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怀忠拭了一把英雄泪,用颤抖的声音大声道:“兄弟们,看到了么?我们的亲人来了。我们一直期盼的王师来了,你们,可以瞑目了。”
城墙上,只见无数遗民站在那儿,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个个脸上既有惊喜,又有些难以置信。
数十年来,他们是第一次遇到中原亲人,第一次遇到同胞。而这位大将军的到来,也预示着他们有回归故土的希望了,虽然一些人从来没有踏上过故土,毕竟那是他们祖先的故土!
“大将军,请!”良久良久,铁打一般的汉子,搀着秦风的手,一道踏上了吊桥,步伐坚定的进入了城堡之中。
“华夏万岁!”蓦然,这些遗民不约而同的高声怒吼。
声音雄壮、豪迈,直上云霄!
“华夏万岁!”四个字,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
城主府!望南楼,
宾主就坐,为了迎接秦风这位大将军,忠义城大摆宴席,忠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出席作陪。
“大将军不辞辛劳,从不远千里的长安、幽州而来,实在,实在另楚某感动。”虽说仇蛮派遣回来的随从说过秦风这位风云人物会亲自登门拜访,可楚怀忠等人还是将信将疑,生在奸臣当道的隋朝末年的他们,并不认为一个高高在上、出身高贵的大总管、大将军、驸马会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虎穴。可是,当秦风真真正正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知道,这个新生的王朝与他们生活的那朝代有着天壤之别,“楚某敬大将军一杯,请!”
“请!”秦风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爽快!”楚怀忠等人竖指而赞。
酒过三巡,话闸子也找开了。
因为秦风的来历已经介绍了差不多了,楚怀忠也将他们的情况大略的介绍了番:与仇蛮说的没有多大出入,他们都是杨广三征高句丽遗留下来的难民,都是土生土长却又无法回国的潜伏在异国他乡的炎黄血脉。
他们为了生存聚在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群体部落,以宗族相称,亲如一家,战胜了恶劣的环境,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只是高句丽仇视中原,对于他们这伙人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的挤压打压镇压他们。最终逼得他们上了最为险恶最为广阔的太白山。
借助太白山的地势,在首领楚怀忠的率领下多次阻截意图上太白山将他们斩尽杀绝的高句丽,在太白山站稳了脚跟。自立自强一直存活现在,不断发展,包括男女老少已有近乎三万人的规模。
秦风听了连连敬酒,怎么克服一切困难生存下来的,楚怀忠并没有说,但可以想象这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困苦,在付出了血泪的洗礼,才能走到这一步。
楚怀忠想起往事,也是长吁短叹。
席间,他们也问起了中原的情况,这久别家乡故土,说不挂念都是假的。
秦风如大家所愿的讲起了中原的情况,他从杨广三征高句丽说起:比起说历史故事,世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加有水准,曾经有着上帝视觉的他能够知晓当时发生的所有大事件,选择重点跳着说。
楚怀忠等人的表情随着故事的起伏而变化,仿佛置身其中一般。
尤其是说道虎牢之战,李唐情况危急,前有王世充的军队牵制后有窦建德大军压境,更是焦虑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他是关中人,个人的情感也倾向于关中李唐。
但听到最后,秦王李世民力挽狂澜,以三千五百兵卒力克十万窦夏军的时候,忍不住的神往欢呼。
其后又为突厥猖狂而怒,为能大破突厥而喜,听得津津有味。当秦风说到大唐的政策,以及近期展开的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情况时,大家开心不已,有股对于中原世界的向往。毕竟相对而言,太白山实在是太小了。
饭后,秦风、玄冰与忠义城几位主要人物聚在了密室里议事。本来,楚怀忠让秦风休息一晚,明天再议,可秦风坚决不同意,大家感叹秦风雷厉风行的作风之余,也就顺从了他的意思。
“大唐虽不能立即兴兵,可陛下非常关心忠义城,也非常挂念大家。他担心忠义城受到什么伤害,故而,亲自点将,把我从吏部尚书之位,调为幽州大总管,专门负责高句丽与诸位之事。我之所以到这里,是怀着两个使命,第一、代陛下拜祭英雄英灵;第二、与诸位共商大计;第三、以非常规手段,把高句丽搅他个天翻地覆。”
楚怀忠深深作揖道:“陛下与将军大恩,我等铭记于心。把高句丽搅他个天翻地覆正是我等一直期盼之事,可是,我等也有所顾虑。”
“老弱妇孺?”秦风问了一句。
楚怀忠道:“我们都差不多是有家眷的人,之所以迟迟没有行事,不是我们怕死,实乃受家眷而拖矣。在这方面,大唐陛下可有指示?”
“楚将军的顾虑陛下非常理解,这也是为何把我调来幽州的原因!”秦风轻咳一声道:“不瞒诸位而言,秦某在边境已布下了八万将士,一来是震慑高句丽,二来,就是为了接待诸位之家眷。时下的高句丽一分为二,北方由弱势的荣留王高建武控制,高建武虽取得一定的胜利,可实力却远远比不上南部的渊氏,为了与渊氏对抗到底,他正寻求我大唐的支持,而我大唐陛下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拆除京观;第二、便是打开安全通道,让诸位胜利进入幽州。高建武生怕大唐与渊氏联合将其剿灭,目前,已经答应了第二个条件,故而,家眷一事尽管放心便是。至于拆除京观么?高建武为了安抚将士之心,迟迟没有答复,不过,陛下与我的共识是:自己动手。”
“自己动手?”
“英雄们是怎么来的,我们就得用怎么样的方式迎回忠骨。只有把高句丽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才能让九泉之下的英灵安息。哼,让高句丽人拆除?难道我华夏无人么?偷偷摸摸的有个屁的意思啊。”秦风压制住的勇悍血气全部释放出来,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张扬霸道,目空一切,高句丽的兵将在他心里好似一群土鸡瓦狗。
他年岁不高,但已经是统御十万兵马的将军了,两年来的军旅生涯,经过这些年来的出生入死,领兵带将,培养了一种领袖的气度,不战而能屈人。话出口给让一种无法抗驳的念头。
所有人都在这一瞬间动容了起来。
“没错,这样子才有意思、才有意义。”
以仇蛮为首的青年一辈在秦风的刺激下,一个个红着眼珠子,
张着嘴,瞪着眼睛,表情扭曲,一个个激动的热血沸腾。
这大好男儿无论文武,十年寒窗,十年血汗,所作所求,岂不就是为了让敌人的鲜血洗清前辈们的仇恨与耻辱么。
楚怀忠也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他们投入军队,那一份为苍生谋福时的豪情壮志,一个个也激动的满面绯红,热泪横流,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不能平静。
第555章:释疑解惑
秦风见气氛让自己调动了起来,眼里光芒一闪,大声道:“诸位忠诚的英雄们,我秦风受陛下所托,以汉人的名义正式邀请诸位回归中原王朝。 | 同时,还邀请你们加入大唐军队,为了华夏的荣耀而战,为了刷清前朝的耻辱而战。”r
“大将军,要我们加入唐军?”楚怀忠沉声而问。他们可是前朝的军队,以前朝将士自居,从某种程度上说,和唐朝有不共戴天之仇。r
“不是要,是请!是请你们加入!”秦风非常真诚的道:“你们能在如此艰苦的情形下,坚守数十年,我钦佩无已。”r
还有自己的努力得到同胞的认可更感人的么?楚怀忠眼里噙着眼泪:“可我们是前朝的军队,你们是唐军。要不是看在你们是热血男儿的份上,我早就让你们吃了弩矢。”r
“隋军也好,唐军也罢,都是华夏一脉!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高句丽!”r
“这……我也不瞒大将军,我就问一句,陛下,能够接受我们么?”楚怀忠盯着秦风,话说很是沉稳,这也是大家所担心的事情。r
“当今皇上贤明,他对你们大加赞赏。仇蛮兄得到陛下的接见,这一点你们完全可以问他。而且,我今天也是带着陛下的圣旨与诚意而来。”r
玄冰会意,从行囊中拿出黄绸包裹的圣旨,大致的意思是:忠义城的英雄故事足以感天动地,李世民代表大汉民族欢迎他们回家,如果他们愿意从军,可以以独立的建制加入大唐军队,如果他们想回故乡安居乐业,大唐愿意划出一块土地给他们,由他们独立建立一个村落。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李世民对楚怀忠的册封,以楚怀忠的名字特设的一个官职:怀忠将军,五品官职。r
在大家的目光下,楚怀忠站了起来,慷慨道:“臣楚怀忠接旨,秦大将军!楚某愿意投身军旅,做一小卒,为我大唐开疆拓土,使我大唐四方来贺,不负陛下之浩荡圣恩!”楚怀忠弯腰拜了下去。 r
“啪、啪、啪、啪……”r
“末将拜见大将军。”r
“末将拜见大将军!”r
……r
这身份转变了,就有了地位上的差异,作为大唐顶级战将,又是幽州大总管,秦风让大家顶上了主位,他高高在上,脸上却一脸无奈。这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其实挺不好受的。r
“大将军,末将虽在深山,却也听说大将军在突厥所立之不世功勋,大将军是今之霍骠骑,吾等心服口服。”他叫侯忠,原是隋军士,有着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上下级尊卑之别看得很重,他叹道:“吾等为了建功立业而投奔东征高句丽大军,只是……唉,败了,惨败。百万大军就这样没有了,更想不到短短几年,大隋王朝竟如大秦国一样,二世而亡。”r
楚怀忠明白侯忠的意思,他苦笑道:“不瞒大将军,我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大字不识几个,十多年前,我们只是普通士兵。当初兵败,漫山遍野都是溃兵,其中就没一个做主的人,我们迫于无奈迫于生计,不得不出来主事。这些年我们东躲西藏,苟且偷生,自给尚且勉强,对于复仇,确实没那能耐。大将军用兵如神,由大将军来主事,是再好不过了。”r
“既如此,那我就不客气,再矫情就显得虚伪了。”秦风目光一扫,看着这些斗志昂扬、望眼欲穿的前朝遗民,胸中难免涌现出万丈雄心,高呼道:“高句丽,残害我华夏将士百万有余,身为华夏大家族里的一员,我认为没有什么和解的可能。这些狗东西就是养不饱的白眼狼,在中原王朝强盛时,他们像狗一样乞怜,当中原没落时,他们一个个化身为虎狼,恨不得他们‘天可汗’身上撕下一大块肥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半点参不得假,所以,对于包括高句丽在肉的周边异族,我向来是好感欠奉。从情感上,我是恨不得将看得见的异族人杀个精光,可是从大局上说,我也知道这是万万不能的。”r
“大将军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楚怀忠感慨道:“眼见以前的仇人逍遥快活,我们恨不得与他们同归于尽。可是,不行啊。我们死了不打紧,数万老弱病残怎么办?谁来照顾?”r
“我理解大家的苦衷。这活着,比死去更加需要勇气。”秦风这句话,让这些流落在外的同胞们心里暖洋洋的。r
“理解万岁”这四个字,或许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吧。r
“还有一句话,想必诸位也是深有感触。”r
众人听罢,仔细的聆听了起来。只听秦风继续道:“理想是美好,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人们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而放弃自己的理想。”r
众人默默点头,他们的情况就是这样子,正如楚怀忠刚才说的一样,他们不得不屈从于现实,而放弃了复仇的理想。r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同样如此。个人有个人的无奈,国家也有国家的苦衷。”这句话是秦风要说明的重点,其他一切不过是铺垫罢了。r
楚怀忠等人心里确实有疙瘩:高句丽一分为二,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大唐为何不抓住这个千古良机?他们不理解。r
所以,秦风就让他们理解,不然,就无法做到精诚合作。误会解开了就不复存在,人与人、兄与弟、夫与妻往往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最终弄得不可开交。既然楚怀忠等人心有疙瘩,如不去开解,很不利未来的行事,故而,秦风才未雨绸缪。r
听到秦风这般说,楚怀忠等人若有所悟,似乎也理解秦风所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了。r
秦风道:“灭高句丽,为百万同胞复仇,眼下是千古良机,这是朝中的共识,大唐现在也确实有实力覆灭高句丽,陛下与朝中众臣也知道以后要歼灭一个统一的高句丽的代价比今天高出无数倍,可为何没有兴兵呢?是大唐王朝不想为前朝将士复仇吗?还是大唐王朝太过仁慈?”r
两个问题:毫无疑问的问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去了。r
是啊?这是为何?r
楚怀忠、侯忠等人均是直愣愣的盯着秦风,等着他去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r
“都不是!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尔!我说一组数目,大家就会明白陛下的苦衷了。据史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1ooo万左右,每户五口计,总人口56oo…58oo万左右。大唐统一天下之初,经统计,现经过乱世的巨大消耗,全国仅为2oo多万户,每户五口计,总人口1ooo万左右。”r
“我的老天!”r
“五千多万人呐,没这么没了。”r
……r
一阵倒抽寒气的声音过后,平静的议事厅里顿时骚乱了起来。r
秦风不理会大家,继续道:“打仗打的是什么?是人口、是钱财、是粮食。没有人口就没有士兵,没有钱粮,就无法供养军队。”r
“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但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理清他的每项政令即可知道:这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悍然动大规模的战争,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r
众人认真的听着,这议事厅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杨广时代出生的人,他们比秦风更加知道杨广的政令,故而,一些老诚之人,对于秦风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r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无可挑剔。r
等大家平静过后,秦风接着说道:“数千年来,大乱之后,必要大治,唯有如此,才能让一个国家国运昌隆。恒古以来,莫不如此。秦末大乱,汉文帝、汉景帝免除战火,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这一片强盛的文景之治,造就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王莽乱政,海内分崩,天下大乱。汉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展生产,才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隋朝初年,也不外如是。对内以治。对外以德,使得番邦臣服,天下大治。再看杨广,他拥有文帝杨坚遗留下来的如此财富,却因为穷兵黩武而成就千古骂名。如今天下方定,在与东突厥一战,虽以大唐大胜而告终,可事实上,大唐也打得国库空虚。诸位,如果连连动兵,就会出现强征青壮入伍、增加赋税、不重生产……种种乱世前的征兆。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现在之所以对放弃大好时机,如此费心费力游走于高建武、渊氏之间,实是因为天下思定,我大唐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大规模的动兵会伤及国体。有杨广的前车之鉴,我大唐不干也不能干这蠢事。等我大唐差不多休养好了,高句丽就算强大起来又如何?我大唐在虚弱时都能歼灭强大的东突厥,强大起来后,千疮百孔的高句丽又算什么玩意儿?”r
“满朝文武认为天下初经大战,眼下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巩固,而不是过量的野望。陛下智勇兼备,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既有汉武时刻,也有文景治世之能,故而,陛下认为强行动战争的话,大唐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秦朝、第二个隋朝,二世而灭。这才避而不谈出兵之事宜。”r
秦风这番话可谓锵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句,说的是有理有据。r
只将楚怀忠等人说得哑口无言。r
“诸位将军,因为杨广不体恤民心,不从百姓之所望,最终,使我华夏民族元气大伤,一下子就损失了五千多万人口,如果再来一次隋末大乱,我们华夏将会面临着灭种的下场啊。这个险,哪怕是陛下也不敢冒啊。”r
众人心中一禀,想不到这位大唐皇帝竟然将问题看的如此透彻,楚怀忠拭了一把冷汗,道:“绝不能步入前朝的后尘。”r
侯忠也点了点头道:“陛下的考虑是对的,惭愧啊,我等确实有失周全了。”r
“对,绝不能步入前朝的后尘。”r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支持起了李世民目前的选择r
武将与文官最大的不同就是性子耿直,明白事理,少有勾心斗角的事情。r
当秦风把大唐的现实说得通透,但楚怀忠、侯忠等人因为大唐的虚弱而失望,反而心服口服的接受了这个现实,也更加认可了那位远在长安的新主公8
第556章:先天优势
眼见楚怀忠、侯忠等“忠义城”领大赞李世民是明事理、识进退的明君,秦风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不得不说,他刚刚是在冒险,他也知道这么直白的把大唐的困难说出来,极有可能导致“忠义城”离心离德,在以后的行事中可能会出工不出力,好在,一切都朝他预想的方向展着,没有出现丝毫偏差。? ??
通过这些人的反应,秦风看得出大家都是明白人,暗笑自己多心了,眼见大家都在分析着不出兵高句丽的利弊得失,秦风也在一边默默的聆听着。
李世民是一个天生的政客,他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智勇兼备、情义双全,满怀雄心壮志。
这些,没有假。
可秦风最欣赏李世民的地方却是他的侵略性,与汉武帝一样,脾性里身上充满了攻击光环。你要是乖乖的听话,那就相安无事,你要是傲娇了,想找点事,那对不起,不跟你讲什么道理,直接出兵把你灭了或则打残打服。
其实从李世民起步家,到他登上了皇位,在他的性格里有着很深很重的狼性,他这半生,可以说是把狼性的四大特点挥得出神入化,所谓狼性的四大特征就是:“贪”“残”“野”“暴”
这种狼性在李世民的处事与立场中得以良好的展现,对事业他有“贪性”,他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李世民用在现实中,便是对待人生困难,他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的“野”,便指他在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展,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任何一个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那么在残酷的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败下阵来,为历史所淘汰。李世民深知要在浪尖上求生存,浪谷中图展,就要具备这种品格,故而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将狼性文化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他的“团队”是一个狼一样的“团队”,所以,才打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
“不出兵,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意味着任由我们的仇人安享晚年。我们不能正面出兵,但是,我们可以与我们的仇人打游击战,在游击中将仇敌人有生力量消弱,在游击战中消灭掉我们的仇敌。”秦风望着精神徒然焕的一干人等,笑着说道:“这也是我亲自来到这儿的主要目的。”
秦风随即说了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也解答了什么是游击战,怎么训练游击高手、怎么打游击、游击的好处……等诸多问题。为了让游击战更有说服力,秦风举了活生生的实例,将大唐与东突厥正式开战前,自己在东突厥进行破坏的经过,一切如实说着,就如讲故事一样。
楚怀忠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再一次确信当今世上也只有秦风一人,能够将东突厥搅的天翻地覆:若非他练兵之法于常人,如何建立对抗突厥兵的强兵;若非他武艺群,如何令将士信任;若非他智勇兼备,现军情让人泄漏,如何能够巧取乌蒙、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数千人之损失歼灭敌人十四万之众?
当秦风的辉煌战绩一一呈现,楚怀忠等人才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是与众不同,天生就具备着领袖的风范,天生就是征服者手中的利刃。
同时,秦风表述完整的游击战术、特种作战术,大合众人之心,只因他们多年以来,就是在和企图剿灭他们的高句丽进行游击战。
楚怀忠等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高明的战术,千百年来那些时常抢掠入寇的异族都是这么打的。遇到大军就退,遇到小部队就吃,能抢就抢,抢完就走,绝不拖泥带水。
异族的这种游击战术,让华夏各个王朝不堪其扰,所以才有了万里长城的出现。
楚怀忠等人这些年以打游击的战术以战养战,实行抢掠,就如突厥当初入侵大唐一样,突厥扫荡一圈,等对方反应过来就逃之夭夭。只不过,他们没有对这种战术进行总结,尚未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现在经秦风口述,再回想起以往的一次次作战,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成功,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唉!要是早日遇到大将军,我们就不会白白牺牲那么多兄弟了。”
“谁说不是呢?”
“原来我们犯了那么多的错误。”
“是啊!而且不止一次。”
……
众人议论纷纷,有喜欢,有失落,有庆幸,有后悔。但总体而言,他们对这套作战体系还是十分欢迎的。
“除了游击战,还有一个特种作战体系,而特种作战体系,对于将士们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不但要有过人的本领,还要做到扮什么像什么。因为特种兵要执行的是斩行动,破坏敌人的中枢系统,然而要破坏敌人的中枢系统,就要深入敌人的腹心深处,如何让人不现你就是破坏分子尤为重要。当然,特种将士还要具备很多很多本领,我也就不一一赘言了。可是,战场不仅仅是攻城掠地那么简单。”说到了这儿的时候,秦风眼露一丝丝的缅怀。
………………
当初秦风训练特种兵时,唯一有些难度的是,他士兵们,骨子里带着一丝煞气,经过训练之后,那一股煞气变得更加凌厉起来,即使勉强想要掩饰,也很难掩饰的掉。
如果要让敌人没有任何察觉的落入自己的全套,就必须要让那些士兵入戏,成为再普通不过的人。
要说什么人最会掩饰自己,显然就是地痞流氓。
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地痞流氓的性子,已然变得八面玲珑,也知道怎么样才能去欺骗聪明人。
想当初,秦风为了训练大家具备演什么就像什么的演技,他抓了四十多名长安最为出名的地痞流氓去终南大营充当另类的教官。
可是,当秦风率领着一群地痞流氓出现在将士们面前,并且说:“今日,站在我身后的这群人,将会是你们这些天的教官,你们的目标就是学习他们动作,神态和习性,还有说话的方式。”
什么?
秦风的话语,几近让他们觉得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那些人到底是什么,明显只是街上的一群小混混,见到他们腿都软了,让他们学习什么?难不成是学习他们腿软的样子吗?
“报告!”
“说。”秦风没有任何的意外,如果这第一个反对他的人,不是罗通他才会奇怪。
“将军,我认为我们的将来,是血染沙场的战将,而不是成为一群游手好闲的混混,你为什么要让我们学习那些人的恶习。”
正如罗通说的一样,所有人都不理解秦风当时的做法,和这些小混混学习,岂不是弱了他们骨子里的血性。
当时秦风眼睛微微眯起,“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你们想要成为战将不假,可我却不想成为一个只拥有傻到直来直去送死的士兵,你们要学会伪装自己,战场不仅仅是攻城掠地。”
不是攻城掠地的战斗,又有什么血性可言!
“我不学!”罗通有些赌气的说道。
让他进行任何幸苦的训练都可以,但是让他和这些混混学习怎么变得堕落,他不要,他向往的只有杀气冲销,声嘶力竭的血肉战场。
“我们也不学!”“不学!”“不学!”。。。。。。。
被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因为秦风的这么一句话,彻底被点燃了起来,平日里根本就不敢插话的士兵们,在这一刻将不满彻底爆了出来。
冷然一笑,秦风嘴角勾起一丝不屑,“闭上你们的嘴,如果想离开这里,想成为全长安的笑话,我不介意你们现在就滚蛋。右武卫不是可怜虫的收容所,你们以为自己很厉害吗?在我看来,长安大街上,能够杀你们的大有人在,你会知道,身边的陌生人,会不会是杀你的敌人,愚蠢如你们,永远不知道战争根本就没有任何光明正大。”
最可怕的杀手是什么,就是那种游走在红尘之中的千面客,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会以什么样的造型出现,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杀人。
这些人可能是贩夫走卒,可能是青楼歌女,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他们杀不杀。
一场可以兵不血刃的战斗,如果非要用伤亡作为代价换取一种叫做悲壮的情怀,秦枫宁愿不去指挥那支队伍,他是会思考的人,而不是横冲直撞的猛兽。
用特种兵的方法,训练这群人,就是希望他们打破战斗的固有方法,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有三十六之多,可真正知道运用兵法诡道的又有多少。答案是很少,更多的将领只知道用人数去对抗人数,平白让留血多出了许多。
秦风一席不屑的话语,让老兵们都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