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唐-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记忆,那些记忆虽然不是他的,却终究是足够的刻骨铭心。
他是谁,他很清楚,然而有些身影。当真是挥之不去。再也不去那座城市,或者对他更好一些。
漠北草原上的那一枪,已经是斩断了一切。是否后悔?他并不知道。
那是“对”的事,然而每当想起那一团在棉裙上不断扩散的血花,想起那个女子孤独的驰向远处的背影,他的灵魂便能疼得抽搐起来。
“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他喃喃道。
“等闲事耳。”他在心中想着。
其实已经很多天没想起那个绝色的女子了,今日敲定了一件大事,心神骤然放松,一些久违的情愫却又涌上心头。
这个时代的黄河水其实并不算浑,至少在兰州城外是如此。水中忽然出现了那一道绝色的身影。正含笑望着他。
少女身边的风物,一切都是极为熟悉。那是十几年前的长安城。十几年前的康小雨。
“小马哥哥啊……”清脆柔糯的声音,在灵魂深处轻轻响起。
马璘身躯微微一颤,轻轻地握紧了拳头。
“对不起。”看着那道人影,他在心里想着。
“终究是我对不住你,小雨……”
水中的少女可爱的笑着,明眸中有着无限的情意,马璘痛苦的蹲了下去,身子伛偻得像个虾米。
然后他身子猛然一歪,倒在了河岸之上。
……
马璘再次醒来时,已是夜色苍茫。
十月的兰州城外,已经是颇为寒冷,受伤的双腿在冰凉的河水里泡了几个时辰,几乎已经彻底麻木了。
马璘挣扎着站起身来,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段君子的那次刺杀,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可是如今看来,终究是在他身体里留下了一些隐疾。之前一直想着和张巡谈判的事情,精神一直在绷着,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如今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之后骤然放松,又猛然想起了康小雨,结果忽然就晕厥了。
这倒是一个大麻烦,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幸好张巡答应自己的条件之后离开了,不然的话自己要晕厥在他的面前,他肯定毫不犹豫的动手弄死自己。
慢慢地活动一下身体,让气血发散开来,马璘微微摇了摇头,找到了青海骢缓缓地驰了回去。
这个时候,两支大军都已经宿营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是拉大到了五里。安西军扎营在原先的地方,营寨三层壕沟铁丝网一应俱全,而龙武军则是退了数里,便在河边上草草的扎下营寨,此时营地里依然是不断有哭声传出。
君父死了,这个时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多哭一哭,说不定以后就能得到好处。此时还在哭的主要是宗室子弟和王公大臣们,龙武军大部分都是已经进入到了梦乡之中。
马璘策马走入营中,帅帐已经搭了起来,亲兵把青海骢牵了过去,马璘换了衣衫坐在灯火之下,却是一直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康小雨的影子。
虽然未曾忘却,然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以往倒是时常入梦,梦中的自己又成了那个游侠长安市上的翩翩少年,身边带着那美到了极点儿的小姑娘,然而这一次,却是根本就睡不着了。
“或许是要等张巡的消息,心中太急了吧!”马璘心道。
有大事要发生,人大概都是这样,之前从漠北回师北庭,一路上也都是整夜睡不好,这次又是这样。毕竟他也只是个普通人,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那时倒还有美丽的剑水公主温婉承欢,还有高芊芊可以谈心,如今却是什么都没有了。马璘心中想着,坐在毯子上等着天明。
等待的时间本该是漫长的,可是想着当年游侠长安市上的事情,时间却似乎过得很快。清晨时分,对面营地中忽然发生了一阵骚动,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过多久,亲兵进来禀报道:“将军,陈老将军离世了!”
“陈玄礼老将军?”马璘眉头一拧,“如何死的?”
“听说是悲伤过度,在先皇灵柩前撞死了,那边现在正乱作一团呢!”亲兵答道。
马璘摆了摆手,让亲兵出去,起身走出帅帐看着远处的龙武军大营,心道张巡果然是不愧是吃人的张巡,手腕之狠辣简直是丧心病狂。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孤寂的马蹄声,一个人影越来越近,正是张巡。
马璘上了青海骢,催马迎了上去。
张巡勒住了战马,逼视着马璘道:“马璘接旨!”
马璘却并没有下马接旨,盯着张巡皱眉问道:“探花郎,是你杀了陈老将军?”
张巡把手上圣旨向马璘一抛,摇头道:“陈老将军是自己碰死的,关我何事。”
马璘接住圣旨,摇头道:“我不信。”
“信不信由你。”张巡冷冷道,拨转马头便向来路驰去,“圣旨的内容,立马就会昭告天下,反对的人,我自会处理!马仁杰,莫要忘了你昨日说过的话!”
马璘看着张巡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陈玄礼定然是反对他提出的要求,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也在想张巡会如何解决这件事情,没想到却是这般激烈的手段。
不愧是张巡!
原本历史上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之时,便曾有过吃人的说法,睢阳城破之时,城内居民基本上都被吃光了,历史已经改变,张巡的狠辣倒是没有改变。
对于陈玄礼尊重是尊重,然而陈玄礼毕竟不是他的部属或是亲朋,他也不至于想着为他报仇。陈玄礼之死这件事情,恐怕就像李隆基驾崩的真相一般,最终会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展开圣旨一看,马璘的脸色猛然又是一变。
原本商定好的事情,张巡却居然是又反悔了!
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双方的约定以圣旨的形式固定了下来,然而马璘要求的碛西王,却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碛西总督——大唐什么时候有总督这等职位了——且也没有世袭罔替的字样,虽然规定了碛西总督在流沙以西有绝对的权威,代天子行事,却根本不提总督的职位如何传承!
不单是如此,张巡还要求分一千安西新军连同军械一起前往长安,脱离碛西边军的建制编入禁军之中,为禁军全面换装做准备!
“你大爷!”马璘盯着圣旨看了许久,愤愤的骂了一句。
张巡毕竟是张巡,他一定是明白了自己不可能对龙武军动手,明白了自己并不会选择背叛大唐,分裂这个国家,所以他才摆了自己一道。
张巡的意思很明显,你不是说只是需要时间么?那好,我就给你时间!其他的事情,想都不要想,世袭罔替这样的好事,不可能!
他这是断定了自己不会真的杀光这些人然后去取长安了,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这种情势下还敢摆自己一道,张巡的确是有胆色。看样子他是笃定自己不会造反了,关键是自己真就是不会造反!
看着那一道圣旨,马璘神色极为古怪,良久之后,终于是发出了一声叹息。
“认了吧!还能怎么样……”
……
第四百二十二章嘉德天子的烦恼
碛西总督就碛西总督吧,听起来有些像大食人的官衔,反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碛西还是自己做主。没有万年不败的朝廷,大唐终归是要覆灭的,还是让汉家文化覆盖更多的地域来得实在。
分一千新军给张巡……有愿意去长安繁华之地的,那就跟张巡去吧!这些人将来肯定会成为新的禁军的骨架的,将来长安方面掌握了制造新式军械的法子之后,便会出现几支强军,然而只要这些健儿们掌控军权,那么就不可能把矛头对准碛西。长安方面多几支强军,将来扫荡南方各地也方便很多,自己的扩张方向在西面,其他方向还得别人来做。
这次来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被张巡摆了一道,不过基本上也可以满意了。圣旨上并没有让自己去辽东干翻李璟,看来张巡对于李嗣业和郭子仪还是极为相信的。既然如此,那就不趟这趟浑水了。
马璘大概明白张巡的想法,他其实是怕自己和李璟接触后改变主意,所以不让安西军靠近平卢军马。其实李璟的自立本就不算什么,得不到自己的支持李璟就像是吹了个肥皂泡,幻梦很快就得破灭。
……
又过了一日,两军分别。
至德元年碛西的税赋,直接就交给张巡带回长安,用的乃是河中集团开具的票据。而一千精心挑选出来的安西边军,也是带着元戎弩火雷等各种军械随张巡一同离开。
圣旨的内容已经由使者发往各地,正式昭告天下,从今日起。马璘便正式成为了碛西总督。依然是流沙以西的主人。这一次发布这道诏令的。乃是至德天子李亨。
在碛西推行纸币,本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有资格发行纸币的,自然是有大唐户部在后面背书的河中集团。有张巡在长安坐镇,短时间内没有问题。
张巡虽然是每日吐血,看上去随时都要倒下,不过这次马璘亲眼见了之后,却明白这家伙大概还有好些年好活。吐血看起来吓人。却又不是咳血,咳血大都是肺病,吐血却不过是消化道出血而已,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严重的胃溃疡,只要不穿孔,好好调养一番也就能活下来。
马璘自己并不擅长医术,不过前世刚好有过类似的毛病,最终痊愈靠的便是中药调养。临走之前给了张巡一个方子,说让他好好活着好好看着自己,张巡对于马璘的能力倒是极为信任。听马璘说不是病入膏肓立马就有了精神。他替大唐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自然想要活着看着马璘。看马璘是不是当真只是想为大唐开疆拓土。
张巡暂时不会死,碛西和长安方面的关系就能稳固,有张巡在长安坐镇,河中集团的发展也就可以期待,总有一日将会把触角伸到葱山以西,成为真正的河中集团。李亨肯定是活不了多久了,不过以张勋的强势,应该可以镇得住局面,到时候再换一个皇帝,应该也是问题不大。
至于军械制作技术与长安共享,这是承诺过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安西健儿们出兵放马已经越来越接近零伤亡了,再让别的边军出兵时大肆流血,已经是极不合适了。李隆基因为此事而死,其实马璘只是没有合适的时间,没有功夫处理这件事而已。大唐帝国所有军队都建立起对于异族的绝对优势,其实也是他的梦想。
至德天子李亨依然没有出现,不过大伙儿还是遥遥的拜了拜新的天子。这对于马璘来说也不算是障碍,他之前也是拜过李隆基的。
张巡带着两万多人在寒冷的天气里转身向东,一行人迤逦返回长安,自始至终至德天子李亨并没有现身,张巡到了长安之后会如何稳定局势不得而知。马璘带着安西军折向河西走廊,一万新军少了一千,不过有了一千健儿在长安,碛西反而是会更加的稳固。
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马璘心中轻松了不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波斯寺遗留在各地的财宝给起出来,超过三千万缗钱的财富,足够缴纳几十年的赋税了。当然一百万缗钱的赋税对于碛西其实不算什么,如今他有的地盘不单是包括原先的安西和北庭,还包括了河中和大半个大食,以后还将扩张到拂菻,这些都是宝地,这些地方都是可以为大唐提供赋税的。
现在他的身份,就类似于黑衣大食时代的行省总督,类似屈底波之类的地位,相当于是碛西的包税官。碛西这么大的土地,总该给大唐贡献一些东西,以往大唐帝国为碛西耗费了大量的财帛,也该开始收回来一些。
这个数量,是他自己制定的。大唐能从碛西得到好处,那些世家大族才会把目光投向这边,才会愿意拿出财富来参与安西军的扩张。大唐的岁入是三千多万缗钱,藏于民间的财富却不知道有多少,只要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在这边,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将来汉族商人出现在占领的每一个地区,将不会只是梦想。
汉民直接占据的土地总是有限的,大军的扩张却是没有尽头,占领了一个地区,总是要取得利益的,而这些就要靠商人们来实现。类似英属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才是马璘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如今一切尚早,不过终归是赢得了时间。以后行事便没了障碍,可以放手大展拳脚,实现自己扩张的梦想了。
大军越过兰州城,向着河西走廊而去,大量的兴胡商队亦是回转,依旧是跟在大军身后。马璘在心里想着,一时间倒也是踌躇满志起来,那个绝色女子的身影,倒是暂时没有再在眼前出现。
……
寒冷的空气之中,箭矢交错飞过天空,一架架云梯靠在城墙之上,大量的士卒快速的往上爬,城头的新罗人大声嘶吼,冒着箭雨奋力把云梯推离城墙,滚烫的粪尿不断倒下来,烫得下面的人大声的惨叫,城上城下都不断有人倒了下去,再也无法起来。
李璟拧着眉头站在高处,看着高句丽人和新罗人不断的消耗,神色极为沉重。
新罗,不好打。
原本想要一鼓作气拿下金城的,没想到越过大同江之后,便是不断遇到麻烦。新罗人的抵抗极为顽强,各处都有防御完备的城市,他的大军以骑兵为主,擅长野战却并不擅长攻城。
轻骑疾进,根本没带多少攻城器械,新罗人坚壁清野,大军的给养便无法得到,只能等着后面的高句丽附庸军带着户部为北征准备的粮秣到来之后才能继续进攻。而十万高句丽人便是十万张嘴,虽然是一大助力,可也都是要吃饭的。
手下的两京子弟是他的命根子,自然不舍得拿出来消耗,高句丽人和新罗人乃是世仇,作战倒也勇猛,根本不用动员,这些家伙跟上来之后,大军倒是可以一面拔除城市一面往南推进了,然而高句丽人都是步卒,速度实在是提不起来。
已经是十月了,推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天气也越来越冷。新罗人的抵抗是徒劳的,然而每一座城市都要消耗掉不少的时间。
这些地方,其实被新罗人占据也没多少时间,新罗人得到大同江以南的领土不过二三十年而已,可是看起来新罗人经营的相当不错,每一座城市人们都是拼死抵抗。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最开始的几次屠城造成的,可是马璘西征之时不也接连不断的屠城么?那些波斯人后来就不敢抵抗望风而降,为何到了自己这里就不一样了?
高句丽人足有十万,大唐的强弓硬弩足以压制城头的新罗人,所以新罗人的抵抗,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然而这些家伙就是这般死命守着城市,根本不愿投降他这个嘉德天子。
也许这些新罗人认为,自己不是正牌的大唐天子吧。可是这又有什么不同,自己可是章怀太子的后人!
在箭雨的掩护之下,终于有高句丽人爬上了城头,然后被城头上的新罗人砍成肉酱,然而城头上的新罗人越来越少,冲上去的高句丽人却是越来越多,肉搏战在城头上的每一处展开,下面的箭雨也慢慢停歇了。这个时候,其实局势已定,然而厮杀依然是在城头之上继续着。
大门轰然打,高句丽士卒在付出了巨大伤亡之后,终于是成功打开了城门。城外的高句丽士卒们大声欢呼,冲入这个新罗人的城市。不用李璟法令,他们会将这个小城变成一个屠宰场,里面的任何一个新罗人都不可能活下来。
唐军强大,他们选择臣服,而新罗人是他们的死敌,如今他们得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新罗人。新罗人坚壁清野,大批的粮食都运到了城中,对于李璟而言,打下这一个城市的意义,便是可以解决十几万张嘴几天的吃饭问题。
骑兵闪击是没用的,这个已经得到证明了,看样子只能是这样一点点往南慢慢推进了。胜利是没问题的,新罗人还没法子和他的主力交手,然而这个冬天打到金城的可能性,其实已经是不存在了。
对于李璟而言,新罗之战本该是快速结束才是。这个时候长安方面肯定已经做出了反应,不尽快拿下新罗,到时候长安方面大军一到,那就是两面夹击的局面,这对于他而言,可是大大的不利。
然而面对善于筑城的新罗人,速战速决其实已经是不可能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不测风云
清寒的空气之中,城内各处都有浓烟和火光蹿起,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嘉德天子李璟手上提着雪亮的陌刀,大走在混乱的城市之中,陌刀上已经是沾满了鲜血。
几年的征战厮杀,已经让这个长安少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城内并不太平,纵然是城门已被攻破,城内各处新罗人的抵抗依然顽强,从踏入城门到现在,他已经亲手杀死了十来个新罗人了。
跟在身边的是几个幕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这些家伙此时都是脸色苍白,李璟看着满地的尸体却是毫不在乎。他能够迅速在辽东崛起,就是靠着自己的勇猛,当日马璘在校场上对他的教诲,他记得很清楚,战场上不怕死的反而活得长久,怕死的往往短命,敢于拼命的人,才是能活得最长的人。
“先皇将江南的高句丽故地正式赐予新罗王,是在开元二十三年。那年我大唐欲对渤海国用兵,令新罗王出兵协助,新罗王奉诏出兵,半道上天降大雪,士卒冻死大半。先皇怜之,下诏将江南高句丽故地尽赐新罗,以广其疆土。到如今不过二十一年,新罗人竟然已经将此地经营的铁板一块!人皆言渤海强而新罗弱,先皇厚待新罗,亦是有以新罗牵制渤海之意,如今渤海陛下一鼓而下,新罗人却是这般难缠,实在是出人预料。”
说话的乃是右相李超,他原是李璟极为倚重的幕僚,李璟决心自立。其实也有他在边上鼓动的原因。李璟称帝之后。他便被李璟任命为右相。
长安方面新君登基的消息早已传到了辽东,李璟自立国号却依然是唐,并非是背弃大唐另立一国,而是以章怀太子后人的名义,以自己为大唐正朔,自认是继承了李隆基的帝位,所以李超称呼李隆基为先皇。
左相陈昭亦是点头道:“新罗人的抵抗,实在是没有想到之事。这江南之土。本为汉家所有,后被高句丽趁乱攻取,后我大唐联兵新罗灭高句丽,此地本该归我大唐,怎奈吐蕃崛起,我大唐精兵聚于陇右,新罗人趁机不断蚕食,距大同江越来越近。不过眼下此地,却并未为新罗人主动占据,正是开元二十三年先皇下诏赏赐江南之地后。新罗人才据为己有。在此之前,此地本是大唐和新罗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新罗国小,并不敢距离大唐太近。二十一年的时间,竟然能收取人心到这等地步,亦是出人意料。眼下日渐寒冷,已非用兵之时。近二十日时间,大军在江南推进不过百余里,想要今冬攻下金城,怕是已无可能。陛下,为今之计,不若是退回江北大城再作打算。”
李璟拧着眉头,提着陌刀大步向前,并没有理会这些家伙。对于这片土地的历史他并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兴趣。自打到平卢主边以来,他信奉的便是马璘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对于大唐而言,我们的是我们的,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不管以前这片土地究竟属于何人,眼下大唐兵马来了,那就是属于我大唐的。
其实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新罗这边的战局,而是碛西那边的态度。按照时间算起,使者再过十来日就该回来了,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决定他的命运的时候。
若是能够得到马璘的支持,暂时打不下新罗也没什么,而若是无法取得马璘的支持,打下新罗亦是白费功夫。
他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马璘又面临着新君兔死狗烹的威胁,想来应该是会接受他的条件的。这是他起初的想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加上新罗这边攻势受挫,他的心里却越来越没底了。
那个巍峨如山的男人,那个给大唐带来了太多改变的男人,他根本就无法看透。
而那个远在碛西的男人,却决定着他的命运,也决定着大唐帝国的命运。
新罗……其实不算大问题,这种自发的抵抗成不了气候,攻击每一个城市,都没有见到援军的影子,显然这些城市都是各自为战。纵然是天气再寒冷,也要继续打下去,户部为北征回纥准备的粮秣堆积如山,即便是没有丝毫缴获,粮秣也足以支撑到明年春天,更何况每次攻下一个城市,都会得到一大笔缴获。
眼下的战损也不是问题,十倍而围之,眼下每次作战他的兵力比之防守方何止十倍,加上弓弩的压制,终究是守军要死的多一些。而自己这边战死的大多是高句丽人,宝贵的汉军主力都是骑兵,是不参与爬墙攻城的。这片土地曾经是高句丽人的,他们现在也是为了夺回祖宗的土地,士气是没有问题的。
新罗终归是能拿下的,嘉德天子李璟有这个自信。契丹人、渤海人哪个不比新罗人强悍,还不都被他轻松击败?新罗的麻烦就是城池太多而已,解决掉只是时间问题,冬季作战便冬季作战,这里至少比室韦、靺鞨那边还要暖和些。
血腥的战斗在每一个街巷里展开,屠杀掠夺持续不断,废墟边几个高句丽士卒大笑着围着一个新罗妇人,妇人撕裂的衣衫已经无法遮住身体,高句丽士兵们见到李璟连忙恭敬的站在一边,李璟理都没理他们,径直走了过去。
这些都是小事,他早已经习惯了。
抵挡没有任何用处,懦弱也换不来丝毫的怜悯,城门被攻破一个多时辰之后,高句丽人终于是基本控制了整个城市。
这个时候,整座城市已经被毁坏得不成样子。
这是大同江南的一座大城,里面有着不少新罗贵族,所以他才会动用主力。而周围的一些小城,也已经分兵收取,在压倒性的兵力面前,再顽强的抵抗也没有用处。
新罗是必须要拿下的,且是越快越好!
若是马璘那边出什么意外,万一马璘不答允自己的条件,那么攻下新罗,也便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虽然可能性很小,然而必须要考虑这种可能性,毕竟那个他极力想要比个高低的男人,他怎么也无法看透。
道旁的一座烧了一半的房屋中,陡然冲出三个人影,一同挥刀冲了过来。
“死!”
李璟大喝一声,单手擎着陌刀一个横扫,冷电般的刀光在寒气中闪烁,三个新罗男子直接变成了六截,倒在了血泊之中。
“陛下威武!”幕僚们鼓掌欢呼。
李璟默然不语,心中依然是有些烦躁,往前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回头看着几位幕僚道:“朕决定了,不再在此耽搁,直接兵发金城!”
几人都是愕然,李超皱眉道:“陛下,此事可否从长计议?眼下天寒地冻……”
“不带这些累赘,朕只带五万汉军前往,轻骑疾进,打新罗王一个措手不及!”李璟用力摆了摆手,“渤海比新罗强大何止数倍,朕便轻松拿下了,没道理拿不下一个新罗!攻下金城,新罗人心自然离散,到时候自是传檄可定。”
“陛下,这是弄险,万一事有不谐,可是一点儿退路都没有了!”陈昭连声道。
“你们觉得到了这一步,朕还有退路么?”李璟冷哼一声。
几人都是怔了怔。
“陛下,还是等往碛西的使者回来再说为上。”右相李超低声道,“只要马璘愿意臣服陛下,一切便都在陛下掌控之中——”
“若是马仁杰不愿臣服朕呢?”
几人都是一楞,他们从来没想过有这种可能。
陛下决意称帝,就是建立在有把握拉拢马仁杰的基础之上。安西铁军,天下无双,如今更是今非昔比,有了安西铁军的支持,以章怀太子后人的名义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若得不到马仁杰的支持,王图霸业便只是一场空。
可是,马仁杰有什么可能不支持陛下?长安方面新君登基,怎么能容得下他,马仁杰若不臣服陛下,便是死路一条,更何况陛下允许他为世袭罔替的碛西王,列土封疆这是多大的荣耀!
“朕之命运,朕要自己决定,而不是依靠他人!”李璟擎着染血的陌刀,神色肃然,“若是连一个小小的新罗都无法拿下,朕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又有何资格让马仁杰臣服于朕?”
“陛下威武!”几位大臣同时喊道。
李璟摇了摇头,都是一群马屁精,实在是指望不了更多。
“那就这么定了。李超,陈昭,你二人带高句丽兵缓缓而进,遇城破城,收集粮秣物资,以稳妥为上,朕明日便自带五万铁骑直扑金城,定要在落雪前攻取金城,平定新罗!”
这件大事就这么定了,群臣又是大呼陛下威武。城内的财物粮秣被搜刮一空,一丝一毫都没有留下。当然也不用留下,因为城内的居民已经死光了,高句丽人报起仇来,可是极为凶狠的,李璟对他们极为放纵,这些天来屠城早已成为了习惯。
城市已经基本没法住了,大军便在城外扎营,去附近几个小城扫荡的军队陆续归来,人手折损不少,收获却也不小。农业民族都有囤积粮食的习惯,新罗人自然也不例外,坚壁清野之时把所有的粮食都运到了城内,如今却都落到了大军的手中。
到了下午,李璟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下雪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贱骨头
嘉德元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
本来准备明日就要奔袭金城,准备在落雪之前攻取新罗王都的,大军都已经在做着准备,纷纷扬扬的大雪便落了下来。
天有不测风云,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虽然他自立为天子,可看起来上天并不如何眷顾他。
大雪落下之后,对于骑兵的奔袭便增加了困难,化雪后的泥泞会降低行军的速度,湿冷的天气会影响士卒的斗志。
没有了足够的速度,骑兵的闪击已经没法做到,等到了金城之时,将要面对的就是一座大军云集的坚城。
麾下骑兵是厉害,可是只要新罗人不出城决战,只是守在城内,那么大军短时间内就没法攻下这座城市。而时间拖得越久,对于自己就越不利。
那样的话,这五万不败之师的命运,就不可预测了。
彤云密布,雪花纷纷落下,李璟站在雪中,浑身已经落满了雪花,却是动也不动。
几位大臣侍立在旁边,也不敢劝他,身上同样是落满了雪花。天子在怄气,他们也只能陪着,几人都是文人,身子骨无法和李璟相比,都是冻得浑身打颤鼻涕横流,看上去极为狼狈。
一队斥候从远处冲来,刀枪上都是落满雪花,马上骑士却是精神振奋,径直冲入军营之中,到了帅帐跟前才停了下来。
李璟抖了抖身上厚厚的雪花,皱着眉头喝道:“何事这般急躁?”
“陛下!新罗王的使者到了!”一位小将滚鞍下马,跪倒在地上眉飞色舞地道。
……
局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大军自过大同江南下以来,二十日只推进了百十里,虽是稳扎稳打。然而战绩终究不能说辉煌,然而唐军大举南下的消息已经是在新罗传开了,也传到了新罗王的王都金城。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李璟慨叹苍天不佑,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新罗王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