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官婉儿却是没有李弘那般着急,虽然她跟着武后的时间不长,但是李治的风眩也不是犯了一次,每次她都跟在武后身边,所以比李弘镇定的多。
只不过这次病情来势汹汹,闹得比前几次都更加厉害罢了!
面色微动,轻声说道。
虽然上官婉儿没有明说,但是李弘已然明白了她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李弘的脸色才变得越发的难看起来。
李治无法视朝,就代表这段时间朝局会由武后把持。虽然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但是却也会让李弘变得寸步难行。
何况如今正是议定三司会审人选的节骨眼上,李治若是无法出面,李弘就失去了制衡武后的最大一张底牌。
而此刻,李弘也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武后刚刚会莫名其妙的召他进殿,然后不说一句话,又让他离开。
因为这个时间太凑巧了,所以武后需要一个人来帮她证明,证明自己并不是为了保住李义府而挟持了君上。证明她代李治视朝是皇帝的意思。
而李弘,正是最有说服力的人选!
武后不需要李弘怎么样,只需要他看到皇帝陛下仍旧好好的,就足够让其他人闭嘴了。
而且李弘还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武后代掌朝政是李治的意思。要是李弘敢在这个时候使绊子,倒霉的绝对是他。
等李弘回到前殿。
一干大臣立刻就围了上来,在座的都是人精,从武后召见李弘入后殿的时候就隐约猜到了些什么。
此刻李弘出来,自然是要问个明白。
不过李弘却是一言不发,悄然坐下。
片刻后。吴良辅略带尖利的声音响起。
“皇后娘娘驾到!”
紧接着,一干大臣手忙脚乱的行礼之后,便看到脸色略带疲惫的武后走了出来。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武后的身后不单单跟着一群女官,还站着吴良辅。
见此情景,戴至德越发坚定自己的猜测,联系起太子殿下刚刚的反应,心中顿时一沉!
“陛下龙体有恙,命本宫暂且视朝!”
武后在御座上坐下,扫视了一圈,缓缓开口道。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一冷,要说如今的皇帝陛下身体的确是不怎么好,武后代为视朝也不是第一回了,但是偏偏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巧,刚刚要商议李义府一案的主审,李治就突然病了,着实是有些惹人猜疑。
见一干大臣有些犹豫不决,李弘叹了口气,上前一步。
“父皇此刻当安心静养,朝政之事自是听凭母后决断!”
其实李弘一开始就知道,武后是不会挟持李治的,且不谈他刚刚在后殿见到的情形,便是眼下面无表情的吴良辅就是明证!
这个老家伙是李治心腹中的心腹,此刻站着武后的身后,只能代表一种含义,这是李治的意思!
这也正是李弘发愁的原因。
李治不会不清楚眼下这个时机,更不会不知道大臣们蜂拥而至的奏折,尽管可能这个节骨眼上犯病是个意外,但是李治还是选择了让武后全权主持大局。
并且用这么强力的行动表达了对武后的支持,已经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
至少这代表着李治对于李义府依旧是回护的态度,或许顾及着太子的面子未曾正面说出来,但是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何况以往武后代为视朝的时候,李治都会下旨令政事堂诸位宰相共同参知政事,但是这次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其中恐怕不乏想要让李弘知难而退的意思。
而这也是武后这次动用这么大阵仗的原因,李治贸然让她独自主持朝局,底下的诸多大臣必会不服,所以她抢先一步将事实摆出来,确定自己权力的正统性。
如此一来,不管今日议事的结果是什么,朝臣都必须接受。
因为武后这次是真正的代行君权,她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
大殿内的诸位眼见李弘的行动,顿时打消了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武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停了片刻,开口道。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因为前日政事堂送来了诸多奏折,内容皆是弹劾此次三司会审的主审刘仁轨,认为他和李中书关系密切,请求撤换主审官一事!诸位相公有何意见,便说说吧!”
第一百六十六章:无节操的周允元
武后的话音刚落。
周允元就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三司会审乃是大事岂可轻易改弦更张,大朝会之时既然已然议定,如何能够朝令夕改!”
说罢,得意洋洋的朝着李弘的方向望了一眼,让李弘眉头一皱,他没想到这个老头竟然这么气量狭小,自己上次不过是略微教训了他,周允元竟然记到了现在!
一念至此,李弘心中微微摇了摇头,看来这个老头是铁了心要和他作对了,甚至为此连向武后靠拢都在所不惜。
其实李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地位到了周允元这种地步,哪有中立的说法,不在某一个派系的话最后只能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除非我你自己自成一派,如同李绩一般。
拥有超高的资历和威望,让皇帝也敬重三分。
其实周允元原本就有像武系靠拢的意图,否则上次三司会审的态度也不会如此暧昧,李弘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的理由罢了。
“周中丞此言差矣,正因为三司会审乃是大事,方才不得不慎之又慎,何况大朝会刚刚过去不久,此议也未曾明旨下发,如何就是已成定局?”
戴至德却不在乎周允元御史中丞的身份,张口就反驳道。
“何况如今朝臣汹涌,若是坚持让正则主审此案,岂不是陷君上于不义?我等身为臣子,当敢言直谏!如周大人这般媚迎君上,真是妄居御史之职!”
戴至德说完,张文瓘便硬梆梆的接口道,言语中一点面子都不给。
李弘心中捏了把冷汗,这个张老头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说李治的决定是错的,否则何来敢言直谏四个字!
不过李弘也知道张文瓘就是这么一副刚正不阿的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也正因如此,他才多年不得拜相。
“你……”
周允元顿时被气的说不出话来。
何况张文瓘在他这个御史中丞面前说敢言直谏四个字。简直是在赤裸裸的打脸!
片刻之后,周中丞冷静下来,方才冷笑道。
“本官是否称职轮不到张大人关心,倒是大理寺连几个犯人都看不住。眼皮子底下都能死掉,如今更是犯下重犯逃脱的重案,这份尽忠职守周某真是自愧不如!”
周允元阴阳怪气的讥讽着面前的张老头,就差没掐起来了。
这一下张文瓘也是气炸了,他自认对周允元的评价并无不实之处。没想到他竟然如此不顾脸面,在这紫宸殿中口出狂言。
张老头顿时怒发冲冠,气的浑身发抖,抬起手指着周允元。
“匹夫狂言!”
“够了!”
眼见大殿内的情形越发的混乱起来,武后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冷哼一声,生气的喊道。
“瞧瞧你们现在像个什么样子!”
武后眉头紧皱,眉眼间流露出几分怒意。
“一个是御史中丞,一个是大理寺卿,当着储君和诸位宰相的面。相互诋毁,大肆谩骂,你们把紫宸殿当自己的府邸吗?还是觉得陛下如今抱病,认为本宫软弱可欺!”
大殿内霎时一静,只剩下武后充满冷意的声音。
周允元反应的最快,何况他现在和刘仁轨走得近,也算得上武后一系的人马,是以也没什么忌讳的,拱了拱手。
“娘娘教训的是,老臣知罪!”
不过那张老脸不仅没有半点惭愧之色。反倒带着一丝洋洋得意,仿佛武后如此训斥于他是一种荣耀一样。
李弘心中摇了摇头,人一旦丧失了底线,还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周允元如此急切的向武后表忠,而且将姿态放得如此低,真是让人有些瞧他不起。
要知道名义上来说,御史台是和三省一个级别的,作为御史台的实际主官,就算是李治要动他。都不大容易,更何况是武后!
现在他如此立场明显,只能说明他急于投靠武后,让李弘心中不免有几分鄙夷之色。
相比之下,张文瓘的态度就硬气许多。
老头子是个耿直的脾气,自己没有做错的事情绝不低头,就是李治当前也是如此。
当下抱着象笏冷着一张脸不说话。
李弘甚至觉得,张文瓘这个性子比周允元更适合主掌御史台,当然,若是真的让张老头当了御史,恐怕李治和武后都要被他说话不带拐弯的性子气死!
“张文瓘,皇后娘娘与你说话,你为何不答?是在藐视娘娘吗?”
武后还没有说话,周允元倒是跳了出来,声色俱厉的指责道,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向武后靠拢了。
“哼,娘娘在此,何须你来聒噪!”
张文瓘冷静下来,也知道此刻不是于他计较的时候,不过话一出口,依旧是硬邦邦的。
眼看张文瓘如此态度,武后眉头微皱,正要说话。
却见张文瓘一撩衣袍,跪在地上,紧接着摘下头上的官帽,闷声说道。
“启禀娘娘,老臣失职,虽居大理寺卿,却无力统御大理寺,先有贺兰敏之狱中中毒,而后莫名被杀,如今又闹出私放囚犯之事,实乃老臣之罪,臣伏请娘娘将臣罢官夺职,按律处置!”
武后扶着额头,面色发苦。
以前她视朝的时候,并没有直面过张文瓘,毕竟大理寺卿虽然位居九卿,但是并非宰相,而武后往常代李治处理朝政的时候接触更多的则是政事堂的宰相,大理寺如果不出事的话,张文瓘这个大理寺卿倒真是存在感不强!
所以虽然武后以前也听李治抱怨过张文瓘这个固执的老毛病,但是并没有亲身体会过,今天看着老头子硬邦邦的话语。
武后才真正体会到了李治面对张文瓘的时候有多么无奈!
她刚刚虽然声色俱厉,但是本意只是想要震慑一下他们,借而竖立自己的威严,并没有想要真的对他们怎么样,但是她光看张文瓘此刻认真的表情,就知道这个老头又犯了倔脾气。
他说要辞官绝对不是在以退为进,更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真切切的觉得自己失职,所以才提出辞官!
ps:百票加更,第一更!
第一百六十七章:令人头疼的张文瓘
但是问题就在于,武后不能也没有这个权力罢免张文瓘!
尽管如今李治有病在身,她代替李治视朝,但是如同张文瓘这等九卿重臣,必然要惊动皇帝,如今她还没有那个威望一言而决!
何况更重要的是,张文瓘的大理寺卿根本就不能罢免,且不谈他是两朝元老,忠心耿耿,虽然这个老头有时候说话不怎么好听,但是素来公正严明,在朝臣中的威望极佳,贸然动他必定会令朝臣心寒。
再说虽然这个老头时常将李治气的吹胡子瞪眼,但是武后心里清楚,李治的心中其实是对于张文瓘十分倚重的,否则也不会将主掌天下刑狱的大理寺放心的交给他。
便是在武后本人来说,也是对于张文瓘极为认可的,抛开派系不谈,武后不得不承认,张文瓘公正严明的性格,是执掌大理寺的最合适人选。
除了脾气实在是太倔了一点!
因为顶撞李治,张文瓘受罚早就不是一回了,但是依旧我行我素,而且自从上次张文瓘提过一次辞官之后,李治就担心了好久,生怕这个认真的老头子真的挂印而去!
到时候失去一个能力出众又忠心耿耿的臣子还是轻的,大理寺卿之位空缺,引起的朝堂风波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所以碰上这么个软硬不吃的臣子,李治可是一直头疼的紧。
现在武后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定了定神,武后缓缓开口道。
“张爱卿不必如此,周中丞也不过一时失言罢了,本宫也并无指责张爱卿的意思,贺兰敏之之事已经过去,不必再提,至于淳于氏一案,尚未审结,张爱卿不必急在一时,何况今日是议三司会审一事。不议其他,张爱卿且先起来吧!”
无奈之下,武后只好轻缓的劝解着张文瓘。
虽然这个老头子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但是既然现在硬的来不了。只能来软的了。
本以为张文瓘还会再继续坚持一会,没想到老头子施施然的站了起来,拱手说道。
“谢娘娘隆恩!”
说罢,还不忘挑衅的看了一眼周允元。
瞧瞧,你刚刚那么奉迎武后。换来的不过是一顿训斥罢了,现在我自请罢官,还要被挽留。
咱俩的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
顿时把周允元气的脸都绿了,不过碍于武后刚刚的态度,却是不敢发作,只好尴尬的站在原地,狠狠的盯着张文瓘。
而示威够了的张文瓘心满意足的退回了原地,不过李弘却是在他的眼中捕捉到一丝顽皮的笑意。
心中缓缓摇了摇头。
李弘暗叹,看来这个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张文瓘也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的。虽然他刚刚的举动看起来十分鲁莽,但细细思量,却也别具匠心。
他相信,自从上次东宫夜谈之后,张文瓘也就打消了辞官的念头,此刻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当然,李弘知道张文瓘是在吓唬人,但是武后却不知道,她怎么可能会想到,以张文瓘这个看起来无比古板严明的性格。也会玩空城计这一套把戏。
何况张文瓘也必定是算准了武后不敢贸贸然处置他,才把这招搬出来吓人,不过看起来似乎效果还不错,至少看着周允元那张被气的通红的老脸。张文瓘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不过张文瓘这么一闹倒是冲淡了大殿内原本紧张压抑的气氛。
片刻之后还是武后率先开口道。
“三司之事,乃为大事,虽然未有明旨,但此议在大朝会上陛下也的确已经允准,此刻陛下龙体抱恙,擅改此事恐怕不妥吧!”
武后说的很婉转。但是态度很明白。
皇帝现在刚刚生病,你们就急着说皇帝的指令不对,是在落井下石吗?何况让刘仁轨主审是陛下的意思,现在陛下不在,我们怎么能够轻易改变!
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要让刘仁轨主审此案!
李弘眉头一皱,正要出列,却见已经有人抢先一步,站到了殿下。
“娘娘此言差矣!”
此人正是李弘刚刚进殿的时候见到的那个御史服色的大臣,那时候李弘匆匆一撇饿,并没有看清楚他的长相,现在他站到了大殿中央,李弘才得以仔细打量着他。
此人约莫四十岁左右,朝服洗的很干净,但是看的出来十分破旧,面色白净,勉强算得上是个俊朗的书生,只是一直面无表情,而且说起话来比张文瓘还不客气。
“陛下有错,臣子自当匡正,否则要我等御史何用?如今陛下虽龙体抱恙,但娘娘既代替陛下视朝,自有责任匡扶君上之错,而非以此为借口,包庇臣下,徇私枉法!刘仁轨和李义府私交极佳,此乃众所周知,而此案的嫌疑之人便是李义府,如此让臣如何能够相信刘仁轨能够秉公处置此案!”
那御史依旧是面无表情,话语中缺是毫不留情,听的李弘一阵心惊肉跳。
难道现在是御史都这么胆肥吗?
这话里就差指着武后的鼻子骂她故意袒护李义府了,而且对李治下这个指令是错的也直言不讳,这是一次性把帝后一起得罪的节奏啊!
“那王大人觉得应该如何呢?”
那御史自己倒是说的痛快,但是武后的脸色却是越发的难看起来。
这句问话简直是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的,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何况御史虽有风闻言事之权,但是却并没有直接插手政务的权力,武后这句话讥讽之意甚为浓厚,很显然是觉得他自不量力。
“回娘娘,臣身为御史,见君上有错上书劝谏乃是职责所在至于如何处置,非臣可以决断!”
那名御史面色不动,继续说道。
听到这句话,武后面色稍缓,看了来这个人还不至于彻底的不知进退!
不过下一刻,武后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彻底!
只见那御史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过臣身为大唐臣民,亦有进谏君上之权,故臣以一个大唐臣民的名义,请娘娘罢免刘仁轨主审之位,另择公正廉明之人主审此案!”
ps:百票加更,第二更!
本周242票,所以只有两更了……
下周是四月的最后一周了,大家加油!
第一百六十八章:虎口救人!
武后听到这句话之后,满脑子都是一个念头。
竟然有人敢如此戏耍她?!
自从长孙无忌死了之后,已经很久没有人让武后如此生气了,一时之间,她竟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仅仅片刻之后,武后充满怒火的声音就穿透了整个紫宸殿。
“放肆,来人!”
“母后且慢!”
武后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弘打断了。
于是一时之间,武后的目光紧紧的钉在了李弘的身上。
“母后,王大人此言虽有不妥,但一片拳拳之心可表,先帝之时,曾有魏征犯言直谏,先帝盛怒,文德皇后却朝服祝贺,言道君上开明方有臣下正直,如今殿中情形与当年如此相似,先帝与文德皇后之贤,我等难以企及,然御史诤谏,正是我朝繁荣之象,亦是父皇母后英明治下,是以儿臣恳请母后暂息雷霆,宽裕一二!”
也亏得李弘短短时间之内能够想出如此说辞。
虽然将武后比作太宗有些不妥,但是此刻也顾不得了,先救人再说!
今天的情景,要是李治在还好说,说不定还会顾及皇帝杀御史的名声不好,但是不要忘了,武后是一个女人,女人要是真的被逼急了做事不计一切后果!
要是武后真的一怒之下,将这个御史给杀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果然,一顶高帽子戴了上去,武后的面色缓和了下来。
停了片刻,武后冷静下来,面色也恢复了平静,挥了挥手道。
“王大人所说,本宫已然知晓,暂且退下吧!”
那御史淡淡的扫了李弘一眼,脸上带着一丝不甘,退到了一旁。
而李弘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此刻他正在暗叹刚才的形式好险。若是他晚了一步,恐怕这个清正廉洁的御史就要夭折在这里了!
刚刚进殿的时候,李弘就觉得他有几分眼熟,但是一时却没想起来是谁。等到武后提及他的姓氏,李弘才恍然大悟!
此人恐怕就是这次弹劾刘仁轨最激烈的御史台侍御史王义方!
这个人李弘对他所知不多,最初引起李弘注意还是因为他是魏征的侄女婿,但是李弘素来知晓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看他身上所穿的略显破旧的朝服就知道此人平时必然并不阔绰。虽然御史不是什么有油水的官职,但是至少也不会混到如此地步,王义方如此拮据,显然是因为受罚太多,压根没领过几次俸禄!
至于为什么会受罚?自然是因为他这张嘴,比张文瓘还不知道婉转,要说李治也不算什么气量狭小的皇帝,这个主愣是能回回都把李治气的想把他打发的远远的!
不过虽然如此,此人却不失为一个好官,是以无论如何李弘也不能坐视他就此被武后责罚。方才出言解救!
偷偷的看了王义方一眼,却见他依旧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让李弘不禁苦笑,看来他真是性子如此……
“弘儿?”
不过武后却是没有给李弘太多感慨的时间。
“你觉得此事应当如何处置?”
武后神色平静,似笑非笑的对着李弘问道。
李弘定了定神,缓缓开口。
“回禀母后,儿臣以为刘相不可继续担任主审官之位!”
抬起头,李弘丝毫不惧武后陡然变得冷冽的目光,稳稳的站在原地。
今日他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放弃。
哪怕李治表示了对武后的支持。李弘也不可能就此放过李义府,不单单是因为这个老家伙一直跟他过不去,明里暗里的绊子不知道使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当初李弘随驾洛阳宫的时候。那一次莫名其妙的中毒事件!
当初李弘醒来的时候,身单力薄,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谈追查自己中毒一事?何况当时的情况处处透着古怪,可疑之处甚多。
李弘当时没有深究,但是并不代表他放弃了此事。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弘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隐约中,李弘总觉得在暗中有一条蛰伏的毒蛇时时刻刻的注视着他,正在伺机而动。
所以李弘这些日子行事低调,以守为主,实际上却是加紧调查此事!
而随着一个个可能的人选被排除,李弘越发觉得李义府的嫌疑深重,当天晚上到李弘宫中去是女官虽然早就被处理了,但是李弘追查到,她的家人早在一个月前就不知所踪,而那个时候,李义府身边的侍卫也莫名消失了一段时间。
还有就是中毒的那天晚上,直到李弘醒来是一段时间,李弘虽然未曾亲眼见过,但是据千儿和几名宫人所说,李义府一直都陪在洛阳宫,一步都不曾离去!
中毒当晚,李义府并未被帝后召见,却主动觐见,这一点在李弘看来极为可疑。
何况李弘和李义府平时的关系就很差,他寸步不离的守在洛阳宫,让李弘反而觉得他是在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死了。
加上武后诡异的态度,和李治的蒙然不知,而且李弘到现在都忘不了,李义府那天在洛阳宫见到他的时候,一闪而过的失望眼神!
桩桩件件,都将矛头指向了李义府!
如今布局这么久,终于有机会将李义府扳倒,不所以不管遇到多大的阻挠,哪怕顶着李治和武后的双重压力,李弘都不会放弃!
李义府不除,誓不罢休!
“就为了这些捕风捉影之词?”
眼见李弘如此姿态,武后越发心中火起,冷笑道。
“母后此言差矣!”
李弘眼神微眯,口气恭敬,但是丝毫不让。
“世上从来都无空穴来风之事,刘相和李中书的关系朝野皆知,由他来主审此案,的确难以服众!故而儿臣恳请母后另择清廉明正之臣主审此案!”
“哼,太子莫不是忘了,当日大朝会之时举荐刘相之人,正是太子殿下!如今出尔反尔,岂是储君之象!”
眼见武后的脸色越发变得阴沉起来,周允元又跳了出来,指着李弘指责道。
“周中丞这是在弹劾于孤吗?”
李弘口气冷淡的说道。
周允元被李弘冷冽的眼光一扫,立刻有些心虚的退了两步。
反应过来之后,顿时老脸一阵通红。
ps:新的一周,兄弟们加油!
求一波月票~~~
第一百六十九章:挖坑
“是又如何?老夫身为御史中丞,莫不成连风闻言事都不成了吗?”
周允元咬了咬牙恨声说道。
这句话一出,周允元就算是彻底和李弘撕破了脸皮,正式被李弘划到了敌人的行列。
就在周允元以为李弘会勃然大怒的时候,却没想到后者脸上陡然浮出一丝笑意,让周允元心下莫名升起一阵不安。
难道他又做错了什么?
“儿臣恳请母后恕罪!”
听完了周允元的这句话,李弘淡然一笑,不过转过身子,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沉痛无比!
“当日大朝会之时,是儿臣考虑不周,致使如今朝野震动,更是令父皇母后无比为难,此皆儿臣识人不明,考虑不周之故,如今周中丞明言直谏,儿臣已然知错!然幸而我朝大臣敢言直谏,于此案尚未铸成大错之际令孤幡然醒悟,故儿臣恳请母后,切勿因儿臣之错而令朝臣寒心,儿臣之错,自有儿臣一力承担,不敢累及朝政!”
李弘这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神色十分愧疚。
不知道还以为他真的是一时视察而已!
然后此刻李弘身后的周允元已经彻底呆住了!
眼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周允元早见识过李弘的伶牙俐齿,却没想到李弘的脸皮能厚到这个地步!
难道被弹劾的时候,你不应该勃然大怒吗?你难道不应该因为我戳到了你的痛处而恼羞成怒吗?
这么从善如流真的是他认识的那个太子殿下吗?
何况他本来不是那个意思啊喂!
周允元心中咆哮着,面色上却是留下了大颗大颗的冷汗。
他原本是想要用这一招来打击李弘同时在武后的面前积极表现,没想到反而起了反作用!
李弘现在的态度很明显。
你弹劾我?
好!我认错!
你不是说我刘仁轨是我举荐的吗?我现在认错还不行吗?
正因为我做错了事,所以我现在才要积极纠正过来,不能让朝堂因为我一个人的错而蒙羞!
周允元张了张口,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弘这是在偷换概念!这是明摆着的事!
但是周允元能说吗?不能!
李弘这番话里不仅敲定了刘仁轨主审是个错误而且将一切责任都拦到了自己的身上!皇帝皇后是顾及太子的面子,朝臣是不畏储君之威,敢言直谏,就连周允元本人也被李弘狠狠的捧了一把!
所有人都没有错。都是我的错!
太子身份如此尊贵,姿态都已经低到了如此地步,他要是还继续紧追不舍,那就不是敢言直谏了。就是以臣欺主!到时候恐怕群臣征讨的对象就变成他周允元了,可是现在要是什么都不说的话就等于认同了李弘的说法,说刘仁轨主审此案不妥!
所以周老头现在觉得自己无比憋屈!抖了抖嘴唇,周允元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弘儿真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同样感到憋屈的还有武后。深吸了一口气,武后淡淡的说道。
她何尝看不出周允元又被李弘耍了,但是事已至此,她又能怎么办呢?
大朝会上李弘提出刘仁轨主持三司会审本就是一场政治交易的结果,摆不到台面上来的,当然,这一点若是利用好了,未必不能让李弘铩羽而归。
但此刻被周允元急吼吼的提了出来,却只能起到反效果!
难道说,太子以储君之尊。都知错能改,善纳忠言,她武媚娘代君理政,就能忽略堆积如山的奏折,执意庇护刘仁轨吗?
若是她再继续坚持下去,之会让天下人嘲笑她气量狭小,无母仪天下的风范!
可以说,周允元的这句话,直接将武后逼到了墙角,再无辗转腾挪的余地!
一念至此武后对周允元的印象也越发的恶劣起来。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罢了。既然朝臣如此汹涌,便罢去刘仁轨的主审之位,另择大臣主持此事!”
沉吟了片刻,武后开口道。
归正她原本也没有指望着能够继续让刘仁轨主审。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武后也并非不知进退,如今政事堂递上来的奏折已经快要堆成了小山,而且每日仍有大臣进谏。
否则武后也不会如此着急的处理此事。
既然如此,便撤了刘仁轨的主审之位以平息朝臣的汹涌也无不可,反正刘仁轨也没有什么损失。
真正让武后感到警惕的是李弘的态度。
她原本以为经过大朝会上的博弈。李弘会放弃针对李义府,没想到他竟然还是留了一手,早知道当初大朝会的时候就不应该为了洗白李义府答应三司会审,哪怕让民间议论纷纷,也比现在骑虎难下好得多!
“母后英明!”
李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