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长光临寒舍、蓬壁生辉,何来打扰之说,请请请!”侯君集跟长孙无忌关系不错,哈哈大笑着邀请长孙无忌,一起往潞国公府后园行去。

  潞国公府后园雅轩,长孙无忌与侯君集相对而坐,中间隔了一张大方几,放满酒菜,气氛亲切,下人退出后,只留下了他们两人。

  侯君集给长孙无忌倒满了杯酒。一边殷勤劝饮。

  酒过三巡,长孙无忌放下杯子,一边感慨道:“贤弟啊,你我兄弟相识,有近二十年了吧!岁月不饶人啊,贤弟成为了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而我却老了。”

  侯君集心中有鬼,不知长孙无忌此行何意,陪笑着道:“兄长说笑了,兄长正值壮年,何来年老力衰之一说?”

  长孙无忌却一脸缅怀的说道:“我还记得你跟杜相是同一年成为陛下左膀右臂的,在我的印象里,你还比杜相要早一些,房相向陛下举荐杜相的时候,你已经在了。一晃十数年啊,不知不觉,杜相成为我大唐王朝举足轻重的了得人物,而贤弟也是十二卫中的右卫大将军。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啊!”长孙无忌一副感情丰富的模样,侯君集却隐隐皱起了了眉头,心底暗暗不快,也想起了此事。

  杜如晦后来居上,已经成为李世民最为倚重的谋主,而他却只是一个区区的右卫大将军,这样的差距,让侯君集甚为不爽,心中的妒忌之念一下了膨胀了起来。

  在大唐建立初期,需要向各地选派官员,由于礼贤下士,在当时李世民麾下聚集了一大批的文臣,这些文臣就是要被调派的人群之一。杜如晦也在其中,当时的他就如蒙尘的珍珠,默默无闻。是房玄龄及时通知了李世民,说:“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府中谋臣文士百人全调走都不足惜。唯社如晦不可舍。”社如晦也因此受到李世民的器重,从而一飞冲天。

  这件事情,侯君集清晰的记在脑中,想起自己为大唐拼死拼活,论战功谋功在大唐上下无人可比。可自己居然屈居比自己还晚加入了杜如晦之下,他性子本就是恃宠矜功,心胸狭隘,容不得人,如此想来,心中更是充满了不甘与不满。

  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看着侯君集的反应,知目的已经达到。也不多说,只是自斟自酌,故作一副往事只堪回首的表情。

  侯君集非常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得到李世民倾心培养了,他心底不快,皱眉道:“长孙大人,君集是一个粗人,不懂得拐弯抹角,有话不妨直说。”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观贤弟谋功战功无人可比,只要拥有一个机会,迟早能够一飞冲天,无忌也真心希望贤弟让房相杜相与李尚书、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另眼相看,好让他们明白知道贤弟之才,不但可以当好兵部尚书,而且还能胜任任何一个职务,比如说,大唐之相。”长孙无忌随口说着,一脸的毫不在意。

  长孙无忌可没有吹捧侯君集的意思,他说的是事实,唐统一后,侯君集开始学习,并参与选拔人才等,也因为他的出色,这官位是越来越高,李世民对他的重视远远超过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之类的猛将。

  侯君集在唐朝诸将中可算异类,他性子暴烈,武艺高强,可偏偏足智多谋,领兵打仗相当厉害,出谋划策也很是了得。在两方面都有建树,所以他的战功比不上李靖,但谋功却在李靖之上,谋功比不上房玄龄、杜如晦,但战功却在他们之上。所以这战功谋功加起来,大唐是朝中是无人可比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性子太傲,心胸太小。

  这说者“无”心,听着却是有意。

  侯君集毕生心愿就是能够出将入相,成就一生。唐朝的相,只是一个说法,因为在很久以前,朝廷就不专门设立相位了,但一些官职却掌宰相之事,所以也称之为相就如房玄龄、杜如晦的左右尚书仆射就是公认的左右相,还有魏征的侍中也可称之为相。

  在这个时候,相位不是一人独享,可以好多人一同担任的,只是左右尚书仆射如同正相,其他的是副的而已。所以即便房玄龄、杜如晦依然健在,侯君集也是有机会取得相位的。

  他一听长孙无忌话中有话,立刻就坐不住了,粗声道:“我为不为兵部尚书,为不为相,为何需要他们认可?”对于满脑子肌肉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侯君集心里是十分鄙视的。

  “这……”长孙无忌一脸的为难,一副想说。但又不能说的模样。

  侯君集见此更明白事有猫腻,低喝道:“长孙大人不妨直言,我侯君集在此保证,今日我们这一番话,出你口,入我耳,绝对不向第二人提起,若有虚言,叫我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唉!”长孙无忌一脸无奈,道:“看贤弟这话说的,其实事情是这么一回事情。在不久前,为了战略的需要,陛下打算设立庆州都督,总管庆州、绥州、延州之军政大事,与灵州李靖、代州李绩呈三角之势,进可以攻击定襄,退可保大唐无虞,为兄是知道贤弟的才华的,所以在陛下面前力保贤弟,陛下也很看中贤弟你的才华,有些意动。但贤弟也知道,此事不小,所以陛下又叫了为兄与房杜二相及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一起商议此事。可是房杜二相与及秦大将军、程大将军他们却不知为何百般劝阻,说贤弟不可为庆州都督。贤弟也知道,陛下对为兄确实依为心腹,但是更将房杜二相誉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秦大将军与程大将军又是陛下倚重之猛将,为兄这心腹的话,哪里比的上他们四人,此事也就这么告吹了。当陛下问及谁人可为庆州都督之时,杜相推荐了秦风,你也知道,秦风于杜相有救命之恩,杜相以此报恩亦是理所当然之事,而房相与杜相又是莫逆之交,自然是共同进退了,至于秦、程二将,呵呵,就更不用说了。”

  “唉……”长孙无忌长叹了一声,一脸的遗憾无奈:“可恨我人微言轻,不能为我大唐举荐一位相才、帅才,为兄对不住你啊!”说着,他站起身子,万分惭愧的对侯君集深深一拜,行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礼。

  侯君集见长孙无忌如此,忙上前相扶道:“这怪不得兄长,兄长不必内疚,只恨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四个老贼……”说到此四人,他咬牙切齿,以是怒不可遏。

  “只是不知这四个老贼说我什么,制止我上战场?”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有些为难的说道:“他们说你性情太过刚烈、太过自傲,还说你功绩不足!”

  “老贼,欺我太甚!我侯君集谋功武功,满朝文武谁人可比。竟然说我功绩不足,气煞我也!”他厉声爆喝,眼睛已经气得充血,眼中怒火肆掠。

  看着暴跳如雷的侯君集。长孙无忌眼中露出了自得的异色,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同时也带着几分的庆幸。侯君集可谓智勇双全,确确实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若是寻常,自己这伎俩休想瞒得过他。但面对此事,侯君集就没有任何的抗拒之力了。

  因为这任何一个人都少不了有优点、缺点,侯君集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的性格容不得人以及他对于权势的执着。

  自己针对他的脾气,性格特点用谋,混淆事实,给他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消息,任凭侯君集如何有机智,也难以抵挡。。

  a



第291章:白狼传说

  侯君集对长孙无忌深深一揖,隆重拜道:“谢兄长今日直言,好叫我重新认识了那四个老匹夫!”

  他咬牙咧齿,对于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的愤恨以深入骨髓。他不是看不出长孙无忌的用心,但他知道长孙无忌说的不假。长孙无忌切切实实在前一段时间里向李世民举荐他,因为在举荐之前,长孙无忌私下里找到了他,要他好好表现,要他以后也全心全意的为大唐谋福。但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事后他问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只是露出了抱歉的神色,没有多说。

  侯君集并非蠢蛋,见长孙无忌如此表情,焉能不知此事告吹?但他只以为是李世民没有认可他,直到今日,他才知道原来不是李世民没有认可自己,而是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在暗中中伤他,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们四个老东西。

  难怪长孙无忌当时欲言又止,难怪陛下不减对自己的器重,信任有加,丝毫没有不认可自己的意思,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解释的清楚了。

  他的性子本就容不得他人,自持功高,本有些不满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在他之上,如今又让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等人坏了自己的大事。如何还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只想着如何报复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长孙无忌假惺惺的道:“贤弟这么说就不对了,房杜二相、泰程二将做法虽然有失得当,但毕竟是有功之臣。何况,贤弟才华横溢,也不怕没有施展的余地,要是现在惹出什么事端,让陛下不满了反而不妙!既然他们说贤弟功绩不够,那贤弟就踏踏实实的闭门苦练,到时候,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让他们自打嘴巴!这样为兄也好在陛下面前说话,再次举荐贤弟。为兄就是不信。在贤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以后,他们还能说贤弟功绩不足!”

  侯君集让长孙无忌如此一说,也恢复了理智,再次拜道:“多谢兄长指点,君集知道怎么做了!”

  他抬起了头,阴阴的笑着,心底愤愤想道:“大的,老子动不了,但小的,老子还动不得吗?你们不是很看好秦风这小子吗?我就让他一事无成。”

  长孙无忌看着冷笑着的侯君集,也没有说话,更没有刻意让侯君集去找秦风的麻烦。这样只会让侯君集察觉到他的用意。况且他更知侯君集那种心胸狭隘,有仇必报的性格在无法对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的出气的情况下,必然会找秦风、程处默、房遗爱、杜荷等小辈的麻烦,根本就不用他有意说明。

  借刀杀人、置身事外看别人斗得死去活来,是长孙无忌一贯的作风,背地里捅刀子,让人避无可避。躲无可躲。

  这一次谈话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无法辨别真伪,当日,他确实与侯君集说过要向李世民举荐,但事实上,长孙无忌压根就没有在李世民面前提过这么一回事,只因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知道天下没有人会蠢得做出执问皇帝的举动。长孙无忌视房玄龄、杜如晦为平生之劲敌,强势崛起的秦风也威胁到了他未来的地位,所以,他为这几人找到了侯君集这样的政治敌人,将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绑到一起来说事,其目的是让侯君集去对付这群小的,而现在这四人的后辈全部在虎贲军中,侯君集没有力量去对付老一辈,那么,以他的为人只能找小的出气,如此一来,正合了长孙无忌的心意。有了侯君集这把神兵利刃,他长孙无忌可以躲到后面坐收渔人之利,反正不管侯君集成败与否,他都能够置身于事外,成了,他将顺势上位,败了也与他无关。

  从长孙无忌的内心而言,他是恨不得房杜二相、秦风早早死亡才好,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大唐出现兵败的结果,只因他长孙家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靠的便是大唐,大唐好,长孙家自然就好,大唐受到了威胁,长孙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损害大唐的利益,与掘地自埋有什么区别。他固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他对于李世民,对于大唐有着一颗不二的赤诚忠心。他可以阴谋阳谋算计一切威胁到他利益的人,但绝不会做出让大唐伤筋动骨的事情。

  正如他之所料,让权柄蒙蔽了双眼的侯君集立马将火气喷向了当朝四位名臣名将,在长孙无忌离开的后不久,穿上便服的侯君集后一步离开了潞国公府,往西市而去。

  ……

  突厥草原!

  在这仲夏之际,草原上成片成片的嫩草钻出了土地,熬过了冬季的牧民甩着长鞭,哼着高歌放牧,表面上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为了迎接这极为关键的一战!

  颉利在突厥汗庭聚集了所有臣服突厥的部落可汗,挑选各部落的勇悍之士,展开今天第一次大型的围猎活动,他设置了高额的奖励,希望以此来激发部下的士气。

  围猎是突厥的习俗之一,也是因为这个习俗,让突厥异常的强大。

  历史上李世民在详细了解突厥的习性后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将突厥的风格分析的透彻。

  骑射就是突厥的根本,而练就这根本的就在于狩猎。

  所以每一年突厥都会举行多次的大型围猎活动,甚至多次以围猎为借口,迷惑自己的对手。

  大业十一年,突厥就利用自己的军队亦战亦猎的特性,率十万大军兵临雁门,对隋朝说是围猎至此,并无冒犯之心。在隋朝大意的情况下,一举将杨广困在雁门,若不是义成公主相助,指不定杨广就让突厥擒去了。

  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围猎,来至于个个部落的十万突厥勇士。分成好几个纵队,四面八方的展开地毯式狩猎。

  突厥这种围猎也是有意义的,在广阔无际的草原上。主宰草原的往往是繁殖神速的野兽,而不是人类。尤其是饿了半年的野兽,因为饥饿会变得极为凶残,对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都是一大威胁。

  所以他们想聚集起来,来一次大规模的扫荡,将野兽大范围的猎杀,这样就能保障族人免去被野兽袭击的危险。

  这延续整整十天的活动。令汗庭所在之处,热闹非凡,竟然不逊于长安的集会。人声鼎沸。

  各处都可以看见各族勇士用自己猎回来的战利品在汗庭跟其他人做交易,他们大多没有钱币,奉行以物换物,只要觉得物有所值,谁吃亏谁不吃亏。依照这里的习俗是不介意的。要是以往,会有各国商人带着突厥所需的东西前来兑换,只是今年由于战事临近,嗅觉敏锐的商人们早就躲了起来,使得这个围猎在规模上、热闹的程度上远远逊于往年,可尽管如此,但突厥依旧热闹非凡。

  “可汗。是可汗来了!”热闹的人群中突然传来阵阵叫喊,颉利一手摸着肩上的“白狼王”!

  得意洋洋的向四周挥手炫耀。

  “天,是白狼王!可汗猎到了白狼王,万岁……可汗万岁!”

  四周突厥子民见此一幕,纷纷跪地叩拜。

  突厥信奉狼,以狼为图腾,对于狼又敬又畏。在他们的传说中,白狼王是草原的万狼之王。谁能猎得白狼王就能得狼神附体,成为草原之主创下不世之功。千年前据说匈奴的冒顿单于就因为得到狼神附身。率领匈奴兵马一统草原。强如大汉者,亦不得不连年和亲。直到冒顿单于病故,汉武帝执掌汉朝时才得以戏耍耻辱。

  颉利竟然猎得了白狼王,四方突厥人一个个情不自禁的下跪参拜。

  颉利更是得意,耀武扬威的炫耀着白狼王,好似自己真的如狼神附体了一般。

  只是回到了可汗大帐后,颉利可汗摒退了侍卫,待大帐内只有他与义成公主两人的时候,颉利可汗将“白狼王”重重的扔在了地上,神色有些得意,也有些尴尬和脸红,外面的人以为地下这东西是白狼王,事实上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白狼王,而是一条长得十分壮硕的灰狼而已,这条灰狼是颉利令心腹死士从众多狼尸里挑出来的最大的一条,经义成公主一双妙手,愣是整成了传说中的“白狼王”。这要是在以往,打死他颉利也不会做出如此无耻的事情,可现在,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不得不接受义成公主献出的计策,以此来凝聚人心、振奋士气。

  结果也正如义成公主所料,“白狼王”的出现起到了二人想要的那种结果。义成公主笑意盈盈,只因她不用问就知道了“白狼王”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只因外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已经足以说明了一切。

  义成公主见颉利脸色泛红,神色十分的古怪,也知他个人英雄主义泛滥,正羞愧着呢。故而视而不见,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一样。

第292章:义成之断


  “大汗,辛苦了!”义成公主像是贤惠的小妻子,帮颉利卸下铠甲,不待颉利说话,立马转了话题道:大笑道:“可汗,臣妾这里收到了一条可靠的消息,说李世民以秦风为将,出兵两万,再一次深入大草原,这一次的目标是乌蒙部落!”

  颉利神情一滞,问道:“你不是说屯积与朔方的庆州军已经回庆州了么?”

  义成公主摇头道:“那是做给我们看的,当不得真。 所谓的跨地域演习只是掩饰秦风的真实目的而已。”

  “那正好,乌蒙老儿对我阳奉阴违,现在与突利更是暧昧不清,秦风灭了他正好,省得这个墙头草背于捅我一刀子。”

  颉利可汗不但不怒,反而有些幸灾乐祸了起来,沉闷的心情一睛子也轻快了不少,愉悦的说道:“乌蒙既然当自己是个人物了,趁着我与突利小儿对峙,竟敢擅自吞并中小部落与沾罕兄长遗族,让他吃点苦头也好。哼,要不是我颉利,就凭他那点鼠脸,早就让人灭了十回不止,更不要说有今天的规模了,乌蒙这匹白眼狼死了活该。”

  随着突利可汗的实力越来越强,突厥一些摇摆不定的部落已经悄悄与突利、夷男接触,似乎有找新主人的迹象,他正想着找个机会敲打敲打,也就不想管乌蒙的死活。这些人背地里的小动作,颉利不是不知,只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内乱,不得不选择了视而不见,现在,他只待打败了突利、夷男后,再收拾这些左右逢源的滑头了,反正乌蒙在他背后搅的天翻地覆,一旦乌蒙死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乌蒙这么一闹,颉利可汗也是损失了不少,近些时日,前来投诉、哭诉的中小部落可是不少呢。他现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想管也管不了,如果能够借大唐之手除掉乌蒙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对于现在的颉利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他不但不会出手帮助,甚至连消息都不愿意向乌蒙透露。

  义成公主点点头,她明白颉利可汗的心思,也知道视而不见固然是不得不尔,但乌蒙部落灭亡的话,对颉利而言是利大于弊,想了一会儿,有些犹豫不绝的说道:“大汗,我得到的情报上说,这一次的主将除了依旧是秦风以外,还有李世民的长子,逆唐的伪太子李承乾随军。”

  义成公主只是阐述事实,并没有左右颉利可汗的选择,只因为她知道自己不知兵,要是胡乱出主意,说不定颉利可汗因此让她给害死。他死了不打紧,但是,自己一生中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理想也将化为镜中花、水中月,最终化为泡影。

  从感性上她希望颉利出兵,于半途中将秦风打败,俘虏李承乾,但是从理性上她认为颉利此刻实在不宜徒生事端。义成公主心里也挺矛盾的。

  “真的?”颉利动容的站了起来,疾步来到义成公主的身前,肃然的看着她。

  太子,一国之储君,未来的帝王,在登基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登基后是上帝之下,人类之上啊,太子对于一国中原这样的王朝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要是抓住了一国储君,将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能因此逼迫对方的国君做出很多有利于自己的大事。

  如果颉利拿下李承乾,也就意味着他能够从大唐手中获得无限的资源,并能够因此而逼迫大唐中止与突利、夷男的合作,继而达到削弱突利、夷男联军实力的目的。

  “消息很可靠,是来自于大唐朝廷内部的。内斗,永远是中原疲弱的主要原因。”义成公主肯定的说道。

  “秦风好胆,李承乾好胆,竟敢再次打我突厥的主意,竟敢将我大突厥视为他们的后花园?哈哈,他们或许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底细了吧。嘿嘿,幸好有爱妃你,要不然,我还真相信秦风已经退因庆州了呢。爱妃这一次做得好,咱们就把李承乾小儿活捉过来,哼哼,李世民不是很厉害吗?一旦他的儿子在我手中,也只能束手无策。嘿嘿,秦风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我颉利除了与突利对峙的二十万大军,还有余力吧。哼,他来得正好,我就跟他算算旧账……”颉利寒声道:“数万勇士围困唐军,那是什么样的光景,哈哈哈……”

  “大汗!”义成公主见颉利可汗打算外出,不由得焦急的叫了一声。

  颉利可汗回笑问道:“爱妃,可是还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不是。”义成公主摇摇头,摇曳着美好婀娜的身姿走到颉利可汗面前,问道:“可汗,可是打算动用我们隐藏的力量去对付秦风、李承乾?”

  颉利可汗早知义成公主的聪明,笑道:“正是如此。”

  “大汗,妾身有个浅见,大汗不妨听了再做决定。”

  颉利可汗道:“爱妃,你说。”

  义成公主道:“大汗,与秦风、李承乾相比,突利、夷男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事先暴露了我们的力量,要是让突利夷男察觉就不能起到奇兵突出的效果了。”

  “爱妃,可有其他的意见?”

  义成公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道:“大汗,乌蒙对你阳奉阴违,此人迟早是你的心腹之患,我们又何必为他卖命呢?倒不如等唐军靠近了乌蒙部落后,再将此消息透露给乌蒙,那时候,乌蒙想跑也跑不了,最终唯有与唐军进行一场大战,乌蒙实力雄厚,为了尽可能的消弱他的实力,我们甚至可以将乌蒙知道唐军来袭的消息反过来告诉唐军,让他们双方打个你死我活,然后,大汗再去收拾残局也不迟啊。如此一来,既消灭唐军,又能除掉乌蒙,又能提升我军士气,又能振奋我们子民的凝聚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之事。妾身此计,大汗你看怎么样?”

  颉利可汗恍然道:“你是说借刀杀人?让他们狗咬狗?”

  贺逻鹘颔道:“乌蒙是沙漠之狐,奸滑异常,如果早早得知灭了阿史那沾罕的秦风入侵,他一定会躲得远远的,所以,给他情报的时机要拿捏得准确,既不能让乌蒙有时间整军逃跑,又不能让唐军像上回那般一举歼灭了乌蒙。等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大汗事先埋伏于左近的勇士再出现也不迟啊。用我们汉人来说,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妙计!”颉利可汗双眼亮,当义成公主终止了他的计谋,上前给了她一个熊抱,高呼道:“感谢真神安拉,赐给我一个拥有狼一般智慧的可敦。爱妃,咱们就依照你的计策行事,让他们自己狗咬狗。我现在就派人去搜寻唐军的行踪,确认他的方位之后,在派人去通知乌蒙那个胆小鬼。乌蒙兵多将广,这个秦风也不好对付。结果一定是秦风悲惨的战死,而乌蒙那墙头草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是最后的得利者,就如他们汉人说的两个野兽争斗,让猎人得利。”

  “大汗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颉利可汗道:“阿史那默若雅与唐军有杀父之仇,灭族之恨,他最合适不过了。”

  义成公主却道:“阿史那默若雅与唐军有仇不假,可是他年轻冲动,要是他一冲动,先乌蒙部落与唐军打了一架,那咱们可就白白的给乌蒙做嫁衣了。”

  “对,对,对!幸好爱妃及时提醒,这仇恨让人失去冷静,阿史那默若雅确实不合适。这样吧,我让阿史那社尔与执失思力同时过去,他们二人厉害无比,是我突厥族智勇双全的大将。”

  阿史那社尔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被任命为拓设,在碛北建起牙旗,与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分别统治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社尔担任拓设十年,从不征收赋税。有人劝他收取厚赋以供自己享用,社尔道:“部落富裕,我便满足了。”诸领因此对他非常爱戴。后来,颉利可汗多次对中原用兵,阿史那社尔前去劝阻,但未被采纳,颉利可汗不采纳他的意见,并不表示不重视这位宗族大将,这一回,颉利可汗为了打败突利、夷男联军,也将他召回身边听用。

  执失思力也不简单,他是突厥执失部酋长,也是颉利可汗十分重视的一员大将,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继承帝位,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登帝位,且现李建成主导而设立的边防混乱,又想到大唐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便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多万,大举入侵唐朝边关。执失思力作为颉利可汗的心腹大将,亦随军出征。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军进到渭水便桥的北岸。颉利可汗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便派遣执失思力前往长安觐见唐太宗,以便观察唐朝的情况。执失思力见到唐太宗后,自认为胜券在握,便大肆鼓吹,想借此恐吓李世民,以显示其军威。但唐太宗认为在严峻形势下,若闭门固守,稍有示弱的表现,必然助长颉利可汗的气焰,促使其纵兵大掠。于是厉声斥责执失思力后,将执失思力囚禁在门下省。唐太宗囚禁执失思力之后,带领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人骑马径直来到渭水边上,同颉利可汗隔着渭水对话,责备他背弃盟约。不一会儿,唐军主力相继赶到,军队阵容盛大,颉利可汗见执失思力去而未返,而李世民已挺身而出,生怕陷入大战的颉利可汗于是答应了议和。

  李世民因其新立,政权尚未稳固,决定采取“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策略,同意结盟。八月三十日,唐太宗与颉利可汗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馈赠给他大量金帛,史称渭水之盟。随后,执失思力获释,跟随颉利可汗北撤。

  颉利可汗一下子派出两位心腹爱将,可见其对这场狙击战的重视了。义成公主也知二人能力出众,是突厥的后起之秀,也就不再多言。8



第293章:义妹的关心


  乌蒙与心腹大将聚在一处,气氛愉悦。? ?

  得益于颉利与突利、夷男的大战,也托了秦风的福,乌蒙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壮大了起来,乌蒙贪婪而谨慎,最开始,他只是试着吞并忠于颉利、突利、夷男的小部落,小心翼翼的试探三人的底限,三人有鉴于眼前的形势,也只能眼睁睁的忍下了这口气,三人的态度也助长了乌蒙的胆量,行事也越来越嚣张了起来,但凡与他不和的部落都遭到了他的洗劫,时至今日,乌蒙部落已经壮大了不少,人数高达十五万,也就是说,这短暂的时间内,他们的人口就增长了二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