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之旅-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虽然赢得了陈圆圆的初步好感,但张丰没有认为对方就会喜欢上自己,另外,喜欢上自己又怎么样,陈圆圆身不由己,有卖身契,自己要为陈圆圆赎身,估计是一笔大数目。
对,赎身啊!
想道这里,张丰眼前一亮,这也是自己抱得美人归的最有效的途径,刚走了一半,马上就折返,急急忙忙朝钟开道家走去。
“朝勇,你先回军营,我有一点急事。”
寿宴已经散去,安静了很多,在张丰的有意为之之下,张丰见到了老鸨,知道陈圆圆称呼老鸨为刘妈妈,相当于经济人之类。
张丰开门见山,直接道:“刘妈妈,说实话,我对圆圆姑娘是一见钟情,我想为圆圆姑娘赎身。”
刘妈妈心中道,果然,这小子看上了圆圆,我可不能让这小子将圆圆抢走,于是,刘妈妈冷淡道:“张公子,你只是一个小商人吧,不是我看不起你,你想为圆圆赎身,我想在实力上还差一点。”
张丰道:“刘妈妈,你开口吧,要多少银子。”
刘妈妈道:“一百万两白银,你拿来一百万两,你马上就可以将圆圆带走。”
一百万两!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张丰拿不出这笔钱,另外,张丰也知道,这刘妈妈是在故意刁难,张丰道:“刘妈妈,你说笑吧。”
刘妈妈道:“张公子,我没有说笑,我们圆圆姑娘就值白银一百万两。”
张丰想了想道:“对,圆圆是无价的,一百万两不多。刘妈妈,我话撂在这里,我迟早会拿一百万两上门将圆圆姑娘带走。”
显然,刘妈妈对张丰没有什么好感,见惯了达官贵人,显然看不起张丰这个商人,加之商贾的地位本来就低,刘妈妈更加看不起张丰。
刘妈妈淡淡的道:“张公子,那就等你有一百万两再说吧。”说完,居然挥手赶人。
张丰知道,自己再呆下去就自找没趣,张丰头也不回的走了,张丰不知道的是,陈圆圆正在隔壁房间,刚才两人的对话,陈圆圆听得清清楚楚。
听到张丰说喜欢自己,对自己一见钟情,陈圆圆脸色莫名的微微一红,心中有一点异样的感觉。
再听到张丰说自己是无价的,心中的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一点,当然,张丰不知道这些,张丰头也不回的走了,现在的张丰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
………
肥皂厂建设进展很快,好几栋厂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其中一栋厂房内,已经开始生产,首批试生产。
生产肥皂,不用太复杂的工业设备,即使明末生产力底下,但在张丰的指导下,一整套工艺流程下来,第一批肥皂新鲜出炉。
徐良益先是跟着杨升海学习一段时间,后来又负责肥皂厂的筹建,一直表现不错,张丰很满意,现在徐良益为东方肥皂厂长的厂长。
肥皂的生产设备是张丰设计的,生产制造工艺也是张丰制定的,第一批肥皂质量不错。
张丰和徐良益一起见证第一批肥皂出来,张丰拿起第一块肥皂,高兴的道:“徐厂长,你看,这肥皂多喜人啊。”
是啊,非常喜人,一块一块的肥皂代表着的都是银子,这还只是肥皂,价格相对便宜,走的是大众路线,而香皂就更值钱,因为走得是高端路线。
香皂价格贵,包装也更精美,面向的是有钱人家,首批肥皂生产出来,张丰心情很好,决定接下来就生产制造第一批香皂。
张丰满意的看了看这些肥皂,“徐厂长,杭州地区的招商准备进行得怎么样了呢?”
松江府的总代理被郑丰泰拿下,肥皂厂正式投产之后,产品首先满足松江府地区,然后向四周扩散,后续就是杭州、扬州、苏州一带。
东方纺织厂的棉布已经开始卖到杭州、扬州、苏州一带,东方肥皂厂自然不能落后,按照张丰的指示,徐良益准备在杭州地区的招商。
和张丰相处久了,随着对张丰的了解渐渐深入,徐良益越来越佩服张丰,认为张丰简直就是商业上的天才,一些点子,一些手段,别人万万想不到,而张丰则轻轻松松的信手捏来。
徐良益自然不知道,这是时代的差距,后世一些常见的商业手段,足矣让这个时代的人叹为观止。
在肥皂厂看了一番,张丰又去了自己的小青山兵工厂。
兵工厂高高的围墙已经砌起来,围墙里面的建设还在进行,兵工厂大门外已经有战士执勤站岗,一般人根本就进不去。
在外人看来,这里和小青山军营一样神秘,张丰走进这神秘之地,没有多久就看到了赵左林。
赵左林正在枪管制造车间指挥忙碌,按照张丰的要求,整个兵工厂分为若干和车间,将实现专业化生产,如这个枪管生产制造车间,将专门负责枪管的生产,以及枪管生产技术的改良和革新。
出了枪管制造车间,还有枪托制造车间,小配件生产制造车间,燧发枪组装车间等等好几个车间,好在燧发火枪结构并不复杂,涉及的零件数量不是很多,几个专业化生产制造车间足够。
此外,还有专门生产制造子弹的车间,还有手榴弹生产制造车间,当然,手榴弹现在还只是设计,没有正式生产。
赵左林看到张丰,马上迎了过来,赵左林很是高兴,汇报道:“老板,分成一个个车间之后,这产量蹭蹭的往上涨啊,我有信心,每天制造一百支枪以上,只是…。。”
见赵左林迟疑,张丰问道:“老赵,有什么困难就直说嘛。”
赵左林想了想,微微叹了一口气,“老板,本来是不想麻烦你的,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和您说一说,我们的兵工厂建设进度很快,一些车间陆续就会投入生产,这样一来我们需要很多的精铁,大量的精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左林手艺再好,没有材料的话,赵左林也只能抓瞎。
张丰道:“精铁的事情,我找了高大人,高大人承诺为我们解决一些,应该很快就有五千斤精铁送过来。”
盐铁专营,要买精铁自然是找官府,好在松江府同知高殿柱还比较实在,答应给张丰解决五千斤,这批精铁应该能打造近千支火枪。
以前,小打小闹,铁匠房一、两百人,每天打造三、五支枪,对精铁的要求不大,赵左林家世代铁匠,赵左林的铁匠铺就有上千斤精铁,其中一些赵左林的“私人收藏”在张丰依据现代的眼光看来,应该属于钢材的范畴。
这些好东西,自然全部被张丰折价买了下来,部分打造成了“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金属零配件,其他部分则打造成了一支一支火枪,目前,库存的精铁已经不多,难怪赵左林很担心。
高殿柱承诺的五千斤精铁解了张丰的燃眉之急,打造一千把支火枪应该不成问题,至于以后嘛,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附件铁矿资源丰富,张丰倒不介意建立一家钢铁冶炼厂,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好钢材。
即使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明朝,张丰也自信有建立一家钢铁冶炼厂的技术实力,自信能冶炼出比这个时代所谓的精铁好很多的钢材。
建一家钢铁冶炼厂,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如果真能建立一家钢铁冶炼厂,张丰自信,不但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将财源滚滚,自己肯定赚一个盆满钵满。
但这是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一带,资源贫乏,建立钢铁冶炼厂嘛,只能想一想。
………
第三十九章张丰要造大船
见张丰说不久有五千斤精铁过来,赵左林才稍稍放心,继续汇报道:“老板,按照您高标准,严要求的指示,我们第一批招了两百多人,全部都是熟练的手工匠人,过两天他们将来上班。”
张丰道:“两百多人,不少嘛,居然这么顺利。”
赵左林道:“老板,您不知道,我们要招匠人的消息一放出去,且还中午管饭,每月有二两银子以上的工钱,很多人都跑来了,我们从中挑选了两百多人,再过一个月左右,我们再准备招两、三百人。”
小青山兵工厂的最终规模大约有各类技术工匠一千人左右,经过两次招工,前后历时一个月左右,基本就能达到一千人。
张丰道:“这么多匠人,这些都是宝贝啊。”
赵左林道:“匠人历来是不缺的,很多匠户穷得快要饭了,我们待遇这么好,他们挤破脑袋都想过来,甚至匠户营很多人都跑来了。”
“匠户营?”
张丰有耳闻,松江府就有几个匠户营,里面有很多手工艺匠人,这些人,世代相传,部分匠人还有祖传的绝活。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且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
匠户制度有很多弊端,匠户又要受手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
到了明末,匠户管理更加松散,或是名存实亡,匠户只要每月上交一定的银子,官府也懒得管理,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
张丰感慨,这个时代万般不好,但至少有一样是比较好的,那就是有很多匠人,铁匠、木匠更是不缺,还有一些能制造兵器铠甲,甚至是能制造火绳枪的匠人。
人才就是财富啊,有这么多的匠人,张丰大大放心,自己的兵工厂很快就能制造出一支一支的火枪,当然,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质量比较好的精铁。
没有大量的钢材,这是张丰感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钢材啊!
大量的钢材!
这个问题真头疼,张丰心中想道,这五千斤精铁用完,不知道还能不能从官府买到大量的精铁,这五千斤精铁还是借口自己是团练总兵,需要打造兵器为由买来的。
另外,官府的精铁不但贵,而且限量,以后肯定远远跟不上自己的需要,五千斤精铁,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久之计。
张丰问道:“老赵,你们招收的匠人的时候,有没有能造船的匠人,能造那种大轮船的匠人。”
虽然不明白张丰为什么要这样问,但赵左林还是道:“老板,真有一些能造大船的匠人,他们是龙头铺匠户营的,前两天我们招工的时候,龙头铺匠户营就来了很多人,不过,其中很多是造船的,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他们失望而回了。”
龙头铺是一个地名,匠户营在龙头铺而得名龙头铺匠户营,那地方在上海县的县郊。
张丰道:“那地方不近,走路起码要大半天。”
赵左林道:“可不是,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听说我们要招工的,走了大半天,来了二、三十人,但因为他们只知道造船,我们只招了几个木匠活不错的人。”
造船,肯定是造木船,懂木匠活就不稀奇了,但又有区别,因为人家的重点专业方向是造船,而不是普通的木匠。
张丰打算建一家造船厂,以后用船的地方多了,尤其是那种十几丈长的大船,这种大船,有很强大的运输量,一次性运输几百吨,甚至上千吨货物都不在话下。
水运,相比陆上交通要便捷得多,也成本低得多,就如运送布匹去南京,如果从松江府出发,走陆路的话,数百公里,运输基本凭借马匹和马车的明朝,运输成本高昂。
但水运就会好很多,从上海至南京,非常的方便,当然,关键是你得有船,那种能运输大量货物的大船。
张丰打算造船,先造大木船,运输自己的货物销售到南京一带,另外,张丰自然不是简单的造大木船。
张丰的未来打算是制造蒸汽机,制造以蒸汽为动力的大运输船,到时跑海运,至天津,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有可能。
另外,有了强大的海洋运输能力,张丰可以建设钢铁厂,将煤炭和铁矿运至上海,有了煤炭和铁矿,就能冶炼大量的钢材,有了大量的钢材,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后世的宝山钢铁厂,就是从澳洲运来铁矿石,张丰已经有打算,将来在宝山也建一家钢铁厂,当然,铁矿石从澳洲运送过来有一点难度,即使有蒸汽动力轮船也一样。
不去澳洲,去近一点地方,运来铁矿,张丰的这家钢铁厂就能开工,当然,这关键的一切都是先必须有大船。
造船,我要造船。
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建立一家造船厂的想法就很强烈,即使先期只制造一些帆船也行。
于是,张丰心中想道,看来有必要去龙头铺匠户营跑一趟。
张丰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
第二天,带着两名随从(也算是警卫,从两百多老兵之中挑选出来的),骑马去了龙头铺匠户营。
骑马小半天,总算到了龙头铺匠户,说是匠户营,其实也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目测估计住了上千人。
在村头下马,将马栓在村口的树底下,张丰就带着自己的两名随从走进村子,张丰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村子很破旧,很穷。
几名孩童正在玩耍,几名孩童衣裳破旧,满脸菜色,其中一名年纪相对大一点,莫约八、九岁的男孩好奇的道:“你们是什么人?”
张丰微笑着道:“我们找人,找这里造船最厉害的人。”
“造船最厉害的人。”男孩马上欢快的道:“那一定是三爷爷,我带你们去。”
没有想道,事情这么顺利,张丰心中一阵高兴,这是一个好兆头,张丰拿出几个铜钱,“这给你,拿着买东西吃。”
张丰自然不可能拿出一锭银子,那会吓着对方,几个铜钱就让那男孩一阵迟疑,张丰说没事,男孩才收了这几个铜钱。
男孩高高兴兴,叽叽喳喳,在前面带路,还不停的说三爷爷造船如何厉害,看得出来,男孩对这个三爷爷很是崇拜。
“石头,这是谁啊!”
沿途有人问起来,男孩,也就是石头大声的回答:“这是找三爷爷的,我带他们去三爷爷那里。”
龙头铺匠户营真的很穷,张丰看到好几人都是满脸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对于张丰,他们只是好奇,远远的看着。
一处大草庐,大草房之前有竹篱笆围了一个院子,石头带着张丰进入了院子,且大喊道:“三爷爷,有人找你的来了。”
张丰示意自己的两名随从在院子外面等,张丰随着石头进了草庐,这是几间草房,其中一间草房的大门虚掩,石头显然熟门熟路,指着这间草房道:“三爷爷肯定在里面,你自己进去吧。”
说完,石头像完成了一项大任务一样,转身高高兴兴的走了,张丰则向前,轻轻的推门走了进去。
一进去,张丰几乎惊呆了!
草房里面比较大,有甚多木工零件,也有很多的木料,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张丰看到一个架子上有很多木船的模型,这些模型大的不过一、两尺,小的估计只有几寸。
这些木船模型,从双杆大船到普通小船,样式各种各样,林林总总起码数十种。
一名清瘦的老人,正在专注的制造一个零件,显然,这是一个木船模型的零件。
老人起码五十多岁,也许有六十岁,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面色也比较红润,衣服虽然比较旧,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张丰有一点不好意思,抱拳带着歉意道:“老人家,打搅了,我是从松江府而来的张丰。”
老人放下手里的东西,打量了一下张丰,然后道:“老朽唐建清,不知张公子找我何事?”
张丰并未正面回答唐建清,而是道:“唐老,听说您是整个龙头铺匠户营造船水平最高的人,我特地来拜访您。”
唐建清道:“张公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有话就直说吧,无妨。”
张丰一笑,“唐老,那我就实话实说吧,我准备建一家造船厂,想请唐老出山。”
唐建清道:“张公子,肯怕你要失望了,老朽已经老了,已经很多年不造船了,你还另请他人吧。”
不愿意出山,不对啊。
…………
第四十章“飞梭”技术泄露
再次打量了那一个个精致的木船模型,张丰心中猜测,这个唐建清应该非常热衷于造船才对,估计有一点痴迷都过分,不然,不会满屋子全是各种各样的木船模型。
另外,张丰还注意到了不远处的有几大本发黄的图册,其中一本正打开着,张丰视力很好,张丰已经看出来了,这是造船的图册。
从这图册发黄的程度看,这图册应该有年代了,说不定有一、两百年的年头都说不定。
模型,图册,无不代表着唐建清对造船很内行,也很热衷,张丰弄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不愿意出山呢。
张丰拿出一张千两的银票道:“唐老,这是我的一点小小意思,只要您愿意帮我造船,这一千两就是您的。”
一千两,不算少,张丰可谓是重金聘请。
但唐建清看这张银票像看一张废纸一样,缓缓的道:“张公子,我现在的生活用不着钱,自己种一点菜,种一点粮食,饿不着。”
刚才在院子里面,张丰就看到了种了一些菜,看来唐建清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重金无法打动,张丰又变了策略。
张丰采取迂回手段,和唐建清聊起了造船的事情,通过聊天,张丰发现,唐建清水平很高,就连那种大海船都一点不陌生,说起来头头是道。
这个人是一个宝贝。
这是张丰此刻心中的想法,将唐建清收入自己麾下,为自己造船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张丰趁着聊得很投机,提出请唐建清出山为自己造船的时候,唐建清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年纪大了,老了,不想动了。这令张丰很是沮丧。
通过聊天,张丰知道唐建清只有五十岁出头,身体还很好,精神有不错,至少还可以干几年,另外,张丰请唐建清出山,也不会然让他去干体力活,唐建清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就可以了。
这哪里老了,借口,完全是借口。
最后,张丰一脸沮丧的离开,离开匠户营的时候,张丰甚至心中想道,难道我要学刘备三顾茅庐吗?
好事成双,有时候,坏事有是成双的。
这不,张丰扫兴的从龙头铺匠户营回来不久,杨升海就焦急的找了过来,杨升海负责东方纺织厂的生产经营,一般的事情杨升海会自己处理,一般不会惊动张丰。
杨升海这么焦急和担心的找上来,肯定有事,且还是大事情。
几天没有来东方纺织厂,今天,张丰才进自己在东方纺织厂的办公室,杨升海就一脸焦急和担心的进来了。
看到杨升海如此神色,张丰微微纳闷,沉声问道:“老杨,厂里面出了事情?”
杨升海道:“老板,纺织厂没有出什么事情,纺织厂的生产和经营一直都非常好,这个月的盈利相比上一个月我估计至少会涨两成。”
纺织厂生产的棉布物美价廉,花色款式又多,棉布供不应求,订单都排到了好几个月之后,棉布一被生产出来,马上就被等在那里的各布商的马车拉走,纺织厂的效益越来越好,盈利越来越丰厚。
彻底走上正轨之中的东方纺织厂,宛如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完全就是一只正在下金蛋的母鸡。
纺织厂生产经营很好,张丰就有一点纳闷了,更加不解的道:“老杨,看你这么焦急,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唉!”
杨升海叹了一口气,深深的自责,“老板,这都怪我,怪我平时管理不严格,不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用张丰再问起,杨升海就将事情大致的说了出来。
杨升海道:“老板,我们的织机技术泄露了,有人正在仿造我们的‘飞梭’,他们正在苏州郊外建立一家大型纺织厂,规模比我们东方纺织厂还要大。”
“飞梭”技术泄露!
闻言,张丰一惊,马上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杭州,苏州等地非常繁华,那里是自己将来的主要市场,而现在,居然不远的在苏州出现了大型纺织厂,而且还是仿照东方纺织厂建造,比东方纺织厂更大。
更要命的是,这家纺织厂也采用自己的“飞梭”技术,这对东方纺织厂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飞梭”技术并不复杂,张丰知道泄密是迟早的事情,但张丰的心里底线是至少要过两、三年之后,当自己开了几家纺织厂,赚足了银子之后“飞梭”技术再泄密,而不是现在。
张丰问道:“老杨,我们的‘飞梭’怎么会泄密呢?”
杨升海懊恼的道:“老板,都怪我,我们纺织厂出现了内鬼,有人偷了一套‘飞梭’带了出去,我们发现少了一套‘飞梭’之后,在追查之后才查出来这些事情。”
张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专利法,也没有知识产权,告官都是没有用的。
张丰起身,皱着眉头,在办公室之中走来走去,张丰在想着对策。
良久,张丰缓缓的问道:“老杨,那个内鬼抓到了吗?”
杨升海道:“已经抓到了,正被我关着呢。”
张丰道:“老杨,带我去见一见他。”
杨升海点头带路,两人出了办公室,下了楼,来到了纺织厂保安室,在保安室隔壁的一间房间内,正绑着一个人,显然,这个就是内鬼,从纺织厂内偷了一套“飞梭”。
东方纺织厂的织机,效率这么高,织机本身经过了改造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织机上装了飞梭,有了这飞梭之后,织布效率才成倍的增加。
飞梭为精铁打造,全部出自赵左林他们之手,这内鬼居然偷偷的从织机上拆下飞梭,可恶,不可饶恕。
看到这人,张丰就非常气愤,将满腔的怒火,包括请唐建清出山的沮丧全部发泄出来。
旁边正好有皮鞭,张丰拿起这皮鞭就是一阵猛抽,抽得这内鬼皮开肉绽,鬼哭狼嚎,起码抽了十几皮鞭张丰才解气。
张丰收手之后沉声问道:“说,你将那一套飞梭给谁了。”
内鬼名叫徐小志,本来是想发一笔小财的,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败露,财没有发,现在,估计小命都难保。
徐小志真的怕了,怕得要死,哀求道:“饶命啊,我说,我说,都怪我财迷心窍,我该死,我……”
原来,一个月之前,有人找上了徐小志,许诺只要徐小志能从东方纺织厂搞一套飞梭出来就给徐小志五十两银子的报酬,且对方很爽快的先给了徐小志二十两。
拿着白花花的二十两银子,徐小志乐开了花,满口答应一定搞一套飞梭出来。
徐小志平时有一点喜欢赌,只是进了东方纺织厂之后,赌瘾收敛了很多,可能也正是因为知道徐小志喜欢赌,且又知道徐小志没什么钱,对方才找上了徐小志。
拿了二十两银子,想道后面还有三十两可以拿,徐小志就挖空心思想要从东方纺织厂弄一套飞梭出来。
东方纺织厂一千余张织机,这么多的织机,偶尔就会有织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这些需要维修的织机,如果一时间修不好,就会搬到专门的维修车间进行维修。
维修车间里面,总是不断的有织机修好,也总是有出现故障的织机被搬进来,维修车间里面不缺织机,也有飞梭。
东方纺织厂在管理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徐小志一直没有机会,直到几天前,徐小志才抓住一次机会,从一台正在修理的织机上弄了一套飞梭,悄悄的带出了工厂。
听徐小志将事情基本说了一遍之后,张丰问道:“徐小志,你说给你银子要你弄一套飞梭出来的人是徐二宝,徐顺本的儿子徐二宝?”
徐小志道:“就是这个徐二宝。”
张丰心中想道,徐顺本,徐二宝,老子本来是想放过你们的,没有想道,你们自己想找死,这次就不能怪我心狠手辣了。
注意到张丰的狠色,徐小志吓得要死,哀求道:“不要杀我,我还不想死,求求你了。”
张丰没有理会徐小志,张丰知道,不用自己吩咐杨升海也知道怎么处理这个徐小志。
张丰轻轻的拍一拍杨升海的肩膀道:“老杨,这件事情不怪你,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严格的管理势在必行,尤其是在保密方面还要下工夫。”
见张丰没有什么责怪自己的意思,杨升海很是激动,本来,杨升海还以为自己犯了大错误,以为张丰会狠狠的训自己一顿呢。
激动之余,杨升海又满是感激,心中想道,这么好的老板,值得自己为他卖命。
………
第四十一章手榴弹
小青山军营。
出了“飞梭”泄密事件,张丰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目前掌握的情况,应该只是最表面的东西。
在这次事件之中,徐家最多只是配角,可能连配角都算不上,按照的徐家的实力,不可能在苏州郊外建立一家比东方纺织厂还大的工厂、
经过上次棉花囤积事件之后,徐家损失惨重,现在能拿出两、三万两出来估计就是极限,凭借两、三万两银子,不可能建立一家这么大的纺织工厂。
背后隐藏的东西太多,张丰认为,第一要务就是调查,掌握情报,挖出背后的那些东西,最后才采取策略,现在最好按兵不动,装作不知道飞梭已经泄密。
有这样的打算之后,张丰来到了小青山军营。
进入军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训练场上,一声声嘹亮的声音传来,什么“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声音不断的钻入张丰的耳中。
张丰的感觉就是,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化的军营之中,唯一缺少就是坦克、装甲车、大炮等现代化的东西。
王朝勇正在训练场上,看到张丰,马上一路小跑过来,立正、稍息、敬礼,朗声的道:“总兵大人,我们正在进行日常科目训练,请指示!”
不要看王朝勇出了军营嬉皮笑脸,没什么正行,但在军营之中,在自己的属下面前,那正经得很,一脸严肃,正规正矩。
张丰道:“王营长,不用这么严肃,去叫‘灵鼠’叫来,我有任务安排。”
现在,情报小队人员已经有二、三十人,都是挑选出来的,主要负责各种情报的收集,一些事务的调查等等。
而“灵鼠”则是情报小队队长关鹏的绰号,关鹏单单瘦瘦,其貌不扬,丢在人堆之中就不会引起什么注意,看外表的话,再平常不过。
能当上情报小队队长,又绰号“灵鼠”自然有过人之处,在张丰看来,关鹏这小子简直就是搞情报的天才,很受张丰的器重,这不,张丰一来指明就要王朝勇将关鹏叫来。
正巧,关鹏正好在军营,马上就小跑过来,张丰道:“关队长,青龙帮的事情调查得怎么样了?”
前面一段时间,情报小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暗中监控青龙帮,调查青龙帮。
关鹏道:“司令,关于青龙帮的事情我们基本调查清楚,青龙帮的组织结构,主要成员,以及他们的产业,一些罪证等全部调查清楚,只是它背后的保护势力,似乎隐藏很深,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