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舷两侧,躲在盾牌下早已等候多时的刀斧手们,立刻从甲板上站起身来,用尽全力挥出手中战刀,斩断了他们身前一根根粗大的麻绳。
  那些麻绳溢出油光,显然是经过桐油浸泡的,不会因为沾水而出现松弛的状况。而那一根根粗大麻绳的另一端,则是牵动着船舷两侧竖起收拢的巨大拍杆。
  麻绳被斩断,一根根三丈高、直径两尺有余的巨大拍杆,失去了力量的牵引,从船舷两侧的高空中逐渐向船舷外拍落。
  所谓的拍杆,就是用一颗颗大树打造而成的巨大木杆,这些拍杆呈略微倾斜的角度,一头固定在伏波战舰的船舷上,另一头则是虚空悬在船舷的上空,用粗麻绳作为牵引。一旦麻绳被斩断,悬空的那头,就会因为失去牵引,在重力的作用下,向船舷的外侧落下。
  拍杆的原理,其实就是最为简单的杠杆原理,利用杠杆的力量,对附近的敌人进行砸击。
  起初,拍杆因为自身沉重的重量,下落的速度很慢,但是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地加快,惯性也变的越来越大,下落到中段的时候,便已经发出一阵阵“呜呜”的声音了,那是和空气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音噪。
  此刻,有三十多艘江东战舰,已经贴近到了大梁战舰的附近,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拍杆,江东将士们的脸上充满了惊恐之色,口中发出一阵阵惊慌失措的尖叫,但却无法脱离拍杆的波及范围。
  毕竟战舰不是战马,灵活性相对较差,在短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倒退的。
  咯噔!
  后面指挥战斗的陆逊,见到这一幕,心中猛地下沉!
  大意了!他竟然忽略了拍杆的存在!明明在之前的战斗中,他见到了拍杆的存在的,却还是忽略了这些拍杆了!
  这一下,恐怕又要遭受重大损失了。
  陆逊真的是大意了?是,也不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陆逊确实有大意的地方,但是周瑜的步步策略,才是导致陆逊忽略了拍杆的重要原因。
  从交战之初,周瑜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好似猫抓老鼠一样的戏耍着陆逊,不断地蚕食着陆逊的兵力、战舰,让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所属的战舰一点点沉入海底,让他只能看着部下将士葬身鲨鱼之腹而无法救援……
  这一点一滴,逐渐让陆逊失去了理智,在怒火中烧的情况下,只顾不惜一切代价的冲到周瑜的面前,和周瑜拼个你死我活,而一步一步坠入了周瑜的算计之中。
  历史上完全成长起来的陆逊,绝对是深谋远虑的,有着近乎洞察一切危险的能力。但是现在的陆逊,才刚刚二十出头,还无法做到历史上那样出色,至少他还不能完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时刻处于冷静的状态下。
  呼呼呼
  嘭嘭嘭
  巨大的拍杆落下,水花四溅,木屑纷飞!
  用木头打造的战舰,根本无法抵挡拍杆的巨大力量,尤其是,每一艘伏波战舰或麒麟战舰上,每一侧都悬空竖立着十根或是八根拍杆,填充在红衣弩炮之间的缝隙处,如此密集的拍杆,几乎同时咋落到同一艘江东战舰上,江东战舰岂能承受的住?
  瞬间,便有七、八艘江东战舰被砸断,断裂成数截儿,迅速的沉向海底。这几艘战舰,之前就已经被红衣弩炮弄得伤痕累累了,此刻自然是不堪一击。
  另外二十多艘江东战舰,虽然没有下沉,可也被砸的千疮百孔,显然也来到即将破损的边缘了。
  这还不算,因为拍杆的巨大和密集,身处战舰上的江东将士们,根本无处躲避,五千多江东将士,被拍杆活活砸成了肉饼!
  简单,粗暴,蛮不讲理!
  这就是周瑜想要的效果!
  哗
  划水声响起,趁着江东将士们痛苦哀嚎无力他顾之际,周瑜的战舰忽然向后划出。连带着,位于左半边的所有大梁战舰,一同后退。
  甘宁所在的旗舰则是破浪而来,带着右半边的战舰,完美的填补了周瑜留下的空隙。
  紧接着,又是拍杆重击!
  拍杆作用力很大,分量很重,威力虽然惊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不过不要紧,周瑜这半边战舰上的拍杆无法发挥威力了,还有甘宁那半边战舰上的拍杆!
  “哈哈哈,大都督说了,拍死他们!”甘宁张狂的笑声响彻海面,随即便被“呜呜”呼啸的风声所掩盖了下去。
  嘭!
  嘭!!


第六百章 曹操立储
  东海之上,周瑜率领大梁水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消灭了吴国的二十万大军,包括吴国的大都督陆逊、副都督顾雍在内,无一幸免,悉数葬身海底。
  吴国的主力军,被剿杀于无形之中。可笑的是,曹操和孙权两位君主,还在做着合力抗击马超、抗击大梁的美梦呢。
  因为这场遭遇战是发生在东海的远海处,所以没有任何势力的探哨能够得到半点消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此刻都并不知情。
  周瑜在结束大战之后,没有立刻挥师北上,而是在海面上停留了两日的时间,下令让部下将士们打捞海面上漂浮的船只残骸、各种还能使用的军资,并回收一部分没有沉没的粮草,以便晒干后食用,算是补充军资。
  他这样做,就是想把吴国大军被歼灭的消息,彻底封锁。
  北方战局纷乱,周瑜这支部队,是一支奇兵,越是保持神秘,让曹操寻不到踪迹,越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两日后,茫茫东海上,周瑜率部北上,赶往北方战场。
  且不说周瑜乘风破浪,自许都出兵的曹丕,已经到达了邺城。
  过去一段时间,马超并没有攻打邺城,只是在邺城附近屯驻了重兵,在邺城的北面筑起一道防线,令魏军不能越雷池一步。
  马超在等,等着曹操部下的各路人马到来。早晚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死战,马超也懒得一次次和曹操争斗了,干脆就等着曹操的人马在邺城集结,一次性消灭掉他的主力军好了。
  不过,马超可不会给曹操翻盘的机会。在等待魏军各路人马赶来的时间中,马超先后派出黄忠、张合、魏延三员大将,每人各自率领两万义勇军将士,在邺城的北面攻城略地。
  到目前为止,邺城北面的地域,大多已经落入了他们三人的手中了。也就是说,马超已经拿下了冀州的北部,把冀州和并州、幽州连成了一线,并且把曹操的兵线压制在了邺城附近。
  魏国的都城邺城,如今在马超的压制下,已经变成了战斗的最前线了。
  马超的动作,曹操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却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或者说,曹操根本也不在乎冀州北部的丢城丧土。曹操打仗,从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曹操看来,马超夺了冀州北部,看似占据了优势,实则是在消耗部下将士们的体力。曹操部下的各路兵马到来后,势必要经过至少一日的修整,才能恢复体力。马超在这方面本来是有优势的,可是他这样一来,可就没有这个优势了。
  在曹操的翘首以盼中,第一个赶来,便是他的儿子曹丕。
  自从曹操得到了冀州之后,就把大本营从许都搬到了邺城,留下曹丕镇守许都。通过这几年的磨炼,曹操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二儿子曹丕在处理政事方面,有着远超常人的水准,且做事不拘小节,永远立足于大局考虑问题,哪怕有所牺牲也不为所动,和曹操年轻的时候很像。
  在对后辈子弟的培养上,曹操可谓是不遗余力的,凡是有潜力能成为领导者的子弟,都得到了曹操悉心的栽培。同时,这些家族的后辈子弟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曹丕、曹植、曹冲三个儿子,包括战死不久的曹彰,都算得上年轻一辈中杰出的人才了。
  这里还要着重提到一点,或许是因为甄宓成为了马超妻子的原因,也或许是感觉到了目前形势对曹魏政权的不利,曹丕和曹植这对兄弟并没有出现像历史上那样反目成仇的局面,反而是变得亲密无间,通力合作的帮助他们共同的父亲曹操处理政务,让曹操感到很是欣慰。
  他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辅助曹操处理国家大事,为曹操分担了很多的事务。这其中,又以曹丕为最。
  尤其是上一次北方大战时,曹丕引诱马腾犯错,斩杀马腾以动摇马超的意志。虽然最后曹操仍是败给了马超,可在这件事上,曹丕的做法,还是让曹操大感满意的。
  曹丕的迅速崛起,让曹操对曹丕越来越器重,甚至是引以为傲。与此同时,魏国内部,对曹丕继承世子之位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重要的官员都认为,曹丕是最适合接班曹操的人。
  但是曹操毕竟不是只有曹丕这一个儿子。能继承曹操魏王爵位之人,需要是要能够让魏国变的更加强大才行。所以在立储的问题上,曹操一直有些犹豫,还没有正式立哪个儿子为世子。
  平心而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小儿子曹冲。曹冲天资过人,异常聪明,留下过“曹冲称象”的典故,很讨曹操的欢心。可废长立幼,自古以来便是取祸之道,故而曹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偏爱,而立曹冲为世子。
  归根结底,曹操看重的,还是能力。谁有能力带魏国走向强盛,曹操便会立谁为世子。


第六百零一章 决战邺城 一
  夜晚,星光璀璨。
  马超位于大营中的高出,仰着头,神情专注的看着夜空,似乎夜空中有着什么特别的东西在吸引着他一样。
  站在他身边的诸葛亮也一直抬头看向夜空,却什么都没看到,漆黑的夜空连一颗星星都没有,让最擅长夜观星象的诸葛亮感到今夜的夜空,实在是无趣,他真的有些不明白,马超究竟是在看什么能看的那样出神。
  良久,马超收回了看向夜空的目光,缓缓说道:“孔明,你是否在奇怪,我究竟是在看些什么?”
  诸葛亮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是。”
  马超转头看向诸葛亮,展露出了笑容,露出了两排整齐的白牙,神秘的说道:“其实,我什么也没在看。我刚才只是在想,曹操会不会也和咱们站在这同一片夜空下,也在抬头看着夜空。如果他在看的话,那么你猜,他又会从这夜空中看到些什么呢?”
  不等诸葛亮回答,马超似是询问,又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漆黑如墨的夜空,连一颗星星都没有,这,或许会让曹操感到一丝孤单吧?”顿了一顿,马超的语气忽然转为了肯定,认真的说道:“邺城是个好地方。当年袁绍占据邺城,势力何其强大?几乎要霸绝天下了。那时,我和曹孟德联手,便是在这邺城,击溃了袁绍的主力军,从而改变了中原新的格局。那个时候,迫于形势,我把邺城让给了曹操,但是我当时就在心里对自己说,终有一日,我还会回到邺城,拿回属于我的一切。现在,是时候让邺城再次成为历史新的见证之地了。”
  诸葛亮把马超的话一字不漏的听进了耳中,沉思了片刻之后,向马超拱手说道:“亮此生有幸,能够追随大王鞍前马后,幸甚至哉!亮愿助大王完成宏愿!这一次,在邺城一战而定天下的,一定会是我们!”
  马超笑了,他的笑容里带着无尽的自信:“第一次邺城之战的胜利果实是属于曹操的,他在那里以少胜多,打出了漂亮的一战,成就霸业。如今,我就要在他的成名之地彻底的击败他!邺城,便是他最好的埋骨之所!这是他宿命的轮回,更是我大汉一同天下的终点!”
  翌日。朝阳初升,天地间的万物都开始了苏醒,两处敌对的势力中,也升起了阵阵炊烟。
  早餐时间,是两军将士难得的清闲时光,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一刻享受到短暂的宁静,至于宁静过后,有谁会战死沙场,又有谁会重伤落下残疾,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因为相隔的距离只有数里,义勇军大营中飘出的阵阵肉香,无可阻挡的飘到了邺城的城头上,那些正在值守的将士们鼻子中,让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过肉的魏军将士们十分眼馋。
  义勇军的早餐其实是十分简单的,每个人的早餐都是定量的,两块面饼,一碗肉粥,再加上一小块的鱼干。肉食并不多,但是营养搭配的却很均衡,军中的厨师又是长安学府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这些被深深的烙上了大梁印记的厨师们,义勇军将士在战场上血战,他们则是把灶台视为了自己的战场。
  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尽量让那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们吃饱吃好,这就是属于他们最大的胜利。所以,每次一到开饭的时间,义勇军大营内飘出的香气,总是让对面邺城城头上的魏军将士垂涎不已。
  攻心之计,可不是只有曹操擅长。这么多天以来,马超便是用这种方法,一点一点的消磨着魏军将士的锐气。
  现在,应该到了收效的时刻了。
  邺城城头上,一名魏军副将伸长鼻子向义勇军大营的方向,使劲闻了闻,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陶醉的神色,可是当他低下头,看到自己手中握着的那块干巴巴的窝头时,脸上的神色瞬间垮了下来,难以下咽的神色溢于言表。
  同样都是军人,同样都是拿粮饷的战士,为何自己这边就和对面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人家连早餐都能吃的这样香甜,为何自己却只能啃干巴巴的窝头?这名副将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是气恼,最后忍不住一把将手中的窝头扔到了地上,还伸出脚向着窝头狠狠地踩了一脚,口中怒道:“人比人简直是气死人,这饭没法吃了!”
  和这名副将有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在看到这名副将怨怒的举动之后,不少人也跟着站起身来,吵吵嚷嚷的骂了起来,埋怨自家将士这边的伙食太差,让人无法下咽。有了带头的人,就一定会有跟风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怒骂的行列:
  “大家说说,这是给人吃的饭吗?简直就是给猪吃的东西!”


第六百零二章 决战邺城 二
  把地面上沾血的窝头,一口一口吃进口中,曹操面不改色。
  咽下最后一口窝头,曹操拍了拍手,环视着身边的将士们朗声说道:“将士们!我军目前的伙食确实很差,但是我们现在是在战场!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吃下这些东西,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去和敌人战斗!去击败强大的敌人!孤向你们保证,十五日之内,便会有补给送来,到时,你们就不必再吃这难以下咽的窝头了。”
  听到新一批的补给就要送到,魏军将士们欢声雷动,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的呼喊了起来:
  “大魏必胜!”
  “大魏必胜!!”
  “大魏必胜!!!”
  长久以来被大梁义勇军将士们打压到低谷的士气,终于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变,曹操以出色的治军手段,成功的唤起了麾下将士们的斗志,让他们的士气重新变得高昂起来。
  在此之前,曹操也曾使用过相同的手段,比如望梅止渴等等事例,便是最好的佐证。只是这一次和以前不同,曹操这一次并不是在画饼,而是他笃定十五日之内,必定会有补给送到。以曹操的精明,他甚至军中军心不稳,这个时候必须要安抚好将士们的军心,绝不能让军中出现兵变的危机。
  所以曹操在调集兵马的时候,就已经让兖州、豫州各地的主将,积极地筹措粮草了。这两个大州许久未曾遭遇战事了,近几年又风调雨顺,粮草丰足,足以支撑这次大战的消耗。
  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那批被他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补给,此刻正在经受着战火的洗礼。潜伏在魏军中的神机营成员,早已把这一批补给的路线秘密报告给了马超,为了不引起曹操的怀疑,马超并没有出动大营中的一兵一卒,而是以飞鸽传书的形式,把这一消息传达给了镇守在荆州的统帅庞统,让庞统想办法切断曹操的补给线。
  有着凤雏之名的庞统在接到马超的飞鸽传书之后,立刻敏锐的洞察到,这一次袭粮,将会对主战场上的魏军将士造成多么重大的打击。
  于是庞统一面挥军进入豫州境内,一边把消息传递给了镇守在兖州边境处的张辽。两人同时行动,连夜调兵遣将,直扑兖州、豫州的腹地。
  不光是庞统、张辽有所行动,镇守在汉中的徐晃也赶了过来,加入到了袭扰魏军粮道的战斗中。
  如今西南战事已定,汉中的战略位置,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再把徐晃留在汉中,就有些屈才了。所以马超早就对徐晃做出了新的任命,让他率部前来参战。
  汉中距离荆州较近,徐晃便没有赶到邺城去,而是来到了庞统这边。
  而且徐晃有着自己的考虑。
  荆州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紧挨着江东。庞统镇守在荆州,自然是万无一失,了庞统若是离开了呢?孙权会不会乘虚而入?曹操的部下,又会不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庞统,不能轻易离开荆州!那么荆州这条路,就无法走得通。这样就会让讨伐魏国的攻势,出现北面强劲、南方无力的局面。人都是靠两条腿走路的,跛足之人终究是不太方便的。
  所以徐晃便率部来到了荆州,必要的时候,他可以从荆州出兵,挥兵中原。或者是代替庞统镇守荆州,把庞统解放出来,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得知曹操征粮的部队已经出发,徐晃在和庞统商议过后,便率领一支精骑,绕过曹魏各地主将的防御,斜向穿插到魏军的补给线路上,对魏军的补给部队形成围剿之势。这也是庞统的意见,庞统久居荆州,又是荆州士族出身,没有人比他更适合镇守在荆州了。
  所以在切断魏军的粮草之后,庞统便会回到荆州,而徐晃绕到魏军的前面去,击败了魏军的支援之后,就可以随时向北,切入到北方战场去了。
  魏军负责押运粮草的人,是曹操的侄子曹彬。
  曹彬是曹真的胞弟,也是曹操的子侄之一。是曹操在一年前大肆提拔后辈子弟时涌现出来的一员大将,武力不在夏侯霸之下,只比曹彰稍微逊色,因此也很是受曹操的器重。大战之前,曹操让曹彬留在后方,就是想用他的武勇来确保补给安全的。
  在庞统派出的三路伏军中,最先赶到预定位置的,便是徐晃。
  以徐晃的多谋,他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因为等待张辽与他形成合围,而失去对曹彬所部的最佳进攻时机。
  于是,徐晃便率先对曹彬发动了强劲的攻势。


第六百零三章 决战邺城 三
  纸,终究包不住火。
  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败报,最终还是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得知这一连串的噩耗,曹操终于坐不住了。他终于知道,马超为何一直按兵不动了!
  因为曹操的各路粮草运输部队,根本就不会来!
  因为孙权派出的二十万大军,已经葬身海底!
  因为马超在下一盘大大的棋,他要从四面八方蚕食曹操的势力,把曹操围困在邺城!
  因为……马超要在邺城,和曹操一决雌雄!
  曹操,已经是退无可退。这一盘棋的先手,已然是被马超牢牢地握在他的手里了,曹操在落子之初,便落了下风。
  败报,迅速的发酵。粮草补给被截断,后路被截断,义勇军在背后势如破竹,就连吴国的盟军都无法赶来战场……这些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邺城中迅速的传递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深深地绝望包围了起来,曹操费尽心机激励出来的士气,再次于一夕之间,被破坏殆尽。
  可是曹操不能退,也无法退。
  不退,他还能凭着邺城坚固的城墙,与马超周旋,若是撤出邺城,和义勇军展开野外的遭遇战,曹操一点把握也没有。现在曹操只能坚持,希望程昱等后方的文武将官,能够击退各处义勇军的入侵,把军心稳定下来。
  然而,马超却不会再给曹操这个机会了。马超隐忍了这么久,做足了功课,什么攻心计、上兵伐谋、十面埋伏……统统都用出来了,岂能再给曹操片刻的喘息之机?
  在邺城内军民心中的恐慌,发酵了三日之后,马超终于发动了对邺城的第一次进攻。
  攻坚战,自然是远程利器为先。
  在将军令的铮铮战鼓声中,三百多架红衣弩炮和近两百辆霹雳车,被投入了战场,迎着朝阳,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光彩,安静的屹立在邺城千步之外,就像是一个个来自洪荒的巨兽,正准备择人而噬。
  千步之外,游离在红衣弩炮和霹雳车两大杀器之外的,是八个整整齐齐的战阵,每个战阵,至少都有两万人。
  乾位阵门处,一面金色的大旗,迎风飘荡。上面刺绣着斗大的两个金字:大梁。
  金色战旗之下,马超身穿白虎啸天铠,手握紫金霸王枪,座下是神骏的龙象宝马,脑后拖着一根粗大的狼尾。狮盔蛮铠,白马金羁,正是马超标志性的装束。
  马超左侧,是黑色铠甲、黑色蛇矛、黑色战马的张飞。面如锅底般漆黑,虬须根根倒立,豹头环眼,杀气凛然。掌中丈八蛇矛饮尽敌人之血,座下踏雪乌骓似是一片乌云。
  右侧,同样是黑铁塔般的胡车儿。他没有骑马,昂然站立,一根笔常人大腿还要粗的狼牙大棒,在他的手中如提灯草。
  震位阵门处,大梁车骑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依旧是不变的绿袍金甲,丹凤眼,卧蚕眉,长须及腹,座下赤兔马通红似火,手中青龙偃月刀所向披靡。
  关羽身后,孔武有力的周仓,和另一名小将并骑而立。这员小将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手中提着一杆和青龙偃月刀十分相似的大刀,只是尺寸小了一号。
  此人是关羽在数年前收的义子,名为关平。这几年来跟随着关羽,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如今一手刀法,已经有关羽三分的火候了。
  两万奔雷骑以及一万骑兵,策马立于周仓、关平的身后。
  坤位阵门处,白马银枪赵子龙,挺枪立马,风采卓绝。
  在赵云的身边,有三员罕见的女将。和赵云并肩立马的,无疑便是马超的胞妹、赵云的妻子马云禄了。稍微落后一步之遥的,是马云禄的两员部将,黄忠之女黄舞蝶,和昔日称霸淮南的严白虎之女严如意。
  她们二女此前长安保卫战中,已经展露过头角了。谁若是因为她们是女子便轻视她们,一定会追悔莫及。
  一万奔雷骑和两万娘子军,安静的在赵云及三位女将身后列阵。
  坎位阵门处,战旗之下的大将,乃是老将黄忠。
  曾经的乌桓王之子蹋顿,充作黄忠的副将。二人身后,三万破军阵精锐,肃杀站立,腰板挺得如标枪般笔直。
  巽位阵门处,手握银枪,背插双戟的太史慈,骑着从曹操手中夺来的千里马绝影,耀武扬威。练兵的行家里手高顺,担任太史慈的副将。
  二人身后,是两万名装备精良的步兵。这些人身材高大,样貌异于常人,显然并非是单纯的汉人血统。没错,他们就是高顺在西域那边招募的异士,经过高顺的训练,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第六百零四章 决战邺城 四
  邺城是座大城,城内的百姓约有三十余万,人口众多。
  马超如果过度的依赖红衣弩炮和霹雳车的话,很容易在远程轰炸中,因为对这两大杀器操控不当,而把巨弩和雷石落入城内,对城中的百姓造成无辜的杀伤。
  民心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马超不想因为战争而失去民心。因为他不是曹操,做不出“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事情来。
  所以这一场注定会无比艰难的攻坚战,最终马超还是决定,要用刀剑去攻克。
  这样做,无疑会让部下的义勇军将士们,出现很多伤亡。可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包括马超本身在内的每一名义勇军将士,都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心理准备。
  代替曹操在外城墙上指挥战斗的,是大魏的世子曹丕。
  战火,迅速让他变的更加成熟。
  “敌人要攻城了,各部队做好应对准备!让他们知道我大魏的铁血手段!”曹丕怒吼连连,催促着城头上的十万魏军将士,进入备战状态。
  谁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同样,每一个人也都清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不死不休之局!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邺城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从战斗的一开始,便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的将士彼此视为死敌,以命相搏。
  另一场战斗,在邺城外二十里的漳河上,于同一时间开战。
  镇守在邺城外漳河河畔的,是曹操部下的青州牧臧霸。纵观整个魏军阵营,没有谁能比他更胜任水军都督这个位置了,毕竟臧霸久居青州,对水战还是十分熟悉的,比起其他在陆地上征战惯了的众将来说,臧霸对水战已经算得上是行家里手了。
  因此,曹操把整个水军都交到了臧霸的手上,希望臧霸可以利用擅长水战这一优势,能够在和大梁义勇军的战斗中,成为一支奇兵。
  再说漳河。
  漳河临近邺城,故而邺城在后世又有“临漳”之别称。漳河是邺城境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向西贯穿与邺郡境内。古时的西门豹治水、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等典故,均出自此处。
  曹操入主邺城之后,便在漳河河畔建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的雄伟。而曹操如此重视漳河的原因,因为漳河乃是邺城水路的交通要道、军事要冲,漳河河畔的防线,关乎着邺城的安危。
  故而曹操让臧霸驻守在此,以其麾下精通水战的青州兵,在漳河构筑防线,进可攻,退可守,把优势握在自己的手中。
  周瑜清楚的看到了漳河的地理重要性,所以他在青州大杀特杀了一番,搅动的青州境内人人自危不敢出兵之后,便沿着东海逆流而上,进入了漳河流域,遭遇到了守护在此的臧霸。
  冠军将军、大梁水军都督周瑜,跨立在一艘当今世上最大、最坚固的战舰上,向岸边的水寨破浪而来!
  伏波战舰!
  周瑜所乘坐的伏波战舰,乃是大梁水军的旗舰,是韩暨、郑浑和马均等将作监的良匠们,根据马超提供的模型,耗时三年制作出来的,整座战舰分为五层船楼,其中四层在甲之上,一层在甲板之下。
  船体通体都是用铁力木制作的,耐水性极强,且坚固程度不输于普通的铁,在帮助战舰可以在水面上更快航行的同时,还大幅增强了船体的抗击打能力。
  越过船体再往战舰的甲板部位上看,船舷两侧和首尾两端环绕竖立着二十四根巨大且沉重的圆木,其中十二根固定在船体上,起到牵制的作用,另外十二根则是稍微倾斜着的,用牛筋做成的纤绳将这二十根圆木联系在一起,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一旦倾斜着的圆木失去了纤绳的束缚,便会从高空呼啸着落下,向水面上发起剧烈的拍击。


第六百零五章 决战邺城 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