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末之旅-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丰点一点头,“走,我们去城楼看一看。”

没有多久,两人走上城楼,居高临下,因为大雾正在渐渐散去,已经能看清比较远的地方,张丰看到,鞑子似乎正在准备离去。

王朝勇也发现了这一点,高兴的大声喊道:“总兵,您看,鞑子准备走了,一些营帐正准备收起来。”

张丰心中一轻,鞑子终于走了。

………

京城,紫禁城,御花园。

已经过了中午,崇祯刚用完午膳,先在书房批阅了一些奏折,感觉心中比较沉闷,崇祯又去了御花园,准备散散心。

“哎,卢爱卿战死,张总兵只怕马上就要步卢爱卿的后尘,可惜了一员少年虎将啊!”

崇祯一边慢慢走,一边这么想着,想道这个时候,天津卫应该城已破,张丰已经战死,崇祯就心中比较堵。

大明帝国已经摇摇欲坠,内忧外患,崇祯需要张丰这样的虎将,需要一支精锐之师,内可平乱,外可御敌。

“哎,只是……。”

崇祯叹了一口气,知道这只能成为奢望,面对十万满清铁骑,哪里还有生的道理,能在十万满清铁骑的围城之下坚持十来天,这已经是天大的奇迹。

崇祯知道,自己可能有一点奢望了。

陪同在崇祯旁边的周皇后,见崇祯似乎情绪不高,不禁轻轻的问道:“万岁又在为国事操心?”

崇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缓缓的道:“可惜了一员少年虎将,哎,现在应该已经死在鞑子之手。”

说完,崇祯将张丰的事情稍稍说了一遍,听完,周皇后道:“这个张总兵真是一员少年虎将,不到两千人,杀掉的鞑子居然在一万数千以上,太了不起了!”

张丰越优秀,战功越卓著,崇祯就觉得越可惜,不禁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王承恩远远的跟在后面,起码落后二、三十米,这是怕打搅崇祯和周皇后,王承恩见崇祯不开心,也在微微唉声叹气。

一名小太监,急急忙忙的小跑过来,见状,王承恩正准备训斥几句,怎么这样毛手毛脚,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但小太监似乎没有顾及这些,一路小跑过来,小太监伏在王承恩耳边一阵耳语,顿时,王承恩的表情就精彩起来。

小太监道:“公公,千真万确,兵部尚书陈大人还在外面候着呢。”

闻言,王承恩大喜,脸上的阴云一扫而光,代之而起是满脸喜悦,脚步轻快,快速走了过去。

“万岁爷!”

如果是平时,王承恩肯定小心翼翼,但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一听到这个大好消息,声音都大了几分。

崇祯微微不满的看了王承恩一眼,有责怪的意思,王承恩则根本没有在意这些,大声的,喜悦的道:“万岁爷,天大的好消息啊!”

崇祯微微一愣,有一点疑惑的道:“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消息吗?”

王承恩道:“恭喜万岁爷,张总兵在天津卫大败鞑子,斩首两万余级啊!”

啊!

周皇后吃惊的嘴巴微微张开,刚才还在谈论张总兵呢,还在为会张总兵战死天津卫,没有想到,事情完全反转,打败满清鞑子,斩首两万余级!

我的老天啊!这面对的可是十万满清铁骑!

崇祯一扫刚才的失落,因为激动,脸色微微发红,大声之中难掩喜悦,“斩首两万余级呐!虎将,这才是虎将!”

王承恩道:“万岁爷,自从张总兵率军勤王以来,张总兵斩杀的鞑子已经累计在三万以上,此次入侵的十余万鞑子,只剩下大约七、八万,正向关外退去。”

“好,太好了。”崇祯高兴的道:“传旨,传张总兵进京,我要好好的看一看我们的少年虎将!”

………。

消息传的很快,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大部分文武大臣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从天津卫传来的消息,不过,在资讯并不发达的大明朝,不知道这一消息的大臣更多。

不知道缘由的一些大臣,心中微微奇怪,心中在嘀咕,万岁爷今天怎么看上去心情和气色都不错,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大臣们禀奏了一些事项之后,高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高兴的大手一挥道:“陈爱卿,看样子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巨大喜讯,你和大家好好的说一说。”

闻言,陈新甲出列,将事情经过精彩的说了一遍,简直就是绘声绘色,仿佛自己亲临过战场一样。

整个大殿,只有陈新甲的声音,大家听得非常仔细,大臣们的反应和表情就非常精彩,待陈新甲说完,安静的大殿顿时就火热起来。

“我的老天!简直不敢想象!”

“这可是十万满清铁骑啊!张总兵好样的,斩首两万余级,两万余级啊!”

“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不是没有,但曾未有像张总兵这样的啊,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虎将,这才是真正的虎将啊!”

“……”

崇祯皇帝心情高兴,端坐在龙椅上,含笑着看着下面的诸位大臣,即使大家交头接耳声音不小,但并未制止,而是给大家时间,微笑看着大家热议。

良久,崇祯皇帝觉得差不多了才稍稍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顿时,本来嘈杂的大殿顿时就热闹起来。

崇祯道:“诸位爱卿,张总兵在天津卫打败鞑子,斩首两万余级,现在,鞑子再无力进攻,已经开始朝关外败退,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京城无危,大明无危矣!”

崇祯皇帝的声音刚落,众大臣集体拜倒,口中高呼,“恭喜万岁!贺喜万岁!”

呼声震天,几乎将大殿屋顶上的灰尘都震了下来。

接下来,崇祯皇帝宣布,摆百官宴,京城六品以上官员全部出席,今天,举城同庆。

………

感谢大家,感谢编辑,本书22日开始分类图片轮转推荐,真高兴,感觉一下达到满血状态,充满了无限的创作激情。

谢谢大家!!!

第八十七章面见崇祯

天津卫。

战事已经于昨天结束,鞑子败退之后,已经离开天津卫,现在的天津卫,再无战事,从昨天战事结束之后,张丰就忙着命令大家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做一系列的善后工作。

到现在,虽然还能明显的看出天津卫经过一场大战的样子,但至少已经看不见满地的尸体,所有尸体全部已经在城外挖大坑掩埋,甚至城内外的血水都仔细的经过冲洗。

伤亡结果已经统计出来,这次虽然是大胜,但张丰的伤亡也不算小,战士们伤亡有两三百,其中战死超过一百人。

那些青壮年伤亡就更大一些,战死超过五百之数,受伤数量也达到数百人。

看到伤亡数字,张丰心中微微有一点沉重,但一想,自古打仗,哪里有不死人,心中才微微好受一点一点。

抚恤金已经发下去,战死的青壮年每家发了两百两白银,受伤的则从十几两白银到数十两。

王朝勇汇报完伤亡情况和抚恤金发放情况之后道:“总兵,战事已经结束,那批青壮怎么办?”

张丰当初抵达天津卫,第一次守城发动了两千多青壮,第二次面对十万满清铁骑攻城,又动员了一大批青壮,再加上后来陆续参加守城的,这次守城,青壮数量在五千人以上,不然,也不可能守住天津卫。

这些青壮,表现都是好样的,且还经历过大战,具有一定的战场经验,如果稍加训练,绝对是一支精锐。

张丰对王朝勇的心思可谓洞若观火,张丰道:“王团长,你说怎么办?”

王朝勇显然早就想好了,马上道:“总兵,不如,我们将这批青壮全部收编了,您看这么样?”

这个建议,张丰很动心,想了想之后,张丰点头道:“这个建议,我看可以。”

闻言,王朝勇大喜,高兴的道:“总兵,收编了这批青壮,我们的规模就达到了至少一个旅的规模,我是不是要当旅长了。”

见王朝勇两眼放光的看着自己,张丰笑骂道:“看你这一点出息,一个旅哪里够,我看起码要一个师。”

“啊!”王朝勇一阵惊愕,旋即,大喜,“总兵,真的啊!哈哈,我要当师长了!”

张丰心中想道,部队该扩建了,当初在松江府,部队的规模被限制在两千人的规模,上面有松江知府谭益先,张丰没有办法。

现在不一样了,取得如此大胜,相信能捞到一些政治资本,应该能弄一官半职,两千人的限制也必须打破,先发展至一个师再说。

看到王朝勇这么高兴,张丰也高兴的笑了,心中想道,战事结束,后面应该就是自己的高速发展期,待回松江府之后,一定要大展拳脚,发展工业,练新兵。

正这么想着,张丰的一名警卫过来汇报,立正,敬礼,大声的汇报道:“总兵大人,外面来了一队人,领头是几名太监,领头的太监的说奉皇上旨意,宣您进京。”

张丰点一点头,心中想道,要进京了,就要见到崇祯皇帝,不知道这次崇祯皇帝给自己什么样的官职。

张丰接待圣旨,立马就从天津卫动身,随行的除了几名警卫之外,只有王朝勇和关鹏。

………

京城,皇宫内,御书房。

一般而言,皇帝接见下属大臣一般在奉天殿,只有比较私密,或是显得非常器重的情况之下,皇帝才会在御书房接见下面的大臣。

无疑,能在御书房被皇帝接见,这是无上的荣耀。

今天,张丰有幸进了御书房,带着张丰进入御书房的正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王承恩。

带着张丰,走到御书房门前,王承恩朗声的道:“启禀万岁,张总兵觐见!”

书房内,一个声音传来,“进来吧。”无疑,这是崇祯皇帝的声音。

马上就要见皇帝了,张丰的心情微微激动,不由的深深呼吸了一口气,脑海之中将王承恩已经交代过的一些“注意事项”飞快的过一遍。

王承恩轻轻的推开书房的大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张丰走进了书房,按照见皇帝的那一套,跪拜,然后高呼万岁。

“张总兵,平身。”

闻言,张丰才站了起来,第一次看到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也在打量张丰,见张丰这么年轻,不禁赞许的点了点头。

张丰自然不敢细看,只是稍稍看了一眼崇祯皇帝,悄悄的深呼吸一口,心情渐渐的平静。

崇祯先是问了张丰的一些情况,张丰一一做了回答,虽然崇祯的语气已经放得很平和,但张丰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威压,这面前可是皇帝,至高无上。

张丰回答得很小心,问完一些情况,崇祯皇帝又问起了天津卫大战的情况,张丰也一一将情况说了一遍。

听张丰讲完之后,崇祯道:“没有想道,火器能有这么厉害,张总兵,你说我们是不是要大力发展火器,大量装备火枪。”

张丰道:“皇上,老祖宗早就有火器,火铳、鸟枪我们都有,如果真要大力发展火器也未尝不可,但……”

张丰仔细的做了分析,反正发展火枪就是烧钱的东西,一般人玩不起,果然,听完张丰的分析之后,崇祯的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大明朝国库空虚,就是没有钱啊!

其实,崇祯皇帝也知道,火器早就有之,明朝洪武年间火器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张丰刚才所说的三段式射击法,洪武年间就有人使用过,那时使用洪武铳,射击分三排,第一排射击完毕退后装黑火药和铅弹,第二排上前射击等。

崇祯不再问火枪的事情了,而是话题一转问道:“张总兵,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闻言,张丰心中一喜,这次千里迢迢领兵勤王,张丰的主要目的就是捞一点政治资本,弄个一官半职,崇祯这样问,张丰心中想道,难道好戏要来了,要授我一官半职。

心中一阵高兴,但脸色不敢表露出来,张丰正色的道:“启禀皇上,现在战事已经结束,我想回松江府,好好的为皇上练新军,下次鞑子胆敢再来,我一定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张丰比较精明,说是为皇上练新军,这么一说,崇祯果然很是高兴,崇祯果然面带喜色。大声道,“好,好啊!”

龙颜大悦!

见崇祯这么高兴,张丰心中很是喜悦,心中想道,这次一个官职应该跑不掉了吧。

崇祯接见张丰,大约半个小时,算是比较久的,张丰倍感荣耀,走出御书房的时候,张丰意气风发。

只是有一点微微遗憾,崇祯并未封张丰什么官职,现在的张丰,还只是松江府团练总兵。

张丰心中想道,也许,皇帝也需要仔细考虑权衡吧,走出皇宫,张丰回到住处,张丰准备在京城等几天,说不定几天之后就有好消息传来呢。

………

第八十八章陈新甲

昨天,崇祯在御书房接见了张丰,今天朝会之上,崇祯又亲自提及了此事,崇祯高坐在龙椅上,大手一挥,王承恩将一个奏折拿了上来。

崇祯缓缓的打开奏折,“陈爱卿,对于张总兵等一众有功之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奖赏。”

陈新甲已经看出来,这正是自己的奏折,陈新甲能当到兵部尚书,自然不是无能之辈,有一定的手腕和智慧,张丰虽然是一个团练总兵,但战功赫赫啊,且在陈新甲看来,张丰是一员武将,属于自己的人,对于张丰,陈新甲自然要想办法拉拢。

这个奏折就显示出了陈新甲的手腕,昨天朝会之后,陈新甲就拟了奏折,禀明崇祯皇帝,对张丰等有功之臣需要重奖。

见皇帝点自己的名,陈新甲出列,朗声的道:“陛下,张总兵现在还是一个团练总兵,臣以为,应该赏赐张总兵等人一官半职。”

赏赐银两等,陈新甲就不提了,陈新甲知道国库空虚,国库也拿不出多少银子,直接就建议赏赐官职。

崇祯道:“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呢?”

作为内阁首辅,刘宇亮自然第一个出列,建议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赏赐张总兵官职,张总兵捐的是团练,团练而已嘛,这次可以赏赐张总兵一个百户,或是千总。”

刘宇亮用了心机,团练属于武官,多半成不了自己的门生,既然无法拉拢,那就不能让张丰一步登天。

刘宇亮表面上是赞同陈新甲,但用心也极为险恶,已经定性了,要赏赐张丰可以,但仅限于一个百户,或是千总。

崇祯的脸上看不出喜怒,而是环顾一圈道:“诸位爱卿,还有不同意见没有。”

身为内阁首辅,刘宇亮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么一定了调子,很多大臣都不好再说话。

陈新甲道:“陛下,臣以为赏赐一个百户或千总,这不妥,起码也应该是一个总兵。”

陈新甲所说的总兵,自然是正儿八经的总兵,一般至少正三品武官,此言一出,很多大臣就低声的交头接耳,一阵阵低声的议论。

内阁首辅刘宇亮第一个反对,“陈大人真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一个总兵,要知道,张丰现在只是一个团练而已,七品都算不上,这是想一步登天啊!”

陈新甲低着头,并不出声,知道自己和刘宇亮在朝会上公开争论不妥,陈新甲保持沉默。

崇祯道:“诸位爱卿,还有其他意见没有?”

其他大臣,见陈新甲和刘宇亮意见不统一,甚至还有一点针锋相对的味道,大家自然就不愿意再做出头鸟。

见没有大臣出列,崇祯道对内阁首辅刘宇亮道:“刘爱卿,对此事,内阁拿一个票拟上来,明天再议。”

其实,崇祯可以自己直接拿主意,但要求内阁先拿意见也是可以的,刘宇亮马上道:“陛下放心,内阁马上拿出意见。”

崇祯挥手道:“退朝。”

说完,崇祯头也不回,第一个走了,众位大臣也开始一一退朝,朝会结束,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

松江府会馆。

这里相当于松江府驻京城办事处,环境还不错,张丰就下榻在这里,临近中午,关鹏急急忙忙的走进了张丰的房间。

显然,关鹏打探到了一些情况,走进张丰的房间,连忙汇报道:“总兵,有一个新情况,我估摸着必须要告诉您。”

张丰道:“什么情况?”

关鹏道:“这是一个小道消息,无法核实是不是属实,听说在今天早上的朝会上,兵部尚书陈新甲和内阁首辅刘宇亮起了小小的冲突,冲突的原因在关于对您的赏赐上。”

闻言,张丰马上就关切起来,一直没有消息,这次终于有一点关于自己的消息了,虽然不知道消息属实,但至少有一点眉目。

关鹏硬是不错,关于朝会上的事情也能打探到,张丰欣赏的看了看关鹏,想了想之后道:“这样看来,我需要去拜见一下陈新甲大人,关鹏,帮我拟一份拜帖。”

“嗯。”关鹏点一点头,出了张丰的房间。

看着关鹏离开,张丰心中想道,陈新甲不错,结交好了,起码在京城有一大助力。

张丰想结交陈新甲,而陈新甲则想拉拢张丰这个新秀,两人不谋而合,关鹏的拜帖送得很顺利。

下午时分,兵部尚书府邸大堂。

陈新甲很客气,基本上没有兵部尚书的样子,随和热情的道:“张总兵,真是少年英雄,鞑子此次入侵,你们立了大功,万岁爷这次估计会有大赏赐。”

张丰仔细的听着,点一点头,“陈大人,如果有机会,还需要您帮我在万岁面前美言几句。”

陈新甲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张总兵,不瞒你说,内阁首辅刘大人和我意见相左,今天的朝会上,我们之间还起了争论,刘大人的意思是赏赐一个百户,最多一个千总的官职给你就足矣。”

顿时,张丰将刘宇亮恨上了,一个百户,或是千总,那顶毛用,和张丰的心里期望差距太大。

陈新甲察言观色,心中暗喜,主动的道:“张总兵,此事你也不用急,耐心的等一等吧,也许明天的朝会之上就会有结果。”

张丰悄悄的拿出一张银票,悄悄的塞给陈新甲,陈新甲稍稍一扫了银票一眼,不动声色的收了起来。

张丰见陈新甲收了自己的银票,心中稍稍一轻,看来和陈新甲是搭上了线,以后在京城自己多了一大助力,且还是兵部尚书级别的。

收了银票,陈新甲心中想道,这个张丰,不但会打仗,还会来事,看来以后的发展不可估量,无形之中,陈新甲对张丰又重视了三分。

接下来,两人就显得比较投机,聊了不少的事情,临走的时候,张丰道:“陈大人,还望您在万岁面前帮我说上几句。”

陈新甲爽快的答应,“张大人,明天早上的朝会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为你说上几句。”

张丰一喜,“陈大人,那就先谢谢你了。”

张丰确实需要一个官职,有了官职,以后的发展阻力会小很多,至少一些跳梁小丑不敢作祟,扩建军队的话也会名正言顺。

熟知历史的张丰知道,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轨迹,几年之后,明朝就会灭亡,自己的发展时间不多。

另外,这次在天津卫杀了这么多鞑子,已经改变了历史,在历史上,此次鞑子入侵,一直到次年四月份才回到关外,而因为自己,鞑子现在就已经开始回关外。

历史已经发生小小的改变,张丰也不能保证,留给自己的发展时间还有多少,所以,张丰打算高速埋头发展,而保证高速发展的保证之一,那就是有一个官职。

………

刘府。

内阁首辅刘宇亮的书房内,一人正在向刘宇亮汇报,“大人,今天下午,张丰去了陈新甲的府上,呆了大约半个时辰才出了陈府。”

刘宇亮冷笑道:“看来,这个张丰也得到了一些消息,已经坐不住了。”

汇报之人道:“大人,那……”

刘宇亮挥手打断,“不用担心,这个张丰,最多也就是一个千总的命,内阁的意见已经呈送到万岁爷那里了,只要万岁的朱批一下,一切就成了定论。”

刘宇亮正在一阵高兴,一名下人急急忙忙的敲门进来,汇报道:“大人,高公公过来宣旨,宣您觐见。”

“啊!”刘宇亮微微惊愕,现在已经是晚上,这个时候皇上要见自己,难道是……。

心中这么一想,刘宇亮哪里还敢迟疑,马上就换上朝服,坐上骄子,急急忙忙朝皇宫内赶。

………

第八十九章松江总兵

刘宇亮连夜赶到皇宫,走进大殿,刘宇亮发现,陈新甲已经在那里,显然,崇祯皇帝不但宣刘宇亮觐见,也宣了陈新甲。

刘宇亮心中嘀咕道,难道这次是为了张丰的事情,心中这么想着,刘宇亮就感到隐隐不安,难道……。

心中念头转得飞快,但刘宇亮脸上并无过多的表露,看到陈新甲,居然面带微笑,两人寒暄起来,像多年老朋友一样。

过了一会儿,外面响起一声高喊“皇上驾到!”,见状,两人连忙跪拜在地上,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陪同之下,走进大殿,坐在龙椅上。

两人高呼万岁之后,听到平身才起身站好,等待着崇祯皇帝说话。

崇祯先是问了一些其他事情,然后话锋一转,说到了正事上,崇祯道:“刘爱卿,内阁的票拟我已经看了,内阁的意见是赐张丰一个千总的职位,是吗?”

刘宇亮自问自己对崇祯比较了解,但今天确实摸不准崇祯的意思,崇祯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刘宇亮心中一阵嘀咕,崇祯皇帝问起,刘宇亮只能点头回答。

“陛下,这正是内阁的意见,张丰今年才十七岁,太年轻了,一个千总足矣。”

陈新甲想说一点什么,但嘴巴微微张了张,还是忍住了,陈新甲猜测,皇帝将自己宣过来,皇帝自己肯定有话说。

果然,崇祯说话了:“刘爱卿,现在的大明可谓内忧外患,内有流寇造反,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加之国库空虚,卢爱卿最近又战死,大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刘宇亮马上跪在地上,“陛下,臣等该死,臣等无能。”

崇祯挥一挥手道:“这和你们无关,大明的危机只是暂时的,尔等努力,一切危机一定能迎刃而解。”

“两位爱卿,今晚朕宣了张总兵,在御书房,朕和张总兵又详谈了一个多时辰,一起用了御宴。”

“啊!”不管是刘宇亮还是陈新甲,两人都微微吃了一惊,没有想道,皇帝又召见了张丰,且还一起用了御宴,这是何等的荣耀。

刘宇亮此刻知道,自己完全错了,一直没有拿准皇帝的意思,原来皇帝对张丰是如此的器重,自己建议赐张丰一个千总,看来是大错特错。陈新甲则一阵欣喜,自己猜测的没错,看来皇上准备重用张丰。

崇祯皇帝道:“张总兵正在外面候着呢,大家听一听,张总兵怎么说吧。”

刚才的一席详谈,崇祯动心了,张丰承诺,不用朝廷的任何军饷,自己能为皇上练一支虎狼之师,外可御敌,内可平乱。

崇祯正愁国库空虚,手上又无可用之兵,这一切正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心里面。

这次满清入侵,朝廷是多么的狼狈,如果没有张丰,一切都知道会有多么严重。

现在的崇祯,急需一支精锐,一支虎狼之师,心中热切的崇祯,马上就宣刘宇亮和陈新甲觐见。

张丰侯在大殿外面,听到宣自己进去,张丰进殿。

崇祯道:“张爱卿,你说一说,你将来的打算。”

张丰心中一喜,看来一切尘埃落定,马上就要有结果了,于是,张丰绘声绘色,将自己未来的打算说了一遍,在大家的面前描绘了一副宏伟蓝图。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说,这是在画饼,画一个巨大的饼,听得崇祯频频点头,陈新甲心花怒放,陈新甲敬佩的道,人才,这个张丰真是一个人才。

张丰所谈的,就是发展经济,发展工商业,在经济的基础上,练新军,用三年左右的时候,练就一支精锐部队。

当然,张丰加进去了一些现代的观点,尤其是发展工商业的一些现代观点,让崇祯眼前再次一亮。

“好,好!”崇祯连声叫好,然后道:“张丰听封!”

见状,张丰心中狂喜,连忙跪拜在地上,耳边响起了崇祯的声音,“封张丰为松江总兵,官职三品,总督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府各路兵马。”

张丰大喜,张丰的心里期望,能有一个松江府卫指挥使头衔就足矣,没有想道是松江总兵。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府全属于南直隶,政治地位超然,且这三府相邻在一起,地盘比较大。

张丰这样的官职,松江总兵,显然是特设的,此前似乎并没有松江总兵,也没有哪个总兵管辖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府各路兵马,可见崇祯对张丰的重用。

南直隶,简称南直,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明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京师改称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南北直隶的府和直隶州与十三布政使司一样,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

南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还是府级,府尹是不能管其他府州。

南直隶各府(包括应天府)归中央六部管辖,各府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当然,南直隶曾经设过南直隶总督,但后来废止。

当然,一直以来南直隶鲜有总兵这一职务,张丰的松江总兵这是崇祯临时封的,崇祯是皇帝,当然能封张丰松江总兵。

松江总兵,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员,位高权重,统领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各路兵马,这简直相当于为张丰量身打造。

此前,张丰还仅仅是一个一般人都看不上眼的团练总兵,没有品阶,现在好了,一步登天!

对,完全是一步登天!

此刻,张丰心中的喜悦,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看来,此前勤王,完全是明智的选择,收获如此巨大。

“谢万岁!”

张丰高呼。

陈新甲欣喜的看了张丰一眼,而刘宇亮则完全不一样,心中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

刘宇亮几次张了张嘴,想要说一点什么,但看到崇祯一脸高兴,只能将话咽了回去,刘宇亮知道,皇上圣意已诀,不容更改,自己再多说也无用。

崇祯很有政治手腕,绝对算不上昏君,不过,崇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疑心太重。

崇祯在决定封张丰为松江总兵之前,也是仔细考虑的,说实话,崇祯也担心张丰成了气候之后,自己奈何不了张丰。

不过,崇祯有自己的手腕,认为值得冒一次险,故先封一个松江府总兵。

依照崇祯的看人眼光来看,崇祯不认为张丰是奸诈之辈,张丰面像忠良,这样崇祯放心不少。

另外,崇祯表现出对张丰的器重,龙恩甚重,崇祯都这样对张丰,如果以后张丰以后想造反,那就会处于舆论的风尖浪口。

当然,现在的张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造反,至少现在不会。

崇祯又是封官,又是御宴,还对张丰进行了赏赐,张丰受尽恩宠,崇祯热情的留了张丰三天。

三天之后,张丰才回到天津卫。

这三天,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