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却过激了。

范质一直闭口不言,对于韩通和赵匡胤之事,他并不想过多的参与。而这事,也不能在朝堂上下定论,两边都是大周的高级将领,无论最后谁赢了,另一方的面子上都过不去。想到此,他微微抬头,看了眼那高高在上的帘子,暗叹,符太后聪明是聪明,可惜还是太年轻了。

但是太后的问话,范质不得不回。望着上面的年轻母子,想起先皇的临终嘱托,他双手抱着象牙笏,上前一步,答道:“国家形象是大,皇上威严不可不敬。然,韩大人此举激进有余,老臣建议将此时暂缓,发到中书省议一议,老臣定会拿出个妥善的处理办法。”

赵匡胤转头若有所思的看了眼一本正经的范质,心中暗道,果然是老狐狸,做事稳重得很。但此结果,倒让他很是满意。

老宰相的话,自然引得满朝文官的附和,纷纷点头附议。

“好一个议一议。”韩通暗道一声不好,这事放到中书省议一议?那中书省是什么地方?那本就是他范大人的地盘。这一议,还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议出个结果,这明显是范质想和稀泥,两边都不愿得罪。拖一拖,拖到不了了之。于是,张口就欲反驳“嗯,还是老大人深思熟虑,这事就按老大人说的办,发到中书省议一议。韩爱卿,你们侍卫司先将告示撤了,等中书省有了决议,再行定夺。”帘后的声音再次响起。

韩通一听这话,顿时将欲出口的反驳之语,硬生生的吞了回去,只能跟着满朝文武附和:“吾皇圣明,太后圣明。”

“报!”

“启禀皇上,太后,侍卫司都校来报,汴梁的数千乞丐聚众闹事,挟持汴梁半数百姓,一路进入内城,围了南唐进奏院和四方馆,目前正朝皇城赶来,形同造反,请皇上定夺。”一位侍卫进门报告。

“造反?”

“哄!”朝堂顿时闹腾了起来,先皇驾崩,当今圣上刚登基不久,还真的有人造反了?

此时朝堂内真是人世百态,尽显其中。有的官员一脸呆滞,双腿直打颤,只能扶柱而立;有的官员左右摇头接耳,议论纷纷,似乎再考虑自己的下家。放得下心的,只有那些右列的武将们,一个个磨拳搽掌,跃跃欲试,这又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时候。

帘子后面一声惊叹,声音虽小,但前面的赵匡胤几人,还是听见了。龙椅上的小皇帝,此时倒是兴奋了起来,似乎造反在他心中倒还是个趣事。见此状况,赵匡胤不由摇头叹息,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正是韩通此时最贴切的描述。本以为暂时拿丐帮没了办法,却没想到他们自己送上了门,造反,那可是死罪。于是,他上前拱手道:“启禀圣上,太后,臣请旨,带侍卫亲军,亲自平叛乱。定斩贼人之首。”

“臣请旨。”

大周的武将们一个个请旨而出。

赵匡胤眉头紧皱,这丐帮到底想干什么?韩旭那些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凭他们那区区数千乞丐,怎么可能造反?略一思索,立刻上前道:“起奏圣上,太后。此事,有待查明真相,妄动禁军,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

“赵大人,都这个时候了,还查什么查?聚众造反,就是死罪。”韩通大声责问道。

赵匡胤一甩手,指着进殿的侍卫,正色道:“乞丐造反,你是否亲眼所见?”

侍卫见赵匡胤的威势,立刻胆战心惊,结结巴巴的老实道:“此事并非小的亲眼所见,而是侍卫司的都校派人来报。”

“哈哈,既非亲眼所见,应当立刻查实。谎报军情者,杀无赦。”赵匡胤大声道:“你可知罪。”

“赵大人,饶命,小的,知错了。”侍卫赶紧跪拜,哭求道。

“赵匡胤,你”韩通怒指着赵匡胤。

“此事确有蹊跷,若是造反,皇城早该乱成一片。而此时,却平静得狠。”范质捋着胡须缓缓道:“赵大人,皇宫安危靠殿前司的护卫,此事还请赵大人立刻查明。”

“咚,咚,咚。”

朝堂内,正自议论纷纷。远处却传来阵阵鼓声。

第75章登闻鼓(下)

咚,咚,咚……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这是哪里在敲鼓?难道是战鼓?那帮乞丐真的是在造反?

韩通双眼闪亮,兴奋得脸色通红,再次起奏道:”皇上,太后,这一定是反贼的战鼓声,臣请立刻发兵镇压。臣韩通愿领命前往,以报先皇知遇之恩。”

一个个胆颤心惊的群臣早已吓得没了主意,此时有韩通出头,顿时附和起来:”派军整压,有韩大人在,定可保皇城无忧。”

“且慢。”赵匡胤见胆小的文官们似乎倒向了韩通,立马开口道:”韩大人,您老也算是久经杀场的老将军了,这是不是战鼓的声音难道你听不出来?这鼓敲得毫无节奏,也无铿锵有力之感,再则,这分明是一只鼓的声音,何来战鼓一说?你这是妖言惑众了。”

“赵大人年轻有为,久经沙场,这话似乎言之有理啊。”群臣一听这话,再看到横眉竖眼的赵匡胤,纷纷改变了口吻。

韩通双眼如炬,扫过全场。那些胆小文官们眼神纷纷躲避,不敢与其对视。对于这些墙头草,韩通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虽然他一向看不起那些舞文弄墨的文官,但不得不说的是,没了那些文官这朝廷都没办法正常运转下去,连军令文书都发不出去。

“报……”

“起禀皇上,殿前司回报,数千名乞丐已及汴梁百姓聚集在皇宫外,殿前司和侍卫司已派禁军将其包围。”殿外侍卫回报。

韩通一听这话,得意的看了眼赵匡胤。

“他们可有不敬举动,可有发生冲突?”范质开口问道。

侍卫回道:“禀大人,这倒没有。禁军只是将其包围,且那些乞丐手无寸铁,并无过激举动。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韩通立刻抢问道。

侍卫抬头看了眼赵匡胤,见其微微点了点头,于是继续禀告:“只不过,他们在敲宣德门外的那面鼓?”

果然是他们在敲鼓。群臣交头接耳,那帮乞丐吃饱了撑的,没事来皇宫前敲鼓?

“宣德门外的鼓?”范质眉头微皱,转眼看向下手的右宰王溥,却见王溥刚好也正向自己看来。四眼对望,顿时双双心中一惊,异口同声道:“登闻鼓?”

此言一出,武将们面面相觑,完全不知老大人所言。而满朝的文官,却顿时明白了过来。

范质上前一步,说道:“禀皇上,太后。自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历朝历代大多设有登闻鼓,击鼓鸣冤就由此而来。而自我朝以来,并未有人敲过这登闻鼓,是以百官一时并未想到。”

“范爱卿,你说的是宣德门外的那面破鼓?”年轻的小皇帝顿时来了兴趣,开口问道。

“禀皇上,正是。”范质恭敬道:“我朝的登闻鼓实乃前朝设立,原本进攻后汉皇宫之时,军士想用起做为军鼓,但被太祖一句“此乃天下百姓,不可动”,方才作罢。随后这登闻鼓就一直立在了宣德门之外。”

赵匡胤听到此处,心中不紧动,暗道一声:好小子,这也能被你想到。

“好,击鼓鸣冤,看样子有天大的冤情。”小皇帝兴趣高涨,对于书中的冤情之事,他也只是听过罢了,此时却现实中遇到,顿时想做一回青天,断一回案,小嗓子大声道:“殿前都点检何在?”

赵匡胤赶紧上前一步,道:“臣在。”

“朕命你将鸣冤之人全都抓上来,朕要问话。”小皇帝得意洋洋道。

韩通听得这话,立刻喜上眉梢,两眼盯着赵匡胤,心中暗喜,看你怎么办?

赵匡胤暗道一声不好,难道这小皇帝不耐烦,想抓人?但皇帝的话又不能不做,心中微微一动,道:“起奏皇上,宣德门外有数千乞丐,全都抓起来?”

群臣摇头叹气,这小皇帝确实太年轻了,反倒被赵匡胤抓了语病。

小皇帝看到下面的反应,心中一阵尴尬,再次说道:“抓带头的,将其带上殿。书中不是说了嘛,这登闻鼓一响,要皇帝亲自上朝听案吗。”

赵匡胤并不想动手,但皇帝的旨意已下,不得不去做。于是,唤来门口的侍卫吩咐了几句。侍卫立刻向殿前司跑去。

宣德门外。

禁军将数千乞丐围在中间。在皇宫面前,乞丐们倒也老实得很,在秦雨山的命令下,也不再喊什么口号,此时,一个个交头接耳,似乎在聊着什么八卦。

这场面很怪异,看上去很壮观,但却很是安静。

“咚,咚,咚……”

鼓声越来越小。

刘三敲了半天,引来大批的禁军,但奇怪的是禁军只是将他们围住,并未有进一步的举动。一个个似乎在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于是,他是越敲越没趣。

终于,“不敲了,娘的,被人当猴耍啊。敲了半天,聋子也该听到了。”刘三将鼓锤放回鼓架上,将小指放入耳中扣了扣,一脸的憋屈,低骂道:“娘了个脚,老子耳朵都快敲聋了。”

“哈哈,我让你敲,你活该,早就叫你给我。”韩旭立马走了上来。看刘三敲了老半天,他手早就痒了,好话说尽,但兴奋的刘三就是不让,直到现在这家伙玩得没兴趣了,才轮到他上前爽一把。

这鼓倒是很大,放在外面日晒雨淋的,油漆早已斑驳,确实是有些年头了。韩旭从架子上拿起鼓锤,顺手掂了掂,得意的看向赵芸,顿时引来一阵白眼,那意思很明显,要玩你自己玩去吧。

“豪气面对万重浪……”韩旭心情大畅,开口就是一句,唱罢举锤就向登闻鼓砸去。

“住手……”一声大喝。

韩旭吓了一跳,高高举起的鼓锤,放了下去。转头看去,却见一位身穿明光铠的年轻将军带着一对侍卫走了过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朱雀门遇到的禁军都虞候石守信。

“原来是自己人。”韩旭一脸乐呵呵的望着石守信,拿着鼓锤示意道:“石将军也有兴趣?不如上来敲两下。”

石守信几步来到韩旭面前,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一挥手,命令道:“带走。”

身后几名如狼似虎的侍卫立刻冲了过来。

秦雨山,赵芸,裴忠,刘三等人早在石守信出来之时就已经来到韩旭身边,此时,几人立刻将韩旭护在了身后。

大周的禁军在这个时代,百战百胜,以少胜多的战绩,数不胜数。一个个早已成了骄兵悍将,见有人挡道,立刻伸手向腰间摸去。

“住手。”石守信挥手制止了正欲拔刀的侍卫,眼看着赵芸,开口道:“公务在身,诸位还是先让让吧,石某只带那位兄弟走。”说罢,手指韩旭。

“老石,你这是啥意思?”韩旭惦着脚说道,这小子此时立刻拉起了关系。但他心中却百思不得其解,忐忑不已,石守信是赵匡胤的人,没事来抓自己干啥?

石守信淡淡道:“圣上口谕,将击鼓之人带上殿。”

“啥,不是我敲的,我没敲啊。”韩旭双手一摊,立刻大呼冤枉。但见石守信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这才发现自己的手上还拿着两个鼓锤。呆呆的看了眼刘三,却见这小子正在偷笑,这回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石叔叔,怎么回事?”赵芸小声问道。

石守信俊脸一抽,苦笑道:“你们不是击鼓鸣冤嘛?圣上当然要将击鼓之人带上去问话,不然如何申冤。”但看了眼那缩头缩脚的韩旭,他只能无奈道:“当然,你们换一个人也行,这事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一听这话,秦雨山等人全都散了开来,将韩旭推上了前。韩旭顿时大骂起这群不讲义气的家伙。

“旭哥儿,秦大哥知道你讲义气,而且这里就你的嘴巴最厉害,这事还非得你去不可。”秦雨山语重心长道:“尉迟的事,就靠你了,秦大哥拜托了。”说罢,对着韩旭作起揖来。

韩旭赶紧虚扶秦雨山,这礼他可受不起。

“好了,好了,我去还不行吗。不就是见皇帝老儿嘛,这有啥可怕的,脑袋丢了,碗大个疤。”韩旭大声道,这话说得豪气非凡,然而事实上,他也只是暗自给自己打气而已。

石守信见韩旭缩头缩脚,原本以为他是个胆小之人,私自违背皇上的口谕,多给了丐帮一次机会,将抓击鼓之人,变成了丐帮随便一人。这是在让他们找一个聪明之人,能否成功的申冤,整个丐帮就靠那个上殿之人了。

然后没想到的事,丐帮一致的动作,竟然还是将那叫韩旭的小子给推了出来,可见整个丐帮都很信任和器重韩旭。想到此,他不由得对韩旭产生了兴趣,难道这家伙并非外表表现的那样不堪。

“走吧。”石守信开口道。

“等等……”韩旭立刻叫道。

石守信顿时皱起了眉头。

韩旭来到登闻鼓前,用尽全身的力气,将鼓锤砸了下去。

石守信是莫名其妙,而丐帮几人和赵芸顿时摇了摇头,苦笑不已,明白韩旭替刘三受过,不去敲一下是怎么也不会甘心的。

“咚……”

呃,就一下,众人顿时傻了眼,登闻鼓鼓面被韩旭砸了个大洞。

韩旭顿感憋屈,刘三这家伙敲了半天没坏,而自己只是那么一下,竟然就把这破鼓给敲烂了。

“行了,这事以后再说,跟我走。”石守信挥手道。

两名侍卫上来将韩旭夹在中间,护住。

“石叔叔,韩旭他不会有事吧?”赵芸上前一步,哽咽道。

“不会,有石叔叔在呢,而且大哥也在朝堂上呢。”石守信安慰道。但他看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赵芸,又看了看前面一步三回头,一脸笑嘻嘻的正向着广场上数千丐帮挥手致意的家伙。他倒是颇感不解起来。

第76章金銮殿告御状

入右掖门,进入皇城。

一路向北,韩旭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什么都感觉新鲜。大周的皇城继承了后汉的原址,规模看上去并不大,远不如后世明清皇帝老儿的故宫,也比不上大唐皇朝的大明宫。但朱墙琉璃瓦,龙形雕塑与装饰,样样齐备,依然显得肃穆而巍峨。

看着左右张望,惊叹不已的韩旭,石守信饶有趣味道:“韩兄弟第一次进这皇宫?”

“哦,当然。”韩旭随口答道,眼光四处打量,好不容易来一回,怎么着也得看个够本,出去了也能和刘三这帮人炫耀一番。

石守信见韩旭心不在焉,于是也不在废话,脚下的步伐不由加快了起来。

不一会,几人就来到了紫宸殿,殿外的侍卫转入前去汇报。而石守信抓紧时间,给韩旭交待了几句朝圣礼仪,毕竟这是皇宫。

韩旭眉头一挑,也明白石守信是好意,但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威武决断的将军,竟然如此婆婆妈妈,简直就是个奶妈。不就是见皇上吗?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这玩意电视上不知道演过多少遍了。

石守信说着说着,见韩旭一幅不以为然的样子,不由暗自点头。如此年轻的家伙,第一次入皇宫竟然能够淡定如此。想当年自己第一次见太祖皇帝,那时真是胆战心惊,处处小心。想到此,他不由对韩旭又高看了几分。

“宣击鼓之人。”

“宣击鼓之人。”

刺耳的公鸭嗓子声响起。

韩旭一阵恶寒,原本还显得淡定如常的他,此时却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脸色煞白,小腿打颤,怎么也迈不开脚步。

石守信见状,顿感大讶,摇头苦笑,原来这小子之前的淡定都是装的。但此时已无时间给其劝解安慰,于是上前一步,一脚踢向韩旭的屁股,将其踢了过去。

屁股上传来一阵大力,韩旭不由自主的迈出步子,向前冲出了几步,才稳定了身形。此时,回过头来,见石守信一脸戏谑的望着自己,不由得尴尬的笑了笑。转身,站直身体,挺起胸口,一幅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返的表情。

抬起脚步,迈入了那全世界最高的门槛。

韩旭一进大殿,眼神直视双脚,不敢四处乱瞟,但不经意间余光还是能瞥到左右众多的文武官员,以及正前方那一个黄色身影。

“噗通。”一声,直接跪了下去,额头着地,大呼道:“草名韩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一片寂静,韩旭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但等了半晌也没见皇帝老儿开口说话,一滴汗水不由自主的顺着鬓角流了下来。

“哈哈。”小皇帝见韩旭的样子顿时开心的笑出了声,原本就想看看这击鼓鸣冤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当来看到来人之后,就在思索那身影彷佛在哪里见过,直到韩旭自报家门,这才想起了起来。

“咳咳。”帘后一声咳嗽。

小皇帝赶紧坐直了身子,摆出皇家的威严,开口道:“平身。”

“谢皇上。”

韩旭听到这话,赶紧爬了起来。

此时满朝的文武似乎回过了神,低声议论起来。

“这小子谁啊,竟然行这么大的跪拜之礼。”

“这小子会说话,那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得倒是很顺口啊。”

韩旭莫名其妙,这电视上见皇帝老儿不都这样的吗?于是微微扭头向右看去,只见右手边站在第一位的老头捋着胡子颇有兴趣的在打量自己,而其他的人的目光,有不解,有赞叹,也有鄙视。

左手边的赵匡胤朝着韩旭点了点头,韩旭微笑回应。但赵匡胤身旁的一位络腮胡子,两眼冷冷的盯着自己,看样子,这家伙应该就是韩通无疑了。

“韩旭,可是你击鼓?”小皇帝见韩旭眼神左右晃动,就是不看向自己这边,于是,开口问道,语气倒是颇为不满。

韩旭赶紧抱拳,恭敬到:“正是草民。”然而,他心中却诽谤不已,废话,不是我,我来这干啥?难道老子能说是刘三干的?这皇帝老儿也够白痴的。想到此,不由抬头向上望去,他倒是很想知道这白痴皇帝长啥样?

这时候皇帝的位子远没有明清那是和大臣那遥远的距离。这一抬头,韩旭看清了小皇帝的样貌,顿时嘴巴张得老大,呆立当场。

那胖乎乎的脸蛋,咪成缝的小眼睛,微微翘起的嘴角。这不正是陈有德第二,那天在小酒馆碰到的小胖子嘛。

小皇帝朝着韩旭眨了眨眼睛,心中暗自得意,呵呵一笑,道:“韩旭,有何冤情,你如实说来。这里自有朕为你做主。”

韩旭一愣神,顿时明白了过来。暗自嘿嘿一笑,特么的,这还有啥好怕的,原来皇帝老儿,不,皇帝小儿是老子的老熟人啊。

老子上面有人呐。

于是,老老实实的将事情说了一番,从尉迟雄与李从善的冲突,到侍卫司抓人,发布告示。再到乞丐游行,敲登闻鼓鸣冤。一一说了出来。并且,口若悬河,添油加醋,说到南唐和侍卫司的举动,是慷慨激昂;说道乞丐的低三下四,委屈求全,是悲痛欲绝。

“韩爱卿,此时是否属实?”小皇帝开口问道。

韩通在韩旭说话之时,早已满头大汗,他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可以说成这样,将侍卫司的举动放大了好几倍,但总的来说,又没有说错,甚至是滴水不漏。

于是,他只能回道:“回皇上,基本属实。但臣还是那句话,国家的面子,皇上的威严不可侵犯,在汴梁对南唐使者动手,就是大大的不敬。南唐千里迢迢的来进贡,而我们大周的百姓却对其拳脚相向,这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气度。”

“皇上,韩大人这话是大大的谬也,这是在蛊惑皇上,这是媚外,这是误国。请皇上治韩大人判国之罪。”韩旭义正言辞的反驳道。

“哄!”

此话一出,满朝顿时炸开了锅。

“韩旭,你这小儿血口喷人。”韩通气得脸色通红,胸口起伏不定。

赵匡胤傻了眼,韩旭这小子犯什么魂,老实说就罢了,自己再求求情,这事也就过去了。这家伙到底想干嘛?

“咳咳。”老宰相范质轻轻一咳,示意全场安静,饶有兴趣的打量着韩旭,缓缓道:“韩通乃是大周禁军副都指挥使,小兄弟你说他叛国,呵呵,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就是诬告,诬告大周官员,这可是死罪。”

“这位大人是?”韩旭见这老头一说话,全场就安静了下来,且站在自己右手第一位,看样子地位不凡呐。

“老夫范质。”范质笑道。

“韩旭,不得无礼,这位是我大周执宰,范大人。”赵匡胤见韩旭又在犯浑,赶紧提醒道。

我操,大宰相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旭吓了一跳,赶紧抱拳道:“小子见过范大人。”

“无妨,你尽管实话实说。”范质摇摇手,笑道。

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人诚不欺我。这肚量果然不同凡响。韩旭再次对范质拱了拱手,开口道:“大周的天下是在英明的太祖和先皇的带领下,用无数生命打出来的。而这些的背后,却是大周无数辛辛苦苦的百姓,节衣缩食默默支持着前方将士换来的。平民百姓才是大周基石,没有了他们,大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南唐为什么向我大周称臣纳贡,那是大周在淮南将他们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他们怕了,他们胆怯了,他们怕大周的铁军打过大江去。大周的禁军天下无敌,但这些禁军的将士,却是出自大周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之家,他们不仅向大周贡献着自己的儿女,也向大周贡献着粮食物力。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天下的百姓,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大周百姓,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韩旭越说越兴奋,越说越动情:“对于这些百姓,他们不求什么?只求个安稳的日子,他们知道有了大周军队的保护,他们才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外王内圣,对外我们就要用拳头却给那些不服的人已教训,对内我们就要对百姓一视同仁,要保护他们,而这些很简单,就是“公平”,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大周的乞丐,也是大周的百姓,他们很多人的子女战死沙场,老无所依,这才不得不沦为乞丐。”

“再次,韩旭恳求皇上,恳求诸位大人,给他们个安稳的日子,一个公平的机会。”

说罢,韩旭再次拱了拱手。这才感到,嘴角处咸咸的,不知是情不自禁,还是特意挤出来的鳄鱼的眼泪。

赵匡胤深深的点了点头,看向韩旭的眼光变得沉重。这放荡不羁的小子,在他的心目中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韩通见满朝文武都低着头不说话,老宰相范质不自禁的抹着眼眶,再朝上一看,小皇帝的眼神狠狠的盯着自己。顿感不妙,慌乱道:“可你们那些乞丐竟然游街,这是向皇上示威?”

“示威?这哪是什么示威,这是“请愿”,向皇上请愿呐。”韩旭一幅受了气的小媳妇样子,故作委屈道:“韩大人,你应该多读点书吧。虽然你我同信韩,也许五百年前还是同一家的,但出去可别说我认识你哦。”

“哈哈哈。”

百官哄笑,而其中笑的最大声的竟然是小皇帝。赵匡胤摇头苦笑,老宰相范质不由莞尔。

“韩旭,你好,就算你说的都是实话。那你污蔑本官叛国是何道理?”韩通气势凶凶,咆哮道。

百官这时均是暗自点头,这话没错啊,韩旭确实还没解释为何说韩通是在判国呐。

“这”韩旭摸着脑袋,一时没不出来。

第77章御前带刀侍卫(上)

韩通怒极反笑,道:“若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本官就治你个污蔑之罪,打入天牢,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听起来很咋呼呐。

“这个嘛,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你韩大人一时没想明白罢了。”韩旭嘿嘿一笑,道:“自大唐以来,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那些个佞臣,糊弄皇上,愚弄百姓,导致大唐分崩离析,这些人事实上已经不能算是简单的佞臣了,他们就是在叛国。而韩大人赶乞丐出城,这就是行暴政,让汴梁城人人自危,让百姓对大周,对皇上失去信任。这是佞臣之举,是叛国。”

说罢,韩旭再次跪下,高呼道:“草民,请皇上治韩大人,叛国之罪。”

韩通一惊,六神无主,赶紧跟着跪了下来,大呼道:“皇上,老臣冤枉啊。”

这小皇帝见这架势倒是吓了一跳,这些文武将官平时上朝也不会对自己跪拜,只有在自己登基之时,貌似他们才跪拜过一次。虽然韩旭打击了一下韩通的嚣张气焰,自己心里也确实痛快,可这韩通直接如此跪拜,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宰相范质。

范质心里透亮,开口道:“韩大人忠心为国,这事也只是办得过激了点,说到判国,倒是严重了。至于告汴梁乞丐书这事,也不用中书省再议了,我看韩大人还是撤了吧!”

韩通一听这话,连连道是。赶紧抱了抱拳,向这个自己一向瞧不起的文人道谢。他知道老大人开口,自己算是保住了。

“和南唐王爷李从善起冲突的那位乞丐,也算是条汉子,况且他是在为大周的百姓出头。这事我看不如让他去道个歉,若是李从善不再计较,这事也就算了。”范质继续道。

韩旭点了点头,反正李从善已经不在计较,只要尉迟能放出来,估计也没人去管他道不道歉了。不过,这老宰相果然有一套,和和气气的就将事情给解决了,不简单。

说完,范质对着小皇帝拱手道:“皇上,太后,不知老臣这样处置可行?”

小皇帝点了点头,老气横秋的说道:“老大人,不亏为国之栋梁,这事就按老大人说的办。”

“等等!”

一声清脆的声音从帘后响起。

韩旭讶然,竟然是垂帘听政,这“等等!”是什么意思?难道那里面的老太后有话说?可是听声音不向是老娘们啊,似乎也就二十多岁,和陈小娘的声音还挺像的。不过,这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似乎没一个是好东西啊,难道这娘们要反悔?想到此,他不由得冒起了冷汗。

“过些日子就是年关了,先皇驾崩不久,皇儿又刚刚登基,依哀家之意,不如大赦吧。这事,老大人你们中书省议一议,看着办吧。”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

“太后圣明,皇上圣明。”

满朝文武躬身呼喝。

好人啊。韩旭暗自摇了摇头,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娘们之腹了,看样子这太后倒是个好心肠。不过似乎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可惜了,嘿嘿。

未待韩旭多想,年轻的太后又道:“这大冬天的都不容易,尤其是乞丐。依哀家看,开封府给汴梁的乞丐发点粮食和衣物,帮他们过个冬。”

在世观音啊。韩旭呆呆的望着帘后,已经将这位年轻的太后从最初的那种最毒妇人心的猜想,换成了好人,最后上升到了菩萨心肠。虽然她不知道目前的汴梁乞丐,不愁吃穿,但就这份心肠,那也是难得的很。对于帘后的身影,他顿时好奇了起来。

“启禀太后,今年年前先皇讨伐契丹辽国,继而先皇驾崩,皇上登基大典。户部已无多余积蓄可用。”一位老臣上前拜道。

啥?没钱?韩旭转头看了眼这位老头,骨瘦如柴的样子,也不像是贪官,难道大周穷成这样了?不过,这家伙还真不会做事,没钱就想办法弄点钱,哄得小娘们开心点,还怕不升官发财?至于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