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遂城,虎安军的驻地,虎安军主将庞毅的所在。庞毅已经年过六旬,但却人老心不老,那颗为国尽忠的雄心壮志并未因自身的年纪而有丝毫的减弱。自奉命率领虎安军驻守河北西路以后,庞毅便将麾下的孙立、杨志二人分别派驻在了石门铺以及北平寨,自己则率军坐镇遂城,监视金兵的动向。
对庞毅来说,安西军是敌人,金人同样也不值得信任。别看眼下周金结盟,但为了防备金人对大周的背后捅刀子,庞毅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而他的这份警惕也为他带来了一份战功,据探子回报,三日前一支金兵出现在巨马河北岸,有意渡河。
庞毅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兴奋了。老家伙人老心不老,一心想要杀敌建功,只是这回对战安西没他的份,折让庞毅好一阵失望。但现在金兵出现,这就给了庞毅得偿所愿的机会。庞毅一面命人紧急往京城传讯,一面带人赶往这支金兵过河必会经过的白沟驿。
据探子回报,这伙金兵人数一千上下,明显就是前来探路的尖兵,庞毅麾下有近万人,有足够的实力吃掉这伙金兵。庞毅连等候孙立、杨志率部来援的时间都不愿意等,带着三千轻骑就奔白沟驿赶去,在庞毅看来,以三千对一千,足够了。
等庞毅着急忙慌的赶到白沟驿,事先派出去的斥候这时也送回了情报,那支金兵正好在渡河,庞毅还有时间在白沟驿设下埋伏。庞毅得知大喜,觉得这就是老天在照顾自己,当即也顾不得多想,将三千人分成三拨,一拨埋伏在白沟驿头,等到金兵进入伏击圈后截断金兵的后路,一拨埋伏在白沟驿尾,阻拦中伏金兵的去路,而庞毅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一千人担任了伏击的任务。
庞毅亲自带队,埋伏在白沟驿的一侧,静等金兵的自投罗网。等了好久,等得庞毅都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的金兵这才姗姗来迟。
耐着性子等着一千金兵进入自己的伏击圈,庞毅再也按耐不住,猛地从藏身的地方站起来,大吼一声,“放箭!”
金兵中伏之后的反应极快,并没有出现四散而逃的情况,而是聚拢在一处结成圆阵固守。庞毅见状心里不由暗暗点头,若是对手太弱,也显不出咱老庞的能耐。庞毅手中刀一举,率先杀向了金兵,三千周兵也在庞毅的带动下对金兵发起了猛攻。
只是没想到金兵十分顽强,庞毅虽勇,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破开金兵的乌龟壳。也就在庞毅考虑是否要换个对策的时候,忽听身后两声炮响,一阵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将军,不好了,有人攻击我军背后。”负责压阵的偏将满脸是血的冲到了庞毅的面前叫道。
“可知是何处兵马?”庞毅急声问道。
“像极了平东军。”
“平东军?郭药师!?”庞毅心里一惊,到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回可能是中计了。既然郭药师的平东军忽然出现,那十有八九不是来给自己助拳的。
“该死!速速鸣金,退出此地往遂城方向撤。”庞毅暗骂一声,吩咐身边亲兵道。
刺耳的鸣金声响起,也不用庞毅多作解释了,忽然杀到的平东军已经让庞毅手下这些虎安军将士意识到了危机。
只是庞毅此时想走又谈何容易,对方专门给他下了个套,又怎么可能轻易叫庞毅走脱。金兵想要南下,庞毅的虎安军就是金兵的眼中钉,是必须要拔除的一个障碍。若是任由庞毅走了,那对金兵日后南下难保不会造成麻烦。
庞毅这一走,不管是金兵还是平东军,都是紧追不放,咬得死紧。原本庞毅这队人就因为之前的伏击消耗了不少气力,被已经等候多时的平东军一追,即便往西狂奔了二十里,依然没能摆脱身后的追兵,反倒被追兵堵截在了一处土坡之上。
望着土坡四周已经形成包围圈的追兵,庞毅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了。眼下身边仅剩百余人,无粮无水,外无援兵,即便有心固守,此时也是无险可守。
“郭药师,出来与本将一见!”庞毅大声冲着围在土坡下的追兵喊道。
不多时,郭药师出现在庞毅的面前,一见郭药师,庞毅不由怒气上涌,大声喝问道:“郭药师,自你率部归周以来,朝廷对你并无亏欠,因何背叛朝廷,难道是狗改不了****吗?”
听到庞毅的喝问,郭药师脸色一黑,冷声答道:“朝廷对我无有亏欠?哼,若是信我,何故处处刁难,若是信我,何故防我甚于防贼。庞毅,你摸着良心说说,你自己可曾当我是同僚。”
“即便有所不满,你也大可明言,因何要背主投敌。”
“我投敌那也是比你们所逼。既然不信我,那我就找一个信得过我的效力。庞毅,今日你插翅难逃,若是识趣,那就扔下兵器投降,我看在过去同僚一场的份上,保你性命。”郭药师冷笑着说道。
“我呸!你当老夫与你一样是个贪生怕死,喂不熟的狼崽子吗?”庞毅大怒,呵斥郭药师道。
“哼,既如此,那你我之间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郭药师再次冷哼一声,拨马回到了阵中。一炷香后,被大周朝廷改编为平东军的郭药师部对被困土坡的庞毅发起了攻击。庞毅率领百余人拼死抵抗,只是平东军人多势众,庞毅虽然有心杀敌,但也无力回天,在身边亲兵尽数阵亡之后,庞毅也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留他一具全尸,就地埋了吧。”阻止了手下亲兵去割庞毅人头的打算,郭药师淡淡的吩咐道。
“诺。”亲兵答应一声,分出两人将庞毅的尸首抬到了一旁。郭药师看着土坡下正在整队的兵马,心里忍不住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阵迷茫。投靠金人是否是个最好的选择,郭药师对此一直心里没底,总觉得有些不靠谱。可眼下他又没有其他选择,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用力摇了摇头,将脑海里那份不该有的想法赶走,郭药师吩咐走过来听令的副将道:“按照计划行事吧,切记不要漏了马脚。”
“将军放心,末将省得。”
……
北平寨
守将是杨志,杨志与李墨手下的杨再兴同样出身杨门,只不过二者的境况却是截然不同。杨再兴受到李墨重用,如今已经独领一军,而杨志虽然同样也是独领一军,但无论是从所领兵马还是受重用程度来看,杨志都差上杨再兴一截。
而杨志将这种情况归罪于自己的运气不如杨再兴这个本家兄弟。当初杨志本也是秦八郎麾下一员将官,只不过经受不住诱惑,暗中投效了天子柴冲,结果他杨志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在常胜军中立足。可投效了天子柴冲后杨志还是没有转运,先是奉旨偷袭当时还没有跟大周翻脸的李墨,结果大败而回。天子柴冲倒也没有怪罪,依旧给了杨志领兵之权,只不过虎安军主将的人选就轮不到杨志。杨志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谁让他把差事办砸了呢。
到后来,随着虎安军越变越强,杨志的身份地位也逐渐水涨船高,虽然还是虎安军中的一员偏将,但手下也掌握着两三万人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杨再兴这个本家兄弟做榜样,杨志自然有些不知足,总惦记着要立个大功,好让恩主柴冲能够对自己刮目相看。而现在,机会似乎终于来了。
第378章 金兵二次南下
杨志这辈子过得可是不容易。虽说生在将门,可惜这将门却是家道中落,杨志从记事起就背负上了重振门楣的责任。为了重振门楣,杨志活得很没有自我,眼里也只有功利二字,可偏偏他的命不好,总是遇上倒霉的事情。
在常胜军时,秦八郎因为不喜杨志不体恤下属,一味求成的性格,杨志虽有一身的本领,但在常胜军中却并未受到重用。而在投靠天子柴冲之后,被杨志视作投名状的李墨又太过强大,杨志去强杀,结果却被反杀,把手中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人马几乎折损殆尽。
好在天子柴冲没有计较杨志一时的胜败,依然做到了杨志投靠自己之前自己所做出的承诺。不过为了服众,吃了败仗的杨志自然也就当不成虎安军的主将了。杨志对此倒是无有什么怨言,也安心在虎安军中为天子效力。
天子的重视,让杨志早于军中其他大将的归心。别人会为天子柴冲效力,那是因为柴冲是天子,占了君臣的名分。而杨志伟柴冲效力,除了君臣的名分外,杨志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打算。柴冲是天子,能不能重振门楣,关键还是落在柴冲的身上,而杨志对柴冲的大度又心存感激,这恰好也就促成了杨志对柴冲的归心。
上回金兵南下,最愤怒的人莫过于杨志,可惜金兵溜得快,杨志没找到报复金兵的机会。而这回金兵又来了,这让杨志在感到愤怒的同时,又感激老天开眼,终于给了自己替天子一雪前耻的机会。
虽然庞毅与杨志的关系平日里处的不是很融洽,庞毅这老家伙喜欢倚老卖老,可终归是同僚一场,如今庞毅有难,杨志也不会见死不救。在询问过冒死前来报讯的庞毅亲兵之后,杨志当即点骑兵五千,奔着白沟驿而来。
按照来报讯的兵丁禀报,庞毅轻敌冒进,本是有意伏击金兵,却不想反被金兵围困在了白沟驿,危在旦夕。
“该死的庞老头,你也有今天。”在为金兵的又一次背盟行径感到愤怒的同时,杨志也对庞毅的遭遇有些幸灾乐祸。不怪杨志不识大体,实在是庞老头平时太不会做人,把身边的人都给得罪了个遍,以至于当得知他倒霉的消息时,杨志的心里才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
不过幸灾乐祸归幸灾乐祸,救人还是要救的,见死不救的事情以杨志的心性还干不出来,在带着五千骑兵离开北平寨的同时,杨志还派人去给孙立报信,至于孙立来不来,那就不是杨志能够预料到的了。
五千骑兵在杨志的率领下迅速赶往白沟驿,比起庞毅,杨志要显得更加谨慎一些,数队斥候相继被派出去侦查敌情。只是金人狡诈,就是专门作套等着杨志,自然知道做戏要做全套的道理。
很快,杨志派出去的斥候就回报杨志,说是在白沟驿外围发现了交战中的金兵,并且在混战的战场上发现了代表庞毅身份的大旗。
杨志一听立马觉得这是庞毅久候援兵不至,干脆自己率兵突围。这样也好,省得自己带兵冒险杀进白沟驿。想到这里,杨志当即从得胜钩上取下银枪,高举过头招呼众兵丁赶赴战场救人。
等杨志带着人马赶到了战场,就见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大量的金兵包围着数十人正在喊话,而在那数十人的当中,杨志看到了一个身穿亮银甲的人。那套亮银甲是有来历了,是天子柴冲在虎安军建军那天赐予的庞毅,平时庞毅宝贝的不行,轻易从不示人,唯有遇上大的战事,才会穿在身上。
此时距离稍远,看到那套庞毅平时很是在意的亮银甲,杨志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穿着亮银甲的就是庞毅。当即不敢耽搁,率先冲入了金兵的阵营。
金兵早在杨志率部出现时便做了调整,稳住了阵脚,杨志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杀进了阵中,冲到了“庞毅”的面前,张嘴刚要招呼“庞毅”随自己冲出去,却不想这“庞毅”此时敌我不分,举刀就奔杨志当头剁下。
“瞧清楚喽,是我……你是谁?”杨志赶忙举枪架主了庞毅的宝刀,只是等杨志看清对面那将的面貌,不由一愣。
“嘿嘿……蠢货,中你家爷爷妙计了。”庞毅得意的一笑,举刀又剁。而这回杨志没有再举枪相迎,而是一带马头,身子侧到一边,让过劈过来的大刀之后举枪把刀往下一摁。“庞毅”本来是指望自己举刀劈砍杨志,杨志举枪将自己的刀架开,随后二人再打,却不想杨志这么缺德,刀势本来就往下,杨志这么一摁,刀势更加往下,“庞毅”再也拿捏不住,整个人也往前一倾,而这时杨志的手中枪也顺过把,顺势往前一送,立刻枪头扎进了“庞毅”的肋下,这“庞毅”连自己的真名实姓都没来得及报就丢掉了性命。
解决了对手,杨志却并不觉得有多开心,庞毅是假冒的,那真的庞毅此时要么被擒要么就是已经凶多吉少,而眼下周金也没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庞毅的死活。对方将自己给诳到了这里,必定事先有所准备,自己能不能顺利突围而走那还是个未知数。
当见到郭药师时,杨志立刻意识到今日的事情不单单只是金人背盟那么简单,郭药师投敌,所带来的影响太过恶劣。为了对抗安西军的南下,朝廷的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河东路,而在河北一地,只有虎安军与郭药师的平东军。但现在平东军投敌,一旦虎安军有失,一年前那场对大周军上下来说的耻辱就会历史重演。
一年前,金人背盟南下,兵临京城,对大周是一场浩劫,而对大周军方来讲就是一次记忆深刻的耻辱。身为武人不能保国安民,抵御外辱,要自己这些武人又有何用。也正是因为金人的那次背盟,这次朝廷有意与金人再次结盟,大周军方普遍是持反对意见。
怎奈天子柴冲是个记吃不记打的玩意,虽然接受了军方的建议,留下虎安军驻守河北,但又偏偏将新降不久,尚未归心的郭药师所部一同安排在了河北。这样一来,郭药师一旦投敌,那大周的河北防线就会不战自溃。现在看到了郭药师,杨志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必须想办法将郭药师投金这个消息尽快告知孙立,以免孙立也被金人像对付自己一样如法炮制,将虎安军最后一点反本的希望给灭了。
杨志突围了!他是不可能降金的,既然没有那个可能,那就没必要继续在此浪费时间,在这里多耽搁一刻,孙立中计的可能就多上一分。胯下马,掌中枪,杨志一马当先,直奔阵外杀去。身边的亲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杨志视而不见,只是金兵早就有所准备,又怎么可能会轻易叫杨志走脱。
还没等杨志杀透敌阵,就被数名金将围住,而仗着人多势众,金兵很快就将杨志与手下亲兵分开,杨志身陷重围,插翅难逃。
人力有时尽,再猛的人也有体力耗尽的时候,而金人也吸取了活捉庞毅失败的教训,这次上阵带了捕网,数十张大网兜头就奔精疲力尽的杨志罩了下来,杨志没想到金兵会这样无耻,一时没有防备,再想要反抗时已经无力回天,被十几个金兵合力拖下马,死死按在了地上。
……
石门铺
就在杨志被金人活捉的时候,驻守石门铺的孙立也收到了急报。只不过孙立不想杨志那样“热心肠”,在得知庞毅兵困白沟驿的消息以后,并没有马上下令点兵赶去救援,而是命人将信使带下去后,自己派人赶往白沟驿探查敌情。
这可以说是孙立稳重,但同样也可以看做是孙立心怀不轨。虎安军一正两副,正将庞毅若是挂了,那留下有可能主持虎安军的就是孙立跟杨志。而前面已经说过,庞毅平时不会做人,但凡是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基本上都被庞老头得罪了个遍。而孙立又不像杨志那样“大度”,得知庞老头倒霉了以后,没有仰天长笑就已经算是孙立有涵养了,还指望孙立去救人?
救是肯定要救的,但什么时候去救,这就可以做点文章了。孙立并不是因为稳重而没有马上出兵,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但就是因为这份私心,反倒让孙立躲过了一劫。叫孙立察觉到事情有异的倒不是自己派往白沟驿探查的斥候已经回来,而是前来报讯的那个亲兵露出了马脚。
严刑酷法之下就没有谁可以坚持到底,只要对症下药,总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经过一番审讯,孙立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心里不由在暗中庆幸的同时也有些后怕。这要是自己稍微急躁一点,那就很可能中计。
孙立是个官迷,比起杨志要更加严重。在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孙立立马便将主意打到了北平寨以及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身上。庞毅身死,杨志估计也是有去无回,现在虎安军就只剩下自己一个可以担当大任之人,此时不抓住机会将虎安军的兵权掌握在手里,更待何时?
孙立着急慌忙的出兵了,不过他的目标却不是白沟驿,而是杨志的北平寨,至于遂城的兵马,孙立已经不抱多大希望,毕竟时间过去的有点久,保不齐如今遂城已经落到了金兵的手里,有郭药师这个二五仔在,遂城守不住。
孙立已经打定了主意,此去就是接受北平寨的虎安军兵马,若是遂城也能收入囊中,那孙立也不会客气,可若是已经没有办法,那孙立也不会觉得可惜。只要收纳了北平寨的人马,孙立就准备撤军退往大名府,毕竟大名府是京城的北大门,城高池深,利于防守,不想此时的河北各地,经过连番战祸,大多数城池因为缺少劳力,如今还是残破的很,根本就阻挡不住金兵的铁蹄。
天佑大周,孙立赶到北平寨的时候,北平寨还在虎安军的手中,从孙立口中得知事情真相以后,杨志所部的众将一开始却是不信,但在孙立将那个被打得不成人形的奸细让人拖上来亲口交代以后,众将则是不得不信。
杨志凶多吉少,眼下虎安军就只剩下孙立这一个主事人,即便有人有心为杨志保存实力,可面对孙立的咄咄逼人,此时也只能选择妥协。北平寨的人马被孙立尽数带走,而此时奉命前去探查遂城情况的人也带着一部分逃出遂城的虎安军将士赶来汇合。
孙立没在继续耽搁时间,趁着金兵尚未赶到,带着能够召集的虎安军迅速往南,直奔大名府,与此同时,有关金人二次背盟的急报也送往了京城。
……
“狗改不了****!”大周天子柴冲失态了,在得到金人二次背盟南下的急报以后,天子柴冲在金殿上当众失态,举手砸了身边的香炉,口中恨恨的骂道。
这次与金国结盟,柴冲背负了不小的压力,不是没有朝臣反对,只是由于柴冲的坚持,这才促成了这次周金的结盟。只是金人实在是不给柴冲做脸,又一次撕毁了盟约,出兵南下。不仅收纳了郭药师所部,更设伏击杀虎安军主将庞毅,生擒虎安军副将杨志,令虎安军的另一副将孙立不得不引军退往大名府。
时隔一年,难道一年前的惨事又将再次上演?柴冲真着急了!今时不同往日,一年前还有个不怕死的李纲敢出头替君分忧,但随着李纲一死,满朝文武,真正愿意为柴冲出生入死的大臣已经很难找到了。
国乱思良将,板荡显忠臣,越是身陷险境的时候,越是可以看出平日里围绕在身边的人对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只是柴冲现在却没精力去关心这事,如何防住金兵南下才是他眼下最需要关注的难题。
第379章 任性的代价
金兵二次背盟南下,大周上下震动,在痛骂金人是无义小人之外,家住京城的百姓也开始拖家带口的准备南迁。
金人可恶,金人无耻,可金人同样也凶恶。已经经历过一次被金人祸祸的京城百姓不想再体验一次那种身临绝境之感,但大周朝廷却不允许京城百姓在这时擅自离开。人跑光了,真要是到了金人兵临城下之时,大周朝廷不战而走吗?
安抚民心是当务之急,而与此同时,与安西军的和解也是迫在眉睫。虎安军连遭重创,不足以担当大任,而大周朝廷的主力此时却被拖在了河东路。安西军不点头,平西、虎威、虎贲就没办法回军来援。
在周金二次结盟之前,安西对大周还留着几分颜面,但随着大周与金国再次结盟一同对付安西,现在忽然想要和解,谈何容易?
那安西李墨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当初对大周客气也只是因为这安西大都护是大周所封,大周占了一个君臣的名分。可如今,大周的连番算计早已引起安西上下的不满,现在大周又一次被队友坑了,安西不落井下石的来掺和一脚就算是仁义,还指望安西帮忙,这好像有点痴人说梦。
国家大义这张牌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的,一旦真叫人感到寒心了,叫得再响,说得再动听,那也是白搭。
自始至终,大周都是将安西视为乱臣贼子,现在又因为自身的危机想让安西做忠臣良将,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大周君臣实在是任性。
身担重任的大周使者侯蒙风尘仆仆的来到太原城,直接求见人在太原的李墨。李墨倒是没有避而不见,毕竟金人这回南下虽说不是李墨指使,但安西拖住大周朝廷的主力无异于助长了金人的野心,从而令金人在东西线受挫之后不得不把弥补损失的主意打到了盟友的身上。
见到了侯蒙,不用侯蒙开口,李墨就知道侯蒙的来意。也不需要侯蒙多费唇舌,李墨直奔主题,笑着说道:“侯先生,想必如今你时间紧迫,我想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咱们直奔主题,那个死胖子这回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侯蒙知道李墨口中所说的死胖子是谁,作为周臣,大周天子被人辱骂,侯蒙应该当即驳斥,只是眼下有求于人,侯蒙也没那个心情替天子争脸。说实话,要不是碍于君臣的名分,侯蒙都想跟李墨一块骂。
这个死胖子,自打登基以来就没多少消停的时候!眼下遇上大麻烦了,还得自己豁出老脸来给他擦屁股。不过心里不满归不满,侯蒙明面上还是要保持对天子的尊敬,他也明白李墨不是个喜欢假客气的人,既然他主动开了口,他自己也不需要绕圈子浪费时间,直接反问李墨道:“安西需要什么代价才肯在此事上袖手旁观?”
“唔?候大人,安西不是一直袖手旁观吗?这金兵南下可不是我安西在背后撺掇的。”李墨微微皱眉说道。
“你少来那套,金兵若是不在你这里受挫,他们会打大周的主意吗?”
“候大人,你这话说得可就有点强词夺理了。金兵入侵,我安西奋起反抗,哪里错了?而且退一步讲,若不是大周总是视我安西如眼中钉,又怎么会有今日之劫。从安西大都护府成立那天算起,候大人,你摸着良心说,哪一回是我安西主动挑事的?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这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
“……不管怎么说,这大周的百姓总是无辜的呀。”侯蒙也知道这事大周不占理,只能低声说道。
“少拿百姓说事,你大周找我安西麻烦的时候怎么不想想百姓啊。那死胖子登基以来,三王之乱时他想抓兵权我可以理解,但三王之乱后,他不把心思放在与民休养生息上,反倒把我安西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除掉我这个心腹大患,他扩充军队,积蓄武备,可他忘了,民力有时尽,他不拿百姓当回事,百姓迟早也不会拿他当回事。”
听着李墨的“抱怨”,侯蒙的心却是越来越沉,此时李墨说得越多,就意味着安西所要的价码越高。侯蒙不得不打断李墨的话道:“李墨,方才你不是还说别扯这些虚的吗?”
“……”李墨被说得一愣,随即脸露歉意的答道:“抱歉,我一提那死胖子就来气了,有些压不住火。那咱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求之不得。安西要怎样才肯两家罢兵?”侯蒙闻言立即问道。
“罢兵?呵呵……候大人,你能保证等大周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大周不会再找安西的麻烦吗?”李墨听到这话不由一笑,面露玩味的看着侯蒙问道。
侯蒙不敢保证,早在离开京城来此之前,天子柴冲就交代过侯蒙,什么条件都能答应。这话反过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答应的任何条件在大周击退了金兵之后都不会承认。可侯蒙终归是大周的臣子,自然不会对李墨这个敌人道出实情。见李墨不信,侯蒙也是立刻怒声问道:“那依你之见,到底想要大周如何?”
“有些话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即可。候大人,我与那死胖子虽然不对付,但也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我可以向你保证,在大周与金国交兵之时不会找大周的麻烦,等大周渡过了这次危机之后,安西与大周再一决雌雄,这事你大周爱信不信。”
“……难道安西就不能与大周携手对付那群背信弃义的金人?”侯蒙皱眉问道。
“呵呵……候大人,我可不想让盟友在背后捅上一刀。”
侯蒙听李墨这么说,立刻明白两家联手抗金的事情是没戏了。但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就这么回去,转而又问道:“那这太原城……”
“候大人,你这可就有点得寸进尺了,这太原城是我安西将士用性命打下来的,大周想要讨回可以,凭本事来夺就是,想靠一张嘴皮子上下活动一下就要回去,断然没有这个可能。”李墨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侯蒙也知道自己这是有点痴心妄想,见李墨断然拒绝,也就没有再提。不管怎么说,这回太原之行还算是有些收获,至少让安西答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掺和周金两国之间的事情。
为了安全起见,新上任的三军总帅宗泽先让虎贲军撤离了战场,见安西军没有动静,这才让虎威军紧跟着撤退,至于平西军,则被宗泽留下负责监视安西军的动向。
宗泽如今已经年近七旬,在秦八郎就任安东大都护之时,宗泽就向朝廷告老还乡,但在老家颐养天年没多久,宗泽就被朝廷再次召回。宗泽与李纲不同,他没有去投奔李墨,那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可当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宗泽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临危受命,接替了高俅,成为了新一任的“三军总帅”。
此时的宗泽,可以说是掌握了大周近七成的兵马,但天子柴冲却并不担心宗泽会有拥兵自重之举,原因就是宗泽太老了,已经没几年活头了。
宗泽接手兵权,在确认安西军不会插手之后,立刻带着虎贲、虎威二军赶往京城勤王,先确保京城的安全,然后再开始驱逐金兵,收复失地。
……
大名府
率领虎安军退守至此的孙立站在城头,望着正在缓缓退去的金兵暗松口气。眼见天色不早,今天算是又熬过去了。
虽然擅于钻营,但孙立也的确是有真才实学,有才无德说的就是这种人。带兵退到大名府之后,孙立立刻便接管了大名府的兵权,将大名府的兵马一并收入帐下。也多亏了孙立的专断,这才让这场大名府保卫战没有出现兵力不足的问题。
但在坚守了一段时间之后,孙立对大名府的前景那是越来越不看好。有才无德之人,往往最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因私忘公这种事对孙立这种人来讲并不是什么心里迈不过去的坎。
金兵长驱直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