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皇城遇刺这一卷到此结束,下一卷的内容前面铺垫了不少,细心的书友应该都发现了吧~~~~
下一卷西征之争!
准备启动~~~
兄弟们,今天最后一天推荐,你们的票都砸过来吧!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三章:大将军回城!
东宫,一夜无话。
这天晚上贺兰敏月被裴氏安排在了偏殿安歇,次日便离开了。
就如李弘所料,不过区区一日之间,贺兰敏月变成“李弘的女人”这个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紧接着李治的案头上便又摆满了弹劾李弘和臣女有染,大失体统的奏折。
不过令这些御史们失望的是,在这件事情上,李治罕见的变得极为强势,将这些奏折全部压下,并且下旨将原本的周国公府赐给贺兰敏月,命她三年之内为兄守孝,不行嫁娶之事,然后由罚了李弘几个月的俸禄,便算是揭过了此事。
而不同的是,民间对于此事的态度确实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李弘少年风流,有情有义,而另一派却认为李弘贪花好色,并非正人君子所为,当然,这背后少不了一些人的推波助澜。
着实是给李弘原本兴盛的人望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李弘自己却毫不在乎,甚至于在张文瓘等人想要出手遏制民间舆论的时候,李弘反而阻止了他们。
因为在李弘看来,有这种情况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自从他从洛阳宫醒过来以后,便一直致力于打压自己在民间的声望,尽力不让自己太过出风头。
而且就效果来看,武后和李治十分满意李弘这个儿子的识情知趣,否则就凭李弘这些日子犯的那些事,哪有那么容易过关!肯定不死也要脱层皮!
“殿下,今天是贺兰敏之被处斩的日子,咱们这是要去看看贺兰小姐吗?”
东宫大殿当中,一名十几岁的小内侍低着头为李弘倒了一杯参茶,低声问道。
此人名叫王伏胜,是个伶俐人,李弘这些日子着实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贴身的内侍来帮忙打理一些杂事,千儿虽然贴心,但毕竟是个侍女,自己总不可能出去也带着他,至于程武那个大老粗,更是处理不来精细的事务。
是以李弘无奈之下,便从东宫中提拔了王伏胜。
“不,替孤更衣,我们出城!”
李弘瞥了一眼王伏胜,轻声说道。
不得不说,那几个老臣的行动力是一流的,那天在紫宸殿议定之后,回去便迅速封锁了消息,不知道他们使了什么手段,贺兰敏之暴毙身亡的事情竟是被瞒的毫不透风。
朝臣们虽然有些人疑惑为何会如此快便处决贺兰敏之,但三司会审的权威性不是摆着看的,所以大多数的朝臣都是拍手叫好,那一小撮人的一丝疑虑也就此被淹没了。
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贺兰敏之平时是多么的嚣张跋扈,以至于让朝野上下对他的怨气如此之大。
所以如今在刑场上的,不过是一个和贺兰敏之长相相似的死囚罢了。
贺兰敏月那边现在怕是已经挂满了丧礼,但是要说伤心贺兰敏月怕是装装样子罢了,毕竟真正的贺兰敏之早在几天前就被杀了。
王伏胜是这几日才被调到李弘身边伺候的,是以只知道李弘和贺兰敏月关系密切,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才贸贸然这么说道,所以李弘也不责怪他,只是在心中暗暗觉得王伏胜还是需要磨练。
城外,李弘一身便服,带着王伏胜和九歌慢悠悠的到了城门口,却见狄仁杰和李敬业早已等候多时。
之所以只带了王伏胜和九歌,是因为程武那个武痴这些日子泡在了东宫六率不肯回来,李弘去看了几次,发现东宫六率的训练一切正常,也就由他去了。
反正安全有九歌在不会出什么问题!
说起九歌,李弘就气不打一出来,那天晚上贺兰敏月给他下药的时候,九歌明明就在隔壁,结果硬是一句话都没说。
等李弘想起这茬,气冲冲的去质问她的时候。
九歌仍旧是一副清冷的神色,丢下两个字。
“活该!”
让李弘一阵郁闷。
说起来这也不能怪九歌,毕竟几乎所有的毒药都是要进入体内才能生效,等到九歌发现李弘昏倒的时候,便知道那只是迷药。
既然只是迷药而已,九歌也就懒得管了。
何况这是贺兰敏月是李弘自己放进来的,香囊也是他自己要闻的,确实是怪不到九歌的头上。
“见过殿下!”
看见李弘过来,两人连忙行礼,却被李弘笑吟吟的止住了。
远处,尘土飞扬。
一队骑兵奔驰而来,为首兵士手中抱着一杆大旗,上面明晃晃的写着一个大字,裴!
走到近处,为首的将军看见李弘在城门口等着,露出一副惊异的模样,翻身下马。
“罪臣裴行俭见过太子殿下!”
李弘微微皱起眉头。
“裴将军不必如此,将军西征突厥大胜而归,何罪之有?些许小人攻讦,不过浮云而已,父皇英明,必不会让将军受委屈,快快随孤入城,孤为将军接风洗尘!”
来人正是几个月前出征突厥平叛的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不过和李弘上次见到的不同,这次李弘见到的裴行俭不复出征前风雅的儒将风范,面色晦暗,声音疲惫,一口一个“罪臣”自居。
而且行色萎靡,明显是长途奔袭,不过李弘估计更多的是被临时召回的打击才让他如此。
“罪臣不敢,此次贸然招降阿史那伏念,的确是罪臣自作主张,受罚也是应当的。”
裴行俭见李弘如此亲切,眼睛亮了一下,不过片刻后又变得黯淡下来。
李弘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将军不必担心,如今朝中不过是有宵小作祟,前方军情似火,稍有不慎就会贻误战机,将军自然有临机专断之权,何况就算将军此举不当,也不能掩盖将军平叛大功,何况父皇如今只是暂召将军回京,并未明旨下发,将军暂且安心回府,孤必不会让奸人陷害将军!”
声音慷锵有力,让裴行俭提起了几分神采。
“如此,臣便多谢殿下了!”
听见裴行俭口中终于摘掉了“罪臣”这个词。
李弘的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翻身上马,带着裴行俭的一队卫士一起走进了城门。
ps:这一章算是上一卷的一个结果,西征大军即将归来,这一卷蓄势待发!
书友们的推荐票都砸过来吧!
求推荐,求收藏!
第一百零四章:风波渐起
虽然说是接风洗尘,但是李弘却是一路带着裴行俭回到了裴府。
裴夫人早已在府门前等候许久,看到裴行俭如此萎靡的姿态,顿时心疼的差点掉下眼泪来。
“老爷……”
“不必作此小儿女姿态,老夫这不是完好无损的回来了吗?”
裴行俭一阵黯然,面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对裴夫人安慰道。
“对了,太子殿下来了,快快开中门迎接。”
片刻后,裴行俭方才想起身后的李弘,催着裴夫人说道。
“不必麻烦了,孤此次微服前来,还是低调些好。”
李弘温声说道。
然后一行人便进了裴府大堂,却没想到里面早有一人端坐,那人身穿紫袍,身板挺直,面沉如水,端着茶杯缓缓呷着。
“李师?”
裴行俭快步走到了大堂中间,恭身行礼。
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些年李绩已经渐渐在府中颐养天年,极少出府,最近一次还是上次李弘生拉硬拽着他去迎接帝后回京。
这次的事情虽然不小,但是裴行俭却没想到能够把李绩都惊动了。
“哼!”
对于裴行俭恭敬的姿态,老李同志却是一点都不买账,冷哼一声,黑着脸说道。
“老夫来看看老苏的弟子如今有多么的不成器!”
李绩重重的将手中的茶杯拍在桌子上,一脸的不悦。
裴行俭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虽然如今裴行俭已经是可以独自统帅几十万大军的人物,但是在李绩面前,他却好像是初入军伍的毛头小子一样。
裴行俭师从已故名将苏定方,而李绩和苏定方是多年的好友。
“多日不见,李师的身子倒是越发的硬朗了!”
李弘却仿佛没有看到尴尬的气氛一般,笑呵呵的对着李绩拱手道。
“只不过是罢了你的官儿而已,这么垂头丧气的干嘛?打起精神来,老夫还没死呢!”
李绩拍了拍裴行俭的肩膀,沉声说道。
“李师说的是,裴将军不必挂怀,父皇英明,定不会让有功之臣蒙受冤屈。”
李弘也紧跟着说道。
倒是让裴行俭一阵苦笑。
“太子殿下,说说吧,此事你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众人在大堂中坐定,李绩一双浑浊的老眼放出锐利的光芒,沉声问道。
“李师稍安勿躁!”
眼见李绩如此着急,李弘苦笑一声说道。
沉吟了片刻,李弘缓缓开口。
“这件事情暂时已经控制在政事堂之内,并没有下发廷议,不过怕是拖延不了几天就要在大朝会上共议此事,裴将军怕是要做好准备了。”
裴行俭心中一紧,虽然他回来以后李弘和李绩都相继过来安慰他,但正因为如此,他心中才更觉得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如今看来,事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料。
“殿下还是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臣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
裴行俭苦笑一声,说道。
半个月前,裴行俭挟大胜之势班师回朝,却在七日之前突然接到圣旨,旨意中罢免了他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官职,命他即刻回京面圣。
甚至于前来宣旨的内侍当即便收缴了裴行俭的兵符,调换了他随身的亲卫,半是保护半是监视的跟着他回到了长安。
便是现在,那些“亲卫”仍旧把守在裴府外面。
在他接到旨意的时候,就知道长安城必然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所以才让李治如此强势的下旨夺去了他的军权,并且直接将他送回了长安。
一路上,裴行俭旁敲侧击,总算是得到了一些消息,那时候他便知道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不过事情具体究竟如何,裴行俭却是并不清楚。
“也罢,孤便从头说起。”
李弘心念一转,便明白了事情的大致,咳嗽了一声,缓缓开口。
“事情要从十日前说起,就在十日之前,中书令李义府,尚书左仆射刘仁轨,户部侍郎裴炎联名向父皇上了一道密奏,父皇阅后,雷霆大怒……”
说到此处,李弘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便即刻派人下发中旨,将裴将军召回了长安!”
看到裴行俭的脸色越发的黯淡,李弘又连忙说道。
“裴将军不要误会,父皇当时只是一时冲动,绝无怀疑裴将军的意思,而且冷静下来之后便觉得有些后悔,可是旨意已然发出,难以收回,加上那封密奏乃是三位重臣联名上奏,所以父皇也不好置之不理,所以父皇今日才遣孤亲自前来慰问裴将军,请将军稍安勿躁。”
李弘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埋怨自己这个不靠谱的老爹!
当初下旨的时候倒是痛快了,可是下完旨就后悔了……
裴行俭如今的身份可是军方的接班人,哪是那么容易轻动的,可是李治自己又拉不下面子,所以现在这个安抚裴行俭的活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而且因为是密奏,所以孤在旨意发出之后才得到的消息,所以没来得及阻止父皇,请将军见谅。”
李弘一脸愧疚的说道。
他先前已经很注意关于裴行俭的事情了,还特意嘱咐过戴至德要留意这方面的奏折。
只是没想到李义府这次这么狠,奏折没有经过政事堂便直接递到了李治的案头,等到李弘得到消息的时候,早就木已成舟,根本来不及反应。
“殿下不必如此,臣做的事情的确惹人猜忌,陛下有此反应也是情理之中,臣岂敢怨恨!”
片刻之后,裴行俭脸色恢复如常,对李弘拱手说道。
他心里明白,李治到底还是猜忌于他,否则那道中旨不会下的那么干脆利落,若是李治真的后悔了,只需要补一道中旨即可,又何必劳动李弘过来,说穿了不过是帝王心术罢了。
现在战事已定,李治不放心将这么大批的军队继续交付在裴行俭的手中,于是便借着那道密奏罢了他的军权,但是军方日后还要继续依仗裴行俭,所以便有了李弘今天过来。
这是皇帝的御下之道,裴行俭能够理解,便是当年的李绩,也是有过同样的经历。
所以裴行俭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他心中仍旧隐约有些不安,觉得李义府这次出手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李弘的态度倒是让裴行俭一阵感动,因为他能够看得出,李弘此刻的愧疚是真心实意的,并非做戏。
“说了这么久,太子殿下今天来恐怕还有其他的事情吧!”
ps:西征大军即将归来,朝堂内不见烽烟的战争也要开始了……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五章:还有别的选择吗?
听了许久,李绩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李绩一眼就看出李弘今天真正为难的地方。
若只是李治不放心裴行俭手掌大军这一条,根本不必担心,因为裴行俭如今已经到了长安,此举足以打破李治所有的猜忌。
但是李弘还是如此姿态,只能说明,事态已经超出了李治的控制,所以李弘今天此来,绝不止安抚裴行俭这么简单,肯定另有目的。
“李师真是慧眼如炬,的确,孤今天前来是替父皇请裴将军有个准备,恐怕此事要下发廷议了!而一旦上了朝会,事情就麻烦了!”
李弘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不过裴将军放心,父皇和孤都会力保将军,定能保将军无恙!”
李弘的声音斩钉截铁,却让裴行俭心中一沉!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大概也只能保他无恙而已,至于大军的功劳怕是不要想了……
裴行俭心中忽然涌起一阵愤怒,他自己的确不在乎这些功劳,但那些将士们呢?
那几十万跟着他浴血沙场,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就这么被忽略了吗?那些军功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怎么能够因为他一个主将的过失就被全部抹杀!
“殿下,恕臣直言,若是如此,今后我大唐还会有谁真心……”
裴行俭头脑一热,不假思索的便开口说道。
“守约!”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绩一声断喝打断了。
裴行俭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一时冲动,差点就说了大逆不道的话,而且还是当着太子的面,一念至此,他顿时冷汗直流!
“裴将军安心,孤会极力争取,定然不会让将士们白白在沙场厮杀!”
李弘知道裴行俭是爱兵如子之人,也没有怪罪他失言,继续安慰道。
“多谢殿下!”
不过裴行俭显然是不抱多大的希望,有些敷衍的答道。
“说到底还是要看廷议的结果,今天殿下前来,想必不是来闲谈的,还是说说要怎么做吧!”
李绩显然是对这两人拖拖拉拉的很不满,老大人一向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当下虎目一瞪,开口问道。
天,您老人家是什么都门清,可是现在还有一位一头雾水的呢?
李弘有些头疼,这位老大人今天是怎么了?如此沉不住气!
“李师稍安勿躁,至少也要等孤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跟裴将军说清楚不是!”
说罢,李弘加快语速说道。
“当时虽然中旨已发,但毕竟是密奏,所以父皇醒悟过来之后,本欲将此奏折压下,一切照常进行,没想到中旨下发的第二天,李义府便将此密奏提交了政事堂,并且在朝会之上公然启奏!”
李弘口气微冷,显然是对于这种做法很生气。
“如此一来,这封奏折的内容已然在所有朝臣当中传开,事情也就从此变得难以控制,虽然父皇当时压下了所有的言论,但此事仍然在朝野当中掀起了极大的风波,这几天,已经有几十位大臣上奏父皇,请求立刻将此事下发廷议!”
裴行俭心中也叹了口气,没想到李义府竟然当众说出了这件事,这么一来,就算李治有心保他,恐怕也顶不住朝臣的压力。
怪不得李弘忧心忡忡。
“既然如此,看来廷议是逃不过去了,不过臣有些疑惑,那封奏折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裴行俭问道。
“那份奏折中言及裴将军居功自傲,大胆狂妄,未请圣意擅自招降敌酋,有损我大唐威严,说那阿史那伏念是迫于无奈方才归降大唐,应当即刻斩除吗,更有甚者,奏折中竟然污蔑裴将军明知敌酋归降不怀好意,为了军功装作不知,简直是胡说八道!”
李弘气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而且,朝臣当中竟然有相当大一部分相信此事,并且主张斩杀阿史那伏念!以震慑那些敢于反叛大唐的人!”
“这怎么能成!”
裴行俭气愤的说道,他早就料到对手会用他擅自招降的事情来做文章,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没想到李义府竟然如此无耻,连大唐的脸面都不要了,想要公然毁约!
不管怎么说,裴行俭统领三十万大军,在边境代表的就是整个大唐,而且他有临机专断之权,招降敌酋虽然也并不是不可以!
所以就算李义府拿这一点来攻击他,最多也不过是罚俸降职罢了,可是要诛杀阿史那伏念,那影响可就大了!
且不谈以后再有反叛,对方必定会抵抗到底,会给大唐将士增加多少伤亡,便是大唐一向自诩****上国,礼仪之邦,如此公然毁诺不异于自打脸面,让周围的那些小国看笑话。
而且裴行俭也会因此而声望跌倒谷底,若是连自己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以后还怎么带兵!
可笑李义府身为宰相,竟然宁肯牺牲大唐的利益,也要打击他裴行俭,真是丧心病狂。
裴行俭稍一动脑,便知道了李义府这么做的原因,因为他若是挟此不世之功风风光光的回到长安,入政事堂拜相是必然的,而恰好裴行俭和李义府,刘仁轨都不和。
所以他们二人才会联合上书,希望借此阻止裴行俭拜相!
“裴将军冷静,父皇也不愿看到如此,但是廷议之事,父皇也不好推翻,所以父皇希望裴将军到时候能够退让一步……”
李弘在心里埋怨着李治,面上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殿下的意思是……”
裴行俭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弘。
“要么,杀了阿史那伏念,父皇会对外宣称这一切都是为了诱捕敌酋而使出的计谋,大军和将军的一切军功封赏照常,只是裴将军的风评或许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要么,大唐接受阿史那伏念的降书,但是恐怕父皇也难以挡住群臣的进谏,将军要承担下所有的责任,而作为主将,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恐怕会连累整个大军!”
李弘缓缓说道,声音平静。
大堂中瞬间安静了下来,裴行俭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显然心中相当的挣扎。
良久,裴行俭声音干涩的说道。
“殿下,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ps:局面一下子严峻起来了,看看裴将军和弘哥儿究竟会怎么办呢?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零六章:就这么定了!
还有别的选择吗?
李弘同样心下一阵黯然,轻声说道。
“这是父皇能够争取到的最大地步了,毕竟大多数朝臣的意愿父皇还是要顾及的……”
他何尝不知道对于裴行俭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或许对于他来说,自己的荣辱富贵都不值一提,但他却不能抛下那一帮对朝廷满怀期待的将士们!若是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让他们失望而归,这是裴行俭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若是照李治的说法,处斩了阿史那伏念,不仅会丢了大唐的脸面,更是会让裴行俭一辈子良心不安。
当初阿史那伏念主动归降大唐,才使得突厥之乱能够如此迅速的平定下来,如今为了自己的功劳,却要将他处斩,裴行俭自问,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他干不出来!
如此两难的抉择,放在裴行俭的身上李弘也有些不忍,但如今的情势的确如此,李义府此次显然是有备而来,不仅提前散布了众多谣言,还串联了大多数的朝臣,加上几位重臣的联名上书,就是李治也不好将此事压下来,只能将此事下发廷议,又想了这么个折中的法子。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弘始终觉得,这件事情背后隐约有些武后的影子,否则李义府不会这么肆无忌惮,而且闹了这么久,武后都没有表明态度,这本身就是一个态度。
“那若是依着殿下的意思,应当如何是好?”
裴行俭的眉头紧紧的皱着,显然是一时难以决断。
倒是一直闭目养神的李绩忽然开口道。
裴行俭和李弘接触不多,才会钻了牛角尖,可是李绩是对李弘十分了解的。
这个小子,鬼主意多得很!
要是真没有办法,就不会这么轻松的坐在这里了。
何况刚刚李弘句句不离李治的意思,偏偏不说自己的想法,显然是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却还在这故弄玄虚!
所以李绩冷哼一声,直接戳破了李弘的小心思。
“李师……”
李弘有些尴尬的叫道。
的确,他今天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此事,不过这个法子怕是有点为难,所以之前的铺垫还是必不可少的。
顿了顿,李弘正色说道。
“孤的确有个法子,或可一试!”
“哦,殿下有何办法?”
裴行俭急声问道。
“擒贼先擒王!”
李弘沉声说道。
“这次廷议并非出自父皇的意愿,无非是因为李义府闹得太大,加上朝臣的压力,所以不得不如此,可是这些朝臣当中大多数都是受了李义府的蛊惑,只要能够拿下他,父皇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压下此事,到时候大军和裴将军都会完好无恙,大唐也会接受阿史那伏念的降书!”
听完李弘的话,裴行俭脸上露出一副奇怪的神色,问道。
“殿下,这是……陛下的意思?”
“呃……”
李弘一时语塞,脸上流下一滴冷汗,尴尬的说道。
“父皇当然是希望能够保全李中书和裴将军双方的面子,不欲二位相互争斗,这是孤想出来的法子。”
开玩笑,李治怎么可能会让李弘这么做!
虽然这次李义府的做法让李治很不满,但李义府好歹也是两朝老臣,当初李治还在东宫的时候就追随于他,又在当初“废王立武”的时候立下大功,算是李治的心腹。
怎么会因为这么点事情就下狠心干掉他?
何况,李弘心中隐约觉得,虽然李治说的好听,但李义府的作为,未必就没有李治纵容的因素,毕竟历朝历代,立下盖世之功都不是什么好事!
裴行俭如今大胜而归,不免会受到猜忌。
不过这种帝王心术,也只能心里猜测而已,谁也不知道李治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殿下容臣考虑片刻。”
裴行俭犹豫着说道。
太子和李义府的仇怨由来已久,这个裴行俭是知道的。
李弘的这个法子很显然想要借他的手除掉李义府,可是如今看来,帝后显然并不支持此事,而且谁不知道李义府是武后的得力助手,如果裴行俭真的按照李弘的法子来办,便是彻底得罪了武后,而且违逆了李治的意思。
此举会招来的后果,让裴行俭不得不仔细掂量。
而且看样子,李弘今天的目的不止于此,不仅将谈事的地方设在了裴府,还特意请来了李绩,这是打着拖整个军方下水的念头啊!
如果只是裴行俭一人,那么他很可能会放手一搏,但是涉及到了整个军方,就由不得他不慎重了。
“殿下好手段啊!”
不过不要忘了,这大堂之上还坐着一位军方真正的第一人啊!
连裴行俭都能够想到的事情,李绩又怎么会想不到,老人家瞥了一眼李弘,冷声说道。
李弘没有说话,因为他相信李绩和裴行俭能够掂量的清楚,如今李义府来势汹汹,除了这个法子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
除非裴行俭能够接受李治的方案,杀掉阿史那伏念,但以李弘对他的了解,裴行俭是做不出来这种事情的。
“好,老夫答应了!”
李绩倒是爽快,张口便应承了下来。
让李弘眉头一挑,面露喜色。
他就知道李绩不会让他失望的!
“李师,这……”
反倒是裴行俭见此情景,十分着急,对着李绩叫道。
“怎么?你还有别的法子?”
李绩虎目一瞪,反问道。
“可是李义府根深蒂固,若是此事不成……恐怕会让陛下娘娘对军方产生不好的印象啊!”
急切之下,裴行俭也顾不得李弘在场了,一下子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李绩叹了口气,捻着胡须说道。
“守约啊,你如今也是掌管三军的统帅,可听说过这世上有必胜的战役?若是都像你这般瞻前顾后,早就被敌方抢走了战机!何况,老夫多年不发威,还真有人将老夫当软柿子捏了!”
裴行俭一时语塞,他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必胜的战役,所谓‘狮子搏兔,亦尽全力’,无论双方的实力差距多大,对手都有可能翻盘。
但是这毕竟是要赌上军方日后的命运啊!
而且这是在朝堂之上,并非在战场之中,战场上他是主帅,军令如山,令行禁止,自然能够杀伐果断。
可是朝堂却比战场更加复杂,稍不留神就会万劫不复,所以裴行俭才许久都拿不定主意。
眼见李绩如此坚决,裴行俭还要在劝,却见李绩蛮横的打断了他的话。
“就这么定了!如今的军方,还是老夫说了算!”
老大人霸气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堂当中。
ps:感谢吴叒兄弟的评价票!同时也为昨天的误会向吴叒再次深表歉意!
第一百零七章:擒贼先擒王
虽然被强行打断了话,但是裴行俭却觉得眼睛有些湿润,突厥几十万大军都没能让他胆寒,此刻却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李绩看似蛮横的行动,实际上却是在保护他,在他的印象中,李绩一向都是十分沉稳。
但是今天却是意外的暴躁,可见裴行俭被弹劾的这件事情让老大人感到有多么的愤怒,以至于失去了平常的状态。
此刻李绩看似是强势的替裴行俭做出了决断,其实却是别有深意!
正如李绩所说,如今的军方是他说了算,那么由此带来的后果也当然要由李绩来承担,如果这件事情成功了当然好,但是如果失败了,那么李绩就会一世英名尽毁,在军方的威望也会跌到谷底。
而不管结果如何,裴行俭都会因此而受到最小的冲击。
这番良苦用心,在场的都是人精,又岂会不知,一时之间,裴行俭声音有些哽咽。
“李师,都怪学生自作主张……”
事实上,当初在战场上,大唐完全占有绝对优势,只要稳扎稳打,必能取胜,可是这些年军方式微,所以裴行俭一直在心中憋着一股劲儿,要用一场大胜来重振军方的威势,而这次西征突厥则是恰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所以裴行俭根本就不满足于一场中规中矩的胜利,而是险中求胜,暗中策反了阿史那伏念,并且在他的帮助下大胜而归。
这样固然是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