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艽厦鞯牟⑽戳⒓聪蛄蹒岢鍪裁唇ㄒ椤
  刘琮回到中军帐后,张迅便立即将今日特卫营送来的军情呈上,刘琮看了几份之后,眼神一凝。
  “潘璋领两千兵固守丹徙,广陵兵数日苦战,皆不能克。”
  看来这个潘璋果然有两下子,在敌军重兵围攻之下竟然能保得丹徙不失。刘琮眯着双眼在脑海中仔细回忆有关潘璋的资料。其实如今前世的记忆多已模糊,这些资料更多的是来自于特卫营的搜集整理。
  潘璋,字文珪,说起来也不是江东人,而是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当年孙权十五岁任阳羡长的时候,便开始追随孙权。其人心情放浪不羁,喜饮酒,家贫不可得,便常常赊账酤酒。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后来潘璋为孙权赏识,以为将,初领别部司马讨伐山贼,自孙权掌权之后升为丹徙长、加授武猛校尉。
  就在刘琮回忆潘璋的相关资料时,潘璋正喘着粗气抹了抹嘴角的血迹。
  城头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死尸和伤兵,然而到底又将广陵兵的进攻打退,潘璋直起身,举刀向城下大声吼道:“广陵奴!敢来战否?”他虽然身高只有七尺,但声音洪亮,在城头上远远传出,引得守军一片应和之声:“广陵奴,敢来战否?”
  浓烟之中,只见潘璋如同厉鬼一般,凶神恶煞,在城头上跳荡辱骂,肆意狂叫。城下陈登立在营中,眉头紧蹙,心中暗自叹息。
  此次出兵南渡,本以为江东军在虎林大败亏输,已无再战之力,谁知道在丹徙连续攻打数日,却始终未能将丹徙攻克。
  这倒不是广陵兵不用死力,光看看城下那些堆积的尸体,就知道战况是多么惨烈了。只是丹徙紧邻大江,背依高山,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难道自己出兵还是太早了吗?陈登抬眼望向高悬在城头上的敌军旗帜,心中暗自思忖。可若是等刘琮将江东军主力尽灭,只怕也轮不到自己来夺取丹徙了。而丹徙却又是通往吴郡的必经之地,不攻下丹徙,还奢谈什么席卷吴会?
  就在去年,孙策在攻取庐江之后,便派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所守匡琦城,当时江东军十倍于广陵守军,陈登却镇静自若,命将士们严阵以待。为迷惑敌人,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待孙权领兵来攻之时,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认为可以出击,于是突然打开城门,将士们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向敌阵冲去。孙权所部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失去指挥。陈登亲自擂鼓,将士奋勇冲杀,孙权军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
  不久,孙权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陈登一面向曹操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孙权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
  也就是这两次大胜之后,陈登意识到江东军并非不可战胜,所以在得知荆州军大举东进之时,他便开始着手准备,以实现吞并江东之志。谁会想到,本以为全无斗志的江东军,竟然将丹徙守得密不透风,水泄不通呢?

  ☆、第一百零一章 攻城未克援军至

  连续数日进攻丹徙,广陵兵伤亡惨重,陈登为此很是烦忧,只恨自己麾下没有猛将可用。本想着此次出兵,出其不意,江东军又正在防备荆州,可现在却困于丹徙城外进退两难。
  陈登此时还不知道,江东世家对其南渡觊觎吴会很是反对,在顾雍等人看来,尽快结束战乱才能保证世家的利益。既然无法阻止刘琮所率领的荆州军,那么弃孙拥刘就成为他们的一致选择。
  然而陈登悍然南下,使得江东世家意识到,如果不能阻止其进占丹徙,将会给即将稳定下来的江东,带来更多的战争。这是所有江东世家和大部分豪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即便这些世家和豪强并没有互通声气,彼此联络,但在丹徙城内外的各方势力,已经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自发的开始反抗广陵兵的入侵。
  不可否认潘璋的确是一员猛将,但他那种粗狂的性格其实更适合于进攻,而非防守城池。因为防守固然可以凭借城墙天险,但对于主将的要求也就更高。敌军可能采取的攻城策略、城墙有哪些弱点、守军的调度使用、守城军械的配置等等,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虑详尽安排,以求做到万无一失,不给敌军可趁之机。
  而且再如何高大坚固的城池,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很容易从内部攻破。对于守将来说,如何稳定城内民心,扫除对方的细作、奸细,如何安排民壮协助防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内的一切资源,都是很耗费脑筋的。而这些恰恰都不是潘璋的强项。
  潘璋性格粗豪,武力也高于常人,若是冲锋陷阵甚至攀附险要攻取营垒城寨,自然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可让他安排城池防守的诸多事宜,只怕他想破了脑袋,最后也只能一瞪眼,大喊一声:“杀!”
  于是城内外的世家豪强,自发的组织起来协助潘璋守城。在他们的协助下,抓获了数十名潜入城中的广陵细作,平息了这些细作散布的谣言,并且为潘璋提供了近千人的各家部曲私兵,参与到防守之中。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了许多粮草和守城所用的战具,组织了大量民众搬运物资,协助战兵。
  而在城外的豪强则伺机偷袭落单的广陵兵,他们焚烧敌营、劫夺粮草,杀害传令的斥候,使得广陵兵陷入了乱战泥潭之中。若是大队广陵兵出击,他们则仗着熟悉地形之便,呼啸一声四散入山,追的急了,甚至会杀个回马枪,又或是在险要处设下埋伏,以弓弩杀伤追击的广陵兵。
  短短数日,广陵兵便被骚扰的不堪其烦,干脆一心一意的攻打丹徙。然而在对方严密的防守之下,哪怕数次攻上城头,也被潘璋领着近卫狠狠反击,被迫退下。
  “咳咳……”陈登剧烈的咳嗽着,身子弓的如同虾米,豆大的汗珠自额头滴落。听着他撕心裂肺般的咳嗽,身后的几名亲卫都面露担忧之色。他们跟随陈登很久,知道这位年轻太守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若非去年遇到一位名叫华佗的神医,只怕……
  如今战事不顺,也难怪陈登会因焦虑而引发病情,可主将若是在这关键时刻病倒,那这仗可真就没法打了。
  小心的吸了口寒冷的空气,陈登直起身,对近卫说道:“传令,各部稍事休息,午后继续攻城!水军也要参与!”
  “可若是战船损失,我军如何渡江?”主簿听了急忙上前对陈登说道,这几天下来,他算是看出来,即便再猛攻下去,一时半刻也很难将丹徙攻破,若是发生什么变故,水军又没有战船可用,那连逃回江北都成了奢望。
  陈登感觉呼吸顺畅了许多,转过头看了眼主簿,沉声说道:“不攻下此城,誓不渡江北还!”虽然三万广陵兵没有全部渡过长江,限于地势此地只有八千余人马,但在陈登看来只有夺下丹徙,才能让后续部队渡江,至于渡江所用船只,只需征用民船即可。
  那主簿皱眉还要再劝,却被陈登一摆手阻止了,看着陈登严厉的眼神,主簿只得唯唯诺诺的退下。不过他却多了个心眼,暗中找到水军将领,让其留几只战船不可动用,以备不时之需。水军将领只道是陈登的命令,并不疑其他,当下慨然应允。
  惨烈的战斗之后,休息的时间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广陵兵自围城之后数度强攻都无法破城,锐气早已被磨平,此时听到各部将校大声催促,士卒们都拖着疲乏的身子晃悠悠的列阵集结。弓箭手们揉着酸痛的肩膀,有的人手指上缠着布条,布条早已被鲜血染红,隐隐发黑。虽然比起攀登城墙的刀盾手,他们面临的危险要小很多,但在守军的反击之下,弓箭手也有不少伤亡。
  毕竟相对来说,城头上的敌军有地势之利,射程比广陵兵要远一些。
  战鼓声“咚咚”响起,对于攻守双方都同样残酷的战斗,又将随着这催命般的声响开始。
  城头上潘璋见状,立即从垛口上跳起身,扯了扯领口的衣襟,奈何战甲紧束,让他觉得很不舒坦。
  “哼,又来送死!”潘璋不屑的向城下吐了口唾沫,随着他身子晃动,一身叶子甲“哗哗”作响。身后的护卫嘻嘻哈哈的,没个正形,他却丝毫不以为意。这些日子潘璋的护卫伤亡过半,但剩下的人却越战越勇,有的虽受了伤但仍然不肯下城。
  丹徙的重要性,即便粗鲁如潘璋,也是深深知道的。虽然不明白为何前段时间冷眼旁观的世家豪强,为何会突然如此热情的相助,但有了他们的协助之后战力大涨,对此潘璋嘴里不说,心里还是颇为感激的。
  城下黑压压的广陵兵扛着云梯,向城头逼近,负责掩护的弓箭手们开始向城头放箭。北门附近敌军战船起碇移动,显然也要参与进攻之中。
  “嗖!嗖!”看上去密集的箭矢临近身前,却变得稀疏起来,不过凌厉的风声还是让人随之紧张,城头上的守军早已熟悉了对方的套路,纷纷躲避在垛口之下,有盾牌的举起盾牌,没盾牌的则挥舞着刀枪,试图格挡住那些没长眼的箭矢。
  潘璋立在城头垛口处,却不避不让,手中环刀上下翻飞,即便有箭矢射在身上,也已无力穿透坚实的铠甲。看上去威风凛凛,仿佛箭矢无一能伤,他更是不可战胜一般。
  他这般神勇的表现,使得城头守军士气大振,弓箭手们自藏身的垛口后弯弓搭箭,向城下攒射,而弩手则瞄向扛着云梯的广陵兵,手指稳稳地在悬刀上扣下。
  江东兵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便是他们所使用的弩。这些弩大多以黄铜做机廓,用上好木料为弩臂,有的机廓上甚至还有错金错银的刻度。这样的弩一般都值一万钱,若非城中世家提供了数百具,就潘璋这有钱今日醉,没钱明日贷的性子,哪儿能为部下置办如此多的弩?
  虽然相比弓箭来说,弩箭发射的速度不够快,但胜在准头更高,射程更远。而且合格的弓箭手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但弩手却只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掌握。
  在城上守军射出的密集箭矢之下,攻到城下的广陵兵成片扑倒,弩箭威力甚大,普通的牛皮盾很轻易地就被洞穿。而扛着云梯进攻的刀盾手虽然有圆盾遮蔽,但护住头就顾不上腿,在接连不断的惨叫声中,被压制的抬不起头广陵兵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之后,总算架着云梯越过了堆满尸体的壕沟。
  潘璋眉头微皱,看样子广陵兵这次是势在必得啊。苦战数日,他的部下伤亡也不小,若非那些世家相助,只怕早就被广陵兵攻破城池了。若是能再有数千人马,此时杀出城外就好了。潘璋这微微愣神的功夫,广陵兵已将云梯搭在城墙之上,冒着密集的箭矢和礌石向城头强攻。
  城下滚滚黑烟遮蔽了守军的视线,双方箭矢横飞,不时有守军中箭倒地,然而当广陵兵翻上城头的时候,却被蜂拥而至的守军乱枪刺杀,惨叫着摔落城下,喊杀声中,忽然有人高声叫道:“援军!援军到了!”
  奋力劈翻了一名冲到垛口上的敌军,潘璋闻言心中一动,探头向城下望去。
  远处烟尘飞腾,数百骑兵自尘土中冲杀而出,一面“孙”字大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高高飘扬。
  “讨虏将军!一定是讨虏将军来回援了!”潘璋大喜,仰天狂笑,身后的护卫赶紧冲过来将他护住,若这时候潘璋有个三长两短,那才是乐极生悲呢。
  正在攻城的广陵兵顿时慌乱起来,没等陈登下令收兵,许多人转过身撒开双腿就跑。有的干脆丢下刀枪,直奔水军战船而去,在他们眼中,唯有上船渡江返回,才可逃出条性命。守卫战船的水军将士岂容他们擅自登船?刀砍枪刺之下,那些溃兵很快便浮尸江边。
  “将军,敌援军已至,还是先行退兵吧!”主簿脸色苍白的对陈登说道,虽然不知江东军来了多少援兵,但广陵兵士气已沮,只怕难以抵挡。陈登皱眉望向江东援军过来的方向,心中满是不甘。眼下攻城未克,敌军援兵再至,倘若分兵阻击,或能抵挡住?

  ☆、第一百零二章 岌岌可危守坚城

  坚城未克而敌援军又至,广陵兵眼看便要陷入两面受敌的危险境地。陈登见敌军骑兵来势汹汹,实则并无多少人马,当机立断分兵抵挡,虽然派去的近千士卒未能将敌军挡住,但总算使得敌骑凶猛的势头遏制为之一滞,为广陵兵重新布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数百骑兵是由周泰率领的前锋,见丹徙城头上浓烟滚滚杀声远在数里之外都清晰可闻,周泰便下令疾驰冲杀以图救援。在遭到广陵枪兵结阵抵抗之中,速度大受影响,冲击的势头便缓了下来。
  潘璋见城下援兵似乎后继乏力,正要亲自领兵出城接应,却见广陵兵稳住阵脚之后再度向城头攻来。潘璋虽性格鲁莽,却也知道此时断然不可开城门,只得咬牙率部在城头死守苦撑。而周泰率领这数百骑兵自牛渚奔赴丹徙,一日一夜间早已人困马乏,厮杀一阵之后见广陵兵阵势难以突破,便收拢部众向后暂退。
  陈登见状却并不觉得欣慰,他知道这些骑兵是江东军回援的前锋,只怕接下来敌军主力将至,到时才是一场决定生死的恶战。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对于行军作战之时也颇有研究,否则去年也不会两度击败孙权。然而以前他处于守势,且在广陵作战可谓占了地利人和之利,可现在挥军南渡进攻丹徙,攻守转换之后,陈登却觉得很是束手束脚,处处不顺。
  实际上选择此时出兵南下,陈登是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才做出的决定。他当然知道江东世家对自己的行为一定会群起而攻之,遭遇到他们激烈的反抗,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反抗竟然如此激烈。对于江东世家豪强的心思,陈登自然是有充足的了解的。孙权现在已经大势已去,必然会被这些世家豪强所抛弃,而自己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和能力,让这些世家豪强投效归附,所以形成现在这种局面,陈登并不感到意外。
  “将军,敌军稍退,我军当全力攻城,不使其有里应外合之机!”主簿眼看周泰率领骑兵退走,心下稍安,上前对陈登建议道。陈登虽是广陵太守,不过自上次曹操出兵徐州,陈登举兵应和之后,他便被曹操举荐,加“伏波将军”衔。是以主簿会如此称呼。
  陈登听了思忖片刻,摇头道:“不!传令各部收兵,退守营寨!”
  “这?”主簿不明所以,疑惑的抬眼看着陈登。虽说全军攻城未必就能将丹徙一举攻破,但现在退兵岂不是让江东援军从容入城,丹徙就更加难以攻克了。
  他却不知,陈登正是打着这个主意。广陵兵虽然经过数日攻城伤亡惨重,但在城外尚有六千余人马,而且只要陈登一声令下,大江北岸的两万余人只消一日便能渡过大江。彼时江东军全都入城,而自己只用将丹徙围困起来,就可一战而定!若非如此,待刘琮率领荆州军顺流而下,自己若还是在丹徙与孙军苦战,岂不是便宜了刘琮?
  各部收兵之后,周泰见广陵兵不加阻止,便率兵入城,潘璋大刺刺的在城头等着周泰来见。周泰知他性格如此,也不计较,带着数名近卫上了城头。两人相见倒也没多少喜悦之情,眼下广陵兵未去,虽然孙权即将率主力来援,但此战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因此无论是苦战数日的守军,还是从牛渚赶来的骑兵,都显得心情沉重。
  当日陈登再未下令攻城,攻守双方士卒俱都趁机休息,至第二日清晨,孙权亲领六千余众赶到丹徙。这六千人马中,除了自牛渚撤出的三千余步骑之外,其余皆来自秣陵、湖熟、句容三地,几乎将那三城的县兵抽调一空。这样做等于放弃了那三城,转而死守丹徙、曲阿了。至于荆州军是否会在夺取潥阳之后顺潥水直取阳羡,孙权此时已无力顾及,只能寄希望于吴郡太守朱治了。
  江东军并未全部入城,而是分出两千余人在城外立下营寨,与丹徙城池互为犄角。
  城楼之上,孙权凭栏望去,只见广陵兵背水立寨,江中泊着数百战船,营寨连绵数里,壁垒森严,战船首尾相接,樯橹林立。
  想到董袭在荆州军的攻击之下不过数日便弃城而走,使得江北荆州军顺利攻克历阳,孙权心中不禁有些黯然。吕蒙等人叛降荆州对他的打击,远不如董袭放弃历阳远遁合肥来的大。毕竟相对吕蒙等别部司马来说,官至扬武都尉拥兵数千的董袭,在江东军中的影响力要更大。
  同样是都尉,潘璋却能在广陵兵的重兵围攻之下坚持到现在,孙权觉得自己总算没看错人。其实这也是潘璋与董袭、吕蒙等人出身不同的原因,若非孙权提拔,潘璋怎能从浪荡贫儿一跃成为江东军都尉?但董袭和吕蒙等人却都是有部曲相随的,并非靠孙权提拔。
  现在孙权虽未与周瑜等人决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周瑜为代表的水军将领,已经与孙权离心离德。没有周瑜等人辅佐,孙权即便退守吴会,又能坚持多久呢?更何况现在广陵兵又南渡进攻,欲瓜分江东。
  至于外部的援军,曹操仍然率部在官渡与袁绍大军对峙,益州偏远且因内乱自顾不暇,交州兵微将寡,都很难对荆州构成什么实质上的威胁。对于这一点,孙权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若说孙权如今的战略,无非是固守丹徙,以保吴郡罢了。不管怎么说吴会都是孙氏的根基之地,若能坚持一年半载,也许就会有转机出现。这也是孙权和他麾下大多将领的想法。
  丹徙,绝不容有失!无论对方是荆州军还是广陵军,孙权都下定决心,要以此城据守,坚持到出现转机的时候。
  统帅有此决心,自然会在无形中提升全军的士气,而广陵兵在陈登的指挥下却不再全力猛攻,只以重兵围困,甚至对于江东兵数次挑衅置之不理,固守营寨避不出战,看样子是要和孙权打消耗战了。
  相对来说,孙权更希望如此。他现在最缺的便是时间,只要能有喘息之机,便可再从吴会两郡甚至九江抽调人马,布置防务。而且孙权已经意识到江东世家开始有倒向荆州的迹象,他亟需重新整合力量,以在夹缝之中挣扎求存。现在孙权的处境虽然与孙策初入江东时有所不同,但相比之下更为险恶。
  当初孙策领兵横扫江东时,一开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江东世家大族的势力之雄厚。在年少气盛,锐气十足的小霸王看来,凭着麾下众多能征善战之士,不用依仗当地大姓豪族,便能在江东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孙策才会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大开杀戒,凡是不服从其号令者,一概诛杀!这其中既有朝廷任命、视孙策为叛逆的州郡长吏,如许贡、刘繇、王朗等人,也包括割据一方、对孙策不屑一顾的地方豪强,如严白虎、邹他、钱铜等。
  但是在以武力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孙策也逐渐看清了江东大族潜在势力的深厚。这种实力不仅仅表现在世家中多有人才在州郡为官,也不仅仅是豪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而是在江东大族对于人心向背的深刻影响力,使得孙策意识到,要想在江东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前一味用强,单纯依赖武力的政策,转而与江东世家豪强展开合作。
  不过孙策还未来得及完全实现政策上的转变,便英年早逝,他的这一战略意图,最终通过继承人的选择得以展现,那便是选择了“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的孙权,而非以“骁悍果烈”着称的三弟孙翊。
  然而江东大族所考虑的首先是自身家族的安危与传承,在孙策势力强大之时,选择与其合作固然是他们在观察众多势力之后的决定,但也并不是所有江东世家豪强都这么做,更何况如今刘琮率领荆州大军东进,这些江东大族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只不过依附问题关系到江东大族的前途去向,意义颇为深远,在不能断定刘琮是否会保护其根本利益时,这些传承多年的江东大族是不会贸然投靠的。所以才会有李术为刘琮摇唇鼓舌之后,顾徽等人一再前往春谷试探。
  如此一来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地位,便立即变得岌岌可危。失去了精锐的部曲将士或许还能够通过战争再度募集培养,但若是失去了江东大族的支持,则孙权的败亡指日可待。在这方面孙权比任何人都看的清楚,可失去了足以震慑江东大族的武力之后,孙权拿什么来保证这些世家豪强的利益?
  眼下虽说还没有到众叛亲离的那一步,但孙权知道,随着战局的恶化,随着战火向吴会两郡蔓延,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而且陈登暂缓攻城只是为了调兵渡江,积攒实力而已。到了十一月初五,陈登陆续又从江北调来近万人马之后,再度向丹徙发起猛攻。面对人多势众的广陵兵,孙权只能凭借高大的城墙死守。好在广陵兵虽然人多,但在军械上无法和荆州军相比,数日鏖战,广陵兵始终未能攻破城头,只是这样消耗下去,对于孙权和陈登来说,都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什么?江东水军突然自上游冲杀而来?”正在督战的陈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为之愕然。

  ☆、第一百零三章 略变战术复强攻

  突然出现的江东水军,使得陈登大惊失色。原本根据密探侦知,孙权与周瑜已貌合神离,江东水军驻于牛渚并未向丹徙转移,谁知道他们竟然会忽然在此出现?
  然而现在却不是探明这背后有什么隐情之时,江东水军战力之强,哪怕经过与荆州血战如今实力大损,也不是仓促组成的广陵水军所能比的。若是被江东水军断了后路,这已经渡过长江的一万六千余人马,岂不是进退无路?一念及此,陈登便立即下令让水军后撤至寨中,以便于江边营寨相互支援,不至于被江东水军一口吞掉。
  饶是陈登命令下达的很快,广陵军还是被俘获了数十只艨艟战船,好在主力退入水寨之后,江东水军并没有紧追不舍,而是在江边水深处下碇泊船。
  “他们这是要断了咱们南北往来的渡口啊!”主簿见状,忧心忡忡。在他看来既然攻城不克,不若早日收兵返回广陵,这么与江东军拼消耗,最终获益的还不是刘琮的荆州军?
  陈登目视着云梯上努力向城头攀爬的广陵士卒,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荆州军何以会放其东归?”
  主簿哪儿知道为什么,他只知道若是再这么打下去,恐怕自己都没机会渡江北还了。虽说这几年陈登在广陵修植耕、练强兵,表面上似乎有了南下吞吴的实力,但经此一战,主簿才发现所谓的强兵,不过是比那些豪强的部曲私兵强那么一点而已。在丹徙这样的军事重镇面前,就彻底暴露出将士训练不足,战力低下的真实面目。
  其实这也难怪,任何一支强兵都是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反复锤炼,才会在劫后余生中蜕变出敢于死战的军魂。可广陵兵自建成之后又经过几次大战?去年那两仗看起来斩获颇多,实际上对于广陵兵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如今在丹徙碰的头破血流,广陵军上下这才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过对于陈登这个问题,主簿思忖片刻,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许那刘琮正是要坐山观虎斗,所以才放任江东水军从容东归?”
  陈登点头道:“若非如此,江东水军又怎能从牛渚全身而退。可恨刘琮竟然阴险至此!”
  “所以我军还是撤兵吧!切不可上了刘琮的当,使其不劳而获。”主簿见陈登也是如此想法,便立即劝说道。然而陈登却眯着双眼缓缓摇头道:“今已成骑虎之势,不分出胜负,断无可能就此退兵。只是周瑜为何又会到丹徙来相助孙权,不搞清楚这一点,始终令人放心不下。”
  主簿对此更是无从知晓了,皱着眉头想了半晌,终是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城楼上孙权手按栏杆,望着江中的水军战船也愣怔出神。身旁周泰、蒋钦等人满面疑惑,却不敢私下议论,倒是匆匆赶来的潘璋见了,大喜说道:“这下可好!看这些广陵狗奴何处可逃?将军,不若让璋领兵出城,厮杀一阵如何?”
  孙权思虑片刻,摇头道:“不急,看看再说。”
  潘璋挠头道:“这还用再看什么?若是俺率兵出城,水军在广陵狗奴背后猛击,他们还不落荒而逃?这丹徙之围不就解了吗?”他这想法本身倒也没错,只是潘璋并不知道孙权如今与周瑜的关系已非从前。见孙权皱眉不语,周泰等人面露无奈,潘璋这才茫然问道:“怎么?这样不可吗?”
  周泰等人无从解释,只能摇头而已,正在此时城头战鼓声起,潘璋听了一跺脚:“狗辈又来送死!”说罢,转身出了下了城楼。听着他“咚咚咚”的脚步声,众人都颇为无语。若是能像潘璋这般什么都不知道,未尝不是件幸事。
  城下广陵兵再度席卷而来,战术却稍有变化,不再一味以云梯攀附登城,而是在城下堆积了许多柴薪,点燃之后浓烟升腾,呛得守军双眼红肿,咳嗽连连。
  “放箭!放箭!”在城上指挥守军的潘璋见敌军不来强攻,却使出这种招数,心头火起,厉声喊道。然而黑烟滚滚,遮天蔽日,除了弓箭手向城下无差别的抛射箭矢,弩手们就只能胡乱射箭了。
  陈登见守军箭矢逐渐稀疏,立即下令各部攻城,广陵兵以湿布遮掩口鼻,扛着云梯冲向城下。接着烟雾的遮蔽,以很小的伤亡越过壕沟。很快便有数十架云梯搭在了城墙之上。
  一名江东兵探头望见,大声喊道:“敌军竖起云梯……”话音未落,一支箭矢突然穿过浓烟射中他的脖颈,紧接着他脚下一软,便直直从城头摔落下去。
  “快上!”城下的广陵兵焦急万分,虽然也被浓烟呛得流泪不止,但却一个劲的催促着头顶上的袍泽。
  浓烟遽起之时,孙权便立即觉出不对来,当即下令蒋钦等人各自率部往城头增援,而周泰却死活要领兵护卫其左右,孙权见状也只能随他。待蒋钦好容易在城头找到被熏得涕泪长流的潘璋时,广陵兵已趁势跃上城头,与守军在垛口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噗嗤!”利刃破开柔韧的皮甲,在对方的胸口划出一道血口,然而未等这名广陵兵收刀,肋下便被旁边的江东兵一枪刺入。吃痛之下,这广陵兵拿捏不住手中环刀,被那江东兵上步再刺,整个人便仰面向后摔下,落下去时砸中了刚冒出头的另一个广陵兵,两人惨叫着跌落城下,随着接连响起的沉闷的坠落声,城下的尸堆中,便又多了两具尸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