了一位师父,法号:神秀。
第四百八十一章兄弟重逢(三)
没错,就是那个神秀。
那个作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六祖慧能争夺五祖弘忍法衣的神秀和尚。
神秀和尚,本姓李,汴州人氏。
少年时博览群书,隋末出家为僧,后拜弘忍为师。
不过,根据杨守文的了解,这个时候的神秀已有94岁高龄,而且民间也没有关于他迫害、追杀六祖慧能的传说。根据《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记载,神秀是弘忍正统传人。而后世六组坛经所记载的弘忍传慧能法衣的故事,很可能是慧能的土地神会和尚,为和禅宗北宗争夺皇室供养,所编造出来的一个谎话。
禅宗的南北之争,最终已南宗取胜,于是慧能成就了六祖的地位,而神秀则变成了反面角色。
佛教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教,归纳起来有两条修行之路,一曰顿悟,二曰渐修。
顿悟何其难?
六祖慧能便是其中代表,他也曾说过: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
这就好像后世修仙小说里的灵根,天灵根是上等资质。
但是顿悟的修行,哪怕是天灵根都未必能成,比天灵根更牛逼的存在才可以修行。
所以,这种修行也就只适应于极少数人而已。
神秀和尚所代表的是渐修法门,起源于四祖道信,完成于五祖弘忍,俗称‘念佛禅’。其修行的根本就在于,把不立文字的禅宗法门,通过佛经文字进行推广,让所有有心求佛的人都可以踏上修行之路。不问资质,不问佛性,只要你有心求佛。
历史上,这就是代表北宗禅学的‘渐修’法门。
所以,从佛学上而言,真正的禅宗东山法门传人是神秀,而非慧能。
慧能的修行法门,其实属于佛陀嫡传‘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的宗法。其已经脱离了如来的经教,还原禅宗本色。南顿北渐,孰高孰低很难说明白。如果从救苦救难的方面来说,渐修更适合与广大百姓。只是后来慧能所代表的顿悟宗法取得了胜利,最终使得禅宗佛法越来越限制于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无法碰触。
……
杨守文一开始听说,让他拜神秀和尚为师的时候,还有些不太情愿。
原因无他,后世对神秀和尚的妖魔化,实在是太厉害了……不过在经过玄硕法师的解释之后,他倒是认为,神秀和尚的法门比那劳什子顿悟法门更好。他也不是什么有‘佛性’的人,所以像神秀和尚所代表渐修法门,似乎对他更加适合。
神秀和尚如今尚在报恩寺编撰《文殊般若经》,所以暂时无法前来神都。
不过,他显然对杨守文很有兴趣,得知玄硕推荐他为杨守文的师父之后,他立刻命他的弟子,也就是如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