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末之旅-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总兵两千人就杀掉一千满清铁骑,且还是野战。

大家知道,这是塘报,肯定不会有假,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敢有人谎报邀功。

崇祯皇帝猛然一拍大腿,刷的站了起来,连说了两个好字,歼灭一千满清铁骑,这是此次满清入侵以来的最好战绩。

崇祯皇帝道:“这个张大人是什么人?诸位爱卿,你们谁清楚,如果可能,我真想去天津卫看一看,一支区区两千人的团练,到底是怎么杀掉一千满清铁骑的。”

大臣们真还不知道松江府团练总兵张大人是何方神圣,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也不清楚。

陈新甲只是依稀记得,大约半年之前,松江府方面送上来一份公文,到兵部报备一下松江府团练总兵。

团练只是地方性质的军事组织,且最多只能算是准军事组织,一个府的团练总兵,根本就用不着兵部批准,最多只要报备一下。

陈新甲凭借自己依稀的记忆,禀奏道:“启禀陛下,如果微臣没有记错的话,松江府团练总兵张大人是松江府本地人士,今年年方十七,今年三月份才开始创办的团练。”

崇祯点头道:“才年方十七,今年三月才创办团练,一支两千人的团练,居然杀敌一千,了不起啊!”

内阁首辅刘宇亮也附和着道:“陛下,张总兵真是一员少年虎将啊!”

崇祯皇帝道:“如果有几个这样的张总兵,满清鞑子就不可能这么猖狂。”

这次,张丰第一次在崇祯皇帝那里挂了一个号,这次出兵勤王,张丰的目的就是赚一点政治资本,也许,这次真的能实现这一愿望。

…………

天津卫。

和几天之前相比,天津卫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那些被鞑子烧毁的房屋基本被清理或是通过了修葺,街道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城内的卫所府邸,卫所军营等都经过了修葺清扫,卫所的军营暂时作为战士们的营房。

上次从那些满清铁骑手里缴获的粮食,一部分发给了受兵灾的灾民,一部分则作为军粮,或是交给炊事班煮粥救济灾民。

城墙上,张丰正在王朝勇的陪同下进行视察,天津卫城墙很高大,修建得很科学,张丰对这城墙很满意,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的人员有一点少,不到两千人,即使全部上了城墙,也显得有一点不足。

城墙长宽都各足有数里,长方形的城墙加起来足有十几里的总长度,这么长的城墙,两千人如果均匀分布,估计三、四米才有一个人。

人太少啊!

张丰微微摇头轻叹,虽然上次打了一个大胜仗,但张丰的情况并不妙,情报显示,满清右翼军在岳托的率领之下,昨天一天就打掉了上万关宁铁骑,现在,关宁铁骑已经后退三十里,摆出了防御姿态。

这样一来,满清右翼军就能腾出部分兵力对付自己,接下来,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肯定将是一场恶战。

“王团长,给你一项任务。”

听到有任务,王朝勇马上立正,大声的道:“总兵,您说,我一定办到。”

张丰点一点头,指着城墙道:“王团长,我们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七、八百人,这么一点人,想要守住天津卫难度显然很大。”

王朝勇显然也发现了个问题,神情严肃的道:“总兵,我们的人确实是太少了,如果有五、六千人,我估计守住天津卫没有多大问题。”

张丰道:“人手不够,我们就增加人手!”

王朝勇疑惑的道:“总兵,怎么增加人手,现在这个时候,增加人手也来不及啊!”

有切确消息,鞑子已经在做进攻天津卫的准备,显然是想报仇,只是不知道,这次鞑子来多少人,什么时候来。

不过,估计人数不会少,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鞑子就会兵临天津卫城下,所以,王朝勇才说,这个时候增加人手,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不过,张丰有张丰的打算。

张丰道:“王营长,派人马上进行动员,不但是城内,城外附近的各村庄,各镇,我们派人骑马去进行动员,凡是愿意参加和我们一起打鞑子的,每人发十两银子,当然,打仗是会死人的,万一被鞑子打死了,我们再发放一百两银子的抚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王朝勇马上道:“总兵,这没有问题,但是,这些招过来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打过仗,这行吗?”

张丰神秘的一笑道:“行不行,到时就知道的,你现在的任务就是马上去做动员,不过记住,尽量是青壮年,家中有兄弟姐妹的最好,独子最好不要。”

打仗真的会死人,张丰可不愿意人家的独子死在战场上。

不用张丰吩咐,王朝勇就马上行动,这是在抢时间,越快越好,时间上显然不多,鞑子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

第六十六章兵临城下

满清右翼军。

主帅大帐之中,岳托高高在坐,昨天打了一个大胜仗,几乎击溃关宁铁骑,岳托看上去脸色不错。

副帅杜度也一脸高兴,“贝勒爷,昨天那一仗打得真是痛快,初步统计我们昨天斩杀了一万两千余关宁铁骑。”

岳托点一点头,不忘提醒道:“我们昨天打了一个大胜仗,左翼军也不错,在涿州三战三捷,不但击溃多路勤王兵马,更是逼迫卢象升向保定败退。”

副帅杜度道:“贝勒爷,我们是否再打一打关宁铁骑?”

岳托摆手道:“不急,关宁军已经摆出防御姿态,我们再贸然进攻,只怕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得不说,岳托很有战略眼光,用兵,带兵都非常出色,更知道审时度势,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进攻关宁军的好时机。

副帅杜度道:“贝勒爷,那我们是继续抢掠,还是……”

岳托挥手打断了杜度的话,“难道你们都忘记了前几天的事情了吗?”

杜度道:“贝勒爷,您说的是龟缩在天津卫的那伙明军,他们只有不到两千人,我们派一个甲喇过去足矣灭掉他们。”

岳托摇一摇头道:“不,不,一个甲喇不够,这样,镶红旗派一个甲喇。”说完,岳托的目光看向了蒙古八旗旗主之一的阿木尔。

阿木尔心领神会,马上道:“贝勒爷,您放心,我们全旗出动,一定将这帮明军全部杀掉,为我们死去的勇士报仇。”

岳托满意的点一点头,然后正色的道:“通知勇士们,明天一早出发,我在这里等勇士们的好消息。”

事情这么定下来,阿木尔的这一旗一万余人全体出动,镶红旗出动一个甲喇,总兵力达到一万数千人。

一万数千人对付不到两千明军,不管是谁看来,这是稳赢的一仗,难怪,即使是岳托这名经验丰富的主帅都说,他在这里等大家的好消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看得出来,岳托已经将张丰的这支队伍列入了必死名单,一口气派出一万数千人,在数量上六、七倍于张丰。

一大清早。

太阳才刚刚从东方升起,一直庞大的队伍,沿着通往天津卫的官道前进,简直就是万马奔腾,气势汹汹,行军的队伍更是长达数里。

除了骑兵,还有弓箭兵,重甲兵。携带数门红衣大炮,真的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

天津卫。

王朝勇的行动很快,不少战士骑着战马很快就行动起来,更多的则出城,负责到天津卫附近各村,各镇去宣传和动员,城内的宣传和动员则更为迅速。

一张张告示很快张贴出去,一个个的宣传动员小队也很快撒下去,很快就立竿见影。

城东,张贴着一张大告示,正围着不少人,一个穿着长衫,像是读书人模样的人,正在大声的念着告示上的内容。

“张总兵要招人打满清鞑子,凡是参加的人,每人还发十两银子?”

读书人大声的道:“告示上是这么写的,不会有假,你们看这里,这可是松江府团练总兵大印。”

告示的又下角,真有一个鲜红大印。大家都是天津卫的百姓,自然知道张丰,也知道张丰前两天打了一个大胜仗,杀了一千鞑子。

程三顺是天津卫本地人,前几天,鞑子进城抢掠,程三顺家遭了殃,不但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被抢光,自己的两间破房更是被烧成了一堆废墟。

程三顺大声的道:“我要去打鞑子报仇,不杀几个鞑子,难解心头只恨。”

“对,我也要参加打鞑子!”

“我也去,何况还有十两银子可拿。”

“……”

一一张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加之又有战士们宣传动员,天津卫城内的老百姓很快就有了反应,设在城内的几个招兵点很快就聚集起很多人。

到来了中午时分,附近各村镇的青壮年也陆续过来,人越来越多,场面有一点火爆。

第二天。

上午时分,城西的一块荒地上,正有不少人,除了少部分穿着军装,背着燧发火枪之外,其他人五花八门,穿什么衣服的都有。

这些人,穿着五花八门,看得出来,有农夫,有小贩,有苦力等,估计各行业的人都有。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纪不大,基本以青壮年为主,年纪最大估计也就三十几岁。

昨天,王朝勇带人忙碌一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说过来打鞑子有十两银子可拿,很多人多过来了。

鞑子在这一带烧杀抢掠,也有不少人是抱着报仇的目的过来。一天的时间招了两千余青壮年,这两千余人登记造册,然后分给三个步兵营,每一个营六、七百人,现在更是化整为零,开始战前训练。

一营三连连长沈兴龙嗓门大,整个人长得像一尊黑塔似的,五大三粗,手里正拿着一颗木柄手榴弹,正在亲自示范。

“大家都看清楚,首先拧开木柄上的盖子,拉出导火索,都看到这根导火索没有。”

说完,沈兴龙特地将手榴弹在大家的面前展示一下,然后继续道:“大家都看到这导火索了吧,接下来就很简单了,用火折子将导火索点燃,然后用力投出去。

为了演示得更加真实,沈兴龙真的用火折子将手榴弹的导火索点燃,导火索被点燃,嗤嗤的冒着浓烟和火花,沈兴龙用力的将手榴弹丢出老远,丢进远处的一蓬荒草之中。

“轰!!!”

一声巨响响起,草屑夹杂着泥沙四处飞溅,这声巨响,不少人吓了一跳,呆呆的看着远处的爆炸点。

沈兴龙满意得笑了笑,自己当初基本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反应,当初第一次投手榴弹,沈兴龙自己也吓了一大跳。

现场教学,演示完手榴弹的投纵之后,沈兴龙又和大家讲了一些战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了,张丰能做的,就只能是这些,昨天招了两千多青壮,今天一大早就分给各营各连,一些连排长亲自示范,现场教学,开始了临阵磨枪。

一个上午,只能做最最基本,最最简单的战前培训,这么短的时间,教大家使用燧发火枪是明显不行的,只能教教大家使用手榴弹。

张丰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守城,第一要务就是先守住天津卫,自己的近两千人肯定是守城的主力,但城墙这么长,自己不到两千人,明显不够。

这新招的两千余青壮就是守城的辅助力量,这些青壮的任务就很简单,一般躲在城墙上,躲在箭垛后,不要露头就可以,待攻城的鞑子近了,就点燃手榴弹往城下鞑子的人群之中丢,

张丰暗暗幸庆,这次自己足足带来了数百箱手榴弹,数量上万枚,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张丰没有一点把握能守住天津卫城。

下午时分。

张丰正在召集连以上军官开战前军事会议,刚刚完成一系列军事部署,一名通讯兵就快步走了进来。

“总兵大人,情况已经侦查清楚,鞑子总人数在一万三千人以上,除了骑兵之外,有弓箭兵,重装步兵等,其先头部队距离天津卫已经不到十里。”

一万三千人以上!

在坐的不少连长面色凝重,一万三千余人啊!数倍余自己的人数。

张丰大声的道:“鞑子还真看得起我们,怎么样,大家怕不怕!”

一营长宗德超首先大声道:“怕个鸟,来得好,让他们尝一尝我们火枪的威力。”

“对,一万三千余人又怎么样,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

张丰满意的点一点头,“大家有信心很好,那我们就在这里打一打鞑子,再给他们一点教训。”

鞑子过来,大家行动迅速起来,除了警卫连和大约一、两百青壮留作预备队之外,各排、各连的战士纷纷上了城墙。

城墙上。

张丰、王朝勇等也亲自登上了城墙,站在城墙上,朝远处望去,前面一片开阔平坦,视力很好的张丰看到远方出现了大量的小黑点,不用说,鞑子过来了。

大家严阵以待。

………

第六十七章“营救”张丰

奉天殿,早朝。

自从满清入侵以来,每天早朝议事的重点自然是和满清的战事,今天自然也不例外,大家不但议了关宁铁骑的溃败,也仪了卢象升退往保定。

议事完毕,崇祯皇帝看了看众位大臣,缓缓的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禀奏?”

想了想,兵部尚书还是出列,有必要将这个新情况禀奏给崇祯皇帝,陈新甲道:“启禀陛下,最新情况,满清右翼军派出一部,起码有一万数千人已经开始出城,直扑天津卫而去。”

崇祯皇帝道:“就是那个昨天击溃关宁铁骑的满清右翼军,一万数千人?”

陈新甲道:“陛下,正是这个右翼军。”

陈新甲的声音刚落,整个大殿之中嗡嗡声四起,不少大臣接头议论,有一些大臣更是动容,连关宁军都被满清右翼军击溃,在天津卫的这支团练危险了。

不少大臣知道,天津卫的这支团练前面打了一个大胜仗,一家伙灭敌一千,这支团练在崇祯皇帝那里挂了号,皇帝正看好这支团练呢。

崇祯皇帝轻轻咳嗽一声,大殿之中的议论声马上停止,整个大殿安静下来,崇祯皇帝道:“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大家真没有什么好计策,整个京城,除了守城的那点兵丁之外,再无可派之兵。

良久,内阁首辅刘宇亮出列,禀奏道:“陛下,看来一切只能凭天命,我们手里无可救之兵,有心无力啊!”

崇祯皇帝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实话,这样一支团练,崇祯皇帝真舍不得,甚至有打算,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召见一下这支团练的总兵,看来一切已经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人看好这支团练,面对一万数千满清鞑子,绝无幸免的可能,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灭。

叹了一口气之后,心有不甘的崇祯皇帝道:“陈爱卿,真无可派之兵?”

陈新甲低着头,毫无底气的道:“陛下,最多只能拼凑三千人,再多的话就影响京师的守卫安全。”

三千余人,顶个屁用。

崇祯皇帝脸色有一点难看,陈新甲心中一紧,知道皇帝的怒火可能马上就会发泄到自己的身上,陈新甲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建议道:“陛下,距离天津卫最近的是关宁军,是否派关宁军一部前去救援一下。”

内阁首辅刘宇亮马上反对道:“关宁军新败,且面对的是满清右翼军,如果分兵派人救援,可能会被满清右翼军各个击破。”

陈新甲马上道:“刘阁老,只要关宁军派一部分铁骑即可,无需关宁军主力出动。”

刘宇亮马上道:“一部分铁骑是多少,一千,还是五千,还是一万呢?”

陈新甲迟疑起来,“这,这,这估计需要上万吧。”

刘宇亮反唇相讥道:“上万铁骑,万一这救援的上万铁骑有什么三长两短,损失的都是大明的军事力量,我认为为了区区不到两千团练兵丁,不值得派兵去救。”

高坐龙椅的崇祯皇帝看了刘宇亮一眼,刘宇亮心头一紧,冷汗差一点下来了,刘宇亮知道,自己没能揣透圣意,皇帝陛下对自己不满。

刘宇亮准备开口,崇祯皇帝挥手,刘宇亮将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崇祯皇帝道:“传朕旨意,关宁军派出一部,前往天津卫进行营救。”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不少大臣知道,这个张丰不但已经在崇祯皇帝那里挂了号,还且地位好不低,崇祯皇帝居然这么重视。

不过,很多人也纷纷不看好这次营救,且不说营救能否成功,就是张丰的这支团练能否守住天津卫都很难说。

两千团练兵丁,面对一万数千满清铁骑,即使是蒙古八旗,估计顷刻就会被消灭,两千对一万数千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文官们心里也清楚得很。

说实话,崇祯皇帝也没有把握张丰的两千团练兵丁能坚持到援军的到来,所以才没有说,一定要营救成功,一定要将张丰等人救出来等话语。

“报!!!”

一名小太监,双手将塘报举过头顶,低着头,一路小跑过来,在大殿中央跪下,将塘报高高举起。

看到这一幕,不少大臣心中又嘀咕起来,难道又有什么坏消息传来。太监王承恩亲自将塘报拿过来,看了看之后道:“陛下,满清右翼军一部,以蒙古铁骑为主,配合弓箭兵,重甲兵,携带红衣大炮,约一万三千余人,已经抵达天津卫城下。”

还有红衣大炮!

不少大臣相互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连崇祯皇帝也只能长长的叹一口气,面对这样情况,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大臣们则心中道,完了,天津卫的这支团练肯定完了。

…………

廊坊西北四十里,关宁军驻地。

行军大帐之中,高高在座的人面白无须,此人正是关宁军监军高起潜,下面则站立着总兵,统领,千总等,崇祯的旨意已经传来了。

张丰如果在这里,肯定会微微吃惊,这些人之中,还有自己的“老熟人”赵广才。

都是太监,赵广才以前还是高起潜手下的小太监,这次带兵勤王,赵广才带兵于今日刚刚到这里。

松江府卫所近两千兵丁,在卫所指挥使谭卫东和监军赵广才的带领之下,可谓历尽艰辛,尤其是接近京师地区之后,先后两次遭遇满清铁骑小队,两次都被满清铁骑小队击溃。

第二次更是完全被几乎打散,谭卫东战死,赵广才带着百十人跑得快,居然成功逃跑,于昨日到了关宁军营地。

见到高起潜,赵广才可谓拍足了马屁,更是孝敬了一张大银票,高起潜高兴之下,将赵广才当亲信留了下来。

接到崇祯旨意,高起潜马上召集下面一众总兵,统领,千总等商议,高起潜道:“诸位,大家谁愿意带兵去营救那一帮团练兵丁。”

大家都不做声,因为大家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差事,搞得不好,小命都会搭上去。

赵广才见大家都做声,知道自己机会来了,赵广才自从知道天津卫的那一帮团练兵丁是张丰他们之后心中就莫名的兴奋。

赵广才心中道,真是天助我也,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报复张丰,这次是天赐良机,于是,赵广才道:“干爹,我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两人年纪差不多,高起潜是大太监,赵广才只能算是小虾米,赵广才认了干爹,愿意做高起潜的干儿子。

高起潜道:“讲,说来听一听。”

赵广才道:“干爹,既然皇上的旨意是营救,我们就必须去救,干儿子愿意带兵前往。”

高起潜心中大喜,心中想道,正没有人愿意去干这差事呢,于是,高起潜满意的道:“好,需要我给你多少兵马?”

赵广才道:“两千骑兵足矣。”

高起潜高兴的道:“准了,就两千骑兵,马上出发。”

赵广才道:“干爹,不用急着出发,我们毕竟是两千人吗,需要稍微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不知可否。”

高起潜也知道,派兵去救一救,只不过是堵一堵大家的嘴,做一做样子而已,高起潜从来没有认为能救出那两千团练兵丁。

于是,高起潜道:“可以,那就准备一番,明天早上出发前往天津卫。”

赵广才心中大喜,心中想道,太好了,等明天,张丰肯定已经被灭掉了,等满清从天津卫退兵,到时自己做一做样子,去天津卫看一看,说不定还能看见张丰死后的惨状。

想道这里,赵广才心中莫名的开心。

………

第六十八章守城

天津卫,城墙上。

战士们趴在箭垛后,架着自己燧发火枪,长长的枪管透过射击孔对着外面远方,透过射击孔,能看到远处越来越多的鞑子。

陈水贵是一营二连的战士,在陈水贵的旁边,有两名青壮,一名战士带一、两名青壮,这是定好的守城策略,陈水贵自然也不例外。

通过刚才的交谈,陈水贵知道这两名青壮叫程三顺和刘保财,两人正躲在城墙箭垛后面,两人的旁边还有一箱手榴弹,木箱已经打开,里面整齐的放着二十枚手榴弹。

程三顺小声的道:“陈班长,是不是鞑子过来了。”

陈水贵望着外面,也不回头,只是缓缓的点一点头,算是回答。程三顺好奇的探了一下头,看了看外面,正好看见远方黑压压的鞑子兵。

程三顺惊愕的道:“我的老天,来了这么多人,起码有好几千吧。”

陈水贵点头道:“足有好几千,怎么样?怕不拍?”

程三顺道:“怕个球,我不怕。”

陈水贵点一点头,心中想道,这个程三顺是一个好苗子,天生就是一个当兵的料。

程三顺拿起一颗手榴弹,拧开手榴弹的盖子,拉出导火索,看样子知道使用,刘保财则稍显紧张,拿着手榴弹的手微微颤抖。

陈水贵道:“刘保财,是不是紧张。”

刘保财道:“不…不紧张,我…我不怕。”

陈水贵道:“不用怕,一切有我,你们先躲着,轻易不要露头,我喊丢手榴弹,你们就点燃手榴弹的导火索,给我往城下鞑子人群之中丢就可以了。”

刘保财看到陈水贵一脸镇定,不禁点了点头,心中的紧张稍稍好了几分。

城北,城楼上。

张丰看着远方空旷之处的鞑子越来越多,张丰知道,鞑子的主力过来了,视力很好的张丰,甚至看到了鞑子的红衣大炮,距离自己三、四百米,鞑子正在架设那些红衣大炮。

王朝勇带着几名警卫站在张丰的身后,居高临下的看着远处的满清部队,王朝勇道:“总兵,城北估计是鞑子的主攻方向,看,他们的红衣大炮都架设起来了。”

张丰视力好,看到了一门一门红衣大炮的黑洞洞的炮口,张丰点一点头道:“传我命令,准备战斗。”

看得出来,鞑子准备开始第一次攻城。

果然,大约半个时辰之后,鞑子开始第一次攻城,首先就是炮轰,一共六门红衣大炮,一枚枚炮弹轰过来。

好在这个时代的大炮不怎么样,准头比较差,威力也不大,使用的少有开花弹,以实心弹为主,一些炮弹打偏,越过城墙,飞到了城内,一些炮弹也打在城墙上,打出一个个坑。

开了几炮之后,鞑子似乎也意识到了,开始集中轰击城墙的某一个地方,这一段城墙,在两、三百米的程度上,弹坑一一密集起来。

城墙上,大家并无动静,也不开枪,躲在城墙后面,这个时候,不少青壮很紧张,而战士们则大多比较平静,只是躲在箭垛后面,透着射击孔看着外面。

一轮一轮的炮击之后,鞑子开始攻城。

最前面的是重甲兵,穿重甲,拿着一人高的盾牌,排得整整齐齐,杀气腾腾的过来,在这些重甲兵的后面则是大量弓箭兵,此外,还携带登城的长梯等。

城楼上,张丰看着眼前的一幕,手里各拿着一支短枪,看着重甲兵越来越近,距离从三百米到两百米,一百五十米,眼看就要到一百米的距离。

一百五十米的位置,燧发火枪虽然有这么远的射程,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准头已经很差,基本很难打中目标,除非使用三段式射击法,进行密集射击。

不是开阔地方的野战,而是守这么长的城墙,三段式射击法不适合,战士们将采用的是自由射击。

看着起码数百重甲兵越来越近,张丰拿起自己的短枪,对着天空就是一枪,“砰”的一声枪响,张丰高喊道:“给我打!”

这是战前会议早就定好的,以张丰的命令为准,张丰的枪未响,谁也不得开枪,否则军法从事。

听到枪声,各排长、连长等举着自己的佩刀,高喊起来:“给我打!!!”

砰砰的枪声就密集的响起,战士们瞄准目标,放完一枪,马上装弹,再打第二枪,再装弹打第三枪,第四枪……

因为有盾牌,有重甲,铅弹的杀伤力大打折扣,有部分铅弹未能击穿盾牌,有部分打穿了盾牌,但杀伤力已经大减,只能勉强再击穿重甲,根本不足以致命。

只有少数铅弹,从盾牌之间的缝隙穿过,击穿重甲之后,给这些重甲兵带来了足够的伤害。

战士们的射击速度不算慢,但因为对方有厚盾和重甲,对方的伤亡有限,对方成功的将距离推进到一百米之内,然后再推进五十米之内,眼看就要推进三十米的距离之内。

重甲兵后面跟进的弓箭手,显然训练有素,数量起码有两、三个牛录,在几名牛录额真的指挥之下,这些弓箭手推进到距离城墙大约一百米的位置就准备搭弓射箭,且箭头呈四十度角,斜斜的对准天空,对准不远处的城墙之上,这时抛射。

这些弓箭手们经验非常丰富,知道攻击城墙上的目标,这样射箭效果是最好的,不但弓箭射得远,而且弓箭会从天空斜斜的高速坠落下去,属于抛射,连躲在城垛后面的人估计都能被射到。

张丰看到铅弹的伤害有限,对方已经兵临城下,看样子准备射箭,且还是四十五度角抛射,张丰的面色凝重。

甚至,张丰在想,如果自己的火枪是线膛枪,铅弹的弹道就稳定,不但射击精度高,威力也大幅提升。

不过,因为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关系,大家装备的全是滑膛枪,面对大量的重甲兵,效果就大打折扣,弊端就显现出来。

王朝勇道:“总兵,接下来就是一场恶战,希望我们的伤亡不要太大。”

一千七、八百名战士,每一人都是宝贝,每损失一人,不说王朝勇,就是张丰都心痛。

远处。

蒙古八旗旗主之一,正红旗旗主阿木尔看到这一幕,脸色面露喜色,阿尔木身后的两名梅勒额真更是对视一眼,然后哈哈的大笑起来。

不管是满清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或汉军八旗,每旗设旗主一人之外,还有左右梅勒额真,这是副职。

其中一名梅勒额真道:“我们的勇士们马上就要登城了,没有想道,这伙明军这么不堪一击。”

另外一名梅勒额真哈哈一笑道:“旗主,让我带着勇士们上,我们的骑兵将冲进城墙,将那些明军统统消灭。”

阿尔木点一点头。

这名梅勒额真见阿尔木同意,马上高兴的翻身上马,抽出自己的佩刀,高喊道:“勇士们,随我冲进城去,杀光那一帮明军。”

战马嘶鸣,蒙古骑兵跃跃欲试,而远处,那些重甲兵已经兵临城下,那些弓箭手则在拼命的放箭,差不多下起了箭雨。

密集的箭雨射上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