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朝廷的新任命,四人相视苦笑,从天子亲军一下子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种落差的确是有点大,可事已至此,当初有机会摆在他们面前,可他们却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去抓住,现在也只能接下朝廷的新任命,黯然上任。

第332章 没空

    巴蜀乱了!

    柴慎虽从李墨那里借道返回了巴蜀,但随着虎威、虎安二军的加入,形势开始向着柴慎不利的方向发展。原先与柴慎交战的龙骧军虽不敢说对百姓秋毫无犯,但也不会故意去扰民。

    可虎威、虎安军的领军之人不是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就是横行乡里的泼皮无赖,指望这些人严守军纪,还不如相信母猪能上树。而更糟糕的一点,就是杀良冒功。虎安军还好点,孙立、杨志终归是科班出身,还知道要些颜面,可虎威军就不一样了,为了所谓的战功,他们才不把普通百姓当回事,把脑袋一剁,就说是反贼。

    生活在巴蜀的百姓原先并不在意谁是皇帝,或者说是不在意谁蹲在他们头上,可经虎威军这么一闹,百姓基本上都选择站在了蜀王柴慎这一边,只是如今巴蜀天险已破,想要将虎威、虎安这两支祸害给赶出巴蜀,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极大。

    相比起兄弟,柴慎要更加知道如何收买人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有足够的人手来同时对付朝廷的两路征讨大军。战斗目前来说还未分胜负,正陷入胶着当中,可柴慎也清楚,长此以往,输家肯定是自己,不会是别人。原因只有一个,他柴慎耗不起。

    也正是因为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柴慎才需要速战速决。可想要速战速决,那就必须寻找外援,只要可以说动李墨出兵,为其牵制住常胜军,那自己就有把握集中人马先干掉祸害巴蜀的虎威、虎安二军。

    李墨现在很忙!不是说不用去管大周那摊子事了就意味着李墨能闲下来,如今需要李墨亲自去过问的事情不减反增,他现在哪有工夫去管柴慎的闲事。安西大都护府到底是怎么回事,别人不清楚,李墨又怎么可能会不清楚。

    不过柴慎的使者刘敏有句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就死胖子如今的德性,等他收拾了柴慎以后,接下来要么对付柴英,要么对付李墨,想要他消停一阵估计不大可能。

    当然想让李墨白出力也不现实,自家还有一大摊事等着李墨去亲自处理,哪还有闲工夫去管柴慎的闲事。而且李墨也不可能在这时与大周的官军交兵,他目前还没有侵占大周的打算,自然不会为柴慎扫清障碍。

    只是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负责吸引常胜军的注意力,好让蜀王柴慎可以抽调一部分兵马去对付虎威军,但就是这样,也已经让刘敏感激不尽。

    之所以会答应刘敏所提的请求,李墨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大周别的不敢说,但人却是绝对得多。而李墨此时手底下最缺的就是人。这次返回西北,除了朝廷给的三十万户流民,李墨沿途又收拢了近十万户无家可归的流民。

    地广人稀是李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恰好与地少人多的大周可以形成一个互补。虽然大周朝廷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可在暂时不能再与李墨翻脸的前提下,对于李墨招募流民的举动,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与其说李墨这次出兵是为了替柴慎牵制常胜军,倒不如说是李墨想要趁此机会多挖几下大周的墙角。那些没有自家土地,只能去做他人佃户的人,一户百亩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别说一百亩,就是十几二十亩地能归自己,那也值得自己拿出身家性命去试一试,更何况还有每户一头牛的承诺。

    为了丰衣足食的愿望,无数原本只能承受他人剥削的佃户选择了相信,收拾了原本就不多的家当,在军队的护送下拖家带口的奔向西北。

    李墨实行的是一条龙服务,只要你愿意去西北,那你就可以获得一百亩土地,一头耕牛,一年的免税以及足以支撑到下一年秋粮收获的粮食。这对于一穷二白的人来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原本一无所有,但只要去了西北,那就可以得到这些,更不要说如今西北是汉人当家作主,也不用担心会受到别人的欺负。

    李墨的人马初入大周的时候,朝廷就十分紧张,但在发现李墨只是在招募流民以后,朝廷的紧张度顿时稍缓,可李墨是存心不让朝廷好过,还没等朝廷松下这口气,他的人马就开始向着常胜军的后方移动,这就让朝廷不得不开始怀疑这位新上任的安西大都护存心不良了。

    如今大周随着李墨、秦八郎的离去,实力受损是肯定的,但好处也不是没有,以往分散的兵权现在已经尽归当今圣上之手。对付一路人马足够,但同时对付两路人马就显得有些吃紧。蜀王柴慎是这次圣上执掌兵权后第一个要解决的目标,这种时候自然是不容有人跑来捣乱,可无奈实力不济,再加上李墨是比柴慎更加难对付的家伙,胖子也只能暂忍这口气,一面让常胜军暂缓攻势监视李墨军的一举一动,一面派出使者询问李墨军的意图,而作为圣上使者的人,正是那位拒绝了徐和邀请的李纲。

    李墨并不埋怨李纲的不识时务,虽然李纲不愿跟随自己让李墨感到有些遗憾,但凡事莫强求,尤其是在招揽人才这方面,人各有求,即便用手段让人留在身边,可若不是心甘情愿,那就相当于是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也正是出于这个顾虑,李墨在抵达兴庆府所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许贯忠将目前的现状告知了治下的那些官员,来去自由,想走会奉上一份程仪算是回报这些人为自己工作的报酬,要是不想走那就留下安心做事,君不负我,我亦不负君。

    那些早就追随李墨的人如吕将、娄敏中、祖士远等人自然不会选择离李墨而去,没有李墨的赏识,他们留在大周不过是郁郁不得志的无名小卒,可以说他们的今日都是拜李墨所赐。李墨之所以下这道命令,其实是给了那些后来被李墨或拐或骗到治下的那些读书人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

    结果还算令人满意,大概只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离开,而这部分人现在对李墨来讲也是可有可无,他们的离开不仅没对李墨构成什么影响,反倒让以李墨为首的这个利益集团内部更加的团结。

    没有了杂音,自然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

    在前往兴庆府的路上,李墨就已经对日后要做的事有了一个全盘的计划,首先就是进化自己的这个队伍,将那些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剔除出去。虽然向朝廷讨要来了安西大都护一职,可无论是李墨还是大周朝廷的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双方翻脸前的一块遮羞布,当大周朝廷缓过来的时候,势必会对李墨这个名为周臣,实则割据的乱臣贼子动兵。而李墨要做的,就是趁大周忙着料理家务事,无暇他顾的时候将自身的力量进行一次整合,把各方力量捏成一个拳头,好叫日后缓过劲来的大周不敢轻举妄动。

    眼下李墨的人马各有所属,西京道的汉辽联军,西夏的降将降兵,再加上李墨自己从大周带回的人马,这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而且由于互不统属,这中间的调度都是个问题。

    李墨没有精力去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索性重打锣鼓另开张,将手下这三十万人重新打散进行重组。这个想法得到了许贯忠、吕将、朱武、乔道清等谋士的支持。今时不同往日,当初李墨人不在,自然不能对军队下手,可如今李墨已经回来了,估计以后也不会再乱跑,那军队自然要进行一次大手术!

    如何对军队进行整编,李墨为此列了一张清单,按照李墨的构想,日后的人马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亲卫军、野战军以及守备军。亲卫军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自己的亲军。野战军则是主要负责对外作战,这部分人平时不需参与生产劳作,只需专心训练,待到战时可以立刻上阵即可。至于守备军自然就是负责驻守边境各处关卡要塞的人马,这部分人马同样也不需要负责生产,但地方的治安需要他们从旁协助。

    除了这三支常备军外,李墨还提出了预备役概念,但凡是适龄男子,都必须参与训练,其中表现优秀的人自然就有机会加入常备军中。

    在李墨手下当兵,不仅仅能够得到别人想象不到的荣誉,更有叫人垂涎的好处。那种能够惠及家人的种种举措,能大好男儿对参军一事不仅没有避之如蛇蝎,反倒很是踊跃。西北民风彪悍,崇尚武力,李墨招兵的告示一贴出去,立马引来了大批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得一份富贵的年轻人。

    在大周境内,当兵这件事是人人避之不及,可在李墨这里,想当兵却不是是个人就要。但即便是事先做了种种条件限制,想要征到足够的兵员对李墨来说还是不困难。给的是真金白银,那些承诺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没被选上也只能怨自己不符合条件。

    三十万人马需要进行筛选,其中不符合标准的同样会被转入地方守备军中,野战军是不用想了,李墨的亲卫军那更是不可能。而那些被筛选下去的人,来自西京道的汉辽联军已经习惯了服从军令,而新降的西夏降兵降将见没人挑头,自然也不敢在这时跳出来闹事。

    军队的整改进行的出乎李墨所料的顺利。按照李墨的构想,直接听从自己指挥的亲卫军人数定为五万,分别由贝应夔、何元庆、杨再兴、司行方以及庞万春统领。而野战军则是重中之重,人数暂定为十五万,马步水三军各五万,其中马军五虎分别为高宠、卢俊义、唐斌、郝思文以及史文恭五人,步军五虎则为鲁达、邓元觉、石宝、卞祥以及孙安五人,水军五虎则是阮氏三雄以及李俊、张顺。最后的守备军虽然不像野战军那样分的那么细致,但同样也有十万人,主将分别是栾廷玉、袁虎、马铭、吕师囊、伍应星、厉天闰、厉天佑、阿里奇、察哥以及李仁爱担任。其中厉家兄弟是在见到司行方等人以后才投降了李墨,而李仁爱的来头则更大,他本是西夏王李乾顺的长子,在生母耶律南仙被李乾顺失手打死后也被李乾顺下令软禁了起来。

    许贯忠率军攻破兴庆府的时候,李乾顺自杀了,但当时李仁爱因为不在王宫而躲过了一劫,被许贯忠俘获以后,也不知被许贯忠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也投降了李墨。按理来说,李仁爱身为原西夏太子,对李墨是个不小的隐患,可李墨却出人意料的没有为难李仁爱,不仅没有为难,反倒对李仁爱委以重任。

    此举不仅让西夏人感受到了李墨的仁德,更是得到了大部分属下的好感。李仁爱如今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现在西夏已亡,原有的西夏贵族基本上都已经被大军扫除,李仁爱即便想复国也找不到帮手,而等他长大成人有了复国的打算的时候,那时候李墨对西夏的统治估计也已经根深蒂固。只有对生活现状感到不满才会萌发造反的念头,否则是没有人会愿意去干那种会掉脑袋的事情的。

    不过李仁爱没有李墨想的那么远,他只知道如今西夏亡了,身为西夏李氏留下的唯一血脉,他有责任让这一支血脉延续下去,而不是到此完结。再加上受生母耶律南仙的影响,李仁爱对辽国很有感情,而对于李墨的任命,李仁爱还是很乐意去接受的。

    毕竟李墨除了是大周的女婿,也是辽国的女婿。虽然此时还未举行仪式,但李墨同时迎娶辽国公主耶律余里衍以及周国公主柴宁的风声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只等李墨人到了大同府,估计就会开始操办此事。

第333章 招揽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亲这种事对于成年的男女来说很正常,而成亲的原因则有许多种,有两情相悦的,也有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的。原因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两口子过日子。

    与耶律余里衍的结合,早在李墨预料之中。身份不同,耶律余里衍是辽国公主,而李墨想要在辽国丰州乃至西京道有所作为,获得当地人的认同感,那就必须要娶耶律余里衍。而耶律余里衍想要为契丹人求得一片休养生息的土地,也只有依靠强势的李墨,两者之间的结合既可以说是利益的妥协,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辽国大势已去,家大业大也架不住败家子天祚帝的挥霍无度,等到辽国重臣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自保都困难,又何谈重振雄风。新上任的辽帝耶律定虽然在南京道死扛金兵,可若是没有西京道的从旁协助,说不定此时耶律定的******早已被金兵给灭了,也正是因为西京道拖了金兵的后腿,才叫耶律定有了喘息之机。

    如今得知皇妹耶律余里衍要嫁给李墨,耶律定挺高兴,虽说如今的西京道对自己的朝廷是听调不听宣,但好赖还算是一个帮手,只要有他的帮忙,那耶律定对对抗金兵还有些信心,这时候自然不会跳出来唱反调。不仅没有唱反调,耶律定更是以娘家人自居,派来特使贺喜的同时顺便想要跟西京道商谈商谈两家联手抗金的事宜。

    跟耶律余里衍的婚事,李墨有心理准备,二人的结合符合多方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不过迎娶柴宁这事李墨之前并未想过。不可否认,柴宁这个姑娘还是不错的,虽然性格刁蛮了些,任性了些,但本性却还是好的。贵为皇帝独女,李墨倒是没听过柴宁嚣张跋扈的传闻。

    老丈人徐和为李墨向朝廷要来这桩婚事的用意,李墨事后也能猜出个一二。一是为了安抚士子之心,无论是辽国西京道还是西夏,在没被李墨公开宣布属于自己之前,那都是非大周领土。而李墨成了这两个地方的主人以后,为了让那些士子对这两地能生出归属感,一个大义是必不可少。而驸马的身份,足够让那些士子有理由说服自己安心做事。

    二来则是胖子之前为了龙骧军的兵权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过分,作为先帝的至交好友,徐和当然不希望先帝所留的唯一女儿将来所托非人。而徐和自己已经不打算回大周了,至少在胖子下台之前,他估计不会再回去。想要照顾柴宁,那就只能想办法把柴宁一并带离大周,可拐带公主这个名声即便公主本人乐意,可终归是好说不好听,也容易授人口实。更何况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可没有重婚罪这么一说。

    至于第三点用意,那就是李墨瞎猜的,有了一个驸马的身份,将来想要插手大周的内务也就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李墨并不看好胖子如今的作为,凡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理,像胖子现在这样如同“******”般的收权之举,将来势必会引起反弹。龙骧四将的遭遇此时李墨已经知晓,但他并未多说什么,也没有派人去联络林冲等人。倒不是说李墨怨恨这四人当初选择留下的决定,只是李墨知道如今这四人的身边肯定藏有朝廷的眼线,若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叫这四人的处境更危险,那等真出事的时候李墨肯定会后悔莫及。山水总有相逢时,若是有缘,这四人迟早还是会回到自己身边。

    徐和的考虑挺全面,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两个当事人对此事的态度。李墨得知此事以后,哭笑不得。他是真没想过监守自盗,当初决定帮柴宁只是因为对胖子的做法感到不满。可现在即便李墨这么说,会相信的又有几人?就连大老婆伏婉都不信,更何况旁人了。

    李墨很尴尬!尤其是面对另一当事人柴宁的时候,二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好在有伏婉在,这才缓和了二人之间那种尴尬的气氛。现如今也只能认下此事,不认怎么办呢?朝廷的圣旨已经公告天下,李墨这时候再说出什么不同的意见,肯定又会惹出一场风波。而且仔细想想,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自己娶得媳妇好像也不止一个了,除了马上要娶的耶律余里衍跟柴宁,那个对自己倒采花的柳絮,好像还在等着自己。

    娶就娶吧,反正也不吃亏。

    *********************************

    朝鲜北界安州

    作为如今朝鲜半岛坐镇指挥抵抗金兵的唯一大将,岳飞身上的压力很大。原本身边还有卢俊义与高宠可以替他分担一些,但随着大周三王之乱爆发,卢俊义与高宠相继离开,这保境安民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岳飞一人的身上。

    好在如今金国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辽国余孽的身上,再加上金国后院起火,被西京道的人马给搅得鸡犬不宁,对朝鲜这块穷乡僻壤,自然也就不大看得上了。

    岳飞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自然是来自金国,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未来的迷茫。别看他人在朝鲜,但对大周所发生的事情却也不陌生。原因就是有许多事情的内幕他可以从还留在朝鲜指挥藩落军的史文恭那里知道。

    岳飞是个很纯粹的人,对朝廷可说是忠心耿耿。但由于性情耿直,不懂说话的艺术,往往一件好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很容易得罪人。

    历史上岳飞的结局是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可仔细一推敲,岳飞的死似乎也不能说全是昏君奸臣的错。首先就是岳飞提出北伐的口号问题,他的本意是好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这个口号的作用是鼓舞士气,但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就值得叫人推敲。

    直捣黄龙,当时金国的都城是在黄龙府,而迎回二帝,指的就是被金兵掠去的徽钦二帝。这话本没错,但从岳飞的嘴里说出来,那问题就来了。

    早在岳飞率军北伐之前,岳飞曾经向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建议立储,可当时的赵构膝下并没有子嗣,而且赵构当时也年轻,三十来岁的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要孩子对赵构来讲并不着急。

    可岳飞不会说话的问题就在这时暴露出来了,赵构没孩子不要紧,建议从宗室子弟里挑选出一人。立储这事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可岳飞不仅说了,而且说得还很深入,闹到最后搞得君臣是不欢而散。

    而之后岳飞就率军北伐,高宗赵构虽然对岳飞妄言立储之事感到不满,但北伐之初,对岳飞还是很器重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让岳飞领军挂帅。可等到岳飞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口号以后。高宗心里就不能不犯嘀咕了。

    他是宋徽宗第九子,按道理来说皇位轮不到他。只是因为当时金兵把赵氏的皇室成员尽数掠去了番邦,赵构后来逃回来了,这才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

    岳飞要直搞黄龙,赵构没意见。可你要迎回二帝?你想干嘛?就因为我不同意立储的事你就准备找个听话的来取代我吗?

    功高某过救驾,罪极不过谋朝。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高宗是不可能允许当时手握重兵的岳飞干出另立新帝这种事的,哪怕是有这种可能都不允许。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了朝廷。

    当时岳飞如果聪明,想明白原本一向倚重自己的皇帝为何突然态度大变,那上一道请罪的折子,和高宗皇帝把话说清楚,那保住性命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毕竟岳飞对高宗来说是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问题就是岳飞觉得自己没错,他觉得委屈,那到最后可不就叫人给弄死了嘛。

    如今的岳飞自然不太可能会和历史上那个岳飞的结局一样了,至少历史上的那个岳飞没来过朝鲜半岛。对于岳飞这个人,李墨还是想要招揽过去的,毕竟能力摆在那里,独当一面完全没问题。

    可想要招揽岳飞也不是想想就能办到的。岳飞不是卢俊义,更不是高宠,他所坚持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朝廷的忠心也更加深厚。从宗泽那里可以知道官方对封李墨为安西大都护一事的态度,而从史文恭那里,岳飞又能知道李墨这个安西大都护究竟是怎么来的。可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并没有叫岳飞有任何弃柴投李的想法。

    这是个即便撞了南墙也不大可能会回头的男人!不过现下他遇上了麻烦,李墨被封为了安西大都护,而秦八郎则被封为了安东大都护。李墨在安西,跟岳飞站不上边。可问题是秦八郎的安东大都护府就是朝鲜半岛,这样一来,岳飞的处境就尴尬了。

    岳飞能够成为独领一军的大将,那是托了李墨当初的推荐。与秦八郎的关系不大,而现在秦八郎成了安东大都护,这朝鲜半岛的兵权也就尽归秦八郎之手。愿意追随秦八郎来此的常胜军中肯定尽是秦八郎的亲信,等秦八郎的常胜军抵达了朝鲜半岛,岳飞即便还能留在军中,但受重用的程度势必受到影响。毕竟秦八郎手底下有的是亲信大将,岳飞这样的新手是争不过那些老资格的。

    可让岳飞率兵重归大周军方序列也不太可能。龙骧四将的遭遇已经给岳飞提了个醒,只不过是与李墨合作过一段时间的龙骧四将都是被闲置的命,那自己回去又能得到什么满意的安排。

    岳飞是不太懂说话的技巧,可这不代表他是个笨蛋啊。在弄清楚前因后果以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若是还想要独立领军,那最好的去处就是李墨那里,至少在那里自己依然可以收到重用,可以为保护大周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龙骧四将前车之鉴,已经让岳飞对如今的大周朝廷不报什么希望了,而想要保境安民的愿望似乎也只有通过投靠李墨才能得以实现。不是岳飞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对新到任的安东大都护秦八郎没什么信心。

    在岳飞眼里,李墨出走情有可原,不走那就只能任朝廷摆布。若是李墨真有不臣之心,那岳飞会选择站在朝廷这边,可问题是李墨没有反叛朝廷的举动,而是朝廷先下手为强,当今圣上是为了排除异己才对李墨下的手。这就让岳飞心里的那杆天平不由自主的往李墨这边倒了。

    但秦八郎所做的事就让岳飞感到不解了,相比起李墨,秦八郎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根深蒂固,两朝元老,只因为担心会遭到朝廷的迫害就先下手为强,这与朝廷因为莫须有的担心而抢先对李墨动手又有什么区别。

    李墨在岳飞眼里是受了委屈的忠臣,哪怕李墨如今是名为周臣,实则是自立为王,而秦八郎在岳飞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贰臣。在李墨手下做事岳飞还能接受,毕竟李墨所控制的西京道没少找金兵麻烦,可对秦八郎,岳飞却没有那个信心。

    只是岳飞如今虽然有心去投奔李墨,但眼下却缺少一个推荐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感到烦劳的原因。上杆子去毛遂自荐,岳飞的性格干不出来这事。

    “父亲,史将军来了。”门外传来一声禀报。

    “快请。”岳飞闻言连忙吩咐道。

    自从卢俊义、高宠离开以后,就属史文恭与岳飞来往的最多,二人联手对付来找茬的金兵也不是一次两次。尤其是在用兵方面,岳飞好用正,史文恭好用奇,二人联手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

    “文恭今日前来可有要事?”岳飞等史文恭坐下后就问道。二人平时私交不错,岳飞也就没和史文恭客套。史文恭也了解岳飞的性情,闻言笑道:“两件事,一件是替我主送封信与鹏举,另一件则是来跟鹏举辞行。”

    “……你也要走了吗?”岳飞手拿史文恭递过来的信,望着史文恭问道。

    “鹏举先看信,等看完了咱们再说。”史文恭笑着答道。

第334章 蜀王末路

    信,是李墨亲自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表达一下自己想要请岳飞前来为自己效命的意思。本来李墨对招揽岳飞能否成功并未报多大的期望,打本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原则,若是连试都不试就放弃,那万一真能招揽成功呢?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那也是值得一试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心里没有把握,所以李墨在信中说的很客气,没说岳飞如今的处境投靠自己是最好的选择,而是打着民族大义的旗号,邀请岳飞与自己一同为汉人的未来携手并进。

    可也正是因为这份没底气的态度,反倒坚定了岳飞投靠的决心。岳飞后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不是刺着玩的。只是大周现任皇帝的表现实在是叫岳飞看不过去,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岳飞或许会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理念忍气吞声。可如今既然多了一个选择,岳飞又怎么会抱着一棵树等死。精忠报国,忠的是百姓,报的是汉人之国,并不单单就是指眼下的大周。更何况李墨并没有自立为王,安西大都护以及当朝驸马的身份足以让岳飞能够说服自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别人不同,岳飞与金兵交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对于李墨当初断言日后金国会成为大周强敌的说法深信不疑。可就目前当今圣上的表现来看,岳飞对胖子能够抵挡住金兵的兵锋并不看好,反倒是李墨这边,让岳飞觉得可托大事。只要日后安东、安西两大都护府紧密合作,钳制金国保护大周百姓也不是不可能。

    史文恭来找岳飞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辞行,新的任命已经随同李墨的书信一同送到了史文恭的手中,西夏初定,而史文恭的任务就是组建西夏藩落军,这对史文恭来说不是难事,熟门熟路了,想上手很容易。

    而另一个目的就是劝说岳飞随同自己一同前往李墨那里。来往了一段时日,对岳飞的本事史文恭那自然是清楚地。虽然岳飞的个人武艺要稍逊史文恭一筹,但统兵练兵的能力却也是史文恭比不上的。

    史文恭虽然为人心高气傲,但却也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放着岳飞这块良才埋没在朝鲜半岛这种地方,史文恭心里觉得有些可惜。看到岳飞此时脸色数变,史文恭不由对能否说服岳飞随自己一同离开感到越来越没把握。

    “鹏举,我主对你说了什么?”史文恭忍不住开口问道。

    “……文恭,何日动身?”岳飞放下书信问史文恭道。

    “鹏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文恭,我是问你准备何日动身。”

    “啊,你听我把话说完啊。鹏举,正所谓……”

    “文恭不必多言,我有意去西北走走,问你何日动身,也是想要路上咱们能有个照应。”岳飞再次打断史文恭的话道。

    “岳鹏举!你有点礼貌没有?让我把话说完你会死啊?”史文恭恼了,他酝酿了半天的话两次被人打断,由不得他不恼。不过刚恼完他就反应过来了,瞪着岳飞问道:“你方才说什么?你也要去西北?”

    “啊,是啊,去西北看看,要是文恭不方便……”岳飞没好气的说道。

    “方便,怎么会不方便呢。哎呀~好啊,以鹏举之才,到了西北线稿独当一面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史文恭连忙打断岳飞的话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