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风将所有人的表情记载心底,是敌是友,能够有个初步的判断。
李世民看到人群中游目四顾、左看右看的秦风,眉头忍不住的挑了挑,隐晦的给了他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秦风的战报已经传了开来,整个长安城都在传颂着秦风的丰功伟绩,可朝中有那么一撮人,为了标新立异显示存在,竟尔上奏弹劾秦风,理由很充分,说秦风嗜杀,有失大国气度。而这一次的代表是封德彝、李纲。如果仅是这二人也就罢了,可他们纠结了一群人,而且还是一群出自五姓七望人等,李世民想无视都难。李世民心如明镜似的,这二人明显是吃了上次的亏,故意找麻烦来了。
在这之前,李世民曾经有让李纲成为太子师的打算,私下也问过大家的意见,只是秦风横插一足后,李世民就再也没有提过此事,他与李承乾也让“太子杀手”这四字给吓到了。李纲当不上太子师,心里的不爽可想而知。不过,李世民想到秦风不吃亏的性格,想必今天又将上演精彩的一幕,每每想到秦风将这些将他逼得没脾气的迂腐之臣气得半死,李世民又开始隐隐兴奋。。
a
第316章:老而不死是为贼
“参见陛下!”
“平身!”等大家参拜完毕。??
李世民装模作样、一本正经问道:“小秦大将军到了没有?”念着秦风的官职,李世民忍不住面露笑容,父子二人并列大将军,这种功绩也殊荣也就秦家,除此之外,别无分号。为了对父子二人加以区分,便以秦大将军、小秦大将军相称。
“臣在!”秦风出列行礼。
见礼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秦风高举着功劳薄高声道:“陛下,末将与将士们同心协力,幸不辱命歼灭了与边塞百姓有着深乌蒙部落,除此之外,以三千八百余人的伤亡,大破颉利四万大军,且在诸多将士的配合下,末将生擒了号称突厥三足中的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此外,缴获牛羊马匹无数,只是数目太过庞大,而虎贲军与边军将士为了迎接可能暴的大战,正不分昼夜的苦练,实在无暇分身,故而,除了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这两俘虏,其他的战利品尽在庆州。”说到这儿,秦风一脸厌恶的苦声道:“还请陛下派人尽快接收,庆州差点让绵羊给淹没了,那玩意太多,拉得也多,整个庆州臭气冲天,恶心死了。早知如此,末将应该丢在朔方让李尚书去头痛的。”
“呃!”
满朝文武死一般的沉静过后,暴出了热烈的笑声。牛与绵羊可是硬通货,特别是牛,那玩意老值钱了,如果有人随意杀牛,那是犯法的,历史上的李承乾就干出了偷牛的恶劣事件,这也是李世民对他失望透顶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今天下,能这般大气的说话的,恐怕也只有眼前这位了。
“陛下,诸位大人别不信,太子可以作证。”
见大家望着自己,李承乾闷声道:“庆州,的确都是那味道。很难闻。”
大家倒抽一口冷气,将一州之地弄得臭气熏天,这得何等庞大的数量啊?
看着秦风的脸色都变了,这家伙感情是当强盗当出经验来了,这一次比一次凶悍,一次比一次收获巨大。
秦风与李承乾没有半点夸张的意思,现在夏日炎炎,动物们拉出来的便便在太阳光下一爆晒,那味道就出来了。
秦风早早返回长安,未尝没有逃难的成分。
“好吧,朕今天就安排人手去接收‘那玩意’。”李世民哈哈大笑,如沐春风的模样。
“末将代庆州上下多谢陛下救苦救难之恩。”秦风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又是惹来一阵大笑。
这时,内侍总管将秦风的功劳薄拿到李世民前面。
“小秦大将军辛苦了,此役大获全胜,为我大唐再立功勋,大将军之下的全体将士功不可没。牺牲的,活着的,都无愧‘虎贲之士’这个荣誉的称号。”李世民由衷的称赞与认同了虎贲军的牺牲。
与突厥人的损失相比,大唐这三千余人可以忽略不计,可李世民也知道虎贲军是秦风一手组建起来,成军至今,这里有着秦风太多的心血了,这一次对于大唐而言是场畅快淋漓的大胜,可是对于秦风,对于虎贲军而言,已经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了,想要恢复到战前水平,还得花费无数时间与心血。
“马革囊尸、战死沙场是军人的归宿,早在从军前大家已经有此觉悟,为国为民,死又何妨。”
秦风这话,得到武将系一律赞赏,作为一员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大家怕的都不是死,反而是不死,怕不能够马革裹尸在战场上成就一世英名,而是病死老死在家中无人问津。
秦风说出这话的时候,接触很深。
因为他的父亲秦琼、大唐的上柱国、战神,在历史就是死于病魔之下,秦琼生于动乱时节,从少年时起戎马疆场,经历大大小小战役不下二三百,身上伤疤早已过百道。不可计数,计量前后所失鲜血,都有几斛多了。年轻时还撑得住,到了年老力衰、抵抗力下降,身子骨又如何支撑的住!秦琼与所有武将一样,即便上了年纪,即便是在病中,他反而更加怀念曾经的日子,想上战场继续保家卫国。但自身的情况已经注定了他们与战场无缘。
心中想法与实际矛盾,会让他们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不能如以往一样上阵杀敌。久而久之,就会积劳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若非秦风借尸还魂,用药物助他固本陪元,秦琼此刻恐怕是躺在床上苟延残喘吧。
历史上,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居末位,不是李世民有心针对,也不是李世民不公,而是病中的秦琼与立国后的一切对外战争无缘,无立功的记录所致。
现在就不一样了,秦琼的身体素质好得不得了,以后李世民在排列功臣的时候,他的位置恐怕要往前提上一大截了。
“壮哉,我大唐好儿郎。”
李世民赞了一句,翻着功劳簿,顿时龙心大悦,逐一论功行赏。
这功毫无疑问是秦风无疑,作为主帅,打赢此役即是莫大的功绩,更何况还身先士卒带队破阵,生擒了颉利的左右双臂,第一的位子是无人撼动的。第二人选也由不得争辩,苏定方领一万边军撤退朔方后,义无反顾的前往“绝地”,再一次北上的途中,他避强击弱,为虎贲军的南归打开了畅通的通道,他忠义两全,单独率军时表现出了可圈可点的大将之风。
余下者功劳都在伯仲之间,都有不俗的建树。秦风根据他们的表现,逐一给了合理的排位。
战功这方面秦风是实干派,重视实打实的表现,功勋分配的也无人挑得出任何毛病。
“大将军此役功高至伟,只可惜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乌蒙老幼妇孺,有违我大唐泱泱气度……”
就在李世民欲论功行赏之际,堂下却传来一大通之乎者也,抑扬顿挫,很有催眠的功效。
大家寻声望去,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六旬老者,满头白但却鹤童颜显得很是精神抖擞。
不正是上一次让秦风说得差点吐血的封伦封德彝又是谁来?
封德彝迂腐古板,偏生名气极大,尽管已过是过了气的人物,可以朝堂上依旧还有一批追随者,想他封德彝在隋唐二朝,走到哪儿那里不受敬重。
不论是当年的杨素,还是李渊,就连当今的李世民也忌他三分。可偏偏秦风让他尝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封德彝表面与事无争、仁慈宽厚,实则内有丘壑,是一个睚眰必报的人。
五代十国时的刘昫对他的评价十分中肯:“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大致意思是说封伦善于谋算人心,做人投机取巧,前朝时,在江都为了得到宇文化及的信任与重用而背叛对他信任有加的杨广时,或许有些惭愧;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遂与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渊不耻封德彝的为人,认为他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当他投降李唐时,对于故主却没有丝毫的羞愧。封德彝深受李世民礼遇,明里效忠于李世民,暗中却依附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萧瑀对他多有提拔,他却在李渊面前多进谗言。直到他死后多年,才被李世民得知。只是历史上的他应该死于去年才是,不知为何他还能活到了现在,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的或者是这种投机取巧、无情无义之徒吧。
封德彝将上次辩论视为奇耻大辱,一直想要报复秦风。
如今终于等到了。
屠杀,又是事关屠杀,故而,他准备了一大堆的说辞,打算让秦风不死也脱一层,用以一雪前耻。
为了今天、眼前,这一幕,封德彝联合了颇有威望的李纲,串通了一些与秦风有过节的五姓七望、前朝遗老。而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头而已,之后,李纲的才是重头戏,可以说,针对秦风的计谋是环环相扣,让人无法辨认真伪,当然,他自己想得太多了一些。
秦风见是这老儿,心中冷笑,在他的思维里,世上只有三种人,一种是朋友,一种是政敌,一种是休戚相关的陌路人。
针对朋友,秦风推心置腹;对于敌人他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之摧毁,让对方享受到与阿史那沾罕部落、乌蒙部落一样的下场,至于最后一种人,他选择与人为善,不争不吵,只要不触及到他的底限,他可以一笑置之。
经过上一次之事,他结合历史,多方面的了解了李纲与封德彝的为人。
李纲还好说,他直道事人,执心不回。他与魏征相似,只是针对某个事件,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至于封德彝就不好说了,既然自己跳出来打算把自己往死里整,那么,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秦风盯着口沫横飞的封德彝,一抹杀机一闪而逝。8
第317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秦风本来打算给他最后一次完整的演讲,故而,一直任由他说,可越听下去,秦风越觉得不对头了,到了后面,封德彝竟尔将机枪瞄准了不善言辞的秦琼,声讨秦琼的品格,要知道秦琼是忠义的化身,一旦坐实了莫须有的罪名,秦琼将会一下子从神坛上堕落到了地狱,他说话文绉绉的,不带半个脏字,可他言如锋刃,数落起了秦家教养与家教来头头是道,如果任由他继续下去,恐怕秦家将吃不完兜着走。?
秦风此刻当真有点火大了,虎贲军将士牺牲时惨景他历历在目,于他而言,就算屠尽突厥人一百次也不嫌多。
结果回到了长安,一个半个脚踩在棺材里的家伙说这个说那个,而现在更加过分的骂到了秦家的祖宗十八代上来了。
“给我闭嘴!”秦风大怒,来自于沙场的杀机,一下子迸而出,一股沛然莫可御之之势,让人骇然色变,武将心中一寒,望着犹如一尊杀神的秦风,无不心想:这得杀了多少人才有的杀机啊。
至于直面承担这份浓重人杀机的封德彝更是手足冰凉,有种难以呼吸的窒息感。
秦风环视朝廷,但凡与他目光相触,那些上书说他道德缺失的官员,一个都躲闪的地下了脑袋。
生怕这尊杀神找上自己的麻烦,这个疯子动不动就屠人一族,谁敢保证他起疯来,未必不敢潜入他们的家中杀个一空。以秦风那可怖的武艺,他要有心杀人谁抵挡的了。
李世民吓了一跳,也想不到秦风竟尔当场飙,这可是与他之想法相佐,他需要的是唇枪舌剑,而不是秦风玩真家伙。
秦风环顾一圈,见李世民有出言的迹象,赶忙抢先道:“陛下,这封大人说话像放屁一样顺溜,根本不给我说话的余地,一切都是他自说自话,我说不过他,故而咆哮朝堂,有鉴于此,我愿意弃这次功劳来弥补这一次的过失。”
秦风这话一出,满朝哗然。要知道这份功劳可是大唐立国以来,最辉煌的一次对外战役,说不要就不要,这得有多大的勇气与胸襟啊。
秦风没有理会大家的震惊,他盯着封德彝,一字一顿道:“我敬你是你即将入土,可不是你的人品什么的。而且,纵观你平生的为人,你扪心自问一下,你封德彝够格在这儿说‘仁义、道德、忠孝、气节’吗?”
秦风将“仁义、道德、忠孝、气节”咬得极重,且以一种十分揶揄的口吻说着。
秦风那诡异的笑容,让封德彝心头麻,他有一种十分不妙的感觉,有种死神到来前的节奏。
“前朝时期,内史侍郎虞世基总揽政务,但因能力有限,常有失当之举。你封德彝暗中依附虞世基,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谄媚奉承杨广、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并抑制贤能。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则日渐败坏。此为不耻。”
“宇文化及动江都之变,让你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然而,隋炀帝固有其错,然隋炀帝毕竟是一国之君,对你有提拔之恩,隋炀帝更对你说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你封德彝羞惭而退。隋炀帝被弑后,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任命你封德彝为内史令。后来,你封德彝逃往聊城。你见宇文化及兵力日减,便借口到运粮,以观望形势。你不思为君尽忠,反而数落旧主,是为不忠,投化及而心怀二志,是为无节。”
“武德二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你封德彝遂降我大唐王朝。太上皇认为你封德彝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罢官遣返。”
“太上皇有恩于你,你却不思报国,利用太上皇的信任来排挤打压同僚。你封德彝每次与萧瑀大人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但单独在太上皇面前,却说出相反的主张,还极尽毁谤萧大人,如此作为,小人不屑为之,而你封德彝却干得津津有味,是为不义!害太上皇朝令而夕改,又是不忠之举。”
秦风说到这儿的时候,封德彝脸色已经完成了涨红、铁青、惨白的转变。
对于秦风的话,封德彝无言以对,毕竟事不过多久,秦风说的话是有依可察,前朝时的作为他还可以用隋朝气数将尽,故意败坏朝纲经待圣主降临来推诿,可是在他效忠宇文化及、大唐王朝时期的作为,就太也说不过去了。而且,他连续效忠二主之事,能够推翻什么圣主论,如果他那么一说,别人就会问他,既然你认为大唐皇帝是圣主,为何不先投奔?反而降了宇文化及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当秦风说到最后一条的时候,吃了诸多苦头的萧瑀一脸解恨的快意。
封德彝哑口无言,不代表秦风就此罢休,对于敌人,他信奉的原则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这些事情,与你最后一件极度恶劣的事件相比,根本就是毛毛雨了。”
“胡说八道,你,你,我又做了什么恶劣的事情?”封德彝害怕了,因为秦风揭露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冤枉他的,他最怕的是秦风说出他一直胆颤心惊的事情,此时此刻,他已经后悔自己惹上这么一个煞星,可后悔有用的话,律法的存在有毛用啊。
“是么?”秦风哈哈一笑,“你现在的模样,及说话的口吻,可不像刚才那般顺溜,封大人,你是害怕我揭露你近些年来之所作所为吧?嘿嘿,你自问做得隐密,却不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不知世上没有永远存在的秘密。”
这时,大家见封德彝面如土色,知道秦风说到了人所不知的秘密。通过秦风的话,大家听出了几个关键的语句,分别是:近年、恶劣、封德彝害怕。
这天下间,能让封德彝害怕的人,唯独是李世民了,而且还是不什么正当的事情,如果是为国为民,李世民再是生气也会饶恕,他容得下魏征、王珪,一样容得下封德彝,尽管他或许会不舒服。封德彝明明知道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又如此害怕,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值得大家深思了。
一时之间,大家都忘记了这是庆功表彰虎贲军之朝会,上至李世民,下至文武百官,一个个都凝视谛听,一个个盯着秦风,恨不得从他嘴里掏出那份机密之事。
“你血口喷人。”封德彝气极败坏,可他这模样落到大家眼里,却是声厉内荏的表现。
秦风没有理会即将谢幕的封德彝,向李世民行了一礼,一字一句、清晰可辨的说道:“陛下还是秦王之时,你深受陛下礼遇,也多次进献效忠之策。可是同时,你一如对待萧大人那般,不但明里一套,背后捅刀子,而且还左右逢源,暗中依附息王,向他泄漏秦王府之事,使得息王每次出招,尽皆抓住陛下要害,一面又向太上皇造谣生事,离间陛下父子、兄弟之谊,逼得陛下为了证明忠诚,不得不遣散大臣,将一群能臣干吏配各地,害得陛下孤掌难鸣,处处受制于人。杨文干事件后,太上皇打算废黜息王,立陛下为太子,又因你封德彝而止,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你遵从太上皇之意而不横插一足,会有后面一系列事件的生吗?也正因为你那横插一足,使我大唐边防出了漏洞,让颉利有了可趁之机而兵临长安城下,让我大唐损失无数。可以说,你,封德彝才是罪魁祸,是一切罪恶与凶险的根源。”
封德彝知道自己完了,当秦风将一切后果往他头上推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完了,秦风语音一落,直感头晕目眩,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险些晕倒当场。
“若有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封大人,这夜路走多了,总会闯到鬼的。做人还是坦坦荡荡为好。”秦风揶揄的盯着封德彝,最后道:“除去前朝之事不说,在我大唐王朝的年代,你自认为一切做得天衣无缝,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就算做得再隐秘也会露出了破绽。你做完了这些事情,待到尘埃落定,你害怕了,便心生歹意,不但杀了清楚明白你恶劣行径的清风之灭口,还人为的制造了火灾,将清风一家一把火全部烧死,我屠灭的是罪恶涛天的乌蒙,而你封大人,灭的可是忠诚于你,我大唐的人呐,你之心肠比起我秦风狠毒千倍。可是你万万没有想到,你自为以背后一剑,刺穿了清风的心脏就匆匆埋葬,可惜啊。他的心脏与常人不同,是生在了右边,故而他虽重伤却根本没死,或许是上天也不忍清风一家无辜惨死,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你派去埋尸的人不尽其职,可是匆匆覆了一层黄土了事。那场大雨不但冲刷了黄土,也让坚强的清风清醒而来,他生怕你事后报复,便化为与我一模一样的名字,只字不差的也叫秦风,而且还很巧合的在庆州刺史府办事,由于他做事勤恳,且有能耐,深受刺史大人的信赖,也因此,让我遇到了同名同姓之人,也因为我好奇会面,看出他有旧疾在身,性命危在旦夕,也因为我懂医术,救了他一命,也因为他对于伤口的隐瞒,让我逼问之下道出了真相。一切真的很巧合,但,这是事实,清风不死,也算是对你揣摩人心一辈子,为恶一生的报应。”
秦风不再理会死狗一样的封德彝,对杀气腾腾、怒不可抑的李世民道:“陛下,清风人在庆州,若您不信,一纸相召,他即可到来。与封德彝熟悉的大人们一眼即可辨别真伪。”8
第318章:自作孽不可活
封德彝像一条死狗倒地不起,可没有敢在这个时候触李世民的霉头,就算是刚直著称的魏征也是不一言,由此,也证明了封德彝的人品极度不堪,要不然,也不会孤零零的无人出来说话了,要知道贞观王朝向来不以言论而罪。?? ???哪怕有人跳出来执反对意见,只要他说得有道理,李世民也不会介意,可眼下没有人站出来,这封德彝做人是何极的失败。
封德彝自私自利,鼠两端,在历史上,他早早就挂了,有幸躲过了一劫,可现在,他将活生生的承受着帝王的雷霆之怒。
“来人啊,将这老逆贼给朕押下去。”李世民勃然大怒,当年的李世民在战场上是英明果断、纵横无敌,向来只有他欺负人而从来没有让人欺负过,可是还朝之后,处处受制于人,让李建成逼得只有应招的份儿,甚至连出手的资格都没有,只因他的谋划举动一切都在李建成眼里,经秦风一说,他也总算明白为何每一次天衣无缝般的谋划,为何总是让李建成事先察觉,不但及时的制定出了破解之法,反而将计就计的将李世民逼入绝境,以前李世民也怀疑核心集团有奸细,也想过是不是李建成的谋士团太过厉害,只是当他登上了皇位后,没有时间也无那追究过往经历的闲心,欲学官渡之战后的曹操一样,就此揭开。
可是他不愿再提不表示他不计较,特别是秦风提及太上皇打算废黜息王,因封德彝而不得的时候,他恨不能一剑刺死这个老王八蛋。当秦风暗示性的说着“如果你遵从太上皇之意而不横插一足,会有后面一系列事件的生吗?也正因为你那横插一足,使我大唐边防出了漏洞,让颉利有了可趁之机而兵临长安城下,让我大唐损失无数。可以说,你,封德彝才是罪魁祸,是一切罪恶与凶险的根源”时候,怒火已经升到了极其恐怖的地步,可是说,暗示的威力是极其恐怖的,会让人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顺着往下思索,李世民是明君不假,但明君也是人,当李世民沿着秦风的话而思索的时候,他觉得如果不是封德彝从中作梗,大义在手的自己就不会被动、被逼无奈的动玄武门之变了,如果不动玄武门之变,自己也不用背负杀兄弑弟、逼迫生父的罪名;如果不动玄武门之变,大唐边防也不会出现混乱,颉利也不会南下,自己也不用签署极具耻辱的“渭水之盟”约。
人类都是一个鸟样,每当生自己做出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后,总会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杀兄弑弟、逼迫生父是李世民无法也不愿意面对的一个惨痛的经历,哪怕最终他胜了也一样,除去政治理念不一,他与李建成在这之前感情是非常好的,由于李渊在外为官,李家子女几乎是由李建成看着长大,李建成仁厚和善,小小年纪就扮演着父兄的角色,在兄弟姐妹群里有很大的威望。很多时候,李世民在梦里都会遇到鲜血淋漓的你李建成在责骂,他一次次在恶梦中汗水涔涔的醒来,以前,他心底深处都有一种“这儿不赖我”的阿Q精神,而现在他有了更正当的理由与借口,一切都是封德彝这奸人而造成的结局,如果不是他,事情也不会这样了,兄弟二人也不会走向无法回头的绝地了。
现在只等清风到来,就可审理此事,到时候证据确凿,就可以让人心服口服,如果运作得当,甚至可以与李渊缓和冰冷的父子关系,李世民在愤怒之余,还隐隐有着一丝丝的兴奋。
满朝文武也知道封德彝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秦风如此有理有据,想必已经是人证在手了,有些人在鄙视封德彝两面三刀的做人准则之余,也是当头棒喝,给自己敲了一记警钟。而一些准备追随封德彝之后,对秦风妄加指责的人,一个个也退缩不前,没有封德彝,他们失去了带头人,颇有群雄无的局面,一个个都静观其变,不敢在此再去触及李世民的逆鳞。
与此同时,一些视秦风为竞争对手的人也是心底寒,大生警惕之念,这秦风太厉害了,别人只是打算让他难堪,只是让他无法再进一步,而他,对人一如用兵之道,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政治对手往死里整,手段之狠辣,比起官场老油子更要厉害百倍,更加厉害的是他谋定而后动,在针对敌人之前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即便是他的对手无言以对。一些打算以“仁义道德”来说事的人寒蝉若禁,而自己又有着不是很干净底子的人,此刻哪里还敢再放半个屁?
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德彝在李渊时代深受重用,可是到了贞观王朝,他在朝堂上地位算不得高,但是因为他是三朝老臣,且是前朝遗老遗少的领袖,又敢与李世民叫板,在朝堂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以前,李渊执政的时候,封德彝可不像现在,在庄严慎重的朝堂上敢跟李渊叫板。要知道唐朝不是宋朝,武德朝也不是贞观朝。
宋朝有着“刑不上士大夫”的规定,所以包拯才敢用他的唾沫星子给皇帝洗脸。李世民善于纳谏,特别下旨“不以言语论罪”,所以贞观时期的谏官才敢一个个活跃蹦跶,挑皇帝这个不是,那个不对。
在中国历史上,除去贞观王朝与宋朝,胆敢与皇帝叫板且当真不怕死的人物可没几个。
李世民登基后,特别下旨“不以言语论罪”,刷存在感的封德彝等人便上窜下跳,一个个活跃得不得了,专挑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来挑李世民与他心腹大臣的刺,固然没有什么大事,可恶心人的水平却是不错。
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封德彝这一只苍蝇,在针对秦风时,伤不到人家分毫,反而让人家一巴掌给拍死,其下场大家心知肚明,一旦清风当场对执,封德彝将会成为大唐王朝第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一些让封德彝拉起来,且站在他身后,准备一一言批斗秦风的人,为了保住那一世英名,为了保住自己或许存在于秦风手中的罪证,一个二个很可耻的匿了。
“父皇,儿臣在没有抵达边塞时,不清楚突厥人与我大唐百姓之恩怨,许多惨事都是由自己编织,认为不过尔尔,只是到了庆州,到了朔方,才现突厥给我大唐,给我汉人造成的创伤罄竹难书,在边境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突厥这种杀我百姓的草原异族,说什么仁义道德岂不可笑?儿臣深为自己之前之所作所为而羞愧,此役若有我领兵,结果亦是如此,要他们血债血偿。”
说话之人,正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诸位大臣,你们知道突厥人是怎么教育他们下一代的么?每逢子弟成长之时,他们会让自己的子弟骑上烈马,而后面则是拖着俘虏而去的汉人为乐,甚至,练习箭术,也是将我汉人当活靶,特别是年老体衰的汉人,几乎都逃不过这样的惨痛结局,大将军多次进入大草原作战,解救的人群中多为青壮,以前,我也曾疑惑过,以为大将军为免老人拖累而致,当我亲自抵达前线,隐姓埋名与汉人奴隶沟通,才知道不是大将军冷血无情,实在是无老人可救矣。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