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这二人遵从殿下令谕,已经被收押在监,只是这二人身份特殊,裴炎乃是礼部侍郎,而那阿史德温傅也是突厥贵族,所以此事大理寺并无定夺之权,殿下还是早些上奏陛下处置吧!”

张文瓘皱了皱眉,开口说道。

其实今天他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来的,要知道,裴炎不管怎么说都是礼部侍郎,要审理他的话,除非皇帝亲自下旨才行。

可是因着这二人是李弘派人送来的,所以张文瓘不敢轻易决定,方才急匆匆的赶来了东宫。

“此事不急,孤回头会将这件事情一同上奏,至于那二人张寺卿将他们暂时看管好便可,只是他二人的安全,切切要保证!”

李弘的脸上掠过一丝冷意,轻声开口道。

既然对方已经出了招,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万一他们狗急跳墙的话,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这……好吧,殿下放心!”

张文瓘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相信李弘,拱了拱手答应下来。

“今天天色已晚,劳烦诸位了!”

李弘松了口气,拱了拱手说道。

而大殿内的三位也是识情知趣的起身告辞,唯独戴至德却是留了下来。

“老师!”

李弘轻声叫道,眉头却是微微皱起,看起来有几分苦恼。

“殿下被人算计了!”

戴至德叹了口气,轻声开口道。

事情发展到了如此地步,戴至德自然能够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清楚归清楚,真正想要将此事解决,还是麻烦的很!

“殿下打算怎么办?”

顿了顿,戴至德问道。

“戴师,既然那边敢在和谈的大事上面动手脚,说不得,孤是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李弘沉默了片刻,同样叹了口气说道,只是神色之间微微冷峭,隐含着一丝冷意……

第三百零四章:李弘的动作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

整整一天,皇宫内都没有任何的反应,尽管兵部弹劾太子私自调兵的奏折早已经送到了皇帝的桌案之上,御史们弹劾太子妄动私刑,扣押朝廷大员的奏本也已经在政事堂堆积如山。

但是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没有对这件事情发表任何看法,所有的奏本都没有批复,而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东宫在这一天的时间内,也是毫无动静,太子殿下甚至连进宫解释的意思都没有。

“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东宫那边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父皇那边怎么也没有动静,难道兵部和那么多御史言官的奏折,父皇母后都置之不理吗?”

李贤烦躁的在雍王府中走来走去,神色也带着几分着急。

昨天到现在,李贤几乎是经历了数次的大起大落,从裴炎被抓,突厥人被镇压的失落,到青衣男子将计划透露给他之后的惊喜,再到今天如雪花般飞到政事堂的奏折带给他的希望,直到现在皇宫中迟迟未曾表达态度的焦虑。

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他已经问了无数次这个问题。

只可惜对面的青衣男子依旧是一脸的沉默。

“殿下莫急,想必此时陛下和娘娘也还在观望当中,太子殿下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必然会有所行动,只是如何来做,某家却不得而知了!”

青衣男子倒是比李贤要镇定的多,但是眉宇之间还是忍不住现出了几分忧虑。

昨天听闻李弘派出东宫六率的时候,他就当机立断,决定将计就计,将私自调兵为难突厥的罪名,死死的砸在李弘的头上。

这一天的时间当中,他仔仔细细的回顾了昨天的一切,虽然当时李弘强势的拿下了裴炎和阿史德温傅让他感到有几分意外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差错。

他可以确定突厥反悔的这个消息只在几个人当中流传,也没有留下丝毫的证据,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似乎李弘除了上书请罪之外,无路可走。

但是不知道为何,或许这一天一夜之间,东宫的平静态度,让青衣男子莫名的感觉有些不对劲……

“那若是太子一天不行动,父皇母后便一直等着他不成?”

李贤的脸色越发的急切,来回踱步,就像一直烦躁的狮子一样。

“不会!”

这一次青衣男子倒是回答的很干脆。

“昨天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全长安城都知道了,想要将此事压下已经是不可能了,何况兵部和御史言官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最迟明天,陛下和娘娘必然会批复那些奏折,而太子殿下若要行动,恐怕就在今天晚上了……”

“今晚?”

李贤的眉头一皱,神色有几分难看。

“那我们要不要做些什么?”

这一次青衣男子倒是脸色凝重的思量了片刻,最后缓缓开口道。

“如此也好,殿下还是派人盯住东宫,一有动静便来告诉某家,也罢,为了防止事情有变,今夜某家便在王府打扰殿下了!”

“劳烦先生了!”

李贤郑重的拱了拱手,开口说道。

要知道,以青衣男子的身份,彻夜不归要担负的风险极大,只是此刻却是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呵呵,殿下客气了!”

青衣男子微微一笑,面色淡然的开口道。

只是这句话刚刚说完,便有一个小厮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俯身在青衣男子的耳边说了两句话,顿时让后者刚刚有些轻松的脸色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先生,出了何事?”

见此情景,李贤也知道情况有变,急声开口问道。

青衣男子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殿下,东宫那边动了!”

…………

紫宸殿。

今夜无眠的不仅仅是李贤一个人,还有紫宸殿中的帝后二人,正如同所有人猜测的那般,昨天的事情闹得那么大,他们怎么可能没有收到消息。

事实上,就在李弘派人去东宫六率调兵的时候,李治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只是当时他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性子沉稳,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恐怕不会这么冲动。

“媚娘,昨儿的事情,你怎么看?”

舒适的软榻之上,李治微微眯着眼睛,轻声开口问道。

“呵,陛下不是什么都知道吗?昨天的事情就是贤儿布下的大局,为的就是将弘儿网进去。

出了突厥反悔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弘儿都是要做出反应的,若是他当时便即刻赶去鸿胪寺,恐怕事情就更不简单了!

突厥人必然就坡下驴,借此要挟弘儿!如今调兵前去威慑,倒也是个不错的法子!”

武后一身合体宽松的青色衣裙,如瀑般的黑发当中插着一支简简单单的玉簪,松松的挽了个髻,一副闲适的样子,笑吟吟的说道。

“可是如此一来,事情反而变得更加麻烦了啊!”

李治叹了口气,轻声说道。

坦白说,李弘的做法实际上是让他很满意的,这种胆敢趁火打劫之辈,自然当强势镇压,不然的话,恐怕会让他们越加变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是同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连他也低估了李贤这个儿子,或者说,低估了他儿子身边那个神秘的谋士,真没想到,以往他如此沉寂,但是如今一出手就是这么环环相扣的局中局!

“呵呵,贤儿身边的那个人,还是查不到身份吗?”

李治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一丝冷峻的神色,不过这一句话却并不是对着一旁的武后问的。

就在李治的话音刚落的时候,旁边无声无息的出现了一个内侍,正是平时一脸人畜无害的总管吴良辅!

“陛下恕罪,雍王殿下对那人的保护极好,甚至专门派了几名擅长潜行的卫士专门保护他的安全,我等为了不让雍王殿下发现,也是束手束脚,难以靠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此人乃是朝中大臣,不过具体是谁,却是暂时难以确认!”

此刻的吴良辅脸上没有以往的卑谦温和,脸色冷静,说话的声音也是清晰明了,不带丝毫感情。

“嗯,退下吧!”

李治抬手揉了揉额头,显得有几分疲累,摆了摆手说道。

而吴良辅则是恭敬的行了一礼,再度消失在了阴影当中。

“那……陛下打算怎么办?如今兵部和御史言官的奏折已经越来越多了,再这么下去,恐怕也不好办啊!”

武后也微微皱眉,开口说道,眼眸当中也带着几分忧虑。

“嗯……”

听闻此言,李治也有些沉默,现在的局面他也清楚,虽然事实的真相他很清楚,但是如果李弘拿不出证据的话,他也难以说服群臣。

只是,以李治对于李弘的了解,他这个儿子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啊……

下一刻,仿佛是为了印证李治的想法一般,吴良辅又匆匆赶了进来,开口说道。

“陛下,娘娘!太子殿下的奏折到了!”

第三百零五章:开场

“呈上来!”

李治淡淡一笑,他就知道这个儿子不会令他失望,这个局中局虽然巧妙,但是要说能够难住李弘,他却是不信的。

从吴良辅手中接过奏折,李治的脸色却是顿时变得无比精彩。

“陛下,弘儿说了些什么?”

见此情景,武后的脸上倒是多了几分好奇之色,开口问道,而李治则是没有说话,默默的将手中的奏折转交给了武后。

“这小子在打什么主意?”

李治的脸色略微有些难看,眉头也微微皱起,显然是李弘的这份奏折让他有些不满。

“呵呵,自然是解决问题的主意!”

一字一句的看完了李弘的奏折,武后倒是没有像李治那般生气,反倒是神色中透着一股轻松的意味,笑吟吟的说道。

“解决什么问题!这个说法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何况是那帮御史言官?他要是真的想这么轻飘飘的就蒙混过去,恐怕真的要受到群臣的责难了!”

眼见武后仍旧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李治心中顿时有些不悦,气哼哼的说道。

其实也不怪李治这么生气,他原本以为李弘会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眼下的局面,没想到呈上来的奏折竟然是这么一副荒唐的解释。

这本奏折说穿了实际上就说了一件事情,李弘派兵前去鸿胪寺乃是因为接到了消息,说是有人意欲行刺突厥可汗,破坏和谈大事,所以他方才调兵前去保护,因为情况紧急,所以来不及请旨。

这般说法,和李弘在东宫当中拿来应付郝处俊等人的说法一般无二,既然连他们都不相信,又怎么可能让李治相信,更不要说拿到外朝去应付那些御史言官了。

“陛下,妾身有时候真的觉得,弘儿和您真像!”

不知为何,武后却是突然轻轻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嗯?”

李治倒是被这句突如其来的话弄得一头雾水,脸色也有些迷惑。

“妾身的意思是,弘儿和陛下一样仁厚,也一样行事堂堂正正,妾身观弘儿以往行事,虽然手段果决,但是从不会背后阴下计谋,行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此虽人君之范,然世上之事哪能处处光明磊落,必然有非常之事需行非常之手段!”

武后的眼眸低垂,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其实这也是她和李治最不同的一点,李治做任何事情都是堂皇正大,但凡朝局当中出现了任何变故,李治绝对会选择光明磊落的解决。

就拿当年的废后之事来说,李治本可以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让长孙无忌等人答应下来,这样对朝局来说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他却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既然那帮人挡在他的前面,他就把那些人铲除掉!

而武后则不同,对于她来说,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什么手段都是无所谓的,哪怕是一些可能会被人诟病的法子,只要有用,她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做。

“媚娘的意思是,弘儿的手段不止于此?”

听了武后的话,李治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的问道。

不过后者却是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转身对着吴良辅问道。

“吴总管,弘儿除了送奏折到陛下这里,可还有什么其他的动作?”

“回皇后娘娘,太子殿下的这份奏折是遣人直接送到奴婢这里的,听说就在刚刚,政事堂也收到了一份同样的奏折,恐怕明天就会送到陛下这里了!”

吴良辅依旧是一副平静的神色,开口说道。

只是脸上却是不免多了一丝疑惑,显然他也不大明白李弘这么做的意图所在。

“媚娘,弘儿这是?”

这下子就连李治也有些搞不懂李弘究竟在想些什么了,为什么他要同时往宫里和政事堂送两份相同的奏折呢?

“自然是怕陛下将他这份奏折压下来!”

武后将奏折收好,放在桌案之上,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如果妾身猜测不错的话,恐怕这回弘儿是想要动些手段了,这份奏折一旦送到了政事堂,必然会走漏风声,别的不说,恐怕贤儿就会将这份奏折的内容宣扬出去,等着看弘儿的笑话……”

只是不知为何,说这句话的时候,武后的眉间却是隐含一丝笑意。

“可是,若是将此事闹得群臣皆知,恐怕更不好收场吧!”

李治眉头一皱,开口道。

只是这一次,武后的脸上倒是掠过一丝顽皮的笑意,不再说话,而见此情景,李治也只好不再追问。

…………

含元殿。

今天虽然是例行朝会的日子,但是气氛却显得十分诡异,一切都是因为前两天的那场闹剧,不知为何,太子殿下突然调兵围堵了鸿胪寺,将礼部的官员和突厥前来和谈的人等囚禁了整整一天,不予供给食物和饮水。

而且就在当天傍晚,太子殿下亲临鸿胪寺,将礼部侍郎裴炎和突厥大相阿史德温傅锁拿,关进了大理寺当中。

这件事情已经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连太子殿下当时的嚣张姿态都被描述的惟妙惟肖。

而且最奇怪的是,直到今天,皇帝和皇后也未曾下过任何旨意,甚至连政事堂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折也皆未批复!

只是看今天太子殿下的神态,似乎也没有任何的紧张之色……

反倒是雍王殿下,脸上信心满满,皆是得意之色!

要知道,尤其是昨天晚上太子殿下上奏到政事堂的内容泄露出来之后,那帮御史言官们,可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今天的朝会要当面质问太子殿下了,而且这一次无论如何,帝后都必须表明态度了!

不管所有人怀着怎样的心思,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旭日初升,这一次的朝会仍旧是按时举行了。

含元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文臣武将分班而立,按照顺序鱼贯而入,只是没有人知道的是,这一次究竟会鹿死谁手。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李贤却是恰好看到自己那位太子哥哥,朝自己投来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让他心中隐约觉得,今天的事情恐怕不会那么顺利了……

第三百零六章:皇帝的决断

大唐的朝会从未像今天一般如此显得充满火药味,即便是上次处理西征大军的时候也没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今天事情的主角,是那位已经当了十几年储君的太子殿下!

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因为接受了李贤的暗示,或者是想要在其中掺一把,总之,御史们早已经是摩拳擦掌,准备在大殿之上好好的声讨太子殿下,要知道,对于御史来说,只有弹劾别人,才是最快的升官方法。

而且弹劾的人越有身份,效果越好,带来的声望也越高。

但是同样的,当御史也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活儿,因为大唐没有风闻言事的制度,如果弹劾不实的话,御史也是免不了要受责难的。

何况那些被弹劾的人们,若是平白无故的被诬陷了,恐怕也会记在心里,所以对于官员们来说,御史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官职。

尤其是……

在这种大好时机的情况下!

若论身份,除了帝后之外,还有谁能够比太子殿下的身份更加尊贵呢?

若论证据,前几天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整个长安城都有目共睹,自然是做不得假的。

何况太子殿下到现在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他们这些御史们再不动一动,恐怕就真的要被老百姓骂尸位素餐了!

“陛下,臣弹劾东宫擅动刀兵,于京畿之内公然围堵鸿胪寺,致使和谈进度停滞不前,更有甚者,妄动私刑,囚禁礼部侍郎裴炎与突厥大相阿史德温傅,此等胆大妄为之举,着实非储君之范,臣恳请陛下在这朝会之上,让太子殿下给个交代!”

虽然众人都已经知道今天的主要议题是什么,但是却没想到有人这么急切,就在吴良辅刚刚宣布朝会开始之后。

御史中丞周允元便率先站了出来,从袖中抽出了一本奏折,递过了头顶。

李弘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眼周允元,他倒是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会是这个老头子。

要知道,他虽然位居御史中丞的位子,但是实际上却是个犹豫不定的性子,这次第一个站出来,倒是让李弘有些意外。

难不成,他也跟了李贤?

李弘的心中暗自警惕,面色上却分毫不露。

既然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人自然是大把大把的上,一个又一个御史上前,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奏本,说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不过是想要弹劾李弘罢了。

一时之间,李弘还真有些四面楚歌的味道。

不过让众人有些意外的是,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李弘倒是一脸的从容,没有丝毫的慌乱之色。

“弘儿,此事可否属实?”

众目睽睽之下,李治也不好像处理那些奏折一般搁置不理,眉头微微皱起,开口责问道。

只是因着事情的严重程度,口气当中不免带着几分严厉。

“回父皇,自然不尽属实,儿臣的确是调集了东宫六率的兵士前去鸿胪寺,但是并非围困,更非故意为难,而是为了保护正在和谈的诸位大臣以及突厥贵族的安危!而且儿臣动兵之时,曾经提前知会过兵部!”

李弘倒是淡定,口气平静的说道。

让在场的人一阵惊愕,随即便是有些兴奋,虽然昨晚便有消息传出,但是谁也没有相信,太子殿下竟然真的会用这种不够靠谱的理由来搪塞。

要知道,且不论有哪些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此刻去威胁突厥那帮人,便是真的有人动了歪心思,单凭李弘那一天的“保护”,又能有什么作用?

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只不过李弘倒是恍若未觉,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至于裴炎和阿史德温傅一事,的确是儿臣下令将他二人锁拿,只不过这件事情却是他二人咎由自取,裴炎当众辱骂诬陷儿臣,无君无父,阿史德温傅则是更加嚣张,直欲朝儿臣扑来,为防有变,方才将此獠拿下,此事亦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严尚书可以作证!”

说罢,李弘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严善思。

而后者则是苦笑一声,上前说道。

“陛下,当时的状况的确凶险,太子殿下所言大致不差,只是那时鸿胪寺中情况特殊,裴炎和阿史德温傅皆是整整一天粒米未尽,一时冲动也并非不可理解,尚请陛下明鉴!”

最终严善思还是没有选择按照李弘的说法,算是给了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的说法。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即便是如此,皇帝的脸色还是沉了下来。

“这么说来,那帮突厥人果真是无法无天了!”

李治的眼神微眯,口气也多了几分冷意,淡淡的开口道。

“张文瓘!”

“臣在!”

虽说今天的事情和张文瓘关系不大,但是裴炎等人的处置问题,却是必须要请示皇帝的,是以今天他早早的便准备好了,待得李治一唤,张文瓘便干净利落的出列行礼。

“传旨,礼部侍郎裴炎无君无父,当众辱骂太子,着罢去礼部侍郎一职,禁足家中三月,阿史德温傅意欲行刺太子,念在事出有因,着令于大理寺杖刑一百,尔后放还突厥处置!”

这一回李治倒是罕见的十分果决,直接便将裴炎的官职罢免了,就连突厥的面子都不给,直接将阿史德温傅狠狠的罚了一顿。

“老臣遵旨!”

张文瓘倒是脸上还算平静,恭敬的行礼之后,便悄悄退回了原地。

而此刻,大殿内原本气势汹汹的氛围却突然之间变得柔和了几分,许多原本听见李弘的解释之后,自信满满想要跳出来的御史们,却是显得有几分犹豫了起来。

要知道,他们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受了李贤的鼓动,方才跳了出来。

的确,这几天长安城里的流言四起,雍王殿下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不要忘了,这一切都在于帝后有意无意的支持之下。

正是因为李治的种种行为,才让他们觉得太子殿下已然失宠,所以他们今天才敢大胆的站了出来!

而今天皇帝如此果决的态度,顿时让这帮原本就摇摆不定的人,更加摸不准局面了……

第三百零七章:开撕

天子之威,有时候并不在浮尸千里,流血飘橹,如同李治这般,一举一动便能牵动朝局,一言一句便能震慑人心,才是真正的君主气象。

这是李治驭极数十年以来,所建立的权威!

所以即便是举朝称赞太子谦恭仁和,处政有方,李治也敢数次东巡,临幸洛阳,而放心的让太子监国。

即便是武后临朝,国中大事悉听皇后决断,但是实际上群臣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对此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的主人永远是御座上面的那一位!

哪怕是他卧床不起,风眩缠身,也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和太宗陛下南征北战的强势威严不同,李治的权威是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建立而起,如同春风化雨,却在关键时刻显得坚不可摧。

大殿内一片沉寂的景象,便是最直接的态度!

李治并没有对弹劾太子这件事情表达任何的看法,但是仅仅是强势的下令处置了裴炎等人,泄露出来的一丝可能,便已经足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充满野心的人,李贤煞费苦心的布下了这么一个局,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的被吓退了!

眼见那些御史犹豫的样子,李贤顿时心下气急,暗中朝着刘仁轨使了一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移步上前,开口说道。

“陛下,裴炎等人乃是咎由自取,但是这毕竟是在长安城中,太子殿下私自调用如此大批的兵士,无论出于何故,总归是闹得人心惶惶,何况那天鸿胪寺当中的诸位官员并未接到过任何的通知,猛然之间被困在鸿胪寺当中,心中情急却也是一时难免,尚请陛下三思!”

刘仁轨的声音平静,好似是无比客观的在陈述一件事实。

但是其中还是在暗指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李弘擅自调动了东宫六率!

而且随着刘仁轨的出言,方才因着李治处罚裴炎等人而变得有些紧张的气氛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眼看着皇帝似乎有一丝松动的意思,刘仁轨心中一喜,继续开口说道。

“如今此事已经在长安城中闹得沸沸扬扬,朝野坊间皆是议论纷纷,对于太子殿下的名声也有所损害,是故老臣斗胆,请殿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将此事的始末道个清楚明白,也好还太子殿下一个清白!”

不得不说,刘仁轨不愧是李贤身边最拿得出手的人物,关键时候真当是能够起作用的。

而且要论对皇帝的了解,这帮老狐狸也是数一数二的。

别人看不出来,但是刘仁轨却知道,即便害死皇帝处置了裴炎等人,也不代表他站在太子的那边,只不过储君的威严不容冒犯,既然裴炎当众触动了东宫,受罚也是难免。

要知道,储君和李弘,有时候是一个概念,有时候,却又不是一个概念!

这其中的分寸,如果不是在朝堂当中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是很难区分的清楚的。

他这一番话,不失礼数,却又给李治留出了几分余地,连消带打,让众人的关注点又回到了李弘私自调兵的事情上。

“如此也好,姚卿?”

不出意料的是,李治轻轻点了点头,却是开口将兵部尚书姚崇点了出来。

“臣在!”

姚崇仍旧是一脸平静的神色,恭敬的出位回答。

“昨日政事堂呈上来的奏折当中,也有兵部的奏折吧?你便说说这件事情,兵部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吧!”

李治也是脸色淡然,口气不急不缓的说道。

“陛下,方才太子殿下曾言,出兵之前曾经派人知会兵部,但是殿下调兵的当日,臣一直在兵部处置事务,并未收到任何的通知。

但是由于东宫六率直接由太子殿下统御,故而兵部并无过问之权,所以臣只是循例上奏此事,至于东宫六率的调动,按制由太子殿下决断。

兵部所上的奏疏当中,也只是陈明事情,并未弹劾太子殿下!”

姚崇态度恭敬,言语当中却是清晰的很,这件事情和兵部没有关系,就像兵部不会插手御林军的管理一样,东宫六率也并非兵部管辖,所以这件事情兵部也只是上奏说明,并无其他意思。

听见这一番话,李贤的脸色略微阴沉,他倒是将这一环给忽略了,要知道,李弘调动的是东宫六率,而如此一来,就算不上私自调兵,和兵部也就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让他有几分生气的是,这个姚崇事先不说明白,到了此刻才将情况抖露出来,分明是想要看他的笑话。

而李弘则是冷笑一声,姚崇是什么人?

六部的主官当中,就属他年纪最轻,如此年纪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岂会没有两把刷子。

李贤竟然想要拿兵部来当这个急先锋,顺道将姚崇收入囊中,真是打错了主意!

姚崇说完之后,便退了下去,这件事情既然和兵部没什么关系,他也就不趟这趟浑水了,归正以他的地位,若是不想在这种层次的斗争中表态,如今的情况下,也没人逼得了他!

“陛下,话虽如此,但是京畿重地,殿下未奉旨意骤然调兵,已经闹得人心惶惶,如今京城当中已然变得萧条了许多,这一切,太子殿下总归要给个解释吧!”

眼见这个姚崇这么滑溜,刘仁轨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不过尚且还能保持镇定,缓缓开口说道。

“呵呵,刘仆射莫不成是年纪大了,耳朵背吗?孤方才已经说过,调兵乃是为了保护突厥安全,维护和谈的顺利进行,一时急切也是难免,刘仆射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这一次李弘倒是没有再回避,只是说出来的话却不是那么好听,顿时让刘仁轨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几分。

“哼,殿下当我等都是三岁小孩吗?”

刘仁轨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京畿重地,鸿胪寺更是九寺之一,有何等样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威胁到突厥人的安全,便是真有如此匪徒,殿下何不禀明陛下,而非要私自调动军队?”

不得不说,虽然刘老头十分生气,但是头脑还是很清楚的,只是说话之间更多了几分质问的味道。

第三百零八章:御前……吵架!

这个世界上最气人的是什么?莫过于你气的脸红脖子粗,但是对方却依旧一副没事人的样子。

而刘仁轨发现自己几乎每次一对上李弘的时候,就会遇到这种情况!

无论自己生气,愤怒,或者是得意,对方都始终是一副淡然的样子,仿佛自己连进入对方眼中的资格都没有。

无视才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