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朝廷组织了两万百姓,打算先看看效果再说。这两万百姓正在官府的调配下陆陆续续赶往梁山,同时李墨所提出的相应准备官府也在积极配合。无他,耕牛,粮种以及足以支撑到下一次收获所需要的口粮。

    背井离乡的确不是让人能够轻易接受的一件事,但有与其半死不活的苦熬,倒不如放手一搏想法的百姓同样也不少。大周失去土地的百姓超过百万之数,从中挑出两万胆大的,还是不成问题。只要这一批人成功在海岛上安家落户,那就意味着移民海岛这个办法有可行性。老百姓都是盲从的,只要让他们见到有人成功,他们的胆子就会随之变大,到那时,官府的动员压力也会相应的减轻许多。

    大周虽无流民一说,但数量过百万的厢军同样也是朝廷不小的压力,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眼下既然有了解决隐患的可能,朝廷自然不会放过。

    ……

    两万百姓,不可能一股脑的全运到耽罗岛去,不说没那么多船,就是陶宗旺带人紧赶慢赶的造出的房子,也不够那么些人住。分批次的运送也就成了必然,宗泽作为耽罗县的县令,自然要先上岛负责安民,至于县丞李纲,则带着新收的幕僚陈东留在梁山组织下一批移民。

    从梁山出发,到达耽罗岛也不过十天半月的工夫,之前李墨已经让配齐战船的五支海军对航线附近进行了数次扫荡,那些想要依靠这条航线吃饭的海盗纷纷望风而逃,宗泽这一路上过得很安稳。

    在半路上宗泽遇到了奉命调往耽罗岛担任耽罗县县尉的呼延庆,在呼延庆的船上更是见到了被李墨推荐的耽罗县都头李云。

    李墨一直认为,官就官,匪就匪,像宋江、戴宗、雷横那种搞得官匪一家亲的官,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当宗泽与他谈起耽罗县都头,问他有没有什么人选的时候,李墨向宗泽推荐了李云。这是个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人,而都头这种得罪人的工作,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李云原本就是都头,这次也只是平调,至于他本人是不是愿意,其实不管是宗泽还是朝廷都不是太在意。不过既然是李墨一力推荐,宗泽自然也趁此机会与李云交谈了几句。

    “李都头,知道是何人推荐的你吗?”宗泽笑着问李云道。一番交谈下来,宗泽对李云这个都头很是满意,态度自然也随之温和起来。

    “小人不知,还望大人明示。”

    “这次朝廷移民海岛的举措就是此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是他向老夫推荐了你。你此前不认识此人?”

    “……小人真不认识那位李相公。”

    “说错了,他可不是一位相公,而是将军,朝廷新任命的靖海将军。”宗泽摇头纠正李云道。

    “啊?”李云闻言一愣,他确实跟李墨没有交情,也不知道那个李墨为什么要向宗泽推荐自己。从本心出发,李云是不想来的,只是上命难违,只能带着家眷过来。如今知道了是谁害了自己,李云十分想要当面问问那个李墨,为什么要害自己。

    ……

    船只靠岸,宗泽率先下船,双脚刚一沾地,立马感到身体不稳,迎上前的吕将连忙伸手相搀,笑着解释道:“先生勿惊,在海上颠簸了十几日,身体一时没法适应陆地,过一会就好。”

    也就在吕将对宗泽解释的同时,那些迫不及待就下船的年轻后生摔倒不是一个两个,此时正被人搀扶着学习走路。宗泽笑着摇了摇头,任由吕将搀扶着边走边问道:“你家将军呢?”

    “呃……前几日从那些被俘的海盗口中知晓了海盗藏匿的巢穴地点,大人带兵出去清除那些海盗了,算算时间也就是这一两天就能回来。先生,如今岛上的房屋正在抓紧时间修造,不知这次先生带来了多少百姓?”

    “因为不知道岛上的情况如何?老夫这次只带了两百户过来,不知房屋可够?”宗泽闻言问道。

    “够了,如今岛上所建的房屋足够容纳五百户,大人现在是先去休息还是先去看看房子?”

    “先把那些百姓安顿好再休息不迟。”

    “如此大人就随学生来吧。”

    要移民两万,以五口之家为一户计算,那就需要可以安置四千户百姓的房屋。陶宗旺带人上岛以后按照一村百户的规模开始在岛上选址建屋,至于县城的修造,虽然已经选定了地址,但目前并未动工,首先修建的是安置百姓的村落,眼下已经建成了五个,陶宗旺正带人修建第六个。

    宗泽不愧是父母官,对于李墨让人先修村落的决定没有半点不满,尤其是发现村落修建的地点附近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更是连连点头。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有饭吃,有田种,有片瓦遮身挡风避雨就足够让他们老老实实做顺民。看着那随船过来的两百户百姓满心欢喜的搬进新家,宗泽预感到移民海岛一事的确可行。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朝廷事先准备得当,那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辛苦你们了。”宗泽温和的对吕将说道。

    “先生言重了,既然是为朝廷做事,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我等该做的。”吕将闻言谦虚的答道。

    宗泽年仅六旬,最喜欢的就是提携后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位卑言轻,给眼前的吕将封官许愿只会惹人笑话,倒不如直接将自己所见所闻据实上报来得用处大。宗泽担任耽罗县县令,一来是他自身老成持重,二来就是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不过在看了李墨等人为移民海岛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以后,宗泽觉得朝廷某些大员有些杞人忧天了。

    因为官衙并未开始修建,宗泽一行人被吕将安排在了军营之中,正好吕将也想就岛上耽罗人的问题向宗泽请教。宗泽听完了吕将对耽罗人的介绍以及他对如何融合耽罗人的想法以后,大加赞赏。

    杀戮虽然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留下后患的办法。大周是大国,周边小国林立,一旦对耽罗这个弹丸小国下了杀手,难保就会引起周边小国的恐慌,到时万一被契丹、西夏这样一直跟大周不对付的国家给拉拢过去,对大周来说也是桩令人头疼的麻烦。

    利用先秦遗民这个说法将耽罗人收纳入大周的百姓之列,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虽然执行的时间长了些,但只要坚持百年,耽罗人也就会变成一个历史的名词,以大周的人口基数,三千耽罗人扔到里面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够不见血就解决隐患是宗泽的追求,越看眼前的吕将越满意,宗泽就有了招揽之心,可他也明白这时候不是挖李墨墙角的时候,也只能把这个心思放下。

    这一番谈话就谈了一夜,等到天亮之时,宗泽才感到稍有睡意。吕将见状连忙告辞,好让宗泽可以休息。不过宗泽却没有就此安睡,反而叫住吕将,当面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吕将,让其命人在船队返航时交予人在梁山等候消息的李纲。

    对宗泽的这个要求吕将自然不会拒绝,收好信叮嘱宗泽好好休息以后,吕将带着人来到码头,按照之前与李墨的约定,今天就是李墨带队返航的时候。

    因为事先就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吕将并不是很忙碌,即不像陶宗旺那样忙的脚不沾地,又不像李俊、阮小七那样正在与呼延庆进行交接。日后耽罗岛的守卫分成三部分,梁山海军只负责外海作战,而呼延庆则负责近海防卫,至于岛上的防卫工作,李墨已经下令将梁山的马铭跟袁虎所部给抽调了过来。李云李都头只是负责平日里的治安维持,冲锋上阵这种事轮不到他。

    只要这三部人马到位,相信没谁能轻易上岛,这样在岛上居住的百姓也就可以安心生活。

    没什么事的吕将在码头从早上一直等到了中午,这才终于看到李墨的船队出现在海平面上。

    李墨一下船,见到吕将在等自己,立马高兴的叫道:“吕将,这回咱们真发财了。”

    “看大人高兴的样子,这次收获颇丰啊。”

    “哈哈哈~金银财宝还是其次,要说最大的收获,是从海盗头子手上缴获的海图,有了这些海图,省了我们多少事啊。”李墨开心的拍着吕将的肩膀说道。

    海图的价值的确要比金银财宝高,每一张海图可以说都是拿人命画出来的,如今得到了现成的海图,那就意味着在将来可以少死不少自己人,吕将也很是开心。

第190章 闲

    移民计划因为事先准备充分,目前正在按部就班的执行着,有梁山海军保驾护航,从大周至耽罗岛的这一片海域,是李墨说了算。

    先下手为强呀,在清除了附近的海盗以后,梁山海军一家独大,北边的契丹人不重视海上利益,朝鲜也忙于跟世仇女直人拼命,结果就被李墨给捡了便宜,等到朝鲜人得知高贞干冒死送来的消息时,李墨已经在耽罗岛站稳了脚跟,只一战就将气势汹汹来找事的朝鲜水师给尽数送到了海底。

    海路断绝,陆路又被世仇女直人给堵得死死的,朝鲜就算是想要派人去向大周抗议都找不到门。要说朝鲜人对抗外敌有两大法宝,一是坚壁清野,缩在城里跟敌人打消耗战,二就是找老大。可眼下李墨压根就没有要登陆的意思,第一招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而第二招找老大……

    朝鲜以前的老大是大周,后来朝鲜看大周这个老大不如契丹这个老大厉害,便转投了契丹。可如今是多事之秋,契丹这个老大现在有点自顾不暇,前阵子龙兴之地都被女直人给占去了。所谓的龙兴之地,就相当于契丹人的祖坟。眼下祖坟都被人给占了,哪还有心情去管小弟的死活。听说契丹皇帝这回纠集重兵来战占了他家祖坟的女直人,不让朝鲜人出兵牵制女直人就不错了,哪还会在这时为朝鲜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分心。

    求告无门的朝鲜人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没办法,不忍也不行啊,大海之上无法无天,哪怕是打着使者的旗号都会被梁山海军击沉,想要借着大周的商船偷偷前往大周,可那些人离开了朝鲜半岛就没了音讯,几次下来,也就没谁愿意去接这种有去无回的任务了。

    李墨才不管朝鲜君臣如何的痛恨大周的蛮不讲理,他反正是我行我素的继续着自己的计划。耽罗岛已经落入手中,移民的事情轮不着他去操心,他要操心的只有养马这件事。第一批种马已经被送到了耽罗岛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那批种马的情况还算不错,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折损,相信等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以后,它们就可以开始为李墨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想要扩大马群的数量,目前的办法只有从外引进,可大周境内的种马李墨又有些看不上。既然要做那就要做最好的,要不然又何必费心劳力的跑到耽罗岛上受罪,李墨的目标是来自契丹的种马。

    现在的契丹已经大不如前,至少边境的把守不像以前那样严格。契丹也是倒了血霉,摊上了一个恶邻,刚刚从黑山白水间走出来的女直人把发财的首选目标定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谁叫契丹人离他们最近呢?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俗语女直人明显没有听过。

    整日里为了生存在黑山白水间与猛兽争斗的女直人根本就不是那些已经过惯了富贵日子的契丹人能够抵挡,要不然也不会连祖坟都叫女直人占了。

    契丹人想要奋起,但奋起却不是单单靠口头说说就行的,再加上契丹人如今的领导实在不是块打仗的材料,在与女直人的战斗中,契丹人是一败再败。与李墨所知的历史一样,虽然如今没有了大宋,但契丹人的大辽皇帝还是天祚帝。这位天祚帝真可谓是皇帝界的一朵奇葩,如今女直人会得势,那完全就是这位天祚帝惯出来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这句话用来形容天祚帝那是再恰当不过。想当年,女直人发动叛乱,天祚帝率领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而当时的女直人仅有两万之众,数量如此悬殊,可结果却是女直人大获全胜。

    而导致女直人大获全胜的原因,就是在战场之上天祚帝忽然逃跑所致。他是皇帝呀,原本在战场最高处观战,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战局正酣的时候正在前线跟女直人拼命的契丹勇士回头一看,身后高坡上代表皇帝的大旗没了。

    兵败如山倒,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见皇帝跑了也跟着跑的契丹各部谁也不顾谁,只想着尽快脱离战场,结果就给了女直人趁机掩杀的机会。

    军心士气这东西可鼓也不可泄。天祚帝既然上了战场,那就老老实实在战场上待着,身边有七十万大军保护,两万女直人即便个个如虎,想要伤害到天祚帝也是很困难的。可偏偏天祚帝这个人不按常理出牌,眼瞅着再努一把力就能干掉女直人的关键时刻,他偏抽风撤退了,而且连个招呼都不打,手下那些契丹大将都不知道原因,见老大跑了,他们也就跟着跑,结果一场到手的胜利就这么拱手让给了女直人。

    契丹人输得窝囊,输得莫名其妙,而女直人赢得也是不敢相信。也就是自那次大战过后,女直人的声势如日中天,契丹人则是每况愈下,女直不过万,过万则无敌这话也是由那时候被传扬开的。

    契丹人节节败退,连连失利,到如今连龙兴之地都丢了,而天祚帝却似乎依然没有醒悟,依然我行我素的执行着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心腹大臣萧奉先的支持下,他先把自己的老婆文妃萧瑟瑟以谋反的罪名给处死了,后又把无罪但颇有人望的文妃之子晋王耶律敖卢斡给处死,搞得下边无论是贵族还是士兵都其寒心。

    不作死就不会死,都已经快众叛亲离的天祚帝依然没有醒悟,依然坚持要跟女直人决一死战。可他偏偏又是个多疑的,耶律大石才能出众,忠心耿耿,他却不放心,把人给囚禁了起来,重用萧奉先等奸臣。

    李墨所知的历史上,大宋徽宗跟大辽天祚帝就是一对活宝,两个人比着看谁最能作,到最后都是个阶下囚的命。而现在大宋没有了,这世上也就只有天祚帝这一个活宝,但即便没了对手,天祚帝依然在原本属于他的那条作死大道上大步往前,不作到最后誓不罢休。

    也正是托了这位活宝的福,李墨原本以为从北地走私战马困难重重,但实际上所经历的风险却比想象的要小得多。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肯花钱,舍得花钱,小规模的战马交易压根就没人过问,当然那是在上下都已经被喂饱的前提下。

    祝彪作为此事的负责人,在伤好之后就直接前往了北地,有商队配合,用银钱开道,祝彪已经陆陆续续为李墨的梁山军买回了千余匹好马,而且更重要的是,祝彪为李墨开辟出了这条走私线,只要肯花钱维持,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北地战马。武装大周的正规军有点杯水车薪,但用来武装李墨手底下的那支马军,却是绰绰有余。像杜胜所统领那一部人马,如今就已经换装成为了一支纯粹的骑军。

    李墨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挺舒心,他聪明的没有混迹朝堂,不去参与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个态度,没有谁主动来找他麻烦。而随着他实力的逐渐壮大,别人也会不得不开始重视他这股力量。

    五千人马并不能对朝堂起到多大的影响,但李墨手中所掌握的那条海上商路,却足以叫人垂涎。而陆上不同海上,没有船,说什么都是扯谈。李墨妙就妙在抢了一个先手,朝廷虽然也组建水军想要制衡李墨,可组建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官场潜规则,阻碍着朝廷水军的迅速建成,哪怕是皇帝亲命,那些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的人还是小动作不断。不像李墨的梁山水军,就是李墨当家,李墨说了算。而朝廷的水军,盘根错节太多,只能眼馋的看着梁山海军从海外运回一船又一船值钱的海货。

    海上贸易利润极大,同样风险也不小,一旦遇上海难,那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所以一条熟悉又安全的航线,就成了影响海贸至关重要的因素。眼下李墨已经掌握了大周与朝鲜这条航线,但李墨并未满足。朝鲜就是一个穷地方,出产的东西对大周来说可有可无,维持这条航路,主要还是以大周产品的输出为主。李墨最想要得到的还是南方的航路,只不过眼下鞭长莫及,也就不痴心妄想了。

    眼下自己有船有人,过了朝鲜就是日本,虽然日本也是一个穷地方,但好歹要比朝鲜要富有,而且最主要的是,眼下日本可不同于李墨所知的那个后世的日本。现在的日本可是以能跟周人来往为荣。

    不过去日本的航线目前还处在摸索当中,李墨手下五支舰队,除了守岛的一支,剩下的四支也各有任务,李墨当然想要扩充自己的舰队,但眼下却是有船无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挑起大梁的水军统领,相信日后肯定会被培养出来,但眼下,时间上却来不及。

    这是李墨唯一感到有些不满的地方。

    “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闲着无聊,跑到海边钓鱼的李墨自我安慰着,只是人不找事事找人,李墨的悠闲时光总是短暂的,奉旨出任李墨幕僚的徐慧娘就一脸怒色的走了过来,见到李墨在钓鱼,二话不说就把李墨钓上来的几尾鱼给扔进了海里。

    李墨已经见怪不怪,等徐慧娘扔下了木桶,这才问道:“这回又是谁惹你了?”

    “无聊呀,整日里无所事事,原本还以为跟着你出海能遇上什么趣事,却没想到比待在京城还要无聊。”

    “没事就是好事嘛,我可不像你,总希望着能出点事。”

    “……我想回家。”徐慧娘郁闷的对李墨提要求道。

    “可以啊,等下一批船过来的时候你就上船回去就是,算算时间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李墨毫不挽留的答道。

    “……你就一点都不挽留我?”

    “腿长在你身上,我挽留你做什么?不过你想好等你回了京城以后怎么跟圣上说了吗?”

    “谁说我要回京城了?我要去杭州。”徐慧娘眼珠一转,笑着对李墨说道。

    李墨这下不淡定了,他并不知道徐慧娘好女色是徐慧娘有意为之,还真以为徐慧娘就是个拉拉。一听徐慧娘要去杭州,他立马就想到李香君还有韩家两位小姐,徐慧娘去祸祸别人家的女人李墨可以当做没看见,可要是想祸祸自己家里的,那可不行!

    “你去杭州做什么?”

    “你管我做什么?”

    “……你是陛下指派给我的幕僚,要有点敬业精神。”

    “那你倒是给我找点事呀,整日里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我又不是猪。”

    “猪怎么了?你知道有多少人羡慕猪一样的生活。唔……既然你想要找点事做……”

    “我可事先声明啊,一般的小事我可不做。”徐慧娘抢先对李墨提条件道。

    李墨原本还真打算给徐慧娘安排点琐事干干,一听这话,原本的打算就不好说出口,正犯愁给她找点什么事做的时候,忽然就见吕将神色匆匆的跑了过来。

    “出了什么事?”李墨跟徐慧娘异口同声的问道。

    “……的确出了事,不过不是岛上的事情,而是北边出了问题。大人,祝彪叫北边的人给扣下了。”

    “因为什么?”李墨皱眉问道。祝彪是负责从北边走私战马的主要负责人,他被人扣下,恐怕也是跟走私战马这事有关。

    “不清楚原因,对方只是说想要见见祝彪背后的人。”

    “想要见我?对方是什么来路?”

    “不清楚,不过据送信回来的人说,对方的来头不小,好像是契丹的贵族。”

    “契丹贵族?难不成是想要跟我谈笔大买卖不成?”

    “大人,如何答复?”

    “对方规定见面期限了吗?”

    “说了,说是两个月后,在营州恭候大驾。大人,要去吗?”吕将沉声问道。

    “扣了我的人跟货,自然是要去一趟的。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李墨问徐慧娘道。

    “当然要去。”徐慧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答道。

第191章 北地之行

    早年间的契丹人也是游牧民族,但随着得到燕云十六州,大批汉人官员涌入朝堂,现在的大辽其实跟汉人的朝堂已经没有了多少区别。尤其是与大周接壤的地带,那区别更是不大,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种族的不同。

    在大辽,契丹人为第一等,至于汉人则是各个阶层都有,最高的就是地方豪强,其次就是在朝为官,最下层就是百姓。汉人不叫汉人,而是叫汉儿,但老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花到位了,想要得到尊贵的待遇也不是问题。

    两国交界处,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商人,尤其是那些出手阔绰的商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打发小鬼很容易,只要肯花钱就行。祝彪明面上是前往辽地贩卖布匹的一个商人,但实际上只要买通了守关的辽国将校,这些小官是不会去在意祝彪拿优质战马拉马车这点小事的。国策离这些小官太遥远,能揣进腰包的银钱才是最实际的好处。

    就是用这种法子,祝彪成功为李墨提供了一千多匹战马,更是在走私的过程中结交了一个同行,而这人也是李墨所知的梁山好汉之一,金毛犬段景柱。相比起初来乍到的祝彪,段景柱可算是走私界的老前辈,不过再老的前辈也抵不住李墨的招揽,为国家走私可比为个人走私要来得好听,而有了段景柱的引荐,李墨的商业情报网迅速在北地建立,为李墨收集着各处的情报。

    眼下大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夏,以前要收拾西夏总是会有大辽跳出来搅局,可现在大辽后院起火,忙着对付崛起的女直人,也就顾不上去管被大周揍得哭爹喊娘的西夏人了。不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西夏,大周君臣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而西夏的确是个好同志,他不光是为大辽拉走了大周的仇恨,更是让大周君臣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而无暇去盯着李墨,给了李墨辗转腾挪的时间与空间。几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可盯不住李墨。而李墨所做的事情都是可以两说的,他是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可也不可否认他所做的事情朝廷的确是在收益。

    难割舍呀,移民海岛缓解朝廷土地紧张,战马蓄养又解决了朝廷优良战马不多的现实问题。虽然现在西夏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只要顺利日后大周也不需要发愁战马的蓄养问题,可李墨就抢先了这么一步,朝廷就不好在这时开口阻止李墨的一片拳拳报国心。

    当然李墨能像现在这样做事不受掣肘,关键还是他自己知道分寸,不去触犯朝廷的红线。耽罗县的官员任命就是朝廷对李墨的一次试探,李墨顺利过关,没让朝廷觉得自己会成为朝廷日后的隐患。

    指派徐慧娘在李墨身边则是朝廷给李墨下的另一道保险。无论是当今圣上还是徐和,都认为只要有徐慧娘在,就能防止李墨野心膨胀,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制衡这东西李墨心知肚明,也明白如何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不去引起朝廷的疑心。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对朝廷的动作李墨采取的是配合的态度。朝廷要建水军,向李墨索要新式战船的图样,李墨给了;要新式八牛弩的图样,李墨也给了;把自己掌握的秘密对朝廷坦诚相待,也让朝廷没了找茬的理由。

    东西是一样的,但用的人却不同。即便给了新式战船的图样,新式八牛弩的图样,可如何有效的运用,那就不是李墨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李墨肯花钱,肯为新武器的使用砸钱,能让每一个射手为了积累经验耗费钱财,但这点却不是朝廷方面能做到的。

    钱财过手扒层皮,朝廷拨款就是这样,等真正落到使用人手上的时候,往往会少上一些,而且经过的手越多,少的也就越多。而李墨这里却是专款专用,不存在所谓的火耗现象。

    打个比方说假如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需要花费一百两,在李墨这里就是实打实的花一百两,可换到朝廷那边,那就可能花到士兵身上的只有五十两甚至更少。充足的银钱保证了士兵可以得到充足的训练,当朝廷的海军还在学习如何在海上掌舵的时候,李墨的梁山海军已经开始把海上的海盗追得无处藏身。

    实战是最有效的练兵手段,李墨的大投入,让梁山海军将朝廷的海军给远远的抛在了身后,也让李墨在大周至朝鲜的这片内海之中无人可比。

    扣下祝彪要与李墨见面的契丹贵族在营州等候李墨的大驾光临,而这点事对李墨来说根本就不叫事。海上如今是他说了算,想去哪谁也拦不住。尤其是随着朝鲜的水师全军覆没以后,在大海之上能够看到的也只有大周的船只。朝鲜的那些小舢板,只能在朝鲜半岛的东侧还有机会见到,那也是因为李墨没有下令封锁朝鲜海面的缘故。

    自打水师全军覆没以后,朝鲜经过一段时间的抗争,屈服了,认命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女直人没给朝鲜伤心难过的时间,没有半点眼力价的又来找事了。

    就如大周人瞧不起朝鲜人,朝鲜人同样也有鄙视的对象,就是比他们更加落后的女直人。此时的朝鲜人还是紧抱着契丹人的大腿不放,认为女直人不过是一时得势,真要让契丹人认真起来,女直人压根就不是对手。

    消息闭塞,朝鲜人根本就不知道那场契丹人七十万惨败于女直人两万的战绩,在他们的心目中,契丹人依然是武力第一。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朝鲜人跟女直人是百年世仇。在女直人还没发迹的时候,朝鲜人即打不过契丹人又打不过大周人,能欺负的对象就只有那些女直人。一来二去,这个仇就结深了,轻易不得化解。而且朝鲜人自诩文明人,让他们向被他们视为野人的女直人低头,他们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也接受不了。

    作为朝鲜两大派的首脑李资谦跟韩安仁,在面对女直人入侵时的态度却是保持一致。至于大周水军灭了朝鲜水师这件事,等解决了女直人以后再请老大契丹人出面帮自己找回场子就是。

    李墨才不关心朝鲜人的死活,他本来就对这个民族没什么好感。在李墨看来,朝鲜人最好死绝,那样朝廷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把没有土地的百姓移民到那座半岛上去。这个时候可没有联合国,全球更没有一体化,吞并一两个小国不会引来什么国际上的谴责或者干涉。在这个武力至上的时代,挨欺负是活该,可没有任何道理好讲。

    ……

    船靠岸,想要到达营州还有一段路程,终归不是在自家的地盘,李墨此行很低调,也没有招摇,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