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草稿)-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

一声娇嗔,白马上的女子接过水壶,拔掉塞子,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这动作倒是显露了她塞外女子的豪爽。

刚刚她可是一直在追赶耶律斜轸,虽然胯下的战马乃万里挑一的千里驹,但毕竟是女子,和耶律斜轸比起来,无论是骑术还是体力,都稍差一筹。

“咳咳…”兴许是喝得太快,马背上的女子被水呛得连连咳嗽。

见状,耶律斜轸微微笑道:“慢点,没人和你抢……你说你不在南京府好好呆着,偏偏要跟着大军前来,这一路上尘土飞扬的,这回成了大花脸了吧!”

然而,马背上的女子似乎不领情,一把将水壶扔回给耶律斜轸,娇嗔道:“要你管!堂堂大辽国的前锋将军,水壶里不装马奶酒反而装水?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你也不看看大师兄,那才叫辽国勇士呢,十壶马奶酒下肚,照样上阵杀敌。”

“喝口水都能呛到,还提喝酒?”耶律斜轸并不以为然,他一直认为领兵打仗的将来,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无论是行军还是对阵,喝酒是万万不能的。契丹人在塞外,喝酒御寒是必不可少的,或许普通的将士喝些酒水作战会变得更加勇猛,但耶律斜轸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统兵的将领,不到最后的胜利,坚决滴酒不沾!

在灌下几大口水之后,耶律斜轸叹道:“小师妹,我当然不能和大师兄比,谁不知道咱大师兄才是我朝第一人?别看他们都说我和大师兄是南北府的二将,事实上我心里清楚,我离大师兄还远着呢!”

马上女子微微一愣,她没想到面前这位心比天高的二师兄竟然还有谦虚的时候!不过,想到大师兄那勇猛的身姿,她是深深的敬佩不已。

耶律斜轸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小师妹,你不会是因为他要来南京府,这才死乞白赖的求着大师兄跟我出来吧?”

“谁死乞白赖了?”

马上女子似乎被说中了心思,立马挥着马鞭就欲朝耶律斜轸抽来。

不过,她那是耶律斜轸的对手。只见耶律斜轸在马背上下盘不动,身体后仰,笑呵呵的躲了过去。

一鞭抽空,马上女子双眼一暗,喃喃道:“或许吧。”

闻听此言,耶律斜轸暗自叹息。别看那些高门大户的女子平日里令人仰望,可事实上她们的命运都被家族掌握着,汉人如此,他们契丹人同样如此。

倘若是一般的家族也就罢了,可自己小师妹的家族地位显赫至极,在整个契丹族中,那是一个底蕴无比深厚的豪门大户,是和他这个耶律皇族有得一比的契丹“萧”氏。

想到此,耶律斜轸劝解道:“燕燕,你们萧家后人注定是要嫁给耶律族人。虽然耶律贤的身子骨是有点弱,可他毕竟是真正的皇族后裔,和我以及大师兄是不一样的!”

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当年耶律阮被杀时,耶律贤年仅四岁,是以帝位被手握重兵的耶律璟所得。当今大辽国的皇帝正是耶律璟,也就是耶律贤的叔叔。

萧燕燕心高气傲,从小就幻想着将来嫁给一位惊天大英雄。对于嫁给耶律家的人,她并不反对,毕竟辽国的大英雄,很多都是出自耶律家!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被安排的夫君竟然是耶律贤这个手无傅鸡之力的病秧子!

她的大师兄耶律休哥是整个契丹族的偶像;二师兄耶律斜轸乃整个契丹族年轻女子的偶像;即便是她那最小的三师兄,虽然是汉人,但无论才情而是学识就连他们的师傅都钦佩不已。

耶律斜轸见萧燕燕情绪有些低落,于是赶紧转移话题道:“燕燕,你往日和三师弟最谈得来,也最欣赏汉人的文化,这回你可是没机会和三师弟在南京府聊天喽!”

“是呀!”想起文文弱弱,可却才思敏捷的三师兄,萧燕燕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同样是文弱书生的样子,她的这位出汉人三师兄可以说甩耶律贤十八条街。耶律贤除了身份和稍有头脑外,唯一的优点或许就是对她是百依百顺。

然而,又正是因为这个百依百顺,让萧燕燕始终感觉不到汉人书上说的那种情爱。

耶律斜轸目视南方,喃喃道:“不过,没关系,马上你就能见到真正的汉人江山了,只要过了前面的拒马河,师兄就带你好好看看汉人的大好河山!”

耶律斜轸目光坚定,豪情万丈。他的身后是大辽的精锐铁骑,是整整一万名大辽前锋军。为了此次南下,南院大王耶律修哥将所有的铠甲全都集中到了他们这一万名前锋军的身上。

辽军在拥有无数骑兵的情况下,之所以还会被后周或者赵宋的禁军打败,不是因为辽军不英勇,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赵宋禁军那坚固的防御铠甲。

为了此次南下大宋,耶律休哥几乎倾其所有,将辽国南京府能收集到的铠甲全都给了耶律斜轸。

是以,耶律斜轸有信心凭借着自己这一万前锋攻城略地,甚至杀到大宋的都城。

拒马河的河水缓缓流淌着,这里是北方幽燕附近唯一不冻的河流。

如今涞水进入秋季枯水期,拒马河也失去了往日奔腾的气势,骑在战马上即可趟水而过。

趟过拒马河,对面就是赵宋的第一防御要塞霸州。

“过河。”

耶律斜轸一声令下,第一个跃马跳入拒马河。……

第417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

汴京城。

此刻的百姓都还沉寂在王师过江的兴奋当中。茶馆里,码头边,谈论的都是曹彬、潘美等一众大宋将领的英武事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在望的笑容。

“驾……驾……驾……”

街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过,直奔皇城方向而去。

“难道前方又传回大胜的消息了?”街道上的行人激动的猜测道。

“肯定是嘛,咱王师过了江,一天一小胜,三天一大胜,南唐那里是咱们的对手。”

“不对啊,往日捷报不都是从南门入城吗?今个怎么从北门进来了?”

“你脑袋里装的是大粪呐?难道你认为南唐那少爷兵是咱禁军的对手?反正都是报喜,哪个门进来不都一样?”

“别废话,赶紧去宣德门门口,到那不就知道了嘛!”

……

街道上的百姓议论纷纷,蜂拥着朝皇城赶去!这些日子他们已经见惯了在京城里飞奔而过的八百里加急。每每这样的奏报传来,不肖半刻,皇城门口的宣德门旁就会贴出宋军胜利的消息。

“老道,有点不对劲呐!”刘三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抱着烧鸡,望着远去的人群,皱眉说道:“八百里加急没道理不走南门而绕道北门进城啊。”

吴师道点头道:“不是不对劲,而是很不对劲。”

说罢,只见他掐指而算,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间面色大变,失声道:“大事不妙,快回府。”

……

“旭哥儿,你说该咋办?”

吴师道一路上拽着刘三飞奔回府,将他们在街上看到之事匆匆告知韩旭。然而,在他说完之后,却发现韩旭这家伙依旧漫不经心的磕着瓜子,彷佛当自己刚刚说的那一切都是耳边风似的。于是,不禁气道:“你倒是说句话啊?”

“噗……”

韩旭吐出口中的瓜子壳,端起面前的茶杯美美的啜上了这么一口,这才半眯着眼睛笑道:“说?说什么?难道说你吴老道掐指一算就知道契丹人南下了?”

“你…”闻听韩旭这满不在乎的语气,吴师道没好气道:“啥叫掐指一算?老道我今生学的就是道家推测术。师傅曾经说过,只要老道我算够一万次,这推测术就大功告成了。如今老道早已过了一万次,推测之术十之**错不了。”

“我呸……你个死神棍,瞎嚷嚷什么。”韩旭撇嘴道:“知不知道啥叫‘有理不在声高’?”

“嘻嘻嘻嘻……”众女子见吴师道吃瘪,一个个掩口轻笑不已。

见状,吴师道急得是满头大汗,腆着苦瓜脸道:“旭哥儿,老道说的都是真的!昨个老道夜观天象,北方煞气凝结,显然是辽军扣边之相,再加上今日从北门而来的八百里加急,老道确信自己的推测无误。”

事实上,在吴师道和刘三说出街上的见闻之时,韩旭隐隐约约中就已经感到了不妙。刚刚他只是一直在想办法而已,若是当真辽军扣边,那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如今,朝廷的精锐几乎全都南下,整个汴京周围的禁军加起来不过两万有余。而汴京地处中原腹地,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唐末之后,五代的皇帝为何都喜欢立足汴京,盖因它那无比畅通的水陆运输优势。汴京很大,人口众多,只有依靠水路漕运,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各地的粮食供应。

然而,辽国多铁骑。这些骑兵一旦突入中原大地,必定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不仅让此次大宋南下吞并南唐的计划落空,更可使刚有起色的天下一统之势变得再次渺茫。

“老道,若是辽军真的南下,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办?”吴师道微微一愣,赶紧说道:“当然是跑,收拾收拾东西,咱们立马去关中。无论是洛阳,还是长安都有我们丐帮的分舵,而且关中有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可不比汴京周围的一马平川啊。”

吴师道说得没有错,众人并没有嘲笑他逃跑的意思,因为汴京的地势实在是太危险了。

当年周世宗取天下雄兵入禁军,不仅是为了练就一支铁血之师,也是为了巩固汴京城的防御。既然汴京无险可守,那就用无数的人马来守。赵匡胤立大宋后,收取兵权,更是将几乎大宋国一半的兵力囤积在汴京周围。

可如今,整个大宋朝的精锐几乎全部南下,他们拿什么来抵抗辽军的铁骑!

正当韩府内讨论着如何离开汴京之时,门口的家丁来报宫里来人了。

韩旭仰天一叹:“看样子,咱是走不了了。”

……

当韩旭跟随宣旨太监赶到文德殿之时,只见赵普,赵光义,薛居正,苗训……一干大臣都在。

从这些人那愁眉不展的脸色来看,吴师道的推测应该是百分之百的错不了了。

感受到殿内的紧张气氛,韩旭也收起了往日嬉皮笑脸的神情。一番见礼后,被赵匡胤安排在了晋王赵光义的下首之位。

赵匡胤淡淡的看了韩旭一眼,说道:“辽国言而无信,犯我北方边境。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派其亲信大将耶律斜轸率一万铁骑为先锋,越过拒马河偷袭我霸州城,如今他们已经攻下霸州,正朝着雄州进发……”

宋军南下之前,赵匡胤派使者结好辽国皇帝耶律璟,在送去厚礼加游说辽朝重臣之后,终于取得了耶律璟的点头。

解决了辽国这个后患,赵匡胤这才朝廷精锐尽出,南下攻南唐。

不过,相对于辽国的言而无信,赵匡胤也好不到哪去,可以说是王八笑乌龟半斤八两。要知道赵匡胤也是在收取了南唐的供奉,接受了和南唐的交易没几天,就下达了大军南下的命令。

对此,在坐的这些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不说出来而已。

赵匡胤的话表面上是对众人说,而实际上只是将目前的形势说给韩旭一个人听。从在坐人的表情来看,在韩旭来之前,他们已经经过了一番没有结论的讨论。

在赵匡胤说完后,赵普出言道:“皇上,臣刚刚一直在想,耶律璟是个暴君,只知道喝酒打猎,对内镇压反对之人,将偌大一个辽国治理得尸横遍地。按理来说,他应该并没有这样的远见才是。”

“或许是李煜派人从海路向辽国求援呢?南唐耍嘴皮子的人可不少,只要派出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对耶律璟晓之以理。而我朝统一南唐后势必威胁到辽国的安危,这点唇亡齿寒的道理,耶律璟再笨也应该知道,更何况他身边的那些谋士大臣!”薛居正说道。

赵普摇头道:“薛大人,耶律璟虽然莽撞,但这样的人却有个优点,那就是讲信用。南唐派人游说,他或许会犹豫,但绝不会这么快就出兵。”

“则平,你的意思辽国朝中还有其他能人?”赵匡胤皱眉道。

“皇上,先前我们的推断没有错,耶律璟是自顾不暇,朝中的内斗比当年的南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赵普叹道:“而现在看来,偌大的辽国确实有能人。此人目光远大,身居高位,能直接影响到辽国的出兵。在如今辽国内斗混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作出出兵对外的决定,此人的眼光和果敢绝非一般人。”

赵光义插话道:“难道是他们的南院大王耶律休哥?”

赵普点头道:“或许是!耶律休哥乃辽国第一猛将,见识也非一般人可比,此人当年年轻轻就独自率军抵抗后周世宗的伐幽燕。自此之后,被整个辽国奉为战神。”

“好了,辽国已经出兵了,此时就没必要再去猜测是何人决定辽国出兵的。”赵匡胤铁青着脸说道:“如今辽国已夺取霸州,朝廷还是得先拿出办法才是。”

薛居正拱手道:“皇上,微臣还是先前的话,汴京非战之地,迁都洛阳为上。”

此言一出,低下顿时议论纷纷。

大唐将军事力量集中在各大边军、节度使的身上,造成外强而内弱,一旦节度使反叛,将会易如反掌的攻入长安。

而大宋恰好刚刚相反,将绝对的优势军队掌握在京城周围,虽然有巩固京城防御的意思,但同样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这样造成了边军的实力太差,很难有效的抵挡住外族的第一轮入侵。

事实上,迁都这件事,很久前赵匡胤之前就有提起过,只不过当时有太多的人反对而耽搁了下来。此刻,薛居正再次提起这事,赵匡胤陷入了沉思中。

“皇上,迁都之事万万不可。”赵光义第一个跳了出来,大声说道:“当年这事已经被朝廷否决,如今辽军进犯,我朝更是不能迁都。一旦迁都,这让我朝如何向汴京城的百姓交代?而且从今往后,我朝将在青史上留下一笔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契丹入侵,朝廷迁都’,这八个字有损皇上英明。”

韩旭微微一愣,他还从来没见赵光义如此的正气凛然。

赵光义历来就是反对迁都的第一人!为迁都之事,韩旭早先还请教了三位老宰相,范质、王溥和魏仁甫。当时范质和王溥是赞同迁都的,而魏仁甫却只说了一个爵位:“晋王”。

晋王是赵光义,这点没错,可赵光义还有个身份那就是“开封府尹”。这些年下来,开封府被赵光义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可以说成了赵光义的私人府衙。京城里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或许赵光义知道得比赵匡胤还要早。

倘若朝廷迁都洛阳,那么赵光义这位开封府衙将“情归何处”呢?他那些苦心经营的京城势力不就白费心机了吗?……

第418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

“皇上,晋王殿下所言非虚。”赵普走了出来,缓缓说道:“迁都之事,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再者,倘若现在迁都,如何对得起京城的数十万百姓。在外人看来,我们这不是迁都,而是胆小避战。”

赵光义和赵普的话打中了赵匡胤的软肋。

在赵匡胤的心目中,一直想做一个超越历代皇帝的君王。倘若契丹这次入侵他就逃跑的话,那么即便将来将契丹人赶出中原,这也会成为他帝王生涯的一个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看着底下一干臣子,赵匡胤咬牙道:“迁都之事往后再议。君王死社稷,朕此次誓于京城共存亡。”

“皇兄英明。”赵光义连忙说道:“臣弟即便是死也要死在京城的城头上。”

“臣等誓与京城共存亡。”底下的一干文武连忙附和。

赵光义的话很是提气,可韩旭分明感觉到身边的赵光义暗松了口气。

赵匡胤狠狠的一拳擂在御桌上,阴沉着脸说道:“契丹人来势汹汹,即便我朝立刻发兵北上,恐怕也来不及救援雄州。霸州、雄州一失去,北方的大门将向契丹人敞开,大名府将成为契丹人下一个目标。朕决定御驾亲征,将契丹挡在大名府之外。”

闻听此话,众臣顿时吓了一跳。

赵匡胤当年在禁军中确实是员勇猛的虎将,能说出这番话来也不奇怪。可问题是,他如今是皇帝啊,这天底下有几个皇帝动不动就御驾亲征的?

赵光义再次跳了出来:“皇兄,万万不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兄的安危关系到大宋万年的基业呐。而且如今朝廷大军在外,南唐的战事需皇兄决断,皇兄必须坐镇京中,万万不可离开。”说到这,赵光义咬了咬牙,肃然道:“臣弟身为晋王,不能为皇兄分忧乃是死罪。如今外敌入侵,臣弟请领兵出征,倘若臣弟有个闪失,晋王府的孤儿寡母还请皇兄代为照应一番。”

说到最后,赵光义已是泪流满面。

而赵匡胤在听到赵光义这一番肺腑之言后,同样是双眼微湿。赵家有如此子弟,何愁江山不保。

赵家兄弟互相感动了,可其他人也不能不表示吧!

文武们顿时跪了一地,尤其是那些武将出身的。赵光义的话简直是在扇他们的耳刮子,朝廷到了最后竟然没有可领兵之将,而要皇帝和晋王亲自领兵?

在国家大事上,赵匡胤并不是感情用事的人,感动归感动,但他的头脑却依旧清晰无比。自己的皇弟几斤几两,他当然清楚。说句不好听的话,倘若他当年不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以赵光义的军事才能最多只能做个校尉,哪里能成为归德军的副将。

大宋征战数年,此刻赵匡胤才突然发现,原来朝中竟然还是缺少能独挡一面的帅才。

想到此,不禁说道:“不如让守信他们……”

“皇兄万万不可……”赵光义听闻赵匡胤再次提及石守信,狠狠的回瞪了韩旭一眼的同时,连忙说道。

“朝廷如今是用人之际,有何不可?”赵匡胤有点恼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谁能领兵?

“这……”赵光义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刚刚听到石守信三个字,他就立马跳出来反对,根本就没想到有何不可。

“皇上,晋王殿下的意思是,辽军已大举南下,此刻召回石将军他们恐怕已经来不及。”赵普站了出来,替赵光义解围道。

“不错,臣弟刚刚就是这个意思。”赵光义感激的看了赵普一眼,赶紧说道。

辽军的入侵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朝廷必须立马出兵抵挡,那里还来得及召回石守信等人!远水解不了近渴。

“皇上,若说朝中也不是没将,只是……”赵光义扭头若有所意的看了韩旭一眼。

仅仅这一眼,韩旭心里顿时凸了一下,暗道不妙。

赵匡胤原本召韩旭前来就有这个意思,只是韩旭这家伙一直不开窍。无论殿里说什么,他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韩旭的平西王是被赵匡胤给一撸到底的,他不说话,赵匡胤一时也拉不下脸面去问。

“对啊,皇上,韩大人就在这啊,何必舍近求远呢!”众人发现赵光义的眼神,一个个顿时兴奋起来。

大宋朝初期的几次战争都有韩旭的身影,韩旭那鬼马行空的想法已成为朝廷每个武将研究学习的范本。

“诸位大人,饭可以乱吃,但话可不能乱说。韩某只是草民一个,何来‘大人’之说。”韩旭再也坐不住了。契丹大举南下,一万铁骑为前锋,而京城里能够出动的军队最多也就一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步卒。以一万步卒抵挡一万骑兵,这不是送死吗?

“哼……”

赵匡胤瞧着韩旭那耍无赖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忍不住斥道:“朝廷有难,无论何等身份,身为大宋子民理当义不容辞。爵位是吧,朕现在就给你爵位。听着,从今日起恢复韩旭平西王爵位。”

尼玛,你说恢复就恢复,说罢了就罢了,老子当然不干。

韩旭火大了,大声道:“草民不要爵位,草民甘愿做个闲云野鹤的隐士之人。”

赵匡胤勃然大怒:“朕给你的,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立马领了兵马给朕抵挡契丹人去。”

“不干,就是不干。”

“你到底干不干?不干你就别想走出这个门。”

“死也不干……”

“你……”赵匡胤语塞,他没想到韩旭竟然硬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上次让他坐牢真的做得过火了?

瞧着韩旭那一副洗干净了脖子任他砍的样子,赵匡胤心顿时软了下来。

这些年来,韩旭对朝廷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似乎自己确实有点对不起这小子。

想到此,赵匡胤的语气软了下来,朝着众人挥了挥手道:“你们都先下去,朕和韩旭单独谈谈。”

……

“韩王爷,皇兄正在气头上,你可多担待着点。”赵光义深深一叹,劝解道。说罢,他带头走出了文德殿。

在他的眼里,韩旭分明看到了那副阴谋得逞的样子。

虽然在赵光义的建议下,韩旭恢复了爵位,可这里面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赵光义让韩旭去领兵,分明就是想让他去送死。一万步卒对一万骑兵,是人都能想到结果。

待得人员散尽,文德殿内只剩下了大眼瞪小眼的两人。

半晌后,赵匡胤一声叹息道:“你真的不去?”

韩旭毫不犹豫道:“不去!”

“娘的,老子好心好意跟你商量,你小子别不识抬举。”赵匡胤终于骂娘了,他已经快被韩旭给气疯了。

然而,韩旭似乎铁了心的不当这个送死鬼,无论赵匡胤怎么发火,他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赵匡胤突然感觉他这个皇帝做得很憋屈,貌似所有人对自己都恭恭敬敬,唯独拿韩旭这小子没办法!

杀了他?

赵匡胤气头上之时,还真是恨不得一刀砍了韩旭的脑袋。可他实在下不了手,因为没道理杀啊?

皇帝能不讲道理吗?当然能。但那绝对就是个昏君。

赵匡胤不想做昏君,只能好好说道:“你到底怎样才去领兵?”语气相当的委婉,甚至到了低声下气的地步。

韩旭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赵匡胤的态度改变如此之快。可这事实在是不好办呐,于是摇头叹道:“怎样都不去,这是送死。”

“朕知道此次对付辽国铁骑是很困难。”

赵匡胤想了想说道:“只要你去,有什么条件你尽管说,士卒马匹任你挑。”

“真的什么条件都可以?”

“当然。”赵匡胤见韩旭转变了态度,大喜之下立马开口应承道。

“君无戏言?”

“朕什么时候骗过你?”赵匡胤笑呵呵的说道。

真是恬不知耻。

韩旭心底大骂赵匡胤的无耻,可话说到这份上再想推辞就难了,那是彻底和赵匡胤撕破脸了。于是,只能是狮子大开口,好处尽管要:“平西王啥的草民也不在乎;钱财什么的草民有的是;至于士卒马匹,京城里如今有多少,想必皇上心里也有数,这不提也罢。”

赵匡胤眉头大皱,暗道一声不好。

果不其然,只见韩旭嘿嘿一笑道:“草民的心思皇上应该清楚。”

“朕不清楚。”赵匡胤毫不迟疑的说道。

“好吧,既然皇上不明白,那草民就把话说开了。”韩旭嘿嘿一笑,旋即一字一顿道:“草民要娶芸公主为妻。”

终于还是来了,赵匡胤心底苦笑不已,韩旭这下子始终惦记着这事。

事实上,赵芸和韩旭的关系,赵匡胤一直都知道,只是现在的韩旭成了个残废,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残废呢?

半晌后,赵匡胤打着商量道:“能不能换个条件?”

“其他都好说,就这一条不变。”韩旭认真的说道。

“好。”赵匡胤咬牙切齿道:“朕答应你。”

“现在就成亲。”韩旭说道。

赵匡胤勃然大怒:“你小子别得寸进尺,难道朕的话还不让你放心?”

“现在成亲是急了点。”韩旭彷佛没听见赵匡胤的话似的,喃喃道:“要不立个字据也行,定个亲也行。”

“字据?”

赵匡胤气得浑身发抖,怒极反笑道:“朕就给你个字据。”说着,拿起御笔就写了起来。

“盖个章,盖个章……”韩旭一边看着赵匡胤写,一边笑眯眯的提醒着。

“啪……”

写完,赵匡胤拿起玉玺狠狠的“砸”了个印上去:“希望你小子能有命活着回来‘成亲’,朕的好驸马。”

“皇上放心,区区一帮契丹人,小子有的是办法?”韩旭几乎是从赵匡胤的手里抢过圣旨,笑眯眯的往怀里塞。

赵匡胤吃了一惊:“你真的有办法?”

“现在没有,或许到时候就有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嘛。”韩旭随口道。

“哼……”

……

“皇上,谈完了正事,咱该谈谈契丹人了。”

难道这小子的眼里成亲才是正事?契丹入侵反而成了小事?

眼瞅着韩旭嬉皮笑脸的样子,赵匡胤忍着不说话,他怕一说话就会被韩旭气晕过去。

韩旭竖起一根手指,笑道:“第一,我要京城里的精兵一万,马匹五千。”

“你不是说士卒马匹都是小事吗?”赵匡胤顿时无语。

“哪能呐,刚刚只是说说而已。”

“精兵没有,京城里就那些兵,你自己挑;马匹五千没有,最多只有五百。”

韩旭想想也是,京城里剩下的货色都不咋样,赵匡胤能出五百匹马已经是极限了。不过,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一点:“皇上,听说皇宫里的御马……”

“你……”赵匡胤没想到这小子连御马的主意也敢打,正欲开口反驳之际,想到了契丹那一万铁骑。他当然知道韩旭若是没有骑兵,拿什么去抵挡契丹人呢?于是,叹道:“朕的御马给你一半,朕再想想办法,给你凑足一千匹战马。”

“谢皇上。”韩旭大喜过望,皇宫里养的御马可都是千里驹级别的。到时候即便打不过契丹人,那也不愁逃跑啊。

“工部的炸药包给我来上一千个。”

赵匡胤点了点头:“这事你找苗爱卿直接拿,先前炸药包都供给曹爱卿了,工部如今只有两百个左右,你都拿去。”

两百个?这么少?

韩旭之所以敢和契丹人拼命正是因为想从炸药包着手。此刻听赵匡胤这么一说,心底顿时没了底气。当然,两百个或许能守住大名府一段时间了。于是,又道:“那个……”

“有什么条件你都说出来,别磨磨蹭蹭。”赵匡胤很不喜欢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情,不耐烦道。

“没了……”

“没了?”赵匡胤微微一愣,随即怒道:“没了就赶紧给朕出征去,朕给你一晚上的时间,明日一早朕就要看到大军出发。”

便宜占了个够,而且成了大宋朝的驸马,这可是完成了韩旭最大的一个心愿。

轮椅到了门口,韩旭突然回到头来。

“你还有什么事?”赵匡胤微愕。

韩旭看着赵匡胤的眼睛,认真的说道:“皇上,你就不怕我带着手下的士卒……”

韩旭没说下去,但赵匡胤一下子就明白了韩旭想要说什么?当年他正是慌报契丹入侵,带着后周禁军北上,在陈桥驿来了个兵变,杀回京城夺取了皇位。

韩旭难道就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如此**裸的话,竟然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出口?

赵匡胤双眼精光闪闪,盯着韩旭的眼睛,想从他的眼中看出些什么?

然而,可惜的是,赵匡胤看了半天,只看到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