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崛起_庚新-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清晰的,只有这半年来的时光。她以前是在哪里?父母又是什么人?为什么都记不清楚了?她曾问过师父几次,却被师父严厉的斥责,令她不敢再去探寻究竟。

每天做梦,她会梦到一个人,一个男人,但却面容模糊。

那个人总是对她微笑,笑容很温暖。

可他是谁?

为什么她一点都想不起来呢?

少女心中有很多疑问,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答案……

越想,心思越乱。

少女站起来,摆出了空地上摆出了一个拳架,慢慢练起来。

师父说,只要能奕剑小成,她就会告诉自己答案。所以,她要努力练功,等到师父满意的时候,说不定能给她答案。想到这里,少女的心思渐渐平静,拳脚也越发圆融。

……

李固的身份并不难调查,在衙门里也有相关的记载。

不过,那卷宗里的资料有多少是真的?杨守文也说不太清楚。

李固,男,四十二岁,岭南道环州蒙都人氏,是个鳏夫。五年前,岭南李嗣仙杀安南都护刘延佑造反,李固因逃避战乱,离开环州蒙都县城,来到了苏州定居。

因为有一手精湛的漆匠手艺,更为普会寺重漆弥勒殿,于是神慧法师作保,给他落了户籍……

神慧!

杨守文发现,这李固居然是神慧作保。

记得明秀曾对他说过,神慧也是安南人?

杨守文发现,这个神慧还真是神秘,居然到处都有他的踪迹出现。

他是普会寺的住持,曾治好过苏威的病,又为李固作保。不过,这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杨守文通过这卷宗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神慧是安南人;李固是安南人;苏威的妻子也是安南人!而且,苏威是在安南发迹,和安南关系密切。

安南、神慧、苏威、李固……

杨守文在纸上写下了这八个字,放下笔,搓了搓脸,站起身来走出了房间。

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有点凉。

眼看着,已经是六月二十二号,算起来到长洲,也有七天了!三天前,杨守文破解了王元楷被害之谜,也算是有所收获。可虽然弄清楚了王元楷的死因,但是这凶手……就算知道是李固投毒又能如何?李固已经死了,接下来该怎么查呢?

神慧!

杨守文长出了一口气,转身又回到了屋子里。

在围榻上坐下,拿起笔在神慧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毫无疑问,神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只要能够找到这个神慧,说不定所有的谜团都将迎刃而解。

可是,人海茫茫,如何找到这个神慧呢?

第三百七十六章曲览

长洲县城,说大不大。

一千两百户的人口,总人数不超过一万。可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想找一个人并不容易。别的不说,那烟波浩渺的太湖里,星罗密布无数湖中岛。很多岛屿都荒着,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如果遁入其中,没几千人根本别想发现踪迹。

再加上长洲是一个码头,每天过往的船只和人员无数。

如果神慧想离开的话,实在是太方便了!

不过,杨守文赌神慧还在长洲,没有离开……皇泰宝藏这么大的局,他已经经营了这么久,又怎会轻易离开呢?所以,他还在长洲,一定就躲在某个隐秘之处。

……

已经是暮夏时节,眼见着就要进入秋天。

长洲的天气,突然一改之前的明媚,连着数日,每天都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没完没了。

清晨,杨守文手持油纸伞,带着杨丑儿从后衙走出。

苏威已经去了吴县三天,仍没有返回。

吕程志那边也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连带着李隆基,在抵达吴县后,也不见回来。

高戬和周利贞整日忙碌,寻找那皇泰宝藏的下落。

但毕竟已过去了一甲子的光阴,当年左游仙留下来的印记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很多人都不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但是根据元文都留下的笔记,左游仙最后出现,就在这长洲。之后,他和辅公佑联手起兵,辅公佑死后,左游仙就再无音讯。

辅公佑之乱中,左游仙究竟是生是死?

没有人知道,反正是人间蒸发了,消失的无影无踪,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种情况,凭借一本元文都笔记,怎么破?

别说是高戬和周利贞了,就连杨守文也觉得毫无头绪。

不过,杨守文一直就不太同意高戬把注意力放在那本笔记上。笔记是死的,人才是活的。而且过去那么多年,一本七八十年前的笔记,又能够有多大的用处?

所以,他的关注点,一直在王元楷被杀的案子上。

王元楷一定觉察到了什么,但是又没有留下什么线索;而李固被害,更显示出这件事的不同寻常。他相信,只要找到那个神慧和尚,就一定能够找到线索。

对于杨守文的判断,狄光远举双手赞成。

所以,他表面上是尽力配合高戬和周利贞,私下里还是把更多希望放在杨守文身上。

比如说,他把长洲民壮和捕班快手都交由杨守文指挥。

只是,依旧没有线索!

杨守文带着杨丑儿,沿着湿漉漉的长街,走进了鱼市。

虽然下着雨,可鱼市依旧喧嚣忙碌。远远的,他就看到了八仙客栈的幌子耷拉着,大门敞开,人来人往显得非常热闹。杨守文迈步走进了八仙客栈,里面的格局却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个掌柜,有气无力的坐在柜台里,好像在打盹儿。

几个伙计在招呼客人,不过看上去也不是很热情。

杨守文走进来后,径自在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

他点了两碗小馄饨,又要了几盘糕饼。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个伙计端着托盘走过来,在摆放食物的时候,趁人不注意,把一张纸条偷偷塞到了杨守文手中。

嗯?

杨守文眸光一闪,若无其事的吃了口馄饨,然后把那纸条打开。

熟悉的字迹,只有四个字:曲览何人?

杨守文眼睛一眯,把纸条顺势放进了挎兜里。这时候,那掌柜则走过来,笑呵呵问道:“客人,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啊。”

装,你接着装!

杨守文发现,明秀的手下,一个个都是演戏的好手。

他笑着道:“是啊,我从神都来。”

声音突然变小,“可有神慧的下落?”

“神都?那可是好地方……不过我们这苏州的景色也不差,这时节若泛舟太湖,也是别有风味呢。”

说完,掌柜笑了笑,便转身走了!

废话,我也知道太湖的景色不差……慢着,他这话里好像有话,难道说……

杨守文眼珠子一转,脸上旋即泛起了笑容。他拿起一块糕饼,咬了一口,心里已经有了算计。

吃完了饭,杨守文结了账,带着杨丑儿离开。

在路过柜台的时候,他突然开口道:“掌柜,太湖浩淼,不知有什么推荐呢?”

“哈,那可就多了!”掌柜有意无意道:“不过要说特色,恐怕莫过于是包山夕照,宝塔晨钟吧。”

包山夕照,宝塔晨钟?

我就知道那明老四肯定有消息,果不其然!

不过,就算是知道了神慧的下落,杨守文也不会轻举妄动。虽然狄光远已经就任,但还没有完全掌控长洲。杨守文之所以跑来找明秀打听消息,而不是指派民壮和捕班快手,也是出于对长洲县衙的不信任。毕竟,那神慧也有些根底呢。

是夜,细雨靡靡。

这江南的夜雨最是缠人,没个休止,令人心生烦躁。

县衙里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已经休息。杨守文趁黑从屋中走出,悄悄来到了狄光远的住处。

屋内,黑漆漆,传来了隐隐的鼾声。

杨守文见左右无人,于是轻轻叩响了窗棱。

“狄县令,我是杨守文。”

“狄县令,我是杨守文,有要事与你商议。”

“……”

呼唤了几声,屋内有了动静。就见火光一闪,紧跟着烛光照亮窗纸。紧跟着,房门打开,狄光远披衣站在门内,探头向外看来。杨守文连忙闪身进了卧室,轻声道:“狄县令,不要声张。”

“青之,这么晚找我,有事吗?”

狄光远关上了房门,请杨守文坐下,然后给他倒了一杯水。

“深夜来访,有两件事与县令知晓……本来,日间我就该告诉县令,可是考虑到县令初来乍到,对长洲尚不熟悉,所以怕走漏了风声,只得这么晚来打搅县令。”

说实话,狄光远本来是有些不太高兴。

但是杨守文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他自然不好发作。更何况,他现在需要依仗杨守文的地方很多,所以摆手笑道:“青之客气了!不过,不知你要说什么事情?”

“第一件事,县令久居中枢,见识广博,认识的人也多,可曾听说过曲览这个人呢?”

“曲览?”

狄光远愣了一下,露出疑惑之色。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他沉思片刻,突然一拍大腿,“曲览,青之说的可是那安南都护府大都护曲览曲光佑吗?”

第三百七十七章打草惊蛇(一)

安南都护府,唐六大都护府之一,管辖区域为交州地区。

武德五年,也就是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开设交州总管府,两年后改为交州都督府。

贞观元年,交州都督府纳入岭南道管辖。

调露元年,即公元679年,交州都督府正式更名为安南都护府,为岭南五管之一,治于宋平,也就是后来的越南河内。其辖区北抵南盘江,南至越南河静与广平省界之地。其东,含广西那坡、靖西、龙州、防城等地,详细则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其地域之广,几乎涵盖了大半个越南国,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安南都护府从武德五年开设,至今共历经三个都护。

第一任都护名叫丘和,置都督府。

第二任都护名叫刘延佑,原本是交州刺史,后改为安南都护。不过,在数年前,安南人李嗣仙造反,其党羽围困府城,杀刘延佑,引发一场持续一年之久的安南之乱。

李嗣仙之乱被平定后,武则天旋即又委任曲览为第三任安南都护府大都护……

“曲览是广州人,因为走了魏王的门路,得以就任。”

狄光远向杨守文详细介绍了安南都护府的历史,以及那曲览的来历。

杨守文闻听,眉头颦蹙。

明秀好端端打听曲览做什么?

不过细思起来,他也觉得这里面有些不太正常。

太古怪了!

安南人似乎在整件事情之中牵连颇深。此前杨守文就觉得这安南有古怪,现在闻听安南大都护也被牵扯进来,也由不得他更加好奇,心里的疑惑又增加许多。

“青之好端端问曲都护作甚?”

待讲解完毕,狄光远一副蠢萌蠢萌的表情看着杨守文问道。

杨守文则是一脸呆萌的表情,看着狄光远道:“没什么,只是突然想起来,所以发问。”

我信你才怪!

狄光远心里吐槽,好端端你问曲览是什么鬼?

不过,他看出杨守文似乎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索性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杨守文更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狄光远不问,他立刻话锋一转,扯到了别的话题。

“县令,你可知道包山?”

“包山?”

狄光远一脸迷茫,摇摇头道:“没听说过。”

“那包山,就在太湖里,是一座湖心岛。

我听说,包山上有一灵宝观,观内有一塔,名为灵宝塔,也是包山最有名的建筑。

那包山地处长城、长洲和乌程三县之交,风景极佳。若县令有闲暇的话,何不随我一同泛舟太湖,前去欣赏一番包山景色呢?”

好端端,突然要泛舟太湖,欣赏风景?

狄光远老实,但却不傻,立刻明白了杨守文的意思。

“如此,甚好!”他不假思索道:“左右这两日为了那些个案子头痛不已,不如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这样吧,天亮之后,本官命人备好舟船,咱们一同前往。”

杨守文想了想,沉声道:“我看这两日高舍人和周司直也很辛苦,何不叫上他们,咱们一同前往?”

狄光远本就有这个打算,可是他也知道,杨守文和高戬、周利贞之间似乎有些隔阂,正想着该如何开这个口。如今杨守文主动开了口,他自然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青之果然是通情达理,知道什么叫做‘和为贵’。

相比之下,那高戬略显呆板,周利贞则有些刻薄,和青之一比,还是落了下乘。

想到这里,狄光远对杨守文更高看了一眼。

他笑道:“既然如此,就有本官去和他们说明。”

杨守文点点头,没有再赘言。

他看了看天色,已经过了丑时,于是便拱手告辞,悄然离开了狄光远的房间。

回到屋中,他坐在榻上沉吟良久。

找来了一张谢公笺,他想了想,在笺纸上写下‘安南都护’四个字之后,折好放进一个包囊中,然后才吹熄了烛火,躺在榻上,闭上了眼睛,凝神思考问题。

安南都护曲览!

看起来,明秀那边应该也有所发现……

……

天亮之后,杨守文起床洗漱。

他把杨丑儿找来,从包囊里取出那张折好的笺纸,递给了杨丑儿。

“丑儿,你待会儿辛苦一遭,去八仙客栈,把这纸条交给那掌柜。

记得,要办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要被别人知晓。办完事情之后,你叫上姚三郎,顺道去一趟官塘坊,找那马大嫂和胡麻子夫妇再询问一下那个李瘸子的情况。”

杨丑儿点点头,郑重道:“阿郎放心,小人省得。”

目送杨丑儿离去,不多久,就有狄光远派人前来请杨守文。

杨守文早就准备妥当,二话不说跟着那仆从来到县衙门外,就见狄光远正和高戬、周利贞和裴光庭三人说话。见杨守文出来,狄光远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青之来得正好,本县已经命人备好了舟船,咱们不妨一同前往。”

说着话,狄光远就翻身上马。

早有人把大金牵来,杨守文立刻翻身上马。

一行人也不耽搁,说说笑笑便离开县衙。大玉在空中盘旋,不时发出鹰唳声,以显示存在感。杨守文和裴光庭走在最后,两人并辔而行,一路上也说说笑笑。

看得出来,这几天高戬等人的压力很大。

他们没有从元文都笔记中发现太多线索,而杨守文则协助狄光远,找到了杀死王元楷的凶手。虽然,幕后之人尚未露出马脚,可毕竟是一种收获,也让他二人感到压力更大。

他们和狄光远走在前面,不时谈论着官道两边的景色。

而裴光庭好像有心事,在前往湖边的路上,他突然压低声音问道:“青之,你可有小裴的消息?”

是啊,险些快忘了他二人的事情。

明秀把杨思勖和裴旻带走之后,至今没有一点消息。

不过,杨守文并不担心,明秀既然已经出现,那杨思勖和裴旻也就不会有什么危险。

只是,他不能告诉裴光庭真相,所以在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后,他轻声道:“连城不必担心小裴,他不会有事……我让他跟随杨寺人在做一件事,待事情办妥,自然会回来。”

裴光庭眼睛一眯,看了杨守文一眼,没有再追问下去。

杨守文肯告诉他这些,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只要知道裴旻没有危险,裴光庭也就放了心。虽然他看不起杨思勖,却知道杨思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杨思勖和裴旻在一起,想来裴旻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想到这里,裴光庭长出了一口气。

第三百七十八章打草惊蛇(三)

这是一艘高两层,可容纳数十人的中型画舫。

杨守文等人抵达太湖湖畔的时候,画舫已经静静停泊在岸边。一行人登上了画舫,随着狄光远的一声令下,船夫撑杆,那画舫缓缓自岸边驶离,向湖中行去。

一连数日的小雨,并未驱散暮夏时节的炎热。

不过,站在船上,行在湖中,迎面吹来的风却带着几分凉意,让人感觉很舒适。

狄光远陪着高戬和周利贞在船头,指点沿途风景,不时发出爽朗笑声。

而裴光庭和杨守文则在船尾,两人也不多话,只静静站在那里,沉浸在湖光山色中。

“征事郎。”

“嗯?”

裴光庭突然开了口,他似乎有些犹豫,停顿了良久之后,才接着说道:“此次咱们奉旨南下,理应齐心协力。可是现在,大家似乎都各怀心思,令我有些担忧。”

杨守文愣了一下,扭头诧异看了裴光庭一眼。

“连城此话怎讲?”

“你看,三郎一去吴县,再无消息。

高舍人和周司直虽然看上去很融洽,实际上又相互提防。你如今更是置身事外,对寻宝之事根本不放在心上……这样下去,又如何才能完成圣人的旨意呢?”

明秀早就说过,他们这一批人,大都是各有目的。

杨守文听裴光庭如此说,不禁笑了,“那依连城所言,我又该当如何?”

“征事郎你看似浑不在意,但我知道,你心思细腻,说不得已是智珠在握。既然如此,何不与大家说明?或许大家和你之间有些误会,但如今情况下,还请你能放弃成见,与大家联手合作,早日找到宝藏,咱们也可以尽早返回神都不是?”

裴光庭的声音不大,但言语间却显得态度极为诚恳。

杨守文看着他,半晌后轻声道:“这是高舍人的意思吗?”

裴光庭犹豫一下,然后轻轻点头。

杨守文见状,不禁笑了。

想必是高戬也有些急了,来长洲已一周时间,却毫无收获,所以才让裴光庭传话。

说实话,杨守文对高戬没有恶意。

但从一开始,大家的立场就不太一样,彼此间总是暗中相互提防。

高戬是太平公主的人,同时又是东宫舍人,身份很是蹊跷;而杨守文呢?说穿了,他应该是站在武则天一边。毕竟,有老爹那一层关系在,他这个‘武党’的身份,怎么也不好甩掉。大家立场不同,相互防备也很正常。现在,你高戬没有头绪,要我配合你。可是你又能给我什么样的帮助呢?杨守文心中晒然。

他没有去接裴光庭的话,只负手而立船尾。

见杨守文不开口,裴光庭讪笑一声,也闭上了嘴巴……

……

画舫驶离岸边有一个时辰,高戬和周利贞可能是觉得累了,于是便回到了画舫中。

杨守文则从船尾来到了船头,在甲板上席地而坐,靠在船舷上,欣赏眼前风景。

这时,一个船夫走过来,轻声道:“公子,前面就是包山。”

杨守文原本是懒懒散散,听闻船夫的话,立刻站起来,举目向前方眺望。

一座湖心岛,出现在他的面前。

那是一座周长大约有十里左右的岛屿,呈椭圆形状。岛上有一大半的面积被山脉占居,也就是本地人口中的‘包山’。

据说,包山岛也就是因这岛中山而得名。

那山,峰峦起伏,郁郁葱葱。

山下是一个渔村,不过这个时候,村里的渔民应该已经离岛捕鱼,故而看上去很冷清。

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山顶有一座塔,应该就是灵宝塔吧。

“绕着岛转一圈,不要靠的太近。”

“是。”

画舫是狄光远找的,船夫自然也都是狄光远的人。

在距离岛屿大约有几十米的地方,画舫就不再向岛屿靠近,而是围着岛屿环绕。

这时候,狄光远从画舫中走了出来。

他站在杨守文的身边,轻声道:“灵宝寺在半山腰,几乎大半个包山岛都是灵宝寺名下的产业。岛上的渔村,有大约三百余人,主要是靠着在湖中渔猎为生。”

看得出来,狄光远对包山岛是做过一番了解。

杨守文点点头,在画舫围着岛屿转了一圈之后,便示意离开包山岛。

他扭头看了一眼画舫中的高戬和周利贞,压低声音道:“这岛屿四通发达,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岛上至少有六七处可以登船的地方。这还只是粗略观察,估计还有一些隐秘的藏身处,我们没有发现。这要是行动起来,可是非常的麻烦。”

“哦?”

狄光远愣了一下,轻声道:“有何麻烦,咱们只需登上包山,直接冲进灵宝寺即可。”

“我看了一下,能够供大队人马登陆的,只有渔村那边。

但是,那些渔民既然是靠灵宝寺讨生活,岂能不去通风报信?只要咱们从正面登陆,灵宝寺就可以得到风声。到那时候,神慧一定会藏匿起来,亦或者逃离岛屿。

如果咱们调集兵马包围包山,只怕兵马尚未进入湖中,那神慧就会得到风声逃走。”

说着,杨守文用手指了指包山,“这包山上的逃生之路甚多,想要彻底封锁,没有个一两千兵马休想奏效。可你也知道,调动如此多的兵马,怎可能不打草惊蛇?”

狄光远眉头微微一蹙,陷入了沉思。

杨守文说的很有道理,这么大的一座山,到时候神慧真的藏在山里,只怕也不好寻找。

那需要动用的人力实在是太多了,多到狄光远必须要向崔玄暐呈报方可。

总之,不管是用哪一种手段,神慧都会得到消息,可能会提前逃走。

别小看了这个和尚,他身后肯定还有一拨人,一拨能量不小的人。哪怕是知道他现在的藏身之处,可不管是杨守文也好,狄光远也罢,也都不敢轻举妄动……

谁也不敢保证,神慧这次一旦逃走,还能不能再找到?

想到这里,狄光远忍不住向杨守文看去。

就见杨守文手扶船舷,看着那越来越远的包山,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

“青之,你可有主意吗?”

杨守文正想要回答,忽听得画舫中传来高戬的声音:“二郎快来,那边是什么所在?”

……

高戬询问的地方,是太湖一处颇为有名的风景,名为石公山。

因山前有一块形如老翁的巨石而得名,据说在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以看到日月双照的奇观。

狄光远自然不好继续陪着杨守文,便折回画舫之中。

而杨守文则长出了一口气,如果狄光远再问下去的话,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就这样,众人在湖上泛舟大半日,在日落前返回岸边。

高戬等人倒是心满意足,似乎变得轻松许多。

回到县衙,他们似乎余兴未了,于是有摆上了酒宴,在县衙的花园中赏花饮酒。

裴光庭邀请杨守文前去,不过被杨守文借口疲惫拒绝。

对此,裴光庭倒是没有强求,只好说了几声可惜,便告辞离去。

裴光庭走后,杨守文就找来了杨丑儿,询问了一下他今天前往八仙客栈的情况。

八仙客栈那边一切正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倒是杨丑儿从胡麻子和马大嫂那边得到了一些消息,引起了杨守文的注意……

“前些日子,经常有一个人来找李瘸子。

那个人个头不高,矮矮胖胖的,总是喜欢带着一副帷帽,所以看不清楚长相。不过,胡麻子曾在偶然机会下,听到那人和李瘸子的谈话,两人好像提到了什么洞庭乡,左游仙之类的话语。只是胡麻子被李瘸子发现,甚至还发生了口角。

胡麻子说,那个找李瘸子的人,是本地口音,但是听上去又有些说不清楚的怪异。”

左游仙?

杨守文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大吃一惊。

来到长洲之后,不管是高戬还是他,都曾在暗地里打听过左游仙的事情,但是长洲却无人知晓。

甚至,他们这一行人当中,除了杨守文等几个人之外,知道左游仙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至少,杨守文没有在杨丑儿面前提起过,所以他也不可能说谎话。

左游仙,终于听到了和皇泰宝藏有关的名字。

杨守文又仔细询问杨丑儿,但可以看得出来,那个胡麻子知道的事情确实不多。

不过,有了这个消息已经足够,说明那左游仙的确存在。

让杨丑儿退下,坐在了榻上,拿起王元楷编撰的《吴中杂俎》,下意识的翻看着。突然,他的目光凝滞了,把书摆放在榻桌上,轻声诵读道:昔有吴妃姐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灵异。山人立祠祀之,号洞庭乡……晋称三山为蓬莱。王嘉撰《拾遗记》:海中有三山,其形如壶!

洞庭乡,难道是这个洞庭乡吗?

杨守文忙向前翻了一页,就见前面写有‘三门山’的字样。

这是太湖三门山的一段记录,杨守文蹙眉,沉吟良久,又仔细看了几遍,再次发现了线索。

整本吴中杂俎的雕版刻印,基本上都是同一种字体。

唯有关于‘三门山’这一段的记录,杨守文发现,字体有些不同,似乎特意加粗了字体。

眸光闪动,杨守文似有所思。

他沉吟片刻,起身正准备走出房间,却听得房门敲响,杨丑儿在门外道:“阿郎,吕先生回来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打草惊蛇(三)

吕程志回来了?

杨守文心中大喜。

他正在发愁,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抓捕神慧,吕程志这时候回来,正好出谋划策。

片刻功夫,吕程志带着杨茉莉和费富贵来到了杨守文的房间。

他看上去有些疲乏,不过见到杨守文后,还是很恭敬的上前行礼。

“八郎回来正好,我正在发愁,你这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

杨守文拉着吕程志的手坐下,然后让杨丑儿带着费富贵去伙上找些吃食来。

“茉莉,你也坐吧。”

“好!”

杨茉莉很听话的在门口坐下,不时探头往外看,等着杨丑儿那吃的过来。杨守文看了他一眼,心里面突然踏实了很多。

“八郎,这次去吴县,情况如何?”

“没什么收获,那苏威一路上表现的很正常,看不出什么破绽来。如果他不是真苏威的话,那必然是早有谋划,对苏威的习惯了如指掌。到吴县之后,苏娘子召见了他两次,之后他就一直在县城里,也没见什么人,直到今天才返回长洲。”

“苏娘子那边,没有状况?”

吕程志苦笑道:“这个我却不太清楚,毕竟我非苏家人,也没有见到那苏娘子。

不过,苏威这次是和苏伦一起回来,应该是苏娘子差遣。

只是我打听不出那苏娘子的意图,苏伦这一路上也没有和我说哈,到了长洲后,就随同苏威一起返回苏家园林……对了,李隆基没有随我们一起走,似乎在等什么人。我可以肯定,他与苏家有交集,绝不是他所说的那样,没有关系。”

杨守文眼睛一眯,“何以见得?”

“我曾命富贵暗地里跟踪他,见他曾出入苏宅后门。”

“你跟踪他?”

杨守文听了吕程志的话,顿时吓了一跳。

这要是被李隆基发现,可不是一桩小事!毕竟,那李隆基出身相王府,虽说李旦如今已不是当年的武旦,但毕竟是李唐宗室,更是太子李显之下的第一顺位。如果被李隆基发现了自己派人跟踪他,弄不好会惹来相王府疯狂的反击……

“阿郎放心,富贵的本事你应该相信,那李隆基绝不可能发现。”

杨守文点点头,不置可否。

“对了,阿郎刚才说,有事情要我帮忙谋划?”

吕程志话锋突然一转,笑呵呵询问道。

这时候,杨丑儿和费富贵端着两个托盘进来。今晚高戬等人在后花园饮酒赏花,伙上也一直没有休息。所以,当杨丑儿过去的时候,居然找到了一只烤乳猪,还有两坛惠阳春酒。那惠阳春,放在井水里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