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李贤以前显露在众人的形象都是十分优秀的,温良恭顺,勤勉好学,进退有节,大有贤王风范!
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对他极为赞赏!这其中就包括张文瓘,他一直觉得,李贤以后会成为李弘的得力助手。
现在李弘猛然说出事情的真相,倒真的有些让张文瓘接受不了。
“呵呵,老夫知道,张兄一向对雍王殿下十分赞赏,但是太子殿下不会无的放矢,而且如今将雍王殿下最近的行为细细过一遍,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妥之处!”
戴至德眉头微皱,对着张文瓘沉声说道,不等张文瓘问话,戴至德就继续说道。
“张兄,你我素知雍王殿下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时常于王府当中召开雅集聚会,广邀学者大儒,青年俊彦,谈经论道!但凡有文采飞扬者,雍王殿下也向来不吝赏赐,出手大方之极!”
不知为何,戴至德的口气莫名带了几分冷意。
但是张文瓘却仍旧一头雾水,没错,戴至德说的这些事情他都知道,甚至于李贤还曾经邀请过他去参加这些聚会。
而且李贤的文采也的确十分出众,这些雅集聚会也同样时常举行。
“怎么,戴相以为此事有所不妥吗?老夫记得,这些雅集戴相也曾经去过吧?”
张文瓘的口气仍旧是十分迷惑,如今举办雅集并非是什么错事,反倒是一件十分文雅的事情。
坐而论道,正是大儒们心向往之的事情,所以张文瓘并不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不妥,办雅集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雍王殿下每次雅集必然出手阔绰。以至于无数青年俊彦闻风而去,投奔雍王府,而雍王殿下也是来者不拒,试问雍王殿下每年的俸禄虽巨。但是家中仆婢也是十分众多,何意办得起这么多的雅集,蓄养得起如此多的门客?”
戴至德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冷声说道。
“戴相的意思是?”
张文瓘也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时间脸色也变得有些惊疑不定。
“老夫怀疑,蓝田县之事,并非有人打着雍王殿下的旗号胡作非为,而是雍王殿下指使,最不济也是他默许的!”
戴至德淡淡的说道。
虽是猜测之语,但是口气却是十分笃定。
与此同时,张文瓘的脸色也是沉了下来,当初这件案子并非由他亲自负责,所以他并未详查,但是大致的情形还是知道的。现在细细想来,若真的仅仅是那李启轩欺上瞒下,又岂能逍遥快活那么久?
若没有他李贤的授意,又有何人能够指挥的了雍王府的卫队?
戴至德的意思很明白,李贤虽为亲王,但是仅凭朝廷的俸禄,绝不可能蓄养得起那么多的门客,而且据说几个月前,李贤还上书皇帝,想要整修雍王府。若不是走了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他哪来那么多的钱财?
一时之间,张文瓘竟是有些发愣。
李弘也是眉头一挑,看向戴至德的目光当中多了几分敬佩。
他自然知道。张文瓘心中是十分赞赏李贤的,贸贸然要他接受李贤是一个阴图东宫的小人,恐怕有些困难。
毕竟之前李贤在外竖立的形象实在太好,就连李弘最开始都没有把事情往他的身上联系。
“嗯,孤曾经调查过,当初那李启轩就是以清客身份脱离了雍王府。但是不过两月之后,其人就得到了蓝田县令的官职。
而且六弟每次举办雅集之后,都会对其中的佼佼者发出邀请,以图收入雍王府中,其中出众者如同王勃,张大安,刘纳言,都是在长安声名鹊起之辈……”
李弘的口气不急不缓,仿佛在说一件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一样。
“嘶!”
张文瓘倒吸了一口冷气,终于明白了李贤这么做的意图。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李贤并未过多参与朝政,但是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有了如此雄厚的实力。
这些学者俊彦,无不是身世背景出众,才华横溢之辈。
李弘不说他还没有察觉到,李贤不过一个闲散王爷罢了,收集这么多的门客俊彦作甚,若不是为了以后准备班底,又是为了什么?
“而且,雍王殿下这些年虽然不大插手政务,但是陛下偶有政事交给他处置,也是有条不紊,沉静大气,甚至完成之好出乎我等意料,如今想来,若非他时刻关注朝政,如何能够处置的如此顺手?”
戴至德紧跟着李弘的话,冷笑道。
言语当中毫不客气的说出了李贤的狼子野心!
他一个亲王,如此关心政务,若非图谋东宫之位,又是为了什么?
“话虽如此,不过那李义府和雍王殿下,似乎并非十分亲近啊?”
张文瓘皱着眉头,缓缓开口道。
的确,李贤明面上甚少和李义府来往,这也是张文瓘对他十分赞赏的原因之一,持身公正,善恶分明……
不过如今看来,要真是李贤派人杀了李义府的话,那他们必然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具体的事情,孤并不清楚,但是李义府早已投靠了六弟,这一点是确定的!”
李弘的口气复杂,但是却十分笃定。
“孤曾经查过,当时被李义府安排下去的官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曾经是六弟府中的门客,而且不知二位可还记得,李义府的儿子千牛备身李洋?”
经过李弘这么一提,张文瓘也想了起来,李义府的案子虽然是狄仁杰一手查探的,但是他也是知之甚详。
之前他没有注意过,现在想起来,好像李义府安排下去的官员当中,的确有很多曾经是文采出众的人物,也有许多是受过李贤恩惠的人。
这一股力量虽然都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占据的也不是什么显要的位置,但是其中蕴含的能量却是难以估量。
一念至此,张文瓘也不由地赞叹一声,这个雍王殿下,真是个心机深沉之辈啊!竟然布局如此之深,若非今天李弘提醒,他到现在还一无所觉!
醒过神来,张文瓘才想起,李弘刚刚好像提起了李义府的儿子李洋,莫非……
“当初孤初建东宫六率,那李洋便一直在暗中捣鬼,后来被孤丢出了东宫六率之后,他又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押送西征粮草的地方,而最近一次,则是上次蓝田县发生乱子,而那一次,正是李洋统帅的雍王府卫队!”
李弘的眼神微眯,神色之间也泛起一丝冷意。
众所周知,王府卫队乃是亲王的亲信队伍,如非十分放心之人,断不会交给李洋统领!
而李洋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能有什么真本事,无非是仗着李义府的面子罢了,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李义府和李贤的关系绝不一般。
甚至于后来李洋莫名其妙的失手杀人,恐怕也和李贤脱不了关系!
而且李弘还有一点没有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李贤和贺兰敏之的关系,同为表兄弟,贺兰敏之在李弘的面前无比放肆,但是在李贤的面前却一向十分乖巧,甚至于连自家的许多产业,如今都在雍王府的名下。
仔细想来,恐怕他这个表哥,也早已被李贤所收服!
真没想到,在李弘奋力和武后争斗的时候,自己这个弟弟竟然不声不响的积蓄了如此的力量。
恐怕只要等自己一旦“暴病身亡”,李贤就能成为下一个人心归附的太子人选了吧!
到时候他既有大义的名分,又有底层官吏的支持,还有朝中大臣的认可,加上出色的处政能力,必然是一个人人满意的储君吧!
心计深沉至此,李弘以前倒真是小看了他这个弟弟啊!
不过还没等李弘醒过神来,就听见王伏胜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伏在李弘的耳边轻声说道。
“殿下,宫中传来的消息!”
说罢,王伏胜面色不安的递给李弘一张纸条便退了出去。
看见王伏胜如此神情,李弘心中莫名有些不安,打开手中的纸条一看,字体秀丽,却显得有些凌乱,显然是匆忙写就!
而当李弘看清纸条上内容的瞬间,却是脸色突然变得难看无比……
第二百二十四章:李贤的图谋
这种字迹李弘并不陌生,就在昨天,他才刚刚见过。
娟秀遒劲,笔锋凌厉,是上官婉儿的笔法,只是此刻那张小小的纸条上的字迹略带散乱。
娘娘允雍王明日入朝参政!
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李弘的脸色一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殿下,出了何事?”
眼见李弘如此神色,戴至德情知必然出了大事,立刻口气急切的问道。
“孤刚刚得到消息,母后允准六弟明日上朝参政!”
李弘的口气很淡,但是声音却意外的冷。
他这个六弟,动作还真是够快啊!
想必是知道李义府的事情出了之后,他的身份恐怕已经掩藏不住了吧!
“什么?这怎么可能?”
张文瓘惊呼一声,而戴至德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要知道,虽然李贤等一干皇子直到现在仍旧留在长安,没有前往封地,但是按制,他们一般是不能参与到朝廷大事当中去的。
而一般的朝会,他们也是不必参加的。
当然,制度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远的不说,就说太宗朝的时候,除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越王李贞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参政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也同样是因为太宗朝夺嫡的惨烈,所以李治多年以来,竭力栽培李弘,并且一向不准太子之外的皇子过分参与到朝政当中。
而这个节骨眼上,武后突然允准李贤参与明天的朝会,其意义显然非同凡响。
如果说方才张文瓘还对李贤的人品抱有一丝希望的话,现在则是彻底认清了他的真面目。
要是这位雍王殿下真的如同他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一般,只是一位无意储位的皇子的话,那他之前的种种迹象又该如何解释?
日常的朝会之事,本与他这个亲王并无关系,但是如今他却要参与朝会,其心思不言自明!
“娘娘的意思?这么说。陛下尚未同意?”
到底是在政事堂久经磨练之人,戴至德接受这件事情的速度要比张文瓘快得多,并且一句话就点出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对于皇子参政,李治一向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李弘的太子之位一直稳稳当当的原因之一。
李弘刚刚只说武后允准雍王参与朝会,却并未提及李治,可见这位皇帝陛下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无论是李弘还是戴至德,心中都十分明白。
如今的朝政大权看似是在武后的手中。但是其实李治的意见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李治竭力反对此事的话,恐怕李贤的那点小心思,会登时破灭。
“父皇如今头患风眩,恐怕明天的朝会是母后主持!”
不过可惜的是,在戴至德和张文瓘期待的目光下,李弘缓缓摇了摇头。
李治的风眩病再次发作,这也是李弘刚刚才知道的,不过就算是李治能够视朝,李弘也对此不抱希望。
无他。让李贤参与朝会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十分敏感,如果武后不曾和李治商议的话,是不会贸贸然决定的。
现在上官婉儿如此明确的将消息传了出来,只能说明事情已成定局!
所以李弘并不期待李治会出来反对武后的决议。
反倒更加令他关心的是,武后为何会突然允准李贤参与朝会!
在他的印象中,武后虽然疼爱这个儿子,但是最近却和他有些疏远,令李弘好奇的是,李贤是用什么办法打动了武后。让武后同意李贤参与朝会的,何况李贤要参与朝事,总不能无缘无故。
由头总是要有的!
“呃……”
两个老臣听见李弘的话,皆是一愣。随即脸上浮起一丝苦笑。
他们这位皇帝陛下什么都好,就是风眩这个毛病让人头疼,看来请皇帝出马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
“二位,依孤的意思,我等最好还是暂时按兵不动!”
顿了一顿,李弘面色平静的说道。
“眼下我等尚且不知事情的具体情况。贸然行动或许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若以静制动,看看明天他们究竟玩的什么把戏!”
其实李弘也是有些无奈,方才说出这些话来。
实在是现在他们掌握的情报太少了,刚刚发现李贤的身份,对方就已经动手了,单凭上官婉儿的只言片语,根本难以推断出更多的事情。
何况李贤既然敢参与朝政,只能说明他已经准备完全,已经不打算继续隐在幕后,而是准备走到台前明刀明枪的上阵了。
在没有摸清楚情况的时候,还是按兵不动为好!
最重要的是,李弘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李弘了!就算李贤暗中图谋了这么久又怎样?以李弘十几年的太子底蕴,也不见得就会怕了他!
“殿下,或许老臣知晓明天雍王殿下的意图……”
不过让李弘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戴至德却是面带迟疑之色,缓缓开口道。
“前些日子,雍王殿下曾经上表请求陛下娘娘将国子监的官员交予他,具体的事情不详,但是似乎是打算注释《后汉书》,此事当初并非老夫负责,所以未曾太过留意,不过算算日子,或许也该成书了!”
李弘轻轻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不过以前未曾上心,如今听戴至德提起,也就想了起来。
几个月前,李贤的确是广邀了长安城的许多学者和官员,共同注释《后汉书》,若是真的成书的话,倒算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不过李贤选的书籍倒是令人玩味的很,后汉书中记载的好几位皇帝,都是按照宗法制顺利登基的,但是登基之后的作为却令人失望,尤其是他们大都以懦弱无能而著称。
换一种好听的说法,也可以说是宽厚仁慈……
李贤选择后汉书来注释,其中的意思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啊!
李弘苦笑一声,没想到李贤竟然从那时候起就开始谋划了,他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弟弟!
“呵呵,二位不必担心,不过是一次朝会罢了!且放宽心,看看明天会发生何事,总归这天是翻不过来的!”
停了片刻,李弘淡淡的说道,口气清淡,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凌厉。
而下面的两位老臣也是无奈的对视一眼,沉重的叹了口气,对着李弘拱手告退……
第二百二十五章:朝堂之上!
大唐的朝会三天一次,如无例外,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皆要参加,主要用来解决各种政事。
而像上次的大朝会,则是只有重大朝务或者节日的时候才会举行!
一大早上,众臣就顶着黎明的微光早早的来到了含元殿,朝会已经举行过了无数次,但是这次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同,因为如今已经临近年关,而今天,则是今年的最后一次朝会了,然后官员们便开始放假,准备过年!
所以今天诸位大臣的脸上都喜气洋洋,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今天的朝会上,却也并不平静!
“见过太子殿下!”
李弘一身朝服,脸色平静的站在众臣的首位,每位前来的大臣都会先过来同他打招呼,而李弘也微笑着回应。
不过今天却有一个非同一般的人,走到了他的面前。
“见过太子哥哥!”
来人一身紫色王服,腰间悬玉,面容俊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显得卑微,却也透着一股疏离。
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沉静文雅!
李弘心中暗暗叹了口气,怪不得朝臣都称赞他是贤王,谁能想到这个沉静温和的少年,竟然藏着如此狼子野心。
“六弟来了,且先等一会吧,朝会还有片刻方才开始!”
脸上挤出一丝微笑,李弘淡淡的答道。
李贤刚刚的称呼让他一阵恍惚,直到此刻他才猛然记起,他的另外两个弟弟,李显和李旦,每次见他都是亲热的称呼他“五哥”。
唯有李贤,每次见他都是恭敬的叫他“太子哥哥”!
原来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对东宫之位如此上心了吗?
一念至此,李弘忽然失去了和李贤说话的兴趣,淡淡的答了一句之后,便转过身去。不再理他。
而李贤则是微微一怔,旋即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缓步走到了李弘的身后,也不再说话。
“陛下龙体微恙。今日的朝会由皇后娘娘主持!诸位,跟我来吧!”
不多时,吴良辅走了出来,对着众臣说道。
皇帝头患风眩,这一点朝臣都知道。委托皇后娘娘暂时主持朝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众臣也就习以为常。
关心了一番皇帝的身体之后,便一切如常,开始进殿准备开始朝会。
唯有李弘的脸色微不可查的变了一变,虽然昨天在商议的时候,他说不指望李治出来制止此事,但是其实心中还是希望李治能够出面控制事态的,至少这样可以让他摸清楚李治对于此事的态度如何。
不过现在看来,是要落空了!
“见过皇后娘娘!”
进了含元殿,果真看见正中的龙椅之上空空荡荡。而旁边的一座稍小的御座之上,武后隔着一层珠帘端坐于上。
说起来,李弘倒是有几分奇怪,按理说,如今武后怀胎已经有了六个月左右,正是应该安心养胎的时候。
但是他这位剽悍的母后,却丝毫没有刚刚怀孕时的疲倦之色,甚至精神比李治还好,据说现在还能处理奏章。
除了现在行走有些不便之外,简直和怀孕之前没什么两样。
“诸卿平身吧!”
武后的声音平静。但是仔细的人还是能够听出其中的一丝忧虑,不过一闪而逝,片刻后,武后的声音便变得欢快起来。
“今日是元日之前的最后一次朝会。咱们便先来议些高兴的事情!贤儿?”
武后一脸笑意,淡淡的对着下面叫道。
而李贤也是面色略微激动,移步出位,对着武后说道。
“母后,儿臣三月之前,召集国子监诸位博士。会同长安城中的大儒学者,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如今已然完成,特此献上,请母后一观,并以此祈父皇早日痊愈!”
说罢,李贤挥了挥手,便有一干小内侍抬出来一本厚厚的书呈到了武后面前的御案上。
众臣的脸上也是泛起一丝敬佩之色,要知道后汉书繁杂无比,要读懂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是注释,当下便有人出位奏道。
“娘娘,雍王殿下文采风流,博古通今,实乃我朝大幸!”
随即便是一阵附和之声,无非是夸赞李贤注释后汉书,劳苦功高,对我朝大有裨益,应当重赏之类的话语。
李弘的脸色不变,仍旧是一贯的温文,不过心中却是冷笑。
果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李义府的老朋友,尚书左仆射刘仁轨!
先前李弘还在奇怪,身为尚书省左仆射,这个老头为什么会突然和李义府勾搭到了一起,而且还对李义府言听计从,甚至于甘当马前卒,连自己的身份都不要了,现在看来,不过是因为他们两个投靠了一个主子罢了!
出位的人数不少,但是闹腾最厉害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大多数的大臣不过是随口附和罢了。
而真正的大佬,如同许敬宗,郝处俊,乃至是剩下的六部尚书,都停留在原地没有动,这些在朝堂当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老家伙们,皆是在今天的气氛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过让李弘略微有些奇怪的是,周允元那个老家伙竟然也是站在原地,丝毫未动!
“嗯,的确是一项大工程,贤儿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又能修撰成书,传之后世,真是辛苦了!”
这时候,武后也合起了刚刚李贤呈上的后汉书注释,一脸笑意的说道。
“既然有功,自然当赏,财货之流你父皇平时倒是赏了你不少,想必也不缺了,如今贤儿既然已然年长,自然应当熟悉政务,以后方能好好辅佐你的五哥,这样吧,以后的朝会,贤儿便一并参与如何?”
武后收敛起脸上的笑容,言语当中也多了几分严肃之意。
“儿臣多谢母后,以后自当好好辅佐太子哥哥!”
李贤的脸上一阵激动,但是还是强自镇定的上前谢恩。
“弘儿?你觉得呢?”
前者的话音刚落,武后便转向了李弘,淡淡的开口问道。
顿时让李弘心中一凛。
今天的朝会上会让李贤入朝参政,这一点他早已料到,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此刻武后的态度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如果她真的想要征求李弘的意见的话,就不会在下了决定之后再来问李弘,此刻开口询问李弘,根本就不是在问他的意见,而是在让他表明态度。
而且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难道李弘能够说不吗?
那不仅仅是忤逆武后的意思,更是会让朝臣觉得李弘无容人之量,所以武后此举是在逼他支持李贤入朝。
说实话,李弘其实并不在乎这件事情,就算是今天挡住了,恐怕以后李贤也会想其他的办法,反倒是他要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根本没有必要。
让李弘真正警惕的是武后的态度,按理来说,武后只要宣布让李贤入朝,目的就达到了,根本没必要扯上李弘。
但是她偏偏这么做了,是在警告李弘最近的行为?还是在告诉李弘,她已经打算扶植李贤了?
不管是哪个结果,恐怕都不是什么好事!
压下心中纷乱的思绪,如今正是朝会之上,武后问话,自然不能拖延太久,是以李弘拱了拱手,正准备开口。
却听见背后一道声音响起。
“皇后娘娘,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第二百二十六章:仗义执言
朝堂之上一片静默,很显然,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雍王殿下能否入朝的问题了,而是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的博弈!
众人都在等着李弘表态,但是此时却是突兀的窜出来一个声音,让众臣都有些措手不及。
李弘转头看去,脸上却不由地浮起一丝苦笑,这个人正是让李治头疼不已的倔老头,王义方!
上次他在朝堂之上弹劾李义府之事,虽然惹得李治龙颜大怒,但是却在朝中博得了一片名声。
众臣皆称道他敢言直谏,匡扶君上,堪比他的恩主魏徽魏丞相。
加上后来不久,李义府就迅速倒台,更是让他在朝中的声望更上一层楼,虽然遭到了些许处罚,但是相比满朝交口称赞来说,却是微不足道了。
不过李弘虽然和他有几分交情,但是这个老头一向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永远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是以倒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竟然会是他站出来仗义执言。
“王御史以为有何不妥?”
武后的声音中有几分不悦,显然是想起了几分不大愉快的回忆,但是仍旧脸色平淡的问道。
“启禀娘娘,皇子参政历来并非吉事,储君自有殿上诸臣辅佐,何须皇子参政?即便是封地之事,亦有王府长史,地方长官代为处置,也自不必雍王殿下亲自费心!皇子习政,有害无益!请娘娘明鉴!”
王义方的声音仍旧是硬邦邦的,既没有十分激动,也没有畏畏缩缩,就这么平静的说完了话,躬身下拜,等着武后的决断。
但反而是这种态度,让武后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王御史是什么意思?莫不成本宫的儿子多学些东西,都不成吗?还是说,我儿立了如此大功,连封赏都不可了?”
武后的声音微冷。好看的眉毛也皱了起来。
“雍王殿下注释后汉书,自然是大功之选,理当封赏,但是即便是封赏。财帛珠玉均是天恩,何必以参政之事用作封赏,何况皇子参政,前朝之事历历在目,昔日的太宗陛下也曾为尚书令。魏王殿下,吴王殿下都曾经入朝参政,其后果如今臣想来,仍旧不寒而栗,是以此事万请娘娘慎重!”
王义方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只不过原本冷峻的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之色,口气微沉,声音清朗,顿了顿,王义方接着说道。
“何况我朝已经少了一个尚书令。难道还要再少些官职吗?”
王义方的口气不重,却是让大殿当中的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
这个王义方,倒真不愧是魏徽的学生,真是什么都敢说!
这些话其实已经有些过界了,当年的太宗陛下李世民,就曾经担任过尚书省尚书令一职,也正是因为如此,从那之后,为了避嫌,干脆撤销了尚书令这个官职。所以如今的大唐,就只有尚书左右仆射,而尚书令则是不再授官,虽有此职。却形同虚设!
至于当初的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都是夺嫡最出挑的家伙,正是因为他们和太子李承乾互相争斗,到最后才会同归于尽,让最小的嫡子李治得了皇位。
不过这些话太犯忌讳。满朝的大臣虽然都心里清楚,却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的,只有这个愣头青一样的王义方,什么都不怕就这么说了出来!
不过这下子反倒是真正惹起了武后的火气。
“高祖朝与太宗朝皆有之事,为何到了如今便不可行了?王御史这是瞧不起本宫一介弱质女流吧!若是陛下在此,又何至于此?”
武后的声音有些尖利,其中的愤怒毫不掩饰。
“何况我儿一向兄弟和睦,恭顺友爱,为何到了王御史这里,便成了勾心斗角之辈,倒不知你究竟是何居心?!”
顿了顿,武后的脸色冷峭,声音也变得有几分森寒。
若是换一个臣子在这,恐怕早就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但是偏偏遇上了王义方这个不怕死的,他连李治都不害怕,怎么会被这点阵势吓到。
当下脸色不变,恭敬的躬身下拜道。
“皇后娘娘言重了,娘娘既是秉陛下旨意视朝,臣自然当以人君视之,今天若是陛下在此,臣依旧会如此进谏,此非私人之恩怨,而是朝堂之大事!
雍王殿下年少俊彦,才华横溢,太子殿下温文仁和,处政有方,二位殿下皆是人中之龙,日常之事二位的兄友弟恭,臣等也都尽在眼中!此皆陛下娘娘教导有方,臣等心中亦十分欣慰!”
王义方的声音仍旧和往常一样不急不缓,但是却惊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就连李弘都暗暗吞了吞口水!
这真的是王御史的风格吗?这么明显的拍马屁,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好吗?
眼看着王义方一本正经的表情,李弘心中突然有几分哭笑不得。
这个人根本就是个古板的教条,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是在拍马屁,他只会说大实话,当初他觉得李义府横行不法,便上书弹劾李义府,感觉刘仁轨无法秉公审案,就上书弹劾刘仁轨,如今觉得皇子参政不妥,就直接说了出来。
根本不在乎什么后果,而他现在所说的话,也不是在刻意奉迎,而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所以李弘才会觉得他哭笑不得,恐怕这种会对君上毫无保留的说真话的臣子,现在已经找不出几个了吧!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才会对他又爱又恨,屡次贬谪,最后都得以返回长安!
“既然如此,你为何阻止本宫?”
听见王义方的话,武后也是愣了片刻,旋即便想起李治以前对他说的话,王义方这个人,能不要惹他就不要惹他。
不是怕了他,而是真的拿他没办法,不罚他面子上挂不住,真的重罚又舍不得,真是让人头疼!
“然殿下兄友弟恭是一回事,臣身为御史,自当为大唐考虑,先帝之事尚在眼前,娘娘不可不虑,是以臣请娘娘慎重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