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禁军?”韩旭一听此话,顿时笑道:“禁军不是你爹的地盘吗?你爹可是禁军大老板呐。”
赵芸无语,看样子韩旭对这大周禁军真是一无所知了,于是,将此事娓娓道来。
原来,禁军分殿前司和侍卫司。
殿前司负责皇宫内部安全护卫,也就是常说的大内,而赵匡胤就是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
而侍卫司掌管侍卫亲军,分侍卫亲军马军和侍卫亲军步军。马军负责内城护卫,步军负责外城护卫。
出手抓尉迟雄的,正是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这韩通又恰恰和赵匡胤是死对头,自然不会卖老赵的面子,一句“殴打大周贵客南唐王爷,此乃大罪,罪不可赦”将赵匡胤派去的人赶了出来。
但这事韩通也放在了心上,并未对尉迟雄大刑伺候。
“这李从善好好的南唐王爷,呆在南唐不好吗?跑大周来做什么?活该被尉迟二哥揍。”韩旭郁闷道。
“年关将近,李从善是和南唐礼部侍郎种馍一到来进贡的。”赵芸鄙视道。
“可这事,并不是尉迟雄的错,而是他们的马车撞到人,不仅不赔礼道歉。在尉迟雄上前理论的时候,他们竟然还先动手打人。”老秀才忿忿道。
“不错。这明显是他们的过错,怎么能赖在尉迟雄的身上。”众人开始嚷嚷起来。
韩旭摇头不已,这事明显已经无关对错的问题,既然韩通以此事为借口,出动的是禁军,那想要放出尉迟雄的话,难了。
“我们去开封府申冤。”老秀才长身而起,气势汹汹。
“开封府?刚赵兄弟不是说过,这事是禁军直接动的手吗?开封府管不了。”吴老道叹气道。
“开封府管不了,那就去皇城,击登闻鼓鸣冤。”老秀才一撸袖子,横眉竖眼。别看这老头平时温文尔雅,真到发起怒来,还真有一幅文人的傲骨。
“好主意。”吴师道双眼一亮,拍手叫道。
“嗯?登闻鼓?什么东东?”韩旭一副白痴状。
“登闻鼓,击鼓鸣冤。很早就有的东西,大唐高宗时代也有,则天皇帝更是建立了匦使院。登闻鼓一响,直通天听,任何人不得阻拦,皇帝无论何事都须上朝听案。”吴师道看了眼韩旭,鄙视道。转而一思索,却皱起了眉头:“可是没听说我大周有这登闻鼓啊?”
“有还是没有?”众人面面相觑,一时半会都抓起了脑袋。
老秀才同样扯着胡子,刚刚只是一时气愤,顺口说出了书上记载的登闻鼓,可是这东西,他也不知道有没有,至少在这大周是没听说过的。
……
正在众人苦思之际,赵芸开口道:“皇城那里好像确实有一个破旧的大鼓,有些年头了。但不知是不是登闻鼓?”
“皇城?”吴师道点头道:“若是皇城那里的话,应该就是登闻鼓无疑了。”
韩旭直到此时才想起了击鼓鸣冤这种事,于是弱弱问道:“听说这击鼓鸣冤无论对错,得先打几十大板,甚至即使申冤成功了,也得流放千里啊。”
吴师道眼瞪老大,骂道:“哪有这事?只要有冤情,无论何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均可击登闻鼓鸣冤。”
嗯?韩旭顿觉奇怪,难道这几十大板,是后来才有的事?这一想,还真有这可能,从宋代以后,封建皇权越来越完善,击登闻鼓也算是对统治阶层权威的一种挑战。
想到此,他不由担心道:“芸哥儿对于这登闻鼓也只是猜测,万一那鼓不是登闻鼓的话,这事就麻烦了。不仅救不出尉迟二哥,很可能其他人也给搭进去。”
“那如何是好?”老秀才急忙道:“这哪有什么万全之策。不试过,如何知道行不行?”
韩旭缓缓起身,皱着眉头,踱步到门口,打开门,只见外面院子里站满了乞丐,不够地方站的,一直站到了大门外面,从这情形看,似乎附近的街道上都站满了人。一个个在这冬日的黄昏,冻得瑟瑟发抖,但依然一脸期盼的望着大院的门口。老刘头带着几人,忙着将烧好的开水端给那些丐帮兄弟们,给他们暖暖身子。
回身返入大厅,韩旭立马开口道:“这事还有办法。登闻鼓要击,但我们也要另做打算。尉迟二哥打的是南唐人,而我们却是大周的子民。大周的禁军保护的就是大周子民,从这点看,我们还有胜算。而丐帮讲的就是义气,汴梁的乞丐上上下下数千之众,明日全部上街。”
“上街?为何?”吴师道奇怪道,心里虽然已经明白韩旭打算用人多势众来起势,但还是不明白这上街干啥?
韩旭嘿嘿一笑,一字一顿道:“上御街…游行示威…不对,应该叫请愿,大周的军队就应该保护大周的百姓,而不是南唐的王爷。”
“这事?可行?这说不好被污蔑成造反?”吴师道担心道。
“造反?你见过数千个乞丐造反的吗?再说了,就算衙门抓人,这数千人,他们怎么抓?牢房够吗?”韩旭戏谑道:“而且我们是请愿,请求皇上严惩恶凶。”说罢,双拳一抱,对着北面故作遥遥一拜。
在吴师道的带头下,一帮人围绕着这丐帮游行示威,和登闻鼓之事讨论起来。最后一致认为,目前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于是决定冒险一试。
韩旭来道赵芸身边坐下,一脸嬉笑,眼盯着赵芸。
赵芸被韩旭看得双颊泛红,心中想到他的注意,笑道:“不过几日没见,你倒是越发胆大了。”
“这不是有你们在背后撑腰嘛?”韩旭打趣道,想起赵芸背后的赵匡胤,赵大老板,他顿时有了信心。又道:“这事还得你帮忙,请你爹爹照看着点,别那韩通一发神经,真的来个大开杀戒,就搞大发了。”
“呵呵,原来你也有害怕的时候。”赵芸掩口轻笑,见韩旭那呆呆的样子,不禁脸红道:“放心吧,我会告诉爹爹的。”
送走了赵芸,韩旭抬头望天,莞尔笑道:“乞丐大游行?嘿嘿。”转而又一拍脑袋,似乎想起了什么事,赶忙去找老秀才去。
第69章告汴梁乞丐书
翌日,连绵多日的大雪终于停了下来,晴空万里,阳光高照。
“这真是个游行示威的好日子呐。”韩旭站在院内,看着来来往往的忙活着的丐帮弟子们,感慨万千道。
老秀才和刘三更是忙活了一晚上,将昨晚韩旭吩咐写在白布上的字用竹竿撑了起来,分发给丐帮的兄弟们。没分到的人,也人手一个小白旗,绑在各自的打狗棒上。
吴师道打着哈欠,来到院里一看,顿时傻了眼。那一大片白色,几乎盖满了整个院子。而上面的字,更是恶寒。诸如,“含冤待雪。”
“保家卫国,还我河山。”
“大周皇帝万岁。”
“大周军队护我大周百姓。”
“严惩南唐凶手。”
等等,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但不管怎么说,这气势是上来了。
正在众人准备出发之际,只见赵芸一路小跑,双颊微红,气喘吁吁的闯了进来,将一大张白纸拍在韩旭胸前。
“什么东西?”韩旭疑惑的道。不待赵芸回话,双手展开。
“告汴梁乞丐书:汴梁城乃大周之国都,龙兴之地。近日行乞之人云集于此,不守王法,滋事斗殴,甚对友邦人士行凶。年关将至,为护皇家之威严,国家之太平,百姓之安宁。敬告诸行乞之人,三日之内,自行离开汴梁。期限一过,未离开者,均以扰乱治安罪论处。禁军侍卫司,大周显德六年十二月五日。”
韩旭这一念完,院内的乞丐顿时呆立当场。秦雨山,吴师道,全都围了过来。吴师道更是不可置信的抢过告示,仔仔细细的看了一边。
“完了,这是要赶尽杀绝的意思。”老秀才目光失去了焦点,不断的喃喃自语。
众人一阵沉默,院子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秦雨山拖着步子,一言不发,转身进入房内,往日儒雅淡然的背影,似乎一瞬间苍老了几分。这些日子,在韩旭的建议下,丐帮数月之间雄起于汴梁,数千之众,风头一时无两。而现在,朝廷只是一个小小的告示,就葬送了他数月的努力,往日的一切转眼间即将消失无迹。其中的苦涩,又有几人知。
而韩旭则无奈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将头深深埋在双膝之间。他千方算计,算倒了瓦帮陈有德,算垮了青帮刘思汉,却敌不过朝廷的一只手指,一张告示。江湖帮派在朝廷的眼里,终究不过是一粒沙子,想怎么踩,就怎么踩。当他们看不上你的时候,你还能安安静静的呆着那里,甚至随风欢快的跳动几下,而当他们看不顺眼的时候,一脚就能把你踩进泥土里,成为烂泥的一份子,永世不得翻身。
赵芸双眼泛红,这些日子和丐帮的相处,是她最开心的时光。尤其是那坏坏的韩旭,让她想恨又恨不起来,每每生气准备不理会韩旭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来找这家伙。
此时,她似乎感觉到韩旭的悲伤,安静的坐到他的身边,第一次主动的拉起他的手,安慰道:“就算离开了汴梁城,到哪都一样。洛阳,长安,甚至扬州,那里还是大周的地方,到了那里丐帮一样能强大。哪里有乞丐,哪里就有丐帮。”
“哪里有乞丐,哪里就有丐帮!”韩旭喃喃道。这句话一点没错,这世界哪里都有乞丐,还怕丐帮不会壮大?难道还非得在汴梁城呆下去不成,也许山高皇帝远,才会更好不是?
他终于抬起了头,见赵芸一脸的关切样子,心中一动,立马起身向书房跑去。
轻轻推开书房那斑驳的大门。
此时,书房内静悄悄的,秦雨山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擦拭着那祖传的秦家双锏,眼神专注无比,就像是抚摸着自己的儿孙般。书桌上同时放着尉迟熊的钢鞭,那亮闪闪的一节节钢鞭似乎刚刚被擦拭过。
“你来了,外面的兄弟们都散了吗?”秦雨山头也不抬的问道,语气平缓,但声音沙哑。
韩旭心中一阵莫民的伤感,缓步来到书桌前,双手撑着桌面,躬身说道:“秦大哥,刚刚芸哥儿点醒了我。丐帮原本就是汴梁的乞丐帮派,天下间哪里没有乞丐?就算出了汴梁城,我们照样可以在别的地方立足。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这原本就是我们丐帮的大计,放弃一颗树,也许能得到一片森林。”
秦雨山没有说话,依旧在擦拭着他那把金锏。但韩旭却发现他那有节奏的擦拭双锏的手,微微的抖动了下。
好一阵沉默后,秦雨山终于抬起了头,放下手中的金锏,嘴唇微动,缓缓道:“即使那样,结果依然,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丐帮还不是照样灰飞烟灭。”
韩旭怔了怔,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云淡风轻,对什么事几乎都自信满满的秦大哥吗?心中的伤感,顿时转为愤怒,全力举起右手,一巴掌狠狠的排在书桌上。
“啪……”
“秦大哥,你醒醒吧,你到底想怎样?外面那么多丐帮的兄弟都在等你的决定,你去看看他们那坚定的眼神,就算到了天涯海角,他们依然会追随您。丐帮给了他们归宿,给了他们安全感,我们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难道就这样放弃?”韩旭大声咆哮:“您别忘了,我们当初建立丐帮是干什么的?原本就是要和他们对着干的。只不过,现在就当提前了而已。你当初的豪情到哪去了?你现在就像个丧家之犬。”
韩旭指着秦雨山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骂完之后,才发现自己仿佛用尽了力气,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在了书桌前的椅子上。胸口起伏不定,大声喘息着,但眼睛却依然死死的盯着秦雨山的面庞。
而秦雨山目瞪口呆,满脸呆滞状。从小到大就没被人指着鼻子骂过,他所作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即使是他那苛刻的父亲,都没有这样大骂过他。好一会才在韩旭的怒骂中恢复过来,顿时感到脸红到了脖子,愤怒的拿起桌上的金锏,高高的举了起来,双眼怒火熊熊。
韩旭见秦雨山愤怒无比的样子,顿时傻了眼,刚才的确脑子一热,骂得痛快。此时,回想起来,似乎骂得过火了。望着秦雨山那高举的金锏,好一阵后怕,双腿微动,就欲逃跑。
秦雨山眼神不定,看着韩旭那青涩,似乎有点害怕的脸,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金锏,坐回到椅子上。转瞬间,呵呵笑道:“刚刚你害怕了?”
“废话,能不害怕吗?以您老的实力,这一下下来,老子还不得脑浆四射,当场壮烈。”韩旭暗自嘀咕不已。但见秦雨山说话的口气似乎变了过来,且双眼清明,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于是,他坐直了身体,昂头一脸傲娇,道:“怕?韩某人从来不知道这怕字怎么写?”
“呵呵。”
秦雨山淡淡笑道:“死鸭子嘴硬。”说罢,再次起身,双手抱拳,对着韩旭深深一鞠,正色道:“秦某多年了和尉迟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尉迟受难,我一时失了分寸。在此,秦某多谢韩兄弟的当头棒喝。没错,我丐帮就是要成为天下第一帮,区区一个汴梁城而已,丢了它,也许困龙才能升天。”
韩旭明白秦雨山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豪情壮志,笑道:“没错,即时离开汴梁城。老子也要给韩通一个好好的回忆,咱丐帮不是泥捏的。”
“此话怎讲?”秦雨山疑惑道。
“告示上不是说三日内撤离汴梁吗?那就是还有三日的时间。这三日内,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原定计划不变,游行示威照旧,击鼓鸣冤照样去做,毕竟尉迟二哥怎么也要救出来。做完这一切,再离开汴梁城。”韩旭解释道。
“不错,怎么也要把尉迟给救出来。”秦雨山点头道。
韩旭捏着下巴,皱眉道:“有件事,我一直奇怪,这告示是以侍卫亲军司的名义发出来的。到底是韩通的意思,还是朝廷的意思呢?”
“这……秦某也不太明白。”秦雨山纠结道。
“算了,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游行大事要紧。我这就去找吴老道继续安排。”说罢,韩旭转身出了书房。
秦雨山微笑着望着韩旭的背影,暗道,这小子还真够莽撞的。转而收拾起书桌上的金锏和尉迟雄的钢鞭,眼神不经意瞥到一处,顿时骇然。
书桌上一个浅浅的掌印,显示是韩旭刚刚愤怒一击留下来的。以稍有力气的人来说,在木桌上留下个掌印也没什么,但秦雨山的书桌,可是祖传的黄花梨木做的,坚硬无比。以他自己的实力即时是黄花梨,留下个掌印亦如反掌,且会更加深陷,但怎么也没想到韩旭的实力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想到此,他不由更加开怀,看着韩旭的成长,放佛就像是看到年轻的自己。而韩旭却有头脑,现在更是有了武力,但这些都不重要。他更喜欢的反而是刚才那义气十足,有点冲动莽撞的韩旭。
“尉迟,大哥来救你。”秦雨山对着钢鞭心中默念。
随后,转身出了书房。
第70章乞丐大游行
韩旭刚出书房们,就被赵芸,吴师道等人给围住了。
“韩旭你没事吧?”赵芸迎了上来。刚刚书房里的争吵实在是太大声了,他们几个已经赶到了书房门口,但都被吴师道拦着不让进去。
“怎么回事?大当家怎么样了?”吴师道急切的问道。
一时之间,七嘴八舌,乱哄哄的。
韩旭无奈的摇摇手,示意大家安静。
顿时众人将目光全都放在了他的脸上,等待着他的发话。
韩旭双手高举,吼叫道:“游行继续,按计划行事,决不放弃。”
“啊……啊……啊……啊……”
满院的乞丐嚎叫不已,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似的,又叫又跳。
此时秦雨山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恢复了往日镇定的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似乎又充满了自信。眼见这幅景象,顿觉韩旭所言不虚,有这些丐帮兄弟在,何愁大事不成。于是大手一挥,豪气道:“出发。”
“吼。”
秦雨山,吴师道,韩旭,老秀才,赵芸等人一马当先,一字排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紧跟后面的刘三和孙大咆,两人手举最大的横幅“含冤待雪,严惩南唐恶凶。”而后,就是举着各式横幅,或各式小气旗的丐帮数千子弟。
出了城西,转入御街。
韩旭聚起右拳,带头高吼:“含冤待雪,严惩南唐恶凶。”
随后数千丐帮弟子紧跟着高叫:“含冤待雪,严惩南唐恶凶。”
“保家卫国,还我河山。”
“大周皇帝万岁,万万岁。”
“大周军队护我大周百姓。”
数千人的游行示威,喊声震天。
此事,已过巳时,天色大晴,街道边的商家早已都开了门,附近的人家也都被这叫喊声给引了出来。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驻足而视,一个个惊讶的合不拢嘴。
“这咋回事?老夫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没见过如此多的乞丐聚集,他们这是在干啥?”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头疑惑道。
“你没看到吗?上面不是写着“含冤待雪”嘛?他们这是要伸冤?”旁边一人点头回到,但似乎他也不是很肯定的样子,毕竟乞丐伸冤这还是头一回听说,他们能有什么冤情。
“冤不冤老子倒是不知道,但今个早上满城都贴着告示,要将他们乞丐给赶出汴梁城。”
“这也太不合规矩了吧,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赶乞丐出城之事,这官家办的事,有点不地道。”
一时之间,路街边的行人议论纷纷,对朝廷的举动义愤填膺。这世道从来就不缺看热闹的人,以及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结果乞丐游行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路上的行人,平民百姓纷纷跟随而上。
他们大多数其实也搞不清这些乞丐到底在干吗?但好奇心引导着他们跟随了上去,虽是伴随的样子,但咋一看上去,这已经不仅仅是乞丐的队伍了,同样夹杂着无数的平民百姓。
韩旭和吴师道转头一看,相视而笑。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他们心里偷乐,这游行当然是人越多越好,此时的队伍更加是气势冲天。
不明所以的平民百姓也渐渐加入了呼喊声中,雄壮的口号响遍半个汴梁城。
游行的队伍沿御一路向北,往朱雀门而去,进入朱雀门就到汴梁的内城了。
朱雀门是内城南面最大的一处入口,高约三丈,宽一丈八尺。此时,厚实的大门已经打开,门口进进出出的行人络绎不绝。左右各站着一队禁军,他们正是负责平时守卫此门的侍卫司的禁军。
老王头正是这对禁军的小头目,今早天色大晴,连绵了几日的大雪终于过去。天色微亮,他就如往常般在城门官手中领了钥匙,开了城门。好天气,自然带来了好心情,可是老王头的右眼皮总是在跳,总感觉今日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
“喂,老王头。我说你发什么呆呢?是不是又在想老婶子了呢?”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兵边搜查入城的行人,边打趣道。
“行了,你赶紧做你的事。别整天瞎扯蛋。”老王头呵呵笑道。心中却暗道,也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这里是朱雀门,内城的大门,又不是外城,能有什么事?即使有事,外城那边也会传消息过来。从十六岁开始当兵,今年已经四十又二了,当了几十年的兵,竟然在战场上活了下来。虽然这皇上倒是换了好几个,但老王头却无所谓,给谁当兵不是当呢,混口饭吃而已,早几年先皇整顿禁军,自己年老被淘汰了下来,但依然给自己分了个城门守卫干干,再也不用上战场。还有一个多月,过了今年,自己就可以去了兵籍,领上一笔饷银,回乡享福去了。
正当老头扶着长枪,教训着小兵的时候,却听到震天的叫嚷声从南面传来。
“全部拿家伙。”
“你去报告城门官,你去前面看看,你们几个看我手势,随时准备关门。”
一系列的命令发布出去,老王头迅速的抄起长枪,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快速的做出了反应。
而那些守门的禁军同样迅速的动了起来,看样子大周的禁军在这个时代果然是不同凡响,就连一般的城门值班卫,都如此反应迅速。
前方的叫喊声,脚本步声越来越大。老王头双眼紧盯前方,手中的长枪握得紧紧的,心中却满是疑惑。为什么外城那边没有消息传过来?难道是辽国打了过来?可是辽国都是骑兵,这明显不是马蹄声。难道是南边?但南边的南唐,刚刚被大周打败,丢了整个淮南,也不太可能。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瞬间后背一阵发麻。难道又有人造反了?这年头,这事太常发生了,就老王头自己都亲身经历了两次。
没多久,前方的人影终于现象了出来。
老王头抬眼望去,顿时呆住了。竟然是一大帮乞丐,举着横幅,向这边走了过来。而他们口中叫着的却是“含冤待雪,严惩凶手。”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站住……”
老王头长枪一指,大喝道:“你们这事干啥?”
“军爷,我们这当然是进城呐。”吴师道抱拳,笑呵呵的说道,说完捏着两贯钱向老王头递去。
“别来这套?进城怎么这么多人?”老王头随手打掉吴师道递过来的铜钱,呵斥道。
吴师道讪讪的收回手,笑道:“自然是进城伸冤。”
“对,进城伸冤。”后面的乞丐们立刻附和着大嚷起来,手中的横幅更是向上举了举。
“伸冤?伸什么冤?要这么多人嘛?”老王头斥问道。
韩旭上前一步,搓了搓手,哈口气,笑嘻嘻的说道:“这位兵大叔,这个伸冤自然是向衙门,向皇上伸冤,这跟你讲也没用啊。”
“不管怎么说,你们人太多了,不许进城。”老王头长枪一挺,大喝道。回头向后望去,怎么城门官还没来。
“凭什么不让我们进?老子有良民证……”韩旭嘿嘿笑道。
“对,我们都是大周的子民……”
“不让进,就是不让进……”
双方互不相让,丐帮的帮众大声叫嚷进城,而老王头这一队城门卫,坚决不放。
“都堵着城门干什么?”
一声大喝,一位身穿盔甲的大汉大步从城门里走出来。老王头一见此人,暗自松了口气,来人正是朱雀门城门官。
“老王头,怎么回事?怎么有这么多人。”城门官喝问道。但一见后面一眼看不到头的乞丐,心中也颇为紧张,若是这些人硬冲进来,还真拦不住。
老王头附耳将事讲清楚后,自动退到了一边,这也算是他的自知之明,明哲保身之道。
“呵呵,老子当啥事呢?”城门官大笑道:“你们这帮乞丐,聚众生事,难道你们不之道我禁军侍卫司已经发了告示,命你们离开汴梁城吗?”
“是这张吗?”韩旭将怀中的告示拿了出来,笑道。
“不错,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为何还在这里闹事。”城门官得意道。
韩旭嘿嘿一笑,道:“看清楚哦,这上面写的什么……三日,三日之内离开汴梁,今个才是第一天。你说,凭什么我们不能再这里?”
城门官顿时一阵语噻,满脸涨得通红,但依然下意识的将手放在了刀柄上,坚决不让进。
韩旭几人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担忧,这情况若是真的闯进去,这事情就闹大了。
“驾,驾……”“驭……驭……”
正在此时,城门里又有几骑冲了过来,为首一人,约摸而立之年,一身明光铠,身材健硕,剑眉朗目,端得一副好长相。
见到此人,城门官赶紧参拜,道:“属下见过都指挥使大人。”
“嗯,怎么回事?”马上之人点了点头,随口问道。
韩旭双目贼尖,见此人来了之后,竟然不看城门官一眼,而是朝着自己身边的赵芸微笑着点了点头,同样赵芸也遥遥抱了抱拳。他顿觉有戏,于是赶紧上前,在城门官出口之前,将事情告知一番。
“哦,原来如此。”马上之人见赵芸点头肯定了韩旭的话,大手一挥,道:“放人。都是大周子民,凭什么不让他们进城。”
“大人,他们人太多了,属下怕会闹事。”城门官赶紧回道。
“哼,人多?律法可没规定,人多就不让进城的。”马上之人冷哼道:“再说,内城不是有你们侍卫司的人吗?你们自己不会盯紧了点。”
“大人这侍卫司的事,似乎您殿前司都指挥使……”城门官咬牙坚持道。
“啪。”的一声,马上之人照着城门管就是一耳光。
“大胆,老子是殿前司又咋了?都是大周的禁军,老子难道还不能命令你?”马上之人大骂道:“都给我赶紧进城,别在这碍事。我看谁敢阻拦?”说完,双目冷冷的盯着城门官。
城门官捂着半边肿起的脸,嘴巴张了张,但一接触到马上之人的表情,顿时闭上了嘴巴。
“哦,进城伸冤。”吴师道高叫着,带头向朱雀门走去,后面长长的乞丐队伍缓缓通过了朱雀门,边走,还大声叫嚷着。
“多谢这位将军。”秦雨山着韩旭几人上前对马上之人抱拳道:“未请教将军大名?”
“无妨,在下石守信。”马上之人抱拳回道。说罢,看了眼赵芸勒马转身而去。
第71章进奏院示威
“石守信?”
韩旭讶然,这不是赵匡胤,赵大老板的结拜兄弟嘛,大宋的顶尖名将啊。仪表堂堂,果然不同凡响。啥时候咱也能像这些牛人一样,说扇谁巴掌就扇谁巴掌。说罢,远远的对着那还捂着嘴巴的城门官,做了个扇巴掌的动作。顿时惹的那城门官吹胡子瞪眼。
“你干啥呢?”赵芸扯了把韩旭,奇怪道。
“没事。”韩旭一挥手,悻悻道:“就是先练练扇巴掌的功夫,等咱发达了,凡是看不顺眼的都狠狠的给他一巴掌。让那些牛哄哄的家伙,都特么的跪下来唱征服。”
“噗嗤就你?”赵芸掩口轻笑:“等你当了都指挥使再说吧。”
“嗯?你不说我都忘了,这都指挥使到底是啥官?”韩旭附耳道。没办法,这周围游行的叫喊声实在太大了,闹哄哄的。
赵芸给了他个大白眼,解释道:“殿前司最大的是都点检,也就是我爹爹。”说罢,得意的昂起头,才又道:“下面自然是副都点检,然后是都指挥使,最后是都虞候。”
韩旭摸着脑子,尴尬的笑了笑,这些官职他哪里知道,一时也理解不了,但也知道赵匡胤算是殿前司的老大了,石守信自然也是老三级别。
似乎看出了韩旭的不解,赵芸摇了摇头,鄙视道:“这样说吧,石叔叔,是从二品的官阶。”
“从二品?尼玛,这都二品大员了?放到后世那至少也是个中将级别啊。”韩旭一幅吃惊的表情,这石守信看上去也就三十左右啊。这世道,真特么的年轻无极限。
游行的队伍是越来越庞大,从头看不到尾。自从进了汴梁内城,加入的人是越来越多,一个个扯着嗓子高声嘶吼,兴奋无比。韩旭将手上的告示,攥起来,形成一个喇叭状,吼得是最大声。
内城的侍卫司早就接到了朱雀门城门官的消息,此时也派出了值班人马,赶了过来。但一见到如此的场面,个个都傻了眼,若是敌军来犯,不用多想,他们自然会冲上去拼命,但面对的却是手无寸铁的大周百姓,最多也就是一个个拿着要饭棍子的乞丐门。更有甚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