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将(虎万)-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一声令下,他们哪里有不从的道理。
    “这……这……”
    刘协拿着奏章的手都不由得是微微颤抖,这几日来,荀攸已经是给天子传讯,此乃除袁绍之计也。
    虽然刘协也是同意,但面对这一刻还是犹豫不定。
    “请陛下圣裁!”
    就在这个时候,司徒王允站了出来说道,为了能够恢复汉室皇权,哪怕饮鸩止渴王允都已经在所不惜。
    “罢了!”
    被王允这么一提醒,刘协在心中也是一声长叹,最后终于是点了点头说道。
    “如今天下纷乱,唯有本初一心为公,如今既然群臣觐见,吾自当遵从之。还望本初日夜操劳,匡扶我大汉声威。”
    “臣比不负陛下所望!”
    袁绍大声应答,声音之中,止不住就含着一股兴奋。
    丞相乃三公之一,还有大司徒、大司空与之相互牵制,但这只在往日,如今朝廷上下俱是为其所掌,丞相一职几可与大汉初年之权相比,甚至其权更是隐隐更在之上。
    袁家四世三公,袁绍达至此位,其实也基本已经算是达到了他的目标其理想也不过就是终有一日能够成为三公更续祖宗辉煌。
    但在兴奋过后,袁绍很是可以想见,恐怕袁家辉煌未必是由着他来续。
    毕竟在他这一‘三公’之前,还更有一个袁术,袁术可是自立为帝。
    不管其是不是自立, 后世之人都会认为其是皇帝,相比起来,区区一个‘三公’之位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就在袁绍独自郁闷的时候,天下所有人都是为之震惊。
    卫涛、曹操联合推举这算不得什么,若是袁绍不想,这样的荐书他随时都可以压下,而就算丞相一职授予,也可以是推辞。
    但袁绍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甚至连象征性的推辞都是没有。
    结合袁术所为,在天下诸侯心中,袁绍之行几乎就是可以与昔日董卓相提并论,一样的操控天子,一样的大权独掌,甚至袁绍更是过分几分,已经加官至人臣之顶峰。
    但今时不同以往,如今已经不可能是形成诸侯讨董的局面,不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更何况是有袁术、袁绍先后之行?
    两人如此施为之后,昔日袁家所为之累积下来的声望全都尽费,四世三公之名再也无有当初的号召之力。
    “为了一个虚名而已,袁绍果然如此之为,当真是见小利而忘义。”
    消息传到卫涛手中,卫涛忍不住就是摇摇头,在卫涛看来,袁绍如此施为的确是得不偿失,最少本来应召而投朝廷的人,恐怕这个时候心中已经偏向朝廷。
    “而且袁绍未免也是太过自大了,自己一边践踏朝廷威严,却又一边是以大汉威仪加身,虽得大义,但大义也不当是如此之用才是。”
    把玩着手中的黄绢圣旨,卫涛由不得微微一笑。
    袁绍一任丞相不久,就将袁尚封为冀州牧,袁谭封为青州牧,袁熙封为徐州牧,若真能够如此,加上如今掌握在袁术手中的扬州,那么袁家就是可以据有半个天下。
    不得不说袁绍打主意的确是好算盘,至于卫涛和曹操却是半点好处没有捞到,反倒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好在无论曹操还是卫涛真正的打算都不是在此。
    袁绍将四世三公的威望全都败光,这对于两人来说就可以算是最大的胜利了。
    “说起来倒是如同荀攸所预料的一般,最少如此以来,就是彻底的分化了袁谭和袁尚,纵然其本来还是有说和的余地,这一份旨意诏令一出,恐怕两人也再无有联手的可能。”
    卫涛又是微微一感叹,荀攸果不愧是顶级谋士也。
    冀州过半依旧是为袁绍所掌握,又是袁绍的起家之地,其在此威望自然大有不同,而徐州如今乃被吕布所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能够夺还。
    这分明就是有意扶持袁尚,打压袁谭,明眼人一见之下,就是应当明白如何选择才是。
    事实的确如之所料一般,消息传到的第二日,袁谭与袁尚就是彻底闹翻,本来联合在一处的袁军大营彻底分为两处,更令人无言的是,两处大营好似彼此之间才是仇敌,反而是置卫涛而于不顾。
    当然,在袁绍这样的做法之下, 也不是没有好处。
    原来的青州牧田楷,在曹操的连连攻势之下根本抵御不住,青州已经失却过半,这样的情况下若是继续死守青州那么田楷恐怕也难逃一死。
    所以在袁绍旨意一下, 田楷竟然当即诏令天下,将青州牧的位置让出,交由袁熙,还请袁熙速速而至。
    这样的变故,就是让曹操都是为之愕然,他能够想到袁绍会是中计,而使袁家威望尽丧,但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竟然连自己也是被套了进去。
    田楷这么一降,袁绍自然就是接受,若是曹操继续攻打下去,那么就是与袁绍撕破了面皮,到时候恐怕就真的难免是与袁绍开战了。
    哪怕以曹操枭雄一世,这个时候,也不由得为之犹豫不己。  

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攻渤海
    转眼之间又是半月,不得不说曹操的确是为豪雄,只在稍稍犹豫之后,就是继续兵进青州。
    于是青州告急,袁绍见此,当即领兵袭扰兖州,行围魏救赵之计,可是曹操既然敢是如此预谋,那么自然就已经调兵遣将防守兖州。
    急切之间在兖州打不开局面,袁绍当即就是听从沮授之谋,令袁熙从冀州由下,夹击曹操。
    袁熙实力本来就是在三兄弟之中最弱,加上袁熙一直没有争位的意思,所以在得到袁绍命令之后,无论是袁谭还算袁尚都是将军中士卒分出交予他,让他可以顺利南下。
    尤其是袁谭,为了向袁绍表明心意,也为了拉拢袁熙,就是命颜良随军而行,有颜良辅助,那袁熙军中的实力可同样是不弱。
    “卫将军,如今良机在前难道将军就是要错失良机不成?”
    曹操情势危急之下,竟然就是派人前来劝说卫涛,想要让卫涛攻击袁军,以分担其压力。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卫涛曾经见过的程昱。
    程昱一开口就是开门见山直接就是言说,让卫涛攻击冀州渤海,正是言说这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卫涛出兵,自可立即而下。
    那冀州乃袁绍起兵之所,而渤海就是其根基所在,若是卫涛攻打渤海,必定会让袁绍勃然大怒,程昱之言不说自明。
    “程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但如今乌桓南下,幽州正是全心抵御乌桓。若是我攻渤海。岂不是令人起疑?若是因此而让乌桓侵入我大汉。涛罪莫大焉!”
    卫涛摇摇头,对于程昱的建议卫涛根本不怎么是感兴趣,好不容易才是得到了喘息之机,卫涛也不愿意是在这个时候再轻起战端。
    “呵呵……听闻将军一向自言要卫我大汉边境,如何会是惧怕区区乌桓,就算要来,也不过就是将之斩除便是。”
    程昱也为智谋之士,这一次到来的任务就是让卫涛立即出兵攻袁绍。自然不可能因为卫涛区区一言而放弃,不过程昱也是明白,若单单只以渤海为诱惑,卫涛恐怕根本不会出手。
    这也在程昱意料之中,程昱直接开门见山就是如此之言,也不过随意试探一下而已。
    所以随意一句揭过之前的话语之后,程昱神色顿时一正,认真而道。
    “主公亦知将军之心也,不过如此非只为将军基业,更为将军志向。”
    “如何是有如此一言?不错。若我得渤海,的确可以环抱幽州。纵然那黑山军势大,但与之相斗,未必不可得胜,到时候据有幽州、冀州、并州三州之所,说不定日后便可有一日反攻异族。”
    卫涛微微一笑,直接就是将这些用于劝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程昱先生,这些东西我想就是不用多说了吧。”
    听到卫涛如此一言,那程昱并不为所动,只是深深地看了卫涛一眼,沉默了一阵之后,程昱终于是缓缓开口。
    “将军可是知道那乌桓为何如此轻易就是恢复?”
    “你是说,袁绍?”
    卫涛微微一愣,不知道程昱为何如此一说,但卫涛只是微微思之后,就是颇为不可思议地说道。
    “此为养虎为患,袁绍也当知也,而且若是乌桓南下,冀州也是为乱,袁绍岂可能是如此?”
    不过很快卫涛又是微微摇摇头,不是不相信程昱所言,而是在卫涛看来袁绍此举弊大于利。
    毕竟冀州与乌桓之间还隔了一个幽州,不说往来不甚方便,最为贵重的马匹又是无法送来,袁绍如何会是有此所为。
    “袁本初自然不会养虎为患,虽有资助,却是控之有度,若乌桓真的南下,以袁本初之能,随手可破。当然,这只在以往,在黑山军强攻幽州之后,袁绍已经是可见幽州必被其所夺,就是加大了与乌桓的联系,不然这一乌桓哪里可能如此正好到来?只在幽州公孙瓒刚刚身亡不久就是进犯幽州?这是袁绍的牵制之策也。”
    程昱侃侃而谈,其之所言让人心惊,不过却又不无道理。
    “至于如何与乌桓相通倒也不难,渤海郡临海, 袁军便是走的海路。当然袁绍并没有是大建水军的意思,不过都是以货船运输而已。”
    “此言当真?孟德兄长如何知道得如此详细,而且孟德他既然知晓,如何不加以劝阻?”
    卫涛眉头一皱,随即紧紧盯着程昱。
    对于袁绍,卫涛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若非要达成自己的志向,的确是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源源不断提供支援,不然卫涛也不会无故兴兵冀州。
    虽然知道这个时代总是免不得这样的事情,但亲耳听到袁绍此等之行径,心中还算一阵不屑与恼恨。
    “事情果真矣!只不过一直查无实据,主公也不好随意而阻之而已,直到近来袁绍离开冀州前往司隶,主公才是渐渐查明此事,正要公布天下,以让天下人知晓袁绍行径!”
    听到程昱信誓旦旦的话语,卫涛眉头更是紧皱。
    虽然如今与曹操同样是各据一方, 但在卫涛前世今生的经验想法之中,曹操应当是与自己有同样志向想法之人,如何会是将这事情压制至此?
    不过低下头微微思量之后之后,卫涛又是不得不承受,若是曹操,这事情恐怕还的确是有几分真实。
    以曹操做事不拘小节的作风,只要是能够保证最后能够斩灭侵犯大汉的异族,那么对于一些小事情恐怕不会是计较那么许多。
    在他看来,这事情正是用在关键时候以坏袁家威望,恐怕还更好一些。
    其实这事情倒是与卫涛昔日任马邑的时候所作所为相若。
    但卫涛已经发现。自己与曹操有着最大的不同。
    曹操是攘外必先安内。先要匡扶大汉。而后再是考虑异族之事,其实真的说起来曹操倒也不比袁绍高尚多少,只不过曹操却是多了那么一分心思而已。
    而卫涛却是不同,两世为人,知道没有什么万世的王朝,只有万世的民族,所以卫涛的心思乃为一心要为大汉驱逐异族,至于大汉可不可再次强盛。对于卫涛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只要不让异族侵犯,中原战局终将是有停息的一日,在卫涛看来就是如此,至于到时候还是不是大汉,那么与卫涛就是关系不大。
    这就是卫涛与曹操的区别。
    “将军既然以驱逐异族为己任,如此攻打渤海,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不知道将军还是有何犹豫?”
    见到卫涛不答,程昱心中顿时就是有几分着急。这可是程昱等人细细思量之下,最是容易打动卫涛的说词。
    如今曹操与袁绍之战。恐怕会是引发大战,曹操自然希望卫涛能够为之分担压力。
    “虽然如今冀州还有袁谭、袁尚在,但不说其兄弟内斗,就算是两人合力,都不是将军之对手,将军更有何顾虑之处?”
    “此事我还需所虑,还请先生小住几日。”
    如今自己的几位谋士皆不在身边,就是荀攸也作为这一次事情的谋划者而留在了长安,不然以司徒王允如今的性子,如何会是相信卫涛所言俱是实?
    本来卫涛是让周瑜坐镇并州,担心的就是因为乌桓南下的影响,让那匈奴也是蠢蠢欲动。
    但也许是上一次卫涛对匈奴的伤害极大,直到如今也没有听闻匈奴有南下的意图。
    所以这一次卫涛就是准备将周瑜招回。
    应着卫涛所招,周瑜很快就是将手中的事务全都交托出去,而后在三日之内就是赶到冀州。
    “兄长如今准备再是兴兵?”
    一见到卫涛,周瑜就是直接问道,这时候身边唯有两人,所以周瑜也没有那么正式。
    对于周瑜能够依旧保持如此亲密,卫涛心中还是十分欣喜,随着自己的地位渐高,就算是张辽、典韦这样跟随自己最久之人也不在是如此随意,倒是让卫涛感觉到有些难受。
    高处不胜寒啊 !
    所以周瑜能够保持如此,自然让卫涛心中最是欢喜。
    “曹孟德倒是想要让我兴兵攻取渤海,吸引袁绍兵力。如此时候的确是有良机,而且我闻得袁绍所做所为也的确是让我不耻。然其中利弊还需公瑾为思量。”
    卫涛当即就是将程昱所言皆是告知周瑜,同时也将自己为何本来不打算应下此议,而后又是犹豫的原因全都告诉了周瑜。
    “公瑾也知这边患贸易利益之大,纵然如今我并州严禁铁器,但只是一些寻常日用之物,便可换回大批良马,更何况以如今所观,袁绍所为可不仅仅只是日用之物。有此资助,恐怕北方战事积年不止。”
    “袁本初之意我已明白,然则主公不欲如此乎?”
    周瑜微微沉吟之后随即问道,虽然没有言明,但卫涛却是明白,他之所问为如何。
    “黑山军固然是视我之为敌,日后说不定也是有一战,但同位大汉之人,自己争斗也就霸了,如何可让异族欺凌?”
    卫涛再是微微摇摇头,神色颇为正视。
    “至于耗费黑山军兵力,那更是不可,要知道与虎谋皮,恐怕反为虎噬,那乌桓又哪里有那么简单?恐怕其在实力上也同样有所隐瞒,稍稍有所不慎,其实力便大为增长,那么就是会被乌桓南下,到时候悔之晚矣。”
    “主公之意我已明矣,主公是想要攻渤海?”
    一番言语之下,周瑜已经是明白卫涛的想法,当即就是一笑。
    “更何况主公也有发展水军之意,如今渤海军临水,正是可符合主公想法,至于幽州,只要占取渤海,断去乌桓所得资助之后自然也无法见怪主公,而且如此环绕幽州,日后说不定还更有机图之。“
    周瑜说得很是明白,不过卫涛也不是很在意,但卫涛还是问了一句。
    “公瑾,如此,可还需有要注意之所?”
    “其实以攻渤海,以我军如今的实力也不是不可办到,不知道主公又是有可忧虑?袁谭、袁尚内讧当前,若是与之敌对,我军恐怕还更要看主公能够如何也。”
    “哦?”
    卫涛自然明白周瑜的意思, 终究还是要看自己决心如何,若是有决心打下这一战,那么就可一战,若是下不定决心恐怕还算败多胜少。
    微微闭目思量了一阵之后,卫涛再是睁开眼睛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公瑾,我已下定决心,这一次必取渤海!”
    “诺!”
    见到卫涛确实下了决心,周瑜一拱手,颇为兴奋地回答说道,他可是希望卫涛的实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壮大。
    “主公如今不同往日,既然是因罪攻袁绍,当先以正罪以责袁绍,而后才是以兵伐之,此乃大义也!”
    “好!那程仲德正在此间,还请公瑾与之言。”
    既然周瑜到来,卫涛自然是将这样的事情交由周瑜所行,不得不说有着周瑜辅佐,卫涛发现很多事情都处理得十分流畅。
    不得不说周瑜的确颇为有能, 一番言说之下,不仅是让曹操公布袁绍罪行,而且还要曹操先行历数袁绍之罪。
    如此一来,卫涛再行兴兵,自然是有大义在手,不会被人所诟病,更为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曹操就是与袁绍正式开战,让袁绍难以立即回旋。
    为了让卫涛分担袁绍的压力,虽然这等条件也是颇为苛刻,但程昱还是一一应下。
    而曹操对此显然也有是所准备,只在三日后,就是将袁绍勾结外族以图谋幽州的企图一一公布天下,而后更是发檄文天下,历数袁绍十大罪名。
    本来袁绍晋位丞相已经是引得天下之人颇为不满,如今曹操又是明言其罪,自然更是引得天下大哗,一时之间,袁绍名声可谓是声名狼藉。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卫涛自然顺势而发檄文以风闻天下。
    “袁绍既然有此行径为天下所不齿,如今既然以渤海通乌桓,吾自当亲往以阻之!”
    檄文一发,卫涛又是遣使往袁军,正式宣告与袁军战火再开!
  
第一百九十八章 初闻甘宁
    卫涛也是老于行伍,自然不可能是将自身情况禀报过对方之后后才是发动。
    卫涛可不会那么是‘仁义’。
    早在卫涛发出檄文准备讨伐袁绍的时候,诸多兵将已经聚齐,卫涛再是领一万兵马直扑渤海,而后命周瑜留守冀州,以防袁军‘围魏救赵’之计。
    这样大的动作自然是瞒不得人,渤海乃袁绍起兵之所,其富庶不在邺城之下,但镇守此处的将领,除了忠心之外却是百无一用,一听卫涛到来当即发出文书告急。
    若是这个时候自然是应当立即发兵往救。
    但这个时候袁谭却是使了坏水。
    上一次袁谭轻易大败,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袁谭几乎就是可以肯定是袁尚弄了鬼。
    可是袁尚显然并不惧怕袁谭知道,只要袁谭没有证据,就是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这一次袁谭也准备是报复回来,就在袁尚准备发兵救援的时候,袁谭却是故意说要领所有兵将直取常山、中山、河间三郡。
    “此三郡一下不仅可以立即收复失地,大振我军士气,而且可以截断并州军退路,让其困死于此,就算那卫涛侥幸得逃,此一击过后势必也是一蹶不振也!”
    袁谭娓娓道来,很是有理,但谁都能够明白,这三郡哪里是那么容易就会被夺取了的?
    听上去有理,但施行起来可是不容易。
    而被袁谭这么一拦,袁尚的动作就不由得一缓,让卫涛先一步是攻破渤海。
    如今袁尚被袁绍命为冀州牧。卫涛此举就是削薄他的颜面。加上虽然有过一次联合。但两人之间委实没有什么交情,对于卫涛,袁尚可谓是恨之入骨。
    所以袁尚当即也不再是理会袁谭,尽起本部人马而来。
    而袁谭也同样明白,若是自己不发兵日后同样会为人诟病,所以当即当兵再次攻打河间郡。
    袁谭想得是很好,若是能够攻下河间郡,不仅可以算是将河间郡收复回来。而且还可以截断卫涛退路,甚至从后路抄袭卫涛,到时候卫涛恐怕就是想撤退都撤退不了。
    如此一来,世人都是能够明白他袁谭和袁尚之间谁更是优秀。
    不过袁谭虽然打的主意不差,但周瑜既然得卫涛任命守卫冀州,自然也是预料到了其所行,同样引军而来。
    除了本来就驻守河间的张辽之外,这一次赵云也同样是再次随行,文武诸将并不比袁谭一方逊色多少。
    而这个时候一路领军直入渤海郡的卫涛也是收到袁尚来援的消息。
    “这一次前往与幽州交涉还是劳烦了子瑜,不过幽州的确是能够谅解也好。若是不然我也怕会是因此而让乌桓南下,到时候我恐是为大汉罪人。”
    卫涛看着风尘仆仆刚刚从幽州归来的诸葛瑾就此说道。对于袁尚,卫涛还真的没有多做重视。
    “袁尚倒也还是势大,可惜手下除了一个鞠义就无有将才,就算是那吕翔、吕旷之辈也是被拔擢起来为大将。公瑾所料果然不差,若是袁谭、袁尚换军而来,如今我面对那刘关张还是有些麻烦,但公瑾那里,呵呵……”
    这一次卫涛的确没有带着多少大将前来,只有于禁、潘璋跟随。
    于禁、潘璋的武力均是不弱,但比起关羽、张飞来说还有些比不得,若真要与袁谭对阵,对于如今算在袁谭手下的这关张两人,卫涛还真是有些难以应付。
    “文则、文珪,你们且是看这渤海如何?”
    卫涛笑过一声之后,也不用两人应答直接就是话题一转,转到了这渤海郡的事情之上。
    “这渤海郡临近大海,郡内江河贯流却非我并州所能比,这等江流水势不大,若是以之连水军,则水军不过疲庸之卒,根本不堪一用,但若是以江海练水军则如何?”
    这才是卫涛带领于禁和潘璋前来的目的,卫涛始终就没有忘记过水军的建立。
    不是卫涛知道什么海洋战略,而是卫涛知道,若是水军一成,则大汉海患则可一平,同时大海之中物产丰富,着力发展水军,也可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至于运输之类,只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涛相信这样的问题算不得什么问题。
    潘璋本来就是江南一带人士,算是并州军中难得的水军人才,但真正令卫涛有些惊讶的则是于禁。
    卫涛怎么也想不到于禁竟然也是自告奋勇言说其也会练水军,而且与潘璋言论,竟可不分高下。
    虽然说于禁实践不足,多是凭着理论而言,这也足以让卫涛心喜。
    却是于禁自知单凭勇力,自己算不得并州军中第一流,所以在那一次卫涛言说欲立水军的时候就是留上了心,借着卫涛使其驻守并州的机会,苦心专研。
    并州所在,河流不多,但总还比不得有心之人。
    “主公之想极好,吾在到来之前,也曾听闻那江东小霸王孙策常与人言,其梦想乃欲建一支庞大水军,纵横来去,大海之上无人可敌。而且还是听闻其每每攻占一地,必定是将当地的能工巧匠全都聚集保护,若有人侵扰,必定重罚。若是其得平定江东之所在,则以其之能必定会建立一支庞大水军。”
    就在这时候,潘璋一上前就是一拱手而道,追随卫涛日久,两人都是知道,卫涛不会以言论罪人,反倒是对那种无能之辈嗤之以鼻,所以这个时候潘璋也没有藏拙。
    “以江东之力,又有长江之险,纵然主公在此建立水军,也必不可与之争锋。正如主公所言,北方便于跑马,南方便于行船,此乃不变理。若是以军与海练,一旦成军,则必不在江南之下也,然如此却也有诸多为难之处。”
    “哦?尽可言之。”
    卫涛两世都不是什么江海边长大的人,甚至两世也从没有真正见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
    但卫涛却知道,就算连后世也常常是有海难,更不用说这个时候,一旦船只倾覆,恐怕几乎无有生机。
    “诺!以此而练兵,恐怕其中所耗不小,十成练军恐怕只能剩余三四成。其二欲行江海须以建大船,北方固然不是无此能工巧匠,但岂是能及江南之地?而且建船所费巨大,除非以冀州一地支撑,不然恐怕就只能如袁绍那般行不择手段之事也!其三,若是将军果是欲建水军,非是我等妄自菲薄,恐怕单以我与文则,此事断不可行。”
    潘璋和于禁都是有傲气的人,轻易不会说自己无能为力。
    但卫涛目光缓缓扫过,已经是发现潘璋所言,于禁也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显然在于禁看来,单单以两人的确是难以胜任。
    “其他两条先是不言,最后一条我到时候会以公瑾主持此事,以公瑾之能,任此当是无碍。”
    潘璋所言的三条皆是极为难为,尤其是第一条,卫涛却是明白他的意思。
    潘璋的意思单单就是练兵,十个水军之中恐怕就有六七个人要葬身于大海之中。
    这可是练兵,不是行军打仗,寻常练兵有受不了苦成为逃兵的,可除非是不断体罚,而且粮食不足,不然断断没有练兵练死人的。
    但如此也可见其事之凶险。
    只不过卫涛这个时候却是感觉到潘璋话中有话,潘璋为人虽有些贪鄙,但却称得上有勇有谋,不会不知道卫涛对于周瑜的信任。
    “周军师文武双全,统帅军队的本事我潘璋也是佩服得很,若是以之统领水军,定少有人能及。但军师是为一军之统帅,统定大局,临阵冲锋还要我等。而且平日练兵,更需精通水战之人才是可行。”
    潘璋乃是周瑜亲下江南引荐回来,对于周瑜的本事自然比他人更是了解,但正因如此,潘璋也不像他人一般盲目认为只要有周瑜在便可行。
    “此言有理!”
    并州军虽然归卫涛统领,但具体的练兵事项还多是由各个将领负责,卫涛自然能够明白潘璋的意思。
    “似乎文珪有解决之道。”
    “启禀主公,上一次我在得遇周军师也曾随军师在江南一行。却是知晓有一人极为有勇力,精通水战之术,纵横长江之上如履平地。纵然海路更为凶险,但主公若得此人,练成水军之成算几可翻倍!”
    潘璋再是向前,一拱手而道,不得不说到了并州军之后,潘璋的傲气渐渐有些收敛,若是初来之时,纵然会是推举他人,但语气绝不似这般推崇。
    “哦?果有此人?既如此公瑾何不为我谋?”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引起卫涛的好奇心。
    “启禀主公,当时军师已经是为主公招揽其人,但主公治下,无有水道,其人恐自身无用武之地,便此谢绝。”
    潘璋当即为周瑜辨说道。
    “而且其人出身不好,曾经为贼,号称‘锦帆贼’,如今那人正属荆州刘表部属黄祖麾下将领,可惜其人根本不得所用也!”
    “哦?那人姓甚名谁?”
    卫涛心中顿时颇为兴奋,已经有所猜知。
    “启禀主公,那人名甘宁,表字兴霸也。”  

第一百九十九章 平分秋毫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祖籍荆州南阳郡;少年有力,读诸子,好游侠。
    其曾聚合一伙众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时人一闻铃响便知甘宁到矣,因此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而后率众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又转托友人苏飞以投黄祖,可惜黄祖又以凡人畜之,依旧不得其用。
    一直到其后归于东吴之后才是得以重用,乃东吴名将也。
    如今亲耳听到潘璋所言确实是甘宁,卫涛也不由得一阵感叹。
    想不到周瑜看中的人竟然是甘宁,看来当时周瑜的那一次南下的确是收获颇丰。
    从潘璋的口中,卫涛已经是得知,对于周瑜,那甘宁也是颇为佩服,自然,对于卫涛这周瑜的主公也同样是心生好奇。
    只可惜甘宁虽然不受刘表、黄祖重用,但昔日为‘锦帆贼’之时,那些兄弟如今皆为其部属,共有八百人,当时甘宁是带着八百兄弟投靠,而后那八百锦帆贼也是其本部部属。
    之所以拒绝周瑜之请还是与此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