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唐-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情二人也已经派出使者去了漠北报告,马璘想了一下,知道使者到漠北时自己已经在归途之上,走的不是一条路,这才没有撞见。
杨国忠死了,死在和原本历史上死的那天。这个家伙死了,想来在长安的李亨知道了也会很高兴吧。毕竟杨国忠和前宰相李林甫一样,都多次陷害过李亨,李亨近十年来过得并不如意,便是缘因此二人的缘故。
一代权相杨国忠,最后居然是在庭州死于风寒!
这样的结局,终究还是比原本历史上的要好一些,至少没有累及妻儿。
人死万事空,已经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彼此之间的恩怨就此了结。这时忽然想起还在长安城里的杨幼娘,那个抱定了赴死之心的小女子。
杨国忠毕竟是她的父亲,如今死在了庭州,她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怕是也会伤心吧。
这终究是件小事,马璘也没有多想,吩咐高古二将出去办事,在庭州城内寻找可能和波斯寺有瓜葛的人。然后他自己却又出了庭州城,带上几百亲兵去扫荡了附近几个波斯寺的据点。
这些地方都是大萨满告诉他的,为的是表示合作的诚意,大萨满已经被他杀了,这些地方的波斯人自然也不能留。
当然做这些事情,主要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到了庭州,最重要的事情乃是去见李隆基,这个时候,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那是千古一帝。
到了晚上,马璘这才又返回了庭州城,在高林山和古元钦带领之下,来到了内城深处靠近关市的那一座宅邸之旁。
和门口的亲兵们打过招呼,吩咐二人在外边守着,马璘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了进去。
……
白日里整个城市极为喧闹,李隆基也是心神不宁,掌灯时分用了饭食,正在厅中闲坐,忽地听到外面有脚步声过来。
这脚步声沉重有力,与那些突厥侍女们的脚步声全然不同。李隆基缓缓站起身来,看着门外。
今日里庭州城内发生了战斗,这一点他是清楚的,火雷爆炸的声音就是从关市里面传来的,他自然知道出了大事。
他隐隐觉得这些会和他有关,肯定会有事情发生,所以一直都是在等待着。而现在,似乎就应该有个结果了。
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标枪般笔挺的身影迈了进来,向着李隆基拱了拱手道:“陛下。”
“马卿!是你么?”李隆基看到来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他这几个月困在庭州,一直等待着马璘回来。马璘回来了,自然会惩治那些杀才,他自然能够脱困。
然后再和马璘商议马家作坊迁往长安的事情,以前是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其实根本用不着釜底抽薪,趁着马璘去漠北灭回纥时这么干,只要他一句话,马璘自然就会把马家作坊乖乖奉上。
日思夜盼,盼的就是这个人的出现,而如今,这个人终于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然而惊喜的神色只是持续了一瞬,下一刻李隆基的脸色便是变了!
来的的确是马璘,然而马璘却是拱手行礼,就好像他不是天子一般。
“马卿,见到朕为何不拜!你难道是要造反么!”李隆基脸色一沉,低声喝道。
马璘笑了笑,看了一眼李隆基身边的那位小腹微微凸起的突厥侍女:“龙体老而弥康,恭喜陛下了。”说着走到椅子边上,自行坐下了。
李隆基脸色慢慢变得沉郁,神色极为阴沉,一颗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的大将回来了,事情却似乎不是他想的那样。
毕竟是千古一帝,李隆基还是冷静了下来,缓缓坐了下去,摆了摆手示意那突厥侍女离开,冷冷道:“被那两个杀才关在这里,也没别的事情可做,宠幸过几次,也便这样了。马卿,回纥之事如何了?”
“恭喜陛下,铁勒九部已然不复存在,黠戛斯人也被灭族,大唐北方无忧矣。听闻室韦人亦是被李璟顺手剿灭,东边便只有靺鞨和新罗,早晚都会覆灭。”马璘向着李隆基拱了拱手,沉声道。
“这么说来,杀的人应是不少了。”李隆基道。
马璘点头:“微臣一军,杀人已过百万。为了大唐千秋万世,微臣不怕背上一个屠夫的名声。”
“如此甚好,倒是不负朕之所托。”李隆基点了点头,直视着马璘道,“高林山和古元钦这两个杀才欺君罔上,你是否已经将他们正法?”
马璘摇头道:“没有。”
“为何?”李隆基拧起眉头道。
马璘道:“是陛下想要微臣部下死在先,彼时他们并无过错,是陛下错了。”
“可是朕是天子!”李隆基怒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才是忠臣!朕不过是想用他们的死来敲打敲打你而已,再说他们两个又没有死!他们两个竟然囚禁朕这个天子,还不该死么?”
马璘沉默了一下,淡淡道:“因为陛下想让他们死,造成了一场大火并,朔方兵五千人全都死了,微臣部下也死了快二百人。”
李隆基沉默了一下:“朕承认,死的人的确多了一些。可是朕身为天子——”
“朔方兵的死我不管,可微臣部下是无罪的,他们不该死。他们可以死在和异族厮杀的战场上,却不该死在这种事情上。都是七尺高的昂藏汉子,加起来杀的异族超过千人,却因为陛下的心思而死在了这里。这件事情,陛下总得给微臣一个交待。”马璘绷着脸看着李隆基,缓缓说道。
ps:求票求票^_^
第三百七十二章君臣
这句话说出来,其实君臣之情已经绝了。
关于这件事,他一路上想了好久。然而思来想去,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
官职爵位可以放弃,马家作坊也可以不要,甚至新君即位鸟尽弓藏原本也都没什么,在大唐帝国得到的一切东西,他都可以放弃。
然而那些沙场上抽肠溅血的好汉子,那些百战余生视死如归的昂藏男儿,却不可以死于阴谋之中。
天宝年间府兵制崩坏,安西北庭边军皆是募兵,都是应召而来的“长征健儿”,这些铮铮男儿马不卸鞍东征西讨,维持着这安西万里江山,“赳赳武夫,国之干城”,这句话放在这个时代绝不为过。这样的大好男儿,却白白的死在庭州城内,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就这么算了。
若是算了,便不公平,如何向那些枉死的袍泽们交待!
李隆基拧着眉头,厉声说道:“交待!你要朕给你交待!你这是什么口气,你想要什么交待!朕可是天子!马卿,你不要忘了,你是马少保的子嗣,你家世代都是大唐股肱之臣!你难道想要朕发罪己诏不成?还是说你当真想要谋反?你这样目无君长,你的父祖地下有知又该如何看你这个不肖子孙?”
马璘绷着脸沉默了一下,缓缓道:“快二百人啊,陛下。这是很大一笔血债。”
李隆基怒道:“那些杀才不单是你的部下,还是朕的健儿!马卿,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是在做什么?真是荒唐!”
“陛下。在微臣看来。每个汉人的命都是平等的。”马璘沉默了一下,轻声开口道。
“胡扯八道!”李隆基怒道,“人有贵贱,自古皆然,哪有什么平等可言!朕之所为,不过是帝王驭下之道,并无半点儿差错。朕身为天子,自然有生杀予夺之权。死百十个杀才算什么!朕自问待你不薄,此次还想等回纥平定之后,以你为安北大都护,马仁杰啊马仁杰,你便是这般对待君父的?”
马璘绷着脸低声道:“陛下,微臣的部下并无丝毫过错,却因为陛下无辜而死,这件事情便是陛下你错了。”
“陛下想要马家作坊,微臣可以双手奉上,安西军的军械之利。微臣本来也没准备独享。可是陛下想让微臣的部下流血,这件事情却是不成。这笔血债。微臣必须要陛下给微臣一个交待。”
“就因为一二百个军汉,你要朕给你什么交待!朕就在这里,你想要交待是么?好啊,那你就一刀杀了朕,然后背上万世骂名吧!”李隆基忿然作色,怒气冲冲地道。
“到了今日,陛下还不觉得自己错了么?”
“朕有何错!朕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若是死了百十个无罪之人朕就要给个交代,朕不知道已经死多少次了!”
“可是人做了错事,都是该受惩罚的。这么多人的命,不能就这么算了啊陛下。”
“你当真要朕抵命?”
“陛下还有什么心愿,现在可以说出来。”
“你!”
李隆基又惊又怒,脸色变得极为阴沉,狠狠地盯着马璘。
马璘紧绷着脸,默然不语。
“马璘啊马璘,朕真是看错你了!你实话告诉朕,你是不是真有了谋反的打算?你真是宁肯被世人唾骂,也要作此大逆不道之事?说得冠冕堂皇,你根本不是想为那些军汉报仇,你只是想要谋反!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在此惺惺作态,直接给朕一刀岂不痛快?”
“陛下说错了,微臣只是想要给那些健儿们讨个公道。微臣岂是谋反之人。大唐会换一位皇帝,不管是谁都一定是陛下的子孙,大唐还是那个大唐,微臣依然是会为大唐开疆拓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狗贼!休要卖弄唇舌!”李隆基大怒,抓过一个砚台便砸向了马璘,马璘动也未动,任由砚台砸在额角之上,顿时鲜血淋漓。
“陛下,若是有人想要暗中害死微臣,不管是谁微臣知道了就是一刀,高林山和古元钦他们只是把陛下困在这里,已经是留有余地了。不过既然害死了那么多人,陛下终归是得付出代价。”
伸手摸了摸额头上的伤口,马璘肃容道。
李隆基看着一直绷着脸的马璘,一颗心直往下沉。四十多年来,他何曾被人逼到这一步!
之前庭州兵变的真相被庭州军将知晓之后,他当时也怕那些杀才们恼羞成怒杀了他,后来只是囚禁,虽然是大逆不道,他却是安下心来,以为自己性命得保。他一直盼着马璘回来,好助他脱困,哪料到马璘回来了倒是回来了,却是这样对他。
其实从马璘进这间屋子起,他就隐隐有着猜测,却不愿意相信。
马仁杰可是大唐军神,天赐神将,怎么会这样对他们,怎么会想要弑君!
然而马璘进门时便不曾跪拜,他便感觉事情不妙。如今孤身一人在庭州,周围全是马仁杰的部下,高力士和丽竟门一众高手都已经死了,堂堂大唐天子,竟然要被人逼死在这里!
“马卿,朕愿意退一步,关于那些杀才们的死,朕可以下罪己诏。朕是天子,这样已经是对得住他们了。”李隆基盯着马璘,声音微微有些干涩。
马璘摇了摇头:“陛下,那是血债啊。”
李隆基握紧拳头,寒声道:“马仁杰,你这狗贼当真想要弑君!你知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你这是要搞得天下大乱!”
马璘又是摇头:“回纥已灭,当今太子也算是仁德之人,如何会天下大乱。”
“这么说,你和太子有勾结了?”李隆基瞪着眼道,“你要杀我,竟然是为了那个逆子?”
“……绝无此事,我和太子并无来往,我只是给那些枉死的健儿们求个公道。不过太子的确是仁德之人,没了陛下之后,大唐也不会乱,还是那个煌煌大唐。”
李隆基霍然站起身来,神色变得极为焦躁,在大厅之中快速的踱着步,猛然站定了身子看着马璘,冷笑道:“马仁杰!马仁杰!你说每个汉人的命都是平等的,呵呵,你当年在长安市上白刃杀人,杀的那些人是不是汉人?不要忘了你夜闯杨钊府邸,杀了数十人,那可也都是汉人!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杨钊并非刺杀你的主谋,杨钊府上那些汉人也都是枉死的!如果每一个汉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你就该杀死你自己,去给他们一个交待!”
马璘点了点头道:“陛下说的是,我的确是欠他们一条命。不过微臣不是迂腐之人,微臣不会杀死自己把命赔给他们。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有着双重标准的,微臣也无法例外,这点儿微臣深感惭愧。”
“无耻!”
“事实如此,微臣可以原谅自己,却不能原谅陛下。杨国忠府上的卫士,和碛西金沙血战的七尺男儿,在微臣的眼里也是不一样的。每个汉人的命都是平等的,微臣明白这个道理,自己也没有绝对做到。”
“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为何要朕做到?朕堂堂大唐天子,难道要为那些杀才抵命不成?”
“至少微臣知道自己做错了,陛下却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这有何不同?死去的人又不能再活过来!——朕现在说自己错了,成么?”
“不成!”
李隆基神色愈加冰冷,怒道:“呵呵,好一个马仁杰!这个天下掌管生杀之权的,从来就只有天子!你这般行事,又说自己不会谋反,真是可笑!你连君王都想弑杀,这天下还有何人你不敢杀?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真真令人恶心!”
“陛下想骂尽管骂好了,微臣不会在乎,微臣所做的,是微臣认为对的事情——至少是现在微臣认为对的事情,微臣问心无愧。”
“陛下有什么最后的要求,可以告诉微臣。就算是想吃蒸熊掌,微臣也会为陛下办到。”
“蒸熊掌?呵呵,你还真是铁了心了!”李隆基冷笑道,”马仁杰,你这个逆贼!朕真是看走眼了!”
“陛下,错的是你自己。”
李隆基狠狠坐回椅子上,冷着脸瞪着马璘。马璘目光平静,毫不相让。
这些事情,路上都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血债自然是得血来还,纵然对方是李隆基,也是一样,不然如何向那些袍泽交待。
来自后世,便没有那么多奴性。效忠的乃是天下汉民,是这个伟大的帝国,而非是大唐皇室。
原谅自己是人的天性,所以他不会因为夜袭杨国忠府邸的事情自杀,那样的事情白痴才会去做。可是李隆基并不是他,所以得为罪行付出代价。
这依旧是双重标准。
君臣二人都不再说话,李隆基坐在椅子上,刀锋般的目光狠狠瞪着马璘。马璘神色平淡,目光沉静一言不发。
时间似乎凝滞下来,大厅之内静得可怕。
许久之后,李隆基缓缓开口道:“马仁杰,朕去了之后,你当真不会反?”
马璘摇头道:“陛下可以放心。让汉人大量流血之事,微臣绝不会做。”
李隆基点了点头,神色有些疲惫:“朕就最后信你一次。——蒸熊掌味道应该不错,朕现在也想尝一尝。”
这个时候,他的神色反倒是平静了下来,似乎也已经是认命了。
……
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陵崩
毕竟是千古一帝,马璘心道。
蒸熊掌乃楚成王旧事,然而此地真有熊掌。
做蒸熊掌这道菜很花时间,所以吩咐了那些突厥侍女之后,马璘又回到大厅之中,与大唐天子李隆基相对枯坐。
此时已经算不得是君臣了。
两人谁也没再说话,一时间都是各怀心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李隆基趁着马璘北征回纥之时,欲要带兵前往安西(龟兹),去把马家作坊迁往长安,所以他才会秘密召见在庭州的朔方军将领浑钏庸芡ブ莩牵枘又烁裆蔽鹇邸K胍男Ч撬贩骄诮庸芡ブ莸耐卑言痉阑ねブ莸腻>吐憝U亲兵杀上一批,以此作为敲打马璘的手段。至于这些健儿们死的是否冤枉,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是皇帝,而那些只是些厮杀汉。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五千朔方军精兵没能控制下庭州城,反倒是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而庭州军马方面,只折损了不到二百人。
当时浑拥剿淖〈Γ蚧氍{借头一用浑豢希炊侨酉录缚呕鹄缀筇恿耍缓舐憝U的亲兵们冲入宅院之中,他不得已才表露了自己天子的身份,却把罪责都推到了年轻的铁勒将领浑飞希凳腔氍{想要弑君,诸人乃是救驾的忠臣云云。
原本那些厮杀汉们已经信了,为得了一桩救驾之功而极为高兴,李隆基原本以为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哪料到没过两天庭州军马便知道了真相,知道他这个天子本意是想要他们白白流血的意图!
其实那个时候的李隆基,心里是有些惭愧的。毕竟是他对不住这些忠勇的健儿们,这就相当于是做了坏事被人抓了现行。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所以那个时候除了惭愧之外,更多的乃是恐惧,怕那些杀才们一怒之下,要了他的命。
然而那些人虽然愤怒,却并没有杀他。不过却把他困在了这庭州城中,不许离开这个宅院。
说起来当时他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保住了一条性命。毕竟是他对不住那些健儿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愧疚越来越少,更多的却是愤怒。
他是天子,那些人不过是蝼蚁而已。区区不到二百人的性命。他们就敢把他这个天子关在这里。这是欺君罔上。这是谋逆!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觉得自己有错了。他只想着他的大将早日班师回来,就算是没能击破回纥也没关系,先让他逃离牢笼再说。至于那些胆敢囚禁他这个天子的杀才们,自然是得全部抄家灭族。李隆基觉得自己这些年实在是太仁慈了,这些臣子们才敢这般放肆,正该借着这个机会整肃一下风气,让天下臣工们知道天子的威严。
然而最终是这样的一个结局。他却没有想到。
他最信任的大将回来了,却不是来解救他这个天子的。而是向他来讨回公道的。
就为了那不到二百人的性命,他的大将就要他这个天子抵命!李隆基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也不相信什么每个汉人的命都是平等的这等鬼话,然而他明白的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他亲自把他推上了大唐军神的的位置上,他任命他为五镇节度使,他压制朝堂里对他权力过大的非议,他能有今日的权势地位,都是他这个天子一手造成的。
他是很不错,吐蕃、大食再加上这次的回纥,桩桩都是灭国之功,然而这样的一位大将,却把他这位天子逼上了绝路。
此地不是长安,而是北庭。手边没有北衙禁军,没有丽竟门的人,所有的人都是这位大将的人。就连那些侍奉他的突厥少女们,也是他的人。在这个地方,他当真是一个孤家寡人。
李隆基盯着自己的这位大将,什么话也不想说。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多说的必要了。他是堂堂天子,岂会去向一位大臣祈求性命。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像一个天子的样子。
蒸熊掌很花时间,楚成王想吃蒸熊掌是想拖延时间,看有没有人来救他,然而他却没有这样的想法。根本不可能有人来救他,这点时间刚好够他想一些事情。这个时候,一切往事皆是涌上心头。韦氏、太平公主……这些已经几乎淡忘了的人的面目,忽然就又变得清晰起来。
现在已经是天宝十五年了,他执掌这个帝国已经有四十四年,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在帝王之中已经算得上是高寿。
长生终不可得,这样的年龄离开人世,已是上天的厚爱了。
回想着这些年的事情,李隆基默然不语。一辈子风风雨雨,的确是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回忆。
若是这个逆贼所言为真……大唐仍是大唐,如今大唐四方平定,将来人们会如何来评价他这个帝王?
……
马璘神色肃然,心中亦是并不平静。
毕竟对面的老者是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却又令大唐盛世腰斩的人物。
而现在,他却亲自把他逼到了绝路之上。
一路之上夜不能寐,便是想到今日之局面。现在就坐在天子面前,一切都已注定,他的心中依然无法安静。
这毕竟是一位皇帝,而且是一位对他很不错的皇帝。
然而马璘明白,他不可能放过他。
如果是当年的关中汉子马璘,那自然是一回事。可是他不是,他来自后世。
来自后世这一点,决定了他的行事风格。那些枉死的近二百健儿,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若是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北庭,而是发生在长安,他亦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只是那个时候,他就不得不成为叛逆了。
做了错的事情,就得付出代价。后世之时虽然也未曾完全做到这一点,然而毕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所以他不认为自己错了,至少这个时候,他不认为自己错了。
然而这毕竟是弑君!
后世的他不过是个普通人,乱七八糟的书读得多了些,依然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来到这个时代命运发生改变,然而骨子里的东西并未改变。
所以要做这样的大事,他自然会紧张。从漠北做了决定开始,一路上他都很紧张。
抓住每一次宿营的空闲狠命折腾那位叫柯兰的剑水公主,是因为紧张。每一次夜晚几乎都是夜不能寐,也是因为紧张。白日里做各种事情推迟到这里的时间,是因为紧张,而此刻面对李隆基,摊牌之后他的外表平静,心中却已经是紧张到了极点。
杀伐果断,不过是面对异族。而眼前的,却是一位大唐皇帝。先明后暗曰玄,然而他毕竟是开创了一个盛世。在盛唐的天空下,人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后世子孙敬仰的东西。
异族杀得再多他也不在乎,而现在却是要逼死一位大唐皇帝,一位真正的千古一帝。
天宝十五年……本就是李隆基在位的最后一年。这一点,和原来的历史似乎又重合到了一起。
原本的历史上,马嵬兵变之后,李隆基入蜀,太子北上灵武,不久之后自立,改元至德,奉李隆基为太上皇,派使者去蜀中索要国玺,李隆基派人将国玺送到灵武,自此便算是退出了大唐历史舞台的中心。
至德二年安禄山死,两京克服,李隆基返回长安,初居兴庆宫,后被迁至太极宫甘露殿。“南苑凄清西苑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圣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又活了六年,却是被软禁在宫中,晚景颇为凄凉。
天子死在这里,太子李亨将会即位,天宝十五年帝位更迭,这一点倒是还在原先历史的脉络之上。
马璘坐在李隆基对面,努力摆出心平气和的样子,掩饰内心的紧张,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时间缓缓流逝,有奇异的香气飘荡过来,应该便是蒸熊掌的味道。
突厥侍女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厨房辛勤的忙碌着。并没有人突然出现救走皇帝,屋内的两人依然是相对而坐,目光不离彼此,却是各自想着心事。
等待的时间再长,也终于有完结的时候。那位小腹微微凸起的突厥侍女端着蒸好的熊掌慢慢走了进来,清秀的脸上满是小意的笑容,把散发着浓香的食物放在李隆基的面前,然后缓缓退了出去。
李隆基看着那女子身影消失,又看了看面前的食物,萧索的叹了口气,坐直身子看着马璘道:“闻起来很不错,马卿不来一点么?”
“微臣不饿,陛下请自便。”马璘神色肃然,摇了摇头。
“呵呵!”李隆基笑了一下,神色变得极为庄严,开始品尝面前的佳肴。
……
深夜。
“陛下驾崩了!”
马璘走出宅邸,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高古二人低声道。
高林山和古元钦闻言,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吃了一份蒸熊掌,噎了一下,然后就……”马璘沉着脸摆了摆手,“派人去城外,把段君子请来。”
宅邸内传来隐隐的哭声,是那些突厥女子发出来的,不知道是在哭死去的天子,还是在为未知的命运而忐忑。
高古二人领命而去,没过多久段秀实匆匆赶来。
ps:写不出想要的感觉,无奈。继续无耻求票^_^
第三百七十四章全军缟素
大厅之中,十几个突厥侍女跪在地上,低着头低声啜泣。一位老者歪倒在椅子之上,神色微微有些痛苦,面前是一盘已经凉了的蒸熊掌。段秀实眼中满是血丝,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神情极为痛苦。
他在安西享有盛名,却从未去过长安朝见天子,面前的这位老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却不妨碍他的心中对这位老人的崇敬。
他是一位真正的文人,对于君父极为尊崇。眼前的这位老人乃是大唐的天子,如今却孤独的死在了这里。这个时刻,他的心中极不好受。
天子白龙鱼服来到庭州,马璘却瞒着他,他的心里是有怨言的。堂堂大唐天子,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顶点,最终却被一块蒸熊掌给噎死,这个理由实在是拿不上台面。
然而事实如此,天子的确是噎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还得考虑如何善后。
“成公,不要伤心了。善后的事情,你我还得好好计议一番。”
这是将军的声音,他也在这里跪了很久,如今却已经先站起来了。
段秀实神色悲哀,轻轻摇了摇头:“将军,没想到秀实第一次见陛下,是在这种局面下,秀实多跪一会儿,心中也好受些。”
“随你吧。”
听着将军的脚步越来越远,段秀实凝视着面前的老者,忍不住又流下泪来。
马璘走出大厅,小院之外高林山古元钦二人和一众亲兵都跪在地上,神色亦是极为哀伤。毕竟是大唐天子。他们都是大唐百姓。当初囚禁天子是为了碛西众人的利益。他们却没有过弑君的想法。
大唐立国百年有余,大体上算是天下太平,当今天子登基已有四十余年,在民间的威望极为卓著。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安禄山兵强马壮,也不过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叛军没过多久便只能控制一些大的城镇,根本无法推行政令。这和天子在民间的威望也是极有关系。
这一点马璘也很清楚,所以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想过要造大唐的反,要去当什么皇帝。除非能够狠下心来大肆杀戮,否则中原和江南各道根本没人会听他的,而对于汉家百姓大肆杀戮,这样的事情没有几个汉人能做得到。
天子是高林山和古元钦二人留在庭州的,此刻他们的悲哀也是真实的。不过他们毕竟是碛西军将,还是站在马璘这一边,纵然是怀疑马璘弑君,也是一样。
马璘没有给两人解释太多。虽然李隆基的确是噎死的。一块滑腻的蒸熊掌进入了气管,最终带走了这位帝王的性命。
他不想解释。是因为觉得解释没有意义。他本来就是抱着弑君的想法的,何况李隆基被蒸熊掌噎着的时候,他并没有出手施救,只是在旁边看着。从这一点来说,是不是他动的手,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既然做了,就得认。没法公开承认,因为那会惹得天下大乱,可是私下里若有人怀疑这一点,他至少不会直接否认。这一点儿担当,他还是有的。
夜已深沉,庭州城内一片安静。由于发生了白日的事情,人们大多都已早早睡去,整个城市比往常要静谧许多。
这已经是天宝十五年的八月初九了,天上原本已经能看到月亮,此刻月亮却已躲到了云层之中。
“老高,老古,待会儿段君子出来了,你们辛苦一些,段君子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是,将军。”
离开了这个院落,马璘骑着青海骢缓缓走出了庭州城,来到了城外。一万铁骑依然是紧紧围着这座城市,把城市围得像铁桶一般。帅帐已经搭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