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匡胤皱着眉头,盯着韩旭的脸上看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

对于这两人的动作,韩旭看这眼里,心里也猜测到了几分。果不其然,赵匡胤点头后,常欢对着自己抱了抱拳,笑了笑。这笑容和以往相比,更多了几分发至内心的诚意。他顿时明白了过来,大骇不已,大内总管常欢,竟然是赵匡胤的人。

“老常,这么晚来此到底何事?”赵匡胤急忙问道。若是小事,常欢绝对不会来寻自己,此时前来,自然非同小可。

常欢想了想,神秘道:“刚刚在坤宁宫,对于王大任的问话,杂家没说真话。”

“哦?”赵匡胤惊奇道:“你的意思是,宝文阁内丢了宝物?”

常欢深深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正是,而且丢了一件非同小可的宝物。”

“难道是?”赵匡胤大骇,颤抖的手,指着常欢说不出话来。

第103章得天子剑者,得天下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摇曳的烛火不时发出的“哔啵”声。

对于常欢和赵匡胤的一问一答,韩旭几人是一脸的茫然。但即便如此,众人也在他俩那凝重的脸色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所谓的宝物,在一般人看来,无非金银珠宝,亦或神兵利器,而这些显然还没达到让赵匡胤惊奇,甚至可以说是胆颤的地步。

到底是何物事呢?

半响后,赵匡胤一声叹息,喃喃道:“宝文阁内的物件乃大周的天子的珍藏,历朝历代的古玩,孤本,数不胜数。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一把剑。”

说到这,他顿了顿,见众人一副不解之色,一字一顿道:“天……子……剑。”

韩旭颇觉无趣,暗道:“天子剑?不就是尚方宝剑嘛!这玩意有啥稀奇?自已不也有一把,最后还不是干脆送给了赵芸。”转而目光从几人脸上掠过,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同样也是大松口气,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而赵普却低着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是那把剑?”赵普抬起头,讶然道。

“恩。”赵匡胤点了点头。

赵普缓缓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不一会,长吁口气,缓缓道:“相传“天子剑”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乃一个叫虞公的铸剑师所铸。意为天下一统,镇慑四方归心。然而周天子却无能受用此剑,被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得到。中间几易人手,历经七国战乱,最终被秦王嬴政所得,随一统天下……秦末,楚霸王项羽灭秦,得此剑,而最后却又用此剑自刎于乌江。

经此,再也没有了天子剑的消息,世人皆认为此剑掉落乌江。汉高祖刘邦几次派人入江寻求,最后也是无果而终。直到大唐初立,突然有一天一个叫虞贡的人,将此剑献给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整日剑不离身。而后天子剑也就成了大唐宫中所藏。据说无论是安禄山,还是黄巢那个老匹夫,攻陷长安后的第一件是,就是寻找这天子剑,然而却不为其所得。即便朱温篡唐,翻遍大明宫,亦未寻得此剑。”

韩旭大讶,没想到这“天子剑”竟然如同传国玉玺般,是历代皇帝苦求的身份象征。

“不错,天子剑就是皇位的象征,每逢天下大乱,就会有天子剑问世的消息。“得此剑者,得天下。”赵匡胤拍案而起,道:“当年后汉隐帝欲夺周太祖郭威兵权,太祖疑虑重重,始终下不了反叛的决心。正在此时,太祖却无意间得到此剑,随领兵入朝,逼隐帝退位,建立了大周。而后,天子剑就被供奉在了宝文阁内,知道此事的除了太祖自己,就只有其身边最亲近的五人。柴皇后,太祖女婿张永德,太祖外甥李重进,先皇世忠,以及负责宝文阁守卫的大内总管常欢。”

此言一出,众人均面露奇怪之色,看着赵匡胤和常欢,难道他们两那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这老常也太有眼光了点吧,太祖时期,赵匡胤可只是禁军中一个小小的伍长啊。

赵匡胤一见众人的脸色,就知道这些家伙的想歪了。于是,挥了挥手,略一平复心中的波澜,面带回忆之色,喃喃道:“当年太祖传位给先皇,恰好我又在高平之战立了点小功劳。于是,先皇命张永德将军和我组件殿前司。平定淮南后,先皇兴奋得带着我入了宝文阁,指着那供奉着的天子剑,信誓旦旦的发誓:“扫平宇内,一通天下,君臣百年。”

说到此,他突然双膝一软,面朝福宁宫,跪了下去,痛哭道:“微臣,愧对先皇啊。”

赵匡胤的情绪失去了控制,想起柴荣当年的提携,两人战场上的指点江山,不由痛哭流涕。

众人手足无措,慌乱间将赵匡胤扶起,好一番安抚后,赵匡胤才停止了抽泣,坐回椅子,呆呆的不知其所想。

“李重进联合了北汉,南唐,再加上他淮南的边军,实力大增。”赵普皱眉道:“而此时,他又费尽心思,偷到了“天子剑”。依我看,他是铁了心的要造反了,等他一回到扬州,估计就是其起兵之时。”

“今夜他刚出汴梁城,不如我们立刻派快马去追,半路截住他,让其回不了扬州。”石守信拍案而起,狠声道。

慕容延钊立刻摇了摇头,否决道:“不妥。既然李重进敢私回都城,入宫偷剑,那他一定做了万准备,我们仓促行事,只会无功而返。况且他是骑马走陆路,还是坐船经汴水,入淮河回扬州,我们亦未得知。”

“若是走水路,这冬日西北风,顺风顺水,一日千里,数十日定然能回到扬州,我们追是追不上的。”常欢补充道。

“那这可如何是好?”石守信揉了揉脑袋,郁闷道。

众人将目光再次转到赵匡胤身上,却见其抬头望着屋顶,安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彷佛现在讨论的事,和他完全没有关系一般。

赵普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韩旭你有何想法。”

韩旭一怔,抬起头,见赵普此话一出,众人的眼光都投向了自己,并且安坐在椅子上的赵匡胤身子也微微动了动。于是,想了想,说道:“既然已经挡不住李重进造反的脚步,那就没必要在再其身上浪费时间,随他去吧。”

“随他去?我们什么都不做?就等着他带着南唐,北汉打过来?”石守信目瞪口呆的望着韩旭。

韩旭嘿嘿一笑:“是石守信的淮南兵打过来。而不是南唐,北汉打过来。”

“嘶……你的意思是?”赵普坐直了身体,揣测道。

赵匡胤动了,抬着的头放了下来,转过身,盯着墙上的山河图。

韩旭解释道:“李重进起兵,也就在这个把月之内,挡是挡不住了。既然挡不住,那就削去其两个臂膀。南唐被大周打怕了,国主李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失去了进取之心,一心想保南唐的半壁江山,所以这事也不难办。再有数日,不就过年了吗,以圣上的名义派人带些礼物去慰问下南唐,南唐隔三差五的送些金银珠宝什么的,咱大周也礼尚往来嘛。一来,让其感怀大周的恩德,二来嘛顺便敲打敲打,依我看,李景十有八九是不会听李从善的。

“至于北汉那边,我想刘思汉早已将消息传了回去,所以和南唐一样,同样派人过去。但是,最另我担心的反而是汴梁城内,所以要尽快解决韩通和刘思汉。”

“不如……”石守信点了点头,右手做了一个砍杀的姿势。

“不妥。”赵普立马出口道:“旭哥儿说的没错,南唐那边就按旭哥儿说的办。但北汉没有这可能,大周是推翻了他们才建立起来的,北汉和大周实乃生死之敌,没有谈判的可能性。至于汴梁城内的韩通和刘思汉,现在也不是动手的时候,若现在动手,一是没有借口,李重进的反叛,除了我们几个,皇宫内可没人知道。二是,现在动手,反而会有打草惊蛇的风险。”

对于赵普的话,韩旭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姜还是老的辣,一点没错。

“若是解决了南唐,没有南唐的支援,即使李重进起兵,大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至于北汉,若是他们来了,最多也只是麻烦点,就凭他北汉刘崇的那点兵力,没有了契丹人的支持,他早就成了大周的一个州了。”慕容延钊附和道。

众人一番讨论,又补充了点细节,最终将目光转向了书桌后的赵匡胤,等待着他的定夺。

赵匡胤背对着众人,呆呆的望着地图。

好一阵沉默后,开口道:“则平你拟个折子,直接让延钊明日递到中书省,亲手交给范大人,以范大人的为人,这事不成问题,但派去南唐的人选,你们再参谋参谋。韩通的事,先放放。北汉那边,延钊你刚从北边回来,用殿前司名义发个公文,请邢州安**节度使李继勋,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密切注意北汉的动向,严防其南下。至于韩通和刘思汉,在汴梁城里,他们翻不起大浪。”

慕容延钊点了点头,问道:“以殿前司的名义给边军节度使发公文,是否不太妥当,毕竟他们名义上可并不归殿前司管辖。”

“不错,这倒是我欠考虑了。那就以殿前司的名义向枢密院发公文,请枢密院使魏仁浦,魏大人署名,再以枢密院的名义,发给李继勋和李筠。”赵匡胤说道。

“他魏仁浦会听咱们殿前司的吗?”石守信疑惑道。

赵匡胤想起今日在坤宁殿内魏仁浦的为自己开脱,嘴角扯出个弧度,微笑道:“他一定会的。”

“大哥,李重进跑了,那刺客之事如何结尾,毕竟这事现在满城都传开了。”石守信忙问道。

“呵呵。”赵匡胤转过身来,微微一笑道:“我现在可是闭门思过,殿前司的事由延钊暂代,至于怎么做,是你们的事。忙了这么多年,难得休息一回,我得回家好好陪陪芸儿去了。哦,对了,再有几日就过年了……没错,正好。”说罢,淡笑着若有意味的看了韩旭一眼,抬脚就往门外走去。

众人面面相觑,赵匡胤竟然在这时候,当了甩手掌柜。

赵匡胤一走,慕容延钊和赵普赶紧去忙其交代之事,转身入了内室。

“行了,事情已经,忙活了一晚上,杂家也该回去眯一会了,天一亮还得早起,真是苦命之人呐。”常欢自嘲般的摇了摇头,出了殿前司。

“喂喂,啥意思,这都走了。”石守信嘟囔着,眼见韩旭也要走,忙上前拉住,笑道:“韩兄弟,哥哥待你不错吧,你看啊,哥哥可替你瞒着白衣女子之事,若不是赵普那老人精问起,哥哥我可是绝对不会说的。”

韩旭一见他的样子,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于是赶紧摇了摇右手,将包的粽子似的右手递到石守信面前,没好气道:“你还说,若不是你来跟乌龟似的来得那么慢,我会被李重进那老不死的砍伤吗?”说罢,抬脚就走,留下一脸呆滞的石守信。

刚刚越过门槛,韩旭想了想,怎么说人家石守信也算是救了自己,对白衣女子之事也是尽量隐瞒,对自己还是没得说的。石守信人并不笨,只不过太追求完美,有些事反而想得多了点。

于是,韩旭停下脚步,回身提醒道:“殿前司都指挥使是谁?”

“延钊啊。”石守信立马回道,随后一愣神,疑惑道:“你是说?”

“既然殿前司都指挥使是慕容将军,那你费个啥劲?”韩旭摇头不已,说罢就往外走去。这天都快亮了,一晚上的闹腾,估计秦雨山他们一定派人在皇城门口等他的消息,得尽快去报个平安。今个是回不去了,等下在殿前司眯一会,早上还得去文德殿陪小皇帝,顺便偷听点消息。

石守信茫然望着韩旭的背影,喃喃嘀咕:“这也行?”

第104章御史台的弹劾

翌日,天刚蒙蒙亮。

城北一处大院内,陈进言颤抖的手,提笔写下了最后一个字,彷佛用尽了全身气力般,瘫坐在椅子上。身边伺候的年轻小妾,赶紧将一直准备着的毛巾,沾了沾冷水,拧干,小心翼翼的替他擦着额头的上的汗水。

昨晚,大周的禁军闹了一夜,据说还冲了进奏院,围了太尉府,搞得她是胆战心惊。然而,令她不解的是,她的相公陈老爷,听到消息后,却兴奋异常,一晚上的手舞足蹈,这和往日那病怏怏,时常长吁短叹的老爷,简直判若两人。

冷毛巾擦过陈进言的额头,他顿时一个激灵,惊醒过来,暗自感叹:“没想到这短短的一会,自己竟然睡着了,看样子年纪大了,精力也不比年轻之时了。”想当年,他学有所成,初为御史,意气风发。拉着往日的那些不得志的同窗,通宵达旦,豪情壮语,指点江山,势必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看着同窗们一个个羡慕的眼神,他陈进言也不由得暗自得意。

然而随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代代的朝廷更替,那些以武立国的皇帝们,更欣赏的反而是那些粗鲁的武夫,他们这些心高气傲的文人哪能受得了。凭着御史台的威名,他们联合起来四处弹劾那些犯了过错的骄兵悍将,但往往那些武皇帝,拿着他们的奏折只是淡淡一笑,最多也就是对武将们呵斥几句,下一刻那些奏折就不知道扔进了哪个废物堆里。

直到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的出现,这两位英明的皇帝对文人才开始重视了起来,御史台迎来了春天,陈进言也恰如其名一样,一封封的奏折,不断的进言。虽然这两位大周的皇帝对武将的约束仅仅只是比往朝高了几分,但御史台和他们这些御史的地位却明显的提高了,而自己也因此官至御史中丞,离那空置多年的御史大夫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甚至连他自己都认为,御史大夫的位子非他莫属。

然而冥冥中似乎注定他人生得意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更大的失落。先帝柴荣任命郦希亮出任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而他陈进言莫名其妙的成了御史台第二人,俗话说“挡人官路,如杀人父母”。

虽然对于柴荣的任命不满,但他陈进言可不敢多言。另外郦希亮是什么人?祖上乃唐末大司空郦宏,郦宏仗义执言,被朱温所杀。随后的郦家子孙,多次任职御史大夫,中丞等职位,算是一门忠烈,御史台血统。

让陈进言不满的是,凭什么郦希亮就能成为御史大夫,就凭他郦家的一门忠烈?就凭他是高官之后?更甚的是,他感觉郦希亮似乎处处与他作对,自古以来文人的高傲使得他们不屑与武夫为伍,但郦希亮偏偏和武人,尤其是赵匡胤打成一片,对他们这些人文置若罔闻。长久的憋屈和不满终于让他变得颓废起来,对于郦希亮的愤恨也暗自埋在了心底。

昨夜赵匡胤的行径,让他找到了机会,找到了一个打击武夫,顺便牵扯郦希亮的机会。

兴奋了一晚上的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片弹劾赵匡胤枉法,以及郦希亮渎职的奏折。搬到了郦希亮,他就能在残烛之年,登上那日思夜想的御史大夫之位,名垂青史。

想到此,陈进言折皱的老脸上,竟然兴奋得显现了不同寻常的绯色。

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起身在小妾的帮助下穿上官服,正了正官帽,将桌上那道奏折,郑重其事的放入怀中。做完这一切,陈进言彷佛年轻了十多岁,迈开大步,出门而去。

今日的御街似乎并没有因为夜色而显得寂静,一路上兴奋得御史们,相互的打着招呼。大周皇帝,对武人的约束比以往高了很多,他们可不能经常找到弹劾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御史没了弹劾,还叫御史吗?所以,今日对他们来说,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陈进言掀开轿子的布帘,向着那些同僚,不时的打着招呼。这浩浩荡荡的队伍往中书省而去的队伍,竟然让他生出了一种“文人死谏”的豪迈。

范质安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毕竟昨晚的闹腾让他一宿没睡。此时的中书省,早已不复大唐当年的地位,殿内简朴异常。三省基本上在这五代已经算是名存实亡,皇帝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他们中书省还好算好点,柴荣安排了两位宰相在此。更惨的是尚书省和门下省,这时候也就寥寥几个闲官而已。

中书省的官员门正整理着今日的奏折。今日没有大朝会,小皇帝依然会在文德殿处理政务,他们必须尽快将一些重要折子挑出来,给范质过目,而范质又会带着其中极其重要的折子,去文德殿与太后和小皇帝商谈。

“今日,可有重要之事?”范质也不争眼,将头靠在太师椅上,淡淡的问道。

“这个……”王溥看着桌上那厚厚的一叠奏折,支支吾吾。

范质一声长叹,道:“齐物兄,你我同事多年,有事但说无妨。”

王溥苦着张脸,道:“无其他大事,全都是御史台弹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夜闯进奏院,拿人之事。”

一听这话,范质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事太后已经发了话,这些奏折就不发了,全都推入库里。”

“是。”王溥点头赞同道,但转而又看了看手中的那本被他挑出来的奏折,欲言又止。想了想,最终还是说道:“这里还有一份御史台中丞,弹劾赵匡胤和御史大夫郦希亮的折子。”

“恩?”范质睁开了双眼,坐直身体,疑惑道:“御史中丞?陈进言?”

王溥点了点头。

范质见此,起身来到王溥面前,将那份奏折接了过来,仔仔细细的翻看了一边。随后,笑咪咪的说道:“不错,陈进言不亏是进士出身,这一手折子倒是写得漂亮,引经据典的,颇为豪气。”

然而,此话刚落,脸色瞬间一变,怒气冲冲的将折子甩在了地上,骂道:“但写得再漂亮又有何用,对于赵匡胤的事,他这是唯恐天下不乱。更可气的是,他竟然连带弹劾郦希亮,御史中丞弹劾御史大夫,他这是心怀叵测,居心不良,这御史台还真是人才济济。”

“那这折子?”王溥问道。

“留待不发,推库里去。”范质张口就道。但是话刚出口,他却怔了怔,随后又低下身,将陈进言的折子捡了起来,放入衣袖中,叹气道:“走吧,去文德殿。”

第105章撒尿也要讲证据

韩旭混混沌沌的在殿前司眯了一会,梦到的全是白衣女子持剑而立,风姿绰约的身影。直到慕容延钊将其叫醒,两人一起往文德殿而去。虽然半宿没睡,但他靠着文德殿的大门,却怎么也眯不起来,脑中一直回想着昨夜之事,猜测着白衣女子的身份?李重进何时起事?

“韩侍卫,你的手?”

一声问起,韩旭回过了神,这才发现宰相范质正一脸疑惑的指着自己的手臂。于是,呵呵笑道:“昨夜刺客来时,在下恰好巡夜。这不,都快在下身手低下,被刺客所伤。”

“哦。”范质点了点头,赞许道:“不错,韩侍卫也别妄自菲薄,刺客的身手,老夫也已听说。韩侍卫能逃过一劫,着实不易,难得难得。等会我派人跟常公公说说,让你休息几日。”

“多谢范大人。保护圣上乃卑职职责所在,况且一点小伤而已,不碍事。”韩旭赶紧躬了躬,虽然他也想休息,但这关系时候,还是多听点消息,也好想办法保全自己的小命。

范质盯着韩旭青涩而阳光的脸,眼中全是赞许之色,微笑着跨入了文德殿的门槛。

不一会,文德殿内刺耳的声音响起:“太后,皇上昨夜身体不适,今日文德殿论政取消。若有事,可禀奏范大人,一切听从范大人安排……各位大人,请回吧。”

对于太后和皇上的身体不适,众人均是心知肚明,明显是被昨晚的事情给吓的。

“范大人,魏大人,在下有事相禀。”慕容延钊按照昨晚的计策,将赵匡胤的决议一一说了出来。

半响后,范质点了点头,赞同道:“不错,礼尚往来,是该派人去南唐回礼一番,这事交给礼部安排,至于护卫的人手,就从你们殿前司派人吧。”

韩旭一听这话,算是吃下了颗定心丸,从殿前司派人,那都是自己人,自然可以探听点南唐的消息,顺便给李景提点提点。南唐这边的事,也算是搞定了。

“年前确实要主意北方的动静,这样吧,这公文上除了昭仪节度使,安国节度使以外,老夫再给你们加上定州的义武节度使,镇州的成德节度使。毕竟防北汉,就必须防着他们的主子契丹辽国。”魏仁浦淡淡的看了眼慕容延钊,笑道。

韩旭没想到魏仁浦这么好说话,不紧同意了殿前司的公文,竟然连带着还多发了两个节度使。然而他当然想不到,魏仁浦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长期的无所事事所致,对于殿前司还将他这个枢密使放在眼里,他是相当的满意。

一番讨论后,几大官员迈出了文德殿。

范质拉过身边的一位消瘦的约莫四十多岁的男子,正色道:“希亮,御史台你可得多多担待着点,你应该知道太后对赵大人之事,下了定论,那些弹劾的折子,都被我压下了。你回去,得好好讲明此事。”

“多谢老大人提醒。”御史大夫郦希亮赶忙拱了拱手手。

“恩,无妨。”范质摆摆手,左右看了看,将袖中的奏折偷偷交给了郦希亮,正色道:“你自己御史台的事情,你自己处理,老夫不希望看到大臣间的明争暗斗,这对大周没有好处。”

郦希亮不用看,就猜到了这份奏折的内容,对于陈进言他并不在乎,也不相信此事太后和圣上那边会把自己怎么样,然而即使无事,在太后和圣上那边始终是一个污点。不由得手中将那奏折捏得紧紧的,御下不严,被自己的下属弹劾,简直是他的奇耻大辱。

于是,他对着范质深深的点了点头,恭敬道:“多谢老大人,下官一定办妥此事,不给老大人添麻烦。”

韩旭见此情形,不由大讶,没想到范质这老大人,竟然还有如此一面,虽说从范质的观点来看,这是为大周朝堂的安稳着想,但这怎么说都是官官相互呐。眼见着文德殿已无人,反正小皇帝也吓得躲在了宫里,于是赶紧上前几步,赶上慕容延钊,准备回赵府看往刘三。至于离开岗位的借口,用屁股都能想出十个八个的。

没走几步,就见韩通这厮怒气冲冲的赶了过来。

“范大人,今日论政咋这么快就结束了?”韩通狠狠的看了眼慕容延钊,转而对着范质问道。

“韩大人,你看看都什么时辰了,你才来?”范质见状皱了皱眉。

韩通急忙道:“不行,我要去找圣上和太后。”

“太后和圣上身体不适,今日未来文德殿。有什么事,跟老夫说吧。”

“老大人,我要告赵匡胤,告他这个殿前司都点检。”韩通大声吼道。

范质一脸疑惑,若说御史弹劾赵匡胤还能理解,可是这韩通来凑什么热闹?虽说赵匡胤围了他的太尉府,但毕竟在自己的即使调动下,两人并未发生大的冲突。以他俩之前的关系,比这更大的矛盾都有,也没见他韩通告赵匡胤呐。

韩通见众人一脸的不解之色,终于憋屈道:“赵匡胤围我的太尉府也就算了,竟然命令殿前司的禁军对着太尉府撒尿。”说着,他一指慕容延钊,大骂:“一千多个殿前司禁军,每人一泡尿,就差点把太尉府给淹了……”

韩通越说越气愤,脸色憋得通红:“这可是大冬天啊,外面滴水成冰,老夫太尉府整个面街的围墙被他们尿了一通,现在全都结成了冰,臭气熏天,满街的路人,捏着鼻子对太尉府指指点点。更可气的是,太尉府的大门竟然被他们尿结成冰,冻住了,打都打不开。”

众人大张着嘴巴,目瞪口呆的望着怒气冲冲,喋喋不休的韩通,而心中却一个个乐翻了天,他们不知道这事是韩旭的主意,全都算在了赵匡胤的头上,对于赵匡胤别具一格的行事,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了阵阵大笑。对于这些平日一本正经的大周高官,这事简直无法想象。若不是迫于韩通的面子,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欲往韩通的太尉府一行,见一见那殿前司的千人撒尿后的壮举。尤其是一旁的郦希亮,他没想到平日一本正经的赵匡胤,竟然可以做出如此荒唐而有趣之事,笑的连之前陈进言的奏折之事都似乎忘了。

慕容延钊苦苦的憋着笑意,望着一边得意洋洋的韩旭,摇头不已。

“荒唐。”范质面色一正,呵斥道。这话不知道是在说韩通大放厥词,还是在说赵匡胤的壮举。然而憋了半天之后,他再也憋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朝着韩通不耐的挥了挥手,斥道:“赵大人现在被圣上勒令闭门思过,这事你要找就去他府上去找。”

说罢,头也不会的,直接出了文德殿内院。

韩通大怒,找不到赵匡胤,先拦住慕容延钊也好。

然而,慕容延钊却笑嘻嘻的说道:“韩大人,请让让,若是你有证据证明这尿是殿前司的人尿的,下官上门道歉,并派人将太尉府打扫干净。”

“哼,除了你们殿前司,还有谁?证据,这尿都尿了,老子到哪去找证据。”韩通不依道。

韩旭笑嘻嘻的上前道:“韩大人,没有证据就是诬告,要坐牢滴!当然,你若是还想胡闹,在皇宫里再打一架,在下虽然伤了一只手,但定然奉陪到底。”

“你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对老夫如此无礼。”韩通大骂。就是这个韩旭,他恨不得立马宰了他。然而自从上次之后,他也不敢在皇宫里直接对御前侍卫出手,而且一旁的慕容延钊显然不会视而不见,真若打起来,他绝对占不到便宜。

“老子去找赵匡胤,你们给老子等着。”

丢下一句狠话,韩通转身离开。

第106章显得六年,冬

翌日,韩旭最终还是没有去皇城当值,让赵芸写了张龙飞凤舞,洋洋洒洒的所谓的“请假条”,直接抛给了慕容延钊,牵着小黑马溜出皇城,留下一脸呆滞的慕容大将军。

显得六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大周打败南唐的数十万大军,占领淮南;柴荣北伐,出师未捷身先死;小皇帝柴忠训登基,封赏群臣,大赦天下。然而这一切,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并无多大的关系,生活照旧,只不过多了点安逸平稳的日子。

年关将至,汴梁城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挑选着各式的年货。商人们,卖力的吆喝,只为能卖出手中更多的商品。而最高心的,莫属那些蹦蹦跳跳的孩童,过年意味着能得到新的衣服,美味的饭菜,以及那小小的平价玩偶。

韩旭并未骑马,牵着小黑慢悠悠的晃荡在青石板的御街上,只为能多体会些这古代的人文风情。身后的裴忠,尉迟雄现在已经成了他的专职保镖,早上护送其去皇宫,晚上护送他安全的回到赵府后,两人才返回秦家大院。

从两人口中得知,丐帮已经全力的发展起来,汴梁城的丐帮已经向周围扩散。秦雨山派人去了扬州,建立了丐帮的江北分舵。年后,还将派人度过大江,进入南唐,在南唐的都城金陵,建立江南分舵。

对于“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之地长安,以及中原之地的洛阳。这两地的准备上,丐帮内部起了不同的意见。以秦雨山,尉迟雄为代表的大唐功勋后裔,他们始终对于长安城的眷恋多一些,大唐的繁荣,是他们永远也割舍不掉的情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