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宄鋈ゾ湍芴映錾臁!
完颜宗敏一马当先,率领人马展开突围,他没有去管后方以及左右的安西军,只是集中所有力量进攻前方拦路的安西军。只是卢俊义也不是平庸之辈,当初的富贵闲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常看兵书,家遭大变投身李墨帐下之后,更是独立领军多年。这理论一联系实际,那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投军之前的卢俊义是只懂纸上谈兵,那现在的卢俊义就是一员久经战阵的良将。或许他还不够格成为帅才,但率军阻击金兵的突围,那是半点问题都没有。
趁着完颜宗敏尚未率军赶到之前的那点空档,卢俊义已经命人布下了三道防线。李墨的话交代的清楚,这回就是要让他卢俊义做袋底,这袋底如果不厚实,那可兜不住掉进袋里的猎物。
不管是卢俊义还是孙安,在接到军令之后都是一人三马,其中两匹马上驮得就都是用于防守的器械。先在防线外围挖了距离三十米的无数陷坑洞,那些大大小小的陷坑,足以叫冲锋中的金兵吃个苦头。
马匹的腿骨并不十分坚实,一旦马蹄子踩进那些坑里,狂奔中的战马绝对会骨断筋折,将马背上的金兵摔个鼻青脸肿。而在陷坑阵之后,便是一道三棱钉大阵,专扎人的脚底板。
等金兵过了这两关之后,才能和卢俊义部交上手。可到了那时,金兵的士气必定大减,而卢俊义部以逸待劳,再加上李墨所率的安西军,完颜宗敏插翅难逃。
不过眼下完颜宗敏还不知道这些,在他眼里,突破了前方安西军的阻拦,他就可以逃出生天。在求生的刺激下,金兵也爆发了巨大的战斗热情。疯狂驱使着马匹就奔安西军冲去,想要一举击溃拦路的安西军。
可打头的金兵还没冲到安西军的面前,就忽然感到身体一个前倾,整个人就飞了出去,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而那些侥幸没有飞出去的金兵下场却更惨,他们被坐骑压在了身下,想要躲闪身后赶上的金兵都办不到,除了运气超好的少数人躲过了一劫外,大多数人都被马踏而死。
万马奔腾,就是狮子老虎这类猛兽都需要躲避,那些被狂奔起来的马匹踩踏过得金兵又怎么能讨得好去。
卢俊义让人挖的陷坑阻住了金兵冲锋的势头,不等金兵反应过来,卢俊义大手猛地向下一挥,早已严阵以待的安西军万箭齐发,将侥幸未死的金兵钉死在了地上。
“冲!冲!给我冲!”完颜宗敏大声喝令着,不断催促金兵继续冲锋。想要突围出去,那就唯有仰仗骑兵冲锋所带来的破坏力,可一旦骑兵失去了速度的优势,那甚至连步兵都不如。
身后追兵即将赶到,容不得完颜宗敏再思良策,唯有不断冲锋,用人命铺出一条逃生的道路。
金兵前赴后继的冲向卢俊义所部,对此卢俊义也早有心理准备,眼见金兵不顾伤亡的突破了自己命人设下的两道关,卢俊义微微一笑,提枪在手高举过头,对四周大声喝道:“建功立业就在此时,儿郎们,与我杀敌去!”
随着卢俊义一声大喝,早就已经等待多时的安西骑兵发动了攻击,在卢俊义的率领下,安西骑兵与急于逃生的金兵骑兵撞在了一处,卢俊义手中枪上下翻飞,每一次出枪都收割走数条人命。
在安西军中,武艺高强并不能成为独领一军的资格,但在安西军能够独领一军的大将,那武艺也绝对没有一个属于二流,即便不是万人敌,那也是千人敌。完颜宗敏运气不好,碰上的卢俊义就是一个万人敌。
就如同激流中的一块顽石,卢俊义率部死死的拦住了金兵的去路,而在军中大呼小叫不断催促金兵向前的完颜宗敏,此时也引起了卢俊义的注意。
杀小兵实在显不出卢俊义的本事,卢俊义心高气傲,也没兴趣总是拿小兵练手。见到完颜宗敏身着华丽,身边又有精兵保护,立刻便知道完颜宗敏是条大鱼。当即一抖手中枪,带着亲卫奔着完颜宗敏就杀了过来。
一见卢俊义杀来,完颜宗敏急忙下令身边的亲卫上前阻拦,可这些亲卫对付普通兵卒还可以,又哪里拦得住卢俊义,更何况卢俊义又不是单枪匹马,身边也有亲卫相随。
很轻易的就摆脱了金兵的纠缠,卢俊义单人匹马直奔完颜宗敏杀来,完颜宗敏大惊失色,连忙弯弓搭箭就奔卢俊义射去,就见卢俊义手中枪随意一拨,便将临近的箭矢拨开,而距离完颜宗敏也更近了一些。
完颜宗敏见状心知不妙,有心要逃可又为时已晚,只得硬着头皮举刀相迎。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交手不过十合,卢俊义便将胆气已失的完颜宗敏扫落马下。
“绑了,回头去向主公请功。”卢俊义吩咐一声,抽刀将代表完颜宗敏的大旗砍倒,大声喝道:“敌酋被擒,降者免死。”
第396章 风水轮流转
完颜宗敏被擒,意味着南京道彻底落入安西之手,即便还有零星的抵抗,但大势已去,还没来得及撤出南京道的金兵要么抓紧时间撤离,要么开城献降。其中开城献降者多是当初金灭辽时降金的辽国权贵。对这些人,安西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更不会对其重用。
那些墙头草以为自己献了城池就可以得到安西的善待,却不想负责招待他们这些人的却是察哥与阿里奇。无论是察哥还是阿里奇,对这些墙头草可没有什么好感,而那些墙头草一见到察哥跟阿里奇,也心知不妙,只是眼下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也就只能任人摆布。
察哥、阿里奇按照事先李墨给出的建议,对这些曾经降金的辽人一一甄别,助纣为虐的杀,迫于形势失了小节的则放。只是能在国难当头选择投降的人,多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能够被放的少之又少,南京道一时间杀得人头滚滚,人心惶惶,而等到该杀的被杀得差不多了时,李墨这才姗姗来迟的出面阻止,当众斥责了察哥与阿里奇的做事不当,狠狠的罚了他们一笔赎罪钱,但私底下却是又厚赏了二人的办事得力。
杀降这种事很平常,所谓的优待俘虏,也只是嘴上说说,当然也有傻子真的这么干。人家是强盗,冲进家里烧杀抢掠,被抓住以后还要好吃好喝的供着,这不是傻子是什么?别扯什么大局为重,就是因为太注重大局了,这才叫人更觉寒心。
对于那些投降的辽国权贵,李墨一点都不想接受他们的投降。这些人就是辽国身上的一个个毒瘤,拥兵自重,割据称王,仗着手中有钱有兵,俨然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李墨知道这帮人投降安西的心思,了不起付出一定代价,只要保住了兵权地盘,他们依然还能过以前那种作威作福的日子。
可李墨却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治下出现这种情况的。与其给子孙后代添堵,倒不如趁着现在兵强马壮将这些隐患一一扫除。在察哥、阿里奇清算这些权贵的罪孽时,安西军没有急着挥军北上,就是为了防备那些权贵的狗急跳墙。
现在人杀的差不多了,盘踞地方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拔除干净,残存的也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势力,以安西的手段,足以将其慢慢消化。南京道此时是个干净的南京道,而在安西军挥军北上之后,乔道清、公孙胜等专门负责安民的安西官员便开始带领百姓返乡。当初那些不愿接受金人统治而随着耶律宁投了安西的百姓也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重回故土,在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以后,立刻便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发誓要将自己的家园重新建立起来。
安西这边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而失去南京道的金国就不那么好了。完颜宗朝带着金国新帝完颜亶退到中京道的大定府之后,一面组织人手加固城池,一面期待着会宁府的回复。完颜希尹已经回去有一段时间了,可好消息却一直没有传来,反倒是南京道的噩耗先送到了。
得知完颜宗敏被生擒活捉,完颜宗朝当时就失了态,一方面是二人兄弟情深,完颜宗朝担心这回兄弟是凶多吉少,另一方面就是南京道一失,他手上控制的地盘就剩下中京道,而安西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中京道。一旦在安西攻下中京道之前没有和吴乞买达成和解,那他就只能带着完颜亶继续往北,遁入大漠躲避安西的兵锋。
完颜宗朝不是没有想过退让东京道,只是东京道与朝鲜相邻,而朝鲜也是安西的控制范围,那安东都护府就是李墨的爪牙,如今安西动手了,安东又怎么会闲着。
不得不说,完颜宗朝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就在南京道失陷的消息送到他手上的同时,安东都护府的兵马也对东京道发动了攻势。伏婉作为安东军的主帅,亲自上阵,率领安东军一干猛将对东京道发起猛攻。
金帝吴乞买原本还想要借刀杀人,等安西将完颜宗朝的力量削弱的差不多了再出手相救,这也是为何他迟迟不肯给出一个明确答复的原因。但没想到安西这回把刀砍在了自己的身上。
辽国就只有五道,南京道一失,实际上还处在金国控制中的就只剩下三道,这回要是丢掉了东京道,那金国再想要翻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辽国五道,越是往南越是繁华,除去了南京道和西京道,金国最繁华的也就是东京道。对吴乞买来说,东京道实在是丢不得。
为了保住东京道,吴乞买一面命完颜希尹挂帅,金弹子为先锋,领兵十万前往迎击安东军,另一方面则是派出使者前往会宁府,答应完颜宗朝之前所提的建议,暂放争端,合力迎敌。
终于得到吴乞买点头的完颜宗朝大喜,当即便派出亲信前往会宁府与吴乞买商议两家合作的事宜。不管是吴乞买还是完颜宗朝,都有意无意的没提被软禁在会宁府的完颜宗弼。要论能力,完颜宗弼才是如今大金国的第一名将。但正是因为没有了可以压制他的人,不管是吴乞买还是完颜宗朝,都不敢重新启用他。
不过吴乞买不用那是担心放虎归山,而完颜宗朝不提则是担心与完颜宗弼争权。在军中,完颜宗朝远没有完颜宗弼的声望高,一旦二人相争,完颜宗朝没有信心可以争过完颜宗弼。好不容易才儿媳熬成婆婆了,到手的权力又怎么能轻易的拱手让人。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完颜宗弼有机会回来。
完颜宗弼被大多数人遗忘了,但这不代表就没人记得他。虽然身陷囚笼,但昔日所掌握的人脉还是让被软禁中的完颜宗弼可以了解外界的情况。满心期待着自己可以临危受命,却不想望穿秋水,也没等到自己期待发生的事情。
待得知吴乞买率军离开会宁府前往大定府与完颜宗朝合兵一处的时候,完颜宗弼终于醒悟,自己原来已经变成了万人嫌,没人愿意搭理自己了。
对于金国的未来,完颜宗弼比任何人都关心,而在金国之中,最了解李墨为人的,也是跟李墨打过交道的完颜宗弼。
这世上最让人郁闷的,就是有心办事,但旁人却不肯给个机会。完颜宗弼一连两天不吃不喝,把自己关在书房中谁也不见。吴乞买倒是没有虐待完颜宗弼,没有将完颜宗弼关进天牢,除了没有自由外,完颜宗弼的活动并不受任何限制。当然,想要对外送信那也是不可能的。不过那种情况是在吴乞买留在会宁府的时候,吴乞买这一走,完颜宗弼的管制立刻便松懈了一些,除了不能出门外,书信这类东西想送出去并不难。
不管立场如何,完颜宗弼终归是女直人。安西这次大举进犯,完颜宗弼敏锐的预感到了末日的临近。这次安西势在必得,就是奔着灭金这个目的来的。而无论是吴乞买还是完颜宗朝,心里还在抱着一点点幻想,认为只要肯付出足够的代价,就可以让安西退兵,将矛头对准正陷入内战的大周。
吴乞买与完颜宗朝还抱着胜上一场,然后逼安西回到谈判桌的想法,可安西这回却是发了全力,绝对不会因为金国的服软便收兵。完颜宗弼久经战阵,自然明白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明白,完颜宗弼才对吴乞买分兵去迎战安东军感到不满。那安东军也就是安西的一支偏师,即便真的被其占了东京道,只要大金集中所有力量击败了安西军的主力,到最后安东军也会乖乖将吞进嘴里的东京道重新退出来。不懂取舍,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肯丢,倒头来必定什么都不会剩下。
对大金的未来感到担忧的完颜宗弼已经不止一次的上奏提醒吴乞买,可那些奏折无一例外不是石沉大海,叫完颜宗弼好不灰心丧气。至于完颜宗朝那边,完颜宗弼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从他不向吴乞买提出放归自己这点就可以看出,完颜宗朝不希望自己回去。与其回去做个讨人嫌,倒不如留在会宁府,至少要比回去安全一些。
当然留在会宁府也不代表完颜宗弼就会无所事事。吴乞买这一走,完颜宗弼立刻忙碌起来,终归做过大金国的二号人物,门生故旧无数,吴乞买在的时候还能镇住那帮人,可吴乞买这一走,会宁府顿时就变成了山中无老虎的状态。那些与吴乞买合谋对付完颜宗弼的元老本来就多是墙头草。如今安西大举入侵,尤其是在占了南京道以后,这帮元老就开始习惯性的谋求退路。不光是完颜宗弼不看好金国的未来,就是这帮元老,也对金国的未来并不看好。
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初都是一穷二白的苦哈哈,苦日子也就咬牙熬着,可后来跟随完颜阿骨打发迹了,荣华富贵也享受了十几年,再让他们去过苦哈哈的日子,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没人愿意放弃手中的富贵,可想要保住富贵那就必须要行动起来。为了保住富贵,他们可以毫无原则的站在吴乞买这边,同样为了保住富贵,让他们重新站在完颜宗弼这边也不是不可能。只要前提是能够保住他们的富贵,那就没什么事是他们不敢干的。
在这些元老的默许下,完颜宗弼的看管形同虚设,除了不能离开住所,完颜宗弼光邀人心,一步一步控制着会宁府。但完颜宗弼也知道顾全大局,不会在这时发难,以免让吴乞买不能专心对付入侵的安西军。
吴乞买并不知道会宁府内所发生的事情,那些曾经站在自己身边的元老现在又站在了完颜宗弼那边。若是知道,他肯定会后悔没有趁着完颜宗弼被收拾的时候立刻收拾那些元老。当初生擒了完颜宗弼,正是由于这帮元老的阻拦,吴乞买才留下完颜宗弼一命以作日后与完颜宗朝讨价还价的筹码。
可现在,这帮没节操的元老为了保住富贵,又一次围拢到了完颜宗弼的身边。而得到了这些元老的支持,会宁府中那些完颜宗弼的旧将亲信,立刻便又恢复了往日的自由。完颜宗弼是老实待在府里不出门,但许多事情都已经被他那些手下办妥了。
还不知道后院已经火上房的吴乞买率领大军进入了中京道,他是不会进大定府的,万一完颜宗朝心生歹意怎么办?眼下虽说有安西这个外部威胁在,可谁敢保证完颜宗朝就不会趁机对吴乞买下手。
信任这东西,早在完颜宗朝拥立完颜亶为帝时就已经不存在了。吴乞买与完颜宗朝如今只是合作者,由于安西这个共同的敌人,二人才不得不联手,但必要的防范那是肯定不会少了。
吴乞买的大军屯扎在了七金山下,当然完颜宗朝也是肯定不会去了,原因同上,一切都是安全起见,完颜宗朝同样也不放心吴乞买。
两军联合,总不能双方首脑连个面都不见吧。待到两家商议稳妥之后,完颜宗朝与吴乞买各带二百人在大定府至七金山这段路的中央位置,见了面。
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吴乞买与完颜宗朝相对而坐。二人并不是头一回见面,但像现在这样见面却是头一回。昔日见面那是君臣,完颜宗朝需行臣下之礼,可如今完颜宗朝所代表的是完颜亶,他与吴乞买的关系也就成了对等。
不管是吴乞买还是完颜宗朝,都有些不习惯眼前的情况。不过大敌当前,为了应付安西的入侵,再不习惯也只能先摆到一边,把正事忙完了再计较其他。相比起吴乞买,完颜宗朝对安西最近的动向要了解的更多,吴乞买也从完颜宗朝的口中得知,如今的安西军大举进犯,眼下已经打到了北安州。
第397章 三姓家奴
北安州
命运这东西总是爱跟人开玩笑,往往选择的不同,所带来的后果也不相同。想他郭药师当年也是辽国一员沙场悍将,耶律定当政时期更是军中的中流砥柱,但就是因为眼光不准,私心作祟,以至于落到今日窘迫的境地。
虽被任命为了北安州的最高长官,可今时今日,但凡是有点眼光的都知道这回安西是来真的,对能否抵挡住安西的兵锋,郭药师一点信心也没有。而且即便真的挡住了安西的这次进攻,可日后怎么办?与安西相比,金国的底子实在太差。安西若是真的狠下心,不计伤亡的来攻,金国压根挡不住。
郭药师是个有本事的,唯一的缺点就是眼光不准,总是选错队伍。这对一个混迹名利场的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他总是选择错误,耶律定玩完的时候他投奔了大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又投奔了金国。三姓家奴的名声可不好听,一旦戴上就扔不掉,而郭药师虽说并不在乎个人的名声,可别人在乎,尤其是郭药师这回想要投奔的安西,对个人的操守,那还是有要求的。
没人喜欢三心二意的手下!也不是什么人都值得招降!安西用人,首重操守。个人有些无伤大雅的个人习惯倒是可以允许,但在大是大非上,必须要有值得旁人信任的地方。很明显,郭药师的个人操守在安西眼里半点信用度都没有。
耶律定玩完了,你郭药师不愿随耶律宁投奔安西可以原谅,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随后大周待你郭药师不薄,无论是官位还是放权,都是照规矩办事,你郭药师就是不能习惯大周以文制武的制度,也不能在金兵南下之时率部投降啊。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既然吃着大周的粮,那你就该为大周尽一份力,这是应有之义,而不是有敌南来,不战而降不说,反而助纣为虐,帮着外人来欺负旧主。
现在安西强大,你郭药师又想要故技重施保存实力。可在安西这里这招就不好使了,即便安西再自信,那也犯不上为了你一个朝秦暮楚的郭药师去冒险。在安西军中,比你郭药师强的人是大有人在,安西不稀罕你郭药师这号人。
郭药师有兵十万,临危受命镇守北安州。而这十万兵里有七成是老兵,其中更有超过半数与金兵交过手。也不知这些当年与金兵打生打死的汉子此时为了保护死对头而作战的心里是作何感谢。
安西军此时已经屯兵城外,郭药师派出城面见安西军主将的使者也刚刚回城。不愿意给金国陪葬的郭药师立刻便将使者叫到面前,可使者的回答却叫郭药师感到失望。使者进了安西军的军营,但却压根就没见到此行的正主。似乎安西军对郭药师的投降丝毫不感兴趣,哪怕郭药师拥兵十万,一旦投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安西不感兴趣。
“难不成安西真的想要与我拼个你死我活?”郭药师自言自语的说道。
想当年,郭药师也是军中的一条硬汉,与金兵交战时每战必争先。可随着不断的更换主家,郭药师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小。当年的沙场硬汉也蜕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追逐蝇头小利的钻营着。
安西的意图已经如此明显,郭药师的心里却还抱着一丝幻想,觉得安西之所以觉得自己不重要,那是因为安西还没有领教自己的手段。唯有叫安西知道自己的价值,才会考虑收纳自己的必要性。
一个将军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上一仗、郭药师信心满满,想要在北安州给安西一个下马威。可他忘记了,安西军人才济济,远非大周那种只有几个人可以撑场面的可比。
做选择题的时候难免会选错,但次次都选错,那就很难得了。郭药师总是选择错误,他一心想要在守城的时候给安西军一个教训,可结果却是被安西军的投石车给砸了个下马威。那些呼啸而来的飞石,不断在城中引起一阵阵的混乱。
“张威、张胜,你二人立刻率部出城,务必毁掉城外的那些投石车。”郭药师叫过心腹爱将吩咐道。
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至少郭药师就比完颜宗敏要果断,知道必须要不惜代价的将投石车毁掉,否则这北安州根本就没法守。
张威、张胜是郭药师身边的老人,一直追随左右,若是一些小阵仗,郭药师压根就不会让这两兄弟出马,而现在让他二人出战,也就是说郭药师知道眼前的情况对自己极为不利,必须要出动心腹人。
目送张家兄弟率部出城,郭药师期待着好消息的传来,可结果传来的却是噩耗。张家兄弟俩率部出城没多久就找到了安西军投石车的安放地点。为了能将飞石更轻松地扔进城中,投石车被安放在了一处土坡之上,正所谓站得高,扔得自然就远。
张家兄弟所率的兵马皆为军中悍卒,追随郭药师多年,是郭药师的嫡系。为了完成郭药师所交代的任务,张家兄弟明知投石车附近有守军,还是毫不犹豫的率部杀上了土坡。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守卫投石车的部队也是安西军中的精锐,甚至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
安西既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托当初要对付金国铁骑的福,安西除了培养骑兵以骑对骑外,在步兵方面也是下足了力气。以步克骑,关键就在装备,斩马剑那种利器是绝对不可少的。
重甲长刀是陌刀兵的标准配置,不过用陌刀兵来攻城,明显有些大材小用。陌刀兵是野战兵,攻城战并不适合出战。而且眼下安西也没有派兵攻城的打算,先给北安州下一阵子石头雨,等把北安州守军的胆气下降的差不多了,在出兵夺城不迟。而现在,陌刀兵就被安置在了投石车的附近待命。
挑选陌刀兵的条件很严格,首先就是人必须要长得人高马大,人如墙、刀如林,陌刀兵之所以令人胆寒,关键就是那种整齐划一的动作,一同前进,一同挥刀。这要是都是两米的大个头里混进一个一米六的,就是那个一米六的再厉害,一面墙出现一个豁口,那也是陌刀兵绝对不会接受的。
在安西军中,那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陌刀兵排成两排阻拦张家兄弟的进攻。本来就是自下往上攻,尤其是阻拦自己的还是陌刀兵,那种长达两米的重剑兜头劈下,没有几个可以保持脸色不变。
一剑劈下,人马皆断。那种血腥的刺激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即便是见惯了厮杀的军中悍卒,面对安西陌刀兵的砍杀,也微微有些胆怯。而在战场上,越是怕死的人,反倒越是容易丢掉性命。
怕死就是精神紧张,而精神一紧张,也就容易出现破绽,而在战场上露出破绽,所付出的代价就极有可能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张家兄弟带着三千精骑出城,可最终却是无一回城,就连张家兄弟自己都被安西军给割掉了脑袋拿到北安州城外耀武扬威。
站在城头看着被高挑在竹竿上的两颗人头,郭药师咬牙切齿,心里更是隐隐生出了一丝畏惧。到了此时,郭药师也看出了安西的心意,安西军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手上这十万人,否则不可能将事情做得如此之绝。
一想到自己的前途未卜,郭药师就连生气的念头都没有了。郭药师不想死,可眼下偏偏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要说不后悔那是不可能,早知今日,当初还不如直接随耶律宁一起投奔安西,即便会因此交出大部分人马,可至少不必像现在这样连条保住性命的退路都没有。
不过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后悔这档子事郭药师也就是想一想,转头就开始考虑如何应对城外的安西军。既然安西军不肯接纳自己,一心想要致自己于死地,那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临死也要咬你安西一块肉下来!
郭药师的决心下的有点晚,不等他动员起将士们的敢死之心,安西已经出手了。之前的投石车袭击以及三千精骑的全军覆没,已经让北安州的守军感受到了安西的强大,但好在还有城池在手,对坚守不出还有几分信心。但随着一个个巨大的热气球飘到北安州上方,撒下一张张传单的时候,守军那本来就不多的信心也立刻烟消云散。
能从上面撒传单,那就能往下面扔石头。之前投石车的攻击尚能找个死角躲避,可现在威胁就在头顶,想躲都没地方躲。
郭药师也曾想过用弓弩将头顶的热气球射下来,可问题是热气球明显已经考虑到了这层威胁,白天不出动,尽在晚上活动,而且每回都在数百米甚至近千米的高空,一般的弓弩即便碰到也早已失去了劲力。
而且更叫郭药师感到头疼的还不是那些热气球,而是从那些热气球上抛洒下来的传单。仿佛知道郭药师的军中识字者不多,传单上的内容也是更加直观的看图说话。字不认识,图画总会看吧。
敢情安西军瞧不上的只是郭药师,对郭药师手下的这十万人倒是挺在意。这十万人,除了当初跟随郭药师投奔大周的契丹人以及汉人外,剩下的就是在郭药师投周之后从大周招募的汉人,反倒是降金以后,郭药师手下的人马没有增加。
对待女直人,李墨没什么好感,可对契丹人还有汉人,那就没必要赶尽杀绝了。当兵吃粮,当官的怎么说,当兵的就怎么做,所以罪过这东西也落不到当兵的头上。对郭药师手下的十万人马,安西的态度是宽容的,只要愿意投降,安西就愿意接纳。到时是愿意回家务农还是留在军伍之中,完全自愿。
不管是回家务农还是继续当兵,对此时北安州的守军来说,那吸引力都是不小的。回家务农,安西会颁发户籍分给田地,继续当兵则是重入新兵营重新开始。不管是哪一个选择,都比留在北安州要强。
郭药师清楚知道这件事的后果,在见到安西撒下的传单之后,立刻就下令收缴,同时组织督战队上了城头,严防有人出逃。只是督战队可以拦住那些人的身,却拦不住那些人的心。
虽然动用杀戮吓住了那些想要趁夜出逃的人,可对郭药师的不满情绪也在兵丁之中不断积累。当兵打仗是为了拿命挣一场富贵,可现在不仅富贵挣不到,反倒容易丢掉性命,这谁肯干?
站在城头,郭药师忧心忡忡,如今北安州已经被安西军围得水泄不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