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北斗司-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御医、太监、宫娥纷纷垂首肃立,不敢发出一丝一毫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赵恒眼皮微微颤动,刘娥一捂嘴,不敢让自己哭出来。
好一会儿过去,她稍稍缓了缓心情,抽泣两下,凑到赵恒耳畔轻声呼唤:“官家……官家……”
似乎听到了刘娥呼唤声,赵恒缓缓睁开半张眼皮,无力的转动眼珠,看着刘娥,虚弱道:“后事……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都托付……给你了,娥娘……”
刘娥眼睛已经哭肿了,泣不成声:“官家……”
赵恒眼中闪过不舍,但他心知自己时间不多了,于是强打起精神来,断断续续道:“帮我……照看太子,帮我……看护我……大宋江山!辛……辛苦你啦……”
刘娥用力点头,吞声忍泪,却仍然泪如雨下。
或许是回光所照,赵恒把要说的话说完,不知哪来了一丝力气,缓缓抬起手,轻轻抚上刘娥的脸颊,一边替她拭泪,一边深情的看着她:“我好想……与你……白头……偕老……”
话音将落,赵恒的手缓缓滑落,溘然离世。
“官家……官家呀……”刘娥放声大哭起来。
御医、太监、宫娥齐刷刷跪下。
刘娥哭了几声,忽然眼一黑,晕厥过去。
她的发丝开始肉眼可见地变白,几息之间,满头黑发变银丝。
宫娥小环听刘娥哭几声突然没了声音,连忙抬头看去,眼见她转眼白头,连忙惊呼起来:“娘娘!娘娘……”
刚刚跪下的几个御医也抬起头,一见皇后晕倒,顾不得失礼,急忙抢步上前。
其他人见此也哄乱起来,一个个慌忙起身,都围着刘娥。
就在这时,寝宫里突然一静,所有人都不动了,不但身形不动,而且连声音也都卡住了。
他们竟然被同时点住了穴道。
这是凌空点穴,非宗师级高手莫不能行。
一个脸戴半神半鬼面具的黑衣人一闪而入,正是斗姆天尊。
他一进来,先是朝赵恒扫了一眼,眼神冷漠,随后低头看向刘娥,一伸手捏住刘娥的脸颊,使其嘴张开,另一手丢下一粒丹药,尔后在她喉咙一按,咕嘟一声,丹药入腹。
紧接着,他双手一托,将刘娥虚扶平放在地上,驭指如风,朝刘娥身上奇经八脉疾点而去,只一瞬间就不知点出了多少指,最后双手一合,结了一个不动根本印,右手拇指缓缓按向刘娥檀中。
“呼……”刘娥身上衣衫长发无风自动,好一会儿才静了下来。
斗姆天尊施功完毕,站起身,眼中露出淡淡疲惫之色,看着头发迅速花白仍旧昏迷不醒的刘娥,他深吸口气,冷声轻道:“你,还不能死!”
一句话说完,他迅速跃离,凌空为众人解穴,众御医、太监、宫娥恢复正常,扑向刘娥,完全没有发觉自己曾经被人点住过穴道,其武功之高,行事之诡,有如神魔。
:求点赞!
第二百一十五章 遗诏有问题
皇帝大行,天下素裹。
消息刚一从寝宫传出,禁宫已经城门四闭,大队大队的禁卫军绕宫巡卫,俱都身穿孝服,腰系孝带,兵器上也缠了白布。
大群太监宫女捧着白布四处奔走,禁宫之内,但凡有梁之屋,在门之所,都被挂上孝布。
可以预见,从此时起,孝白之色将从禁宫传至皇城,进而遍布天下。
皇帝驾崩,自有一套流程礼制,全国吊孝自不必提,按制,一年之内全国礼乐全休,民间禁婚嫁,着素服……
若按周礼,太子应该守孝三年,与官员丁忧等同。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一般来讲,太子虽守孝,但一天可抵一年,也就是三天。
三天过后,无论如何,都要立新君主,承袭国祚。
说是三天后的事,实则在老皇帝刚刚大行时主事大臣就已经开始做安排了。
次日,大庆殿中一片肃然,丧乐大作。
百官皆白衣单裳,白帻不冠,哭踊如礼。
不管真假,不管这个皇帝做得怎么样,在这个时候都得哭,不但要哭,还要哭得悲痛,最好是哭晕过去,否则就不叫忠臣。
他们在前面守灵,后宫里也是一片哀悼,相比起那些文武百官们亦真亦假的恸哭,后宫里却是真正的哀声一片。
真宗皇帝算是比较专情的皇帝,在他生前,后宫里从婕妤到婉仪,从才人到妃子,算上皇后刘娥,加起来,赵恒的女人也不过三十。
换在民间,有三十个老婆那得让人骂死。
可在皇宫里,一个皇帝的后宫,竟然只有不到三十个女人,这简单就是一个奇迹。
要说起来,老皇帝死了,最伤心的莫过于这些女人了。这些女人很多年纪轻轻,最小的甚至才十几岁。老皇帝一死,她们都变成了太妃,从此孤老终生,别说出宫改嫁,就算是想走出自己院子都难了。
想到以后的这种种遭遇,换成谁能不哭?不伤心?
但除了这些自知没了未来的妃子外,此时的皇后刘娥更加痛苦。
本来刘娥分了赵恒一半本命蛊,可以说是与他同生共死,但就在她身死前一刻,却偏偏被斗姆天尊给生生阻止了。
对大多数人来讲,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对刘娥来讲,死亡,未必不是一个解脱。
此时,她躺在榻上,头发花白,嘴唇干裂,本来还保养的还算娇媚的容颜,此时也变得苍老许多。
太子穿着孝服,跪在榻前,流泪呼唤:“母亲!母亲……”
伴着太子的轻声呼唤,刘娥悠悠醒来,一睁眼,就看到太子流泪满面的看着自己,她怔了好一阵,回过神左右看了看,疑惑且虚弱地问道:“我……没死?”
“娘!你没死!你没死!你活得好好的。”太子惊喜地扑上去。
刘娥怔了怔,突然泪如雨下。
“官家……”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没死,但却明白,从此以后,她与赵恒已经天人两隔,甚至将来黄泉路上,也未必能有缘相逢了。
想到这里,她岂能不恸,不哀?
哭了一阵,刘娥心情略有平缓,看着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她心里一动。
自己不能倒,至少不能现在就倒下,祯儿还太小了,我死了,就没人帮他了。
想到这里,刘娥不知哪来的力气,缓缓起身,就要坐起。
一旁宫娥连忙过来搀扶,被她一把推开。
“我儿,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走,跟娘去前殿。”
刘娥起身,任由宫娥披上孝服,深吸口气,挺直腰板缓缓走出门。
……
紫宸殿中,皇后搀着太子穿着麻衣孝服缓缓走进大殿。后边跟着周怀政、雷允恭等太监宫女。
太岁走在他们中间,手捧锦匣,神色严肃。
百官默默下拜!
刘娥挽着太子走到棺前,眼圈一红,又忍住。抽出一块青白手绢抹了抹泪,稳了稳心神,这才缓缓转身,面向众大臣站定。
众大臣缓缓站起,当先一人正是披麻戴孝的八贤王。
太岁同样身着孝服,捧着锦匣缓缓上前,双手托着递给周怀政。
周怀政接过,转身朝刘娥躬身行礼。
“宣吧!”刘娥淡淡点头。
“是,娘娘!”
周怀政应了一声,转过身面对群臣,小心的去掉锦匣上的封印,金线,用早已准备好的钥匙开锁,取出圣旨,缓缓展开。
“大行皇帝遗诏!”
周怀政声音一出,群臣百官,太监侍卫俱都跪伏,垂首听诏,刘娥也拉着太子走到群臣之前,跪伏在地。
“门下。修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数,圣人达理,古无所逃。朕自继位以来,应天顺命,休养苍生,历二十五载,焦劳成疾,弥国不瘳。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皇……皇……”
念到这,周怀政突然顿住,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手中诏书,直到确认没有看错,不禁抬起头来,惊惶地扭头看向皇后刘娥与太子。
满朝文武都因为周怀政奇异的表现有些惊讶,纷纷疑惑地抬头看他。
刘娥也奇怪地看着周怀政,不知其意。
这时,雷允恭缓缓抬起头,脸上带着阴险的笑意,声音也阴恻恻的:“周公公,大人们都等着呐,您……倒是念呐!”
周怀政惊恐地看着刘娥,颤声说话:“娘娘,这遗诏……遗诏……”
刘娥慢慢站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周怀政,太子也疑惑地站起来,看看皇后,看看周怀政。
周怀政双手发抖,几乎拿不住遗诏了,颤声道:“这……这遗诏……有问题!”
满朝文武轰然一声,交头接耳起来。
刘娥神色紧张,立即快步走向周怀政。
这时,一旁雷允恭突然迎了上去,含威不露,朝刘娥喝道:“娘娘,请留步!”
刘娥脚步一顿,皱眉看向雷允恭,雷允恭欠着身,姿态恭瑾,但眼神凌厉:“娘娘,满朝大臣都在看着,此时……不合适吧?”
声音入耳,刘娥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雷允恭的眼睛。
雷允恭此时的眼神与平时恭驯的模样全然不同,双眼如潭,犀利如鹰。
刘娥惊怔不已,似乎看出了什么,又不敢确定,一时间竟然被摄住了胆气。
见她止步,雷允恭浅浅一笑,缓缓转身,走到仍旧一脸惊恐的周怀政身边,看了他一眼,抬手夺下了遗诏。
展开遗诏,重新宣读。
“门下。修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数,圣人达理,古无所逃。朕自继位以来,应天顺命,休养苍生,历二十五载,焦劳成疾,弥国不瘳。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弟德芳天钟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文武大臣惊讶莫名,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一脸惊喜,有人目瞪口呆。
寇准霍然抬头,凌厉的眼神看向雷允恭。
丁谓唇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八王赵德芳惊讶地看着雷允恭,一时不知所措。
此时此刻,大殿上,几乎每个人的表情都不相同。
但雷允恭仿佛没有注意到朝堂上的变化,仍旧继续念着遗诏:“……命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为辅政大臣,将相协力,中外同心,共辅乃君,永绥天极。故兹诏示,咸使奉行!”
“臣不敢奉诏!”这时,八贤王突然怒吼出声。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清洗
雷允恭停住声音,缓缓看向八王,沉声道:“八王爷,这是先皇遗诏!”
八贤王豁然起身,怒视着雷允恭,沉声道:“赵德芳早在先帝面前立下重誓,绝无觊觎帝位之心!故不能奉诏!”
说着,他拱手倒退几步,从群臣中间穿过,拂袖转身,大步向外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朗声道:“自即日起,本王不出府门一步,不见府外一人!”
“八王爷!八王爷……”雷允恭终于慌了,拿着诏书快步追去。
百官愕然,纷纷望向八贤王离去的背影。
这时,寇准忽然恍然大悟,登时手指雷允恭,疾言厉色:“这遗诏是假的!这遗诏是假的!”
杨亿冲出来,站在前面,张开双臂,大声疾呼:“先帝病危之际,将本官、寇相公与温枢密召至御前,由本官草拟,寇公手书,温枢密加印立下传位遗诏,继位之君分明是太子,如何就变成了八王?这遗诏是假的!有人矫诏!”
温仲舒挺身而出:“不错!本官可以为证,这遗诏绝非先帝所立!”
曹玮曹大将军疑惑地摸着大胡子,左看右看,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过他拿不定主意,有人却主意早定。
丁谓上前一步,冷冷地看着寇准:“寇相公,你一向倚老胡为,先帝仁厚,素来都忍让了你。如今连传位大典这样的时候,你也要出来胡闹么?”
寇准怒指丁谓:“你混账!莫非这假遗诏,你也有份?”
王钦若走上前几步,冷冷地帮丁谓说话:“寇相公,你说这圣旨是假的,你倒是拿份真的出来啊!”
林特、陈彭年、刘承珪等人也纷纷上前。
“对啊!寇相公,你说它是假的,那你拿份真的出来吧!”
这时雷允恭没有追上八贤王,举着圣旨急急赶了回来,手里高举圣旨,喊道:“圣旨在此,谁敢抗旨!”
见他如此一说,丁谓快步上前,先向圣旨一揖,然后伸手接过,展开仔细看了看,又将圣旨展示给满朝文武。
“圣旨是真的!”
寇准又急又急,上前抢夺圣旨:“你胡说!尔等好大胆子,竟连圣旨也敢伪造!”
丁谓拿着圣旨躲过寇准,王钦若等人上前阻拦寇准。
“你才是好大的胆子,竟敢抗旨!殿前武士何在?”丁谓大叫。
大殿边儿上站立的武士一动没动。
丁谓将圣旨举起,大声厉声:“吾乃辅政大臣丁谓,殿前武士何在?”
殿前武士略一犹豫,纷纷上前,叉手施礼。
丁谓一手举圣旨,一手指寇准,大喝:“寇准咆哮金殿,罪大莫及,立即把他轰出宫去!”
武士们上前,架起寇准就往外走,寇准挣扎疾呼:“丁谓!你狗胆包天!丁谓,你不得好死……”
骂声渐去渐远,百官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都不说话了。
这时,周怀政忽然冲上来,指着雷允恭大喊:“先帝在坤宁殿拟旨,是咱家记录的,先帝明明说要传位于太子,你敢篡改遗诏?”
雷允恭脸色一沉,瞪向周怀政:“周怀政,先帝待你一向不薄,这个时候,你居然也敢否认圣旨?来人啊!”
雷允恭看了丁谓一眼,丁谓会意,又举起圣旨:“周怀政图谋不轨,立刻把他给我抓起来!”
武士上前,将周怀政抓走。
刘娥突然沉声道:“丁谓、雷允恭,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丁谓转向刘娥,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徐徐拱手:“皇后娘娘,先帝刚刚驾崩,娘娘还是在后宫安心清养的好,切莫让这朝堂上的纷争,扰了娘娘的心神。”
丁谓说完,神色一变:“来人呐!送娘娘和太子回宫歇养!好生看顾着……”
殿前侍卫上前示意刘娥和太子回宫。
太子愤怒上前,想要打开侍卫。
刘娥突然看到雷允恭森冷的眼神充满杀气,不由一惊,急忙拉住太子。
她缓缓扫视群臣,好像要把每个人的嘴脸都记住,片刻后,她一字一顿的道:“我们走!”
说着,在殿前武士的看送下转身离开。
见他们母子退缩离开,丁谓、王钦若等人互相看了看,都是一脸惊喜。
但雷允恭却转头看了眼大殿的门口,眉头轻轻锁了起来。
矫诏?
抗旨?
闹出了这么一出,文武百官们都呆不下去了,议论纷纷着出了宫,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传遍京师,甚至传遍天下。
群臣们刚一出宫,宫里马上变得一片混乱,各宫各府,到处都是持械的侍卫在抓人。
有在太监带领下,指挥侍卫拿人、押解。
有太监行乱棍仗刑,有妃子为免受辱而投井撞柱。或有宫娥、太监托着托盘、盘中或有匕首、毒药、白绫。赐服毒自尽、悬白绫自尽等。
宫中哀嚎遍野,死伤遍地。
当然,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兵对兵,将对将。
小人物只要随便两个太监领着侍卫就能处理了,可像周怀政这般有品有位的大太监,就需要雷允恭亲自出马了。
不过,对于雷允恭来说,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除掉周怀政,而是找出那份足以颠倒乾坤的真正诏书。
很快,雷允恭带了一群侍卫和太监冲进周怀政的房间。
四下一扫,竟没有发现那只立在墙边的金酒柱,雷允恭顿时一怔,指着原来放金酒柱的位置,急急询问身边太监:“金酒柱呢?那里原来有一只金酒柱,哪儿去啦?”
“雷公公,小的不知道啊。”小太监惶恐不已。
雷允恭大怒,一个耳光扇过去:“不知道就去问!”
小太监慌忙捂脸称是,仓惶跑开。
雷允恭慌张上前四下找了找,可屋子就这么大,根本就没有,他忽又拉住一个中年太监,急问:“周怀政呢?”
中年太监四下看看,小声回答道:“公公,您不是说一杯毒酒送他上路吗?现在……”
雷允恭用力一推,中年太监踉跄退了几步:“快!快去,阻止他们,不要杀了周怀政,一定要给我问出金酒柱的下落!”
太监听令,顾不得说话,慌忙跑开。
禁宫秘牢里,周怀政披头散发鼻青脸肿的被强行押跪在地,旁边立着一个狱卒,手里拿着一个小瓷瓶。
“周公公,这是雷公公的意思,黄泉路上,您可别找小的麻烦呀!”狱卒狞笑两声,朝身旁同僚一扬下巴,押着周怀政的狱卒用力一压周怀政的手臂,逼他仰起脸儿来。
拿毒药的狱卒皮笑肉不笑的走上前去,一手捏着周怀政的脸,另一手把毒药狠狠地灌了下去。
:求点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
此时周怀政的屋子里已经被翻得乱七八糟。
两个太监站在雷允恭面前,胆战心惊的垂头回话。
“雷公公,小的去晚了,周公公已经……”
“雷公公……”
雷允恭冷冷地看着二人,不等二人说完,就打断问道:“金酒柱去哪了?”
小太监一脸惶恐:“小……小的没问到。”
雷允恭大怒,一把揪起他的衣服,咬牙切齿道:“没问到?那么大一个物件儿,怎么会没人知道?周怀政的人呐?都死了吗?”
太监苦着脸发抖:“是!是!他们……他们……的确都死了哇!公公您不是下令,把周怀政的亲信统统干掉,换咱们的人看守皇后和太子吗?”
雷允恭呆了一呆,松开手,脸色茫然地退了一步。
寇准负手立于庭院中,满面愁容的仰望着彤云密布的天空,不时长叹出声。
他虽被宫中武士赶出了皇宫,可毕竟三朝元老,资历摆在那儿,士林名气摆在那儿,别说武士,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他,否则不但百官不答应,天下文人士子也不会答应。
所以武士们把他“礼送”出宫后,又派了人一路把他护送回了寇府,生怕他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惹出天大的乱子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真正位列人臣巅峰的老臣,其所拥有的能量有时候甚至要比皇帝还要大。
皇帝死了,自然有新皇帝继位。
但像寇准这种老臣若是死了,却是国家巨大的损失。
当然了,若是老死病死,倒没什么。毕竟人总有一死嘛。
可若是出了意外,被害死身,或死于刺杀之类的阴谋,那天下所有读书人都不会答应。
并不是说,偌大的天下就离不开他了。不是这样。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物伤其类。
若是连寇准他这样的老臣都能死得不明不白,其他读书人谁还有点安全感?谁还敢入朝做官?
是以尽管赵恒生前一直都不喜欢寇准,可该尊重还是得尊重,做错了事被骂被鄙视,也还得忍着。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句话不是说说就罢了的,想得阴暗点儿,就算当初太祖本意是敷衍应付读书人们,忽悠他们为赵宋江山效力,几十年过去,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读书人们多聪明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拿这句话当成护身符,从上到下,万众一心,誓要把这一句话发扬光大,从而保住甚至无限抬高读书人的地位。
寇准也不例外,他也是这国策的受益人。也正因此,他更不希望国家有大的变动。
谁能肯定,若换了宗嗣承袭大宝,为了帮太祖出气,新上任的皇帝就不会变动国策?把当年那些看似背叛了太祖的读书人们,一打到底?
当然,到了寇准这个年纪,以他的风骨,个人荣辱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但他却不得不担心,若真有了惊天之变,天下读书人受苦受难是一方面,可怕的是,会不会引起整个国家的纷乱,甚至是——崩溃?
内部民心不稳,外有敌寇虎视眈眈,这让他这位三朝元老,岂能不担忧愁苦?
“唉!红紫乱朱,狐裘蒙戎。陛下,你走的不是时候啊!若太子再大上几岁,又岂会如此?岂会如此啊!”寇准仰天长叹,心中惆然。
这时,寇夫人携了一件外衣碎步前来,操心地为他披上,轻声道:“老爷,小心风寒。”
寇准仿佛没有听见夫人的话,好像并不知道寇夫人的到来。
寇夫人见他怅然出神,心里也不好受,想了想,开口委婉解劝道:“老爷,不就是被贬为相州知州吗?咱们就去呗,离开这个是非地,也不是坏事。”
寇准望着暗空,轻轻叹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没那么简单啊……”
这时,一名小厮急匆匆跑过来,到了二人身前站定禀报:“老爷,北斗司防御使求见。”
“北斗司……”寇准略一沉吟,将外衣扯下交给夫人,迈步朝前堂走去。
客厅里,洞明正在低头喝茶,眉头紧锁,似在思索着什么。
“洞明先生久等了。”这时,寇准大步走进来。
“寇相公客气了。”洞明连忙起身,拱手为礼。
寇准抬抬手,算是回礼,看了洞明一眼,叹了口气:“羞莫提及。拜那逆贼所赐,老夫现在只是一方知州,不必称相公了。”
他摆摆手落座,与洞明只隔了一方案桌小几,几上是丫鬟斟上的茶水。
见洞有面色肃然,寇准心知他有话要说,于是挥手摒退丫环。
等下人都退下,大厅里只剩下二人,洞明才不疾不徐道:“丁谓篡改遗诏,寇相公可有切实证据?”
“证据?何来证据?遗诏,被他们调包了!”寇准苦涩摇头。
洞明听了皱了皱眉,沉思不语。
寇准纠结了片刻,扭头见洞明在出神,心里不由一动,急问道:“洞明先生可有线索?”
洞明轻轻摇头,缓缓看向寇准:“寇相公,丁谓把持大权,假传圣旨,贬你为相州知州,寇相公打算怎么办?”
寇准冷笑:“哼!我不会走的!难道让我坐视他们在汴梁城兴风作浪?豁出这把老骨头,老夫跟他们拼了!”
洞明摇头:“寇相公,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退?”寇准脸色难看,斜睨一眼洞明,若非知道北斗司一向忠诚于皇室,否则他必然翻脸送客了。
洞明看着寇准脸色,却不以为意,面色凝重的说道:“寇相公,此时您已然成为他们非拔不可的眼中钉、肉中刺,再留在京城,徒惹祸事上身,何苦来哉?不如先留此有用之身,先离开汴梁,再寻机而动。”
“老夫岂是怕事之人?”寇准一瞪眼。
洞明摇头:“寇相公自然不是怕事的人,但强留京师何益?寇相不在京师,他们才会更加的肆无忌惮,而我……”
说到这里,洞明食指轻点案几桌面:“我现在就需要他们肆无忌惮。”
寇准目光一亮,紧盯洞明,又抚须沉思片刻,侧目看向洞明。
洞明微微点头,轻声道:“打草惊蛇,不如引蛇出洞啊!”
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王闯宫
“本王说过,绝不继位!”赵德芳怒不可遏,将手里的圣旨遗诏往雷允恭身上狠狠砸去。
“王爷,国不可一日无君,您继承皇位,乃是上承天意,下遂民心……”雷允恭苦苦哀求着。
赵德芳怒不可遏地把衣袖一甩,怒目瞪喝:“你是要让本王背上乱臣贼之名吗?滚出去!”
雷允恭突然老泪纵横,双膝一软跪了下去,言辞哀切的道:“王爷不爱听,但老奴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冒死相谏。王爷,先帝将皇位传与你,也是将江山黎民传与你呀。当前江山无主,则百姓无主,势必天下大乱。倘若契丹人趁势攻打掠夺,怕是一盘散沙的赵宋江山将如待宰牛羊,任人狗烹呀。”
赵德芳忿然怒视,道:“先帝有太子,理应太子继位。本王绝不做乱臣贼子!”
雷允恭无奈,只能苦口婆心劝道:“王爷,这皇位本就该是您的。当年太宗从太祖帝手中接过皇位时,曾许诺,今后必将江山把手奉还。更何况,即便没有这一诺,当初太祖登遐时,膝下分明有长子得昭,也就是您的哥哥。太祖不也是在深思熟虑后,将皇位传给了您的皇叔太宗吗?”
雷允恭顿了顿,满眼泪水地抬头,恳切道:“同一条血脉,无论是谁继承都理所应当。但是太子年少,不可当国啊。为了黎民苍生,您也该继承皇位,主持朝纲!倘若年少太子登基,只怕朝局不稳,民心惶惶;更有逆贼谋反;边患爆发,届时赵宋江山危机四起,岌岌可危啊!”
雷允恭一席话说得言辞恳切,但听在赵德芳耳中,却令他火冒三丈。
“一派胡言!简直一派胡言!”
赵德芳怒斥道:“当初太祖大行之时天下未定,又未立下太子,才将皇位传于亲弟。现如今天下已定,太平盛世,怎能以当年做论?更何况,先帝已然立有太子赵祯,说明先帝是有意传位于祯儿……”
说到此处,他突然眉头一皱,笃思审度,疑思道:“不对啊,我曾当面劝诫过数次,按理说,这遗诏就该立的是祯儿才对,怎么会是我呢……”
赵德芳低语声音轻而小,雷允恭却恰巧听了个满耳不漏,不由暗吃一惊,脸色微变。
赵德芳摩揣片刻,皱着眉头,一脸严肃的看向雷允恭:“你回去吧,继位之事,本王绝不可能。如果你真的忠于朝廷,就想想如何扶保太子继位吧!”
说着,一甩袖子,朝外喊道:“来人啊,送客!”
雷允恭还想再说什么,可见赵德芳如此态度,只能无奈起身,涩声道:“那老奴告退了。”
“唉!”雷允恭无奈叹气,转身朝外走去。
他走了出八贤王府,一个小太监快步迎上禀报:“雷公公,寇准已经举家离开汴梁,先往相州赴任去了。”
雷允恭听了,稍显精神一些,冷笑一声:“算他识相!”
只是当他转身看向八王府,却又轻轻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奈。
雷允恭走后,赵德芳负手在厅内踱步,思虑片刻,止步抬头,朝外叫道:“来人!”
侍卫出现在门口,拱手行礼。
“备马入宫!”赵德芳吩咐一声,大步朝外走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