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北斗司-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可听说空桑观雷劫一事?”

    洞明坦然点头:“臣有所耳闻。”

    刘娥缓缓起身,朝花圃走去,洞明默默跟着,并不着急说话。

    “空桑观地处轩辕丘,而轩辕丘是黄帝定都之地,所以空桑观地位一向超然。如今突发雷击,一时间谣言四起,闲话儿也就多了。”走了几步,刘娥站住,捻着一株花的花瓣观赏,沉思片刻。

    “北斗司可以查一查这桩案子。”

    洞明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见刘娥正在弯腰拾花,凤袍微紧,显出腰身,他连忙垂眸不敢多看,说道:“太后,开封府已经接了这桩案子。”

    刘娥捏着花茎起身,扭头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道:“此事已经闹得人心惶惶,当尽快肃清流言,北斗司接手吧。”

    洞明抱拳揖礼:“臣遵命!”

    “嗯!”刘娥嗯了一声,轻轻一抬手,又转过身去。

    洞明见她没别的吩咐,于是行礼退下。

    等他走远,刘娥看着花圃中争妍绽放的牡丹,面露隐忧,喃喃自语道:“为何偏偏是空桑观呢……”

    :求点赞!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生太岁



    回到北斗司,洞明坐在大厅里,一边喝茶一边低头沉思。

    “空桑观……空桑观……此处有何玄妙,为何太后如此着紧?”

    洞明在心里暗自琢磨,这时门外柳随风和瑶光走进来。

    “前辈!”二人一抱拳。

    “啊,你们来啦!”洞明回过神,抬头朝二人看去,就见柳随风一身青衫,脸上红光满面,领口处还印着两枚唇印,脸不由一沉。

    柳随风讪讪一笑,小心的把目光转开,没敢说话。

    洞明轻哼一声,知道他生性风流,说也没用,于是把目光看向瑶光,见瑶光神色平静,一身硬朗的制服穿在身上,显得很是英朗。他这才脸色微缓,朝瑶光点点头,温声道:“瑶光最近做得不错,嗯……长大了。”

    “谢前辈!”瑶光微微一笑,拱手谢过夸奖,眼中平静无波,少了往日浮躁,却多了一些沉稳。

    见她如此,洞明心里轻叹,不过他知瑶光心结,更清楚无论自己如何劝慰也无济于事,于是也不多嘴,当下沉吟片刻,说起了正事。

    “叫你俩过来,是有一个案子要你们去查一查,刚才我从宫里回来,太后下旨了……”

    ……

    出了京城,柳随风和瑶光步行在郊外路上。

    “上一次咱们俩单独出去办案,还是一起去泰安府呢,这一晃儿……”柳随风忽然意识到不对,急忙住口。

    他偷偷瞟了瑶光一眼,见瑶光听到“泰安府”三个字后,神色忽然变得黯然,脚步更是加快,明显不想听下去。

    见她如此,柳随风不由暗骂自己一句白痴,这分明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他抬起手,用折扇轻轻敲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急忙快步追上去,生硬的转移话题。

    “啊!对了,你上次去湘西办案,碰到什么新鲜事了啊?”

    “没有!”瑶光淡淡的回了一句,看都不看他一眼。

    柳随风苦笑一声,见她不想说话,也闭上了嘴巴,沉下心赶路。

    ……

    大理寺签押房。

    大理寺卿坐在案后正在批阅卷宗,这时包拯走进来。

    “大人,您叫我?”包拯拱手行礼。

    大理寺卿一抬头,见是包拯,马上皱起眉头,脸上露出无奈之色,责问道:“包拯啊包拯,我说你是不是太闲了?”

    “大人,雷神杀人案实在蹊跷……”包拯一听,马上明白对方想说什么,开口辩解。

    可不等他话说完,大理寺卿“啪”的一声把手里毛笔摔在案上,轻斥道:“蹊跷蹊跷,天下所有事你都觉得蹊跷,这案子开封府都说了是天灾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包拯也皱眉,说道:“如今满城风雨,谣言四起,下官……”

    大理寺卿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手指点点案上的卷宗,不满道:“你看看,你看看,这么多卷宗,老夫日夜不休的批阅,却像是永远也批不完似的,还有闲心管他人闲事?”

    包拯正色道:“大人,这可不是闲事,下官以为……”

    见他仍然固执已见,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大理寺卿更加不耐烦了:“你以为你的,就不许我以为我的?罢了罢了,你也不要再在本官面前聒噪了。我准你去查,还不成吗?”

    包拯大喜,一拱手:“多谢大人。”

    大理寺卿见他那张黑脸上露出高兴模样,不知怎地,就是气不打一处来,连看都不想再多看他一眼,低头翻开卷宗,挥舞了两下毛笔,像是赶苍蝇似的道:“快走,快走,别在老夫面前晃悠了,看得心累。”

    “下官告退。”对他的厌烦包拯却好似没有察觉似的,反而兴冲冲地一行礼,转身快步往外走去。

    听着脚步声渐远,大理寺卿这才抬起头,看着他的背影摇头叹气。

    “这个包拯啊,哎……”

    包拯刚出来,就见展昭正站在廊下笑嘻嘻地看着他。

    “大人准了?”展昭笑问道。

    包拯眉飞色舞,边走边点头:“准了。”

    见他兴奋模样,展昭也是摇头苦笑:“你呀,就是喜欢没事儿找事,这可不招上官们待见。”

    包拯不以为然:“招不招待见无所谓,只要有案件让我办就成。”

    “唉……”展昭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跟着包拯朝外走,很快脸上也露出兴奋之色,低声问道:“你说,这世上真有雷神吗?”

    包拯脚步不停,歪着头看了他一眼,轻笑道:“有没有……等查清楚了不就知道了么?”

    ……

    邙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四周群山环绕,山坡上长满了各种青翠的林木,层层叠叠的绿树垒在一起,如同一道绿色浪潮。

    村子不大,以山为名,叫做邙林村。

    邙林村加起来不过二十几户人家,一条大路通透南北,村东头一条三丈宽的长河从山中滚滚而下,尽管地处偏僻,却胜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勉强也算是一处世外桃源了。

    此时大雨初歇,空气中处处飘荡着浓郁的草木清香,一道彩虹如长桥般斜跨天际,伴着道路两侧林中鸟儿们的欢快叫声,一辆破旧的驴车从村外吱嘎吱嘎的行来,在一间小屋前停下。

    一老一少两个人下了驴车,先是把驴车安置妥当,这才进了屋。

    这二人中的老者身材略显消瘦,但腰板笔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虽然身着简单的灰布长袍,可行步间仍有股出尘之意跃然而出,好像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偷入凡尘。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岁之前一直苦苦寻觅的师傅——玄玄子。

    另一个少年人看模样十七八岁,若北斗司众人在此,必然一眼认出他是谁。

    没错,这个少年,正是所有人都以为已经死在陵寝断龙石下的太岁。

    不过比起之前人们认识的那个惫懒的太岁,此时的他已经大大不同。

    说他不同,并非单指相貌。

    此时的太岁,虽然容貌未变,仍然眉目清秀,五官英朗,但他的皮肤却变得滑嫩雪白,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似的弹指可破,其白嫩细腻,足以让天下所有女人都嫉妒的发狂。

    除了皮肤外,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他的眼神。

    以前的太岁,眼睛总是半张半闭,懒洋洋的像是总也睡不醒似的。可此时他的双眼却清澈而明亮,仿佛初晨的朝露,两颗黑宝石般的大眼珠里好时刻都透着好奇之色。就像一个从未被尘世所染的天真孩童,纯真而干净,让人看着就打心眼儿里舒服。

    “咱们以后就在这儿住下了,你先不要到处乱跑,人生地不熟的万一遇到什么歹人,实在危险,还有啊……”玄玄子抱着行李进了屋,一边收拾被褥,一边吩咐道。

    他说了两句,一转身,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咦,人呢?”玄玄子诧异的挑挑眉,满屋子寻找。

    “太岁?太岁?”他叫了两声,没人回应。

    “奇了怪了,这臭小子跑哪儿去了?”玄玄子出了小屋,在附近寻找。

    “太岁?太岁?”

    :求点赞!


第二百四十二章 心未沾尘



    就在玄玄子到处寻找徒弟时,太岁却早跑出了屋子,手里握着一把新采的细长青草,正东张西望兴高采烈地走在村头田埂上。

    忽然,他脚步一顿,看到不远处田野中,几个年约五六岁的小孩童正在几处草垛间玩捉迷藏。

    一个个头最小的孩童面朝草垛,眼前枕着手臂挡住自己的视线,兀自闭目数数。

    “我开始咯?五、四……”他大叫道。

    不远处,另一个男孩儿提了提裤子,朝他大喊道:“不许偷看!”

    “我没偷看。你们快点藏好,五、四、三……”蒙眼小孩儿委屈地叫了声,重新记数。

    其他孩子们兀自寻找着自己的藏身之处,有藏在旁边的草垛里的,有藏在边上大树后面的、有藏在田野里的。

    太岁见状,一时兴起也想参与,快步跑过去,开心地询问:“你们在玩什么?可以带我一个吗?”

    孩子们闻声望向他,见是个十七八岁的大人如此在问,不禁捧腹大笑。

    太岁纳闷,摸摸后脑勺,疑惑道:“你们笑什么?我说错话了吗?”

    领头的那个黝黑的大男孩大笑道:“都是大人了,还玩小孩子游戏,哈哈哈哈哈哈!!不害臊!”

    其他小孩儿一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笑。

    另一个瘦瘦的,看上去五岁的小女孩儿,指着太岁手里握着的青草,嘻嘻一笑,朝身边同伴道:“他是不是傻子啊?把草当成花采了,一个大男人还采花,娘娘腔哈哈哈哈哈哈!”

    小孩童们笑作一团,做鬼脸嘲笑太岁。

    有小孩童用手指拉着眼皮,扮鬼脸道:“羞羞脸~~~”

    太岁十分生气,眉毛都快皱到一块儿了,双手飞快动了起来,把手里青草迅速编织成一只生动的蚱蜢,伸直了胳膊举给他们看。

    “你们笑话我?你们看我的本事,你们会吗?哼!”

    小孩们惊羡地围上去。

    “哇~~”

    “好厉害!”

    “大哥哥,你教我们好不好?”

    太岁得意洋洋,下巴扬得老高:“哼!”

    这时,一只手突然揪住了太岁的耳朵。

    “诶诶诶诶……”太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连呼痛,斜着眼看去,就见玄玄子正怒气冲冲地瞪着自己,他不由一缩头。

    “臭小子,跟小时候一样顽皮,师父一句话没说完,你就跟蹦豆儿似,不知道蹦到哪里去了,跟老夫回家。”玄玄子却不放过他,揪着太岁的耳朵往回走。

    太岁无奈,嘴里叫着疼,同时歪着身子不舍的朝那些孩子们看去。这一眼看去,就发现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脸露失望之色,七八双小眼睛都盯着自己手中蚱蜢。

    太岁眼珠一转,咧了咧嘴,抬手将那只草蚱蜢远远一扬,朝小孩子们扔了过去,小孩子们欢呼一声,扑抢上去,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欢快的笑颜。

    ……

    师徒二人回到小屋内,太岁两眼茫然的与玄玄子大眼瞪小眼的对坐在桌前。

    玄玄子看着太岁,心里有些担忧,眉头慢慢皱起。

    “徒儿如今记忆全无,心智回落成孩童。半分防人之心都没有,着实危险。得重新教他读书识字,处事做人。”

    太岁疑惑道看着玄玄子,问道:“师父,你说要教我新的东西,可是我们都这样对坐很久了。”

    玄玄子伸出食指,神秘道:“你等着。”

    他起身进了里屋,片刻后,抱着一摞书出来,将书放在太岁面前,与他对坐。

    “这是开蒙的三百千,以后你日日读它们,直至倒背如流。”

    太岁胡乱的翻了翻,挨个儿念了遍书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太岁自己又惊又喜,抬头看向师父:“诶?我识字诶?”

    玄玄子也是惊喜,连忙翻开书教太岁:“来来来,快看看里边,认得吗?”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玄玄子非常开心:“好好好,看来许多东西你还记得,这太好了!”

    他兴奋地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这样的话,我干脆请个西席先生来,好好教你读书,将来考状元去得了。”

    “啊!”太岁大惊,他看看那摞书,马上装模作样起来:“这个字我不认识!”

    玄玄子赶过来:“哪个字不认识?”

    太岁指着书上的字:“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一大片,都不认识。”

    “都不认识?”玄玄子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发现他点的都是些普通字,正、开、冰、下……

    这些字都很简单,按说不应该啊?玄玄子捻须,脸上露出纳闷儿。

    “哎呀,好累……不是不是,好痛!我头好痛!我得睡一会儿。”太岁见师父看书,马上起身,捂着头往外走。

    出了门后,他才转过身后吐了吐舌头,加快步伐逃向自己的小屋。

    玄玄子这才反应过来,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他的背影,笑骂道:“真是狗肉上不了台面!”

    ……

    空桑观。

    柳随风和瑶光走在后院观曲廊下,广修和清源陪在一旁。

    “事出前,冲玄道长可有什么异常?”柳随风不时朝四周张望,边走边问道。

    “没有,一切如常。”广修摇头。

    柳随风想了想,又问:“清源,当时你是唯一在场的人,你来说说,冲玄道长走到林旁,做了什么?”

    尽管事情已经过了两天,可清源眼中仍有惊惧之色未褪,听柳随风问起,想了想,伸手指着不远处的小径,口中道:“观主就从那边走出去,走到雨里,然后一直走到林边,看着一棵大树,依旧站在雨里,好像……好像对着大树说了几句什么,很生气的样子,然后一道闪电就出现了。”

    柳随风和瑶光对视了一眼。

    瑶光:“带我们去看看。”

    长林丰草的深林里,静谧空寂。

    四人站在林边,看着树林。

    清源指着柳随风脚下:“观主当时就站在这个位置。”

    柳随风:“他看向哪棵树呢?”

    “那里!”随着清源指向的方向,瑶光走了过去,在树下开始仔细勘察。清源也跟了过去。

    柳随风站在原地问广修:“开封府已经来勘察过现场了?”

    广修点头:“是!”

    柳随风想了想:“你唤了师兄弟们过来,就把冲玄道长和广益道长抬回房中去了吗?”

    广修:“是。”

    柳随风皱眉看了看眼前大树,沉吟片刻道:“嗯!你把当时的情景再仔细和我说说,一个细节也不要漏掉。”

    广修点头,想了想道:“当时,天上在下雨,我回去领着师弟跑过来……”

    随着广修缓缓道来,柳随风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再见天雷



    时间回到两日前。

    广修带着几个师弟沿着曲廊急匆匆赶来,正好碰到清源从对面疯狂地跑过来,一见他们,急急站住,满脸慌张惊恐。

    “不不不、不好了!广益师叔也被雷……被雷给劈死了!”

    广修大惊:“什么?”

    众道士互相看看,广修一挥手:“走,去看看!”

    雨中,广修领着几个道士冲进雨中,快接近树林时放慢了速度。

    清源胆怯地站在较远的雨中。

    广修等人小心翼翼地接近冲玄和广益的尸体,发现没有雷电劈下,几人才大起胆子去抬人。

    他弯下腰,看到雨水浇在冲玄和广益身上。

    广益俯卧在地,冲玄是爬回他身边的,身后一道泥泞的痕迹,显然是冲玄刚刚爬过来时留下的痕迹。

    而冲玄一只手搭在广益背上,身子也是趴着的。

    广益把冲玄一翻,发现他另一只手藏在胸前,手指捏着一个奇怪的手诀……

    ……

    “停!”广修说到这时,柳随风突然开口打断。

    广修一滞,停止叙述,看向柳随风,眼中露出疑惑。

    柳随风急问:“你说他捏了个奇怪的手诀?为什么要说是奇怪的手诀?”

    广修犹豫一下道:“因为……那不是我们通常所用的手诀,我从未见过。”

    柳随风:“你还能模仿出那个手诀吗?”

    广修想了想,右手慢慢捏出一个的手诀给柳随风看,这个手诀很古怪,小指和无名指并立竖起,食指倦在掌中被拇指按住,而拇指又被中指按住。

    柳随风认真看了看,伸手开始模仿着捏了个手诀,感觉非常别扭,特别是小指和无名指并立后很难竖起,坚持一会就使不上力了。

    “冲玄道长遭了雷击,生命垂危之际,为何还要竭力爬回来,还要把手搭在广益的背上。就算这是神智昏乱时本能的一种反应,想要逃离最危险的地方,但他捏出一个观中道人都未见过的手诀,又是什么意思呢?”

    柳随风看了看自己捏着手诀的手,一脸不解,喃喃自语。

    这时另一边树下,瑶光已经勘察了一圈,抬头看看大树,突然一纵身跃了上去。

    柳随风听到衣袂飘风声,抬头向她看去。

    瑶光蹲在高高的树杈上,四处仔细看了半天,忽然眼神一凝,低头看去,发现枝杈上有脚印的痕迹。

    脚印的痕迹很浅,但是因为当时下雨,脚下有泥,所以还是能隐约看出一些痕迹。

    瑶光纵身跳下大树,兴奋地对柳随风道:“有发现了!”

    柳随风眼睛一亮,快步走过去。

    ……

    邙山脚下,邙林村。

    夜深人静的山野里,唯有虫鸣声不断,杂草欣荣处,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于草丛间飞舞,飘飘荡荡,景色梦幻。

    皎白的月色透过窗户洒进柔白的光亮。

    屋里,玄玄子正盘坐榻上打坐吐纳。

    床榻内侧,太岁平躺着,两只眼睛轱辘辘乱转,显然并未入睡。

    过了一会儿,他实在无聊,悄悄爬了起来,一点点向开着的窗子方向挪动。

    当路过师傅时,太岁小心翼翼地看了眼,见师傅正在入定,没有察觉自己的动作,太岁嘴角一挑,悄悄向窗外爬去。

    他先把脚探出去,再一点点往外挪,鬼鬼祟祟的像个小贼一样。

    等他整个身子到了窗外,这才转过身向师父的背影扮个鬼脸,蹑手蹑脚地走入黑暗的夜色中。

    太岁很小心,直到出了院子,这才放开脚步朝村口跑去,惊起阵阵村里犬吠。

    他兴高采烈地奔跑在山野间,随着他趟动野草,萤火虫四处飞舞。

    黑夜里,萤火虫成群结队,星星点点,闪烁着荧光,很快组成了一条荧光长河,宛如天上银河倒影,令人痴迷沉醉。

    若换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在此,见了眼前美景,定会诗兴大发,没准儿就能做出一首流芳百世的绝世佳作。

    可太岁却根本没这种念头,看到萤火虫被自己赶得飞起,他只是开心的大笑,兴奋的追逐着,朝萤火虫扑去。但每逢以为自己捉住了,偷偷从指缝去看,发现对方已经溜走,好在太岁也不恼,只是再次展臂继续捕捉。

    好一阵过去,他一点收获都没有,太岁有些生气,站在原地思索片刻,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这次他没再毛毛躁躁的直接扑去,而是躲在一旁,守株待兔,等着对方自己上门。

    太岁闭气凝息,伺机片刻,没多久,一只萤火虫朝他飞来。

    太岁眼中一喜,迅速一伸手,双手捧成笼状,猛得把萤火虫合在掌中。

    “哈哈……”太岁得意一笑,可当他通过拇指虎口间的缝隙偷偷往掌心里探看一眼后,却马上又丧气的垂下手。

    太岁挠着后脑勺,纳闷道:“奇怪,我好像不喜欢萤火虫啊……可我为什么要跑出来捉萤火虫呢……”

    太岁敲了敲脑袋,嘀咕道:“好像……我以前很喜欢萤火虫吗?”

    “不管了!我非捉住你们不可!”太岁摇摇头,用手搓了搓脸,醒醒精神,又扑进草林中捕捉萤火虫,一时间倒是玩得不亦乐乎。

    忽然,远方一道闪电划亮天际,吓得太岁下意识抱着头躲进草丛里。片刻,他探出头朝方才闪电的方向望去。

    太岁撇着嘴,疑惑地自言自语:“该不是要下雨了吧?我得赶紧回去!要不师父又该揪我耳朵了。”

    他刚要转身,却发现方才闪电处,突然有一道火柱冲霄而起,如通天之柱,照亮了一方天地。

    “哇!太神奇了!”

    太岁看得目瞪口呆,当下也不多想,抬腿就冲着火光冲起的方向跑去。

    可就在这时,那通天似的火柱却熄灭了。

    太岁愣了愣,停住脚步。

    可旋即,又是一道闪电亮起,与此同时还伴有轰轰隆的雷鸣声。

    换做常人,见到这种古怪的情形,此时定会心生疑虑,可太岁却根本不管那些,一见闪电亮起,马上欣喜往前快跑,抬头又见闪电雷鸣间,几道火光闪闪,甚是壮观。

    可片刻后,所有光亮突兀消失,四处陷入一片黑暗,仿佛之前一切都是幻觉。

    太岁犹豫了一下,跑了这么远,若被师傅知道,定会骂自己吧?

    他转头看了看,发现自己早已经出了村,当下一咬牙,反正都出来了,不差这么一会儿了。

    心里拿定主意,他再次动身,借着月色,凭记忆朝方才亮的方向赶去。

    很快他到了附近,远远的有火亮从前方传出,太岁一顿步,想了想,把身体放低,又想了想,干脆趴在了地上,顺着草丛趴着向前。

    等他到了近前,缓缓探出头去,马上看到不远处的野草有一处起了小火,火光中,旁边地上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生死不知。

    太岁吃了一惊,正要站起来,可就在这时,肩膀忽然被人按住了。

    他大惊失色,惊恐地睁大眼睛,扭头向后看去。


第二百四十四章 掌门师伯



    “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太岁瞪大双眼,就见一张鹤发童颜的脸从黑暗中浮现出来。

    “师父!你怎么来了?”太岁松了口气,旋即讪然。

    玄玄子斜了一眼太岁:“你又四处乱奔,还嫌惹得乱子不多?”

    太岁果断转移话题,指着前方倒地的老道士说道:“师父,那儿有个人睡着了。”

    玄玄子瞪了他一眼,警惕地向前走。

    到了近前,他先是左右看看,见周围无人,这才蹲下身,将那俯卧着,背上一片烧焦的痕迹的老道翻过来。

    刚看清他的模样,玄玄子就大吃一惊,脱口而出:“谛灵子师兄?”

    太岁几步蹦了过来:“师父啊,啥师兄?”

    被唤作师兄的老道士虚弱的睁开眼,看到玄玄子,眼中一喜,虚弱地道:“玄玄子师弟。”

    玄玄子:“师兄,你怎么了?”

    谛灵子张口欲言,可一口气没上来,昏倒过去。

    玄玄子微惊,伸手按在对方颈部,探了探脉搏,好一会儿才松了口气。

    想了想,他决定先带他离开这里再说,可刚要抱起对方,就发现谛灵子手中紧紧握着一根顶端镶了宝石的手杖。

    玄玄子伸手拉了拉,想将它取下来,但是手杖被谛灵子紧紧握着,就算在昏迷之中,仍然不肯放开。

    无奈之下,玄玄子只好任由他抓着手杖,一弯腰,将谛灵扛在背后,转身朝回走。

    太岁马上追在一旁,好奇地看昏趴在他背上的谛灵子,问道:“师父,他是谁呀?”

    玄玄子睨了他一眼,犹豫了一下,说道:“他啊……他是碧游宫代掌门谛灵子,也是为师的一位师兄。”

    太岁挠挠头:“师父和他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弟子啊?他怎么受了伤?”

    “不是一个师父,我们俩的师父是师兄弟。别说那么多了,先回去!”

    见太岁一脸好奇,还想开口询问,玄玄子连忙打住,脚下加快了脚步,背着谛灵子朝村里走去。

    夜色明媚,星河灿烂。

    借着幽暗的夜色,玄玄子背着谛灵子,和太岁悄悄的回到了小屋里,连村子里的守夜犬都没有惊动。

    回到房间里,玄玄子轻轻的将谛灵子侧放在榻上,小心不让他烧烂的后背直接靠在榻上。

    太岁机灵的跑到一边点燃烛火。

    或许是伤势并不太严重,谛灵此时的脸色只是稍有些不健康的红晕,但为防万一,玄玄子还是从怀中掏出一枚拇指大的玉瓶,从中倒出一粒红彤彤的丹药,用手掐住他的面颊,使其张嘴。

    一边太岁见此忙递来一杯水,玄玄子接过,小心的喂谛灵子服下丹药。

    昏黄的烛火下,谛灵子仍然昏睡不醒,尽管脸色并不太难看,但无论是他微弱的呼吸脉搏,还是从其紧皱的眉头间,都能看得出,此时的他非常虚弱且憔悴。

    但就算这样,谛灵子手里仍然紧紧握着手杖,不肯放开。

    玄玄子用力试了试,拔不下来,无奈之下,只好连着手杖把他的手放在胸前,轻轻给他盖上被子。

    太岁瞅着谛灵子,疑惑道:“师父,我怎么又有了位师伯啊?”

    玄玄子神色冷峻地切了切谛灵子的脉搏,松了口气,在榻边坐下,看向太岁。

    “有些事,师父一直没有同你讲,现在也该说给你知道了。”

    太岁赶紧拖过一条凳子坐下,眼巴巴地看着玄玄子,好奇不已。

    “师父是有师门的,咱们的师门叫碧游宫,位于邙山深处。我碧游宫有两大祖师,乃大唐时候赫赫有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仔细算起来,为师乃属李淳风祖师一脉,而你的这位谛灵子师伯……”

    玄玄子扭头看了看仍然昏迷不醒的谛灵子:“他师从袁天罡祖师一脉,他的师父也就是我的师伯,道号地藏,乃是我师父天机子的师兄。”

    太岁恍然点头:“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咱们师门只有咱们师徒俩呢……”

    太岁话没说完,谛灵子突然轻咳嗽出声。

    “咳咳咳……”

    他的咳嗽声一响起,玄玄子也顾不得再多说,赶紧转身朝他看去,惊喜道:|“师兄,你醒了!”

    谛灵子虚弱地睁开眼睛,无力的道:“玄玄师弟。”

    他注意到自己还握着手杖,便自然地把手杖放到了身体内侧。

    玄玄子看到他的动作,也并未多想,而是焦急的问道:“师兄怎么下山了,这是为何人所伤?”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