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战场上点燃起一根根的火把,把昏暗的天空照亮,余烟袅袅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杀戮后的惨状,人体的各个部位、内脏、血液……随处可见。江东老将程普的残破尸体,亦在其中。
一把把的武器散落在战场各处,一副副破碎的铠甲,在战火的映照下,反射着微弱的光芒。
痛苦的呻吟,遍布每一个角落。
青囊军进场,开始救治在战斗中受伤的义勇军将士。而没有受伤的义勇军,则是负责清理战场,收缴投降魏军的武器、衣甲。
马超没有理会遍地的军械、辎重,只留下马铁和马玩分头带领两万义勇军打扫战场,配合青囊军救治伤员,收敛孙尚香的玉体入棺,并看押投降的魏军士卒,而后就带着其他人马,直奔曹操的大营杀去。
他必须要为孙尚香、要为战死于此役的义勇军将士们,亲手讨回一个公道!
在说曹操率部退出战场后,一路狂奔回到大营中,急匆匆的收拾好粮草辎重,留下刘晔带着三万士卒留守大营后,便从后营离开,与司马懿、许褚等人带着十多万魏军,向北平关的方向而去。
曹操之所以把刘晔留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知道后方战场的战况,并不知道曹彰、李进等人已悉数战死沙场,数十万魏军死的死,降的降,曹操还想着,让刘晔汇合曹彰他们之后,在一起撤向北平关呢。
另一方面,刘晔出身大汉皇族,乃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他和刘备可不一样,他是真正的皇室血脉,只不过家道中落,失去了爵位和势力,后来才在曹操的麾下效力的。对于出身皇族的刘晔,曹操始终不能做到百分百的信任,唯恐刘晔暗中帮扶刘协,做出不利于曹操的事情来。
所以,在危险至极的局面下,刘晔就成了断后的最佳人选了。
对于这一点,刘晔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他知道自己受制于宗室的身份,始终得不到曹操的信任。为此,他曾根据大梁霹雳车的结构,仿制出了先进的抛石机,试图以此来赢得曹操的信赖。但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因为他改良的抛石机,虽然威力和射程都增强了许多,可仍是无法和霹雳车一较长短,这就导致曹操并不满意,对刘晔越加的冷淡了。
可是为了让曹操能够顺利撤退,刘晔不得不咬牙留下来,仅仅凭借着手中的三万多将士,去面临即将到来的危险。
在刘烨的翘首以盼中,他等来的,并不是曹彰、李进等人,而是浑身浴血的义勇军!
当刘晔看到义勇军的旗号之后,一颗心立刻沉了下去。义勇军前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曹彰、李进等数十万魏军将士,怕是已经全军覆没了。
接下来,刘晔只能独力对抗马超率领的义勇军了。
正如刘晔所预料的,义勇军到来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直接便对魏军大营发动了猛攻。
红衣弩炮率先开火,霹雳车紧随其后,无当飞军的诸葛连弩,射出漫天的弩箭……
第五百八十八章 阴谋破灭 中
马超头也不回的说道:“这是你的职责,是每一个汉人的职责,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眼看着马超策马而去,太史慈笑呵呵的刘晔说道:“子扬,梁王这是已经把你当做自己人了,只有在自己人面前,他才会自称‘我’,而不自称王爵。”伸手在刘晔的肩膀上用力一拍,太史慈继续笑道:“子扬,欢迎加入大梁,今后我们便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了。”
被太史慈这一巴掌拍的生疼,刘晔咧着嘴苦笑道:“子义,你敢在用力一点吗?把晔拍死了,谁来告诉你们何处适合挖掘散水渠?”
诸葛亮面带微笑的走了上来,对关太史慈刘晔说道:“欢迎子扬的加入。不过现在不是闲谈的时候,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尽快挖掘出足够多的散水渠才是,此事,还要有劳子扬了。”
当下,刘晔不顾身上的创伤,就地花起了草图来。不多时,一张草图便已完成,上面标记着十多个利于散水的地方,附近的山川草木,都能在这张草图上找到痕迹。
刘晔的才华,在这个时代并不算是最顶尖的,但是他却有着鲜明的特点。他对地理图形和机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如果没有马超大力培养出来的韩暨、郑浑、马钧三人,以及智慧近乎于妖人的诸葛亮,怕是当世无人能比得上刘晔了。
之后,诸葛亮指派本部义勇军士卒,分散成数十队人马,分头按照刘晔画好的草图去挖掘散水渠。
挖掘这种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的操作起来,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转折点在被掘开之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流向,对冀州、幽州不同的地方造成水涝灾害,一旦水涝灾害真的发生,在这个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时代,很有可能会留下一连串的后遗症。
比如说瘟疫等,绝非是良田和房屋被冲毁,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表面上的损失,一系列的后遗症,甚至都有可能让被水涝灾害侵袭过的地方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变成一片难觅人畜的废墟。
威州瘟疫事件,便是最好的佐证。诸葛亮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以在挖掘散水渠的时候,诸葛亮严令部下将士必须格外的用心,每一条散水渠的挖掘,都要经过仔细的计算,确保能够把不同流向的易河之水,能够纳入散水渠中,引到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其他的河流之中。
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还以大梁右相国的名义,给长安发回了一封加急文书,请华佗门下的吴普、李当之等人,尽快来到这里,一旦水涝灾害真的发生,也好对瘟疫进行控制,不至于让瘟疫进一步扩散。
总之,在接下来的时光中,诸葛亮十分的忙碌,他仔细的阅读者每一条送回来的信息,审查其中的不足之处,务求每一条散水渠都要尽善尽美。同时亲自督导将士们,对沿途的居民进行疏散,不管是隶属于大梁的子民还是大魏的子民,一视同仁。
一日后,马超率军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北平关下,不顾一切的发动猛攻,想要攻破关墙,活捉曹操,让曹操逼迫司马懿停止一切的阴谋诡计,以挽救易河周边大汉子民们的性命。
对于马超的反应,曹操早在意料之中。
北平关上,各种防御型器械罗列开来,十分充足。
凭借着北平关的险要,曹操亲自登城督战,率部死死地抵抗着马超的猛攻,令义勇军始终无法登上北平关的城头。
昨日激战了一整天,夜里仅仅休息了三个多时辰后,又是一路急行军,赶来了这里,义勇军将士们早就疲累不堪了,体力不如以逸待劳的魏军占优势。
再加上魏军又有城墙作为依仗,所以义勇军即便是拥有诸葛连弩这样的先进武器,仍是在强行登城的攻坚战中,死伤累累。
半日之间,北平关下,便堆积起了小山一般的尸骨。
马超带兵打仗,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从不会让部下将士们做无谓的牺牲。
但是这一次,他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忍痛让部下的将士们用性命去搏杀。
三日三夜!
马超三日夜以来,几乎没怎么合眼,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亲自带兵猛攻北平关。实在是太困乏了,就随意的在地上铺上一块皮裘小睡一会儿。
义勇军的攻势,在过去的三日三夜中,从未停止过。
在不间断的厮杀中,双方的将士都是死伤惨重,北平关下的尸体,已经被清理过三次了。否则的话,进攻的义勇军将士们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曹操这次也是发狠了,他这几日吃住都在关墙上,一步也未曾离开。
魏军将士在他的激励下,顽强的抵挡着义勇军的猛攻。先后十余次被义勇军将士攻上城头,他们便先后十余次将义勇军又杀回到了城下,以无数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始终守护着北平关。
关上关下,双方的将士,几乎人人带伤!
负义勇军中,责先登的大将太史慈,喘着粗气来到了马超的身边,他的身上,衣甲残破,三道伤痕交错在他的前胸后背。
猛如虎的太史慈,也受了不轻的伤。
第五百八十九章 阴谋破灭 下
看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数十名将官,看着他们大多数人的身上都带着血痕,马超忽然感到喉头一阵发痒,几乎要哽咽了。
但是他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必须要在最关键的时刻站出来!
这些大将一个个舍生忘死,自己身为大梁之主,更没有退缩不前的道理。
“诸位不必多言。生死有命,我愿意为了大梁的子民,为了全天下的子民,搏上一搏。”低沉的声音响起,渐渐变的高昂,一句话说到最后,马超几乎是用尽力气嘶吼了出来。
搏上一搏!
以命,相搏!
马超踏着矫健的步伐,握着巨阙重剑,亲自杀向了北平关下。数十名将官连忙紧随其后,想要跟上去保护马超,却被马超喝止了下来,只有胡车儿和兀突骨两个体型高大的悍将相随。
关羽等人擅长骑战,并不擅长步战,在攻坚战中,他们的武力就要大打折扣,马超绝不会让他们以己之短,去攻敌所长。这也是三日三夜的激战,始终未能攻克北平关的因素之一。
目不转睛的看着马超决绝的背影,众将士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的胸口似乎藏着一团火,正在剧烈的燃烧着。
“杀!”
来到城下,马超一把抓住云梯的扶手,一步便跨了上去。
短暂的沉默之后,正在攻城的义勇军将士,猛地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杀杀杀”
马超是他们的王!
王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对义勇军的士气,是无与伦比的激励。
无休止的厮杀,在这一刻,变的更加激烈了。
巨阙重剑不知斩断了多少根,从城头上砸下来的滚木、箭矢,挑飞了多少凶猛的雷石,马超在激战中,先后两次杀上城头,无奈驻守在城头的魏军实在是太多了,马超纵然武艺无双,可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迫退了下来。
大半夜的激战,马超的白虎啸天铠已经变成紫红色的了,上面无处不沾染着干涸发黑的血迹,甚至巨阙重剑都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
可是,义勇军仍然无法攻破誓死抵抗的魏军。每当魏军被登城的义勇军杀退,曹操便会挥动着倚天宝剑,声嘶力竭的呼吼,不断激励着众将士夺回阵地,杀退义勇军的猛攻。
在曹操的带动下,每一名魏军将士,都在拼死作战,把身体中所有潜藏的力量,全部给激发了出来,这才能屡次挡住义勇军的狂攻。
人,都是有极限的,数日夜的厮杀,让双方将士的体能跌落到了冰点以下,若不是还有一口气撑着,他们早就因体力不支倒下了。
当马超第三次被迫退下来,北平关上的魏军将士们再也支撑不住了,先后躺倒在冰冷的城墙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不少人因为太过疲累,神志都有些不清醒了,一双眼皮上就像是坠着千斤重担,无论怎么努力,也睁不开了。
曹操同样疲惫,他的双眼中早就布满了血丝了,但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他必须激励部下将士们,撑到司马懿掘开易河之水。
“你们都是大魏的勇士!你们都已经很辛苦了……将士们,只差一点了,再坚持一点时间,我军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现在,孤以魏王的身份,请求你们,站起来,继续战斗!为了你们的家人不被凌辱,为了大魏长盛不衰!无论如何,孤……将与你们同在!”
曹操嘶哑着嗓子,大呼不已。
数日下来,他的嗓子早就哑掉了,咽喉处就像着了火一样难受,但是他的呼喊声,却从未停止过。这一刻,更是几乎把喉咙都要喊破了,努力把自己的声音传送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将士们能够听到。
曹操的呼喊声,就像是一阵强心剂,瞬间让困乏万分的将士们,努力的从地面上挣扎着爬了起来。
“为了大魏!”
“为了大魏”
“死战不休!”
“死战不休”
一道道声浪,在曹操的带动下,与将士们的胸腔中呐喊出来。起初,零星的呐喊声,显得异常单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呐喊出声,一道道声浪就像是一条条小溪,最终融合到了一起,汇聚成了一条宽阔的河流!
第五百九十章 葬爱
“将士们!父老乡亲们!痛苦,不会磨灭我们的意志,只会让我们的斗志变的更加坚强!国之有难,我当出征。马革裹尸,壮我雄风!”
诸葛亮眼眶湿润,收起了从不离手的羽扇,罕见的拔出一把长剑,忘情地呼吼着。
所有跟随在他身边的义勇军将士们,都把身体挺得笔直,然后摘下头盔托在左手,用右手将手中的武器高举过顶,直指天际,不约而同的吟唱了起来:“国之有难,我当出征。马革裹尸,壮我雄风!风!风!!风!!!”
一声接一声的吟唱,不停地响起,一声比一声有力,一声比一声更显铿锵!
在义勇军将士们越来越激昂的呼喊声中,无论是来自大梁的百姓,还是原本属于魏国的百姓们,都纷纷停止了哭泣,右手紧握成拳高举过顶,跟着义勇军们大声的呼喊了起来,他们要把自己心中的悲伤,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声中倾泻出去,仿佛要用声浪,来和眼前的洪流进行坚决的对抗!
在万众一心的震天介的呐喊声中,奔腾不休的洪流似乎是害怕了,迅猛的势头逐渐弱了下来,滔天的巨浪也缩小到了半尺左右的高度,再也不复先前的汹涌了。
当洪流又奔腾了近百个呼吸之后,便彻底归于了平静,化成十几条支流,老老实实地绕开被义勇军所处的高山,向着远处流去。
造成怒流被驯服的真正原因,当然不会是大家的铿锵有力的呼喊,而是诸葛亮先前带着人马挖出来的数十条散水渠开始发挥作用了。
尽管司马懿选择的掘河口很隐蔽,让易河之水能够瞬间便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激流,对将近百里的土地进行了覆盖式的冲击,可诸葛亮也不是无能之辈。
他在刘晔的草图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推算,提前便预算好了易河河水可能奔腾的几条主要线路,并与之相对应的挖掘好了散水渠,在最大的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土地的作用,让司马懿费劲心机掘开的黄河之水,只进行了上百里距离的冲击便逐渐趋于平静了。
诸葛亮心知肚明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却并没有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反而编制出一套美丽的谎言,对所有的军民们进行着鼓励:“将士们!父老乡亲们!你们看,易河之水在大家一条心的呼喊声中退缩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大汉的气运正盛!我大梁气运正盛!大梁必将必将捍卫大汉的辉煌!”顿了一顿,诸葛亮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大汉必胜!大梁必胜!”
诸葛亮的话,并不能瞒过所有的军民,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都知道洪流退去的真正原因,但是没有一个人对诸葛亮的话表示异议,所有的人都沿着诸葛亮给出的思路,团结一致的举起了右手,齐声呼喊着:
“大汉必胜!大梁必胜!”
“大汉必胜!大梁必胜!!”
“大汉必胜!大梁必胜”
三十里之外的北平关下,马超面无表情的迎风站立着,纯白的龙象宝马乖巧的立在他的身后,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异响来影响他的思绪。
关羽和赵云一左一右站立在马超两侧,双眸中都透着几分凄然的神色。其余围绕在马超身后的众将官,亦是悲戚不已。
没能找到司马懿,让司马懿一手策划了这场毁灭性的灾难,谁的心中都不好过,百里的距离虽然并不太长,可易河之水被掘开之后冲刷而过的宽度却是相当惊人的,百里长,百里宽,在方圆百里之内,经过这一场洪流之后,相信将不会存在任何的生灵了。
无数的良田也被冲毁,洪流趋于平静之后的流向,也会对下游的百姓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马超还要考虑到在洪水泛滥之后,这方圆百里之内随时可能爆发的瘟疫,以及后续安置失去家园的百姓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不但会给附近的子民们带来恐慌,还会影响到大梁的声誉。
这一连串的损失,每一项看上去都不算太过巨大,但是当这些损失叠加到一起的时候,这份损失,已经超出了马超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司马懿,本王若不能将你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誓不为人!”马超铁青着脸,一字一顿的说道。
正当众人不知该如何开口劝慰马超的时候,神机营密探在第一时间,便送来了易河之水被疏导散去的消息。
当马超听神机营密探们的讲述,得知诸葛亮带领着数十万军民们高呼“大汉必胜、大梁必胜”的消息后,他脸上的铁青之色化开,一丝欣慰之色,爬上了马超的脸庞。
赵云满脸喜色,跪倒在地不失时机的大声说道:“大王,这场涝灾倒也并非全是祸乱,至少,我军的凝聚力更强了。我大梁,在民间的威望也更厚重了。”
张合也点着头说道:“是啊,凡事都有好的一面。我军长久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士们心中难免会滋生出自大、自傲之情,相信经过这一次的灾害,将士们的心灵都会经过一番洗礼,从长远角度来说,是有利于我军的。”
第五百九十一章 反攻
翌日,天刚蒙蒙亮,休息了一夜的义勇军将士,便踏着朝阳的光辉,再次踏上了征程。
咚咚咚
战鼓喧天!
锵锵锵
铠甲铮铮!
短暂的一夜休息,远不足以让义勇军将士们的体能恢复到巅峰。但是昨夜的那一场火葬,那些新刻到忠义碑上的名字,却让将士们的精神状态更胜往昔!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们,理应为死去的袍泽报仇雪恨!用敌人的鲜血和首级,来祭奠不远处的在天之灵!
北平关内,曹操惊得从床榻上蹦了下来,惊疑不定的看着面前的荀攸,不敢置信的追问到:“汝是说,易河之水没能重创义勇军?义勇军早有准备?还再次围困了北平关?这……怎么可能?!”
荀攸的脸上也是一片茫然,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义勇军真的再次杀来了,接下来,必定又是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杀,北平关能不能保的住,可就两说了。
“出去看看。”曹操胡乱的披上件衣服,连铠甲都来不及穿,带着荀攸向关头上走去。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当曹操的大旗出现在北平关城头上的一刻,义勇军将士们的双眼瞬间变的一片血红!
马超的眼中杀意盎然,不等三通鼓擂罢,直接冷声下令道:“霹雳车上阵!红衣弩炮准备!”
前几日马超急着赶路,沉重的霹雳车和红衣弩炮部队赶不及来到战场,导致义勇军损失惨重,围着北平关狂攻依然是久攻不下。现在这两样大杀器已经被马铁率部运送到了前线,血债,也该血偿了!
轰
轰轰
百余座红衣弩炮,同时开火!
数百根标枪般巨大的劲弩,激射上了天空,带起一串串刺破空气的音噪声,在魏军将士们肝胆俱裂的注视中,猛地射向了北平关的城头。
怎么挡?
盾牌?挡不住!
湿牛皮?挡不住!
怎么挡?
同样的疑问,在无数魏军将士的心头升起,同样也在曹操的心头升起。
这已经不是曹操第一次见到红衣弩炮的威力了,可即便如此,多谋擅断的他,依旧想不出破解之法来。红衣弩炮的威力,已经超脱了这个时代,根本就无法抵挡!
巨弩落处,处处飘红,一片狼藉,惨叫声接连不断地响起,数百名魏军士兵,眼睁睁的看着那致命的巨弩落下来,将他们的身体击碎成两段。甚至北平关坚固的城墙,都被巨弩轰炸的石屑纷飞。
不等城头上的惨叫声停歇,城下义勇军阵中再次呼啸声大作,一块块磨盘般大小的雷石,在霹雳车的机械作用下,带着巨大的冲击力飞到了高空中,来到抛物线的顶点后,又携带着巨大的惯性向着北平关头砸落。
呜呜呜
阵阵破空之声传来,魏军将士的眼中只有绝望。
轰!
轰轰
雷石的破坏力,可要比巨弩大的多了,立刻将北平关的城墙砸的剧烈摇晃起来,站在附近的魏军将士,甚至都无法再站稳脚跟,一屁股跌坐到了地上。有些倒霉的,则是直接被落下来的雷势碾压而过,生生被砸成了一堆堆血肉模糊的碎肉!
“疾如风,徐如林,侵如火,不动如山!!”
霹雳车造成的震荡,刚刚停歇下来,飞驰而来的奔雷骑便又到了!
红衣弩炮和霹雳车填装速度较慢,所以马超派出奔雷骑来,以弥补火力之间的间隙。
前几日攻打北平关,奔雷骑因为是重装骑兵,不利于攻城,因此一直被马超雪藏,此番登场,每一名奔雷骑精锐的心头都憋着一口气,出手之间用尽浑身解数,毫无保留。
第五百九十二章 火烧葫芦谷
时光回到三日之前。
神机营密探遍寻司马懿的踪迹无果,诸葛亮便已料到,以司马懿隐忍之能事,必定是小心翼翼,绝不会轻易泄露踪迹而被神机营密探寻觅到。
既然无法寻找到司马懿,诸葛亮就转换了思路,决定来个守株待兔之计,预先让王平、马岱等人,分头来到诸葛亮圈定的三个地点,悄悄埋下大量的硫磺、硝炭,在其上撒一把浮土,以遮人耳目。
并在附近多放置一些枯枝烂叶,方便引火。
当然,这一切的动作,都进行的极为小心,所有引火之物或是埋藏在地下,或是摆放的极为自然,尽可能的抹去人为的痕迹,看上去就像是自然生成的一般。
司马懿近年来屡屡为曹操出谋划策,声名鹊起,人送“冢虎”之称号,将其隐忍持重、令人可怖的形象描绘的入木三分。为防止司马懿发现端倪,诸葛亮特意叮嘱王平、马岱等人,务必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把一切都做的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王平和马岱他们,没有让诸葛亮失望,把一切的引火之物都安置的妥妥帖帖,尤其是威力巨大的“地雷”,更是加倍小心。
之前在七擒孟获的时候,为了对付兀突骨的藤甲兵,诸葛亮也使用过地雷这个东西。他所用的地雷,当然不是后世那样的热武器,而是对火药的一种先进应用手法,只有引燃烈火的作用,在瞬间爆发出强烈的火焰,震慑人心,并没有什么爆破杀敌的作用。
可即便是如此,地雷的威力亦是不容小觑。
埋藏好了地雷等东西之后,王平他们还把留下的足迹、马蹄印等痕迹,一点一点的全部清理掉了,任谁也看不出破绽来。
之后,遵照诸葛亮的命令,王平等人率部撤离,只留下少量的探哨,撤后十余里,隐藏在附近高山上的丛林中,遥遥的盯着进谷的入口之处。
诸葛亮这样做,也是防止司马懿在进入目标地之前,派人搜山,进而发现隐藏在山林中的义勇军,那样的话,他就不会轻易地钻进诸葛亮布置好的圈套中了。
经过三日夜耐心的等待,司马懿终于出现了,他选择藏身的地点,便是葫芦谷。
司马懿不亏有“冢虎”之称,可谓是老奸巨猾之典范。正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急于隐藏行迹,可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潜在的危险。进谷之前,司马懿亲自观察了一遍地形,并派出两队人马,一队先行进入谷内,探查有无伏兵;另一队则是大举搜山,清除威胁。
直到两队人马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司马懿才下令大部队进入了葫芦谷,在谷内安扎下来。他在进谷之后,还让自己的部下副将带着三千军守卫谷口,以防出谷的道路被断。如此安排,可见司马懿之小心、谨慎了。
奈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的一切安排,早已被诸葛亮料到了。
亲眼见到司马懿率部进入葫芦谷之后,隐藏在附近的二十多名探哨,分出两人前往诸葛亮出报讯,其余人依旧潜藏在山林中,紧紧地盯着司马懿的动向。
诸葛亮接到信息后,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将王平等人召了回来,命他们趁夜赶到葫芦谷的后面,借着谷中司马懿所部将士夜间熟睡之际,悄无声息的以巨石、断木填塞谷后的道路,令其无法从后方逃出葫芦谷。
之后,诸葛亮才进行了下一步的行动。趁着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诸葛亮率领无当飞军翻山越岭,从山路上一路攀爬而来,来到了葫芦谷一侧的悬崖边。站在这里,诸葛亮可将谷中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司马懿从睡眠中惊醒,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发现头颅犹在,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连忙呼喊亲卫队到谷中巡视。
不久之后,亲卫队传来一个让司马懿惊心的噩耗:谷后出路,不知何时,被堵上了!
得到这个消息,司马懿立刻猜到大事不妙,连忙爬上马背,气急败坏的吼道:“快快快!全体出谷,目标北平关,急速行军!”
可惜,他终究是棋差一招。
不等谷中的将士集结完毕,山谷前方便传来了一阵喊杀声,王平率领五千无当飞军以及一万义勇军,把前面的谷口死死地堵了起来。且不说那一万义勇军,单单是手持诸葛连弩的五千名无当飞军,他们一阵连绵不绝的弩箭射来,狭窄的谷口处便再无出路,司马懿的副将如何能冲杀的出去?
惊魂不定的司马懿什么都顾不上了,连声呼喊道:“不惜一切代价,冲破谷口的敌军,杀出去!”
第五百九十三章 悲喜两重天
熊熊大火,燃烧了足足一个白天,临近黄昏十分,才渐渐地减弱了下来。
葫芦谷内,已被大火焚烧成了一片空地,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宛如木炭。
历史上,史料确实记载着,诸葛亮利用木牛流马,以粮草为诱饵,把司马懿困在了上方谷内,一场大火险些要了司马懿的老命。
就在司马懿走投无路,坐以待毙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上方谷中的大火,使得司马懿重新看到了逃生的希望,而后借着士气大震之际,率兵成功突围,破灭了诸葛亮缜密的计划。
但是历史的发展,因为马超的意外穿越,而发生了一些转折,那场著名的大雨并没有如期而至,故而,司马懿变为能如历史上一样,逃脱火海,而是在诸葛亮的注视下,变成了一具焦炭。
就连马超恐怕都没有想到,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懿,会这样死在了诸葛亮的手中。在此之前,马超可是一直想要亲手拿下司马懿的人头的,没想到如今被诸葛亮给轻松写意的收拾掉了。
踏着一具具焦黑的尸体,诸葛亮缓缓走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